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汉武帝为何不追究?
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汉武帝为何不追究?
-----
网友解答:
-----
这个事儿,换成其他帝王,大概率也是像汉武帝一样不追究,或者不痛不痒的“处罚”一下,相反,如果汉武帝真的追究了,甚至于按律处置霍去病,那才更让人想不通吧?
简述事情始末
李敢是飞将军李广的三儿子,他大哥李当户、二哥李椒都已经战死了,只有他跟父亲李广参加了漠北之战,只不过李敢是跟霍去病一路,而李广则跟卫青一路。
按汉武帝本意,是不打算让李广上战场的,毕竟年纪大了,不过李广不服老,请战,所以汉武帝私下里跟卫青也指示过,避免李广碰匈奴单于主力。所以卫青打仗的时候就由他自己带着好友公孙敖去找匈奴单于主力(当然,此举也有意给公孙敖争军功之嫌),让李广和赵食其从右路迂回包抄,李广虽表达不满,但终究军命难违,也就去了。
结果李广他们由路不熟,迷路了,卫青跟匈奴单于打了一仗,虽然胜了,但是单于却跑了。等收兵回营以后,按惯例,卫青找李广前去问话,以便向上汇报,结果李广觉得卫青有问罪之意,他也不想忍受刀笔吏的羞辱,然后就自杀了。
后来,李敢听说他父亲李广的死跟卫青有关,他就把所有的罪责都怪到了卫青的身上,一怒之下打伤了卫青。卫青担心李敢因此而受责罚,便把这个事儿给压了下来,没有报出来,但是,这个事儿还是让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了。
于是,在一次陪同汉武帝甘泉宫狩猎的时候,霍去病借机将李敢射杀。
水言水语
这个事儿,说起来卫青即使有责任,也是很小的。
李广不服老、不服输,虽然胆气可嘉,但是脾气确实是大了一些。
李敢找卫青复仇,也算情理之中,只是有些小孩子气。
卫青不把自己被打伤的事抖出来,是他大气的表现。
霍去病报私仇,肯定是责任最大的,但是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汉武帝确实也不大可能为了一个李敢,把霍去病给舍了。在那个年代,汉武帝一句话,谁又能说不是呢?
-----
网友解答:
-----
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汉武帝为何不追究?
首先,咱们回顾一下李广李敢之死的大致过程。
汉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汉武帝以李广年老为由没有答应,但李广再三要求,汉武答应了让李广担任前将军,参与这次作战。
汉军出塞后,卫青得知单于驻地,自带精兵前去追逐,令李广和右将军队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缺乏水草,李广很不满意这样的分配,他认为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如今才有与匈奴对阵的机会,何况自己是前将军,却要从东路出兵,这不合适,他请求做前锋。其间种种曲折,李广还是从东路出发,可是军队没向导,迷了路,没能与卫青配合好,当时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活捉单于失败,只好收兵,卫青南行渡过沙漠后,才遇到李广和赵食其。
(网络图)
卫青派长史送干粮和酒给李广,问他们迷路的情况,卫青要打报告,李广没回答,卫青令彻查,李广认为自己迷路是天意,自己已六十多了,不想受刀笔吏的污辱,于是自杀。
李敢认为卫青任意调离李广,以致害死了父亲,所以,他前往卫青处,把卫青打伤了,卫青把这事给扛下来了,没上报。
但是霍去病知道自己的舅舅被误会,还被打伤,被打了还不能说,打人的还是自己的部下,一气之下,趁在甘泉宫狩猎时,暗箭将李敢射杀了。之后,汉武给的官方说法是狩猎时李敢很不幸地被鹿撞死了。
咱们猜一猜汉武帝不追究这案子的原因。
首先,汉武帝就是一个任性的人,咱们都知道,做汉武的大臣,犯事被夷族的可能是相当大的,被割的机率也是很高的。他儿子刘据的三族都灭——这么任性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李敢之死,能给个理由算是对得起李家了。卫霍是定国神器,没有他们,匈奴这个外患没有平息的时候,作为帝王,不能只考虑一方面,总不能因为李敢的死,就自爆神将吧。他可还要靠霍去病呢,年轻人脾气急一点,可以理解。
(网络图)
何况在汉武看来,李敢就是找死。咱们平心而论,李广之死是他自己有责任在先,卫青问话,也是按例,因为没能合拢包围圈,损失自家兵力事小,把单于放跑后患无穷,卫青要彻查,也是让李广下个台阶,毕竟老将军忠心可嘉,给个面子找几个背锅的就行,可是李广耿得很,直接自杀了。这卫青要真的上报,李广贻误军机的罪可不会小,冲汉武的性格,李家能不能安然还是个问号。可是,就这都没拎清,李敢还跑去打卫青,卫青忍了,不追究。其实卫青也冤得慌,自己一生作战无数次,从未败得如此丢脸,竟然眼睁睁地放跑了主要对手,这是他的污点,皇帝真要追究起来,他也很无奈啊。现在,人家儿子打上门来,自己还得包着,这口气,忍得很辛苦。李敢的做法,实在鲁莽。
其次,这事情不追究的原因,还是有社会基础的。血亲复仇是漫长封建社会
的
一个常态,咱们看武松为武大郎复仇杀潘金莲,就没什么人指责他——他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杀了西门庆,如果没杀这货,估计也没多大事。
李广死后,李敢去打卫青,在李敢这里,这就是为父复仇,虽然真要深究,刺杀上官刺杀大将军都不是小事,可卫青没追究。
在霍去病这里,他射杀李敢,是为舅父报仇,霍去病是年轻贵公子,他和卫青不一样,卫青从小奴做起,忍耐力是相当不错的,可是霍去病少年得志,你让他忍这口气,不可能,在他眼里,你无理敢伤我至亲,我就敢杀了你,甚至是灭你全族,虽然没灭族,但李敢,他是敢杀的。
当然了,现代人看来,似乎李敢只打伤了卫青,而霍去病横一点,杀了李敢,霍就得抵命,但同人不同命,那个时代有些事情没法说。反正大家都为血亲复仇,舆论也没有过多责备,汉武自然也敢包庇,对外给个比较合适的说法就行。
-----
网友解答: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年的李广被称为飞将军,可见他的厉害之处了,但是李广至死都未封侯,而李广的小儿子关内侯李敢又为何被霍去病射杀,并且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而汉武帝竟然未追究?是何原因?
事情的起因是在霍去病的巅峰之战\"漠北之战\"中,汉武帝任命霍去病、卫青为主帅,因为考虑到李广年纪大了,体力精力跟不上,但是李广坚持要参加漠北之战,就是想在年老的时候一战封侯封侯,
但是李广却因为迷路而贻误战机,导致匈奴单于逃跑了,这件事主要责任在于李广
,卫青作为主帅,当然要李广做检讨,写书面批评,
然而作为三朝元老、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广怎么肯放下面子做自我批评,于是当场就自刎而死
,这件事让李广的小儿子李敢知道了,李敢年纪轻轻就封了关内侯,遗传了父亲李广打仗的才能。所以李敢听到父亲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死,二话不说就要找卫青报仇,所以就打伤了卫青,卫青因为心里对李广的死而有愧于心,所以未曾还手,这事让卫青的外甥也就是年纪轻轻的冠军侯霍去病知道了,直接找了个机会就把李敢射杀了。事后汉武帝并无怪罪霍去病,这是为什么呢?
一、霍去病战功赫赫,汉武帝欣赏他远远超过李广、李敢父子。
李广虽是三朝元老,但是李广善守不善攻,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一直未忘记匈奴是怎么残害大汉百姓的,更没有忘记汉高祖刘邦在匈奴手中吃的亏,
他需要的是能够帮他消灭匈奴,开疆拓土,让他能够一雪前耻的大将军,而不是靠守城得到\"飞将军\"称号的李广
,
所以他非常仰仗霍去病,以至于霍去病射杀李敢都不去追究。
二、李敢罔顾军法打伤主将卫青在先
。对于李广的死因,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李广自身,李广心胸狭窄,容不下自己的得失,死也不承认自己之过,以至于因为一个过失就自刎而死,而李敢把父亲的死都算在卫青身上,气势汹汹的跑去打伤主将卫青,这已经违反了军法,只不过卫青没追究而已,但不代表作为卫青外甥的霍去病不追究。
三、卫青霍去病说来还是汉武帝的姻亲。所谓外人再亲也比不过亲人
。汉武帝对卫青这个小舅子可以说是亲如兄弟的,卫青也为汉武帝立下汗马功劳,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也就是卫子夫姐妹的孩子,喊汉武帝为姨父。
作为姨父的人怎么不会包容一个自己非常欣赏能够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外甥。
所以,正因为种种原因,汉武帝才会对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情不予追究。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回答过,但他们更多的只是从李敢的尴尬身份,以及霍去病的能力和汉武帝对他的喜爱分析,我觉得不够全面,其实应该从私情和公理两方面来解析这件事。
事情大致经过
李敢的父亲就是我们熟悉的一生没能封侯的飞将军李广,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李广因为迷路而没能及时参战,触犯了军法,因为不想接受刀笔吏的审问羞辱,于是愤而自杀。李敢认为是卫青给自己父亲下的套,所以激怒之下打伤了卫青,而霍去病又为了替自己舅舅卫青报仇,趁着打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然后汉武帝为了替霍去病遮掩,对外宣称是李敢被鹿撞死的。
私情方面
关于私情方面,大家都说的比较全面了,所以我简单归纳总结一下。
卫青是汉武帝的大舅子,也是他最信任的大将军。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军事能力比他舅舅还强,19岁就当上了骠骑将军,刚刚结束的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立下首功,汉武帝对他的喜爱还在卫青之上。
李敢是李广的三儿子,有一点小战功,官职郎中令,爵位关内侯,他父亲是畏罪自尽的。
所谓疏不间亲,很明显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更亲密。同时,李敢为父报仇毫无道理,李广之死与卫青并无干系,而霍去病的报仇可以看成是为了免除后患,防止李敢再有过激的举动,似乎是“防卫过当”。两相一对比,汉武帝偏袒霍去病替他遮掩也就很正常了。
同时,我补充一点大家都没提到过的事,这种亲疏之间的杀人案件,在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身上就出现过一次,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后来还不是好好的当太子、当皇帝。汉武帝自己的亲爹就干过这种事(甚至都不是复仇,只是口角,而事情的后果也十分严重,是诱发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他又怎么好意思处罚别人呢?
公理方面
再说公理方面,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后,一统江湖,成为官方唯一指定学说。那么儒家是怎么看待给亲人报仇的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一些儒家这方面的理论基础: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礼记·曲礼上》
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父弑,子不复仇,非子也。——《公羊传》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孟子·尽心》
儒家对于给亲人报仇这方面,是提倡的,汉武帝以儒家思想治国,所以在报仇这件事上,李敢打伤了卫青他没有追究,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他同样没有追究。虽然法律上是明文禁止复仇行为的,但儒家向来讲究的是“仁政”“人治”,也就是人情要在法理之上。
如果这些理论说服力还不够,那么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案例好了:
刘邦的小儿子,淮南王刘长因为怨恨审宜其袖手旁观自己母亲之死,在汉文帝即位后亲手杀掉了审宜其,汉文帝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东汉酒泉有女子名赵娥,父亲被同乡的恶霸李寿杀害,赵娥为父报仇亲手杀了李寿后,之后提着他的头颅去投案自首,他的这一行为得到了官民的广泛称赞,郡、州的地方长官联名上表朝廷要求特赦,最终灵帝下令,赦免赵娥的罪行。之后,九卿之一的太常张奂还专门奖赏她二十匹束帛,而当地则为她专门修建石碑立传。
东汉人郅恽替朋友杀了杀父仇人(居然不是他自己的仇人),他自首要求接受制裁,县令却不愿逮捕他,甚至县令用自己的生命去威胁郅恽:如果你不跟我出去,我分分钟死给你看。
根据史料和出土文献记载,汉代类似这种为父报仇的事有近30例。而后世类似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例如武则天时期的“徐元庆案”(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杀掉犯人,但在国家层面表彰其行为),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复仇案”(黄宗羲杀掉杀父仇人后没有受到处罚)。总之,这种复仇行为不受到处罚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具体案例可循。
因此,虽然卫青只是被打伤了,但为了防止李敢继续做出过激行为,霍去病将其射杀,只是有一些防卫过当,但行为基本上符合儒家提倡的复仇主张。再加上他当时全民偶像的身份,遮掩一下也就不了了之了。
总的来说,这件事上霍去病有错,但按照当时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并无大罪,既然都不算大罪,汉武帝再进一步彻底不治罪也说得过去。而李敢自己“复仇”打伤卫青没有被治罪,那他就应该有被卫青家人反过来“复仇”的觉悟。他最好的结局其实应该是打卫青的时候直接下死手,这样自己后面死了也值得了。
-----
网友解答:
-----
李敢是关内侯,虽然只有两百户食邑,但好歹是侯爵,官职也不小。霍去病在甘泉宫射猎的时候,一箭射死了李敢。一个朝廷命官杀掉了另一个朝廷命官,这显然是一件大事。但是最终汉武帝却并没有追究。虽然说霍去病和汉武帝是亲戚,并且深得汉武帝喜爱,但也不能允许这样草菅人命啊。那么,汉武帝当时为什么不予追究呢?汉武帝不追究,难道不害怕朝廷中说三道四吗?
先来看看汉武帝为什么不追究。
汉武帝不追求霍去病,首先是因为这件事,李敢本身有错,他的错是打了大将军卫青。李敢打了卫青,这同样是大事,当时汉武帝同样没有追究。
(汉武帝剧照)
那么,李敢作为一个下级军官打大将军,汉武帝为什么不予追究呢?
这件事其实是李敢的父亲李广和卫青的矛盾。当时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漠北行动”,准备一举俘获匈奴单于。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人前去攻打匈奴,没有派李广去。于是李广就去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拗不过,只好派李广担任前将军。
说起来,汉武帝真是不会做事情。要知道,前将军就是先锋,是军队里面仅次于中军主帅的人物。他已经安排李广为前将军了,却又对卫青说,李广这个人,一方面年纪60多岁了,另一方面他的运气也不好,让他当前将军,肯定抓不到匈奴单于,最好别重用。卫青呢,知道李广很厉害,如果李广一去就把单于给俘虏了,也就没他什么事了。同时他也想让他的好朋友公孙敖去立这个功劳。因此,汉武帝这么给他一说,他巴不得把李广甩开。因此就让李广和右将军一起从东路出发。李广不得不服从命令,结果在半途迷路了,等到卫青与匈奴打过一仗后,李广的人马才赶上。
如果卫青当时把单于俘获了,可能他也不会再责难李广。问题是他并没有俘获匈奴单于,而汉武帝发动这次行动,对匈奴单于是志在必得的。因此,卫青就要给汉武帝写报告,而李广没有及时赶到这件事,正好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于是他就让李广去向他说明问题。李广心中悲愤,不愿意受辱,因此自刎而死。
(李敢剧照)
李广死后,李广的小儿子李敢气得前去把卫青打了一顿。大约卫青也觉得这件事,自己做得实在是太过分。同时他也有替汉武帝背黑锅的成分,因此就没有声张。
这件事汉武帝知道不知道呢?我认为肯定是知道的。不过由于在这件事上,他也有责任,而卫青也没有声张,因此,他也就没有处理李敢。
但是,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可不是这样看的。他看到的是李敢作为下级,竟然敢打主帅,而且这个主帅还是他的舅舅。因此这一点,他无论如何也是接受不了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敢打了卫青后,如果卫青很生气,处罚李敢,这也就罢了。但是卫青却没有处罚李敢,因此在外人看来,卫青对不起李广,就坐实了。
霍去病当然不愿意自己家族的人又被打,又受到羞辱,而且还是被一个下级军官打,他当然要给李敢一些惩罚。肯定他当时给汉武帝说过这件事,希望汉武帝重罚李敢。但汉武帝心中有鬼,再说了,卫青都没有声张,因此,他不愿意多此一举。于是肯定就劝霍去病息事宁人。
(霍去病剧照)
霍去病自然不愿意息事宁人。但是汉武帝有这样的交代,他也不敢说什么。于是,就借在甘泉宫射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
霍去病射杀李敢,也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自己射他,而是说射箭的时候,失手杀了他。
如果是“失手”射杀了李敢,那就不是主观上想要这样做,而是无意中造成的。既然是“失手”,汉武帝也不好追究。当然了,他其实也没想过要追究。他既然没有追究李敢,自然也不会追究霍去病。而霍去病射杀李敢,有“失手”这个很好的理由,他正好借坡下驴,不了了之。
后世宋朝的时候,赵光义不满花蕊夫人干涉立储的事情,就趁打猎的时候,“失手”射杀了她。当时赵匡胤也没有追究那件事。如此看来,这些帝王们,心思其实都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
网友解答:
-----
先分别介绍下整个事件的起始及相关人物。
首先,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刘彻为帝期间。
时间:公元前118年
地点:甘泉宫
相关人物:卫青、霍去病、李广、李敢、汉武帝刘彻
起因: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万骑兵跨越大漠远征匈奴,目的是捣巢合围匈奴单于。当时的李广老将军,已经60多岁了,此人吧,身为将士,一生征战七十多次,却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跟他同龄甚至是孙子辈的人,大多也都因战功封侯,所以此时的李广非要跟着卫青他们去打匈奴,汉武帝见他年老,拗不过他,也就同意,让他担任前军将,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征。
汉武帝知道这个李广,一生命运不太好,所以大军临行前,特意交代了卫青,不让李广与匈奴单于对阵,集团利益大于一切。
所以,当汉军出塞后,卫青便命令李广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这样做,不光光是执行汉武帝的特殊交代,更是为了让自己的好友公孙敖跟自己一起打匈奴。李广虽然不知道汉武帝的担心,但他知道卫青的第二个用意,他当然不服,但也没办法,结果,他还迷路了,直到卫青大胜匈奴后南行时才跟李广汇合。
后来,卫青要上书汉武帝说明原委,李广觉得受辱,就在卫青营帐前自杀了。
漠北之战结束回到长安后,李敢因父亲之死怪罪卫青,还派人把卫青给打了,这件事情被霍去病得知,便在汉武帝甘泉宫狩猎之时,以“误杀”将李敢射死。
结果:李敢被杀,汉武帝并未怪罪卫青
那么,当时李敢也是关内侯,卫青将一名朝廷大将杀死,汉武帝为何不追究呢?
一,李敢殴打朝廷命官,有罪。
在汉朝,将军分成三级,最高的是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车骑、卫将军,位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地位比九卿低点,但高于四征、四镇等将军。而漠北之战时,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骠骑将军,李广是前将军。所以,卫青安排李广做迂回策应,李广迷路,耽误军情,作为将士,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李广是有罪的,他畏罪自杀,按照军法来说,不能全怪到卫青头上。
李敢认为卫青有责任,那这个责任也应该汉武帝去定夺。这件事情汉武帝都没有问罪卫青,李敢竟然去了。虽然他出于孝道,但他不应该打卫青,这一动手,就是殴打朝廷命官,在西汉,这可是重罪。而卫青并没有将此事报于皇上,也没有降罪于李敢,或许在卫青心中,他觉得他真的有愧于李广老将军。
二,汉武帝公平对待两件事情
李敢殴打卫青这件事,虽然卫青没有报于皇帝,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的,而且李广之死,武帝其实也有责任。武帝没有降罪李敢,同样,霍去病“误杀”李敢,武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在他心中,他也没想着要问罪霍去病。
三,霍去病是“失手”导致,误杀
司马迁的《史记》有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狩猎途中,霍去病狩猎时误杀。既然是误杀,武帝也不好追究。
四,亲戚关系
虽然刘彻是皇帝,但霍去病也得叫他声“姨父”。而且,霍去病从小在宫中长大,武帝对他,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所以,也不忍心怪罪于他。
五,集团利益大于一切
霍去病随他舅舅卫青,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17岁的就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征战漠南。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年纪轻轻却军功赫赫,并且跟舅舅同时位列大司马之职。
汉武帝管理的是一个国家,而此事的卫青,也渐渐步入老年人行列,朝廷需要武将,而能够担此重任的,唯有霍去病。所以,汉武帝还要靠着霍去病稳固他的大汉江山,怎么能因为一个李敢,杀掉卫青。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欢迎点评。
-----
网友解答:
-----
我是津城,我来回答。
前段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
“优秀不够,你必须无可替代”
,也就是说你很优秀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要达到无人可替代,才能真正的体现你的价值。这句话用来形容霍去病,最恰当不过了。
霍去病作为汉武帝时期继卫青之后的又一位天才大将,首次领军作战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余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出色的平定了变乱,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远赴漠北,对匈奴发起决定性的一战“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成为霍去病的封神之战,封狼居胥,也是以后中原各王朝将领渴望达到的功勋。
经过漠北一战,匈奴主力被歼灭,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如此年轻的霍去病,每次出战都大获全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年轻气盛的霍去病,也正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脾气,汉武帝也非常看重爱惜霍去病。
然而,霍去病却因李敢冒犯了他的舅舅卫青,不考虑后果的射杀了李敢。李敢是谁?飞将军李广之子,也立有战功,李广因“运气”不好几经大战却始终没有封侯,汉武帝本就觉得对不住他。没想到,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霍去病,竟然当着他的面擅自射杀大将、射杀功勋世家的李敢。
汉武帝非常生气,不是因为李敢的死损失有多大,而是他非常看重的霍去病却如此不知轻重、不给他面子,给汉武帝出这么大的难题。但是,李敢已死,事情已经发生,再怎么说也没用了,总不能刚刚死去了一个将领,就让战功卓著的霍去病以命偿命吧!
汉武帝生气,但也不能追究霍去病,毕竟,以后打仗还得靠他,他是无可替代的,就连他的舅舅卫青都无法替代。
结语。
汉武帝不追究霍去病射杀李敢之事,主要是因为霍去病是“无可替代”的。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
网友解答:
-----
是我我也不追究,霍去病和卫青刚把匈奴打到漠北,超级何况武帝是吧霍去病当儿子养的,龙城飞将说的是卫青不是李广。李敢只是个保镖,分分钟可以换,整个世界有几个霍去病!何况还是李敢先搞他舅舅卫青先,他有理有据打死他,武帝当然不会也不想追究责任。
-----
网友解答:
-----
霍去病是卫青的亲外甥,汉武帝卫皇后姐姐的儿子,按辈份叫汉武帝姨夫,而且从小养在宫中,就像汉武帝儿子一样,有感情了,而且抗击匈奴立了大功,封狼居胥山,被封为冠军侯,贵不可言。
霍去病到底多厉害?敌人的一句歌谣倒尽血泪“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但霍去病直到长大后才知道了父亲的事。此时他正任骠骑将军出征,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司马迁认为,霍去病少年时期就担任皇帝近臣,因而不懂得爱惜士兵。霍去病出征,汉武帝专门令宫中服务部门为他准备饮食,竟然有几十辆车之多。霍去病还军入塞时,这些粮车上扔掉了没吃完的精米和肉,而士兵有饥色。在塞外时,战士缺乏粮食,霍去病却在军营中蹴鞠。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得到霍去病的重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霍去病因为是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从上面的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霍去病其实就是汉武帝的代表和影子,李敢虽然也封侯,但在汉武帝眼中,如同草芥一般,在那个王者为尊的年代,不去追究霍去病的杀人之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
网友解答:
-----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问题。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有原因的,之前因为李敢在公开场合先打了大将军卫青,也就是霍去病的亲舅舅,霍去病性情中人,杀李敢是为了给舅舅出口气。
汉武帝不仅不处罚霍去病,还替他打掩护、解围,不得不说武帝对霍去病宠信的无以复加。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领武帝旨意派李广迂回截击匈奴单于,可李广大军迷路,错失战机,使得匈奴单于大难不死得以逃脱,卫青按律要治其罪,李广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李将军列传》: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李广的自杀,是李敢击伤卫青的直接原因,历史上卫青对此事的处理态度非常可疑!按照汉朝律法,李敢以下犯上,轻则贬官除爵,重则立即问斩。可是卫青忍住了,不愿意向别人提起此事,汉武帝对此事也不管不问 。
在这里就要交代一下前因后果了:
《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这是汉武帝在大军出动前,特意下旨大将军卫青,不让李广做先锋与匈奴单于作战,怕李广的霉运带来不利的战果。李广原本的大军先锋就成了偏师之将了。
卫青的决定,除了受到汉武帝的警告,还有一个原因稍显私心。后来的大军先锋公孙敖对卫青有救命之恩,公孙敖刚丢了侯爵职位属于戴罪之身,卫青想让他多些立功机会,以获得军功复爵。
所以李广的不幸,最终自杀,是三方面的原因:1、李广迷路。2、汉武帝的不信任。 3、卫青的私心。
《李将军列传》: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卫青对此事的隐忍,却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冠军侯霍去病,在随汉武帝甘泉宫围猎时,故意射杀了以前跟随其作战的部下,当时已经是皇帝近卫的关内侯李敢。
按汉律,因私愤杀害国之侯爵者死!可是汉武帝在众目睽睽之下,金口玉言说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为什么汉武帝要包庇霍去病呢?因为霍去病在汉武帝时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战神,再说李广父子已经死了,其实就是活着,让汉武帝选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霍去病一边。
-----
网友解答:
-----
霍去病为何要杀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原因便是因为霍去病舅舅卫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准备北上攻打匈奴,发动漠北战争
。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出征,年过六旬的李广听闻,多次请求跟随卫青出征匈奴。(李广一生与匈奴大战七十余场,他的名头在匈奴军中是非常响亮的,所以汉武帝要北击匈奴,他自然是不甘落后。)在李广的苦苦请求下,卫青答应了他,并且让李广做为先锋将军。
进军匈奴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王庭所在之地,便决定亲自带军杀入匈奴王庭活抓单于,让李广军向东出击来牵制匈奴。
攻打匈奴王庭击杀匈奴王单于,这等战役李广自然不想错过,他向卫青提出:“
广自结发以来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愿居前,先死单于。
”卫青同样不想放过战功,身为汉军统帅的他拒绝了李广请求,李广只得东进匈奴。(东路匮草旱地,不易长途行军,李广军没过多久便迷路方向,耽误了和卫青汇合之期)
战罢之后,汉军班师回转至漠南,卫青责问了李广为何没能按期汇合之责,李广默不作声没有回答,之后卫青让李广将过错推给部下,避免李广被汉武帝责罚。
礼爱士兵的李广谢过卫青好意,他说:“诸校尉无罪!乃是我自失道路,我自己去将军幕府说去。”
李广悲愤万般,看着账下跟随自己多年的军官亲信,征战漠北几十载,没想到会迷失在荒漠戈壁之中,这等耻辱让他羞愧不已,他无法再受纸笔之耻,所以拔剑自刎与军帐之中。
李广死后,天下老少皆为其流下泪水。
李广唯一活着的儿子李敢听闻此事,他自认为父亲的死和卫青脱不了关系,便跑去找卫青理论,并且打伤了卫青。
卫青自知有愧李广,且李敢打伤他之事也不是光彩事,就没有宣言此事,但李敢打伤卫青之事后来被霍去病知晓。
李敢为了自己父亲敢打伤大将军卫青,他作为卫青的外甥自然不能落于人后,于是便在狩猎之时,箭杀了李敢
。
而后汉武帝包庇霍去病,说:“
中郎将李敢,扈从寡人射猎,被惊鹿抵触而死。着厚葬李敢,厚恤家人。苑中内情,不得外传。违者斩
。”
汉武帝之所以不处罚霍去病,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霍去病乃汉朝大司马,其军事才能天下无人出其左右,汉武帝不可能为了李广之子而失去霍去病这样的天降神人。
------------------
推荐阅读: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有观点认为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英语,你的观点是什么?
上一篇:有没有人天然对艾滋病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