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方言最接近原始汉语?
哪种方言最接近原始汉语?
-----
网友解答:
-----
没有任何一种方言接近原始汉语!
最接近原始汉语的是"嘉绒语",这种语言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
所谓原始汉语,应该指的是史前时期的汉语,也就是文字发明之前汉语的音系。文字发明之后,汉语基本已经成熟定型了,已经不属于原始汉语了。汉语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时期。原始汉语比上古时期还要早。
每种语言都有来源,这个来源就是这种语言的原始语。比如印欧语系(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伊朗语,印度的印地语,梵语,吐火罗语等)就有一个共同的"印欧原始语",目前语言学家已经完全构拟出了原始印欧语。这种原始印欧语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大约在8000年前,这些属于印欧语系的人确实是说着同一种"原始印欧语"。
通常情况下,根据语言学的分类,一种语言还有一个语族,一个语族包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相似的语言,这些同一语族的语言来自同一个原始语。也就是同一族的语言,在数千年前是一个语言,随着人群的分散,迁移等原因,分散到各地的同一种语言,又慢慢变成了同一族但是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有的能沟通,有的完全互相听不懂了。
汉语有很多方言,我们中国人把全国各地说汉语的人分成各种"方言",国外也有的学者是把不同的方言称为"语言"的,比如分成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闽南语、粤语、客家语等。但是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无论你称各地为方言,还是语言,他们都使用同一种汉字,因此本质上属于一种语言。
这些中国各地方言都不能称为"原始汉语",也与原始汉语相去甚远。这些方言只不过是与不同时代的古汉语音系有一定的联系而已。比如,吴语保留了较多魏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而晋语则保留了较多唐音。粤语发音则是古汉语雅言与岭南古越语融合而成的语音,至唐代已基本形成。
因此,各地方言最多是汉语某个时期的强特征的遗存,都是现代汉语的一种,最多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古音(上古,中古,近代),其与原始汉语的距离,跟普通话与原始汉语的距离一样远。比如原始汉语有复杂的复辅音,现在没有一种汉语方言有保留了复辅音。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包括藏缅语族,汉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这意味着,这些语言在8000年前属于同一种语言。
汉语和藏语大约分离于5000年前,也即大约公元前3000年。但是汉语和藏语都经过了悠久复杂的历史,语言也产生了很大变化,都与自己的起源"原始汉藏语"相去甚远了。
那么原始汉语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了吗?印欧语原始语还可以从古老的梵语中寻找蛛丝马迹,汉语就没有任何现实遗存?哪里能找到原始汉语的痕迹呢?
还真有一种语言接近原始汉语!
这就是"嘉绒语"!
嘉戎语,可以说是汉语的"活化石"!
嘉绒语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两州,说这种"活化石"语言的人大约10万人左右。50年代,这些人被识别为藏族,此前,他们被称为嘉绒族。
嘉绒语非常古老,它保留了"原始汉藏语"的一些语音形式(例如:复杂的复辅音)和构词手段。什么是复辅音呢?比如英语说stop这个词,其中开头两个辅音"st"就是复辅音。嘉绒语的复辅音不止两个,通常是三个。这个比较有意思,连着说三个辅音其实挺难的,尤其是现代汉语变成了音节文字,除了词尾有n,ng这两个辅音外,开头都是一个辅音,或者没有辅音。因此,现在让你说原始汉语的"复杂复辅音",你可能根本说不了。复辅音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一些痕迹,比如zh,ch之类。其实,写成zh,ch不太合理,因为这样你看不出汉语语音的变化,比如"周zhou"这个音,如果写成"tro"就能较容易理解(其中t是不送气的),后来r音弱化丢失,才有了"调","凋"这种音。
嘉绒语对了解古汉语的语音和语法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语言历史比较有助于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法国语言学家沙加尔提出“肘”(中古知母有韵)应该构拟成*tr-kuʔ。嘉绒语可以印证这个构拟,因为这个词有同样 tkr- trk- 的复辅音。
在汉藏语系里,藏语和汉语具有悠久的文献传统,却丢失了原始语一些很重要的特征,反而处于边缘地区的古老的嘉绒语,比较接近原始语。
嘉绒语的动词形态相当丰富,除了时态,还表示人称范畴:动词的人称和数与主语宾语一致。有的学者认为,原始汉藏语可能有相同的动词人称标记,但是这个标记系统在汉语、藏语和缅甸语里消失了,只有嘉戎语这样的古老语言还保留着。
很幸运,与汉语同宗的嘉绒语能保留下来,人们可以借助嘉绒语一窥原始汉语的面貌,甚至可以据此构拟出原始汉语的发音,也能发现为什么汉语一些字词的发音异常变化
,比如"卓"字,怎么加个扌就读成"掉diao"了呢,原来的zhuo呢?
有了嘉绒语,这些问题就能在比较语言学里找到线索。
古老的汉语活化石─嘉绒语,值得你研究。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原始汉语的影子。
以晋语方言为例,当你从一个农妇嘴里听到“掉粮、掉粮”的叫声时,你不觉得几万年前一个同样的农妇也是这样吆喝自己即将下蛋的母鸡?因为语法家绝对不去修改叫鸡吃食的声调。当原始人第一次不小心把怀揣的粮食掉落于地,失声大叫一声“掉粮”,群鸡一拥而上争食时,叫鸡吃食的吆喝声不就这样产生了吗?当然还有几个更聪明的原始人,随手扬一把谷粒,口中说一声“谷、谷”,与“掉粮”异曲同工的是鸡子照样趋之若鹜,于是不同地域的叫鸡声就这样应运而生。可以肯定地说,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你若有兴趣,还可从吆喝羊羔的“羔食、羔食”,吆喝小牛的“哞儿食、哞儿食”声中悟出其中的奥妙。至于直呼“兔、兔”来叫兔子,简直等同于少妇称自己孩子为“宝贝”!同理,马车夫让马走喊“驾”,叫马站喊“驭”;耕田人让牛向里走喊“来来”,朝外走喊“达达”等等口语,无一不是千万年原汁原味没有被人为开发破坏的汉语,有幸传承保留至今,弥足珍贵。如此推敲鉴赏口语,不亦乐乎!
-----
网友解答:
-----
老家是湖北鄂东南的,大学在武汉读书,工作地主要在广东深圳,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杭州出差过一段时间。
一、我对中国方言的理解
1、湖北省内情况
湖北省内以武汉为界,往西往北口音比较相似,很好理解。
襄阳等比较靠近河南,口音非常接近河南口音。宜昌以西的恩施口音无限接近于重庆口音。武汉话比仙桃、孝感等话硬朗、辨识度特别高。武汉以南以东的方言口音就非常复杂。
如靠近江西的阳新、通山、通城等地基本与上面所述武汉话及以北以西的湖北话完全不同。同样我们也不容易听懂江对面的浠水、蕲春、武穴的方言。鄂东南的方言对于外人来说几乎是完全加密,完全听不懂。老人们说我们都是从下江(长江下游,江西、安徽等)搬过来的,以前老房子正门或者村子祠堂的正屋会要牌匾,一般以“江夏”两字题头,如江夏流芳等。
2、中原、关中及西北地区
河南、淮河两岸的皖北和苏北、山东等地的同事或同学的口音相似,容易听懂,区分度很小。陕西、甘肃属于西北口味的普通话,舌头有点绕,能听懂,但是比河南话明显要费力不少。北京、天津话是我们标准普通话的基础,这两个地方是最没难度的。民国及解放前后,有很多山东人去了东北,另外也有很多很多山西人去了内蒙,人口迁徙也带去了相应的方言和饮食、文化习惯。语言学家整理了比较专业的中国方言分布图:
3、广东等南方省份
广东话有很多古汉语的味道。有一个广州的朋友说他们话据说有最开始汉朝立国时陕西汉口的古语口音,无法考证。他自己的家族祖上从杭州迁过来,再早就是中原的河南。
二、方言区特点汇总比对
通过以上大致的划分可以看出,中国的各种方言(口语)从北至南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易懂到很难懂。我老家湖北那的某些字词的发音介于普通话和广东话之间。比如普通话里说他(ta,一声),我们叫其(kei,二声),广东话里是他(间kui,二声)。
当然广东这里还有客家话和潮州话,据朋友讲,潮州话人其实都是福建搬来的,潮州话跟闽南话比较相似。福建人顺着广东海岸线而下,湛江、茂名也能很多人讲类似的潮州话(闽南话)。
广东省除了广东话和潮州话以外,第三大方言则是客家话,客家也是完全听不懂的语言,闽南话因为闽南歌的原因,听过一些。
有些地方也很神奇,比如普通话厕所,我们方言叫“东司”,结果一次去旅游时发现厦门那的厕所也标为“东司”。
长沙岳麓书院里的厕所也叫东司
据说之所以叫厕所为东司是因为古代的厕所一般建在寺庙的东侧,因而故名东司。
当然浙江、上海、苏州的吴越语系中,典型的苏州话虽然听不太懂,但是真的好听。杭州人讲普通话,非常软,很有特点。
中国情况复杂,实际的语言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想象,大家多补充自己理解的那一块吧。从感觉上,江西、湖南开始往南,包括广东、福建,介于三省的客家这几个是比较接近古汉语,至于哪一个最接近,这个就没法定论了。
三、方言实例列举
普通话\"吃饭\",广东话“食饭”,湖北鄂东南老家话“恰饭”,潮汕话“嘎蹦”;
普通话\"上午\"、\"下午\",湖北鄂东南老家话“上昼”、“下昼”,广东话也类似;昼现在口语中已经不用,只在书面中存在,如“不分昼夜”、“黑夜白昼”、“昼伏夜出”等。
-----
网友解答:
-----
那还用说吗?!
1、汉族的基本盘在哪里?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和江南省(江苏、安徽)、两湖、江西和四川。那么,原始汉语就在这些省。为什么?一是无论怎么改朝换代,打走的打死的都是官家和当兵的,平民百姓大多留下了。二是或者是先钻山后出来。三是都主要是占城堡,很少去农村,更不去偏远的农村。
2、为什么陕西关中与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肃的庆阳、平凉、天水等地口音基本上相同。这就是古汉语的核心。
3、为什么直到现在各地土话都相差这么大?其实这些就基本上是当年的语言。大多数移民来的人都是少数,为了好生存生活,一至三代都变成当地语言了。比如湖北人来陕西一伙人,开发河滩地建了一个村,来的人之间都说湖北话,可上市场得说醋溜陕话,不然,就难以交流,给孩子传的湖北话,可孩子上学学的是陕话。等到初来的哪些人过世了,就基本上以陕话为主了。再往后就基本上无几句湖北腔留下了。关中有许多山东村、河南村、四川村、湖北村、湖南村、江苏村等,都是一百多年,八十年代去村上就能听到几句原话(醋溜的),能看出原型长相。可现在去,就都关中音、关中相了。
4、客家人迁移的群体比较大是事实,可是,能大过所到地的人群吗?一是他们不可能只与内部交流吧?二是通婚方面是尽量内部我相信,可总有少量外溢的。一代、二代可保留原话,三代、四代呢?最终还是逐渐转换到当地语言,或许由于群体大,而对当地语言注入个别带来的语言。
5、为什么在西亚陕西村(可以严格的说是陕西乡或县)的人,仅去了一百三十几年,只留下了陕西方言,而无文字呢?还是敌不过当地口音。
6、在台陕西村的人时间并不长,7o年吧?大概只能在村内用陕西话。再过7o年呢?!
因此,一些人鼓噪的客家话什么的是古汉语等等,都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了,或者是认为自己有钱了,就可以当正统了。除了无知,还是无知。
-----
网友解答:
-----
本人才疏学浅……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看到了友友提出的问题~我想简单的回答~
普通话和古汉语发音不接近!普通话应该是清朝进关以后慢慢形成的!是东北口音转变来的!
发音接近古汉语的地区~应该是珠三角那一带~ 广东 香港最接近!香港的书面文字 还保留着古汉语的书写方法。。
回答的不好~敬请谅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