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史之乱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
网友解答: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如果用这条原理解读网站的提问?那么是唐代开元盛世,封建社会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都发挥出来了。然后这一社会形态,无可奈何地开始走下坡路。唐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其主要表现是腐败太快。特别是汉族统治者,其本人、家族、集团腐烂变质,如同风卷进残云,一代接着一代烂下去。
给人印象很深的是,明王朝统治者。现在人去参观北京13陵,全部都是无字碑。实际上除明成祖朱棣之外,其他皇帝本身也无可写可述之处。《李自成》一书,就记载了许多明王朝腐败的现象。最搞笑是崇祯帝某次,要大臣们出点钱——银子打仗。结果是银子没有要到,还把自己最爱的小皇子害死。
朱元璋用下圣旨的方法,试图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过衣食不愁的生活。到了明王朝灭亡时,朱皇帝的子孙后代,已经超过100万人!结果是清康熙帝,一边多次朝觐,埋葬着朱元璋的明孝陵。一边下达圣旨。把朱皇帝的子孙后代,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无法取代封建主义。他们力量不如帝国主义,人数和资历都不如无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时候,要么被镇压,要么和封建主义同流合污。只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共党人,建立新中国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无论那方面看都已经半壁江山。央视的广告用语,“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新的局面坚持下去,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
网友解答:
-----
安史之乱后,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纯属胡说。它是唐朝走下坡路的开端,但绝不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开端。
安史之乱,他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史思明,作为唐朝节度使、封疆大吏,竟然胆敢公开反叛朝廷中央。
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安禄山就真敢干,这场叛乱虽然被平定,但遗祸无穷。
因为这场叛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叛乱被平定后,唐朝也元气大伤。
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有了前边儿安禄山的例子,不少节度使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稍有利益冲突,就干脆效仿安禄山,直接起兵谋反。
唐朝虽然每次都把这些叛乱平定下去,但也从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过藩镇割据的祸根。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节度使都不听话,想谋反的只是少数人。
朝廷需要用那些听话的节度使带兵去讨伐谋反的那些人。
简单说,就是这里面是个制衡关系,听话的节度使手里也有兵,对不听话的会起到制衡作用。
节度使之间的互相制衡,会使得唐朝形成稳定的局势。
另一方面,唐朝国力下降,彼时又面对吐蕃等国军事威胁,他需要节度使镇守边境,抵御敌国进犯。
总而言之,唐朝由于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最终无法彻底改变节度使制度的弊端。
导致唐朝后期一直内乱不断,加上周边敌国入侵,国力耗损严重,最终灭亡。
唐朝虽然灭亡了,但封建社会还是继续向前发展的。
唐朝之后,到了宋朝,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
宋朝时期的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连后来的明朝都不如宋朝繁荣。
这是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
说起封建社会,一定绕不开专制主义。
唐朝灭亡后,之后的历朝历代一直致力于加强皇权的专制制度建设。
宋朝限制武将,加强文官权力,明朝搞内阁制度。
到了清朝,封建专制达到巅峰期,皇权空前加强。
总体上,安史之乱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并没有因此而走下坡路。
真正让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之后,西方的近代化制度和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对原有的封建体制产生冲击。
从这个时候开始,由于封建制度受到近代化新制度冲击,才开始走下坡路。
一直到辛亥革命,封建制度才土崩瓦解。
-----
网友解答:
-----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分水岭,是发生在唐玄宗晚年至唐代宗初年(公元755~763)的一次内乱,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藩镇节度使的叛乱。这次叛乱对唐朝乃至之后的数百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次空前的浩劫。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安史之乱对唐朝乃至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首先,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在经济上,安史之乱终结了极盛一时的开元盛世,连年的战乱使唐朝的国力损耗极大,国力直线下降。在政治上,安史之乱虽然得以平定,但是没有解决藩镇割据这一顽疾。而且这次内乱给了吐蕃扩张的机会,吐蕃趁唐朝平叛边境上防守空虚兵力不足,于是出兵占领了西域乃至河西走廊。此外,安史之乱对繁荣安定的平民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落,死于叛军的乱刀之下,或死于饥荒,种种惨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国都长安城更是在遭遇叛军的洗劫之后,又一次被借兵叛乱的回鹘人趁火打劫烧杀抢掠了一番。
其次,安史之乱不但为唐亡留下伏笔,甚至直接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走向。综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对后世政治格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屈指可数,然而以一场内乱深刻影响后世政治格局的事件更是独此一家。那么,咱们继续分析一下安史之乱是如何影响后世政治格局的。
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唐朝在内乱中损耗了国力和数量众多人口,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而且此后藩镇割据的局势进一步恶化,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由此进入了混乱不堪的五代十国。及至赵匡胤建立宋朝,面对的局势却是唐亡后留下的烂摊子。
为什么这讲呢?唐亡后中国五代十国并存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且另一方面唐亡后北方的契丹有了发展的空间,在917年建国后更是成为了北宋最大的威胁。要知道在唐朝时契丹等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受唐朝的强势控制和打压。
除了辽之外西夏建国也和唐朝有渊源,安史之乱爆发后党项人拓拔思恭为唐王朝出力平叛,立下了不少战功,因此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从此他们这一族世居西北俨然形成一股势力。北宋建立后他们名义上归顺了朝廷,然而实际上并不服气,到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又为北宋树了一个强敌。然而最坏的还不是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是北宋在治国理念上的严重失误。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吸取唐朝亡于藩镇割据的教训,又结合自己黄袍加身的经历,于是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来自武将方面对政权的威胁,这下他是能够睡个安稳觉了,可是他造成宋朝重文轻武自毁江山的局面。这一点不能直接说是因为安史之乱留下的后果,但也脱不了干系。而宋朝重文轻武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从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东南,直至亡于蒙元。正是因为有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迅速衰亡,从而使得以前受唐朝控制的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崛起相继建立政权,与中原王朝对峙。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对唐朝乃至后世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我们不能直接将唐亡后数百年的政治格局变化与安史之乱完全挂钩,但这一切的确是安史之乱间接导致的。因此安史之乱之后北宋内忧外患,尽管内忧是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但外患真的是唐亡后造成的,此时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夏、元,攻守之势相易,在这般内外环境均不利的情况下中原王朝确实在走下坡路。
-----
网友解答:
-----
并没有,安史之乱后,中国无论文学、武学、农学、工学继续大步前进,直到大明永乐、宣德年间才达到最高峰,明英宗“土木堡”之后开始走了下坡路。
先说文学,大唐是诗歌的王朝,但已经出现“词”,叫“诗余”,意思是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李白、白居易都有词作。当然安史之乱后,唐朝诗歌没有止步,仍然有好多神仙级诗人,比如:李牧、李商隐。
后世,词作大兴,中华文化没有“词”是说不过去的!
“词”这种文学作品第一个高峰是南唐李煜、后蜀韦庄,第二个高峰是柳永、苏轼,第三个高峰是清朝纳兰容若。
唐朝的传奇小说,在安史之乱后也没有止步,继续发展成话本小说和杂剧,到明清发展成章回小说。
可见古代文学的最高峰并非唐朝,安史之乱后文学没有走下坡路。
武学方面,比肩大唐李靖、李勣、苏定方、郭子仪等名将的人也有很多,例如:徐达、常遇春,戚继光还有兵书作品,对火药武器很有研究。
在武器方面,唐朝末年出现火药武器,这更是颠覆性的发明。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记载是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城时使用“飞机发火”。
另外,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图、元蒙的回回炮、南宋的神臂弩、杨幺的车船这些也是大唐无法拥有的神兵利器。
明朝沐英攻打云南,为了对付象军,发明了火铳三段射击战术,这比普鲁士火枪三段击早了近300年。
可见,无论是武器制造,还是将帅指挥、军事理论,安史之乱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相反仍有大步前进,直到大明永乐年间才停了下来,并被西欧逐步超越。
在农学方面,优良稻种的培育,农学技术的总结,宋朝、元朝、明朝都有专业的农书编印。明朝,更是引进了土豆、红薯、玉米、辣椒,大规模发展了棉花种植。
在工学方面,丝绸、棉布织造技术,活字印刷术,巨型海船的建造,钢铁冶炼技术等等都没有止步。尤其造船方面,南宋出现初级的轮船-车船,当然是人力轮船。永乐年间,郑和船队在当时是全球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
还有宋朝的《梦溪笔谈》,明末出现的《天工开物》都是工学领域的骄傲。
宫殿建造方面,宋朝出现煌煌巨作《营造法式》,明朝的紫禁城,十三陵、明长城、清朝的圆明园,仍然是建筑领域的奇迹。
最后,从实控领土来说,安史之乱后,大唐把军力用到了防范内乱上,辽东、西域、漠北全部丧失。但是后世,元朝、明朝、清朝不仅再次把这些地区纳入中华,而且还将唐朝拿不下的吐蕃、南诏地区纳入中华,台湾也得到了开发和巩固。
从方方面面来看,安史之乱是中华的一大挫折,但之后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仍然在蓬勃发展!
-----
网友解答:
-----
不清楚所指什么是下坡路,历史总是在前进的,唐朝应该安史之乱后,逐渐步入下坡路了。宋朝时期有交子纸币的流行,火药的发明,明朝时期万国来朝,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文明。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合的时候,朝代就进行更替。是不是就不入下坡路,还需历史来证明。
-----
网友解答:
-----
谢邀。
封建社会确实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
从秦汉至唐中期,为外向开拓型,驱逐匈奴,安定边疆,与诸国通商,开创古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繁盛,东西方文化技术交融密切,为时代中心。
唐开元末期的安史之乱之后,赵宋至满清,闭关锁边,囿于一地,辩四书,诵五经,不明工业科技为何物,遗于欧美几多矣。
-----
网友解答:
-----
一、如果从民间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宋朝并没有走下坡路,印刷、造纸、火药、航海、农业等等都在当时的世界首屈一指。即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宋朝在思想自由、文化艺术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
宋亡之后才是真的在走下坡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马可波罗游记里描述当时的元朝也是富有繁华的。甚至到明朝还可以造出当时的“航空母舰”,让色目人郑和七下西洋去麦加朝圣。
我们中学的历史书上讲在明朝时候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后来闭关锁国的政策把萌芽给扼杀了。
二、如果从国土面积来讲,安史之乱后确实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宋朝是数千年历史中国土面积最小的朝代,简直就是偏安一隅,妥妥的“下坡路”。
元、清干脆就亡了国,在元朝时,汉人的地位排在蒙古人和色目人之后。但国土面积却是扩大了,元朝的版图也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广袤。清朝的版图虽然比不上元朝,却也比明朝、民国和共和国的大。
三、所以真正导致走下坡路的时间点是宋的灭亡,真正的原因是思想的禁锢、文明的失序。
回头再读一遍王应麟编的《三字经》,失落的文明和历史被编成儿歌,从此只能流传在后世稚童的读书声中,那不是不让人唏嘘的。
-----
网友解答:
-----
这要从几个方面说,首先,从泛经济层面说,传统农业社会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人口和可耕地平衡问题。经过隋统一全国的内战和唐初对突厥、高丽等的征战,唐太宗贞观年间,户数约300万,人口约1200万。武则天执政时期,全国户数恢复到约600万,人口约3500多万。唐玄宗后期,户数约960万,人口数约5300万。
《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乱后:“是岁,户部奏:户二百九十馀万,口一千六百九十馀万。”5300-1700=3600。安史之乱使全国人口损失了差不多70%。活下来的30%里面,至少有10%是非农业人口,例如官员和士兵,而20%的农民,大多数基本都处于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的境遇。
其次,虽然内乱平息了,但是新的藩镇势力崛起,唐初确立的军镇制度已经分崩离析,中央集权、税收政策、军备限制、军力平衡、以及央地关系等等,也完全被打破了。周边少数民族对盛唐的尊崇,当然也烟消云散了。
原因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了,仅以上两点就足以使这个国家由盛转衰了。
-----
网友解答:
-----
其实没有什么上坡和下坡,只是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传统区域的经济垄断地位下降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说草原民族经济崛起了。安史之乱的核心是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纵有雄兵百万,你得靠我养着,他想象不到北方经济发展如此迅猛,拥有了可以战争的实力,看宋时辽金的强大,就知道农业能力在北移,北方可以拥有一定的人口了,所以,中国的中心从西向东,从南向北,经济的焦点,不在穷、也不在富,而在可能变富的地方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