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功臣,是不是和赵构杀岳飞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杀功臣,是不是和赵构杀岳飞是一个道理?
-----
网友解答:
-----
作为皇帝,杀有功之臣是不妥当的。若是有功之臣犯了命案,务必按国家法度处置。凭巩固自己的政权,听信馋臣的妖言,宠爱后宫致使忠良含冤,都达不到英明两个字,称不上明主。
宋高宗赵构三十二年。开始建立南宋时,属于忠良辅助,建立的江山,宝座坐稳后,使用阴险狡诈的手段,残害忠良之臣。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为自己的子孙扫清障碍,屠戮有功之臣,载入了历史的史册。
总之,皇帝的宝座,都是来自于忠臣的心血凝聚而成,光靠皇帝一人定江山,历史上罕见。
不管哪朝哪代的皇帝,在执政期间,英明与昏庸,所作所为都上了历史的史册。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杀“功臣”,和赵构杀岳飞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赵构是因为贪生怕死,在面对金国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为了保住自己的狗命、就割地赔款,跪地求饶,还把保家卫国的栋梁、抗敌最英勇、金军最害怕的民族英雄岳飞,用最卑鄙的“莫须有的罪名”残杀了,以此向金国献媚,博取金国的欢心。而朱元璋是为了巩固国家、巩固政权,杀的只是那些贪官,那些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动机不纯、怀有异心,会给国家造成威胁,造成动荡的不纯分子,这两者能一样吗?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杀功臣,和赵构杀岳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朱元璋杀功臣,既有稳固天下的目的,也有功臣自身不检点的成分在里边。而赵构杀岳飞,则是源于一个见不得人的交易。
朱元璋杀大臣的最大实锤——明初四大案
应该说,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并没有将屠刀伸到功臣们的脖子上。除了周德兴、冯胜、傅友德等几个人之外,其他的功臣大部分都是善终的,甚至连不知轻重、砍伤降将纳哈出的常茂,也都不过是“龙州安置”,让他活到了善终。之所以后来有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印象,是受了明初四大案的影响。
明初四大案,即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和蓝玉案。这四大案每一案的涉案人员都超过万人,总和起来,被杀者达到10万以上!说朱元璋对官员比较残暴,确实是证据确凿。但是,郭桓案和空印案主要的斗争矛头是指向的日渐腐败的官员,只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矛头是指向的功臣集团。所以要想弄清楚朱元璋杀功臣的内幕,就要搞清楚这两个案子。
胡惟庸案是发起自洪武十三年。
据《明史》记载,一次丞相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去家里赴宴。临出门时,太监突然拽住了朱元璋的马头,目光看向胡惟庸家的方向。朱元璋觉得有异,便回宫登楼而望,结果发现胡惟庸府邸方向烟尘滚滚,似有甲兵。于是他立刻下令抓捕胡惟庸,以谋反罪论处。
这一段记载,很明显就是朱元璋在栽赃。以明朝的军制,单单一个丞相,哪里能调集多少兵马?以锦衣卫前身拱卫司的能力,也不会让胡惟庸豢养私兵。但是,胡惟庸案的裁决方向是没有错的,朱元璋是想借此机会,打击已经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淮西勋贵集团。这个以李善长为幕后推手、胡惟庸为前台的政治集团,已经成了朝廷的毒瘤。不在其中的杨宪、刘伯温等人,全都被淮西集团排挤出局。而且胡惟庸也日渐骄纵,很多大事都敢独断专行。如果任由其发展,必然导致新生的明朝陷入混乱,朱元璋及其后继者成为淮西集团架空的对象。所以在这场皇权和政治小团体的博弈中,先出手的其实是政治小团体,朱元璋不过是在反击。只不过,朱元璋的不会玩儿宋朝皇帝那种假惺惺的和谐,没有饶恕他们而已。
之后是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蒋瓛揭发大将军蓝玉谋反,说是他联络了一堆官员,准备在朱元璋外出打猎时举事。朱元璋大怒,蓝玉案随即发动。
可以说,蓝玉谋反之事,比胡惟庸稍微靠谱一些,至少有具体的行动集团名单。而且蓝玉虽然调不动军队,但是有几百个义子,确实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是,他这样做却没有任何后续的政治准备,难道蓝玉真的要自己当皇帝吗?朱元璋的那些带兵的藩王,比如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宁王朱权等人,可也不是吃素的,他能成功吗?难说。说白了,蓝玉的所谓谋反,顶多就是一个构想,完全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性。所以,这次的案件,也是朱元璋用来剪除武将集团的阴谋。
蓝玉领衔的武将集团,实际上是朱元璋留给自己儿子太子朱标的底牌。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朱标是常遇春的女婿,两人是亲戚,所以蓝玉一直都极力拥护朱标为太子。同样的,只要有朱标在,蓝玉等武将就会服服帖帖,为其马首是瞻。但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突然得病去世。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嫡系,只能让孙子朱允炆成为法定继承人。
但是很明显,朱允炆年纪轻轻,政治上毛手毛脚,想法轻佻不切实际,根本压不住蓝玉等武将。而蓝玉也日渐骄纵,敢于公然毁灭朝廷关城,侵占百姓土地,而且大量豢养庄奴。在朝堂上,他也嫌自己的官职、爵位太小,据《明史》记载,蓝玉“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隐隐的有一种连朱元璋都不服的架势。
可以想象,如果朱元璋不处理了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继承人管不住武将,最后将明朝演化成混乱的五代十国。到时候受苦受难的,除了朱明的皇族,也势必包括百姓。所以虽然朱元璋发动蓝玉案看似残忍,但是也是被逼无奈。
总之,朱元璋虽然大量地清洗了功臣和武将,但是其用意依然是为了家国天下的稳定,清除朝廷中的不安定因素。这也就是在他如此大规模杀戮的情况下,天下仍然比较安定的原因。但是,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宋高宗杀岳飞,一个可耻的政治交易
宋朝,是历史上最仁慈的一个时代。现在人们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压制武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宋朝对武将的态度,和对文臣是一样的宽容。有宋一朝,极少有武将是被皇帝直接下令杀死的。不管是降将杨业,还是因为妹妹失宠而被搁置的李继隆,还是独霸一方种世衡,还是孤身对抗文官集团的狄青,朝廷对他们都算是不错。甚至,宋朝对武将的宽容,已经到了兵败不罚、违令不惩的地步。所以在平定少数民族侬智高叛乱时,狄青对违令的武将用军法,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仁慈的宋朝,会容不下一个军功最盛的超级武将呢?难道真的是岳飞自己有什么问题吗?
岳飞自己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他是个不善于谋身的人,曾经犯过皇帝的大忌——请立皇太子。这是一件功在天下、弊在自身的事儿,连最为仁慈的宋仁宗都曾因为这件事情而生气,更不要说宋高宗;而且,从岳飞的诗句中,还曾经透露过迎回徽钦二帝的意思,这也是犯忌讳的事儿,因为这意味着对自己现任君主的不忠;更何况,岳飞为了养活岳家军,大肆搜罗田产商户,手里有大量的钱粮资财,这同样是犯忌讳的事儿。
不过,这些都不能给岳飞构成致命威胁。因为在绍兴十年的北伐中,岳飞在朱仙镇胜利后,并没有置皇命于不顾,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奉调还朝。此后他被封为枢密使,但等同于是一个闲官,军队和钱粮早就已经交了出去,他已经不再对宋朝皇帝有威胁。如果按照宋朝历史上武将的个人发展来看,这似乎又是走的老路,岳飞将会在一个显赫的位置上待几年,然后被文官踩下去,到民间了此残生。另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也确实是走的这条路。
然而到了绍兴和议签订之前,岳飞却莫名其妙地被杀了。他的罪名,居然是让人无语的“莫须有”。而且在主审官何铸察觉案件有冤情的情况下,秦桧直接搬出了宋高宗,说杀岳飞是“上意”。
皇帝非要冤杀岳飞这顶梁柱,是不是疯了呢?他没疯,他只是算清楚了自己的政治账后,选择了苟且偷安。一旦岳飞等人北伐成功,真的接回了徽钦二帝,自己将会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纵然宋钦宗曾表示不会和自己争皇位,但是时移世易,谁又能保证什么呢?纵使“二圣”没有被迎回,武将集团也会趁机增加威望,迟早是对他皇位的威胁。所以,赵构宁可当一个窝囊的偏安之君,也不想恢复故土。
那么,答应金国议和的一切条件,就是赵构的唯一选择。可是除了金钱、领土方面的要求,金国还有一个条件,写在了金兀术和秦桧的信件里“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就是说,杀岳飞,本身就是议和的条件之一,赵构想要议和,必然得杀掉岳飞。
由此可以看出,赵构杀岳飞,不过是为了自己可以苟且的当一个偏安之君,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这样一比,他杀岳飞的成色,就比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要差很多。这也就是赵构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略有不同的是朱元璋一统江山 当年打江山的生死兄弟已经功成名就 终会危机朱家王朝后继者的安全稳固的基业 朱元璋在自己的权威下对功臣大开杀戒以免隆隐患 解后顾之忧 赵构建立的南宋江山尚却不稳 外来的军事威胁仍然会长期存在 军事将领人才需求 南宋中兴正是岳飞为首的抗金主力打下的局面 宋金得于议合停战的条件也是岳飞打出来的 赵构杀岳飞基于政见分歧 君臣二心 岳飞一心主战灭金 赵构主合退缩收笼 岳飞之冤就在于此 历史后世终给岳飞平反昭雪 大快人心 英雄不死 英雄永在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杀功臣和赵构杀岳飞,性质是完全不一样,赵构和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被他杀死的功臣真没几个,很多功臣是寿终正寝的,有些死于疾病,有些战死,没有那么夸张,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死的也不冤,还有一些人被杀比如蓝玉,朱元璋总得给后继者铺路吧,朱元璋杀功臣完全是为了巩固皇权统治,是有目的性的。
朱元璋
而赵构杀岳飞,一方面的原因是听信奸臣谗言,另一方面是把岳飞当做宋金议和的牺牲品,结果岳飞被杀了之后,南宋朝廷没有变得更强,金国对南宋的威胁反而更大了,秦桧专权乱政,外交内政都是一片混乱,这怎么能和朱元璋相提并论呢?
朱元璋杀功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比如空印案,是以杀贪官污吏,整顿吏治,制止贪腐围目的的。朱元璋比谁都清楚官员贪腐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后果,放任官员贪腐,今天自己怎么推翻了元朝统治,迟早自己也会怎样被别人推翻。
明初的郭桓案也是整治贪腐,两个案子数以百计的官员被诛杀,郭桓案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员全被处死,连坐被杀的官员多达七八万,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就要被杀头,明初政治廉洁和朱元璋矫枉过正的做法是有直接联系的。
明初户部侍郎郭桓
第二个方面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比如胡惟庸案,胡惟庸,李善长,陈宁,陆仲亨被杀,连坐被诛杀者三万余人,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度,废除了中书省,朝廷政务转移至六部处理,加强了皇帝对行政机构的直接管理,进一步确保了政权的稳定,国家的统一。
第三方面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如蓝玉案,如果朱标活着,蓝玉案多半不会发生,但问题就在于朱标英年早逝了,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好,朱元璋最初是打算留下蓝玉,让他在朱标继位后辅佐朱标,但朱标早逝,这个计划就落空了。
蓝玉居功自傲,又统领着朝廷最精锐的部队,朱元璋还活着倒是能镇住他,但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远不如朱标有威望,朱元璋担心朱允炆镇不住蓝玉,将蓝玉及其党羽彻底铲除,牵连上万人。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
蓝玉一案很可能是冤案,但蓝玉的确具备造反的实力,所以朱元璋也容不得他,朱元璋杀功臣,说到底,目的就一个,巩固明朝统治。我们再来看赵构杀岳飞,赵构得到了啥,统治仍然不稳定,1141年绍兴议和后,宋金摩擦不断,1142年岳飞被害死,1149年金兵再次南下,既没换来和平,又没换来政权稳定,还自损实力。
所以朱元璋杀功臣和赵构杀岳飞,性质完全不一样,两个皇帝之间更是连可比性都没有。
-----
网友解答:
-----
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从大的方面说都是为了巩固皇权。
如果说区别赵构可能更人道一些,他要到是军队的指挥权,只要是配合中央改编自己的家军,消除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岳飞完全可以不死。
因为中兴四将中,韩世忠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刘光世因为畏敌不前被最早削去兵权,而且其下属郦琼还带领几万部队投敌,但都没事,都是高官厚禄,颐养天年,张俊更不用说。
赵构收编岳家军只是杀了岳飞和岳云、张宪,其他人员虽然因为张宪被株连,但也只是降级调离,没有性命之忧。
反观朱元璋则非常残酷,每一次都是政治运动,借一人株连一切他认为有威胁的官员,清除所谓的\"反朱集团\",对主犯动辄满门抄斩,每次运动被杀的都是上万人,这些官员不是有罪,而是朱元璋认为不安全
其实这和治国理念有关,宋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且都是两派互相牵制,比如北宋的改革和保守,南宋的主战和主和,皇帝不用担心官员专权篡位。
而朱元璋则要他朱家独享天下,儿孙都封王,这样就要剪除一切对自己朱姓江山有潜在威胁的力量,而且务求斩草除根。
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朱元璋惩治贪官,但朱元璋惩治贪官并不是为百姓,而是为自己,他连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哥们都不愿分享,对百姓能好到哪里。
如果好,也是把百姓看做羊,他是什么?大家可以想一下。。。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本身值得商榷:朱元璋杀功臣是明朝乱臣贼子和满清为贬损朱明王朝给朱元璋扣的帽子。现在很多贪官污吏和无良文人也跟着推波助澜。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两大叛乱集团铁证如山,稳定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年。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最繁华,最先进的国家。清编明史近百年,历经四朝,最后由乾隆御批,大学士张廷玉主编,几百名满汉官员参加编纂的《明史》,虽有明显的贬明扬清倾向,但都无法为胡惟庸,蓝玉两大叛乱集团翻案。岳飞被杀,是赵构和秦桧因满足偏安江南,无意收复失地,与岳飞的政见不和所致。岳飞被杀是千古奇冤,岂能与明朝乱臣贼子相题並论?!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杀功臣与赵构杀岳飞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第一、时空背景不一样。
洪武年间,大明初兴,已基本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预期。此时的明朝国力强盛,完全没有南宋时期那样的内忧外患。赵构除去岳飞,至少原因有三:
一是出于私心,宋高宗赵构当年被金国“搜山检海”,几乎是九死一生,真的不想再打了,非常害怕岳飞一味抗金破坏自己的和谈计划。金国也确实害怕岳家军,因此甚至把杀掉岳飞作为双方和谈的条件,所以岳飞必须死,双方才有讲和的基础。
二是岳飞抗金打出的口号是“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收复中原”倒没什么,“迎回二圣”问题就大了——真要是实现了“迎回二圣”,你把当今的皇帝置于何处呢?所以岳家军的口号犯了皇帝的忌讳。
三是赵宋王朝从来就对武将防范心很重,尤其是拥兵自重的武将。岳飞可能真的没有拥兵自重的想法,但皇帝可不会这样想。与其眼睁睁看着你坐大,不如提前动手除掉你。在除去岳飞这件事情上,秦桧只不过是赵构的工具而已。
第二、性质完全不一样
说朱元璋杀功臣其实是有点冤枉他了。有人曾做过统计,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有部分是战死(如丁苷郎),有部分是病死(如常遇春),很多都是寿终正寝的。朱元璋也确实杀了一些人,但这些人死得并冤枉。
先说一些大人物,像蓝玉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史书上说他因某谋反罪被杀。小编认为,有无谋反实据不好说,但蓝玉蓄养庄奴、义子,以权谋私(抢占民田等),横行霸道的事情则比比皆是。例如蓝玉北征归来时,因喜峰关守吏稍有怠慢便纵兵毁关,这样的人,难道不该杀吗?
像胡惟庸,若说才能确实是有的,早年也帮着朱元璋处理过不少事情。靠着同乡李善长的举荐,不断得到升迁,甚至坐上了丞相的位置。但胡惟庸不但不思为国尽忠职守,干的却都是以权谋私的事情。后期野心爆棚,更是想除掉朱元璋,自己做皇帝。对于这样的人,朱元璋杀他一百次都不过分。
像李善长、唐胜宗等人是因为参与胡惟庸谋反被杀。冯胜因为卷入蓝玉案被赐死。朱良祖则是因为胡作非为后又陷害忠良(道同)而被诛。
事实上,对于这些曾经立下战功又胡作非为的部将和功臣,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想直接除掉他们,甚至还曾于以劝戒。洪武二十一年,朝廷曾下发过一部《武臣大诰》给武将们传阅,里面列举了三十二人名各地武将的不法行为和朝廷的处理态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老朱考虑到这些武将们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老粗,怕他们看不懂,因此《武臣大诰》的用语也都是些浅显通俗的大白话。朱元璋想通过这种方式对这些骄横的故旧们进行劝勉,可惜他的良苦用心并不能让这些功臣武将们所理解。没有办法,朱元璋只好祭起了鬼头刀。
-----
网友解答:
-----
大差不差帝王将相好人不多
-----
网友解答:
-----
你让北元跟朱元璋说,必须杀了某功臣才能议和,再规定朱元璋必须任用某个北元支持的人当终身宰相,你猜朱元璋会不会听。
-----
网友解答:
-----
此一问题,有点儿滑天下之大稽也。朱元璋大皇帝陛下乃一代雄主,统一天下的开国帝王;可赵构呢,一个被敌军和农民军吓破了胆的被拥立者,只知道逃跑的家伙。姓赵的岂能和朱大皇帝陛下“同日而论”哉?此一命题压根儿就不成立。
------------------
推荐阅读:
06年总决赛奥尼尔场均只有13分,为何没人说韦德是单核夺冠?
上一篇:加入北约不是比中立更容易卷入战争吗,芬兰人怎么想的?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