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落凤坡陨落的是孔明,活着的是凤雏,北伐中原能否成功?
如果在落凤坡陨落的是孔明,活着的是凤雏,北伐中原能否成功?
-----
网友解答:
-----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魏国的司马懿、东吴的周瑜,同兴汉室的庞统都次于诸葛亮的智谋。
在落凤坡若死的孔明,庞统辅助刘备,蜀国衰败提前。因为庞统争功好强,刘备有无谋,没有诸葛亮的良策苦谏,蜀国必将犯兵家大忌。
-----
网友解答:
-----
据《襄阳记》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庞德公是庞统的叔父,他能这样命名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也是对诸葛亮、庞统的长期观察才如此定名的。所谓的卧龙,卧伏之龙也,岿然不动,可见诸葛亮做事谨慎稳妥,不易出差错;望子成龙,人们总爱将有才能有本事的人称之为龙,说明诸葛亮是个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所谓的“凤雏”,凤为凤凰,雏为幼鸟,成龙成凤,自然是人们对高才者的美称,但“凤雏”乃凤之雏鸟,说明庞统虽有成凤之才,但处理事情还很幼稚不老练,爱冲动。从庞德公给诸葛亮和庞统的定名,我们就可看出二人的高下了。
应该说,庞统也很有才能,他在东吴周瑜手下做功曹时,刘备入吴,周瑜建议孙权扣押刘备,孙权未听从;周瑜坚持要取益州,后来因病死,东吴未能取益州。所有这些,庞统也应该有出谋划策之功,毕竟庞统是周瑜的秘书啊。庞统投靠刘备后,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迎接刘备入益州帮刘璋拒张鲁。法正私下劝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就及时劝说刘备别含糊,一翻说辞,让刘备打消顾虑,下定了谋取益州的决心。刘备入蜀,在益州葭萌关驻守一年,也没帮刘璋出征汉中张鲁的迹象,而是不断地收买人心,刘璋这才觉得刘备不对劲,有野心,不再为其供应军需,开始谋划如何驱除刘备。紧急时刻,刘备问计于庞统,庞统就为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策,说:“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一举而定,此为上策;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策;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荆州,此为下策。如果仍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久留。”刘备觉得中策最为稳妥,有道理,就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所过皆克,很快就打到了涪城。
但是,庞统恃才傲慢,与刘备关系并不十分协和。早前庞统因才名被郡里征为功曹,赤壁之战后,曹操为离间孙刘联盟,表刘备为荆州牧,却封周瑜为南郡太守,庞统则成了周瑜的功曹,也就是太守助理或秘书。当时赤壁之战刚刚过去,刘备急于发展自己的地盘,向孙权提出借驻被周瑜占领的南郡,周瑜不同意,刘备亲自去江东向孙权请求,周瑜则写密信要求扣留刘备,孙权没同意,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周瑜又提出进兵益州,准备次年进攻西川,但因病不久突然病死巴州。所有这些,虽都是周瑜所为,但作为郡功曹的庞统,也一定会参与此事,为周瑜出谋划策的。庞统送丧至东吴,虽然庞统以品评人物高低知名,却未被孙权留用,说明孙权也看不上庞统。庞统也只好再返南郡做功曹。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后,庞统也成了刘备的下属。刘备就让庞统到耒阳县做了县令。庞统在县令任上不理县务,被免了职,幸亏东吴鲁肃和诸葛亮都推荐庞统,刘备方开始器重庞统,加授其为军师中郎将。刘备采用庞统所献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中策,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应该快乐吧!”庞统却直言顶撞道:“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当时刘备已有醉意,就很生气地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怎能如此说话,快点出去!”庞统就起身而出,不久刘备后悔酒后失言,就派人请庞统回来。庞统回到原座位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只顾自己吃酒。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啊?”庞统说:“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刘备听了大笑,酒宴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庞统做事急功近利。刘备做事一向以仁义为本,很注重收拢民心,他曾说:“现在与我势同水火的,是曹操。操以急,我以宽;操以暴,我以仁;操以谲,我以忠;每每与曹操相反,大事方可成功。现在如果以小小的不仁,而失信于天下,我是不能做的。”他应邀入蜀与益州牧刘璋在涪城相会,庞统密语刘备说:“今天相会,可乘机在宴席上挟持刘璋,这样您就可兵不血刃,坐拥益州了。”刘备说:“我们刚刚进入益州,恩信尚未建立,是不能这样做的。”于是就拒绝了庞统之计。刘备按照庞统的中策,很快攻入涪城,想快速攻取益州全境,就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兵入蜀支援,连克白帝、江州、江阳。这边刘备、庞统也克绵竹、绵阳,包围了雒城。也不知是庞统急着建功还是怕别人抢功,身为军师的他,竟亲自到攻城前线率众指挥攻城,不幸中流矢而死,这在三国谋士中,是极少见的。
从以上情况可见,庞统重军事轻政治,重攻取轻治理,重诡道轻王道,这与刘备以仁义为本的性格正相反。而诸葛亮更注重政治管理,军事只是为政治服务的一个手段。因此刘备和诸葛亮性格很相合,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正因为刘备更信任诸葛亮,了解诸葛亮,才留诸葛亮守荆州,镇后方,以防东吴和曹魏的争夺;汉中之战,刘备放手让诸葛亮镇守成都,治理益州,足食足兵供应;刘备白帝托孤,又是全权将蜀汉命运,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以能知人用人闻名,通过与庞统谋益州,进益州,感到了庞统只谋眼前不顾长远的不足之处,要想安安稳稳取得益州,作为蜀汉基业的跳板,非请诸葛亮来益州治理不可。因此,刘备在一路势如破竹向成都进军时,不失时机地调诸葛亮入蜀。取得益州后,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登基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假节,录尚书事。诸葛亮也不辜负刘备希望,根据益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依法治蜀的设想,制订了《蜀科》,严明法制,奖罚分明,使蜀汉迅速步入正轨。刘备夷陵大败,白帝托孤,蜀汉正处在存亡危急之秋,又是诸葛亮一力独撑危局,力挽狂澜,采取了内修政治,安定团结;对外则东和东吴,北拒曹魏,西结羌戎,南征南中,使蜀汉转危为安。随后诸葛亮开启了五次北伐曹魏,虽没能平灭曹魏,恢复汉室,却也以攻代守,进一步巩固了蜀汉政权,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人才上位,临死时顺利完成了蜀汉权力的交接。
那么如果说诸葛亮早死,让庞统来接替诸葛亮,又会怎样呢?有鉴于庞统善军事谋略,不善于政治管理的特点,刚刚平定的益州,不知能让庞统治理个什么样,一个小小耒阳县尚且难以治理好,更别说整个益州了。益州治理不好,真的怀疑庞统能不能足食足兵供应刘备打好汉中之战,一但后勤供应不上,刘备能否从曹操手中夺回汉中,尚是个未知数。因为庞统早就危言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难有大的发展,因此刘备伐吴,庞统也不可能支持,再加庞统曾仕东吴,蜀汉后方也需要一大臣镇守,保障军需,就当时形势,刘备是不会让庞统随军征伐东吴的。刘备夷陵大败,假如刘备能托孤庞统,不善政治的庞统,能否妥善处理好蜀汉内外危机,能否力挽狂澜,置蜀汉安稳渡过危机,也仍是个未知数。假使庞统让蜀汉渡过了危机,开启了北伐,第一次北伐,以庞统在军事上尚诡道的智谋,很可能会同意魏延献的子午谷奇计,如果真的实施该计策,有可能出现两种可能,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依照蜀汉军不善平原作战,不善攻城的特点,很有可能会大败,那样就会使蜀汉军大伤元气,本就历经夺益州,占汉中,失荆州,败夷陵的蜀汉军,再经此次北伐大败,很有可能会使蜀汉军从此一厥不振,再次组织北伐,就很难了,也只有被动地抵御曹魏的征伐了。就使庞统还能继续率军北伐,以蜀汉之小弱,遇到老辣的司马懿,相互斗智斗勇,他能否斗得过司马懿,也当是个未知数。
总之,建立蜀汉,稳定蜀汉,发展蜀汉,延绵蜀汉,都是一个整体,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完美做好这些,不但需要高超的军事谋略,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也需要高超的经营技能,这就需要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等诸方面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胜任,这样的人才,我们觉得庞统能胜任吗?只善军事谋略的庞统,要想组织好数次北伐曹魏,真的是很难想象的。
-----
网友解答:
-----
如果在落凤坡损落的是孔明(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活着的是凤雏(庞统字元直,别号凤雏),北伐中原能否成功呢?这个问题说的是,如果,刘备集团在夺占益州时,阵亡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公元214年四月,庞统阵亡),到后来的始于公元228年正月的蜀汉政权北伐曹魏时,指挥者为庞统,蜀汉政权能否北伐成功呢?这就要看,刘备集团夺占了益州和汉中后,势态的发展如何了。比如,关二爷取得了襄樊战役的胜利,或是没有发生孙权阴袭荆州
,关二爷全身而退岀襄樊战场,并没有丢荆州。并且,更没有发生史实中的夷陵之战。刘备、关二爷、张三爷等大人物还都健在。那么,夸张的讲无论谁指挥北伐,取得全胜的可能不是很大,可是也会赢得局部的大胜,极有可能夺取凉州等地区。而如果,此后的局势发展,和史实相同,失荆州、夷陵惨败、刘备病逝和南中反叛都发生了,不要说,换个谁去北伐中原能否成功与否,就连能不能稳定住蜀汉政权都不好讲。所以,北伐能否成功与否,首先不是由谁指挥北伐,而是要先看北伐前蜀汉政权的实力的高低、强弱。以诸葛亮北伐时蜀汉政权的实力来看,换成谁要想取得北伐真正的完胜,可能性都极低。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
以蜀国势力,北伐中原就是没事找事,其本身就是一个战略错误。
其指导思想竟出自一代圣人諸葛亮,着实令人费解。
如果換成庞统,养精蓄锐,外联合东吴方有可图。
但历史那有如果?
-----
网友解答:
-----
在刘备的眼里,诸葛亮保守谨慎,更适合内政。
庞统在决断上是要远远强于诸葛亮的,但 庞统这个人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刚直,不懂得转弯回旋。
如果带的是孔明,孔明铁定不骑的卢马,所以还得刘备骑着,而刘备骑着的卢马,是铁定不会死的。所以最终刘备万险中逃得一命。但是惊魂未定之下,西川几乎也是拿不下来的。
-----
网友解答:
-----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先生对凤雏先生的描写还是挺高的。
先是赤壁之战前,凤雏向曹操进献铁甲锁船之计,表面上解决了曹操北方之兵在船上晕船呕吐的现象,实际上帮诸葛孔明和周瑜用火攻击败曹操。
曹操和孙权都知道凤雏有本事,但因为凤雏长得丑陋,形为放荡,心中不喜欢,所以拒之门外。刘备开始也不喜欢,加上不认识,就让他去当个县吏,凤雏为了表现自已,故意数月不理县政,刘备闻知大怒,派张飞前去督查,张飞看到衙门门聚集不少喊冤的人,冲进衙门质问凤雏,不料,凤雏当着张飞的面,头也不用抬,嘴说笔落,三下五去二就把案件批完了,张飞看了非常佩服,就让凤雏一起去见刘备,刘备闻知大惊,后来拜凤雏为副军师。
凤雏先生是个有才干的人,这一点没有人有疑义,问题出在凤雏先生的胸襟和气量上,凤雏先生为什么会在落凤坡中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抢头功,怕诸葛亮挡了他的前程。
不要说凤雏先生这样的胸襟和气度难于与诸葛孔明共事,就是到了成都,拿下西川,那些成都的原有官僚集团人物,凤雏先生可能都不会容纳,不会融合,这样刘备的基业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刘备的兴汉室,成帝业的理想可能就会夭折在半途上。
-----
网友解答:
-----
不会成功。除去国力不说,论谋略庞统也不及孔明,若士元主政即镇不住众将,况孔明若走落凤坡也不会上当,而当时凤雏一心只为争功证明自己,迷了心窍,对所经之处地理地势地名侦查不够详细,才最修导制凤落落凤坡。
-----
网友解答:
-----
谢邀。
如果落凤坡殒落的孔明。蜀汉之主刘备也绝对不可能再次中兴汉室登上大位称帝。
东汉灵帝之后,汉高祖刘邦开创的西,东二汉共经历了四百年基业,其实气数已尽,皇储断代,后宫,外戚当政,天下大乱,这是朝代转换的必然规律,天下总是合合分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是刘汉一统江山已四百年,必然要通过三国战乱的过渡時期,才能有司马氏重新开创西晋再次统一。
所以三国魏,蜀,吴的领导者:曹,刘,孙都不是正命天子,尤其是刘备他有正统地位,历史上人们都对他看好,寄于他的希望,再次中兴汉室,可是刘备没有帝皇之才。
尽管南阳地区异人司马徽先生,曾对刘备说:南阳有高人: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双获伏龙,凤雏,也没有得到天下,为什么呢?这就是刘备不具备皇才。他的手下:文有诸葛亮,庞士元,武有关,张,赵,马,黄。但是,刘备对这些文臣武将缺乏驾驭能力,造成内部矛盾重重,将将,将相之间勾心对角,刘备无能调解和睦,好多人都死在扯皮之中。
庞统投蜀汉,为什么奇才未显身先死?其实,庞统之死是被刘备,诸葛亮害死的,首先刘备要负责任的。刘备将攻打雒城分二条路,派庞统走落凤坡小路拨一万人马,随征大将魏延;而刘备自己走大路,刘备自己带上了黄忠,此時黄忠武力处于中髙峰時期,总之黄忠武力比魏延强。作为一军之主的刘备,他绝对是不能让军师去小路冒险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已经入蜀将近二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蜀中的地形。从地形来看,刘备让庞统去走小路,无异于是把庞统往死路上推,还将自己妨主坐骑,的驴马赐给庞统,其中意途不知何为?其实,一条小路很难走,庞统在行军途中,由于不惯于领兵打仗,应该主将行走在中军,而庞统行走在最前面。虽有一万多兵马一時拉不开阵势,庞统中流矢而身亡。作为主帅刘备是没有给庞统讲明利害关系。庞统临死前为何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庞统自已心里明白。
其实,细心的读者朋友就知道,庞统在临死前说这句话,当時刘备收到了孔明一封伩,孔明伩中到底说了什么?孔明伩中只说了几十亇字:‘’亮观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这话啥意思呢?如果说,强行攻打雒城,主帅身上一定有大凶险。对此刘备犹豫不决。
庞统后来知道后,并对刘备言明,此乃是孔明畏我抢取西川之功,故而写此书伩阻挡。其实从孔明,庞统的事情来看很显然,当時孔明,庞统并不在一条心上的,而作为他们的老扳刘备他是怎么做的呢?支持庞统冒进的计划战略,同時,把孔明的提醒抛在脑后,刘备这个做法不仅害了庞统,同時也让孔明心上不舒服。史学家们对刘备有个公认的评价:刘备身上有亇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刘备虽然宽仁,而且手底也有很多势力,人才,但是,刘备却不能驾驭他们。
举例:首先是孔明与庞统的关系,刘备虽然有幸共得,但刘备对他俩不懂得协调,没有意识到一山不容二虎的规律,其实,孔明对庞统来投,产生了妒忌,心理上失去了一家独大;对庞统来说,新来后到,急于作点贡献,祀待一鸣惊人,他们的老扳刘备麻漠不仁,双方都是高深的知识份子,言行都很诡秘,有的事刘备看不懂,听不明而出错,庞统就是误死在他手中,其实,受到了孔明一封书伩的谗惑作用。
关羽的傲慢,目中无人,关羽在封五虎将问题上闹了不团结,曾得罪过马超,黄忠,口出狂言。其次,曾得罪过刘备养子刘封,谏劝过刘备将刘封外放到上墉;还得罪过上陵傅士仁,公安糜芳。结果东吳攻击荆州時,上陵,公安守将不战而降,使之荆州大门洞开,荆州失守。关羽回救不及,被曹仁,吕蒙南北挟击,逼起麦城,遣使上墉求救刘封,孟达,刘封为了前嫌不愿往救,结果关羽遇难。再有楊仪杀魏延,都是自相残杀,如果看重魏延待他好,一名弃暗投明的降将,怎么会造反呢?
按照刘备的才能,孔明和庞统无论谁死谁活,都无法统一全国,才能有限,即便東边不出事,西边也是注定要出事的,他在逝世前连孔明,赵云也已不在他的眼里,基本上成了寡家孤人。
-----
网友解答:
-----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这是历史说的。我认为,历史有他自己的规律,是人不能,或者说很难改变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一些朝代末期,皇帝也非常勤政,极力想改变衰亡的命运。无论他怎样努力,终究被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搞乱,依然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回到原点,即使诸葛亮先死,留下凤雏庞统在,也是曹操的势力最大,加上曹操班底的聪明智慧,他也不会成功。能够保住三分天下,是当时最好的结果,实属诸葛亮智慧与指挥的结果,看看他们内部的斗争和相互拼杀,就知道结果了。他们能够辅佐的贤臣良将缺乏,靠着一个有本事的人,是做不到的。何况,在三国志里,没有哪一点描写,说明了庞统的智慧,大于诸葛亮。
-----
网友解答:
-----
提出这样问题的,是变着方式黑诸葛亮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和庞统、司马懿并驾齐驱,而诸葛亮比二人要略胜一筹。不然司马懿不会被傅佥追得丢盔弃甲,遇到自己部下逃兵,问:″吾头在否?″而成为当时笑柄。
司马懿被诸葛亮打得不敢交战,诸葛亮百般羞辱,甚至送去女人衣饰,部下被激得踊跃欲战,群情激昂,难以压众,不得已只能抬出来魏文帝曹丕来弹压众将。
当然,诸葛亮最大的顾忌也就是司马懿,对司马懿也颇为头痛。而庞统的军事才能与司马懿平分秋色。诸葛亮率领微薄的力量北伐,尚能有尺寸之功。如果换成庞统,与司马懿不相下,军事只能处于胶着状态,只能说互有输赢而已,谈何成功?
希望提问者挖空心思,找一个最恰当、最合适的理由,最有确实的反面实例,才能把诸葛亮黑倒!不然这些捕风捉影的猜想,是黑不倒诸葛亮的!
-----
网友解答:
-----
可以的。凤雏懒后智,行必寻其能人。
孔明智后勤,行必用人生疑,疑后难用。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