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
网友解答:
-----
1955年首次授衔时,丁伟作为军长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但这一点恰恰是符合史实的,因为丁伟的原型——开国将军钟伟也是军长授,也是授少将衔。
先看看丁伟的原型,开国少将钟伟
钟伟,红军时任十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十二纵队司令员。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纵队改军,钟伟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纵队就等于军,纵队司令等于军长。
1955年5月,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对当时军官的每一个职务规定了详细的编制军衔,这是授衔最直接的依据,陆军军官编制军衔规定如下:
上将——中将:兵团(集团军)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将——上将:兵团(集团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中将:军长、军政治委员,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少将——中将: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兵团炮兵、坦克兵、后勤、技术主任。
这样来看,军长应授予中将衔,但钟伟时任第四十九军军长,正军级,却只授予了少将衔,只和副军长持平,授少将衔确实低了。
四野纵队司令的授衔情况
跟四野其他纵队司令、军长相比,钟伟的少将衔也是略吃亏的。
四野的12个纵队刚成立时,纵队司令如下:
1纵李天佑、2纵刘震、3纵韩先楚、4纵吴克华、5纵万毅、6纵洪学智、7纵邓华、8纵黄永胜、9纵詹才芳、10纵梁兴初、11纵贺晋年、
12纵钟伟。
这12个纵队司令中,只有贺晋年、钟伟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纵队司令都是中将和上将。
就算加上12个纵队的政委,也只有段苏权、李中权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政委都是中将。
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钟伟个人原因,另一方面是整体原因。
1955年授衔时,全军有50多个纵队,按照规定标准能授中将衔的有200多个,但中将的名额一共只有175个,尤其是四野已经占了43个中将名额,不可能所有纵队司令和政委都授中将,否则你让人家一、二、三野怎么想?也要照顾兄弟部队的感情嘛!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平衡,需要牺牲,那为啥要牺牲钟伟?
一是钟伟履历中有小瑕疵。
钟伟担任纵队司令(军长)时,是从师长直接提拔上来的,没有经历纵队副司令(副军长),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当需要牺牲时,就成了资历问题。
二是钟伟吃过大败仗。
渡江战役之后,钟伟不听上级指示轻敌冒进,在青树坪一战被白崇禧伏击,损失惨重,这是我军渡江后为数极少的大败仗,而同时期其他将领表现很稳,钟伟这个大跟头摔的真不是时候,让自己吃了大亏。
综合上述因素,钟伟就被降格授了少将衔,不过钟伟担任的军职可一点都不低,他先后担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
再看看丁伟的履历,与钟伟完全一致
丁伟抗战时任28团团长、129师新编第一团团长,但这个团是八路军自己编出来的,没有国民政府的编制和番号;解放战争期间,和钟伟一样,也曾任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和钟伟一样,也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纵队统一改编为军,丁伟的纵队司令就是军长。
丁伟的原型就是钟伟,不过是改了一个姓而已,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
授衔时的特殊案例
上面的干部级别与授衔比照关系只是一般规则,具体授衔是有特殊案例的,比如韩先楚。
按照规则,副兵团级一般授中将,但韩先楚却授了上将。
韩先楚在解放战争时就在四野三纵担任纵队司令,1948年后又担任第40军军长,一开始和钟伟(丁伟)的级别一样,但他同时兼任兵团副司令,因此属于副兵团级。
不过韩先楚的战功不是钟伟(丁伟)能比的,他先是力排众议,率军解放海南岛,立下首功;后来又率军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
对比钟伟的摔跟头,韩先楚亮点频出,有这两个战功垫底,上将是没跑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
网友解答:
-----
在《亮剑》这部剧中,丁伟作为李云龙的顶头上司,经常会出现在镜头当中,被观众们熟知,观众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长官。但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感到不解,那就是为什么丁伟最后仅仅是被授予了一个少将军衔呢?
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是纵队司令员,怎么说也得来个上将军衔才好吧?于是,就有不少人吐槽说编剧不走心,给丁伟一个这么低的军衔。但其实,要是我们细心点去看的话,也会发现这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时候,丁伟的原型钟伟在现实也是授的少将军衔,这一点很符合现实。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和丁伟同时期的陈大麻子,他被授予的军衔是中将,可当时他跟丁伟的级别是一样的,为什么陈大麻子军衔就要比丁伟高一级呢?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活作风的问题,陈大麻子做起事情来中规中矩,基本上不会犯什么错误。
可丁伟就不同了,他这人不仅爱吃爱喝还喜欢玩,曾经在东北参军的时候,就有过偷烧锅酿酒的经历,这些酿出来的酒他不仅自己喝,还偷偷的往外卖,严重违反了身为一名军人的安分守己特性。
不仅如此,在《亮剑》原著中还有提到过这么一个情节,在休整期间,丁伟老是坐不住,时常丢下自己的部队,一个人就跑到哈尔滨去找美女和下馆子,甚至有一次他还跟好几个美国姑娘跳舞。
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丁伟的生活作风不好,当然了,丁伟自认为自己隐藏的很好,这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去做这些事情,可他不知道的是,上级早就知道了他的这些事情,只不过一直憋着不说,直到授军衔的时候,才给他一个少将军衔当做是教训。
当然,比他还惨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说尹先炳,他跟丁伟一样,也是被提拔成为了纵队司令,在授予军衔的时候,他被拟定为了中将军衔,可不知道是谁告的密,说他生活作风很不好。最终导致他的上级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直接就连降了他两级,只给了他一个大校的军衔,这个军衔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了,连丁伟的都不如,甚至还不如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官。后来,这件事被传出去之后,尹先炳从此也成为了八路军的笑柄。
其实在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还有上将军衔等等,这都是较为正常的,所以类似于丁伟还有尹先炳的高职低配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也就是很特殊的事情。但要怪就怪丁伟他自己不守本分,谁让他在休整期间丢下那么多部下不管,一个人跑到菲律宾去下馆子泡美女的?
人家给你高军衔才怪,相反,第一野战军的
贺炳炎
就不同了,
他虽然在八路军中只是一个团长,但是最终他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比身为司令员的丁伟足足高了两个级别,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凭什么他贺炳炎就能低职高配,丁伟就得高职低配呢?其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贺炳炎安分守己,绝不会做那种违反纪律的事情,也跟李云龙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对上级唯命是从,从不会因为个人恩怨就违反组织派下来的任务。
丁伟说到底,他跟孔捷以及李云龙都是一个性格上的,尽管打起仗来屡建功勋,但是他们都是那种不好管的刺头,动不动就会违抗命令,脾气上来就连天王老子来了都约束不了。虽然这种性格放在现在来讲倒没什么,因为现在的老板只看利益,而对于旧社会的人们来讲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会在授军衔的时候把配置调低了。
-----
网友解答:
-----
《亮剑》中的丁伟作为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司令员,五五年授少将衔属正常。
五五年开国将帅大授衔是以一九五二年军委给各高级将领定的级别为基础的。
实际授衔时情况又极其复杂,级别和军衔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要综合考虑各将领的军功、资历、各个山头的平衡。
具体情况摘录如下,读者可看出点端倪:
五五年授五五名上将,三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33名,副兵团级19名,准兵团级一名:贺炳炎,无军队级别两人。可见上将的基本级别是正、副兵团级,最低也是准兵团级。
授175名中将,五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和罗荣恒负责军衔初评,高风亮节,本是稳稳的上将,属特例,下文不再讨论),副兵团级22名,准兵团级53名,正军级96名,无军队级别三名都是少数民族军官。中将的主力是准兵团级和正军级。
少将798名,六个级别,分别是副兵团级1名贺晋年,准兵团级3名,解方、陈沂、段苏权,贺晋年、段苏权是特殊情况,下文也不再讨论;正军级107名;副军级216名;准军级344名;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两人,后正师级并入准军级。可见少将的主力是副军级和准军级,作为正军级这一等级也是少将衔人选的重要补充。
好,现在请文友们跟苍茫大地一起分析一下钟伟的军衔授得高了还是低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正军级的,与上将无缘是一目了然,授中将正常,授少将也无不可,中将中副兵团级的也有22名。以上面史料为据,五二年评定为正军级的203人中,107人授少将,96人授中将,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林总罗帅帐下将星如云,五五年实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钟伟在兵将最足的四野和其它四大野战军去平衡,本就有点吃亏;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说他随四野挺进江南后,又率四野49军因突击神速,在青树坪钻入国军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口袋阵,最终尽管因钟伟所部战斗作风骠悍,冲出小诸葛的重围,但伤亡也在13000人,是?解放军渡江后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另一仗是金门战役。这多少也影响了钟伟的军衔。
所以,钟伟授个少将,本也不算太亏,后来很能打仗又生性鲠直的他想要老首长林总去替他讲讲情,被林总剋了一顿。主席很爱惜人才,考虑到四野出身的中将中还有部分在建国前职务、战功低于钟伟,如开国中将田维扬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级别远低于四十九军钟伟军长,后来亲自将他低衔高聘,任他为北京军区参谋长,那就当中将在使用啰!
-----
网友解答:
-----
电视剧《亮剑》来自于小说《亮剑》,其中的三大战将李云龙、丁伟、孔捷个性、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实际他们三个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
而三个人在解放后也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按照资历、战功而言,三人都是授低了。所以三人开始都很不服气,拒绝穿军礼服佩军衔。
55年授衔,除了军衔,还有级别。比如就有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等,级别高低不同,但有可能授予同样的军衔。比如上面的三个就都有可能是上将。
李孔丁三人都是正军级干部,授予中将是标配,授予少将也没有问题。初看他们是授低了,但也细想也不是没道理。
他们三人都是优秀的“战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赫赫威名。但是,中国革命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革命,而是更强调政治、军事全面发展。
八路军在敌后进行的是游击战争。原来的三个师杀到华北之后,如水银泻地,很快就发展出几十万军队,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很多根据地,建立了很多军区、军分区。原来的团长、旅长变成了军区司令员。作为军区司令,不光是军事强,政治也要强,需要强大的政权建设能力。
查询开国将军的履历,很多赫赫威名的将军都有军区司令的经历。他们不光仗打的好,更是开辟了一块地盘,增强了革命的力量。
李孔丁三人中,只有孔捷表现出了政治素养,李丁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李云龙的部队通过分散发展,扩张到一万多人,但也没有说是开辟出专门的根据地。
从这方面来说,三人是有缺陷的。
授衔的时候,中将及其以上算是高级将领,所以人数是有限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的人数比较多,那么因为这些缺陷,有可能把他们三人挤下去。
-----
网友解答:
-----
亮剑的问题我很喜欢。关于晋西北铁三角授衔偏低的话题,老李、丁伟和孔二愣子在电视中已经吐槽过了,三个人要资历有资历、要战功有战功,最后都只扛了一颗星,还真是有点憋屈的……
之前有讨论过李云龙和孔捷,为老丁叫屈的还不多见,正好谈谈丁伟……只能基于小说来谈了……
首先得说,亮剑小说和电视剧这样处理,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不见得符合史实,主要还是为了突出三个老战友的人物性格,总体基调就是要打压老李——谁让丫关键时刻受那么重的伤呢,受伤就受伤,还讨了那么如花似玉的老婆,得,不可能好事都给了老李,只好委屈他在授衔时找补一下,顺带手,晋西北铁三角的三个老战友,那就都委屈一下,还是都一颗金豆的好,要不然老李看到俩中将的牌子,没准都能跟老丁、孔二愣子直接决裂了……
再说回老丁,其实亮剑中对老丁的刻画和描绘,这个人的战术素养、战略意识,绝对算是解放军中不可多得的上上之选,首先,开篇就接了李云龙打磨多年的新一团(而且带的还不错),说明在总部首长看来,丁是个不亚于李云龙的战将,而且还不像老李这么刺头。其次在刚到新一团时,老丁的表现也算是有情有义,李云龙要带张大彪走,没问题,绝对配合;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新一团(包括孔捷的新二团)没有像独立团那样光芒四射(比如手榴弹战术、比如平安格勒战役),但也没有像李云龙被鬼子围剿到团长政委双双重伤的窘境,在那几年,没有大起大落,已经算是很为革命负责了,尤其是在李云龙部发起平安县城战役时,丁和孔那是全力阻击,不惜一切代价,这也表明三人的战友情感以及相当高的战略素养。
老丁最圈粉的时刻,应该是李云龙的家宴上,当时他跟老李的老丈人相谈甚欢,能让老田这种士绅领袖觉得“英雄所见略同”的我军将领并不多,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善于搞统战的胖帅。估计那会老田心里在想:怎么小田看上的不是这位丁将军呢?
所以等老丁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上推出那篇“我国最大的战略威胁,不在南、东,而在北部”,真的堪称技惊四座了,我个人对此评价甚高,这篇论文比老李那篇什么亮剑精神有料多了,这才算是真正战略层面的思考。
还是回到老丁的授衔,老丁的资历不低,大概也就比老李稍微低一点,抗战时的主力团长,挺进东北第一批提纵队司令,解放时又是主力军长。
先看看当年四野各纵队司令员名单——1纵:李天佑(开国上将);2纵:刘震(开国上将);3纵:韩先楚(开国上将);4纵:吴克华(开国中将);5纵:万毅(开国中将);6纵:.洪学智(开国上将、88上将);7纵:邓华(开国上将);8纵:段苏权(开国少将);9纵:詹才芳(开国中将);10纵:梁兴初(开国中将);11纵: 贺晋年(开国少将);12纵:钟伟(开国少将),12个纵队司令,5上将4中将3少将。
当时授衔时受到苏联代表的影响,确实有刻意压低基准军衔的做法,但那都比较多集中在少将到大校这一层级(原本有人建议大校改叫准将,也被人以“将级军官数量过多”而否决)。但是呢到了纵队司令、军长这个层面,其实压的不是很厉害,6上4中就不比了(那可都是林总的心腹爱将),就看俩少将吧,贺晋年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三边军分区司令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司令、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55少将;再看钟伟,土地革命时的副师级干部,抗战时历任新四军第三师第28团团长和第十旅副旅长,解放时先任东野12纵司令,55少将;段苏权,30年参加革命,做过红6军团宣传部长、独立师政委,解放时的东野8纵司令、东北军区空军司令,55少将。
这三人的履历,比丁伟丝毫不差吧、甚至还有过之……
其中段是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平平,被林彪计入另册;贺和钟的少将,当真是有点冤枉的,值得一提的是,钟伟少将是授衔时闹得最凶的将领之一,甚至被点名批评,也正是他,在后来具体批斗彭总时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从此深陷牢狱,不知所终……
而不少人都公认的是,亮剑所刻画的主人公中,除了公认的疯子王近山(开国中将),就有钟伟的影子,甚至都可以说丁伟就是照着钟伟来写的,授衔时发飙,而小说中在批彭时挺身而出的,不正是丁伟?
也正是这一重重的悲剧色彩,才让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老李、老丁、孔二愣子、小田、老赵,甚至旅长、师长和总指挥……都鲜活地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所以,还有必要去纠结他们只拿到少将吗……
再说一点授衔的轶闻,军中最重资历,尤其是刚进兵营时的班长,所以授衔之后,挂着两星三星的,见了少将,要立正行军礼的,并不少见。55授衔最冤的是谁?中将詹才芳!土地革命时的军长,到了解放还是军长,绝无仅有。詹中将出身四方面军,为人宽厚,刚参加黄麻起义时,李先念(拟授大将、国家主席)和秦基伟(开国中将、88上将)都是他手底下的兵;上将陈锡联,刚入伍时是他的勤务兵(一开始陈上将年龄不到被拒,一年后再去磨詹中将,詹说拿杆枪来比比,比枪高就收),结果55授衔,陈上将而詹中将,然后某年詹到北京陈上将家做客,陈不在,陈妻立命勤务兵:赶紧去通知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来了!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境况窘迫,詹中将途遇一大个子战士倒在草地上,看了下,说这是个扛机枪的好苗子,给他一条马尾巴牵着,看他能否走出草地……解放后,这个大个子来找詹中将谢救命之恩,谁?尤太忠少将!詹在红四资格甚老,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许世友上将,每次开会都要与詹中将为邻,而每次许上将脾气上来要发火时,詹中将总是轻抚其手臂:莫发火、莫发火,许上将气遂消矣。
-----
网友解答:
-----
什么叫仅授?他当个少将正好,没委屈了他。
先说一下,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司令一般对应的是第四野战军的军长。
一、少将军长很常见
这个不用多说,不论是中将军长还是少将军长都是正常的,而且在1955年授衔时有相关规定,少将最高可以是大军区副司令员,最低可以是师长,在这个范围内的军官授衔少将都没毛病。
二、丁伟的原型之一四野四十九军军长钟伟就是少将
原则上讲,丁伟和钟伟的经历相差很大,红军时期一个红四方面军一个红三军团,抗战时期一个八路军一个新四军,只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一部分经历相似,之所以普遍认为钟伟是丁伟的原型之一,除了名字接近之外,两个人的脾气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钟伟的军衔是少将,丁伟能高到哪儿去。
三、四野里的少将军长和纵队司令有好几个
四野整编时的各个军长再加上前任纵队司令里,少将、中将和上将都有,除了钟伟之外,前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因历史问题授衔少将(论资历上将都可以),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也因其他问题被授衔少将(正常情况可以是上将),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也是少将。
这么多身经百战的战将在1955年授衔时都是少将,丁伟没啥可委屈的。
四、丁伟的履历并不突出
《亮剑》中丁伟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先是二十八团团长,后来是新一团的团长,这两个番号一看就是八路军自己增设的,和八路军刚成立时的几个主力团不可同日而语,像陈锡联、李天佑、杨得志这些主力团长授衔上将,也有文年生、王尚荣这样的中将。
丁伟作为一个在八路军里相对比较普通的新一团团长,在履历上并没有过人之处,授衔少将也很正常。
五、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
虽然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是中将,但三八六旅独立团并不是初创主力团,其首任团长韩东山就是少将,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只是中野下属的师长,这样的履历说明他授衔少将没有任何不妥。
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丁伟作为铁三角之一他好意思不是少将吗,不然三个人不好相处啊,如果他是中将,那老李和老孔见到丁伟就得先敬礼,多没意思。
从电视剧考虑,丁伟也得是少将。
六、创作需求
据说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剧中虚构的解放军高级军官角色军衔不能超过少将,毕竟开国中将以上的将军几乎都是战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数也有限像开国中将只有177人,目标范围太小不说,在1955年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
开国少将队伍比较庞大达到1360人,几乎是开国中将的八倍,目标范围大不说,在1955年时少将属于高级军官,并不在高级将领行列。
在有关历史小说创作时,你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军官是没问题的,要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将领就不行了。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肯定是要经过一定流程的,为了创作方便,像晋西北铁三角干脆就都是少将得了。
综上,丁伟的少将,很合适,一点儿都不委屈,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该授什么衔!
-----
网友解答:
-----
丁伟是电视剧《亮剑》里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不能和任何一位开国将军划等号,或者说他是众多开国将军的一个“杂合体”、是融合了众多开国将军的经历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本人没有仔细阅读过都梁的原著,只大致翻了翻,自然不便对原著评头论足,这里只就电视剧《亮剑》而论。为什么丁伟曾经担任过纵队司令(四九年之后改为军长),五五年大授衔时却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诚然,五五年大授衔时,四野(原东北野战军)不少纵队司令都被授予了中将、甚至上将军衔。但是,被授予上将军衔者、如李天佑将军等实际上早已进入了兵团级行列,而不是正军级(即前面提到的纵队司令)。换言之,五五年大授衔时的正军级将领基本上只被授予了中将和少将军衔,并没有正军级上将存在!
那么,同为正军级,为什么会出现中将和少将两个不同的军衔等级呢?因为五五年大授衔时,授予军衔的标准不仅仅是彼时的现任军衔,还涉及到资历、历史职务、军功等方方面面。丁伟虽然是正军级,但是根据黄志忠、果静林版《亮剑》的说法,红军时期丁伟是团级、抗战时期依然是团级,这就非常“吃亏”了,最典型体现便是在三枚勋章上,按丁伟的资历只能是二、二、一,而在五五年大授衔时三个一的少将都是事实存在的!换言之,丁伟的资历和历史职务并不占优势。
再说纵队司令。从电视剧《亮剑》中交代的情况来看,丁伟的确担任过纵队司令,这是实打实的正军职。但是,纵队司令一职从四五年进军东北到四九年二三月整编期间,总共存在了四年左右。早期担任过纵队司令、甚至副司令职务的不少将领,实际上在四九年已经进入了兵团级行列。而丁伟并没有,直到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丁伟的职务依然只是军长。换言之,丁伟很可能是四七、四八年才提的纵队司令,与真实历史上的李天佑、韩先楚将军等人相比,他的资历和历史职务依然不占优势。但是,明显要高于真实历史上的“李瞎子”(特殊原因,就不写具体姓名了),“李瞎子”是四六年担任的纵队副司令,四九年提的军长,比丁伟实际上要低一级。但是,五五年大授衔时“李瞎子”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是“李瞎子”在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的军功!其次是“李瞎子”没有政治包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四方面军和西路军的问题了。在八十年代已故李主席牵头为西路军正名之前,四方面军、尤其是西路军将领实际上是受到了普遍压低的,这一点在军衔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著名的“首长的首长”(陈锡联将军夫人的说法,意思是詹将军是陈将军的首长,虽然彼时陈将军的实际地位要远高于詹将军。抛开那些历史、政治的东西不谈,陈将军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称道和尊敬的!)詹才芳将军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担任了正军级职务。但是,直到四九年整编,詹将军的职务依然只是军长。五五年大授衔时,詹将军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以至于詹将军不少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老部下都过意不去了。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群上将给一位中将敬礼!从电视剧《亮剑》的剧情来看,丁伟和李云龙、孔捷都是出身四方面军。从黄、果版《亮剑》我们还能看出,李云龙还参加了西路军。虽然丁伟没有参加西路军、没有背负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的政治包袱,但是四方面军出身这个政治包袱对于丁伟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除此之外,电视剧《亮剑》还借孔捷之口说出了另外一个原因,丁伟在东北期间打仗的同时还酿酒做生意,虽然这并不是中饱私囊,而是部队自给自足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情况,那就是丁伟胆大、喜欢打擦边球,这一点和李云龙非常类似。剧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丁伟身上背负的处分恐怕不比“刺儿头”李云龙少!
综上所述,丁伟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团级干部、抗战时期的团级干部(或许在进军东北之前或之初已经提升为过渡时期的编制旅级或后来的师级,但是剧中没有提及,不便瞎猜。从团级直接提纵队司令明显不太可能,因此丁伟很可能担任过旅长、师长一类职务)、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军)级干部、建国后的正军级干部,按这个资历本就在可授中将、可授少将的范畴之内。加之四方面军的背景和历史上经常受处分,丁伟被授予少将军衔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比起李云龙,丁伟已经算是“进步快”了,李云龙解放战争时期才是正师级,直到建国初期才担任了副军级的代理军长(军长因故不在岗,李云龙是以副军长职务代理军长,并不是正军职)。
不过,这一切都是电视剧中的剧情,并不是真实历史。或许只是编剧或原著作者为了使丁伟和李云龙级别对等、便于剧情展开而刻意为之。
-----
网友解答:
-----
《亮剑》中的丁伟,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担任了八路军第28团团长、129师新编第一团团长,参加了晋西北混战,负责打援等任务。
解放战争时,担任了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相当于军级干部),率领所部所向披靡,打仗两头冒尖,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天才的战术指挥,剧中他指今后苏*联很可能对中国构成威胁。
1955年9月,正式授衔时前,全军已经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整编,先后撤销了30余个军的番号,减少了200余万兵力。
授衔时,全军仅剩下38个军,其中陆军26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在朝鲜的志愿军7个军,这38个军的军长、政委如果配齐,应是76人,军长包括政委当初设想的基准军衔是中将。
事实上,38个军正式在职的军长和政委为64人,授衔情况是,64人有2人被授予上将,即55军军长陈明仁、69军军长董其武,2人皆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原国军中将军衔。
64名军长和政委中,仅6人被授予中将,其余53人被授予少将,另外有3人仅授了大校军衔。
除了陈明仁和董其武率部起义,对新中国成立有大功,被授予上将军衔以外,多数被授予少将,个别仅授予大校,只有区区6人被授予中将。
应该说大部分军长和政委,是偏离了中将军长这个基准军衔,包括本文所提及的原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丁伟。
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大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再不济被授予中将军衔,象《亮剑》中丁伟、孔捷、李云龙这般八路军时期的团长,仅被授予少将军衔,确实是不多见的,属于高职配低衔现象。
相反,第一野战军的独臂将军贺炳炎,八路军时的团长,解放战争时的军长,被授予上将军衔,是非常罕见的;与同级别的第四野战军丁伟相比,整整拔高了两级,丁伟仅授少将,确实军衔偏低了,起码是个是中将才合理,与同级别的贺炳炎相比,得出的判断。
原因就是丁伟与孔捷、李云龙一样,尽管都是打仗的料,但又都是不好管的刺头,尤其是政治思想觉悟,就不是很高了。
在战争年代,他们都有违抗上级命令的时候,虽然事后证明,当时他们的打法确实是正确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但在强调纪律性的革命队伍,这种中级指挥员不服从上级命令,是犯了大忌的,所以他们的档案内,有各类处分的记录,影响了授衔前,总政工作人员对其军衔的评定。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
网友解答:
-----
纵队司令员授衔以中将,上将为主,当然也有少部分少将甚至高配至大将。这主要还是要看是何时的纵队司令!
陈庚是45,46年解放战争初期时的纵队司令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属大军区),后该部发展成与刘邓大军人数相当的陈谢大军,并与陈粟大军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形成针对国民党阵容的品字形进攻态势。后其部分改编为第四兵团,陈庚任司令员,所以他是最早兵团雏形的大司令员,所以授大将军衔不为过(当然,他后面还当过志愿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其它比较早的纵队司令或副司令后来均提为兵团司令或副司令的,一般都授与了上将,如邓华,叶飞,许世友,韩先楚等。后期上来的纵队司令员(或军长)大多授予了中将军衔,如聂凤智,梁兴初,张国华等。而钟伟在解放战争初期是东野的一个师长,后来才被林总破格提为纵队司令(此时陈庚已是大军区司令员),资历上还是有差距的。加上其军在湖南青树坪遭重大损失,对其授衔多少有影响,故后来只授少将军衔。
-----
网友解答:
-----
因为主角李云龙也不过是少将啊,主角都只是少将,你一个配角凭啥中将?
开玩笑的。事实是这样的。
解放战争中纵队,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时改成了军,纵队司令也就成了军长。也就是说丁伟是相当于军长的将领。
那么军长一定就要授中将军衔吗?不一定的。
根据1955年的授衔要求,正兵团级可授予上将;副兵团级可授予中将;正军级可授予中将或少将,55年的军衔制要求职与衔要压低2到3级,因此,在当时解放军的70个军长中只有部分军长能评中将,如38军军长梁兴初就是中将,其余的军长多半是少将,如49军军长钟伟、63军军长傅崇碧等都是少将。
1955年授授衔时,正军级军官203人,其中授中将96人,授少将107人。
丁伟的军长当然是正军级,授中将是没问题的。但是给他少将也合情合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那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可谓是将星闪烁。四野高级将领中,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给了四野这么多将帅,当然也要让四野做出一点牺牲,所以给钟伟授少将衔,他当然有点吃亏;另外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加上钟伟在青树坪战斗中吃了败仗,难免影响他的军衔。
综上,1955年授衔时,军长身份的钟伟是少将。
-----
网友解答:
-----
纵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纵队司令应该授予什么样的军衔
首先要闹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纵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纵队是我军在特殊时期特殊的编制,除了我军,别的部队没有这个编制,当然这也是一种非正规的军事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我军发展太快,部队调整性很大,因此就有了纵队这个编制,纵队在解放战争前期相当于师一级的单位,在解放战争后期相当于军一级的单位,但并不等同于军。
因为师一级、军一级单位是固定的,一个军下面有多少师,一个师下面有多少团都是固定的,但是纵队就不一样了,下面可以有两个师,也可以有五个师,这就看纵队的发展了,在解放战争前期,纵队可能就是师一级的单位,多也多不了哪去,但是打着打着人就多了,毕竟俘虏敌军就可以收编,扩充到自己的队伍中,因此在解放战争后期将纵队改编的时候,大部分都变成了军。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基本是一个顶一个组建了12个军,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中原野战军的第4纵队组成了人民解放军第13军第14军。而第17军是用中野的第11纵队加上一些地方部队合编而成。
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一共55个纵队,后来改编成军的时候,实际组建了67个军。
实际上要是早期是纵队司令的话,后来基本都评为中将以上军衔,但是早期的纵队司令在55年授衔的时候职务基本也都是正副兵团司令了,一个兵团下面都是好几个纵队。而丁伟是从纵队司令变成军长,按理说一个正军级是有资格担任中将的,只能说丁伟这个纵队司令提的可能是有点晚。
正常来说纵队司令,到1955年的时候都不应该只是一个军长。
丁伟以军长的职务授少将衔没毛病,但是以红军时期的团长给个少将衔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从上面可以分析出,丁伟、孔捷以军长,李云龙以代理军长的职务授予少将军衔都没毛病,有毛病的是他们的资历实在老,升迁实在太慢,以他们的资历不可能在1955年的时候就是个军级干部,更不可能授予个少将衔。
关于丁伟的背景已经交代过了,那是红军时期的主力团,到八路军建军后还是带番号的标准团,这一点不像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这些野鸡团,八路军接受改编的,一共也就12个标准团,再加上教导团、特务团什么的才16个,这16个团长后来有13个参加了1955年的授衔,其中6个被授予上将军衔,7个被授予中将军衔,所以,以丁伟这个资历任命一个少将明显有点侮辱丁伟了,难怪丁伟说和他一起提纵队司令的陈大麻子还弄个中将。
其实这很可能就是导演另有深意的打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三个人的脸,他们三个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人,要讲究根正苗红,显然红四方面军挨了点张国焘的瓜落,最后李云龙自杀,丁伟失踪,这都不敢往下想啊,细思极恐啊!
------------------
推荐阅读:
如何看待俄罗斯军事博主称海马斯(HIMARS)高机动火箭炮系统正在改变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