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
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
-----
网友解答:
-----
刘禅是有些昏庸无能,缺乏雄才大略,的确有些菜。但有资格出来争抢皇位的人,却更菜。有诸葛亮及其安排的重臣给他撑腰,刘禅的地位是稳固的。
01
刘氏宗族没有人能与刘禅分庭抗礼
刘备在219年自立汉中王,不久后,在221年自立为帝。
短短的几年内,刘备的势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扩大,反而因为丢失了荆州实力大损,而且蜀汉内部也没有彻底的摆平。
因此,刘备还没有来得及衣锦还乡,把以前一起在老家大桑树下撒尿合泥的小兄弟们找来共享富贵。刘备单枪匹马闯荡江湖,在成都立业以后,没有家族势力参与进来。
同时,刘备一心扑在事业上,尽管没耽误娶夫人,但却没有安心生儿子。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依附刘表,屯驻新野。此时,刘备已经四十一岁了,膝下无子,尽管至少有甘、糜二夫人,但也一直不见有生儿子的动静。
刘备着急上火,就收养了刘封。
有人领了头,刘备的夫人们就有压力了,可爱的刘禅就在207年诞生了。
刘备占据成都后,又生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
养子刘封有了兄弟们作伴玩耍,但本来作为继嗣的刘封,地位不保也就不再淡定。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立吴夫人为王后;自立为帝后,顺理成章,吴夫人就成了皇后。
吴皇后未生,刘永、刘理与刘禅一样,都是庶出。
究竟立谁为王太子,刘备征询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滑头,觉得这事很不好弄,就说这是家事,建议刘备去征询关羽、张飞的意见。
关羽态度明确,有了自己的儿子,就不能再考虑刘封的事,据说本来关羽对刘备收养刘封就有看法。
刘永、刘理太小,刘备就立了长子刘禅。刘备年事已高,太子太年幼不是好办法,立刘禅是明智之举。
再说刘禅跟着他那些叔叔大爷们一起东征西讨,都有了很深厚的战斗情谊。
特别是赵云叔叔,刘禅不足两岁就陪着赵叔叔征战,不是一般的感情。这样安排,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刘备也希望死后有人能够给他祭祀,不能像袁绍、刘表那样,忙活一生,死了连一个祭祀的人都没有,岂不可悲。
因此,刘禅继位,都是刘备留下的老臣,基本都是支持刘禅的。
也不会有傻乎乎的大臣去支持刘永、刘理这些小王子谋逆篡权。
唯一可能对刘禅产生威胁的就是刘封,诸葛亮提前给刘封上了眼药,刘备借欺凌孟达、逼迫孟达反叛投降曹魏,以及不援救关羽为名,把刘封赐死了。
02
外戚势力不足以干政
关羽有女儿,但刘备没看上,关羽一死,其势力就形不成外戚干政的可能,也就是一般的臣僚。
张飞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刘禅,都做了皇后,是唯一有实力的外戚集团。
跟刘备一样,张飞是独身出来闯荡天下,家族的势力没有染指蜀汉的政权。
张飞两个儿子,长子张苞无论演义说得多热闹,但史实是早早就夭折了。
次子张绍是夏侯氏所生。200年,夏侯氏外出打柴时被张飞俘获,生有一子二女。二女成为了刘禅的皇后,小国舅张绍不清楚生卒年,张飞死时最多十岁左右。没有其他人支持,也无法形成外戚势力集团,对刘禅的皇位威胁不大。
小皇帝最怕老丈人,刘备听说张飞死了,长出一口气,说道:“噫,飞死矣!”似乎有张飞死了,刘备一颗悬着的心落地的感觉。
吴太后,是吴懿之妹,是本地世族,没有儿子。其叔父吴匡是何进属官,何进被杀,也就失去了权势。吴匡的儿子吴班,也就是吴太后的族弟,是蜀汉的将领,跟随刘备参加过夷陵之战。
但由于蜀汉是外来政权,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对本地势力一直打压,吴氏宗族也没有形成独立的势力集团,对刘禅的威胁也不大。
糜竺、糜芳是刘备的外戚旧臣,刘备在世时具有很大的势力。襄樊之战,糜芳投降了孙权。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重臣之最。
吕蒙袭取荆州,糜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糜竺负荆请罪,但刘备劝慰糜竺,对他优待如初。220年,糜竺惭愧病死。
糜竺的儿子糜威,官至虎贲中郎将。糜竺死后也就没有了背景,形不成势力集团,构不成威胁。
蜀汉成立时间较短,外戚势力非常薄弱,对刘禅政权构不成威胁。
03
重臣、权臣都是刘禅的势力
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之后,诸葛亮逐步大权在握,掌控了朝廷,延续着荆州派控制朝政的惯性。诸葛亮没有反叛刘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诸葛亮也不允许有反叛刘禅的势力存在。
诸葛亮之后,选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及儿子诸葛瞻都是坚定地保皇派。其他势力集团想抱刘禅的大腿还没有机会,就别说另立新君了。
04
蜀汉是衰弱的政权,没有多大的油水
蜀汉偏居一隅,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纵使诸葛孔明也没有很大的作为,其他人就不必说了。
既然没有很大的政治利益,也就勾不起众人特大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尽管蜀汉政权的荆州派系、东洲派系、蜀地派系也在争权夺利,毕竟地盘太小,整体势力太弱,存亡危机很大,也就没有曹魏、东吴那样激烈的宫廷内斗。
如果不是曹魏内部矛盾复杂,蜀汉也不可能存在那么久的时间。
邓艾大军一到,刘禅就接受大多数臣僚的建议,举城投降。看来这一天,蜀汉君臣期盼到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都等得疲惫没有斗志了。
因此,不能说刘禅的皇位就绝对没有遇到挑战,但就当时蜀汉集团整个状况来看,还没有出现雄主的情况,也没有大的野心家敢冒风险去挑战刘禅的皇位。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之所以没人敢觊觎刘禅的皇位,站出来和刘禅抢夺权力,主要是有两大原因!
很多人好奇,刘禅在大家的心目中乃是昏庸无能之人,他之所以能坐稳皇位,完全是诸葛亮在帮他撑着。然而奇怪的是,诸葛亮去世后,没人再罩着刘禅了,但也没有人站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这令大家非常疑惑,
刘禅都已经这么昏庸无能了,其他人看不到吗?为啥他们不来抢夺刘禅的皇位呢?
事实上,之所以无人抢夺刘禅的皇位,主要是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刘禅本身并不昏庸,也并不无能
很多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主要是因为
刘禅在国土并未大面积沦陷,军队并没有大面积逃散的情况下选择了开城投降
,置那么多忠于蜀汉的人于不顾,令人鄙视!而且当刘禅
被司马昭问及想不想蜀汉故土时,他竟然回答乐不思蜀
,由此更让大家觉得刘禅这个人没心没肺,不是个明君。于是众人便将蜀汉灭亡的责任都归因于刘禅了,认为刘禅乃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是昏庸无能的典型代表。
然而,正史中的刘禅,真的是昏庸无能吗?
在回答刘禅是否昏庸无能时,我们不妨先思考两个问题,
刘禅为何能稳坐皇位四十年,成为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割据益州的势力中,
有谁见过像刘禅这样的君主,一生发动了十多次北伐,如此刚烈?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刘禅的一生,看看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刘备征战一生,女儿生了不少,但就是没有生出儿子,为此他还不得不收养了一个刘封,准备用来继承刘家的香火,哪知道他老来得子,竟然在46岁的时候生下了阿斗,这令刘备非常兴奋,他终于有儿子了!
刘禅乃是刘备的第一个亲儿子,所以刘备对刘禅的教育问题非常受重视!。
刘备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让刘禅学习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所以说
刘禅这个人的文化水平,其实还是比较高的
,是懂得治国那一套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啥事都不懂憨傻之人!为了提升刘禅的能力,让他更加符合国君的标准,刘备让刘禅拜了伊籍为师,同时也让诸葛亮教习刘禅,除了这些,刘备还不满足,他还让刘禅学武,这完全就是把刘禅按照文武全才的标准来打造的,在如此精心的培养下,刘禅怎么可能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
刘备花了如此大的代价培养刘禅,不可能把刘禅培养成一个废物的,相反,刘禅这个人的能力和见识肯定是非常高的,要不然刘备也不可能传位于他,诸葛亮也不可能一直倾心辅佐刘禅,并评价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无论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得到其他聪明人的认可,那么这个人就绝对不是一个傻瓜!
从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聪明人的行为和评价来看,刘禅绝非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一个能挑起蜀汉大梁之人,并不能等闲视之!
而后续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诸葛亮辅政期间,刘禅露面的次数不多,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刘禅乃是被诸葛亮架空了。然而事实上,刘禅作为刘备之子,作为蜀汉的合法继承人,只要他愿意,只要他想掌握权力,那简直是非常轻松的,他之所以不这么干,就是为了给诸葛亮提供最大的权力,让诸葛亮能集中蜀汉的所有力量,发动对魏国的北伐,这是从大局着想,
这不仅不能说明刘禅权力被架空,反而可以说明刘禅这个人的大局观非常强!
他根本不在乎外人对他的评价,他只要蜀汉能北伐成功,能完成匡扶汉室的志愿!
诸葛亮死后,刘禅收回部分权力,但是他仍然任用了一大批诸葛亮时期的旧臣!试想一下,如果刘禅当年真的是被诸葛亮架空,真的和诸葛亮有矛盾,他怎么可能大肆任用诸葛亮推荐的人才呢?
诸葛亮死后数十年,蜀汉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其实就是刘禅善于用人的体现!
对内,刘禅任用蒋琬、费祎、董允等大才,对外,刘禅仍用姜维等人,坚定支持北伐,使得诸葛亮死后,蜀汉不仅没有就此沉沦,反而表现得一直非常强悍,令曹魏忌惮!
很多人认为,蜀汉灭亡,责任在于刘禅,实际上这并不正确,至少
从魏国朝堂来看,蜀汉的灭亡,完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当时司马昭想要出兵伐蜀,灭亡蜀汉,但是整个魏国朝堂,都是反对这场战事的,因为大家认为蜀汉还没有亡国之兆,就连长期和蜀军打交道的邓艾,他也认为此时并非灭蜀的最好机会!整个魏国朝堂,只有钟会站在了司马昭一边,认为可以攻打蜀汉。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何整个魏国朝堂都不赞成司马昭伐蜀呢?这不就说明在魏国众臣看来,刘禅这个人并不昏庸,蜀汉还没到灭亡那一步吗?
种种迹象表明,刘禅这个人,完全是被众人给误解了,正史中的他并不昏庸无能,相反,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君主
,只不过蜀汉的国力和魏国相差太远,他也无力回天!相比较而言,明朝末年的崇祯,在国力远远强于后金的情况下,却被按在地上摩擦,他才是真正的无能之君!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最开始的两个问题,刘禅为何能稳坐皇位四十年,成为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就是因为刘禅这个人非常聪明,并非昏庸无能之辈,人家掌控朝堂,应对乱世的能力,远非常人能比!割据益州的势力中,有谁见过像刘禅这样的君主,一生发动了十多次北伐,如此刚烈?事实上并没有,
在割据益州的势力中,刘禅是最为刚烈的君主,他一生发动了十多次的北伐,打得魏国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样的人会是软弱无能之人?
这样的人你敢去谋夺他的皇位?怕是你还没有动手,他就主动找上门了!
二、诸葛亮干掉了对刘禅威胁最大的人
刘禅之所以能稳坐皇位,无人胆敢觊觎,除了他自身能力比较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诸葛亮的辅助!
刘禅在刘备的亲生儿子中,算是年纪最大的,皇位应该是他的,其他人没法抢夺,但是除了这些亲兄弟,刘禅其实还有一个哥哥刘封,这个刘封,是完全有能力威胁到刘禅的皇位的,那么这个刘封去哪里了呢?
刘备征战一生,一直没有亲儿子,所以为了延续香火,他收了刘封做养子,注意养子和义子是不同的,义子可以不用改姓,但是养子需要改姓,相当于说义子是干儿子,而养子就是真正的儿子,以后刘备死了,他的所有财产,都会由养子继承!
说白了,义子没有继承权,但是养子有!
在刘禅出生前,刘封其实就是刘备的继承人,而随着刘禅的出生,虽然刘封地位下降了,但是他的继承权并没有被剥夺,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起兵争夺皇位!
刘封除了拥有继承权外,他自己的军事能力也非常不错
,攻打益州时,刘封跟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出兵,每战必克,立下了无数大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后来刘封因为在汉中之战表现优秀,又攻下了上庸,再次升官,被封为副军将军。可见刘封这人的军事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只要给予他足够的发展空间,他完全可以成为比肩关羽张飞的绝世名将!
不过如此强悍的刘封,未来对刘禅有巨大威胁的刘封,却被诸葛亮用计给直接搞定了!
《三国志》: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上庸申仪反叛,导致刘封惨败,退回成都。面对这个能力颇为强悍的养子,刘备责备他欺负孟达,导致上庸丢失,又责备他不救关羽,导致关羽生死,但归根结底,
刘备并没有想杀刘封!
一方面,压制孟达,本身就是刘备的授意,刘封只不过干得太过火了;另一方面不听从关羽的命令增援樊城,乃是因为上庸原属汉中,刘备才是顶头上司,
关羽想调动刘封,应该先给刘备打招呼,由刘备下令,否则刘封是可以不增援的,因为这违背了制度
。所以说,
这两方面刘封都有罪,但罪不至死,刘备也没想过要杀刘封
。但诸葛亮来了一句“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直接将刘备逼上了诛杀刘封的绝路!
刘备虽然视刘封为养子,两人这么多年有感情了,但是刘封性情刚猛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将来很可能生出乱子。再加上诸葛亮直接说老大你死后刘封恐怕很难控制,这就说明当时刘备的身体有问题,不然诸葛亮不会和他谈及死后的问题。
刘备的身体出了问题,没有时间再扭转教导刘封的性情,但又怕他日后威胁到刘禅的皇位,威胁到蜀汉的江山,于是心一狠,直接赐死了刘封!
最后的那句“先主为之流涕”,其实也说明刘备此时的矛盾心理,他本不想杀刘封的,但是没办法啊!
自此,对刘禅威胁最大的人,已经被诸葛亮除掉了。之后,诸葛亮掌控朝堂,敢于反对刘禅的势力,也逐一被剪除,蜀汉朝堂,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刘禅的皇位了!
结语
综合来看,诸葛亮死后,之所以没人站出来抢夺刘禅的皇位,一方面是因为刘禅这个人本身比较英明睿智,手段高明,无人是他的对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诸葛亮提早就把对刘禅威胁最大的刘封给除掉了,之后又拔除了对蜀汉朝堂对刘禅不利的因素,为刘禅创下了一个不会产生巨大威胁的内部环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
网友解答:
-----
不管刘禅是否昏庸无能,刘禅的皇位却是三国中最稳固的。诸葛亮的去世,不仅没有使刘禅的皇位受到动摇,相反刘禅的皇位却更加稳固了!
为什么刘禅的皇位会那么稳固呢?
因为刘备病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蜀国,所以有些人就按耐不住了。
就在刘备安排托孤的时候,黄元趁机起兵叛乱了。身在成都的太子刘禅迅速的平息了,比黄元给斩首了!
之后朱褒、高定等人相继起兵叛乱,这些叛乱也是迅速地被平定。
从这些情况来看,
当时蜀境内还是比较拥护刘氏的。随着这些叛乱着被平定,蜀境内的反蜀将领基本上被抹除掉了!
刘备临终安排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又把其余两个儿子安排成藩王。
各派势力之间互相制约,很难有一方势力能够独自坐大。
在这种情况下,对刘禅最有影响就剩下宗族了!
刘禅有两个弟弟。
最小的弟弟是刘理,在刘禅继位时年龄尚小,早早地就病逝了!
另一个弟弟刘永,一个刘禅的宠臣黄皓就把他搞定了。刘永也对刘禅的皇位没有任何影响。
最能影响刘禅皇位的是长子刘封。
虽然刘封不是刘备亲生的,但是刘封却不是刘备的干儿子,而是过继给刘备的。
这
在宗法上和刘禅具有同样的权力,更何况刘封还是长子,在攻打益州的时候还立有战功。所以刘封对刘禅威胁最大!
诸葛亮考虑到刘备死后,恐怕难以制御住刘封,就劝说刘备把刘封赐死了!
刘封这个最大的威胁,其实早在刘禅继位前就被消除了!
剩下的就只有权臣了!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相继被除掉;蒋琬扮演了诸葛亮的角色。
蒋琬去世后,刘禅把权力分给了费祎和姜维,并且取消了开府。从这之后就再也没有大权独揽的权臣了。即使是姜维,也还有黄皓、诸葛瞻等人在制约着他。
自此权力彻底地集中到了刘禅手中!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刘禅的皇位就更加稳固了!这种情况下,还有谁能够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
看来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精心的安排也是十分成功!
即便刘禅真的是昏庸无能,到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也做了那么多年皇帝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取代的。
司马氏也是经过好几代才取得皇位!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
-----
网友解答:
-----
刘禅是权力游戏的高级玩家。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纯熟的手法一步步将权力稳稳当当地收归了自己,并一直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直到亡国。
平稳过渡,重用且限制蒋琬
诸葛亮时期,“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丞相府成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因此,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可能到来的平稳过度做了安排。
一方面,诸葛亮秘奏后主:如果我有意外,蒋琬可以接替我。
另一方面,诸葛亮出征前,以蒋琬为留府长史。也就是让蒋琬留在丞相府处理政务,大事还是要由诸葛亮裁决,但一般事务蒋琬都可以处置。
因此,当诸葛亮去世时,蒋琬仍在丞相府主持工作,丞相府仍能保持运转,过度比较平稳。
为了保持平稳过度,刘禅自然要继续蒋琬接替诸葛亮。
于是,刘禅让蒋琬担任尚书令,“总统国事”。
尚书令,地位不高,在三公之下。东汉时,天子为加强皇权,“政归台阁”,尚书令成为仅对天子负责的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所以,刘备去世前,让尚书令李严与诸葛亮一起辅政。只不过,在诸葛亮的安排下,长期驻扎在外地的李严根本难以获得实际权力。
如今,让蒋琬以尚书令的身份“总统国事”,算是回归到东汉“政归台阁”的局面吧!
然而,蒋琬这个“总统国事”是打了折扣的,与当初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
在让蒋琬担任尚书令,“总统国事”前,刘禅先做了另一个动作:升左将军、国舅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假节督汉中,意义非凡。
刘备时期,刘备自己掌大军于成都,以魏延率领不多的兵力在汉中防御。
诸葛亮时期,锐意北伐,国防体系为“靠前部署”,大军驻屯于汉中。这一局面,直到蒋琬执政后期才改变(大军退驻涪,王平率3万人驻扎汉中)。
因此,车骑将军吴懿假节督汉中,事实上就掌握了大部分军队的统率权。
随即,刘禅又做了另外一个举动:升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此前的尚书令之职,由费祎接替。
如此,蜀汉朝廷的权力格局为:蒋琬为大将军,“总统国事”,但大量军队由吴懿统领,而尚书令费祎则处理大部分政务。
蒋琬、费祎、吴懿,彼此间有上下之分,但仍互为掣肘。
只不过,当时蜀汉群臣都比较团结,彼此各司其职,没有出现明显的争斗。
但是,诸葛亮这样大权在握的人物,从此不再有了。
明升暗降,夺回权力
237年,吴懿去世,平衡的局面一度被打破。
刘禅旋即开始第二波操作。
刘禅升蒋琬为大司马,让他开府治事。
看起来,蒋琬距离诸葛亮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刘禅同时又下达了一份不容拒绝的诏书:魏国大兴土木,对辽东用兵,民怨载道,可能会出大问题,蒋琬立刻进驻汉中,准备待机北伐!
蒋琬去了汉中。
看起来,蒋琬是掌控了汉中的军队,但蒋琬毕竟在军队中没有根基,虽在汉中领军,却缺乏足够掌握力。
另一方面,由于蒋琬远赴汉中,虽录尚书事,但更多的政务已经由尚书令费祎所处置了。
由一件事情,可以看出蒋琬当时地位的尴尬。
蒋琬认为诸葛亮北伐屡屡无功,是因为每次翻越秦岭,补给运输困难。因此,蒋琬决心改走水路,沿沔水下上庸等地,再攻襄阳等地。
朝廷认为不靠谱,便让费祎、姜维前去劝阻。
蒋琬被迫放弃其想法,并上奏天子,改变军事路线:我与费祎商议过了,还是出兵西北!以姜维为凉州刺史,先攻西北,我退驻到涪,为后路。
蒋琬退到涪的第二个月,费祎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大司马,总管武事;大将军,统全国的军队。大司马位在大将军之上,但毫无疑问,已受大将军分权。“祎当国功名,可比蒋琬”。两人在各方面都已非常接近。
可以说,到此时,蒋琬虽“总统国事”,但刘禅已经能够通过费祎、姜维限制蒋琬,并决定大政了。
当然,还是要强调:当时蜀汉领导层基本上保持了团结,彼此主要以商议方式展开合作,没有发生过分的明争暗斗。
琬卒,禅乃自摄国事。——裴注《三国志.后主传》引《魏略》。
蒋琬去世后,连名义上的“总统国事”之人都没有了。
微妙的平衡
蒋琬去世后,大将军费祎成为群臣之首。
次年,刘禅以姜维为卫将军,录尚书事。
费祎权位在姜维之上,可以限制姜维,尤其限制姜维的北伐规模。
但同时,费祎的地位、影响力,不要说与当年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就跟当初的蒋琬都差距明显。
尽管费祎一心想要做丞相,甚至不惜在“望气者言”的影响下北屯汉寿,但他始终无法“再进一步”,甚至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才获得开府的权力。
费祎任内,董允、陈祗等人在政治上也同时受到重用,姜维在军事上的影响力也随着几次北伐的进行而逐渐提高。
总之,费祎时期,无论是名义上还是事实上,蜀汉朝堂已不再有强臣摄政了。
当然,当时蜀汉重臣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足以限制刘禅。
比如,侍中董允,仍然能以近乎长者的语气劝谏刘禅,并压制刘禅宠幸的黄皓,使黄皓始终不能参与朝政。
此时,重臣不能“大权独揽”,但天子受到重臣的影响也不能肆意妄为,彼此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皇权独揽
费祎去世后,姜维督内外军事,也是唯一一位“录尚书事”的重臣。
然而,姜维的实际权力比之费祎,又更下一层了。
姜维是魏国降将,又常年在外作战,在朝中没有人脉、根基。
因此,姜维的“录尚书事”形同虚设,其在朝的权力反不如陈祗。
陈祗个人威望、实力又远不如蒋琬、费祎,因此,他对内联合黄皓,对外支持姜维,通过获得各方面支持,维系地位。
黄皓由此参与政事,并一步步掌握朝政。
由此,姜维在军队的权力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段谷之役时,姜维约汉中都督胡济,分路进攻。胡济失期不至,姜维大败。
失期不至,军法当斩!
然而,战后,姜维降级,胡济却被提拔为右骠骑将军!
显然,姜维这个都督内外军事,“录尚书事”的大将军,连基本的军事执法权都没有!
到蜀汉后期,尚书令们实际上被架空,没有实际权力,黄皓弄权,而姜维也屡屡受到弹劾,自身难保。
此后的事情,表明了当时蜀汉“谁说了算”。
黄皓与诸葛瞻等文臣联合,企图让阎宇取代姜维,刘禅驳回。
随即,姜维又直谏后主:杀黄皓!
刘禅一言挑明:黄皓不过是帮我跑腿的,何必为难他?
姜维是聪明人,听完这话,不再多嘴,直接远避沓中了。
由此可见:刘禅已经牢牢掌控了一切局势!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有掌权之能,无治国之才
刘禅有夺回权力,掌握权力的本事,却到底还是缺乏治国的能力。
以黄皓为武器,刘禅压制了群臣,掌握了朝政。
然而,缺乏贤臣辅政,“朝无正言,民有菜色”,蜀汉的治理逐渐走向失败!
最后,蜀汉的灭亡,也正是源自刘禅的大权独揽。
魏国发起灭蜀之战前,姜维已经察觉不对,建议:廖化进驻阴平桥头,控制姜维军与汉中的通道;张翼进驻阳安关,巩固汉中防御!
然而,在黄皓的建议下,刘禅没有做出相关部署。
结果,钟会进军汉中时,攻汉、乐两城不下,正是因为阳安关守将出了问题,钟会才夺取汉中。
其后,邓艾偷渡阴平,蜀汉群臣商议时,又是刘禅“乾纲独断”,采纳谯周的意见,投降!
到最后,刘禅还是只能去做安乐公了。
在权力控制方面,刘禅是一把好手。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基本维持稳定的情况下,一步步夺回了权力,其中确有过人之处。
然而,刘禅也确实没有治国的才能。
在他夺回权力后,蜀汉的执政水平与贤臣辅政时期差距明显,并最终亡国。
刘禅是不是庸主?尚可一论。
然而,刘禅,绝不是笨人。
-----
网友解答:
-----
据史书上的记载,刘备一共也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养子刘封、长子刘禅、次子刘永、幼子刘理。
能够有机会威胁刘禅皇位的,只有刘备的其它儿子们,其中养子刘封早在关羽被杀的当年,被刘备赐死,也就是说,理论上有机夺取刘禅皇位的只有刘永和刘理。
刘永是刘备明媒正娶的吴夫人所生,也就是后来的穆皇后,真算起来的话,刘永才是刘备的嫡子,因为是皇后生的儿子才叫嫡子,而刘禅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只是刘备的小妾,是没有名份,刘禅只是刘备的庶长子。
按照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来看,刘永的继承顺序优先于刘禅,但刘禅的年龄长于刘永,而且是刘备亲自指定的继承人,所以刘禅才得以顺利继位。
但刘备在称汉中王时,刘禅已经13岁了,史书上没有记载刘永的出生年月,可以推断一下,刘备是在214年拿下成都后,在法正的建议下娶了吴夫人为妻,刘备称王后,吴夫人就成为汉中王后,刘备称帝后,吴夫人就成为皇后。刘永大概是在214年到219年之间出生的,所以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刘永非常小,不到四岁,在乱世之中,不具备立幼小君主的条件,而要求君主能够尽快掌权理政,所以刘禅就成了刘备的继承人。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诸葛亮是一位强有力的贤臣,继承了刘备的遗志和未完成的理想,并且对内治理蜀汉依法治国,井井有条,没有给野心家提供机会,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强力治理,那么真有可能有野心家会伺机让刘永上位,夺取刘禅的皇位。
要知道刘永是有外戚的,而且他的母亲贵为皇后,还活着,刘永有两个舅舅,分别是吴懿和吴班,两个都是蜀汉军中的重要将领,吴家在益州也有一定的势力。如果诸葛亮不在,有野心家挑唆吴家推动刘永即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没有人敢在诸葛亮面前耍这种阴谋,而最可能挑事的益州本土势力被诸葛亮压制得死死的,没有挑事的机会,诸葛亮去世后,推荐蒋琬和费祎作为自已的第一和第二顺位接班人,刘禅同意了,这一年已是公元234年了,这一年刘永差不多20岁,而刘禅已经28岁了。
后主刘禅不是昏庸的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评价过刘禅 ,大概意思就是刘禅是一个容易受人影响的人,有贤臣辅佐就是明君,如果是奸臣辅佐就是昏君,
诸葛亮去世了,当政的是蒋琬和费祎,蒋琬为人正直,费祎为人圆滑,但两人基本上继承了诸葛亮的政治遗产和各项制度,对于有阴谋家想夺取刘禅的皇位这种事,是不太可能在蒋琬和费祎当政期间发生的,毕竟会受到两人的严历打击。
以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为首的蜀汉四相去世后,蜀汉朝廷的风气才开始慢慢的变坏,在没有正直的贤臣约束后,刘禅的行为开始乖张,在宦官黄皓的挑唆下,朝中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刘禅将刘永疏远,调离中央,使刘永失去参政机会,自然也没有机会夺取刘禅的皇位,况且早期政治风气清明,任用贤臣,朝堂之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气向,阴谋家和内部的敌对势力并不敢抬头挑乱。
蜀汉四相去世后,刘禅已经执政30年,他又不是昏庸之人,只是能力一般,对于蜀汉的政权,已经牢牢掌控在手中,政权已稳,别人想夺也夺不了。
在吴懿、吴班及穆皇后先后去世之后,刘永在朝中的外戚势力也消亡了。而刘备的小儿子刘理也是同样的情况。
什么?你说蜀汉中权臣怎么不夺取刘禅的皇位
?
这样问,就是不了解历史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皇帝的,也不是你势力强大就能做皇帝的,做皇帝要讲名份的,要讲法理的,要讲血缘的,外臣做皇帝整个两汉四百年历史,仅有王莽一人,而且短短几十年就被推翻。
反观整个蜀汉几十年历史,外臣中唯有诸葛亮有这个能力,但是诸葛亮却没有这个名份,也没有这个意愿。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内部再也没有出过强有力的权臣,也就不可能夺取刘禅的皇位了,在宗室和权臣都没有机会夺取刘禅皇位的情况下,那就只有刘禅继续当皇帝了,直到灭亡 。
-----
网友解答:
-----
1.不要再被三国演义所误导了。刘禅昏庸无能?!假的。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五虎大将只剩下一个赵云了,关
羽,张飞,黄忠,马超都死了。刘禅就在这样一个风雨飘
摇,强敌在外,强臣在内,主少国疑,人心不稳的情况
下,当上了这蜀国这个皇帝。
2.刘禅的两个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话没有美女了吗?关羽还有一个女
儿呢。原因是,张飞的老婆是魏国夏侯霸的侄女。这么一
说就大家就想明白了吧。刘禅和夏侯霸是有亲戚关系的。
而夏侯霸当时在曹魏政权里很大实权的。后来司马懿篡
魏,夏侯霸就带着他的兵跑到蜀国去投奔刘禅了。
3.刘禅在位40年,前12年是诸葛亮独揽朝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在这个时候做了三件事。第一,与孙权修好。第二,停止征战,并多次大赦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第三,好好活着。别小看这三件事。这三件事包含了外交独立,内政修德。
诸葛亮死后,刘禅独立做了28年的皇帝。他在诸葛亮死后
的第1件事儿。就是任命吴壹为车骑将军,蒋琬为尚书
令,改变了诸葛亮是政治军事权力集于一身的情况。
对于刘禅昏聩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刘禅的不战而
降,刘禅是不怕死的,他在投降的时候是带着棺材去的,
要求邓艾杀了自己,以保全人民的。刘禅能够在诸葛亮死
后,刘备上一代势力全部灭亡的情况下,独立支撑28年,
已经很不错了。
-----
网友解答:
-----
刘禅是不是无能之辈,这里不讨论。我就是很好奇,皇帝无能就应该被篡位吗?如果照这么说,汉桓、灵二帝都是无能之辈,怎么就没人篡他们的皇位呢?
事实上,皇帝的皇位被篡,与皇帝是不是无能之辈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两点∶
新老皇帝是否完成权力交接;篡位权臣实力是否够强
。
举例说明,孙权的儿子孙亮,十岁登基,十五岁亲政,但亲政仅一年后就被权臣孙綝废黜为会稽王。
孙亮为什么被废?就是因为孙权死时,孙亮只有十岁,他没有直接从孙权手里接过皇帝的权力,导致先后受制于诸葛恪、孙峻、孙綝等权臣。等到孙亮想收回权力时,孙綝已经大权在握,废黜孙亮不费吹灰之力。
再举例子,曹叡的养子曹芳,八岁等基,一辈子没亲政,先是被曹爽欺负,后来又被司马师欺负。曹芳二十五岁时想夺回权力,但事机败露,被司马师所废黜。
曹芳为什么被废?就是因为曹叡死时,曹芳只有八岁,他也没有直接从曹叡手里接过皇帝的权力,先后受制于曹爽、司马懿、司马师等权臣,以至于他想收回权力时,司马师已经大权在握,不想交回权力,继而导致废黜了曹芳。
同理,王莽杀汉平帝,废孺子婴;董卓废杀汉少帝,策略傀儡汉献帝,都是如此。
从案例可以看出:
皇帝能不能保住皇位,与皇帝的个人素质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当权臣大权独揽时,皇帝已经无力回天了。纵然有个别能力超群的皇帝能翻盘,但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说,如果一个皇帝面临无力回天的局面,其根源必然就是新老皇帝没有完成权力交接,以及权臣拥有了废黜皇帝的实力
。
而以上说的两点,跟刘禅都没有关系。
首先,
诸葛亮死后,刘禅完成了权力交接
。
刘备去世时,刘禅已经十七岁,如果仅从年纪来说,他当时是可以亲政的。但是刘备考虑到夷陵惨败,益州内忧外患,刘禅的能力恐不足以应付这种局面,于是便安排了诸葛亮辅佐刘禅。
诸葛亮辅佐期间,大权在握,其实他当时是有能力篡位的。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而是矜矜业业勤勤恳恳的辅佐刘禅。
这里插一句:很多人说诸葛亮是想靠北伐建立功业,继而篡权。我不是诸葛亮,我也不知道诸葛亮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从实际角度考虑,诸葛亮当时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他能克守人臣本分,这除了他自己的操守外,更多的是他对局势的考量和谨慎。毕竟蜀汉实力最弱,篡位有什么好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扯远了,说回刘禅。诸葛亮死后,当时刘禅已经二十九岁,完全可以亲政了。于是刘禅在蒋碗、费祎等人的支持下,废掉了丞相制度,恢复了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制度。
废丞相而改尚书令,这实际上就是蜀汉完成了从诸葛亮到刘禅的权力交接。
只不过,刘禅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他少年有刘备庇护,青年有诸葛亮庇护,养成了他不爱干苦活累活的习惯。所以他在诸葛亮死后,又把相权交给了蒋碗。
注意了,
刘禅和蒋碗的关系,不同于孙綝和孙亮,曹芳和司马师的关系。孙綝和司马师的权力,源于他们剥夺了皇帝的权力,而蒋碗的权力是刘禅自愿给的
。
后来的费祎、姜维也都是如此,他们的权力也都是刘禅自愿给的。如果刘禅要收权,他们根本没有推辞的借口。比如姜维第十一次北伐失利,避祸于沓中。他大权在握,干嘛要避?还不就是因为他的权力源自刘禅,如果刘禅要收兵权,姜维敢不还?
因此,由上可以看出:
诸葛亮死后,刘禅并非无权皇帝,他如果想要收回权力,他是可以收回的。只不过他不想收权。这是他与孙亮、曹芳之辈最大的区别
。
其次,
蜀汉并无权势滔天的权臣
。
蜀汉最大的权臣就是诸葛亮,自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蜀汉再无权势滔天之人。
经常有人说,诸葛亮辅政十一年,剩下三十年都是刘禅维护的,这话很偏颇。因为这话疏忽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继诸葛亮死后的两个大将军、录尚书事的政府首脑,都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的。并且在宫中督促刘禅的董允,也是诸葛亮指定的辅佐大臣
。
诸葛亮为啥要指定这么多接班人?显然,这是为了分权。
蒋琬、费祎分别为外朝的正副长官,两人可以分权;董允为内朝长官,统领禁卫军,他又可以跟外朝大臣相互制衡。这个内朝、外朝表里一心的三人组,才是诸葛亮死后,蜀汉能很长时间维系稳定的支柱。
另外,这三人也都很有自知之明,不是孙綝和司马师那种野心很大的人。
比如诸葛亮死后,蒋碗“萧规曹随”,一切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制度办。掌管农业生产的大臣杨敏批评蒋琬,说他不如诸葛亮,没有自己的主见。蒋琬听了杨敏的批评,并没有生气,而是非常坦然地承认自己确实是不如诸葛亮,并希望杨敏能同心协力,协助他扶保刘禅。
再后来的费祎也是如此,很有自知之明。姜维每欲北伐,费祎都只给他一万多人,因为费祎认为诸葛亮都搞不定的事,自己和姜维肯定也是搞不定的。与其让姜维败家,不如现实一点的好。
所以不得不说,刘禅也是有福之人,他爹给他选了一个矜矜业业的诸葛亮,而诸葛亮又给他选了两个有自知之明的蒋碗、费祎。当费祎去世时,刘禅已经四十七岁了,当了将近三十年皇帝,此时谁还能撼动他在蜀汉的地位?至于说刘禅是不是无能之辈,对于那时候的蜀汉来说,重要吗?或许在蜀汉大臣们看来,这样的刘禅才是好皇帝的榜样。
他一不揽权,二无野心,三不打压士族,这样的皇帝去哪找啊?篡他的位,你以为自己能落得什么好下场?
-----
网友解答:
-----
我是苍茫大地顾炜斌,感谢头条邀请,我认为原因如下:
一、蜀汉的江山是刘备打下来的,刘禅作为法定继承人,有很大的合法性。
刘备和天下群雄斗智斗勇,笑到最后,赤壁大战曹操后,分得荆州的一片土地,又开疆拓土,攻益州、熬汉中,先晋汉中王,在汉献帝被曹丕逼退位后,刘备趁机更上一层楼,登基上位。作为中山靖王之后,他有地盘、再上位,还是挺能忽悠你的。同期的曹操一代奸雄,纵横江湖几十载,拥有天下地盘的十分之七,在孙权拥他称帝时,笑曰:这是把孤放在火上烧烤!曹操只称孤不称朕!同期的孙权尽管也得位于父兄,在江东极有人脉,又有地盘,但仍羞答答了好多年,才称帝。刘阿斗作为皇太子即父皇位,名正言顺,符合《古代帝位继承法》(大笑!)
二、刘阿斗极有政治谋略。
孔明是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之臣,极为骠悍、极为能干、极为忠臣,相父在日,阿斗尾巴夹紧得不要不要的。
刘备到另一个世界编席做草鞋之后,孔明奉旨开府监国,他把另一位托孤之臣李严晾在白帝城,军政大权全控后,又兼任司隶校尉(负责纠察文武百官),孔明接过刘备的烂摊子,击退多路围攻,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抚平南中,把孟获带回中央当官,稳定后方、搞好生产后,又马不停蹄五伐中原,诸葛大爷仿佛恢复了第二春。阿斗以假父、监国重臣视之,曾明言:政由葛氏,祭由寡人!爷儿俩分工明确,阿斗利用这段时光跟相父学习治国韬略,礼遇有加,和平共处,传为君臣佳话。
相父呕心沥血,病死五丈原。刘禅对孔明身后事处置极为高明,率成都几十万子民出郭几十里迎接孔明灵柩;对相父幼子诸葛瞻礼遇有加,袭爵赐官招女婿,让孔明部属极为感动。但孔明之后,阿斗深知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掉丞相一职,设大将军、大司马,隶尚书事。而且一直是两人并设,如前期蒋琬、费祎,后期费祎、姜维,互相制约、互相分权。
后主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国诛杀大将军曹爽,右将军夏侯霸降蜀,夏侯霸是夏侯渊之子,当年蜀魏争汉中,定军山一仗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杀掉。刘阿斗对夏侯霸一席话极显政治才华:当年杀死我老丈人平方的夏侯渊(夏侯渊的侄女兼养女嫁张飞,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阿斗先后做了皇上)是黄忠,他早已死了,且无后,我和将军是亲戚,将军论辈份是我舅舅。感动得夏侯霸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后来以车骑将军之职随姜维北伐,战死沙场。
钟会、邓艾伐蜀,邓艾偷袭阴平,又在绵竹打败“老子英雄、儿子混蛋\"的卫将军诸葛瞻,后主见大势已去,干脆投降。尽管装逼过了头,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政治笑话,但也保全了刘氏家族。其弟北地王刘谌哀伤国家灭亡,先杀妻儿子女,随后自尽,尽管青史留名,但刘备儿子都这样干,刘备就没后代了。他降魏后,被赐封为安乐县令。后主子孙担任三都尉和被封侯的有五人余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刘备、孔明素有识人之能,到蜀汉亡国时,几无叛乱之重臣。
魏延也无反叛之心,他作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符节、南郑侯,他一心想着兴复汉室,孔明死后,仍想挂帅北伐,后来的人生悲剧一是因为性格太骠悍太狂傲,二是和杨仪不和、不愿为他断后,最终被杀、被诛三族,他的一生证明了一句名言: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李严亦无反心,杨仪是狗肚子里装不下四两猪油。
至于后孔明时代三大亨:蒋琬、费祎、姜维,都恭忠体国,降将姜维在刘禅投降亡国后,仍想复国,这等忠臣对大汉赤胆忠心!三人间也实行了分权,不像孔明时代政务、军事一把抓!刘阿斗还有国舅吴懿、张翼、廖化、王平等大将分军权!总之一是重臣们是忠臣,不想反;二是大权分散,无法反!
四、蜀汉政权派系林立,不造反尚有利益冲突,哪派真的造反,授人口实,必成箭耙,何况造反成功率极率、犯罪成本太贵。
诚如网友言,蜀汉有原从派(刘备起家相从的)、荆州派、益州派,三派互相牵制,如孔明这等牛人也要通过北伐等统一全国全军思想,谁想造反而蜀汉全国影从那是做梦娶媳妇一尽想美事啊!
-----
网友解答:
-----
三分天下魏、蜀、吴,其中蜀国血统最纯净,是大汉皇室后裔,同时蜀汉的实力最弱小。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再兵败夷陵,诸葛亮六出祁山,一个弱小的国家遭到两次重创,然后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多次与人斗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国家离灭亡不远了。
当皇帝固然好,但是当亡国之君不如当普通大臣,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蜀汉没有人夺阿斗的君位的原因所在。
三国中魏国最强大,三分天下他占有两分,且占据的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北方大地,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吴国占据江南地区,虽说富庶程度不及北方大地,但是他有长江天险阻隔,又最不爱发动战争,因此实际国力是强于蜀国的。
蜀国占据巴蜀二郡,荆州部分与汉中之地,当时巴蜀虽然得到开发,但是富庶不及北方大地。
蜀国领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余万,共历二帝,国祚四十三年。刘备当皇帝两年时间,刘禅当皇帝四十一年,刘禅作为皇帝约有十二年时间是诸葛亮在主政,也就是说刘禅亲政的时间约有三十年。刘禅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篡位呢?原因在于刘备只有阿斗一个儿子,蜀汉的政权也牢牢掌控在荆州功勋集团手中。
蜀地本土人士也看出蜀国国运不长,不愿意背负弑君之名再当亡国之君。
为了延长蜀汉国运,诸葛亮殚精竭虑兴复汉室,他不顾年老力衰,亲自领军六次远征魏国。诸葛亮累死后,姜维又领军先后十一次北伐魏国,这前后十七次伐魏严重损伤了蜀国的实力。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又在《后出师表》中写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蜀国君臣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之中选择了北伐,精英丧尽之后,就选择“坐而待亡”,所以邓艾孤军伐蜀入境,刘阿斗就开城投降了。
反正迟早要当亡国之君,不如早降,混个封妻荫子也是很好的;比如刘阿斗降魏后受封安乐公,日子过得很安逸。
面临亡国之时,很多皇帝都会传给儿子,这样免得当亡国之君,比如宋徽宗亡国之前,就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钦宗。
-----
网友解答:
-----
人们常把软弱无能的人称作抚不起来的“阿斗\",其实后主刘禅还是有几把剧子的,三国几个皇帝中刘禅在位时间最长,达四十年时间,诸葛亮死后,还独掌国政三十余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刘备乃厚黑学大家,甚至不惜摔孩子收买人心,刘禅亦深谙权力平衡之术,严防一家作大。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尊他为相父,军国大事全都委拖给诸葛亮。无论是南征孟获,还是北伐中原,刘禅都鼎力支持作好后勤工作。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刘禅立刻停止北伐,不再设丞相一制,军政大权由蒋宛和杨仪分別掌握,避免权臣出现。
姜维是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开始的时侯并没有成为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费祎任大将军时每次让姜维带兵都不超过万人。费祎被刺以后,姜维才逐步成为大将军。刘禅权力制衡的另一个棋子是宦官黄皓。黄皓没什么根基,刘禅是他的唯一靠山。
黄皓竭立维护刘禅的利益。姜姜维是魏国降将,信任度不高。黄皓想用亲信阎将军取代姜维大将军之位,两个人关糸势同水火。
这是刘禅乐意看到的,手下两个权臣争斗的越历害,自己的龙椅才能做稳。当姜维主张要把宦官黄皓杀掉时,后主刘禅竞不为所动。姜维看自己在成都呆下去恐怕凶多吉少,便带着十万大军去沓中屯田自保去了。
←后主刘禅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为邓艾大军兵困成都时献城投降。此时蜀汉人口已不足十万户,再打下去人都死光了,罪莫大焉!成都城没有毁于战火,刘禅有力焉,当地百姓非常感激刘禅的恩德。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冖司马昭感叹:人之无情以至于此。\"
刘禅因此被嘲笑了一千多年,实际上刘禅怎么不想故国家园呢?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人为刀Z俎,已为鱼肉,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强装笑脸,保住身家性命是第一位的。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了还东风啊,流水的遭到猜忌中毒而死,因此,刘禅有很高的人生哲学和智慧,更有能力驾驭群臣,才能稳坐皇位三十余年,至于亡国实在是大势所趋。
-----
网友解答:
-----
首先纠正一个问题,刘禅并非无能,反而十分聪明。刘禅无能的形象完全就是《三国演义》描绘出来的形象,并不真实,甚至“乐不思蜀”更加不能说他昏庸,反而更能显示他的智慧——大智若愚。
一,刘禅并不傻,反而极有政治智慧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那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刻意描写给后世人造成的错误影响。看看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出自《与杜微书》:“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连诸葛亮都赞不绝口的人真的平庸吗?显然不是。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又有载:“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
就是说刘禅前期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一直是个贤明的君王,诸葛死后就逐渐的变得昏庸了。但是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变傻了?这显然不正常。
建兴十三年(235年)正月,中军师杨仪被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夏四月,升蒋琬为大将军。
此后蒋琬当权,蒋琬这个人呢是蜀汉这边的主和派,而自此蒋琬当权之后刘禅就变了,开始任用宦官黄皓。其实不难理解,这就和他族兄汉献帝当年如出一辙,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利,所以为了遏制蒋琬,平衡蜀汉的权利,这才有了黄皓的机会。
在此期间刘禅还做了其他的努力,比如立前皇后之妹张氏为皇后。在比如蒋琬当了大司马之后升姜维为大将军,这都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能有这种思想的人是傻子吗?聪明的很。
二,刘禅并不懦弱,其实是主战一方
刘禅并不像演义里写的毫无作为,相反他并不懦弱反而算是个主战派,要不然他也不会封姜维为大将军,因为他明知姜维一直想北伐,如果他不封姜维这个职位,姜维会一直被蒋琬限制不发北伐。
其实姜维很多次北伐都有刘禅的支持,比如连羌胡人抗曹之事
还有一件事刘禅可谓是做到极为漂亮: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三,刘禅能看得懂局势,知道怎么保全自己
刘禅为什么投降?敢为刘禅是什么时候投降的,在别人没打到他门口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投降吧,刘禅投降的时候蜀国本就已经再无一战之力。
当时邓艾已经打到了成都面前,姜维还在外回不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已经战死绵竹,成都无兵无将,完全就是毫无反抗之力的情况,不投降怎么办?等死?自己都活不下来还要连累一群官员难道防抗到死才是聪明之举?
再者关于“乐不思蜀”,我觉得这才是刘禅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乐不思蜀”其实不是刘禅自己想要的,而是司马昭想要刘禅“乐不思蜀”。如果刘禅不表现的“乐不思蜀”怎么让司马昭安心?说不定满门都要死。是不得已才这样表现的。
总结:刘禅并不是傻子,也不是《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那样昏庸,诸葛亮去世后无能的表现恰恰就是他聪明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朝局,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