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么去理解?
要理解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涵义,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使用了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见义。它是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如: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3、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并不是主人站在码头上,客人站在船上,而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摘录: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其意思是:既不会因为自己在外物上的得与失,也不会因为自己个人处境上的好与坏,而或欣喜,或忧伤。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一种豁达淡然的思想境界。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二十八日
-----
网友解答:
-----
喜与悲要守位,太过不及都遭罪(原创)
喜与悲都是七情所为,喜伤心,悲伤肺,太过就把身体毁。
没心没肺,能活百岁;想的开放的下,做人不会累。
《范进中举》喜极疯,
黛玉早死就因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活人路标,提醒你,路,千万要走对。
天,有明有黑,虽然太阳放光辉,也难免刮风下雨吼大雷。
地球,有山有田有水。上上下下形势给,拐弯抹角你得随。
都想道路平坦坦,世事难达想的美。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变,就把七情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衡心态最为贵。
七情要守位,大过不及都遭罪,生,形势逼,平,人作为。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意思是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 都要保持平常心对待 不因一时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 无论何时都要淡然处之 不卑不亢 笑看秋月春风 仰望碧空云卷云舒 得之坦然 失之泰然
-----
网友解答:
-----
世间悲喜且随缘,
忧虑家国重似山。
一片丹心为社稷,
个人荣辱若等闲。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现在是作为一个汉语成语存在的,也常常出现在儒雅人的口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原话出自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在当时的社会,对品德仁厚,节操高尚,心胸豁达的人来讲,意思就是,个人不能因财物的多少和得失而或高兴或悲伤,同时也是表达了一种思想和人生境界。
这句话也说明,在古代文人雅士心目中,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就有了如此高尚的情操和修为,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警示语。也是教育后来人切莫患得患失,对待事物,人应该知道如何去取舍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都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对名利和财富的多少,时终放不下抛不开,多了就开心自喜,少了就愁眉苦脸,觉得很不开心。都希望财富越来越多,永不满足。
所以说,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被很多人推崇,也就是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因个人得到了物(财富)而自大狂喜。也不能因个人的贫困和潦倒,而丧失了意志,用悲伤困扰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因得失而喜而悲,对待人生妄自菲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轻松自若的,豁达开朗的坦然心态,不悲观,不强求,淡定自然,一切随缘!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这句话的在外意思是不是因为物质的丰富,而骄傲欢喜。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贫穷潦倒而悲伤。其深刻含义是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良好淡定的心态,不因一时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要淡然处之,笑看秋月春风,仰望碧空云卷云舒,得之坦然,失之泰然。
大丈夫不为名利所动,也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改变志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所说的就是人要有淡然豁达的胸怀。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出处。我们都学过这篇课文,很欣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心态。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现了那种为国为民,不计私利的胸怀。
二,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因为外在的东西的富有或贫穷,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者伤悲,更不会因此而妄自菲薄。要做到这样,那就是个高尚的人,有博大胸怀的人,我努力追求这样,我觉得面对不公平很难,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过段时间,就觉得这点事不值得。
三,这句话的意义。我觉得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因得到了而得意忘形,不会因没有得到而垂头丧气,无论面对成功和失败,我们都不能妄自菲薄,要坚持自己的信心,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修炼自己的品德,就像这次疫情,我们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是我的浅陋之间,谢谢!
-----
网友解答: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多数人是站在范仲淹所处的境遇、情绪与年代,从古人儒家的仁爱思想去解析的。认为,一个人不要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情绪的好坏、得失,表现出自己的欢愉和沮丧。这反映了古代仁爱之人遇事、处事的深思远虑,又豁达的胸怀。这种解释,是真实性,对人生处世是有帮助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人生处世,都会遇到客观事物,从主观认识客观事物,而产生悲喜情绪,而这种悲喜情绪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甚至前途。因此,如何正确面对客观事物,是摆在任何人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一个人面对客观事物,不能带着主观意识去认识客观事物
。范仲淹经历坎坷,他想开了,心里什么也放得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处世了。是啊,范仲淹面对社会的堕落,自己所遭遇的磨难,他能怎样?能因此而悲而喜吗?还是面对现实吧!毕竟这都不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类似于范仲淹的人物很多
。能够正确面对客观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真不少。例如范仲淹之后的苏轼,他的仕途遭遇就非常的不幸,但人家胸怀大度,像范仲淹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处世,写诗著文,成了一代文豪!
人生在世,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范仲淹和苏轼等历史名人就是最好的实例,仕途行不通,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照样做出成就,流芳百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当代人的处世人生,同样有着指导意义
。每当面对悲喜事物时,应该怎么办?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这是客观存在的,能逃避吗?
范仲淹能够敢于面对喜悲
。他说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他的切身的体会,发自肺腑的感叹。人,不能以悲喜来断定的命运,遇到喜事,不能兴奋地过度,遇到悲哀,更不能悲观失望过度。要沉住气,顺应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决不能主观武断地去面对客观存在的悲喜,否则,很容易情绪化,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尤其是那意外的悲喜,更要沉住气、冷静对待、处置。
有一个传说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将军能征善战,从不畏惧。可他在家玩古董时发生了意外。一个古瓷瓶突然滑落,将军眼明手快,一下子接住了,差点儿掉地上摔碎了。顿时,将军心中蹦蹦地跳,手中还出了汗。此刻,将军想,我是一位经久战场的将军,从来没怕过谁,怎么突然会怕了呢?一个小小的古瓷瓶至于使自己如此惧怕吗?将军此刻顿悟,原来是自己太在意这个古瓷瓶了,觉得古瓷瓶太珍贵了!自己的心已经成了古瓷瓶的奴役了。想到这里,将军挥起手,把手中的古瓷瓶摔在地上,古瓷瓶碎了,将军的心又收回来了,从此,他再也没有怕惊吓的事了,心很平静。为什么?因为他不在意古瓷瓶了,就这么简单。
这个传说故事提示我们
,
人心太在意时,会在患得患失中产生悲喜,心潮起伏跌宕,情绪不稳,身心受到撞击,受到影响
。
这个传说故事,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有了一个新的解析,这就是对意外悲喜的认识变化。这样的认识与人生经历所遇到的悲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人,遇到悲喜有个好的不在意的心态,悲,会从喜中来
。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想法,人,无论在哪个方面遇到挫折,都会柳暗花明,获得意想不到的意外成果。
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遇到事与愿违的问题
。例如,小李参加工作,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得心应手,信心百倍,劲头十足。正在干得很好的兴头上,领导把小李调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此时,小李心里对领导很不满,处于无奈,只能服从。
到了新的岗位,小李很不安心,很郁闷,甚至产生了调离这个单位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小李喜欢上了现在的工作。又经过努力,小李熟悉了现在的工作并得心应手。再经过努力,小李又做出了一番成绩。
有一天,单位开总结大会,表彰了小李。领导在大会上当着众人的面不但授予小李先进工作者奖状,而且还表扬了小李一番,当众宣布小李为单位经理助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使小李流泪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事与愿违普遍存在的问题
。开始小李心想事成,干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后来,事与愿违,又做了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自己不解,不高兴,很郁闷,甚至还想过离开这个单位。可是,当他正确面对悲情,不在意悲喜的事了,而是把精力用在学习、适应现在的工作上了,事情来了个大反转,喜从天降,自己还被升职了!
范仲淹
综上所述,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作者当时的境遇、情绪与年代,还有作者本人身上。
而要扩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上升到哲学认识论的高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广泛而深刻的含义。
总而言之,
今天我们讨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哲学认识论的水平与人生的价值
。
-----
网友解答:
-----
有你才幸福,与我共分享: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及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就是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的开篇语,虽然是叙述岳阳楼重修概况,但这里涉及了一个大人物:藤子京。
藤子京何许人也?甘肃径州的知州。后来因“径州过用公款案”被弹劾,通过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从中解解,并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才有了“庆历四年春,藤子京”原谪守巴陵郡”这一句。
但是,范仲淹题记《岳阳楼记》最后一段就给予了藤子京高度的评价: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存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也忧,退也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评语之中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互文修辞手法运用不错,但也是借喻古仁人之心来看待人之拥有或失去的表现状态。
不以物喜
这里面的“
物
”,并非是指因事物的好坏而粘粘自喜,而是明确了某个人在其一生得到了的物品,也即收获,有无形的名、实质的利。
拿当今社会上的人来说,相对于个人获得的金线以及用钱置换的房车、股票等等一切实物都叫“
物
”;另外,由于人抬人高,个人的财富带来名誉上丰收,也属于“
物
”。
至此,知道了“
物
”之内容,就不难理解“
不以物喜
”了。“
物
”再多,不是高兴的理由,要知道“喜极而泣,乐极生悲。”你拥有的,只能说明社会人对你奉献价值的承认,说不定哪一天,减量又贬值了,你还是那么高兴吗?所以,别贪,得之足也,保持一个好心态才重要。
“物”是结果,“喜”是心态,看开,才“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悲
:是自伤或者因别事他(她)人而导致的。“
不以己悲
”中的“
悲
”已经主语在前,就是自我矮化,自己不把自己不当回事。
悲
从何来?
首先,做事时,自不量力,盲目行动,投入了但达不到效果。于是,产生压抑,渐而自甘堕落,缺少了雄心再起的决心。
其次,总仰视别人的成功,觉得自个儿不是哪个料,自我设定,不思进取,也不去研究和学习别人的经验。
如何“
不以己悲
”?
防止己悲,就要去克服困难,避免不足,朝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人生是贪欲的,也是不满足的。这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取舍。得到的,我们要加倍珍惜,失去了的,也不处懊悔沮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关键是每个人的心态平衡问题。别过分把自己当人“物”,也不过分妄自菲薄,自损颜色。你说是吗?
-----
网友解答:
-----
就是叫人要以平常心活着,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行为随性豁达,不卑不亢,云淡风轻。凡事可不可钻牛角尖。
-----
网友解答:
-----
此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意是不会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我的理解。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外界干扰,不理会别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现实中确实是这样。当我们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评价纷至沓来,鼓励的,嘲讽的,挖苦的,什么样的态度都有,影响着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只有下定决心,对外界的评论不闻不问,专心做事,才是正理。附我刚刚篆书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