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冷的冷知识:
为什么高僧舍利会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圆寂的时候都会产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庙都以供奉这样的舍利为荣。
但是生活在一个万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国度,舍利也逃不开好、能、怎的命运,不但被和尚被当做大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大补。许多舍利就被这样吃掉了。
因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结晶,对于某些僧人而言,
据说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长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了?】
距不可考证的来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
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
吃下后,舍利子不下肠胃,即上升顶门。吃舍利子之人,罪业日见减少,善功日见增高。如临命终时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舍利子冲水喝,可包治百病。
如果是孕妇的话,服用舍利子可免于难产,产下的婴儿也有福气、好养活。如将死之人,气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给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养。
当然上面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今天以史为鉴要给大家讲的是苏轼记录在自己日记中的关于梦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
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
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说:
向去甚好,无灾。
苏轼又问到京师有啥必须带的东西?
和尚说:
要好硃砂五六钱。
苏轼看见和尚手中捧着一座小塔,问这是啥?和尚把塔给苏轼看,说里面是舍利子。
苏轼接过塔,这座塔自个就打开了,其中舍利灿然如花。
大吃货苏轼看到后馋的不行,
求和尚让把舍利子给自己和苏辙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于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个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虽然粗细大小不等,但大约都有一两重,皆明莹而白,也有掰碎了飞迸到空中的。
和尚叹息说:“本来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却吃了!”苏辙开玩笑说:“我们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苏轼也说:“我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结果就笑醒了。醒来后苏轼觉的胸中像吃东西噎着了一样,好像肚里有东西。梦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就干脆记到了日记里。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
精选回答
】来自优质账号→
野史日记
我知道几个冷知识,颠覆你三观,让你想不到。
秦始皇
你知道吗?秦始皇虽然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但是他却没有皇后,13岁登基,22岁执政。他这一辈子,一直在努力奋斗,为国忧心,为天下一统做善后工作。以至于这位皇帝,没有时间搞对象,虽然建立了后妃制度,但是却没有皇后,想想秦始皇,真的是太可怜了,一辈子在付出,却没得到人生的快乐,后世还有不好的评价。
中国第一任皇后是刘邦的汉高后吕雉。其实邦比秦始皇就大了三岁,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人,如果秦始皇活着,刘邦哪有机会欺负大秦呢。
圣旨
可能是电视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让大家对圣旨有了什么误解,好像皇帝不论对谁说了啥,都要派个太监,带一份金灿灿的圣旨去大声朗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我了解,皇帝其实不是给谁都下圣旨的,一般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就也是派个人传一个口谕,也就是传话,大太监什么的皇帝身边的人去将皇帝原话告诉给某人,并不拿圣旨,否则一年圣旨的开销都要很多钱了不是?
据我所知,皇帝即便是下了圣旨,对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和电视剧里一样,金灿灿的,然后有大太监去宣读。其实给其他人的圣旨就不是这样的了。
包公铡刀都分三六九等呢,这个圣旨自然也不会例外了,五品官员以上,分为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制作圣旨,级别越高,圣旨颜色越多,越花花。五品以下的圣旨,就直接用白绫了,当然了,这白绫是短的,要是赐的长了恐怕要发生什么误会。
尽管白绫是一样的,但是为了区分等级,圣旨上的字体颜色还是不一样,以此来区分等级,不得不说的是,古代的等级真的是森严。
女子嫁人要检验
古代女子,不是处女你想嫁人?抱歉了,您嫁不出去了。据我所知,在明清时期,那处女情结可是相当的眼中,这关系到家族的名誉。如果谁家有了婚前非处女,真是钻地缝的心都会有。
在古代结婚的时候,你可能看到新郎骑大马,带大花迎娶,但是电视里没演的是,在结婚之前其实是有验明正身的程序。在婚礼前一天,会有人去新娘家打探消息,查明这新娘是不是处女,至于验明正身的方法,今天在这里不详细说了,欢迎关注我持续关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守宫砂,这种方法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观察的。
如果验证后确实姑娘是处女,那么好了,皆大欢喜,两家人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婚礼仪式,迎亲,热热闹闹。
如果验证后证实姑娘不是处女,好吧,只能是当场撕破脸皮了,索要回聘礼不在话下,还要进行赔偿和所有开销。然后第二天婚礼流程全部撤销,因为当时的人都明白咋回事,一旦撤销婚礼,邻居相亲都知道这家闺女不是处女了,这辈子就甭想出嫁了。
“古稀”罪
这世界什么罪名都有,甚至还有“莫须有”的罪名,但是以“古稀罪”被处死的人却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乾隆年间原大理寺卿尹嘉铨。
据我所知,本来原大理寺卿尹嘉铨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一生优哉游哉好不快活,但是不知道他怎么了,突然想起来给自己家的老爷子争取点虚名,想给过世的父亲申请个从祀文庙的待遇。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在上奏乾隆的时候,犯错了。这尹嘉铨在奏折之中说明原委和请求,但有一点致命了,他自称是“古稀老人”。乾隆一看,这是要造反啊,我自称“古稀老人”你也称自己是“古稀老人”。我自称“朕”,你也要自称“朕”吗?于是下令给尹嘉铨处死了,罪名是“古稀”。
不得不说这乾隆的脑洞真的是大,想了那么多,估计尹嘉铨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这样送命,乾隆的造文字狱能力也是真的高明,这不是孤例。
将相和
语文课本里讲过一个故事“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表达一个“将相和”的主旨,在文中廉颇和蔺相如,一个将军,一个丞相,相处的融洽。
但是根据我查询资料得知,这廉颇是将军不假,这蔺相如却从来没当过丞相,最大的官职是上卿,这一点在《史记》中发现的,至于为什么会有“将相和”这一出,我还没找到原因,知道原因的朋友可以留言说一下。
其他冷知识
关于这样的冷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我再说几个给大家分享一下!
历史上最长命的皇帝其实不是乾隆,还有一位叫南越武帝赵佗,这位老哥一直活了103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搞笑的改为“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其实这里的“床”意思是“井栏”,意思是说有水井的故乡。地上鞋两双咋回事儿?难道跳井了吗?
看看人家诗人杨万里,人家吃雪糕都能吃出诗来:
“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在宋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当时杨万里就买了一个吃,顺便吟诗一首,看了让我很脸红,吃那么多,什么也没写出来。
……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顺便给我点一个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
网友解答:
-----
竹书纪年应该算得上是颠覆三观了!
西晋武帝年间,有个名字叫作不准的盗墓贼,在汲郡搞了一笔大生意。他盗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其主人乃是魏襄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国君,信陵君魏无忌的爷爷。所以不准盗的乃是一座诸侯王陵,而且是战国时期雄踞一方的魏国王陵,比起后世的王侯含金量可以高太多。
王陵被盗后过了几天,官府才得到消息,匆匆派人赶到。然而,此时不准已经将墓室盗掘一空,留下一片狼藉。当地官府一边派人通缉捉拿盗墓贼不准,一边收拾王陵现场,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没想到,还真有意外收获。当时官府在整理被盗墓地现场的时候,在墓室里面发现了许多被烧过的竹简残片,上面都刻有文字,且皆为古文。这可不得了,对于盗墓贼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墓中的陪葬财物。而对于专业的史官来说,里面带有文字记录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当地官员也意识到,这些竹简应该是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于是将情况上报给了朝廷。当时的晋武帝对此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手清理发掘墓中竹简,并且派出了一个非常专业且权威的考古团队,参与竹简的整理以及释读工作。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是荀勖与和峤,二人在当时分任中书监和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掌管宫内的图书机要。而团队成员们则就更厉害了,文坛名宿束皙、史圈大佬傅瓒、书法名家卫恒……几乎是汇集当了相关圈子里面的高手大家。
而经过他们的整理和解读,最后确定这批竹简应该是一部官方史书,或者说历史资料。由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整理或编撰,记录了大量的先秦历史。当时傅瓒他们将这批史料,以当时的文字考订释意,按年编次,最后得到了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由于竹简出土于汲郡古墓,所以也称《汲冢纪年》。
昔日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收六国编史于秦王宫,后遭项羽一把火给烧掉了。当然,也有说法称,当初秦始皇收书之后,便发布《焚书令》,全数烧之。不过,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讨论是谁烧的,因为结果都一样。那就是秦朝灭亡后,几乎没有先秦史籍传世了,而《竹书纪年》的出现则是弥补了这一空白。
作为魏襄王时代的史书,其成书时间比司马迁著的《史记》还要早二百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各国湮灭,大火肆虐,先秦史料遗失殆尽。很显然,司马迁的史料来源,无论可信度还是丰富程度,都不如《竹书纪年》。
所以,《竹书纪年》应该是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的,由其是在先秦历史这一块,堪称权威。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书却被史学界批为异端,为历史主流所不容,甚至于一度被禁。
究其原因,乃是《竹书纪年》所载的内容过于颠覆,其在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上,都和以《史记》为代表的主流史书大相径庭。
比如《史记》中的尧舜禅让,在《竹书纪年》里面却成了政变篡位: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尧的儿子),使不与父相见也。
其大致意思就是,舜把尧囚禁起来,然而抢了他的位置。后来又流放了尧,还不让尧的儿子朱丹去见他。同样,后面的舜禅让给禹,也是一场政变。当初舜夺取政权之后,开始铲除异己,禹的父亲鲧与其他几位尧时代的老人,惨遭杀害,还被安上了“四凶”的名头。禹为父报仇,据夏地抗击舜,最终将其击败,并将其流放苍梧。
再比如《史记》中为臣之典范的古代先贤伊尹,其辅佐太甲治国,用心良苦。商王太甲本是暴君,伊尹将其流放,令其改过自新。七年后,太甲劳改完毕,伊尹还政于太甲,继续为其效力。
在《竹书纪年》中,伊尹却成了一位篡位权臣,他流放商王太甲自立,后来被太甲所杀。
“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几乎是将后世人印象中的古代先贤们给来了一次大换脸,而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道德典范,也都成了一个个阴谋故事。满篇的“囚”与“杀”,将那些人们呈送赞扬的道德典范,变成了一个个自私自利的现实争斗,为后人展现了一个充满了血腥和阴谋的上古时代。这不仅仅是对在颠覆主流的历史认知,更是在否定现行的道德传统。
《史记》所代表的主流观点,乃是宣扬先贤们的道德礼制。而《竹书纪年》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则是在毫无保留的表现权谋欲望。这并不符合儒家思想,自然会遭到作为主流的儒家历史学派的否定。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竹书纪年》的内容有些颠覆三观,但从人性、逻辑的角度来讲,却又合情合理。以尧舜禹禅让为例,在那个文明初建的上古时代,人们缺乏生产物资、没有道德约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应该是主旋律。然而在《史记》中,他们智慧、儒雅、高尚,道德水平远胜于后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难道人类的发展倒退了,从文明走向了野蛮,由儒雅走向了血腥?
当然了,仅仅以所谓人性逻辑,不足以证明《竹书纪年》不是“伪史”,更不足以推翻《史记》的观点。
因为《竹书纪年》本身就存在一个真实性的问题,其在出土之后,有过数次的遗失、编撰,再加上主流史学派的排挤,不为人所知。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已经不是卫恒他们考证整理的原始初稿,而是多方整理后修订版本,里面到底有着原本《竹书纪年》的几分内容,不得而知。
此外,《竹书纪年》的立意动机也值得怀疑,因为其出自战国时期的魏国。魏国得立,本身就是依靠以下犯上,所谓三家分晋,其实就是晋国的赵魏韩三卿瓜分了自家主上的地盘。按照传统礼制,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简而言之就是得国不正。从这个角度来看,《竹书纪年》的反乌托邦,很可能就是魏国史官为了宣扬篡位犯上的合法性。
当然了,对于《竹书纪年》,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认为是法家史学派的代表作。咱们都知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都在为自己的思想学说寻找依据。法家宣扬“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认为君主必须加强集权,否则即使再贤能,也会有被推翻的危险。这正好与《竹书纪年》的一些记载不谋而合。
事实上,像《竹书纪年》里面的内容,在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里面,是有着较大市场的。比如《韩非子·说疑》就曾记载。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三晋本为法家起源之地,那么《竹书纪年》作者倾向篡夺也不足为怪了。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历史,乃是为了宣扬法家学说而存在。如此一来,想要用《竹书纪年》去推翻《史记》,就有些站不住脚了。毕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你信法家的学说,凭什么不信儒家?
说到这里,倒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没有确定证据之前,孰是孰非,只能见仁见智了。
-----
网友解答:
-----
爱玄幻的毛熊
很多人对苏联的印象偏刻板,总觉得那时候的毛熊都一副宁死不屈的战斗脸,大概是忘了有段时间毛熊被骂苏修来着。其实毛熊们的日子比我们想象中浪,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出人们想象。
1985年,大概是受了《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刺激,毛熊们决定拍一部更牛的。当然,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毛熊自然不可能跟风美帝拍科幻电影。几个熊导演凑一块研究了几个月终于做出了决定,美帝拍科幻,俺们拍玄幻!
熊这种单细胞生物自然不可能玩得起脑洞太大的玄幻题材的,还好他们不拒绝拿来主义,很快就确定了故事出处——1937年英国作家约翰·托尔金出版的《霍比特人》!是的!你没看错!第一个拍玄幻大片的是毛熊!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部被命名为《比尔博·巴金斯的奇妙旅程》的电影确实惨不忍睹,看完全片65分钟后氪金狗眼尚在的人绝对不多。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年的毛熊很时髦,虽然五军之战被压缩的只剩十几秒.......
赖下来的国旗
英格兰的国旗大抵上都应该熟悉的,白底红十字的圣乔治旗,其实这个旗号根本不属于英格兰人。它是属于意大利半岛的热那亚共和国,这个小国成立于11世纪,别看国家非常小,但当年是西地中海上的超级霸王。
挫逼英国佬惹不起他们,又想去地中海做生意,只好每年给热那亚大笔保护费,换取自己在船上挂人家旗子的权力。保护费足足交了几百年后,热那亚共和国衰落了,这帮臭不要脸的就把国旗给赖了下来。
对了,十字军的圣乔治标记也经过人家热那亚授权的,只是没像英格兰这么死皮赖脸的不还人家。
跨世纪的公司
清宣统三年6月16日,美国人查尔斯·弗林特利用股票收购将四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这种手段在当时非常罕见,弗林特称之为“联盟”公司,大抵上这就是现在企业集团的雏形。
弗林特将这家联盟公司命名为CTR(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开始耐心的经营,只是这个金融高手实在没有做企业运营的天分,公司被他带一塌糊涂。1914年5月1日,他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一个运行天才——托马斯·沃森。
沃森到来后公司的运营状况果然大幅度好转,四年内收入就翻了一番,达到900万美元。只是有个小问题,沃森不止是运营天才,同时也是个金融好手,在担任总经理期间他不停的吃进CTR的股票,很快就成了大股东,弗林特被踢出了董事会。
到了1924年沃森觉得CTR这个名字太土,配不上自己近万名员工的企业,于是他将这家公司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简称IBM。总觉得中国的近代史和西方不同步,大概这就是所谓落后过吧......
-----
网友解答:
-----
为了能喝上可乐,德国和苏联都很拼……
二战之前,美国的可口可乐因为其特殊的口味,非常畅销。这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肥宅水”,也受到了德国人的喜爱。
可口可乐德国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和希特勒达成协议,在德国建立瓶装厂,大卖特卖。在1940年以前,德国已经有43个可口可乐瓶装厂,源源不断的销售这种德国人都喜欢的饮料。
但是,1940年以后,美国和德国的关系开始紧张,美国在德国的可乐生产,也开始受到影响。到了1941年,因为贸易禁运,可口可乐德国分公司已经完全拿不到总公司的配方,无法继续生产了。
所以,问题就大了。除了工厂的工人需要工作以外,更关键的是德国人已经爱上了这种饮料。
没办法,工人们开始琢磨,能不能自己研发出一种类似的饮料?
于是,开动脑筋,寻找手头的原料。很快,他们就用做芝士后剩余的乳清,和榨果汁后剩下的水果残渣,这两种边角料调配出了一种新饮料。为了给新饮料取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工厂里还搞了一次全体人员的创意会,大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给饮料命名!
一个销售人员脱口而出:“芬达!”
(芬达的词根与德语幻想、想象力相同。)
于是,一款划时代的饮料出现了,在德国大卖特卖,火爆了。
和德国相比,可乐与苏联的关系,就劲爆多了。
二战以后,美苏冷战。苏联的军工产业虽然很发达,但是其他民生产业就不太行了。可偏偏可乐在苏联也很受欢迎,大家都想喝。
那怎么办?于是,苏联政府开始联系百事可乐公司,希望能购买一批饮料。
百事口乐公司一看,这是大买卖啊!必须重视,让苏联拿东西换就行!
拿什么换呢?武器装备相当多,就用这个换吧。于是,百事可乐公司通过饮料,换来了苏联的
17艘潜艇、一艘巡洋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驱逐舰等装备……
作为一个饮料公司,百事可乐获得这些装备后,迅速成为了当时全球第六大军事力量。
还有一位朱可夫元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他就是个可乐的狂热爱好者。
冷战时期喝不到可乐,他就很不舒服,于是也不顾什么美苏对抗啦,叛国嫌疑啦……直接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艾森豪威尔将军,表达了自己渴望喝可乐的愿望。
艾森豪威尔哭笑不得啊,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杜鲁门总统。于是,朱可夫就联系上了美国总统,希望喝上可乐……杜鲁门完全被感动了,于是让可口可乐公司生产了一种无色的可乐,用透明玻璃瓶包装,然后在瓶子上打上了五角星标志,秘密的运到了苏联。
五十箱可乐,够朱可夫喝一段时间了……
可见,可乐的魔力是多么大!
-----
网友解答:
-----
说几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冷知识。
1.加拿大的国土面积,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的998万平方千米。但人口数量却只有3600万,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省的人口。而黑龙江省的面积仅仅只有45.3万平方千米,大约只有加拿大国土面积的4.5%。
2.蔺相如从来没有做过赵国首相:“将相和”的典故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关系最终和好,并且齐心协力、保卫国家的故事。其中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没错,但是另外的一个主人公蔺相如。他却从来没有做过赵国的国相,他实际上最大只做到“上卿”的官职。
3.西班牙的国歌《皇家进行曲》,建国到现在91年来,一首歌里面没有任何的歌词。以至于每次足球比赛时,赛前奏国歌的环节,西班牙球员只能够随便哼哼两下。企图装模作样快点混过去,也真的是十分尴尬和没有气势。
4.世界上有名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曾经说过一句十分骄傲的话:
“只要我不想有战争发生,全世界就都不会有战争出现。”这足以看出他们的统治力,以及权力之大。
5.关羽的武器其实并不是青龙偃月刀,而应该是类似像枪矛的兵器,实际上真正的青龙偃月刀,一直在北宋朝代才出现。当然《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为了情节需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6.秦始皇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秦始皇灭了六国是没错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彻底统一中国。当时还有一个附属国卫国存在,至于为什么秦始皇不消灭了卫国。据说主要是商鞅、吕不韦这两人,曾经是卫国人的原因,他们俩对秦国的强大、统一作出了丰功伟绩,始皇这才保留了卫国,让其成为附属国。
7.世界上最长的英文单词有18.9万个字母,在这里我们不把它写出来。但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肌联蛋白(titin)。这是一种位于骨骼肌里面的蛋白质,
由于其含有两万五千多个氨基酸,这就让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英文单词 。由于它实在太长了,据说如果把它全部读完,需要花费整整3.5小时。
8.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其实最初是由德英商人联合创办的。在当年耻辱的《胶澳租界条约》被签订以后,我国的山东很多地区被德国人侵占了。之后进入山东的德国人,认为我国的啤酒不好喝,味道不是德国那个熟悉的味道。
于是在20世纪初的1903年,由来自德国的商人投资了40万墨西哥银元,联合英国的商人一起合伙。在我国青岛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那时候他们号称使用德国先进的酿造技术,并且把酒专供给在中国的德国人、英国人,以及其它西方国家的人。
9.怀孕测试公元前就有了,最早能够追溯到公元前1350年。那时候埃及的女人们非常聪明,她们在小麦和大麦的种子上小便,来验证她们是否怀孕了。如果最终生长出来的是小麦,那么表示她们怀的是女孩。而如果是大麦长出来了,则表示生出来的是男孩。
而如果哪种麦子都没有长,就是代表她们没有怀孕。在1963年的一份“种子理论”试验验证中,表明这种撒尿测孕的方式,有高达70%的准确率。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厉害啊。
10.老公这个词汇,在明清时候指的是太监。那时候在妓院里面,“老公”是妓女之间互骂的词汇,指代的就是太监。那时候有些太监还留有花心,乐此不疲去逛妓院。但是花了钱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对于妓女乱摸、乱掐,想尽办法折磨妓女。那些妓女们很害怕这种客人,私下就叫这些太监为“老公”,指代空有性欲望,但是可惜性无能的太监。
11.孔子实际上不仅仅喜欢读书,也是非常喜欢好吃。在记录孔子、以及他弟子言论的著作《论语》里面,提到“政”和提到“食”的次数是一样的。都是整整多达41次。而且每次弟子参加孔子的补习课时,都必须带着肉食做学费。
12.张飞并不是一个抠脚大汉的大老粗,实际上的张飞非常细腻有智慧、多才多艺、武艺确实也很高强。在《三国演义》里面,把张飞的模样给丑化了,
“身高八尺、豹头环眼。”这些并不是真的!
实际上可以参考张飞的两个女儿,都最终成为了“阿斗”刘婵的老婆,并且还是先后成为皇后。
同时张飞曾经点津过马超。在马超被刘备封为“平西将军”后,他一时间得意忘形,对于刘备不为尊重,经常直接大声呵斥刘备的大名。身为二弟的关羽很生气,打算让大哥刘备干掉马超。刘备那时候不舍得,张飞于是聪明的说道:“以礼可导。”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张飞和关羽一起拿着兵器,正襟危坐站在刘备身旁。马超来的时候什么也不看,直接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但是他后来看见关羽、张飞都没有入座,侍卫在刘备旁边。他这才知道要尊敬主公刘备。
13.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圣诞岛,其中85%的种族却是华人。说到海外华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在印度洋的一个小岛上。也就是位于印度洋东北方向的圣诞岛。虽然全岛人数不过才2000人,面积也只有135平方公里。
但是85%都是华人,华人占到了整整1700人。其他的10%是马来西亚人、5%的欧洲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个岛屿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由于文化包容,粤语在全岛都是通行的,因此广东人去到那里是很轻松的哦。
14.秦朝奇葩的法律法规:秦朝法律规定,只要男人身高在1米52以下,女人身高在1米42以下。那么罪犯犯了罪是不用被处罚的。看来在秦朝的时候,长得矮很吃香啊。估计秦始皇也不高吧……
15.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他的父亲叫做朱五四,爷爷叫做朱初一、太爷爷叫做朱四九、祖爷爷叫做朱百六。连着上下五代人!
连一个好听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取得名字都很随便。当然这个和之前元朝时期,统治者立下的制度和规定也有关系。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历史冷知识,欢迎评论交流。
-----
网友解答:
-----
1985年,四川省广安县的曾应龙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他们占领县人民医院,以龙旗为国旗,医院为皇宫,建立了“大有国”,并自称皇帝,曾应龙还把县医院的四十多个女护士、手下“文武百官”的女儿统统纳入后宫,封为了嫔妃
。
曾应龙的大有国,以“有地大家种,有钱大家花,娃儿随便生”为国策,旨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那些对计划生育计划不满的人的支持。
在曾应龙的诏书里,他鼓励人们多生孩子,生养10个孩子以上的妇女就赐封为“诰命夫人”。
透过曾应龙的一系列行为,我们可以得知,他的所作所为都源自他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满。
一、重男轻女思想,促使曾应龙想要通过生男孩达到养老的目的
;
曾应龙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他的祖祖辈辈都在田地上讨生活,曾应龙是个很传统的农民,他很看重传家接代、养儿防老这些传统。所以当曾应龙年近四十岁,膝下还只有两个女娃,没有男丁时,曾应龙便很迫切地想要一个男丁,为此,他不惜铤而走险,宁可带着老婆女儿东躲西藏也要生下一个男孩。
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抓得很严,乡干部隔三过五便会挨家挨户去查超生子女,一旦查出,还未生出的胎儿会要求打掉,已经出生的则需缴纳罚款。
曾应龙为了逃避乡干部的追查,他先是带着妻女跑到了新疆去工作,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曾应龙又带着家人跑到了河南新乡去。
在这种背景下,曾应龙不知道在他的家乡,有一个叫做马兴的风水先生,正在导演一场陈胜吴广起义前曾经玩过的把戏:
让鱼说话
。
二、一出由算命先生导演的闹剧
在当时曾应龙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每到月明之夜的时候,乌江中游的观音岩中,便会爬上来一条娃娃鱼,这条娃娃鱼会在岩里唱一首童谣:“
假龙沉,真龙升;河之南,降太平
”。
风水先生马兴对此感到很好奇,他认为这是上天的预兆,于是,一天夜里,马兴带着一些村民来到娃娃鱼唱歌的地方,他们打算抓住娃娃鱼看看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马兴捡起娃娃鱼时,村民们“
从它的嘴巴当众挖出三尺黄绫,正是那首童谣,而在鱼肚皮上,刻着‘大有’二字
”,马兴仰望天空,过了一会儿,好似得了上天谕旨般,突然跪倒在地,对着天地就行起了三拜九叩的礼,然后他又举起鱼布对大家说,这是玉皇大帝的旨意:所谓“真龙升”指的是曾应龙,河之南指的是曾应龙栖身之地。
受到马兴蛊惑的村民们,真的相信了曾应龙是真命天子的说法,所以一干人等随即便准备好龙袍,远赴千里,找到曾应龙藏身的地方,纳头便拜。
曾应龙的这出闹剧,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会很熟悉,所谓的童谣、 娃娃鱼显灵、河南迎驾,这不就是史书里,古人玩剩下的套路吗?
如果不是马兴和曾应龙提前沟通好,他又如何能带领村民们找到千里之外的曾应龙呢?一切不过是为了忽悠村民们跟随他的套路罢了。
三、攻下县医院后,曾应龙等人展露出丑陋真面目;
“
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
曾应龙在他四十岁那年,拉着几千被他忽悠的民众“攻人县城,占领了县医院,赶跑院长”,随后曾应龙又让他的“宰相”牛大全、太尉马兴率领一众文武百官在县医院给他举行了登基大典,还将三宫六院那套班子也搬了过来。
此时的曾应龙一行人,已经丝毫不掩饰自己其实是为了追求私欲的目的,他们在刚刚尝试到权力的滋味时,就迫不及待想要用权力来满足自己的淫欲,这样的人从他们踏上歧路其结局就早已注定。
廖亦武在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监狱中采访曾应龙的时候,他已经48岁,当时曾应龙“脚蹬解放牌胶鞋,身着劳改犯特有的蓝色短袄”,一对斗鸡眼中神光依旧。
曾应龙在和廖亦武交谈的过程中提到,他的老婆已经同他离婚,当时的他正打算筹钱读四川函授大学。
从养儿防老,到不惜策划暴动引发人命官司,曾应龙一行人的私欲最终给自己、家人和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细品他们的做法,这分明是为了让自己享受特权而已。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廖亦武《中国底层访谈录》
【2】维基百科:大有国
-----
网友解答:
-----
楚塞江郎现在来尝试回答此问题:历史上颠覆三观的冷知识有很多,往往都是在你不经意间被错失在历史的夹缝或褶皱中的!在这里,当然不可能罗列太多,只能随意选取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就以大明朝为例吧),并摘取其中一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以为回答,并与诸位共享,以博大家一笑:
一、明朝建国之时,其真正的正式国号是“大明”二字,而不是“明”,“明”朝只是后人对其的习惯称谓,而其实真正是应该称作“大明朝”的!与此同理,元朝与清朝的正式国号也分别是“大元”和“大清”。这三个朝代的国号明显不同于“汉”、“唐”、“宋”等朝代,正式的国号分别就是“汉”、“唐”、“宋”;后世俗称其为“大汉”、”大唐”或“大宋”的时候,其词组中的“大”都是修饰语。
二、历史上的大明王朝不仅强盛,而且就连首都都要多于其它时代,实实在在的拥有三大首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旧都南京作为陪都一直都在正常使用,北京朝廷中所有的军、政机构,在南京基本上也都另有一套,非常完善。此外,还另有一个就是当时的中都凤阳,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原郡故里。江山大定、政权稳固之后,朱元璋就委派李善长亲自主持,在其老家大兴土木建设完成了凤阳皇宫;凤阳宫的占地面积比后来朱棣在北京修建的皇宫还要大出不少;朱元璋曾数度想要将其中枢机构迁往凤阳,后在刘基等人的强烈反对之下始终未能实现。
三、洪武年间,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不仅所有的中原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而且就连高丽、安南、占城等地的读书学子都允许参与科考;并且这些地方的生员一旦考中大明进士,归国之后可比现在的什么狗屁哈佛、剑桥博士含金量高多了!那可以说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美女任选,吃香喝辣,人前得意!据说当时曾有三位高丽学子登山渡海不远万里来大明入京赶考,其中一位名叫金涛的书生竟然当真考中了三甲第五名;回到高丽摇身一变立即被当局予以重用,不数年间居然被擢升为高丽的国相。
四、史载朱元璋在任时曾经亲自编纂过一本名为《御制纪非录》的笔记体书籍,在书中十分详尽地记载着当时各个藩王的种种荒唐或荒诞的罪行,并藉此以劝谕、诫勉其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此书在明朝当时即为皇家最高机密,除被下赐接受劝谕的藩王们之外,其他任何人均无从得知。
五、一提起“神”,天下人基本上立马就能想到“斩将封神”,都知道所有的“神”几乎都是被秉承天命的姜子牙给封的!其实这种想法可未必尽然,因为历史上有许多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帝位,也是十分热衷于封神的,而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范!他在位时,就曾经给天下所有的城隍神统一封爵:“府(城隍)为公,州为侯,县为伯,皆号显祐”。也就是说,按他的封爵,各个府城里的府城隍神的神号统一都为“××府城显祐公”;各个州城隍神为“××州城显祐侯”;各个县城里的县城隍号为“××县城显祐伯”。这一下子,便立马普天之下“公”、“侯”、“伯”无处不在了!细想想,洪武大帝竟然如此热心地给普天之下的城隍神仙们封官赐爵,岂不有趣?
六、如果某公生活在大明初年,某天突然发现其老婆和隔壁老王在做那种大家都懂的羞羞事儿,所以某公一怒之下没搂住把老王个王八犊子给咔嚓咔嚓杀个逑了,在当时是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因为《大明律》中有明确规定:杀死奸夫不予论罪。
七、大明朝法律专门规定,骂人是犯法的!在明朝的刑律之中,单列有专门的“骂詈”之罪名。不过此罪名却并未规也定所有人都不准骂人,而是大致限定了以下的适用条件及范围:没有功名的人骂人是犯法的,只有读书人才可以骂人而不受“骂詈罪”之约束。此即后世所谓的“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的“四方三口”之缘起由来也!
八、在大明朝时,人们习惯上把长颈鹿称之谓“麒麟”。在现存于世的《瑞应麒麟图》中,麒麟的形象就是以长颈鹿的模样绘画而成的。
九、我国早在大明朝时期,就建立了迄今为止最为严格规范的户籍管理机制。比如当时的户藉制度就严格规定:老百姓必须家家都要有户帖(相当于现在的城乡居民户口薄);户帖中不但要记录乡贯(相当于现在的藉贯和家庭住址)、丁口(即今家庭人口)、年岁(年龄)等之外,还要十分详细地记录家庭财产状况,比如:正房三间、碾房一间、中等水田80亩、下等薄田300亩、山林280亩;驴一头、牛一头……等等!
十、明代皇宫内府的二十四衙门之中有一个名叫“宝钞司”(宦官机构“四司”之一),任谁初听起来都会认为非常高、大、上,好像跟钱的关系很密切,甚至有可能是负责印制钱钞的机构之一。可事实上,这个“宝钞司”只是“掌制造粗细草纸”的部门,也就是专门为皇宫内的皇帝、皇后等各级主子们做擦屁股纸的。
十一、大明朝的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为便于修行,所以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好好做,亲自把自己封成了道教“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结果后来其死后成圣、成神了没有,无从得知,反倒是朝政被其给倒腾得国事日非了!
十二、朱棣篡逆登基后,为掩盖其非法践位大统的事实,不仅把建文年间的所有法令尽数废除,而且连“建文”这个年号也予以革除。故此,导致其后不少杂史类书籍中,凡提及建文年间时都改称为“革除年间”,提到建文帝时也改称为“革除君”。
十三、大明朝时,户部右侍郎黄观参加科考之时,曾经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的惊天记录,并因之而被时人称之为“六首状元”;当时又有一句话赞语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也是专门形容他的。他自从第一次参加考试开始,从来都是第一名,从未间断过,一直考到殿试第一,成为当科状元!而且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六首状元”的时候(史上仅有二人而已),也才仅仅只有27岁!
十四、大明嘉靖二十三年,有个新科状元因为其名字听起来不顺耳,而被皇帝直接给降级。当科殿试结束后,仕子吴情经审核已被确认为第一。金殿之上,当传胪官唱名道:“第一甲第一名,吴情,赐进士及第时……”嘉靖帝闻言十分不悦,立即打断说:“无情岂能居榜首。”然后又说自己昨天祈雨,夜里曾梦见雷声阵阵,所以应该找一个名字中带“雷”字的人来当状元。当科主考官们虽然都是一脸懵逼,可也不得不唯命是从,赶紧从新科进士中翻查,直找到二百多名之后,查扒拉出来一位名叫秦鸣雷的,直接提到榜首选作状元,而那位并非真正“无情”的大才子吴情,却被降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此事传出后,当时就有人讽刺嘲戏曰:“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捡便宜。”
十五、大明弘治十二年,会试之时,曾经有四位书生参加了同一场次的科举考试,他们的名字分别为:王守仁、唐寅、徐经、伦文叙。其中王守仁就是王阳明,明代理学的掌舵人、阳明心学的创始人;唐寅最常见用的名字为唐伯虎,就是民间传说当中正事不干卖身去点秋香、“三笑姻缘九美图”故事里的那个花花大才子、“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那位小哥儿;徐经虽然自身平平影响不大,但他却有个你极有可能听说过的后代,名叫叫徐霞客;最后的那位伦文叙,就是当科的状元;传说他少时家贫三餐不继,经常去饭店中赊粥来喝;自从他高中状元之后,这种粥也跟着他而名声鹊起、水涨船高,被后人美其名而称之为“状元及第粥”。
十六、“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自古以来,在同一地域、同一国家、同一朝代之中,是决不允许同时存在有两个皇帝的,因为那样必将造成天下大乱,臣民无所适从!可任何事情都会偶有例外,在大明朝时,就曾经发生过14天同时存在两个正统皇帝的事情,那两位皇帝就是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和代宗景皇帝朱祁鈺,而其时间乃是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二月六日(2月24日)。
以上这些内容,个人认为不仅全部都是“冷知识”,而且大多都挺“颠覆三观”,甚至有些还会令人忍不住啼笑皆非!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
网友解答:
-----
1、唐朝皇宫的厕所里,经常会放些大枣,但不是拿来吃的,主要是怕走进来的人被熏到,以备塞鼻孔用的
2、“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并且他也连带着苛求手下大臣,一年只准许放3天假
3、牛在印度的社会地位非常高,许多虔诚的印度徒认为牛尿可以包治百病。印度有一种教仪式饮品“panchagavya”的配料里,甚至包含牛粪等牛的排泄物
4、假如你生活在明朝初期,某一天加班回家,你发现老婆竟然和隔壁邻居躺到一张床上了,那么你完全有权当即处决邻居。因为明朝“大明律”有规定,处死第三者不论罪
5、犹太人帕尔,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数学家,没有之一,他一生共发表过1000多篇论文,比大数学家欧拉还多几百篇,直到晚年,帕尔仍然坚持每日工作10个小时以上
6、在很多欧洲国家,左手被视为是“不干净”的,有的国家甚至明令禁止使用左手吃东西
7、二战期间,有一个堪称福大命大的美国飞行员——阿兰•尤金•马吉。珍珠港事件后不久,他乘坐B—17轰炸机执行任务时,飞机被击中,他从6000米高空被甩出,在未打开降落伞的情况下,他撞穿了火车站的玻璃屋顶径直砸向地面,但他依然活了下来,直至2003年才去世
8、埃及和苏丹国王法鲁克,是当之无愧的大胃王,一顿早餐吃12个鸡蛋,午餐亦可食用40只鹌鹑,一天最多能喝20多瓶啤酒
9、汉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他在百天登基,却在1岁时便不幸夭折了。
10、2001年阿根廷发生大暴乱,导致其在随后的10天时间里,接连换了5任总统
11、2014年,售出了迄今为止最贵的域名“cars.com”,售价高达8亿多美元
12、在澳大利亚,当有选举正在进行时,你必须去投票,否则将可能面临罚款
13、我国春秋时代有一位知名的厨师,易牙。由于厨艺了得,他深受齐桓公重用。某一天当易牙得知齐桓公“未食人肉”的心愿时,为了博齐桓公欢心,他竟亲手将4岁的儿子烹饪了供其享用,堪称残忍
14、早在1247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就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直到400多年后欧洲才发现,但现今的课本仍然是以欧洲人命名
15、明朝永乐年间,明军和越南军曾发生过一场大战,明军号称80万,越南军更是号称700万大军。实际上双方的总兵数加起来不超过30万
16、中世纪的蒙古帝国战力强大,是令世界闻风丧胆的存在。单单中原,就有五六千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蒙古军马下。1122年中原有9000多万人口,到了1274年南宋灭亡时,仅剩了不过800万
17、古代文武百官上朝的时间多在早上5点—7点。在唐朝如果迟到一次,会惩罚20小板,累计25次处罚100大板,到了35次还可能坐牢。明朝魏忠贤掌政时,下令官员不得乘坐载具上朝,一些住在城郊的大臣最倒霉,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往皇宫赶。所以说如今“打工人”的痛苦,古代人也能完全感同身受
我是
@心见解
,欢迎关注我,收获更多精彩和干货
-----
网友解答:
-----
伪满洲国把大米作为管制粮食,受害最深的是日韩移民。伪满洲国日本议员哀嚎种植水稻的日本农民在关东军强制统购统销政策下,活的比东北农民辛苦多了。
先声明我绝不是为日本在东北经济侵略开脱。
很多人都听过一则故事,说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后把大米作为甲等粮食,只允许日本人吃,不允许东北人吃。
还说二战时日本在东北成立了粮食专卖,老百姓种植的大米几乎被日本人全部收走。
这两则故事都不算错,但是真实情况其实非常讽刺。
首先说,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东北全境水稻播种面积只有0.6%,高粱、玉米、小麦才是东北主要粮食来源,水稻在九一八之前并不是;
虽然日本人在东北大力提倡种植大米,甚至不惜发放补贴,但是有意思的是日本主要把大米补贴发给了日本开拓团和朝鲜移民,而很少给东北本地农户发放水稻补贴。
存在不存在日本开拓团在东北巧取豪夺东北民众土地的现象?当然存在,而且还不少,日本开拓团在东北豪夺熟地,确实让许多东北老百姓沦为日本开拓团的雇农,但是考虑到东北地广人稀的情况,这部分佃农在比例上是很少的。
根据《伪满时期水稻发展研究》学术论文披露,在东北的日韩移民种植水稻的比例高的吓人,比如在日本开拓团集中的佳木斯市,水稻种植比例就达到了惊人的13.14%。
但是事情总有想象不到的奇妙。
日本人鼓励种植水稻的原因是为了能向日本本土输送廉价的大米,但是,由于日本人小气精于算计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日本人往往把水稻种植补贴给予日本开拓团和朝鲜移民,很少给东北农民,本来就没有种植水稻传统的东北农民就更不愿意种植水稻了;而为了向日本本土输送廉价大米,日本在1939年就规定了大米统购统销,这又严重打击了普通东北民众种植水稻的热情,基本上东北农民压根就不愿意种植水稻。
这样一来,种植水稻最多的就是日本开拓团和朝鲜移民,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对东北大米的需求有增无减。
于是日本干脆发布了“粮谷出荷”法令,所谓“出荷”就是强制征收比例,结果日本开拓团与朝鲜移民比较较高,种植水稻比较高的和龙县、延吉县,水稻收购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1.1%和99.1%
而受害最深的是种植水稻的日本和朝鲜移民,就连伪满洲国的日本县议员都忍不住抱怨日本在东北搜刮大米,搞得日本开拓团的日本人“种植稻米全部供出,换来的是夹杂砂砾、草籽、不堪入口的小米,而且价格是收购稻米的5倍,(日本)农民生活困苦情况比榆树、双城等县要厉害得多。生产情绪无法提高。”
-----
网友解答: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大家小时候就摇头背诵的古诗。
唐代李绅的这首《锄禾》感情真挚,落笔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可谁曾想到,就是这位有着“悯农诗人”之称的李绅发迹之后,穷奢极欲,习性龌龊。据说,李绅好吃鸡舌,一次就杀鸡300多只,弄得满院尽是。更让人不齿的是,李绅这人为非作歹,品行低劣。在“牛李党争”时,他都已年逾古稀了,还徇私枉法、草菅人命,最后人死还被削去三官,累及子孙,实在匪夷所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