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
网友解答:
-----
蒙古帝国停止西征的原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中央的权威不断地下降,加上蒙古帝国内部的分裂态势愈演愈烈,最终无尽的内讧导致了蒙古帝国向外扩张的实力与动力不足。
第一次西征
1215年,成吉思汗派出商队和使者到达花拉子模,意欲开展通商贸易。但花拉子模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残忍屠杀蒙古商队。成吉思汗派出使者前去交涉时,花拉子模国王摩诃末又屠杀正使,剃光了两名副使的胡须。
这件事让蒙古各部气愤不已,加上成吉思汗至高无上的权威,蒙古帝国表现出了空前团结。于是成吉思汗为了对付花拉子模,仅留给了木华黎1.3万蒙古本部兵马攻打金国,而自己则带去了23万大军。
此次西征非常顺利,很短的时间内,蒙古军队便消灭花拉子模数十万军队,并且占领了花拉子模全境,最终花拉子模国王摩诃末含恨而终,太子札兰丁逃往印度。
攻克花拉子模的同时,成吉思汗派遣了哲别和速不台扫荡了高加索地区,大破斡罗斯[俄罗斯]10万联军,为第二次西征奠定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帝国最具权威的人从此陨落,各个儿子之间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
。
成吉思汗去世前,遗命窝阔台继承汗位,但却将大部分军权交给了拖雷。
由于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很多蒙古王公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嘱,认为应该立拖雷为继承人。两派在忽里勒台大会争执了很久,最终由于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而术赤此时已经去世,势单力孤的拖雷退出了汗位的争夺。但此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的矛盾开始加深。
第二次西征
蒙古灭金之后,窝阔台已经稳固了中原和中亚地区的统治。1236年,窝阔台下令由各宗王长子率本部兵马出征,统兵将领分别为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长子拜答儿、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此次出兵的统帅为拔都,兵力由第一次西征的23万变为了15万。
从1236年到1241年,蒙古大军顺利攻下了西亚、东欧、中欧大部分领土。
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至西征大军,拔都带领部队准备东返。但在返回途中,拔都听说乃马真后准备立与自己不和的贵由为大汗后,便停止了东返,留在了伏尔加河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
速不台和诸王长子回到蒙古本部之后,窝阔台长子贵由成为大汗。贵由汗继位之后,对拔都怀恨在心,甚至在1248年举兵西征,准备讨伐拔都,但行至半路病发身亡,拔都从此之后开始脱离蒙古帝国的统治。
贵由汗去世之后,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在钦察草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拒绝参加。不过在术赤系和拖雷系的安排下,拖雷长子蒙哥继位成为了新的大汗。
蒙哥继位后,蒙古各宗王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根本就不承认选举结果,导致中央权威进一步下降,帝国分裂态势明显。
第三次西征
1252年,蒙哥派遣自己的弟弟旭烈兀进攻波斯地区,即第三次西征,这一次西征的军队再一次减少,仅有10万余人。不过即便是10万人,旭烈兀也是所向披靡,甚至准备进攻埃及地区。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在钓鱼城去世。当得知蒙哥去世的消息后,旭烈兀留下副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己率军返回。
当旭烈兀走到波斯的时候,听说二哥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展开了大战,左右斟酌之下,旭烈兀决定支持二哥忽必烈。但此时的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准备支持阿里不哥,而术赤系后人由于距离蒙古本部较远,选择中立。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战争,最终以忽必烈胜出而结束。此时忽必烈高兴的册封了旭烈兀为伊尔汗,旭烈兀也得以留在叙利亚建立了伊尔汗国。
蒙古帝国的内乱与混战
忽必烈继位之后,窝阔台系后人海都欲夺取帝位,所以联合了察合台系后人攻打忽必烈。终忽必烈一朝,双方都在不断地战争,所以元帝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没有西征。
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后,副将怯的不花在艾因·贾鲁之战中被杀,旭烈兀的偏师遭遇惨败。本来旭烈兀准备率领主力为怯的不花复仇,但由于信仰问题与钦察汗国产生矛盾,最终矛盾升级后,双方在高加索地区展开了激战。
以此之后,蒙古和汗国之间内讧不止,再也无力挑起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蒙古帝国内部的分裂和斗争。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以部落为单位,帝国其实只是部落联盟。
它并没有中国那种君主集权制度,也就是皇帝一个人掌控一切。
即便是成吉思汗,也只是形式上的大汗。
比如他的长子术赤就曾和他对着干,成吉思汗曾经恼怒之极,准备出兵讨伐。
但术赤却突然得了重病,随后死去,成吉思汗才放弃进攻。
看看,自己亲儿子都是这样,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
成吉思汗死后,就出现了大汗地位的争夺。
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度,也就是应该有郭靖的结拜兄弟拖雷继承。
然而,秉承成吉思汗的意思,在1229年最终召开库利尔台大会推举窝阔台继位。
然而,其他韩国只是形式上的归附,而窝阔台手上的兵权还没有拖雷多。
拖雷后来突然死亡,一说就是被窝阔台下毒害死。
窝阔台自己时候,蒙古就出现激烈的权力争夺,贵由在窝阔台的王后支持下继位。
然而贵由不是各部落认可的大汉,比如术赤的儿子,强大的金帐汗国大汉拔都就不承认他。
大家都知道,拔都是所谓征服者,就是他杀得基辅罗斯血流成河。
贵由勃然大怒,出兵征讨金帐汗国,然而在途中暴病而死。贵由的死因也是很奇怪,不能排除是被拔都派人暗杀。
最终,金帐汗国拔都推选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蒙哥为大汗,受到四大汗国的认可,但也有不服的。
没多久,蒙哥在钓鱼城下被宋军打死,草原再次大乱,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继承大汗宝座,因为阿里不哥是拖雷幼子。
谁知道,阿里不哥的哥哥,统兵大将忽必烈不服,停止对宋朝的南征,出兵攻打阿里不哥,最终将他打败抓住后暗杀。
期间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认为忽必烈是篡位,纷纷出兵给予攻打。
只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
而当时伊尔汗国旭烈兀正在西征,已经占领叙利亚,被迫将主力东返去支持忽必烈。
由此,他的部下只有1万多人进攻巴勒斯坦,被埃及马穆鲁克2万多人骑兵击败。
至此,蒙古帝国分为5个国家,除了四大汗国以外就是忽必烈的元朝,互相攻打。
这种情况下,西征当然就不可能了。
-----
网友解答:
-----
导语:
“蒙古”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这个问题。
谈及蒙古帝国,就必然离不开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可以说,蒙古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更离不开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162年,在蒙古部乞颜部落孛儿只斤贵族家庭,一个男孩降生了,名为铁木真,自幼足智多谋,聪明过人。20岁那年,利用父亲以前的威望和荣誉建立了一支不可轻视的队伍。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又过了十几年的奋战,漠北草原最终在铁木真的蒙古部下完成了统一。而按蒙兀室韦人自古以来的惯例,哪个部落强大,就以其部落名称来统称诸部。所以,1206年,铁木真宣布建立大蒙古国,他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这正为他西征奠定了基础。
那他为什么要进行西征呢?我认为总不外乎这几个因素。
首先,就是铁木真自己胸怀大志,想要有所作为。
其次,当时蒙古统一,士气高涨,这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再者,蒙古的士兵战斗力那可是杠杠的,尤其是骑兵。
最后,当然少不了各个宗国的支持,有了他们,西征的胜算又多了一份。可能受了铁木真的影响,后代子孙们效仿先祖向西征伐,成为了欧亚最大的帝国。也有人说,是铁木真的遗言,让子孙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古帝国三次西征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正打的好好的为什么蒙古帝国就不扩张了呢?难道是当政者醒悟了,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损耗国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前几次大规模的战胜了。我觉得吧还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三次远征后,忽必烈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大汗的位置。想要远征必然离不开内部势力的支持,但稍微动点脑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可能获得内部的支持的,想想他大汗的位子怎么来的就知道了,不把他拉下来,背后捅他两刀就不错了,还想获得支持,想得到挺美。
第二,忽必烈继位后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自此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从一个帝国变为五个汗国,这是妥妥的倒退啊。看着强大,实则已经要分崩离析了。忽必烈西征的话势必要经过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他们两个是不会让忽必烈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的。更何况忽必烈的汗位还要靠他们支持,虽然他的力量够强大,但他并没有把握能依次灭两个汗国,他越过这两个汗国打下的土地不仅对他没有直接好处,相反便宜了他们两个,要是你,你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吗?当然不会了。他也是自掘坟墓。
第三、忽必烈没必要打也没办法打。 忽必烈要西征,北要取道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南要取道于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
1、因为四大汗国和大元汗国的矛盾,他们不会借道给他。
2、即使借道,打开的地盘也不接壤,那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3、蒙古对近在咫尺南方的南宋,垂涎欲滴自在必得。
4、拿下南宋以后,其西南也没法扩张,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您还觉得有哪些原因呢,欢迎一起探讨哦。
-----
网友解答:
-----
其实历史上,任何大帝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患上“肢端肥大症”,就是说这个帝国的领土面积太大了,统治者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了。
蒙古帝国历史上曾经发动过三次西征,三次西征的结果就是蒙古人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体系”,之所以称之为“蒙古帝国体系”,是因为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国家,最终形成了五大汗国,分别为元帝国、金账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当然,这五大汗国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基础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打下的。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进行了第一次西征,起因是蒙古人的商队到了花喇子膜帝国的时候遭到了当地的洗劫,成吉思汗以此为耻,发誓报仇。
于是在1219年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西征。
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的目标就是花喇子膜帝国,路上顺便灭了西辽,然后越过了葱岭进入了花喇子膜帝国境内。当时西征的蒙古军大约在15万人左右,虽然花喇子膜帝国有40万大军,但是这些部队基本分散在全国各地,国王摩诃末没有将军队集中起来对付蒙古人,而成吉思汗则看准时机集中主力部队围攻首都撒马尔罕,最终蒙古人攻占了撒马尔罕后整个帝国也基本无力回天,蒙古人便开始了对花喇子膜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西征是在1235年到1242年由窝阔台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西征行动,西征的主帅是拔都。
此次西征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阿拉伯半岛,一个就是今天的俄罗斯方向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军在进入中欧地区的时候与当时的欧洲骑士团发生了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当时蒙古西征大军遭遇了欧洲最强的一直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基本都是重骑兵,身穿非常坚硬的铠甲,据说因为铠甲太重,要用起重机才能把铠甲安装在骑士身上,可以说条顿骑士团的骑士就是当时的坦克部队了。
蒙古人在遭遇条顿骑士团的时候并没有硬碰硬地与对方较量,而是先派出了轻骑兵,轻骑兵在接近条顿骑士团的时候便直接放箭,放完箭就跑,而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因为铠甲太重,根本追不到轻骑兵。之后蒙古轻骑兵又折返回来继续放箭,条顿骑士团继续追击蒙古轻骑兵,如此反复,当条顿骑士团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上了自己的重骑兵,从而一战彻底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部队。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2到1260年,是由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派旭烈兀率军10万进攻中东地区的一次西征,也是三次西征的最后一次西征行动。
此次西征一路上非常顺利,蒙古人灭亡了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阿拉伯帝国,之后又顺势打到了中东地区,灭亡了阿尤布王朝。但是蒙古人的西征却被一件不经意的小事给打断了,就是当蒙哥率军进攻四川钓鱼城的时候意外战死,导致蒙古大汗的位置出现了空缺。得到消息的旭烈兀便率领西征主力回到了蒙古高原争夺汗位,临走之前他留下了大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之后怯的不花遭到了埃及方面马木路克王朝的反攻,在兵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最终战败被杀,第三次西征最终止步叙利亚。
在旭烈兀还没有回到蒙古高原的时候汗位就已经落到了忽必烈的手上,之后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五大汗国最终形成。
虽然五大汗国表面上是以元帝国为大汗,但实际上是五个分别独立的国家,毕竟如此大的疆域,并不是一个帝国就能统治的好的,“蒙古帝国体系”因为过于庞大,而患上了肢端肥大症,这种肢端肥大症的解决方法在古代的情况来说只有一个,就是分治,要么是如蒙古帝国一样,将一个庞大的国家分成几个国家分别统治,要么是如唐帝国一样实行藩镇制度,即藩镇拥有极大的地方权力,由皇帝委派节度使统治藩镇地区。
原因就在于,帝国太大了,统治的难度极大。
一是统治的民族太多,文化体系太过于复杂,这些并不是一个中央政府能够解决的。就拿当时的蒙古帝国来说,蒙古人信奉长生天,汉族人信佛、道、儒,的人到了中亚地区人民一般信奉伊斯兰,欧洲地区的人一般信奉基督教。众多的文化、宗教杂糅在一起,而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需要实行统一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所谓的统一的政策到了不同地区都会产生极大的反差效果。所以需要分治。
二是帝国边境面临的军事威胁更多。其实疆域越大,所遭遇的敌人就会越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拿伊尔汗国方向来说,面临的对手有阿拉伯人还要欧洲的骑士(当时欧洲人在中东建立了基督教国家)。金账汗国的方向来说,他们还要面临欧洲方向的敌人,此外元帝国的本部来说,要长期与南宋作战,等等,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根本就应付不了这么多方向的军事威胁。并且如果是统一的国家的话,一旦边境出了事情,比如中东地区出了事情,消息要传到蒙古高原本部,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然后蒙古本部再做出反应再传回中东地区,估计战争早就打完了,所以就必须要给地方相当的自治权力才能应付这样的局面。
三是帝国太大,只能实行不同的体制。比如蒙古人统治的中亚地区,最终蒙古统治者也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原因在于他们不信奉伊斯兰教就根本没法统治这些地方。而在中原地区,忽必烈也实行了二元统治,他是蒙古高原的大汗,也是中原地区的皇帝。如果当时蒙古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体系的话,那么恐怕就是一个N元帝国,这根本是无法统治的。所以分治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不是说蒙古人三次西征后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西征,而是三次西征下来,他们的领土太大,统治的疆域太广,统治的民族太多,光是维持三次西征的成果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精力,因此也就无法再次发动西征了。
-----
网友解答:
-----
可能我回答的相对简单,不分析蒙古帝国什么内部原因啦什么外部原因等等,就说三点:
1.蒙古帝国自铁木真草原立国以后,伴随着他和他的子嗣一生的就是对外扩张和侵略,这和他们本身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性是有关系的,不像我们中原农耕文明,可以自给自足,游牧民族简单到一般的生活用品如铁质工具的生产都没有技术,这就意味着他们就只能靠掠夺来满足自己的生存,这种情况不只是蒙古帝国有,在往前像突厥等等游牧民族也是一样!
2.正因为这个原因,蒙古帝国在铁木真的带领下一生对外扩张,但是当他们扩张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原来那种要靠掠夺才能维持生活的环境,骨子里就会出现享受生活,对外征服的欲望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都是在铁木真及其子嗣三代人手上完成的,在后面的子嗣已经没有了征伐欲望,只有统治好祖先分给自己的封地坐享其成的愿望!
3.两千多年前的兵书《司马法》就说过,“国虽大,好战必亡”,所以无论你是多大的帝国,只要你一直好战,迟早分崩离析,这不但适用于曾经的蒙古帝国,也是用于现在的美帝!
-----
网友解答:
-----
蒙古帝国在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以后,如果他们继续西征,是完全可以把整个欧洲,乃至非洲拿下来的。但是后来,他们却不再西征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西征的步伐呢?
如果说是因为实力不足,没能力再打仗,他们才不打了,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他们当时其实是蒙古帝国最强大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第三代已经完全崛起,拔都及其继任者建立了金帐汗国,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察合台的子孙们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的子孙们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再加上忽必烈的元朝,可以说,蒙古帝国已经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宰。其强大程度,显然是超过了成吉思汗及窝阔台统治时期的。
(蒙古西征)
可是为什么,他们此后就再也没有发动过西征了呢?
我认为,蒙古帝国在其最为强大的时候,之所以停止西征,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蒙古大汗不好发动西征。
当时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忽必烈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一来他并没有得到所有蒙古宗王的认可,二来他也不好发动西征。
为什么说忽必烈不好发动西征呢?
因为当时要发动西征的话,只有通过金帐汗国以及伊尔汗国去打。但是无论是通过金帐汗国还是伊尔汗国,他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到他们的旁边打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旁边的欧洲和非洲,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让别人来打,打下的土地,势必分割出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呢?
如果他们不愿意,忽必烈也不好强行这样做。为什么说不好强行这样做呢?因为忽必烈能够上位当大汗,是得到了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极大支持的。既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当然不会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再说了,就算忽必烈强行这样做。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不答应,必然要和忽必烈打起来。忽必烈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但是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败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所以他不会那样做。
(忽必烈)
其二,单独一个汗国无力发动西征。
当年蒙古人确实发动了三次西征。但都是蒙古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单独某一个汗国,要发动西征,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
其三,忽必烈不愿意组织全国性的大行动西征。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组织这样的大型战争。因为忽必烈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蒙古帝国的所有区域了。他唯一能控制的,也只有漠北、漠南这样一些范围。
就算他组织打仗,把修和非常非洲打下来,那也只有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好处,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利益。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这样干的。
忽必烈不愿意发动西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战争的重心,在南宋身上。南宋是一个鱼米之乡,文明高度发达,远比西欧和非洲那些地方好多了。如果能够拿下南宋,那么忽必烈的元朝,不但可以成为中原国家?还可以享受到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要打南宋,已经够费劲了,忽必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对付西欧和非常。
(窝阔台)
其四,蒙古帝国忙于打内战。
由于忽必烈采用非正常的手段,窃取了蒙古大汗的汗位。因此,很多蒙古帝国的宗王们,以及他打败的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们。都不满意忽必烈。也因此,忽必烈和这些宗王们打了起来。
尤其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更是组织大家,发动了和忽必烈持续不断的战争。
除了忽必烈和窝阔台汗国的后人海都之间的战争以外,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也忙着打仗,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仗打得一塌糊涂,谁也打不赢谁,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也是两败俱伤。
再比如说,察合台汗国的内部也在发生权力争斗。国内的皇室成员之间,为了争夺汗位,打得不亦乐乎。其它的汗国也参与进来,各支持一方,把察合台汗国搅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有以上一些原因,因此,蒙古帝国虽然处在最为强大的时候,但他们却不愿意再打仗了。
(参考资料:《蒙古黄金史》《蒙古秘史》)
-----
网友解答:
-----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回答问题之前说说蒙古的三次西征
1、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时期
成吉思汗时代西夏臣服,铁木真留下木华黎经略辽东和金国,然后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为由发起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的区域大概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等地区,西征过程中,由于遭遇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的顽强抵抗,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有成吉思汗亲自带领追击扎兰丁进入到印度河流域,另外一路则由长子术赤、大将哲别带领进入到东欧钦察草原,扫荡东欧及高加索地区,此次西征为蒙古人向西方扩张打开了通道。事后成吉思汗将钦察草原及高加索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后来成为金帐汗国),而将中亚地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即后来察合台汗国)。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东返途中西夏再次反叛,而成吉思汗就死在征伐西夏的途中。
2、1235~1242年第二次西征
成吉思汗孙子拔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3、1252~1260年第三次西征
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这是因为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以后,已经走上了分崩离析的道路。再加上各方势力的强大,使得蒙古帝国不能够团结一心。所以才会导致最后蒙古帝国的灭亡。具体原因下面四点:
其一,蒙古大汗忽必烈不好发动西征。
三次西征后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他也不好发动西征。
因为当时要发动西征的话,只有通过金帐汗国以及伊尔汗国去打。但是无论是通过金帐汗国还是伊尔汗国,他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到他们的旁边打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旁边的欧洲和非洲,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让别人来打,打下的土地,势必分割出去。如果他们不愿意,忽必烈也不好强行这样做。因为忽必烈能够上位当大汗,是得到了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极大支持的。既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当然不会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其二,忽必烈无力发动西征。
当年蒙古人确实发动了三次西征。但都是蒙古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单独某一个汗国,要发动西征,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
其三,忽必烈不愿意组织全国性的大行动西征。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组织这样的大型战争。因为忽必烈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蒙古帝国的所有区域了。他唯一能控制的,也只有漠北、漠南这样一些范围。
就算他组织打仗,把修和非常非洲打下来,那也只有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好处,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利益。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这样干的。
其四,忽必烈当时的重心在于南宋。
忽必烈不愿意发动西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战争的重心,在南宋身上。南宋是一个鱼米之乡,文明高度发达,远比西欧和非洲那些地方好多了。如果能够拿下南宋,那么忽必烈的元朝,不但可以成为中原国家?还可以享受到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要打南宋,已经够费劲了,忽必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西征
其五,蒙古帝国忙于打内战。
忽必烈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所有蒙古宗王的认可。因此,很多蒙古帝国的宗王们,以及他打败的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们。都不满意忽必烈。也因此,忽必烈和这些宗王们打了起来。
尤其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更是组织大家,发动了和忽必烈持续不断的战争。
除了忽必烈和窝阔台汗国的后人海都之间的战争以外,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也忙着打仗,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仗打得一塌糊涂,谁也打不赢谁,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也是两败俱伤。
综上,蒙古帝国虽然处在最为强大的时候,但他们却不愿意也无力再去西征了。
总结:虽然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但拔都、海都等人并不认可忽必烈的汗位,巨大的内部矛盾使蒙古帝国一分为五,分裂的帝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斗,再也没能发起如以往那样规模巨大的对外征战,仅仅走向衰落和灭亡。并不是蒙古人不想整个欧洲,而是几乎每一次西征都因为蒙古大汗死亡而中断。经历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激烈的汗位争夺站后,蒙古帝国瓦解,这个时候即便有心征服欧洲,也没有了以往的实力。
-----
网友解答:
-----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其兵锋所及,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然而,在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军团突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奇怪。
蒙古的西征三次西征,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成吉思汗开始,一直到蒙哥去世为止,断断续续一共七十余年。三次西征的战略目标和对象也并不相同。
蒙古铁骑的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发动的,对花剌子模的战争。彼时,成吉思汗已经征服了西夏,将中原强国金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可谓是兵锋正盛。恰此时,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莫也在中亚,西亚地区大杀四方,在其看到蒙古强盛之后,便派遣使者于1216年与蒙古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蜜月期持续了两年,一直到1218年,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污蔑藏有奸细,摩诃莫不加细查,便诛杀了整个商队,战争由此而起。
成吉思汗当时召集所有被征服政权输送兵员,号称大军六十万(实际十五万左右),向中亚进发。虽然摩诃莫在中亚西亚未逢敌手,但是当花剌子模的军队遇到蒙古铁骑,可谓是一胜难求,最终,摩诃莫仓皇逃出首都撒马尔罕,在流亡中死去。此役,成吉思汗的兵锋一度抵达高加索山,黑海一代。可以说,第一次西征为后两次的西征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第二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整个蒙古军队是由成吉思汗诸系的长孙率领,其中的主力是术赤的长子拔都。由于第一次西征,蒙古帝国已经控制了中亚,西亚诸多地区,所以此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小亚细亚,中东欧地区。拔都的军队一度抵达了马扎尔(匈牙利),并且击败了中欧的军队,最远兵临维也纳。此次西征,随着大汗窝阔台的突然去世而宣告终止。
第三次西征主要是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主导的,此次的西征,蒙古军队扫清了叙利亚,伊拉克以及西南亚地区。而旭烈兀本人在结束这次的战争后,在西南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伊利汗国。
这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之后,整个蒙古帝国已将欧亚大陆的绝大多数陆地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此时尚在蒙古帝国统治之外的,只有西伯利亚北方,以及西欧等当时世界的边缘地区。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蒙古帝国首先要面对的是内部的团结问题。成吉思汗在世时,依靠个人的能力以及威望,将整个蒙古团结起来,所以蒙古军队能够团结一致,披荆斩棘。当成吉思汗去世之后,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最为突出的便是窝阔台汗的威望不够,而使得蒙古帝国对于钦察草原,即术赤一系的领地的控制能力下降,虽然此时术赤的嫡子拔都对窝阔台忠心耿耿,但钦察汗国从实力上来讲,已经有能够独立的趋势。这个苗头在窝阔台死后进一步发展,窝阔台的儿子贵由于拔都向来不和睦,所以拔都在贵由统治时期已经实质上脱离了帝国本部的控制。
最终,在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以及元朝。虽然其他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附属国,但是元朝已经无法真正控制他们。所以,到了后期,蒙古帝国已经无法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蒙古帝国在扩张的高成长,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和土地,当这些东西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效用便开始递减,蒙古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便不那么旺盛,故而转而开始经营已有的地区。在此过程中,由于蒙古帝国区域广阔,其体制的区域包含了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和一部分基督教文明,这些文明都对当地的蒙古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同化,因此各个蒙古汗国的官僚机构中叶开始出现了被征服者,久之,蒙古汗国完全本土化,各个汗国的目标和理念已经出现差异,自然没有再次进行联合的可能。在这种本土化过程中,蒙古政权最终被本土政权所取代。
-----
网友解答:
-----
简单来讲,一个强盛的帝国,他最先出现衰败,并不是出现了一个强悍无法战胜的对手,而是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内部。
蒙古帝国最后一次发动西征是在蒙哥大汗时期,此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征讨中东伊斯兰世界,而蒙哥大汗和忽必烈一起夹击南宋。
看过我的四大汗国的那点家事的文章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是蒙古帝国内部最后一次合作,原因便在于成吉思汗这个位置究竟是谁继承?
成吉思汗很简单,他严格命令过自己的所有的孩子里面只有窝阔台才能够继承他的位置,其他的儿子都没有资格,但是托雷是四个儿子里面实力最强的,成吉思汗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因此死了以后只能够教给自己的子孙去处理,被逼无奈之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拖雷的孩子蒙哥过继给了窝阔台,蒙哥就这样得到了四大汗国的支持,一方面你是拖累的孩子手中有实力,另一个方面你又是窝阔台的孩子,你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可,所以大家都信奉这个大汗。
可是等到蒙哥死了以后,蒙古内部开始出现问题,这件事情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成吉思汗缔造的是多么大的一块儿家业,谁都希望自己在这个家业里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的人会服从你吗?
蒙哥刚死,在伊斯兰教只剩下最后一站的蒙古军队紧急回到中原去合当时的忽必烈争夺汗位,知道这个时候伊斯兰世界只剩下了一个埃及,如果能把埃及给打下来,伊斯兰以就可以不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孙子是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情放弃了这场战争,我们大家都能够猜想的到。
但是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忽必烈成为了大汗汗国的大汗,建立了元朝,而且还统括了窝阔台和拖雷两大派系的所有领地,其他的三大汗国自然不服。
双方在这之前亲密无间的盟友,一下子变成了权力的敌人,本来能够把自己后背交给对方,现在只能够提防他,至于说其他世界的那些敌人,一方面实力不够,另一个方面,以便能够拿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蒙古在第三次西征以后,停了下来。
-----
网友解答:
-----
因为蒙古帝国分裂了。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的。
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帝国,当然真正有野心的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励志开疆扩土,甚至还立了遗训,后代也要继续开疆扩土。
所谓
开疆扩土,就是西征。
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在建立初期三次西征的原因。
然而第三次西征快要结束的时候,1259年8月11日,他们的“可汗”蒙哥却突然去世了。
这一去世不要紧,谁来当可汗呢?
于是蒙哥的两个弟弟,
忽必烈以及阿里不哥开始争夺位置了。
这
一争就是4年
,最终忽必烈胜出。
在蒙哥去世之前呢,第三次西征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可惜蒙哥一去世,国内就不稳了。
国内不安,如何“攘外”呢?
更何况
第三次西征的主帅也是蒙哥的弟弟
,叫旭烈兀。
家里出事了,他怎么可能坐得住呢?
所以他放弃了继续西征,率军回国。
也因此第三次西征就这样结束了。
这里再说说4年之争,蒙古帝国不能继续掀起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先是自立为大汗,不久后,阿里不哥也自立为了可汗。
一个帝国怎么能有两个君王呢?
于是双方开始了激烈的内战。持续4年之久。
既然是内战,肯定是两败俱伤。
结果就是忽必烈虽然胜利了,但是
蒙古内部却形成了巨大分裂。
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这3个大汗国
都支持阿里不哥。
唯独
伊利汗国,选择了忽必烈。
阿里不哥战败后,4大汗国纷纷独立。
因此蒙古帝国没有了统一的政权。
无奈之下,忽必烈在公元1271建立了元朝,一个属于他的国家。
这才是蒙古帝国没有能力掀起大规模战争的
真正原因。
心都不在一处了,怎么可能一致对外呢?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诚心学习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均取得胜利,尤其是1252年的第三次西征,蒙古军的12万铁蹄如狂飙般横扫中东,连建国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都被征服!一直打到加沙,距非洲只有一步之遥!
但此时,蒙哥大汗去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旭烈兀命便停止西征,于1260年6月26日东回大不里士,建立伊利汗国。
此时的蒙古“黄金家族”依然兵强马壮,为什么西征后再没能力掀起大规模的战争了呢?
因为第三次西征后,家族内部发生分裂,各自建国的他们为了利益与地盘之争大打出手,一直打了20多年,
等到伊利汗国(蒙古的一个政权国家)在与蒙古名国的内战间隙中进军叙利亚时,叙利亚的马穆鲁克人已经在蒙古人自相残杀的时候完成了政权的整合,这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国家,而是一个通过战胜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十字军国家而变得强大的马穆鲁克王朝。
据说,即便是伊利汗国蒙古政权最为强盛的时候,马穆鲁克人也是蒙古人惧怕的劲敌!马穆鲁克的骑兵与蒙古军一样精于骑射,刀法却强于蒙古军,,他们可以在策马奔腾中劈中悬挂在空中的一枚沙果。可见其战斗力之强大!蒙古人终于遇到了劲敌!
1299年,伊利汗国(蒙古的一个政权国家)合赞汗集结了九万骑兵入侵叙利亚,夺取大马士革。但蒙古人在叙利亚统治仅仅两个多月,便宣告失败。
1300年,合赞汗二次进军叙利亚。由于天气严寒,合赞汗提出议和,要求马穆鲁克称臣,但却遭到了马穆鲁克的强烈反对!无功而返。
1303年,三征叙利亚。5万蒙古军先锋与马穆鲁克军队在苏法尔草原激战,庆幸的是蒙古军初战告捷!
但蒙古军终因缺水缺粮全军溃败,死伤不计其数,1万余人被俘,蒙古军此战遭到毁灭性打击。
苏法尔草原的惨败大伤了蒙古军的元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继续对外扩张的能力了。
本文系“小熙为人人”自媒体原创,敬请指正!欢迎转发!
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感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
推荐阅读:
全球哪些国家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他们会加入联合国吗?
《斗罗大陆》中,大师明明弱的像只蚂蚁,为什么连封号斗罗都得让他三分?
上一篇:开一家家政公司怎么样?市场好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