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
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吗?没有再生孩子吗?
-----
网友解答:
-----
高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煓他老人家,一生低调、默默无闻了半辈子,到老了居然因子而贵,成为尊贵的太上皇;对于忽然降临的富贵,估计到死都是莫名其妙吧。
刘煓,又名湍、昂,字执嘉,号显初,又号太平。后世更有名的是他的外号“刘太公”。这个微小谨慎,还有点怕事的老农民,出生于战国乱世,魏、楚交界的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
在那个诸国纷争、杀戮横行的年代,刘太公倒是安安稳稳地居住在乡间,老实从事农事,辛勤操劳家业。不但安稳渡过西边秦人灭国时的动乱,而且还娶了小老婆,养大了四子一女,在丰邑这个小地方,算是个有能力,会持家的好把式。
就这样,刘太公半辈子操劳,在那个人均年龄不到五十的年代,他老人家居然已经到了近八十岁还身体硬朗,耳聪目明。膝下也算儿女双全,子孙满堂。这让他十分满意,哪怕明天就去世,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唯一曾经让他不满意的,就是家里的老三,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大把年纪了也没个正当营生。平日里不是喝酒赌博,就是偷鸡摸狗,搞得家里乌烟瘴气。也不学学老大和老二,勤俭持家、挣份家业。要不学老四也好,读书识字,明理识非。几次几次老大媳妇都摆脸子给他看,撺掇着自己分家。这是自己还在,若是不在了,以后老三可怎么办。
后来老三嘛勉强也算改邪归正,不知道使了什么药,弄了个“泗水亭长”的小吏当着,改了个名字叫“刘邦”,还哄骗了县里富家吕公的女儿做了老婆,又生了一儿一女,也算成家立业。刘太公唯一的不满,也基本消失,以后再没有什么念想,就这么着老死,也是喜丧了。
天有不测风云,刘太公想着自己寿终正寝的时候,天下一下子就乱了,今天你造反,明天他举兵,乱腾腾地比当年始皇帝发兵灭国时还险恶。
老三胆子天大,居然也学着别人聚众造反,拉起一帮人就进了芒砀山。刘太公在背后不知道担忧了多少天,这要是官府来抓,全家人都得完蛋。
但是老三闹着闹着,居然越闹越大,不但丰邑这地方安全稳固了,就连别的地方,听说慢慢都归老三管。刘太公心里喜滋滋地:别说老三还是够机灵。带着家人住在丰邑,日夜盼着老三他们来接自己去享福。
等着等着,老三没有等到,等来了听说和他称兄道弟的什么“霸王”。以前的兄弟,如今翻脸了,不由分说抓了全家就走。刘太公一把年纪,懵懵懂懂地就在别人的军营里住了两年。
后来老三来救自己了,“霸王”却把自己绑在军前,要老三投降,要不然就把自己杀了熬汤喝。老三这个混蛋,不但不投降,还放话说“我和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杀爹熬汤,别忘了分我一碗!”这他娘的是什么话!
所幸“霸王”最后还是没有杀自己,之后和老三和谈,把自己和家人们都放了。刘太公还是平安地被老三接到了身边。本来准备好好找这个混蛋算账的,但是看到他手下那么多的兵,那么多的将,还有卢绾、王陵、周勃这帮子狗腿子跟一边说好话;哦,萧吏掾也和自己求情,老三这个混蛋也在一边忝着脸的告饶,刘太公心想那还是算了吧。
以后老三的事情倒是越做越大,听说以前始皇帝的老家都被他拿下了,那个“霸王”也被他弄死了,自己都在长安做了“皇帝”。皇帝,这不是始皇帝做过的吗?刘太公觉得脑子有点晕,我们家老三没看出来有这能耐啊?
老三发达了,派着人浩浩荡荡地迎接自己去长安享福。刘太公喜气洋洋地告别丰邑老乡亲们,被使者们簇拥着到了长安,住进了富丽堂皇的新家。
要说这长安哪里都好,老三平日里隔五天就来看自己,嘘寒问暖,照顾周到。但是刘太公还是觉得心里不快乐,身旁尽是一些陌生人,说着没营养的话,对自己毕恭毕敬,奉承里总是透着疏远。天天这么呆着,真是别扭死。
刘太公想念丰邑老家,还有那些老乡亲,那里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于是等老三来看自己的时候,他就扭扭捏捏地和老三抱怨,说这里一点也不好,一个熟人都没有。也没人和自己斗鸡走狗,喝酒聊天,这么呆下去,简直要闷死了!
刘太公只是这么一说,抱怨一下,别的也没多想。没料想几个月后,老三他居然在长安边上给自己盖了个和丰邑一模一样的新镇子,还把老家那些街坊邻居全部接了过来,连鸡啊狗啊什么的统统搬来了,让他老人家去参观。
刘太公看见老乡亲们都来了,按照之前在丰邑老家的街道住宅,一一各自住下,连小鸡小狗也能各自找到原来的窝。这下刘太公终于欢喜极了,哈哈大笑,给新镇子起名叫“新丰”,从此就在这里住下,和邻居们喝酒博戏、斗鸡走狗,好不开心。
见自己快活了,老三他也是洋洋得意:这下没人说我不孝顺了吧!于是在朝会上,也开起了老父亲的玩笑:“以前老爹你总是骂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家产也置不下,不像二哥勤快操持,置办家业;现在您老看看我这产业,和二哥比起来,谁的家业大?”堂上哄堂大笑,尤其是以前知道底细的萧何、王陵、卢绾、周勃、灌婴,还有那个杀狗的樊哙,笑的更大声。
刘太公有些不好意思,同时也是对于老三争气的自豪,很是高兴地回到:“那自然是你的家业大!”父子在戏谑中,也其乐融融。
在每五天前来看望自己的老三面前,刘太公还是以老子自居,面对他的行礼泰然自若接受。直到有一次,家里的家令对他说:“您老人家虽然是皇帝陛下的父亲,但还是一个老百姓,怎么可以让天下至尊的皇帝给你行礼呢?”
刘太公一听,觉得确实是失礼;于是,在下一次儿子来看望他的时候,自己按照家令的吩咐,抱着笤帚,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前,面对儿子进门时就一步一步地倒退着往门里迎接。皇帝大感诧异,连忙扶住刘太公问究竟。刘太公说:“家令说,皇帝是万民之主,不能因为我一个平民而坏了礼仪规矩。”
这下子皇帝也知道自己疏忽了,没有及时给老爹身份,于是立即尊奉刘太公为“太上皇”,成为天下比皇帝更尊贵的人。那个家令,也因为聪明而受到厚厚的赏赐。
成为太上皇后,刘太公总觉得每次老三来参拜自己总是有些鬼鬼祟祟、想说什么有不好说的意思,于是就当面问他,到底有什么事。
皇帝遮遮掩掩地说:“太上皇父亲大人,您现在是比皇帝还尊贵的太上皇,按制度,也需要广置姬妾,安排后宫,以符合身份。儿子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又不好直接给你安排小妈,所以很是犹豫。现在您问了,我就想知道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刘太公恍然大悟,接着就是大怒:“老三你个混账,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偷鸡摸狗、胡闹好色吗。你老子我一辈子小心谨慎、安安分分,除了你妈,哦,还有老四的妈,就没有还想过别的事。我孙子刘肥和他老娘曹寡妇的事情,你做的出,我可做不出。再说我都八十多了,不想临老临老还被说老不正经。这件事情不要再提。”皇帝只得讪讪而出。
于是太上皇刘太公,直到去世,也只是在新丰镇,和老邻居们厮混,喝酒斗鸡,不亦乐乎。没有纳妾,更没有给皇帝添弟弟妹妹。
高帝十年(前197年),时年八十六岁(有争议)的太上皇刘太公,在心满意足中去世,葬万年陵。结束了大半辈子默默无闻,而后半世因子而尊贵得意的一生。
纯属故事,臆想而来,绝非史实。读完乐呵乐呵,请勿要生搬硬套。
-----
网友解答:
-----
刘邦的父亲当上太上皇之后, 一直闷闷不乐
。有天,刘邦就问他为何会如此,太公答曰:“我以前在老家
丰城
的时候有一群老伙计,每天以喝酒、踢球、斗鸡为乐,可是现在到了皇宫大内,虽然荣华富贵,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欢乐,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刘邦听后深以为然,于是下令让人建了一座新城,命名“
新丰城
”,并
下令将以前的老乡都搬来这座新城
,陪太上皇玩耍。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没当过皇帝,却当了“太上皇”的男人
俗话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邦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被“升天”的人。
刘邦的父亲,史书上称作“刘太公”,因为出名之前,就是一个在乡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并没有什么名气。而等刘邦称帝之后 ,自然更没人敢直呼其名,所以他的名字是个谜。
《史记索隐》记载刘太公名叫刘煓,字执嘉,是不是真的就不清楚了,也有的记载他名叫刘仁,也不知真假。
大家都知道,刘邦出身并不显贵,打天下完全靠的是他自己,那么当他登基称帝的时候,他又怎么封赏他的父亲呢?
像唐高祖李渊、隋文帝杨坚等人,在他们的父辈或者祖辈就已经功成名就,被封为“唐国公”、“隋国公”,哪怕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父亲在世时候也是大官 ,因此这些开国皇帝掌权都是等老一辈卸任、或者说已经死了之后才开始,也就只需要给已经过世的人尊一个皇帝位即可。
哪怕是比刘邦更加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等他称帝的时候他老父亲已经死了24年,当然也不用管他爹。
刘邦则不一样,他称帝的时候,老父亲还健在,可是却一不统兵,二不治理一方,完全就是个农村种地的,让刘邦怎么对待?
是封王还是封皇?最终刘邦给他封了一个太上皇,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当过皇帝,却直接成为太上皇的人。
沛郡丰邑中阳里的刘家
刘太公的正室一般称呼“刘媪”,“媪”就是老年妇女的意思,并不是其名,当然他还有小妾若干,具体有几个不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太公的第四个儿子是小妾生的,有记载的刘太公一共有4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老三就是刘季(刘邦)之外,其他如下:
1.老大刘伯:“伯仲叔季”的第一个,去世比较早。刘伯在世的时候,刘邦还是一个喜欢跟狐朋狗友瞎混的不良青年,经常带着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刘伯家里蹭饭,刘伯对他非常疼爱,不忍训斥。
等刘伯死后,刘邦依旧如故,他的妻子,也就是刘邦的大嫂就不愿意了。有一次,刘邦又带着一群人来蹭饭,大嫂看到他来了之后,就不停地用锅铲刮着锅底,好像在说,“看,饭已经吃完了!”
等刘邦的兄弟们离开之后,刘邦专门跑到后厨去看看饭是不是真的吃完了,结果发现锅里还有饭,于是对他的大嫂一直怨恨在心。
后来刘邦灭掉了西楚霸王项羽,来了一次大封赏,并将已经去世的大哥封为“武哀侯”,可是却没有封他大哥的儿子刘信,刘太公就问他,“别人都封了,为何不给你大侄子封赏?”
刘邦说:“我并不是忘记封赏刘信,而是想到他的母亲我就不爽,大嫂那么小气,我当然也得小气一些。”
更有意思的是,等刘邦死后,他的妻子吕雉终于给刘信封赏了,封了他一个“
羹颉侯
”,是什么意思呢?
羹颉就是用 勺子刮锅底的意思!
2.老二刘仲,又叫刘喜:刘喜就是刘太公以前经常拿来教训刘邦的榜样。
刘喜只比刘邦大2岁,年龄相仿,可是两个人习性却天差地别,老二勤快,老三却游手好闲,因此,老太公经常说刘邦不如刘喜。
后来刘邦称帝之后,将他二哥封为代王,代国当时为北方边境重地,一年之后匈奴攻打代国,刘喜却弃国独自跑回了洛阳,刘邦因此大怒,革去了他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3.老四刘交:刘交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生母是妾氏,但是本人文武全才,一直跟着刘邦打天下,是他亲兄弟几个中最优秀的一个,刘邦称帝之后将其封为楚王。
刘交虽然是几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也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可是因为刘邦成就太过耀眼,因此他显得不是那么出众,可是刘交有一个后人非常有名。
那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就是刘交的22世孙,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楚河汉界”与差点被烹杀的刘太公
公元前206年,刘太公一直居住的丰县被西楚控制,刘邦就准备派人将老父亲和妻小接到身边,可是被项羽所阻,最终没能成功。
第二年,汉军先是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可是马上又被项羽反攻了回来,就是这一战,刘太公和吕雉等人一起被项羽所俘虏,当做人质。
公元前203年,楚汉两军相持了几个月,楚军粮食被断绝,项羽非常担忧,因此他在城墙上放了一个很高的砧板,并将刘太公绑起来放到上面,威胁刘邦说道:“你再不退兵,我就将你爹给煮了!”
可是,相比起项羽来说,刘邦才是耍流氓的老祖宗,他哪里会受他的威胁,他还很是大方地说道:“当初我们俩一起受楚怀王封赏,结拜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真的想煮你的父亲的话,别王了分我一碗汤!”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听到之后,气愤不已,当场就要杀了刘太公,最后在项伯的劝阻下,刘太公才得以幸免,此后大概项羽也发现拿刘太公和吕雉等人威胁刘邦无用,于是将他们还给了刘邦,楚汉就此约定以“
鸿沟
”为界,这也就是“
楚河汉界
”的由来!
受封“太上皇”
刘邦称帝之后,就将老太公接到了栎阳宫,并且每5天就会前来朝见太公一次,如同普通人家的父子礼节一般。
老太公只是普通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等有一天,他的管家告诉他:“天无二日,太公虽然贵为皇帝之父,可是实际上却是人臣,怎么能让皇帝前来拜见呢?长此以往,陛下的威严何在?”
太公心想有理啊,儿子都是皇帝了,天下最高地位的人,怎么能像普通人一样来拜见我呢?于是,等下一个第五天的时候,老太公就拿着扫帚在门口恭候刘邦。
刘邦看到老太公的样子,当场大惊失色,连忙从车上下来扶住老太公,一问才知道是身份的原因使得老父亲如此,他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将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如此一来,大家都是皇帝,自己再以儿子身份来拜见老子,自然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史记·高祖本纪》
鸡犬识新丰
刘太公虽然被封为太上皇,享受荣华富贵,可是时间一长,整日就开始闷闷不乐起来,刘邦暗自问太上皇身边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太上皇不高兴了?
身边的人很快给了他答案:“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县的时候,有一般志同道合的乡亲,整日踢球、斗鸡、喝酒,不亦乐乎!现在虽然有了荣华富贵,却整日深居宫中,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刘邦心里一寻思,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要不给老父亲纳一个妾氏来陪他解闷儿?
最终,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的附近找了一块地方,将它仿照以前的丰县布局造了一个新城,并取名为“新丰”,不仅如此,还让丰城的老乡们都迁居来此,这才让太上皇高兴起来。
传说新丰跟丰县一模一样,丰县百姓迁居的时候,连自家的鸡犬牲口也带来了,一到新城,这些鸡犬直接都能找到各自的门户,所以有“
鸡犬识新丰
”的说法。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汉高祖(即刘邦)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西京杂记》
总结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太公是在公元前197年去世,时年85岁,而他被尊为太上皇,则是公元前201年,大概是81岁的年纪,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此时的他是不可能再纳妾的,也就不会再生孩子。
当然,从前面的描述也知道,虽然一直说刘太公是从事农业生产,可是他并不是真的农民,他祖上也是贵族出生,他本身就有小妾的,用不着靠刘邦给他纳妾。
虽然刘邦跟项羽对峙的时候,看似他的那番话有点无情,可是当时那情况,以刘邦的身份,也不可能为了老太公一人,而放弃跟项羽争夺天下,毕竟此时的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从他称帝之后对老太公的做法来看,其人还是有孝心的,至少比那些整天将“孝顺”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的人来说好多了。
-----
网友解答:
-----
刘邦巴不得刘太公娶上几十个小妾,生下上百个孩子,可惜刘太公做不到呀。
刘太公和刘邦这对父子并不简单,很多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往往有着其他深意。
想要弄懂刘太公娶妾一事,就要想看懂刘太公和刘邦这两个人行为背后的深意。
首先,这刘太公的出身就不简单,他并非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事实上他大有来头。
追根溯源,老刘家的祖上世代皆为魏国的大夫,这职位一直传到了刘太公的祖父刘清。
也就是说,直到战国末期,刘氏一族在当时属于贵族阶层,刘邦和刘太公其实都是名门之后。
后来魏国被秦国所灭,像刘清这种魏国贵族自然在通缉之列,于是刘清率领家人隐姓埋名躲到了力村。
后来刘清在当地娶妻生子,自称“丰公”。在那个年代,敢自称“公”的,都不是一般人。
想想刘邦当初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号称“沛公”。由此可见,这刘清,在当地至少也是一方豪强,颇有家资。在当地那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存在。
后来刘清的儿子刘仁继承了家主之位,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力村也不安稳了,于是刘荣率家人又搬到彭城居住,自称“荣公”,可见此时的老刘家依然家境殷实。
由于当时兵荒马乱,为求自保,刘仁乐善好施,广交天下豪杰,但也因此散尽家财。
因此,到了刘仁的儿子刘太公这一代,老刘家已经家道中落,沦为普通百姓了。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太公一家虽然看上去已经和普通百姓无异,以耕种为生,那日子也比一般农户家要过得好多了。
毕竟刘太公家里有钱还有地。
当然,此时刘太公手里的钱已经不多了,但是做点小生意还是可以的。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家人吃饱穿暖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刘太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让刘邦出去闯江湖、见世面。
别说在那个年代了,即使是现在,人们也普遍认为应该找个正经的营生。而在当时,最正经的营生便是种地了。
而刘邦出去闯江湖、见世面,那可是要花钱的,家里的那点钱被他这么一花,自然就没有了。
刘太公这一反常的决定,则说明了他的不简单,他实际上在两边投资。
刘太公毕竟身处民间,虽然此时秦朝已经一统天下,但是刘太公可以敏锐的感受到六国故地百姓对于秦朝统治的不满。
这种不满,一方面是因为故国被灭得不甘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朝律法过于严苛,很多人受不了。
所以刘太公判断,乱世有可能来临。
但是他毕竟没有其先祖那样的本事,他并不确定乱世何时会来,也有并不确信自己的判断是否一定正确。
既然如此,那么就做两手准备好了,二儿子刘喜种地是把好手,那么让他在家安心种地,如果天下太平,那么老刘家就靠他了。
至于老三刘邦,既然喜欢行侠仗义、闯江湖,那就让他去吧,多结识一些江湖豪杰,也许以后用得上。
一旦乱世到来,那么就要靠刘邦来给老刘家保驾护航了。
这才是刘太公白养刘邦几十年,任凭他游手好闲的真相。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趁势拉起一支队伍,成为了义军的一员。
只是刘太公也没想到,刘邦的势力越做越大,等秦朝灭亡后,竟然被封王,身份贵不可言。
就在刘太公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享享清福的时候。刘邦却不按常理出牌,竟然主动挑战当时的天下霸主项羽。
此时的刘邦,和他老爹相比,还是差了些道行。倒不是他不应该反项羽,只是他太急不可耐了。
如果换做刘太公,必然先韬光养晦,默默发展势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手。
当然,刘邦也有他的顾虑,毕竟他年纪不小了,想要搏一搏也是正常。
可惜他这么一搏,差点全军覆没。
一开始,刘邦的行动倒也顺利,平定三秦之地,拉拢一批诸侯王组成联军共同征讨项羽。
可惜彭城之战,刘邦这边53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精骑击垮,刘邦成了丧家之犬,被楚军追得一个劲逃命。
结果,还在老家的刘太公就倒霉了,他和刘邦的其他亲人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项羽倒也直接,他告诉刘邦,如果不投降,那么就把刘太公给炖了。
刘邦可是老江湖了,什么场面没见过?更何况此时就算他想放弃,他手下那帮人也不会同意的,刘邦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拒绝。
不过刘邦也不是普通人,项羽这种直男他见多了,知道该如何对付。
刘邦直接给告诉项羽,投降是不可能的,至于项羽想炖刘太公,请自便。反正当年二人结拜为兄弟,刘太公不仅是刘邦的爹,也是项羽的爹,项羽炖了自己的爹,记得给刘邦送一碗来。
刘邦一喜欢,差点没把项羽气得脑溢血去世,估计这就是他的目的。
不过也因此,项羽打消了炖刘太公的想法,刘太公得以逃过一劫。
后来,项羽见这仗实在打不下去了,才将刘太公给放了回去。
有了这么一段艰辛的经历,如果说刘太公对于刘邦没有怨言,那是没人相信的。不过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现在刘邦翅膀硬了,自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口气只能暂且咽下。
后来,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老老刘家直接鲤鱼跃龙门,成了皇族。不少刘氏宗亲都或被封为诸侯王,或被封为列侯。
这时候,换成你是刘太公,你会怎么想?
当然是想混个一官半职了,不说别的,自己的那些晚辈都当官发财了,自己可是皇帝的亲爹,那待遇应该更好,权力应该更多。
更何况刘邦能有今天,离不开刘太公早期的投资。不管是不是这样,至少从刘太公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不过,这刘太公还是比刘邦有文化些。他想要官要权,也不知说,而是采取暗示。
当时,刘氏族人大多被刘邦封官加爵了,然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刘邦的大哥之子刘信。
原来,当年刘邦起事之前,在老家整天游手好闲,混吃混喝,经常带着一群狐朋狗友去大哥家蹭饭。
刘邦的大哥倒是对此不以为意,但是刘邦的大嫂却对此意见很大。
一次刘邦又跑去大哥家蹭饭,正巧大哥不在,于是大嫂用饭勺将锅刮得框框响,说已经没饭了。
刘邦只得带着狐朋狗友离开了。但是刘邦不死心,又绕回来去大哥家厨房看了看,明明还有不少饭。
刘邦认为大嫂故意让自己在“兄弟”面前丢脸了,江湖人士可是最看重面子的,因此刘邦对于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以至于后来封赏亲族,刘邦故意忽略掉大嫂的儿子刘信。
后来,还是刘太公反复催促、询问刘邦此事,刘邦才不情不愿的封刘信为羹颉侯,所谓“羹颉”也就是用饭勺刮锅底的意思,足以看出刘邦挺记仇的。
而刘太公此举,看上去是在处理家事而已,实际上已经在干涉朝廷任命官员的事情了,这就是他想要权的体现。
而刘邦是怎么应对的呢?他做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样子,隔三差五前去拜见刘太公,礼数周到。
刘邦这么做,自然有以身作则推广礼数的用意,但是也可能是为了盯紧刘太公。
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看看刘邦以前何时对刘太公孝顺过?当初连刘太公的性命都不在乎,现在怎么突然转性了?这不正常
实际上,我们如果站在刘邦的角度看待问题,此举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的刘邦其实对于绝大部分朝臣是不信任的,别看大家以前都是兄弟,但是等他当了皇帝,想法就不一样了。
刘邦不仅大力清除异姓诸侯王,而且几乎都是御驾亲征,只有在需要分兵进军的时候,才会派樊哙等亲近之人率领偏师。
很显然,刘邦在提防着这些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所以不敢给他们兵权。后来就连刘邦的连襟樊哙都差点被他处死。
可见他对于身边的人没几个信得过的,那么在刘邦会如何看待刘太公的举动呢?
他自然是明白刘太公想要权,但是他不能给刘太公封官加爵,因为那是臣子的待遇,刘太公可是他爹,这么做说不过去。
那还能怎么办?难道和刘太公分权?也不现实,刘邦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即使是自己亲爹,他也不愿意分的。
而且刘邦还要提防那些开国功臣们怂恿刘太公夺权,如果内有刘太公,外有开国功臣们,只要这皇帝还是姓刘,刘邦真有可能被扳倒。
当然,这是从他的角度来看问题,说实话,当时的刘邦已经有些被害幻想症了。
这样“嘘寒问暖”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那阵子刘邦还要忙着是不是亲率大军出征呢,怎么办呢?那就给“不安分”的刘太公安排个新职位好了。
反正汉朝百废待兴,刘邦又是开国皇帝,整点新玩意毫无压力。
恰巧这个时候,刘太公的家令对他说,刘邦是皇帝,刘太公理论上说也是汉朝的臣子,刘邦每次前来拜见刘太公是不合适的。
也不知道家令这番话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教他说的,总之刘太公此后不敢接受刘邦的拜见。
于是刘邦趁机,不再拜见刘太公,而是给他安排了个太上皇的位置。
于是刘太公便成了第一个,没做过皇帝却活着当上太上皇的人。刘邦此举是为了安抚刘太公,同时也隔绝其和朝臣间的往来。
毕竟,论尊贵,太上皇超越了皇帝,岂是朝臣可以随随便便见的?
既然都做到这一步了,为了让刘太公无暇动其他心思,你觉得刘邦会怎么做?自然是替刘太公置办后宫了。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此事,不过刘太公本来就没有单独的传记,他的事迹都是记录在《史记-高祖本纪》里。
因此刘邦才是主角,这与刘太公当上太上皇后的生活,只是略有记录罢了。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测。
当时,刘太公只有一个续弦夫人,被尊为太后。这哪够呀?配不上刘太公的太上皇身份。
刘邦以己度人,他本人妻妾就不少,而且他挺好这口,在他看来,只要刘太公妻妾一多,就没空想其他事情了。
按照秦朝的礼法,在皇后之下设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七个等级的嫔妃。
就算刘邦给刘太公一个级别安排一个,那也至少安排了七个嫔妃,一天一个,一周就过去了。
这些嫔妃都算妾侍,因此,刘太公当时应该是有娶妾的。
至于生孩子就别想了,刘太公当时已经80岁高龄了,就算刘邦希望他生几个,刘太公也做不到呀。
所以,刘太公生孩子就别想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妻妾太多,刘太公身体消受不了了,于是他向刘邦提出,挺怀念丰邑老家的老邻居们。
刘邦二话不说,派人在京城旁边复制了一个新的丰邑,称作新丰,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和丰邑老家一样,然后把丰邑的老乡亲们全搬到了新丰。
于是刘太公每天和老兄弟们吹牛唠嗑,偶尔再去陪陪他的妻妾们,倒也惬意。
最后总结一下,刘邦和刘太公都不简单,他们做事都是有自己考量的。
原本刘太公也只是想要点官爵、权力罢了,然而由于刘邦当时太敏感,于是给刘太公安了个太上皇的名号。
然后应该还给他安排了一群后宫妻妾,不过由于刘太公年事已高,生孩子是不可能的。
-----
网友解答:
-----
刘邦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人称刘太公,这大概类似称呼刘老头、老刘头、刘大爷。在汉朝历史上刘太公连个真正的名字也没有留下,后来的儒生看不过,就给他编造了名字“刘煓(tuān)”,“刘昂”、“刘执嘉”,唐代司马贞把他写在《史记索隐》里。
可就这个不起眼的老农,却生了个争气的儿子刘邦,这个他眼里的“浪荡子”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当上了皇帝,让80岁的刘老头活着时从一介草民直接当上了太上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人。“太上皇”这名称其实是秦始皇发明的,不过是在昭襄王死后追尊的。
说起来,刘老头这个太上皇当得挺有意思的。刘邦君临天下后,每隔5天就会以父子礼节朝见刘老头一次,后来管家对刘老头说:天无二日,虽然是皇帝亲爹,实际上也是人臣,让皇帝对您行拜见礼,有失帝王威严。最后管家给刘老头出主意,当刘邦再来拜见时,就让刘老头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太公拥篲,迎门却行”。刘邦见后很惊诧,也很尴尬,知道原因后,从此尊刘老头为太上皇,在称号上高过自己,以示孝道。
当上太上皇的刘老头享尽荣华,受尽尊崇,同样是老农民且又是皇帝的老爹,刘老头可比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幸福多了。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李渊当上太上皇之后,在李世民当爷爷的情况下,9年期间接连给李世民生了大约30多个弟弟妹妹;乾隆爷85岁当上太上皇,一直不断纳妃子,88岁了还娶了两个十五六的小姑娘当老婆。有些友友们不免好奇,当上了太上皇的刘老头有没有纳妾,有没有再生孩子呢?对于这方面,历史上没有明确地记载,咱们就从其他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一、刘太公并非好色之人。
刘太公是土生土长的丰邑人,在刘邦当皇帝前,一直和父老乡亲们生活在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做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
刘老头的结发妻子就是刘邦的老妈刘媪(并非真实名字,意思大概如刘大妈、刘老太太刘老婆子),刘太公和刘邦的妈妈共生下三子一女。三子是按行次起的名字,简单随意,分别叫刘伯、刘仲、刘季,类似“老大、老二、老三”。刘邦排行第三,叫刘季,女儿是刘邦的姐姐宣夫人,后来被追封为昭哀后 。
刘邦的妈妈在刘邦还未起事时就死了,刘老头中年丧偶,独自拉扯几个孩子,就又娶了一房,李氏做了刘邦的后娘,生了一个儿子刘交,就是后来的楚元王,南朝刘宋的建立者刘裕就是他的后代。不过在《史记·楚元王世家》中记载刘交为刘邦的同母弟:“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而《汉书》载:“同父少弟”;《史记·吴王濞列传》晁错说:“高祖大封同姓,庶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不管是同母弟还是异母弟,刘太公又娶了一房是史实,刘老头在丧偶后再婚合情合理,无可非议。
其实按照刘太公自身的条件多娶几个也是有这个能力的。刘老头虽然在田间地头混,但家里并不穷,最起码地多,算是个小农场主吧,他特意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二儿子刘仲经营家族产业 。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汉书•高帝纪》)
另外,刘老头有资本对刘邦从小娇生惯养,造就了刘邦不学无术的性格。正因为家里有钱一切不愁,刘邦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吃肉喝酒,动不动就呼朋唤友请客大批人,到大嫂家里蹭饭,如果刘老头底子穷的话,哪能经常管那么多人白吃饭呢?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史记·高祖本纪》
不过刘邦带大帮的狐朋狗友天天去大嫂家蹭饭,让大嫂伺候着,大嫂心里很烦,后来大嫂终于忍不住了。当刘邦一伙人再来时,她就故意用铲子使劲刮锅,刺啦啦地响着让刘邦听,意思锅里没饭了!这样刘邦就不好再蹭饭了,这也让刘邦在朋友中很没面子。趁大嫂不注意,刘邦偷偷跑到厨房,掀开锅盖,却看到锅里还有饭,他顿时明白,大嫂这是故意让自己难看,从此心生记恨,再也不登大嫂的门。
刘邦当上皇帝后,独不给大嫂一家封赏,直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十月,才给刘信封赏了个“
羹颉侯
”,意思就和那次刮锅有关,羹颉就是用 勺子刮锅底的意思。
刘邦广交天下好友,还和做官的萧何关系很铁,还能娶到白富美吕雉,不就说明刘老头家底硬吗?
另外,刘邦的祖父曾担任楚国的“丰公”,家境殷实,而刘太公爱好买酒喝、沉迷各种富家人玩的各种游戏,例如斗鸡、蹴踘等。由此证明刘太公在村里基本属于富豪一列,但他一直都没有多娶,自始至终只续弦了一个李氏。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刘老头不爱美色。
填房的李氏对刘邦兄弟几个还不错,一直活到刘邦当皇帝后,若不然刘邦也不会封自己的后妈为太上皇后,而追封自己的亲娘为昭灵夫人(吕后快死了才改为昭灵后)。而这中间刘太公没有再娶过任何老婆,感情很专一,他和李氏感情很好。
公元前197年的“夏五月”,刘邦的后妈去世,此时的刘太公已经85岁了,失去老伴后,悲伤孤寂的他在两个月后也撒手人寰,在栎阳宫去世,后来葬于万年(今中国陕西省临潼区北)。刘老头死后不到2年刘邦崩。
二、刘老头有特别的爱好,没心思纳妾
刘老头入住长安后,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刘邦就在御花园开辟了一块菜地,让刘老头延续自己的爱好——种地,种菜,可不久刘老头就唉声叹气起来。
虽然正史有关刘老头当上太上皇后的记载很少,不过晋代文献《西京杂记》曾记述,刘太公当上太上皇后,被刘邦请到长安深宫居住,虽然宫女仆人应有尽有,吃喝用度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但他却一直愁眉苦脸的,茶不思饭不香的。
刘邦看到后很不解,就问自己老爹这是为何呢,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爹思乡心切,他很怀念进宫前的乡村生活。他爱好屠夫商贩少年无赖之辈所做的事,去市场买买酒,吆喝着卖大饼,来几场斗鸡玩玩,看人家蹴鞠(踢足球)等,每当做这些事就会常常流连忘返,以此为乐,刘老头就馋这些东西,比得相思病还严重。而居在深宫大院的他,没有了这些,就感觉没意思。
刘邦听了,就大兴土木在长安建造了一个和新丰一样地方,街巷房屋,各种绿植景物全照着家乡的样子,建造好后邀请故乡的人携家带口,带着家畜搬迁到这里居住,男女老幼,相携站在路口,各人一眼就认得自己的房子;把狗羊鸡鸭放于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竟然也认得它们的家,这个场景给后世留下一个“鸡犬识新丰”的成语。刘老头见到转忧为喜,从此就和这些老乡们继续以前的故事。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悽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途,亦竞识其家。其匠人胡宽所营也。移者皆悦其似而德之,故竞加赏赠,月余,致累百金。”——《西京杂记》
从这些记述中也侧面反映出,刘老头对纳妾生娃根本没兴趣,如果刘老头生了娃,老年得子的他高兴还来不及,怎会忧愁难过呢?
三、刘太公最看不上儿子感情不专一,流氓无赖的样子,所以他自己不会晚节不保祸害无辜。
刘邦在当皇帝前,整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惹是生非,最让刘老头放心不下,对他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常常训斥他,骂他“无赖”。
刘邦在当亭长前谈了个女朋友曹氏,非法同居有了私生子刘肥,那时还没吕雉什么事。这事让刘太公气得吹胡子瞪眼,对刘邦一顿臭骂,骂他败坏了门风。埋怨刘邦没明媒正娶曹氏,没给她什么名分,让自己大孙子刘肥只能当庶子。
刘邦没当汉王前,楚汉相争,沛县被西楚掌控,一直在沛县种地的刘太公遭了殃,他被项羽的兵看管的死死的,不让刘邦接走他。
前205年,刘邦在西楚都城彭城(今中国江苏省铜山县)大战失败后,祸及到曹氏,吕雉、还有刘老头等,他们一块被项羽抓到军中当人质,楚汉对峙,刘老头还差点被项羽煮了。前203年,项羽把刘老头五花大绑,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大声嚷嚷着威胁刘邦说,如果刘邦不投降就炖了他爹。
项羽万万没想到,刘邦竟然对自己老爹的安危无动于衷,还不知羞耻地说:“我和你项羽同时接受楚怀王的命令,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真的要煮你爹,也分我一碗肉汤!”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刘老头听到这话,心理阴影面积要多大有多大,估计心里得千万遍骂刘邦。对于自己的这个不仁、不义、无情、不孝的儿子,刘老头定会失望至极,对曹氏、吕雉也会更多地同情的。
就在项羽要煮刘老头时,幸亏项伯出面劝阻了项羽,刘老头和吕雉、曹氏一等这才死里逃生。
《史记》载,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项伯这么做也是明智之举,项羽这边的结局基本完了,他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后来项羽自刎后,他们项家结局挺好的: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而刘邦凭自己的聪慧做赌注,料到项羽煮不了自己老爹,才抛开项羽的威胁孤注一掷。果然楚军渐渐扛不住,最终项羽和刘邦议和,项羽乖乖把太公与吕雉、曹氏送还给刘邦,换取楚汉以鸿沟为界。
就刘邦干这一出,且不论智慧多么高,却差点把刘老头的魂吓掉喽,也让刘老头气得差点背过气,这种体会怕是只有亲身经历的刘老头才刻骨铭心吧。
刘老头对刘邦妻妾成群争风吃醋,实际上是看不下去的,戚夫人的恃宠而骄,受尽苦难的儿媳吕雉的憋屈,还有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唐山夫人(唐姬)……,其中的悲凉他都心知肚明,无奈自己是人臣,管不了那么多了。
刘老头怎会去祸害无辜,去给自己当皇帝的儿子找小妈?况且陪他到白头的患难老伴还活着,自己都快入土的人了怎会自找尴尬呢?
四、天下流传的一个传说让刘太公很尴尬,怎会有脸在生绯闻?
刘邦由一个平民当上皇帝,让天下百姓都很兴奋,谁不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呢?这自然会给刘邦以后的统治带来不稳定因素,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刘邦心生一计,将自己神化一番。
他让手下人编造神话故事,其中一个就是给自己虚拟一个厉害的老爹,否认了刘老头是自己亲爹的事实。让这些人到处宣传说:有一天,刘邦的妈妈下地干活,到了晌午时,她在水塘堤坝上休息,由于太劳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中与天神偶遇。当时电闪雷鸣,天色阴暗,刘老头担心妻子安危,就去田间找她,不料却看见一条蛟龙蟠于自己老婆的身上。刘老头吓呆了,不敢向前。刘邦的母亲从这件事过后,立刻就怀孕了,生下了刘邦。
“刘邦是真龙天子!”的舆论完美炮制成功,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传得沸沸扬扬,百姓们信以为真,再无当皇帝之心,都觉得自己没资格不配当皇帝。
刘邦成功了,可这事对刘老头来说,打击不小,整个天下都知道自己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自己不是刘邦亲爹,有啥资格享受高级待遇?还不如回老家养老。若不是刘邦在长安城建造新丰,招来父老乡亲陪着刘老头,他一刻也不想在皇宫待下去,哪还有心思在皇宫纳妾生娃?
退一步讲,刘太公当太上皇时都80岁了,一大把年纪,就算他有那个心也力不从心了。
总结:
综上,基本可以确定刘太公当上太上皇之后没有纳妾。从刘老头当上太上皇后,也就活了5年的时间就去世了,在他人生的最后日子里,从没有任何史料,甚至小说描述过他的奢侈、荒淫、放荡,而从仅有的史料中不难看出,刘老头是个纯朴的小老头,老年生活很丰富,除了自食其力地劳作,种菜养花外,还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溜大街、酤酒、卖饼、蹴踘、斗鸡和老乡们嗨聊等,这些对他来说远比纳妾更重要,更有意思,而这些又占有了他的时间和精力,人的精力有限,80多的刘老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纳妾,况且自己和妻子的感情那么好,他怎会自寻烦恼去纳妾呢?
-----
网友解答:
-----
刘煓在儿子成为皇帝后,凡事都很谨慎,平时就只能在皇宫里刨刨地,种种菜了,哪里还敢纳妾。
在后世的历史中,对于刘太公刘煓的形象总是被描述成:老实巴交的农民。
难道这历史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位“太上皇”真的是这么“市井”形象之人吗?
其实不是的,刘煓的祖上是贵族,其祖父就是“大夫”阶级的。其次,他也算是为儿子刘邦流过血,为汉朝的建立担忧过的人,虽然没有啥实际行动,但他生出个儿子刘邦来,就是最大功绩。
公元前202年,神州定鼎,刘太公之三子汉王刘邦建立大汉朝,成为汉高祖。这是骄傲的,但也存在了尴尬的问题,自周代以来的礼法,面对这种儿子开国当皇帝,但父亲还在世的现象并没有一套可以解决的方案。
刘邦再跪刘煓不合适,但刘煓要跪刘邦,那更是不可能。这个时候,身份被定义为“人臣”的刘煓,开始过上了“谨慎小心”的生活。
刘煓之妾,太上皇后:李氏
把目光放到刘邦登基之后的刘煓身上。
刘煓在儿子成为皇帝后,的确没有再纳妾,但是不代表之前没有纳妾。
刘煓一生据记载有四子一女,大儿子与二儿子名为刘伯、刘仲(刘喜),三儿子才到刘邦,这前三个儿子都是刘煓与其原配刘媪所生,而刘媪在刘邦未称帝,甚至未起事之前就可能去世了,后来被她的儿媳妇吕后追封为“昭灵后”。
但在汉朝建立的历史中,实际上刘邦还有一个很难干的兄弟,那就是刘交。
这个刘交,就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兄弟,这就意味着,刘煓是娶了妾的。当然,因为刘媪后来去世,刘煓的这个妾室是否转正为妻室也并没有记载,不过后来刘邦认其为“太上皇后”,这大概是刘太公将其娶为正室了。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父少弟也,字游。”
刘交是刘邦仅剩的两个兄弟中比较有出息的一个,其母亲为李氏,算是刘邦的小妈。因为生母早逝,因此刘邦对李氏也很是恭敬。
在刘邦称帝前,刘交也是为汉朝的建立做过贡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刘交要比兄长刘邦更优秀,刘交自少游历好学,广交文人好友,而不是刘邦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属于刘邦身边重要的文臣。
汉朝建立,刘煓的儿子刘喜、刘交都被封王,而他,还是啥爵位都没在身,就靠着“皇帝尚且在世的老子”的身份来唬人。
后来刘煓身边的官员对他说:
“刘老太公,这样下去不行啊,皇帝虽是您的儿子,但是他是皇帝,在法统上就没有高于他的人了,所以不是他要向你下跪,而是你要向他下跪啊”
。
刘太公一听就急了,后来就有了拿着把扫帚到门口等刘邦的典故,其实刘太公这一招就是为了暗示刘邦:
“给我表示表示”
于是便被尊为了太上皇,而其妾室,也可能转为了正妻的李氏,被尊为了太上皇后。
刘煓在当时,即便不算皇帝儿子,光是两个诸侯王儿子都能够让他身份显赫了。
但历史的确让人说之不透,因为最像刘煓的恰好是刘邦,就是这么两个看似轻轻松松的人,却站到了汉初最高的地位之上。在人伦道德地位上,刘煓才是汉初最高地位者,更高于高祖刘邦,只是没有政治地位。
可这些其实都是历史的迷雾,那个真正的刘煓,可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也不是司马迁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
刘煓的身份并不低,也为大汉流过血
在古代,特别是秦末汉初这种对周代礼法利用还大为广泛的社会,能纳妾的刘煓真的是普通人阶级吗?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中,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意味着他就有多少财富。混得不好的士大夫,也有种田的情况,无非面子上过不去。
当时的社会对于士大夫、普通人阶级都有着纳妾的规范:
庶人一夫一妇,士一妻一妾,卿大夫一妻两妾
而刘煓虽然只有一个妾室,李氏,但未必就说明了刘煓是只能娶一个妾室,可能也可以再娶一个,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早年的纳妾行为,的确属于士大夫的行为了。
刘煓和刘邦当年在沛县与一妇人私通生下刘肥不同,刘煓是明媒正娶李氏,因为刘交早年出去游历,结交文人以及学习,这都不可能是一个庶子可以做的事情,再看刘邦理论上的长子刘肥,一辈子混得也就那样,后来即位的还是吕雉的儿子刘盈。
实际追溯回刘邦的祖上,其曾祖父曾是战国末期的魏国大夫刘清,后来因为逃难隐居民间。
而刘清之子刘仁后来接过父亲的“丰公”名号,搬到江苏,古称彭城,又开始号称为“荣公”,这都意味着,刘邦的祖上还是有些政治底蕴的。
再到刘煓,他都还能享受他父亲留下来的福利,但是三子刘邦就不行了。因为到了刘煓这,刘家肯定算是家道中落了,而刘邦又不可能享受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纳妾的权利,和一个庶人的确没有区别了。
但不管怎么说,刘煓必然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属于祖上曾经显赫的那种农民,但与亲家吕公比,当年的刘煓肯定不够吕公那么体面。
所谓刘煓也为大汉流过血,其实这是指的彭城之战,刘煓不小心和儿媳妇吕雉一同被项羽捕获。
当年项羽与刘邦关系还是好的,项羽后来在阵前嚷嚷着要把刘煓煮了,但刘邦心一狠,就说你煮就煮吧,煮完了分我一口。项羽一看,哟呵,你刘邦挺狠,最后还是放过了刘煓,不然的话,这一招劝降刘邦,成就天下的可就是项羽了,也不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了。
所以刘太公也可以很自豪地和孙子们说一句,咱老刘也是为大汉立过功,流过血的人呐,这太上皇啊,咱当得起!
刘太公:幸福的退休生活
刘家到了刘煓这一辈,就中落了。
他成为了农民,喜欢乡野之事。幸好刘邦给力,把刘家的富贵给续上了,并且远远超越以往。
在《西京杂记》中,曾有这么一幕: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悽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刘煓因为太过思念以往的市井生活,从而在宫中感到闷闷不乐。
他以往过的什么生活?
屠贩、酤酒、卖饼斗鸡,还有踢足球,这一个个的还不如种田呢。
所以刘邦自己也没学好,和他爹的行为作风是息息相关的。但当时放到刘邦这里,他却不是这样想啊,他觉得他和刘煓太有共鸣了,他也很怀念过去的日子啊。
于是好了,就把沛县这群能叫来的故人全部叫来,实现场景重现,陪着刘煓在长安宫里种种田、斗斗鸡,虽然不知道还能不能卖卖饼啥的,但是也算满足了刘太公的晚年生活了。
其实刘太公这个称号,本身也是极高地位的一个,自古以来寥寥无几,严格说上的话,刘太公就是第三个。
他算是比刘邦更加幸运的一个人,无缘无故就成为皇帝老子了,也无缘无故成为了太上皇,这人呐,这是说不准。不过刘太公也做了很大贡献的,后世大家都用“太上皇”,使用的正是刘太公的版权。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第一个活着就当上太上皇,且是第一个没做过皇帝就当上太上皇的人,他就是刘邦的老父亲刘太公刘煓,一个大半辈子默默无闻的人,大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突然一下子变成了皇帝的老子。
今天借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聊聊刘煓都经历过什么,他究竟有过几个老婆。
刘煓是沛县丰邑人(今徐州丰县),出生于前282年,那个时候还是在战国时期。
刘煓的祖上做过魏国的大夫,但是到了刘煓的父亲这一代,基本上已经没落。刘煓从小就是个农民,娶了一个叫做刘媪的女人做老婆,生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分别是刘伯,刘喜和刘季。
刘季就是刘邦,他出生于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三岁。
刘煓的儿子除了以上三个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刘交的儿子,他的母亲另外其人,这个后面再说。
刘煓大半生平淡无奇,就是在家种地。在刘煓的影响下,大儿子刘伯和二儿子刘喜都是合格的农民,只有刘邦从小就懒惰,还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时常带着狐朋狗友到大哥刘伯家蹭饭,即使在大哥去世之后也依然如此。
刘煓见刘邦不务正业,常常把他拿来跟刘喜作比较,说刘喜勤快,刘邦懒惰,以后看肯定没出息。
然而刘邦的发展轨迹却大出刘煓所意料,这个他最看不上的儿子,后来却起义了,而且还成为了可以与项羽相抗衡的汉王。
刘邦成为汉王,还总跟项羽打仗,这可就害苦了刘煓了,因为那时候沛县就处在项羽的控制之下。
刘邦曾于前206年去沛县接刘煓一家子,但是项羽防范着刘邦,所以就派兵给阻止了。
到了前205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彭城,刘邦先胜后败,最后逃走。项羽对刘邦趁自己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在背后插刀子的做法很不满,所以就派人去把刘邦的一家子都给抓了起来。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当时抓的人当中有刘煓和吕雉,但是没有刘媪,这说明刘媪在此之前已经去世了。
又根据《汉书 高祖本纪》记载:
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
那么既然刘媪已经死了,那么后来的太上皇后是谁呢?没错,她就是刘交的母亲,至于是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前203年,楚汉在对峙的时候,恼怒的项羽曾将刘煓拉出来威胁刘邦,说刘邦要是不投降就把他的老父亲给煮了吃了。
那时候刘煓都已经快八十岁了,那吓得尿都快流出来了,可是刘邦却不慌不忙,对项羽喊话说,我跟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真要吃他,就分我一碗。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看看,刘邦这是多么无赖,刘煓听到了估计都气晕过去了。
不过,好在项伯是个明白人,知道杀了刘煓没好处,会把刘邦惹急,所以就劝项羽不要杀掉刘煓,项羽这才作罢。
没过多久,楚军的形势开始不利,项羽就把刘煓和吕雉给送了回去,以此来缓和一下与刘邦的关系,以求得达成楚汉以鸿沟为界的协议。
根据《汉书》上面的记载,项羽交给刘邦的人,依然没有刘媪。到了前202年刘邦称帝的时候,他就发布了一个诏令,追刘媪为昭灵夫人,这也说明刘媪那时候已经死了。
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刘媪确实去世得很早,至少是在刘邦起义之前就去世了,所以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刘邦封的太上皇后确实不是刘媪,而是刘交的母亲。
刘交的母亲是谁呢?
据说是一个叫李氏的人,她是在刘媪死后嫁给刘煓的,而且还极有可能抚养过刘邦,刘邦跟她的关系也不错。
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刘邦在称帝之后,封父亲刘煓为太上皇,封李氏为太上皇后,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刘媪却只是个昭灵夫人
。
前181年的时候,吕后追封刘媪为昭灵皇后,刘媪的地位这才是追上了李氏,可见吕后比刘邦对刘媪都要好。
为什么刘邦要把自己的母亲排到李氏的后面呢?
极有可能是刘媪死得早,没怎么养育过刘邦,后来刘煓娶了李氏,李氏对刘邦有养育之恩,两人建立了实际上的母子关系,所以刘邦才会对他这么好。
刘邦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另外一件事恰好可以跟这件事形成对比和印证。
前面我们说了,刘邦经常去大哥家蹭饭,大哥死后他还是去,结果被大嫂婉拒了。刘邦称帝之后,封大哥为武哀王,却故意不封他的儿子刘信。
刘煓就去找刘邦,问他为什么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刘信。
刘邦说:
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
刘邦的意思是说,不是我忘记封刘信,而是他的母亲不像个长者。看看,这就是刘邦的逻辑,大嫂得罪过他,他就不封她的儿子,这就说明他记仇啊。
后来过了七八年,刘邦气消了,这才封刘信为侯爵,是刘邦亲人中爵位最小的。
而对那些有功之臣,刘邦都是不吝赏赐的。如果李氏不是对刘邦有大恩的人,他怎么可能封她为太上皇后,把她的地位置于自己亲生母亲之上呢?
第二,刘邦跟异母弟刘交的关系,要比跟亲二哥刘喜好
。
刘喜原本被封为代王,刘邦明知道他没有军事才能,还是把他封到代国为王。结果有一次匈奴攻打代国,刘喜没法抵抗,自然只能跑回洛阳了。
然而刘邦却怒斥刘喜逃走,还把他降为侯爵,结果没几年,刘喜就郁郁而终了。
这件事说起来确实是刘喜不好,但根源还是在刘邦身上,而且他对刘喜也太狠心了,一点也不体谅刘喜的难处。
但是对于刘交,刘邦就特别喜欢他。刘邦还在做沛公的时候,刘交就被封为文信君,刘邦称帝之后,刘交又被封为楚王,这比刘喜的代王可好多了。
当然了,刘交的文化程度比较高,他是四兄弟之中读书最多的,也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这也许是刘邦徐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对待兄弟这件事上,刘邦确实厚此薄彼了,刘喜的代国时常遭受匈奴威胁,而楚国则是在刘邦灭了韩信之后封给刘交的,这无疑是一种格外的关照。
我个人揣测,可能是因为刘邦被李氏抚养,跟刘交的接触自然就多,所以在刘邦起义之后,刘交第一个去支持他,跟着他四处打仗,两人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所以刘邦才对刘交格外看重。
因为刘邦的格外关照,刘交这一脉也是除了汉朝皇帝这一脉之外,最大的刘氏宗族。刘交后来还当了刘氏的宗正,掌管宗室。而时至今日,刘交这一脉的刘姓,也是中国最旺盛的一脉。
好了,我们现在弄清楚了,刘煓在成为太上皇之前,曾有过两个老婆,即是刘邦的生母刘媪,以及太上皇后李氏。那么刘煓在成为太上皇之后,有没有纳过妾呢?
我认为极有可能没有有纳妾,因为刘邦称帝的时候是在前202年,那个时候刘煓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哪还有精力去想男女之事呢?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刘邦不是里称帝之后就立马封刘煓为太上皇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这个称谓,刘邦也不知道应该这么做。
说起来,刘煓之所以被刘邦封为太上皇,还有个小故事。
说是刘邦称帝之后,每隔五天就去向刘煓跪拜请安。但是细心的管家却告诉刘煓,现在刘邦是皇帝了,说到底你是臣子,你怎么能让他给你下跪呢?
刘煓这才恍然大悟,于是等下一次刘邦去的时候,刘煓就拿着扫把在门口恭恭敬敬地迎接刘邦,刘邦大惊失色,就问刘煓这是为何,刘煓就将事情告诉了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就招来臣子商议,结果有人引经据典,说应该封刘煓为太上皇才对,这样皇帝跪拜他就不存在问题了,刘邦便照办,还封李氏为太上皇后。
所以说,刘煓在成为太上皇的时候,年纪绝对是超过八十岁了,他身边的女人肯定多,但估计大多数都是服侍他的,即使是姬妾,刘煓也是无能为力的。
而且刘煓也似乎不太适应突然被人伺候的感觉,他是一个农民,习惯于劳动,所以他就在御花园开辟了空地种菜。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刘煓不太习惯皇宫的生活,一直闷闷不乐,刘邦问他为什么不快乐,刘煓说自己习惯于农村生活。
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刘邦为了让刘煓快乐,便修建了一座城,名叫新丰城,刘邦还把刘煓的那些老乡们全部移居过来,让刘煓住过去,刘煓这才快乐了起来。
当然了,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是也发映出,刘煓在成为太上皇之后,确实没有把心思放在女色上,而是更喜欢简单的生活。
前197年,刘煓去世,不久之后,太上皇后李氏也去世了。
-----
网友解答:
-----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我国第一位活着被封为太上皇的人,之前也有一位被封为太上皇的人,但是当时他已经去世,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刘太公被封为太上皇,虽然手中没有什么权利,但地位还是比皇帝高的。刘太公当上太上皇后,有没有纳妾生子呢?
刘太公本名刘煓,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地界沛县丰邑。刘太公头脑灵活,相比于其他平民百姓算得上是富有,家中有田,而且还做着生意。
刘太公分别娶了两个老婆,第一个老婆刘媪是刘邦的母亲,为刘太公生下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分别是刘邦的大哥刘伯,刘邦的二哥刘仲,以及刘邦(当时叫刘季)。
第一个老婆去世后,刘太公又娶了一个老婆。这个老婆只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交。这个儿子不同于其他的三个儿子,这个儿子生性好学,曾在秦始皇时期声名显赫的浮丘伯门下学习。后来由于焚书活动的展开,被迫离开浮丘伯门下。
刘邦造反后,见识宽广、知识渊博的刘交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时刻陪伴在他的左右,担任其机要秘书之类的职务。
在当时刘太公家中总共有四个儿子,要说哪个儿子最没用,当属第三个儿子刘邦。
当时老大刘伯,老二刘仲已经结婚生子,勤于耕种,攒下了一定的家业。老四刘交虽然对种田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人家学识渊博,在当地无人不敬佩。只有这个老三刘邦,小的时候尊老爱幼,在课堂上也听老师的话,但是当到了17岁成年的那一刻,瞬间像变了一个人,学着人家在腰间插把刀当游侠,还到通缉犯张耳的门下当门客,整天无所事事,被当地人所不齿。
后来秦始皇严厉打击游侠风气,当不成游侠的刘邦只能回到老家。由于家中有一些家底,而且刘邦当了多年的游侠,剑术方面相当了得,所以不出意外考上了泗水亭长。虽然说只管着十里的地,但是手下也有两三个人使唤,也算是个官。
不知道刘邦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在沛县县令的宴会上说大话,讨得刚来沛县当地生活的富豪吕太公青睐,成功将吕太公的大女儿吕稚给娶到手,为自己生下了一儿一女。
在刘太公看来,刘邦老婆也娶了,事业也有了,这辈子算是有着落了。
没有想到他看着别人造反,竟然也学着别人造反。
造反可是诛族的罪过。因为刘邦造反,一家子人的脑袋随时有可能从脖子上掉下来,没有办法,全家人只能绷紧弦,暗地里帮助刘邦,希望他不要失败。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头没有掉下来,倒是不断的听说跟随刘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攻占的领土也一天比一天宽广。原本以为老三有出息了,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没有想到有一天一家子人竟然会被西楚霸王项羽给全部关起来,自己则被架在油锅上要挟老三刘邦。
老三刘邦竟然弃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对项羽说:“我跟你是兄弟,你如果说一定要把我爹给煮了,那就分我一杯羹吧!”
一听这话,刘太公心里凉飕飕的,以为西楚霸王一气之下会将自己扔入煮沸的油锅当中。没有想到自己的那个儿子刘邦虽然不孝,但是人家西楚霸王挺懂礼数的,并没有将自己扔入油锅当中。
后来刘邦跟项羽立下“鸿沟之约”,双方谈和,刘太公以及全家得到了释放。
不曾想,就在自己释放后不久,自己那个儿子老三刘邦竟然打败了西楚霸王,成为了这天下的霸主,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而自己自然也要享清福了。
当自己到皇宫中住的那一天开始,才明白原来这种高贵生活是那么的枯燥无味。手底下的人除了服侍自己,就是阿谀奉承,想当年自己在乡下斗鸡走狗,生活过得那是多么的有滋有味。
生活过得乏味,刘太公隐晦的向刘邦表达出自己对现在的生活不满。
刘邦一听,直接就在都城长安按照故乡沛县丰邑的建造图纸,建造起新的丰邑,称为“新丰”,街道什么的都跟故乡如出一辙,还将故乡的那群老百姓全部转移到新丰当中,刘太公也到了新丰当中,过起了斗鸡走狗的老年生活。
这时的刘邦每隔五天就会来拜见刘太公一次。有一天,刘太公的仆人跟刘太公说:“您的儿子刘邦现在身为这天下的主人,每天过来拜见您,不符合礼数,您难道觉得不是吗?”
刘太公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当刘邦再来拜见他的时候,他用扫把边扫边退,刘邦一看父亲怎么这个样子,连忙过去拦住父亲,一询问才明白,原来是父亲觉得他就是个平民,没有资格接受天下之主的跪拜。
刘邦为了这事挺烦躁的,回到朝廷当中跟朝臣们提起这件事。有朝臣向刘邦进言:“当时秦始皇不是把他的父亲封为太上皇吗?现如今陛下为何不也将太公封为太上皇。”
刘邦这么一听,立刻答应下来,将刘太公封为太上皇,地位比自己尊贵,这下有资格接受自己的跪拜了。
刘太公当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满头白发,虽然没有参与造反,但是由于儿子刘邦造反,而且还成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得上是跌宕起伏,什么都看得明白。
受了儿子的恩惠,而且已经是个老头了,哪里有脸面向儿子提出纳妾的要求。没有纳妾,更别提再生孩子了。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毕竟做帝王的人很少,普通百姓都对帝王家的事感兴趣,存有极大好奇心。
对于这类历史问题,往往习惯从史料中寻求答案,这没有错误,但却忽视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按照一般生活常识去理解就可以啦。
我简单的从三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其一,性生活与生育能力。
无论男女,有许多人在高龄时还有性生活。
一些健康科学知识也介绍说,高龄的人保持合适的性生活有益于健康。
但有性生活,并不等于有生育能力,这也是一般的常识。
特别是女人,比较早就没有了生育能力。
但男人却不一样,九十多岁,甚至一百岁的男人还有生育能力。
尽管是奇迹,但也不是个例,时常也会看到相关的报道。这个就不必多说啦。
至于刘老太公有没有再生孩子,既然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那就不必去过多的揣测,否则也没有意义,就认定没有再生孩子就是。
但这并不排除老人家没有性生活。
其二,饮食起居需要有人照顾。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在公元前202年登上皇帝位时,时年五十五岁。
此时刘太公(?--前197年)年龄应该在七十岁以上。
没有史料确证刘太公的夫人是否健在,刘邦的母亲刘媪是否健在,刘太公是否有继室。说法很多,但都没有确证。
但比较肯定的一点就是,她们如果健在,一定年龄很高。
一个农民遇到好年景,多收了三五斗,还想纳个妾,就不必说刘太公已经是太上皇。
基本的常识就是刘太公身边需要一些年轻的女人,照顾其衣食住行。
刘邦做了皇帝,对刘太公还是很不错,这个问题不会是问题。总不至于全部是一群太监照料太上皇的生活吧。
因此,刘太公身边不会缺少女人,甚至是有不少年轻的女人。
就看刘太公有没有那个能力。
其三,关于名分问题。
没做太上皇之前,刘太公再找个女人叫做纳妾。
做了太上皇,再叫纳妾就不合体制了吧。
那究竟又是个啥体制哪?
这还真是给刘邦出了个难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一直没有立皇后,更不存在太上皇的问题。
刘邦做了皇帝,但老爷子还在,自然不能把皇帝位让给刘太公。
开始的时候,刘邦以父子礼拜见太公。
后来,刘太公感觉不合适,就给刘邦行君臣之礼。
这下就尴尬啦,于是,刘邦就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自然没有旧的礼制可以参考。
来看一下后世的太上皇,如李隆基、乾隆等人,他们都是做过皇帝,之前的皇后、贵妃,嫔妃、答应、才人、婕妤、修容等等的编制都是齐全的。做了太上皇之后,原来的后妃自然也是随行的。如果工作需要,也可以再增加编制的。这比较好理解,也好处理。
但刘太公这个太上皇,就复杂很多。
自然是不能按照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编制,配置人员。
但也绝不是普通百姓三妻四妾那么简单。
没有具体的史料佐证,也就不必去过多的揣测。
但为了帝王家的尊严及太上皇的高贵,绝不会就配备几个使唤丫头就行的。
这就是个名分的问题。
刘邦做皇帝后,封其母亲刘媪为昭灵夫人,后来刘邦的皇后吕雉改尊为昭灵后。
至于刘太公其他的女人不见有记载。
这只能说除了原配夫人,其他侍奉过刘太公的女人都没有很高的封号。
总之,帝王家也是人家,饮食起居也不能违背了常理。
对于第一位太上皇,究竟要设置怎样的后宫,没有定制。
但绝不会是纳妾,没有纳妾也绝不会没有女人侍奉。
就是有许多女人,也不一定就能生下孩子。
没有生孩子也就不会有记载。
史学家终不会因为后世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专门添一笔:高祖刘邦给刘太公挑选了许多年轻的女人,但没有再生孩子。
仅此而已。
-----
网友解答:
-----
我不知道题主为什么关心刘太公是否纳妾 但《汉书 高帝本纪》中的一句话记录可以给你一个不完美的答案:
“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
似乎太上皇后并非刘邦的母亲刘媪。按照四库全书中编年体史书《汉纪》的说法是:
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称帝时,就追尊刘媪为昭令夫人;公元前200年改尊为昭灵皇后。
同时《史记》和《汉书》都只记录刘媪生下刘邦,项羽抓刘太公、吕后为人质时没有她的记录:
“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
即可以确定刘媪在刘邦被封汉王前早已死去。因此《汉书》记录的汉十年比刘太公先死的太上皇后肯定不是刘媪。
那么她是谁呢?
太上皇后的身份
刘邦有2个哥哥、1个弟弟、1个姐姐,分别是:
大哥刘伯,早死,其儿子刘信跟随刘邦参加击败韩王信的战争,担任郎中将,公元前200年在刘太公的劝说下,刘邦封刘信为羹颉侯,汉惠帝二年,被降为关内侯。
二哥刘喜,早年辛苦耕种,可以说是刘邦没有封汉王前的刘家顶梁柱,公元前201年,被封代王,公元前200年因为刘喜弃守代国被刘邦废除代王之位,在公元前199年被封郃阳侯;公元前195年,其子刘濞被封吴王;公元前193年,刘喜去世。
姐姐宣夫人:名字和事迹不详。《汉书》记录吕后在公元前181年追尊其为昭哀后:
“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
老三刘邦,按下不表。
老四刘交,刘家唯一一个读书人,深受刘邦信任;年轻时曾经在荀子徒弟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为焚书令被迫离开;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刘交就跟着三哥打天下,入关后,刘交被封文信君,之后跟着刘邦到处作战,真正的:“打虎亲兄弟”;公元前201年,刘交被封楚王;做了楚王后,刘交派遣自己的同学白生、穆生、申公和儿子刘郢客道长安和浮丘伯学习,自己则为《诗经》作注释,号为《元王诗》;诸吕之乱时,刘交和刘襄、刘章起兵,参与诛杀诸吕的兵变;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即位元年,刘交去世;刘交一脉号称彭城刘氏,是中国刘姓中最为兴盛的一支。
可以确认的是:刘伯、刘喜、刘邦、宣夫人都是刘媪所生,但刘交作为刘家和刘邦三人特别不同的人,很有可能并非刘媪所生,而是刘太公在刘媪死后另娶所生。
即:刘交母亲,是刘邦的继母,《汉书》所记载的太上皇后。
综述:
刘邦很可能是刘媪所生的最后一个,从史书所记录的“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来看,不能排除是难产而死。
刘太公在刘媪死后另娶,因此刘邦有可能是继母抚养长大,因此才和刘交两兄弟交情如此之好——要知道刘邦在称沛公时,承担的风险非常巨大,萧何、曹参等大族不敢出头,而一个儒家书生自己的弟弟敢在这个时候选择支持刘邦,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
老大早死,老二养家,老三外出流浪,老四刻苦读书,这就是刘邦一家在秦朝时的写照。
刘邦称帝后:
一不封吕后为王后、皇后。
被封汉王时,吕后和太公等家人在沛县,不再刘邦身边;之后刘邦想要借他们过来,但被项羽所抓,如果不是夏侯婴的坚持,恐怕刘盈和鲁元公主也会成为项羽的人质,而非只有太公和吕后;太公和吕后被释放回到刘邦身边时,刘邦已经喜欢上戚姬,还想废刘盈的太子之位,怎么可能封吕后为王后、皇后?
二只给母亲刘媪一个夫人称号:昭灵夫人
。皇后的称号,还是吕后称制时在公元前181年所追封的。可见刘邦对母亲刘媪没有多深的感情。吕后追封,目的是为了皇家尊严,不能让作为皇家一员的刘媪、刘伯、宣夫人名号太低,有损名声。
三封太公为太上皇只是为了免除父亲跪拜自己的尴尬和坏影响。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说明刘邦还是尊敬父亲太公的,自己已经称帝一年,还是不介意拜自己的父亲。
太公听了家令礼仪不符之后,就自己在门口拜刘邦:
“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想象一下,某天你出门上班,你父亲拿着扫把在门口拜送你去上班,尴尬吗?
“柰何以我乱天下法”——这就是刘邦封刘太公为太上皇的目的。这样就不乱天下法了。
总之,刘邦可能是刘媪所生的最后一个,刘交是刘太公在刘媪死后另娶所生,即《汉书》中的太上皇后、刘邦的养母。
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推测!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
网友解答:
-----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煓)当上太上皇之后有没有纳妾、有没有生孩子这个问题,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没有!
在刘邦没有发迹之时,刘煓只是一个“乡下老头儿”,这种事或许别人不知道。但是,当上太上皇之后,刘煓是皇帝的亲爹,这时候给皇帝找个小妈、哪怕是小姨娘,甚至还生出弟弟、妹妹来,史籍不可能一点儿记载都没有。自古帝王之家对于皇族血统都是异常重视的,只要是宗室贵胄,哪怕是血缘已经极度疏远的远支也是会有详细文字记载的。以东汉开国君主光武帝刘秀为例,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经历了数代繁衍,刘秀相对于西汉大宗的血缘已经非常疏远了,但依旧有文字记载可查,他是刘发的后代。如果刘邦有一个这样的弟弟,不可能史书上找不到一个字。当然,女儿是有可能的,中国古代史家对女子向来是惜墨如金,公主没有记载的例子也是事实存在的。但是,依然说不通。为什么?
刘邦称帝时已经虚五十五岁了,而且上面还有武哀王刘伯、代顷王刘仲(刘喜)两个哥哥和宣夫人(昭哀后)一个姐姐。汉五年刘邦称帝时,实际上刘煓已经虚七十九岁了。一个近八十岁的老头儿,别说是在汉朝,就是在现代,能生出孩子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当然,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性。不过,个人认为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
至于说刘煓当上太上皇之后是不是近女色了,这个还真不好说,某位学术泰斗八十多岁不也还找了位年轻夫人嘛。身边宫女如云,一个个巴不得成为皇帝的小妈呢,会不会上赶着爬上刘煓的龙床,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起码有名分的女人是不存在的,孩子肯定也是没有的,否则不可能史籍一点儿记载都没有。史籍有记载的刘煓的夫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刘邦的生母,也就是《史记》里和龙配种的那位“刘媪”,另一位就是楚元王刘交的生母、太上皇后李氏。关于李氏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一说是刘煓的续弦继妻,一说是刘煓的侧室,也就是妾;甚至还有说一母同胞的刘邦四兄妹系庶出,而李氏为妻者。从刘邦称帝之后尊李氏为太上皇后来看,个人认为,李氏很可能是刘煓的续弦继妻,否则这个“皇后”就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了。当然,我们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刘邦是庶出的可能性,或许和他儿子刘肥的身份差不多也未可知……这里就不去深究了。关于刘煓的子女,有记载的只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就是武哀王刘伯、代顷王刘仲、宣夫人(昭哀后)、汉高祖刘邦和楚元王刘交,前四位是刘煓原配所生,刘交是李氏所生。除此之外,没有关于刘煓还有其他子女的记载。
从刘邦与异母幼弟刘交关系密切和尊李氏为太上皇后这两点来看,刘邦的这位后妈对刘邦还是非常不错的。要知道,刘邦的长嫂仅仅是因为曾经拒绝刘邦蹭饭,就被刘邦记恨了一辈子,甚至给她儿子、也就是刘邦的亲侄子刘信所封的羹颉侯的爵号都充满着敌意。由此也可见,李氏这位后妈做得还是相当到位的。李氏和刘煓死于同一年,有李氏在、有刘邦在、有李氏的亲儿子刘交在,刘煓老头儿想乱来,恐怕得偷偷的呢……
-----
网友解答:
-----
没有,因为那个时候刘老太公岁数已经太大了,不可能有精力干这种事了。众所周知,干这种事情需要有充足的精力。有些时候一些古代的小伙子干这种事情尚且力不从心,更别说刘邦他老爹这种老头子了。
我们都知道刘邦起义很晚,属于大器晚成那种,可到底有多晚,说出来还是会让人大吃一惊,他正式做汉王的那一年,他居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五十四岁是一种什么概念啊,放到今天也都百分百属于快要退休的糟老头子了,可他却在这个年龄干出来了一番大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以前有刘季的名字,这说明刘邦这种糟老头子居然还不是他爹刘老太公的长子,就按照刘老太公这个人天赋异禀来算,我们就假设刘老太公和刘老太公的夫人十五岁就可以进行一些造人活动,并且一发入魂,此后每年都不停止且每次都一发入魂,那生下刘季的时候刘老太公岁数至少也到了十九岁,也就是说,当刘季或者说是刘邦五十四岁正式做汉王的时候,刘老太公的岁数至少是七十三岁了,七十三岁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现实情况刘老太公不可能每次都一发入魂且精力旺盛到如此热衷造人。
所以刘邦做皇帝之后的时候,刘老太公的年龄只会远远超过七十三岁而不可能会低于七十三岁,这样推算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刘老太公在刘邦做皇帝之后,选择放飞自我——大量纳妾会有多么令人震撼和钦佩。
试想一下,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朽选择放飞自我,日夜不停的热衷造人运动,且不论是否会突破人体极限,单单想象这么一个画面,就不能不让人胆寒和震惊——老当益壮都不足以形容刘老爷子的威武雄风。
事实上,刘邦在五十四岁成为汉王之后,到他死亡那天,一共在位八年,而这位刘老太公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在刘邦死后两年才去世,如果老人家纳妾想方设法给刘邦再创造几个小弟弟,恐怕身体不可能会这么好。
况且由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老太公的身份摆在那儿呢,如果一大把年纪还要坚持广纳小妾,其他人不说,刘邦不会说些什么吗?再者说了,作为太上皇为啥非要这么热衷造人呢?都已经是太上皇了,会有很多娱乐活动远远比一大把年纪冒着猝死的危险天天造人要有意思的多啊!
最关键的,如果七八十岁的老爷子确实宝刀未老,七八十岁还连搞数人让她们全部一发入魂,你是刘邦你会不会担心自己这个老头子头顶绿油油?不担心才怪呢!正常人都清楚,男人到了七八十以后怎么可能还有那么好的活力和精力,不假手他人就能迅速造出几个比自己孙子还小的兄弟?说出去又有几个人相信呢,老太公不要面子,刘邦代表的皇室不要面子的吗?
总而言之,刘老太公这个人在刘邦正式登基成为皇帝之后,由于刘邦本身做皇帝就做的足够晚,老太公他那个时候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就算有心纳妾那也是有心无力,至于是否会热衷造人运动以至于给刘邦再造几个兄弟们出来,答案很明显,绝无可能!
第一,因为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史书不可能没有记载,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史书上压根儿就没说刘老太公在太上皇期间生了孩子;第二,如果刘老太公确实生了孩子,刘邦于情于理都会觉得颜面尽失(毕竟很清楚老爹的岁数)且老太公如此淘虚自己身子,也不可能比自己儿子刘邦还多活两年。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区决定不成立业委会,物业合同可以与居民小组长签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