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为什么能活着离开瓦剌阵营?
朱祁镇为什么能活着离开瓦剌阵营?
-----
网友解答:
-----
朱祁镇绝对不算个好皇帝,但他确实是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好人。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像朱祁镇这般的倒着实少见,将御驾亲征当成儿戏一般,结果在土木堡之变后,不仅将明初三大营数十万精锐折损一尽,自己还被瓦剌所俘。
作为君王被俘,通常下场不会好,看看宋朝的徽钦二宗就知道,但明英宗是个另类,他在瓦剌不仅没有被怎么苛待,还结交了一大群知己好友。
朱祁镇最终能活着离开瓦剌,既是因为明朝的强势,也是因为朱祁镇自身失去了价值。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也是宣宗膝下仅有的两个儿子之一,当年其生母孙氏就是凭他取代了胡皇后,成为了宣宗的继任中宫。
宣宗驾崩得早,朱祁镇八岁登基,大事都由其祖母张氏与前朝“三杨”等一众老臣操持着,少年时期的朱祁镇也算无忧无虑,可能也正因如此,养成了他的天真无知。
随着太皇太后崩逝,三杨等重臣或逝或退,逐渐长大的朱祁镇开始亲政。
少年天子初长成,总觉得太平日子没什么意思,更何况自己的父辈祖辈个顶个的有能耐,心里当然跃跃欲试,寻找着实现雄心壮志的机会。
后来的英宗胆大妄为不知轻重,多少也与他的成长经历还有环境有关。
很快,英宗期盼的机会出现了,因为那时愈发强大的瓦剌,对明朝虎视眈眈,而瓦剌也出了个不得了的人物,那就是太师也先,他一直想要成就一番大业。
也先想要攻打明朝,但没什么借口,因此处处挑衅,大规模增加使节团人数,以朝贡为名向明朝索取钱财。
中原王朝施行的是宗藩朝贡之制,中原为尊,藩属为臣,只要你来进贡,我就罩着你,还给你钱,经常都是藩国朝贡的不值钱的土特产,明朝给其数倍乃至十数倍的好处。
正因如此,古代很多小国很喜欢朝贡,三天两头地来,毕竟这羊毛薅得太容易,而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传统在现实中,对于明朝的财力造成了很大的折损。
也先正式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故意派出了规模惊人的使节团,当成是挑衅的突破口。
按照也先的想法,这次规模的使节团,若明朝按照老规矩,那么瓦剌就能获得大量收益,如果明朝不给钱,那么瓦剌就有了出兵的借口,左右不吃亏。
果然,年轻气盛的朱祁镇盛怒难遏,大规模裁减赏赐,瓦剌借口出兵进攻,由此引战。
在王振的怂恿之下,朱祁镇御驾亲征,他既是气不过,同时也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并非是温室里的花朵,他还是有能力的。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把朱祁镇的脸抽得很响,由于战略上的失误与邪佞作梗,明朝大军兵败如山倒,土木堡之战,明军败得一塌糊涂难以翻身。
不仅仅是败了,而且作为皇上的朱祁镇,也直接被瓦剌人所俘,成了阶下囚。
此后,到了危急存亡之时的明朝奋起反抗,终于暂时击退了瓦剌,而瓦剌终究人少力弱,无法长时间损耗,但也先又不想轻易放弃。
于是,也先想到了用朱祁镇当做筹码来要挟明朝。
也先开出条件,要求明朝用巨额赎金来赎买明英宗,无奈之下,明朝拿了钱,可也先见计划得逞,继续狮子大开口,根本不放人,还要求更多。
这下明朝不干了,一来的确拿不出钱,之前连钱皇后的嫁妆都拿出来了,二来他们看清了瓦剌人的嘴脸,肉包子打狗毫无效果,必须及时止损。
为了保住社稷,断掉瓦剌人要挟明朝的借口,英宗之母孙太后联合一众臣子,将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身在漠北的朱祁镇,骤然成为了一颗棋子,他这个太上皇,已经毫无价值。
刚被瓦剌俘获的朱祁镇,因为仍旧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被瓦剌人给留了下来,瓦剌想用他从明朝捞取财富,甚至想用送其回朝的名义攻入大明。
此时的朱祁镇保全性命并不奇怪,因为那时的明朝虽然危险,但还没像当年被攻破汴梁的北宋那般,徽钦二宗可是彻底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然而,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以后,其实对瓦剌来说,已经是个冷菜了,连鸡肋都不算,因为留着朱祁镇,真的得不到任何的利益。
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几次三番攻打明朝,都是接连折损,而明朝方面对瓦剌的态度也很强硬,瓦剌根本无法用朱祁镇再做借口。
朱祁钰登基后,明朝已经换了主人,不过朱祁镇这颗弃子,却反而安全了。
既然如此,瓦剌想想还是把朱祁镇给放回去比较好,打又打不赢,要钱又要不到,朱祁镇这个累赘若继续留在瓦剌出了什么事,反而给了明朝将来北伐的借口。
而就在也先想着怎么把朱祁镇送回去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也先倒是很乐意,倒是景泰帝朱祁钰很不高兴,他并不希望朱祁镇回来。
草原上的人性情豪爽,朱祁钰的态度,让瓦剌方面纷纷开始同情朱祁镇,而朱祁镇也是个能耐的人,他作为一个俘虏,却在瓦剌混得风生水起。
终究是曾经的天子,而且明朝也不那么好招惹,尽管是做了瓦剌的阶下囚,但瓦剌方面对朱祁镇还算是比较客气。
于瓦剌而言,朱祁镇既无价值,但他们也没有必须除掉朱祁镇的理由。
说起来也是比较雷人,朱祁镇的人际交往能力确实令人震惊,他在瓦剌,与诸多的瓦剌显贵都成为了朋友,甚至包括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
其实这很正常,朱祁镇作为皇帝,他很不合格,可以说就是个昏君,但从个人方面来说,他并非坏人,甚至是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好人。
他与发妻鹣鲽情深,钱皇后为他哭瞎了眼跪瘸了腿,他也对爱妻不离不弃,并废除人殉,对于身边的其他人,他都非常信任,几乎什么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知己。
但可惜他是个皇帝,他所相信的人里邪佞与忠善同存,这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在瓦剌,朱祁镇没了价值,这时与他相交的人,自然都不会带着任何利益谋求。
朱祁镇被俘了,但他在草原上活得好好的,他起初能活下来,是因为他还有价值,而后来能活下来,是因为他彻底失去了价值。
在各方的交涉之下,朱祁镇最终被尊奉回明朝,而在他离开的时候,又出现了惊人的场景。
诸多瓦剌贵族目送朱祁镇离开,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亲自护送朱祁镇,而两人分别时,都是依依不舍,感叹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再次相见。
更震惊的还在后头,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后,伯颜帖木儿已亡故,朱祁镇仍旧顾念,派遣使者带着大量财物送给伯颜帖木儿的妻儿家人,还建立“当街庙”感念也先放其归朝之义。
朱祁镇能活着回到明朝,既是因为明朝当时应对得宜,也与其自身有很大关系。
-----
网友解答:
-----
叫门天子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回到大明,继续当皇帝,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虽然他昏庸无道,但是人格魅力还是可以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一点用也没有,而且他老弟天天盼着瓦剌人宰了他,瓦剌人与其被人白女票,还不如放他回去恶心朱祁钰。
(1)混得风生水起的朱祁镇
朱祁镇这个人虽然昏庸,但那是做皇帝才昏庸,做人还是可以的,所以他在瓦剌的待遇超级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差点在瓦剌当上驸马。本来看管朱祁镇的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对朱祁镇不但没有丝毫不敬,还礼遇有加,甚至还时常带着老婆孩子去看望朱祁镇,且态度十分恭敬,用史书的话说,“伯颜与其妻见帝,弥恭谨”。
而也先也很离谱,处着处着觉得朱祁镇人还不错,出身也好,虽然是俘虏,但也是大明皇帝出身,决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朱祁镇,这把朱祁镇吓得够呛,连忙一口回绝。不过可见朱祁镇这个人还是有人格魅力的,差点混成驸马也是没啥了。
(2)没用的朱祁镇
也先一开始抓到了朱祁镇,觉得靠着朱祁镇,哪怕不能赚开北京城,起码也能骗到很多钱,一开始确实是挣到了很多钱,但是于谦为首的大臣们觉得不能让这个废物天子把大明霍霍了,于是建议孙太后另立新君,无奈之下孙太后做了决定,把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然后在瓦剌留学、人称北狩的朱祁镇自动升格为太上皇。
朱祁镇被人升级为太上皇之后,大明就不给钱了,大明中央的指示是把朱祁镇当死人拉倒,同时下令大明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哪怕瓦剌用朱祁镇的名义,也不用理他们。我估计大明的边将对这个前领导也没好脸色,第一个原因是为了一个前领导,得罪一个现领导,这没十年脑血栓做不出来:第二个原因就是没有朱祁镇搞事,大明边疆也不至于这么累,天天担心也先打过来。
但是也先不肯轻易放过大明,朱祁镇也卖力地充当瓦剌先锋,一直来叫门。也先看到朱祁钰根本不搭理他,于是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但是朱祁钰不是朱祁镇这种废物,起码不坏事。后来千古名臣于谦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明军靠着知名坚城击退瓦剌大军。瓦剌越打越不合算,于是在无奈之下退回大漠,不然一伙人就得饿死。
在大明太上皇朱祁镇北狩(被俘)将近一年,瓦剌人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还得养着他,所以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叫门天子朱祁镇回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因为第一,朱祁钰远比朱祁镇难对付,所以如果能让朱祁镇这个废物上位,对瓦剌的威胁小;第二,朱祁镇留着也没用,最想朱祁镇死的恰恰是朱祁钰,瓦剌人宰了朱祁镇只会让朱祁钰开心,并且自己还结恨,而送回去还能恶心朱祁钰;第三,节省了粮食,也避免了朱祁镇在瓦剌这边蛊惑人心,因为朱祁镇这哥们做皇帝不行,但是倒也有点SuperStar的味道,搁在现在也能当个爱豆吧。
但是问题来了,也先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天天盼着也先杀了朱祁镇,避免朱祁镇回来,自己又当不了皇帝,手足情哪有皇帝位重要。不过最终思虑再三,景泰帝还是同意朱祁镇回来,不过从此朱祁镇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直到夺门之变爆发。
这是蓝白旗帜2022年第30篇问答,写作不易,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个赞吧!谢谢大家了!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我来答: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束手就擒,历经一年多的“北狩”之后,居然活着离开了瓦刺,被大明王朝接回北京,当上了太上皇。
朱祁镇作为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俘虏皇帝,之所以能够活着离开瓦刺,回到北京,原因有这么几点:
1.朱祁镇贪生怕死,毫无气节。
网络上很多人推崇明朝帝王所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的政治信条,可是,这个虚拟出来的政治信条,在朱祁镇这个明朝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的身上,我可真是一点儿也没有看出来。
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乱军阵中,瓦刺骑兵从四面八方峰涌而至;眼看着自己这位大明皇帝已无突围的可能性,朱祁镇不但丝毫没有“君王死社稷”的气概,而且就连普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那种血气方刚、宁死不受辱的血性,他也并不具备。
朱祁镇这个孬种,在土木堡之变中的表现是:呆若木鸡,跌坐在泥地中;贪生怕死,束手就擒!
(朱祁镇剧照)
2.朱祁镇鲜廉寡耻,毫无气节。
朱祁镇当了俘虏之后,他无耻地充当了敌人的带路党,妄图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引领敌军叩关而入。
但是,明朝镇守边关的将领们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朱祁镇无耻的叩关要求,坚决地把敌军阻于关门之外。
当然,八年过后,朱祁镇复辟登基,这些大义凛然的边关大将们个个都遭到了政治清算,下场凄惨。
而遭受政治清算的原因:就是因为
这些将领忠于职守,坚守大义,不跟着朱祁镇卖国!
3.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清楚把朱祁镇握在自己手中,已经毫无利用价值;但是放他回明朝去,却可以给明朝制造出无限的麻烦。
(瓦刺首领也先的剧照)
当朱祁钰当上皇帝,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以后,也先已经明白,自己手中的这个特殊身份的软骨头俘虏,已经没有了什么利用价值。
杀了他?也先自诩是“盖世英雄”,处死一个如此鲜廉寡耻、毫无气节的软骨头俘虏,也先感到有失自己的“英豪”身份。所以,犹豫再三,也先最终放弃了杀死朱祁镇的念头。
接着,也先就想着拿这个废物,去讹诈明朝一笔钱,放回去就算了。
但是,明朝方面拒绝了也先的发财要求,并不欢迎朱祁镇归国,还想让朱祁镇继续“北狩”。
一代枭雄也先是从政治权谋中厮杀出来的,他是玩政治的高手。
也先被于谦、朱祁钰等人打败,他恢复元朝统治的辉煌梦想破灭了。在战场上战胜不了于谦等人,可是,也先看到了朱祁镇这个废物却是于谦、朱祁钰等人的软肋,运用得当的话,这个废物说不定能够给明朝制造出很大麻烦,甚至能够替自己除掉那些打败自己的仇敌。
于是,也先决定:
无条件释放这位俘虏皇帝,坚决不再让朱祁镇在瓦刺的地面上“北狩”打猎了!
(朱祁镇下令处死功臣于谦)
结语:这些,就是朱祁镇得以活着离开瓦刺、回到北京的原因。当然,朱祁镇不负也先的厚望,最终复辟上位,把也先的敌人于谦等人统统抄家处死了。
-----
网友解答:
-----
看一下蒙古国自编的历史,你就知道答案,蒙古人认为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黄金家族的血脉,而朱祁镇是朱棣子孙,自然也是黄金家族的身份,这种身份认同保护了他,不然的话,早成蒙古人刀下肉~
-----
网友解答:
-----
朱祁镇,明朝第六代皇帝,也是明朝唯一被俘虏的皇帝。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军进犯明朝。宦官王振却蛊惑煽动22岁的明英宗,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战斗中功亏一篑,明英宗作为瓦剌军俘虏,被当做邀胁明庭的敲门砖,肉票押往瓦刺军营。
此后一年来,也先押着这块敲门砖东蒙西骗,却屡屡受挫。明庭以大臣于谦为首的政治集团,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重新扶植起一个新的朝庭,朱祁镇随即被封为太上皇。
也先这一招失败了。本来手里掌握着一个皇尚,这会瞬间变成了太上皇。
太上皇有个屁用,也先顿感到砸到手里了,一块橙色实足的敲门砖变成过期产品,一包不值钱的方便面。留着浪费粮食,杀了他也先还觉得不妥。
也先在几次与明军交锋过程中,都没占到偏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一落千丈。 蒙古汗早已暗中与明庭和好,也先如果再继续固执下去,将处在身败名劣境地。
第二年,明朝派遣使官前来交涉,也先巴不得做个顺水人情,爽快的答应送回英宗,为讨好明庭,还把自己的妹子嫁给朱祁镇。
有关这一段,史书上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人给也先出主意说,放回朱祁镇,让他和兄弟争天下,这样明朝有两个皇帝,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不管怎么说,朱祁镇完好无损的回来了。七年之后,朱祁钰病重,这位被囚禁七年的太上皇果然翻盘。一上台首先杀害了明朝最大功臣于谦,朱祁镇是千古罪人,理当遭后人的涶骂,他不如死了好。
欢迎评论,谢谢。
-----
网友解答:
-----
朱集镇的回归充分说明了一点,没有价值的东西,留着也没有用。曾经瓦剌认为可以靠着朱祁镇,从明朝讹诈大量的钱财,可是没想到人家那边又重新立了个皇帝,他这个手的皇帝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就可以送走了。
-----
网友解答:
-----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活着回到明朝,完全是因为后来形势发生了改变。如果形势不发生改变,朱祁镇就算不被杀,也很难回到明朝。就像当年金国把宋徽宗、宋钦宗俘虏到北方去,就再也没有把他们放回来一样。
那么,当时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为什么朱祁镇会被瓦剌放回来呢?
(夺门之变)
一般的解释是说,瓦剌把朱祁镇放回来,目的是利用“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让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内斗。在他们发生激烈内斗的时候,明朝内部就可能发生动乱。于是,瓦剌就更容易攻打明朝了,那么,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肯定地说,这应该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历史判断。也就是说,由于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因此,人们根据这个“夺门之变”返回去讨论,当时瓦剌放朱祁镇回来的目的是什么?才会觉得这是瓦剌想要引起明朝内斗的一个重要策略。
但是,这种后知后觉的解读方式,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时瓦剌的太师也先之所以把朱祁镇放回来,不但不是为了引起明朝的内斗,反而是想获得明朝的支持。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先带着瓦剌军队大举南下,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重创明军,并且俘获了明朝皇帝朱祁镇以后,也先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朱祁镇作为一个重要的人质,从明朝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事实上,也先和明朝打仗目的,也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好处。
当时瓦剌臣服于明朝,明朝因此给予了瓦剌赏赐。明朝对瓦剌的赏赐,其实只是赏赐瓦剌的皇室,并没有赏赐一般的老百姓或者王公贵族。但是瓦剌的太师也先,他自己具有很大的实力,可以与瓦剌的大汗脱脱不花平起平坐,因此,他觉得他也应该获得更多同样的赏赐。但是明朝却觉得,瓦剌国内的权力分散是瓦剌自己的问题,不能够让明朝来买单。明朝不能出两份赏赐,否则的话,就是当冤大头了。所以就不答应也先。
(也先剧照)
也先见没有得到好处,大为生气,因此才举兵与明朝作战,并且在土木堡打败明朝大军,还获得了皇帝朱祁镇。当他获得皇帝朱祁镇的时候,也先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这个朱祁镇当人质,从明朝手中获得更多的赏赐。也因此,他才和明朝讨价还价。
但是哪里知道,明朝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并不买也先的账。也先的计谋,自然就落空了。于是又大举南下,攻打北京城。但又没有打赢,失败了。
不过,就计划落空了,其实他也没有必要把朱祁镇送回去。毕竟有朱祁镇在他的手中,他总能够利用朱祁镇,从明朝那里搞到一些什么好处。朱祁镇虽然并不是皇帝,但好歹他是太上皇。太上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明朝不可能不管太上皇。如果不管太上皇,在道义上就输了,就无法自立于天下了。所以这时候,也先完全可以利用朱祁镇需要什么东西为理由,让明朝给予他更多的物资。反正明朝也不愿意让朱祁镇回去,所以明朝基本上是能够满足也先那些不太过分的要求的。总之,朱祁镇在也先的手里,他就可以有所作为。
(朱祁镇剧照)
那么,为什么最终也先选择把朱祁镇放回明朝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因为当时明朝已经暗中与瓦剌的大汗脱脱不花联系,想联络脱脱不花,共同来打击也先。脱脱不花自然也愿意这么干,因为在国内,它几乎已经被也先架空。名为大汗,实际上并没有大汗的地位。能够与明朝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也先,当然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当也先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被震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明朝的实力是很强大的,就算大军南下,打到了北京城外,依然把明朝没有办法。假如明朝和脱脱不花勾结,对他进行两面夹攻,那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先才决定也跟着讨好明朝。脱脱不花可以讨好明朝,可以和明朝联络,他也可以讨好明朝,和明朝联络。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也先才会把朱祁镇送回明朝,他这明显就是讨好明朝的一种表现。
反过来说,如果他认识到他这种做法,并非是讨好明朝,而是让明朝反感的表现,那他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所以,认为把朱祁镇放回来,是给明朝制造矛盾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事实上,由于也先把朱祁镇送回了明朝,因此,明朝放弃了联络脱脱不花和打击也先的做法。这也使得也先能够回国去,与脱脱不花放手一搏。最后他杀掉脱脱不花,自己当了皇帝。
(参考资料:《明史》等)
-----
网友解答:
-----
中国历史上大朝皇帝被周边游牧政权掳走的情况很少见,除了最惨烈的北宋靖康之变时的徽钦二宗,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了。不同的是,徽钦二宗被掳至金国,宣告北宋灭亡,两位皇帝最终埋骨他乡;而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走后,大明虽经历浩劫却没灭亡,更神奇的是,在明朝未与瓦剌达成和解的情况下,瓦剌居然主动将朱祁镇完好无损的还给了明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要交代下时代背景,当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残元的蒙古势力就裂变成了几股,躲进了草原,明朝几度出兵剿灭,但无奈蒙古人打不过就躲回草原深处,明朝根本无法肃清。后来朱棣是借着蒙古内讧的时机统一了蒙古,将鞑靼、瓦剌首领分别封王。
到了明英宗时期,瓦剌已经灭了鞑靼,统一了蒙古,瓦剌的首领也先成了新一代的大漠雄鹰。
也先这人野心很大,不仅在蒙古草原上征伐不休,还总敲诈勒索明朝的赏赐。瓦剌是明朝的藩属,每年都会派使团去进贡,明朝则要赏赐,封赏的数额的是进贡的几倍,所以古代的藩国进贡其实就是向大国要钱。
为了多得封赏,也先每年都增加使团的人数,搞得明朝每年都得增加赏赐的钱财。更无理的是,也先还会谎报使团人数,要吃空饷。如果明朝给赏赐数量没满足也先的胃口,也先就会带兵制造事端,骚扰明朝边境。
正统十四年,也就是朱祁镇当政的第十四个年头,也先派了2000多人来献马,却谎称来了三千人,向明朝求三千人的赏赐,可是大太监王振只按照实际人数封赏,还削减了马匹价格,惹得也先很不高兴,举兵四路进犯中原。
明军在大同战场屡屡失利,大太监王振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陛下御驾亲征,定能鼓舞士气、旗开得胜”
朱祁镇:“老王,你说得对!”
于是,王振陪着朱祁镇,带着明朝全部精锐,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围剿瓦剌。留下年仅两岁的太子朱见深,命弟弟朱祁钰监国。
明军一路上气势恢宏,却在朱祁镇和王振这对草包组合的指挥下,被瓦剌连锅端了,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权宦王振被杀,朱祁镇成了俘虏,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土木堡之变。
瓦剌活捉明朝皇帝朱祁镇,高兴坏了,简直是奇货可居,手握皇帝就是拥有了大明朝的一切嘛,于是瓦剌以送朱祁镇回京的名义,向北京进军。
消息传回北京,朝野一片哗然,朱祁镇此次出征,带走了所有精锐部队,京城之中都是些老弱病残,根本抵挡不住瓦剌的进攻,有人提出迁都,很多大臣甚至都变卖家产准备跑路了。
在明朝上下乱作一团的时候,一个时代的伟人站了出来,振臂一呼救了明朝,他就是于谦,于谦在孙太后的支持下,立了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代为皇帝,仍以朱见深为太子,下令再议迁都者杀无赦,并组织城中老少御敌,命各地驻军进京勤王。
京城之中几乎没有专业军人,可就是凭着这些老弱病残,以及各地的外援,于谦等人居然守住了京城,将瓦剌挡在了门外。
据说,瓦剌在攻城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气急败坏的要押着朱祁镇攻城,看明朝士兵谁敢射杀皇帝,谁敢不开门让皇帝回家,可是明军见到朱祁镇虽停止了射箭,可就是不开城门。
瓦剌久攻不下,粮草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必须得回草原了,可也不甘心这么放过明朝,于是想了一个阴招。明朝现在有了新皇帝朱祁钰,那我把原来皇帝朱祁镇放回明朝,一山容不得二虎,让你们兄弟相残,内讧去吧!
就这样,朱祁镇在瓦剌的保护下回到了明朝,坐上了皇位的朱祁钰也不想让位,但也不能杀兄长,就把朱祁镇软禁起来。自从朱祁镇回朝,朝野中该不该归还皇位,该立谁的儿子为太子之事争论不休。
后来,朱祁镇还莫名其妙且轻而易举的复辟了,之后朱祁钰不明不白的死了,死后被朱祁镇贬得一文不值,没得到应有的尊封。连挽救大明的功臣于谦,也因为拥立了朱祁钰被朱祁镇杀了。
如此看来,瓦剌归还朱祁镇的计谋很是成功,不但搞得明朝内部分崩离析,还除掉了头号劲敌于谦!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被敌人俘虏的皇帝不在少数,但像明英宗朱祁镇一样毫发无伤、平安返回的极为罕见,皇帝—俘虏—太上皇—皇帝的角色转换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存在,朱祁镇的人生经历足以称得上是一代传奇。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9岁登基,成为明朝第六位皇帝。23岁御驾亲征,在距离京师(今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俘虏。被俘一年后回到京师,被锁入南宫长达7年,31岁在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的拥戴下复位。37岁驾崩,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谥号英宗。
在朱祁镇的身上有两个重要标签,一个是土木之变,另一个是夺门之变,土木之变让他从皇帝变成俘虏,继而成为太上皇,夺门之变则让他从太上皇再次成为皇帝。
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8月,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率领25万明军精锐讨伐骚扰边境的瓦剌军,瓦剌太师也先为避锋芒,率部北撤,明军无功而返,退至河北怀来境内的土木堡,被尾随而至的瓦剌军四面围困,明军惨败,精锐大部被歼,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等五十余位大臣被杀,明英宗被俘,史称“
土木之变
”。
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拥以去。《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二》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太师也先欣喜若狂,他创造了一项蒙古人的新记录:俘获中原王朝的皇帝。但在欣喜过后,也先发现,明朝皇帝在他手中似乎并不比明朝大臣或将领有用,这个文弱的年轻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还要人伺候,简直如同一个废物。
刚开始的时候,大明来派人送来大批金银财宝,可后来连财宝也不送了。派人打探后才知道,朱祁镇现在是太上皇,他的弟弟朱祁钰才是如今的大明皇帝。
正当也先为朱祁镇这个过期皇帝而感到烦恼时,一个名叫喜宁的太监给他出主意,带着朱祁镇前去“
叩关
”,就是去边境关隘让守城将领开关放行。也先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带着朱祁镇在宣府、大同一带频频叩关,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恼羞成怒的也先决定杀掉这个令他处处感到难堪的俘虏。
俘虏生涯
常言道“
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朱祁镇被俘后的日子恰好印证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不再有成群的宦官宫女服侍左右,不再有金碧辉煌的殿宇遮风避寒,只有一座简陋的帐篷,旁边一辆用于迁徙的车和一匹拉车的马。
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帐敝帏,旁列一车一马,以备转徙而已。《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除此之外,朱祁镇身边还有两名锦衣校尉袁彬和哈铭,正是由于他俩的不离不弃,追随左右,朱祁镇才熬过了长达一年的俘虏生涯,最终迎来了接他返京的大明使臣。
也先带着朱祁镇在宣府,大同边境叩关,又率军直逼京师,被于谦大败于城下。在转战迁徙途中,袁彬始终尽心尽力服侍,没有丝毫懈怠。天气寒冷时,他用体温为主人暖脚。身临险境时,他甘冒矢石替主人打前站。
土木之变,也先拥帝北去,从官悉奔散,独彬随侍,不离左右。也先之犯大同、宣府,逼京师,皆奉帝以行。上下山坂,涉溪涧,冒危险,彬拥护不少懈。《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朱祁镇被俘后,负责看押的是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伯颜一开始非常瞧不起这个打了败仗的皇帝,经同为蒙古人的哈铭居中联络,通过长期的交往,伯颜渐渐改变了态度,对其儒雅谦逊、待人诚恳的气质而感到深深折服。因而,在也先多次想要杀掉朱祁镇时,伯颜表现出坚决反对的态度,还时常携酒带肉给他改善生活。
重返京师
在拘禁近一年后,也先派人向大明表示,愿意放朱祁镇回去,请大明遣使来迎。然而,朱祁钰却不愿接兄长回来,担心接回之后,自己的帝位不稳。于是,几次派出的使臣都是庸碌之才,也不给足也先想要得到的财物。
直到右都御史杨善出使瓦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把朱祁镇迎回了京师。杨善出使瓦剌也没有携带贵重的财物献给也先,瓦剌人问杨善,土木一役,为何大明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杨善吹嘘道,当时明军劲旅悉数南征,跟你们交战的是太监王振邀请太上皇驾临故里的扈从队伍而已。现劲旅已经北归,有二十万之众,不过这些已经没有用了,贵我两国订立和议,已成兄弟之邦,再强的军队也是无用的。
当也先接见杨善时,平章吉尔问道:“可带了什么贵重财物,来迎接你们的太上皇?”杨善答道:“
如果献财宝来迎,后人皆以为太师贪财。如今不献财宝,仍归还太上皇,这才足以见太师仁义,史书上定然会留下赞誉之词。
”也先听得连连点头,同意杨善迎太上皇返京。
平章吉尔问善:“欲迎复,来何操?”善言:“若操贿来迎,后人以尔贪贿归上皇。今无所操而归,书之史册,后世皆称述。”也先然其言,曰:史中好为书也。《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二》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朱祁镇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的京师,朱祁钰在东安门迎接,简单寒暄后,送至南宫,接受百官行朝见礼。此后,朱祁钰派人给宫门上锁灌铅,加派锦衣卫严加防守,将朱祁镇和皇后钱氏软禁在此长达七年之久。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日,趁朱祁钰病重之机,石亨、徐有贞等人打开南宫大门,拥戴朱祁镇进入紫禁城,敲响了召集百官的景阳钟,揭开了夺门之变的新篇章。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
朱祁镇真的是一位充满戏剧性的皇帝。逞英雄非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暴击,自己也做了俘虏。不过幸运的是,朱祁镇在瓦剌待了一年多,不仅没有被虐待反而备受礼遇,瓦剌军官对他毕恭毕敬,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更是拿他当兄弟。不仅能全须全尾的从瓦剌离开,离开时竟还依依不舍,一路相送。
300年前与朱祁镇有着同样遭遇的宋徽宗、宋钦宗可没有这般待遇,被金国俘虏后受尽凌辱,囚禁至死,宋钦宗更是被逼打马球,从马背上摔下来,被乱马践踏而死,非常悲惨。
朱祁镇的待遇能这么好,还能活着回到北京,难道真的是朱祁镇有什么人格魅力吗?
也先为什么不杀朱祁镇
也先是个好战分子,他设计在土木堡围攻明军,本想重挫明军,抢些物资,没想到二十万明军如此不堪一击,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还俘虏了大明皇帝。也先的部下也没想到俘虏了大明皇帝,叫嚷着要杀掉朱祁镇,给这么多年死于大明军士之手的同胞报仇。
也先到底也是一个有头脑的首领,不会那么冲动。报仇雪恨只能痛快一时,带不来任何实际价值。费这么大力气打仗还不是为了钱,有了大明皇帝肯定能换来数之不尽的钱,谁能跟钱过不去呢。
不过,甫一开始也先并没有想好怎么利用朱祁镇来要钱,是借机夺下一座城,抢劫一番,还是直接伸手要。于是他决定先挟持朱祁镇试探性来宣府叫门,看能不能借机夺下宣府,但是宣府守将杨洪躲了不见,显然没吃这一套,转而又奔向大同。
与此同时,明廷已经接到朱祁镇被俘的消息,孙太后和钱皇后筹措了八车财物送到了也先的军营,企图换回朱祁镇。也先一看自己的如意算盘果然没错,到了大同这边,也先索性就直接张口要钱了。
朱祁镇回归心切,以为多给些钱财就可以赎身,急忙要求大同知府筹措黄金两万多两加上已经战死的前大同守将宋瑛、朱冕、郭敬等人的家财统统算上,一并赠与也先。
拿到财物的也先,绝口不提送回朱祁镇的话,带着朱祁镇回漠北了。
之后,也先又遣使谎称“送回朱祁镇”这个话,索要财物,一回生二回熟,也先这个谎用起来非常顺手。明廷也不傻,看出也先不是真心想送回朱祁镇,赏赐的财物就少了,而且国无长君也不是办法,在于谦的提议下,干脆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了。
也先一看这招不灵了,又想了一个办法,打算把自己妹妹嫁给朱祁镇,算是长线投资,这样每年都能得到大明太上皇帝这个女婿的好处。不过这个算盘也没打响,朱祁镇“守身如玉”,一心想着怎么能回北京,要是在瓦剌娶了亲,落得个乐不思蜀的名声,明廷更不可能积极接他回去了。
既然长线收益不成,也先就计划搞一笔大的,自从土木堡大败明军之后,也先膨胀了。他觉得再去打大明军队一个落花流水不是问题,既然直接要钱不给,那就要配合武力让大明给钱。
于是他再次撺掇阿剌知院和脱脱不花兵分三路进攻大明边境。也先劫持着朱祁镇一路来到了北京城外,叫大明派使臣谈判送还朱祁镇的条件,张口就是万万金。哪知大明根本没有谈判的意图,土木堡之后的一个多月,在于谦的带领下,北京城已经组织起20万人马积极战备了。于谦的态度很坚决,没钱!也先恼羞成怒,下令攻打北京城,连攻五日毫无进展,也先这才知道小瞧了大明实力。
另外两路阿剌知院和脱脱不花的部队被拦在居庸关外,压根没进来。没有后援力量,北京又打不下来,也先一支人马深入大明腹地,非常危险,没办法也先只能再次带着朱祁镇撤回漠北。
经过北京之战后,瓦剌各首领明白大明不好惹,尤其是脱脱不花作为瓦剌的大汗希望与大明讲和。也先即便有心与大明作对,也是孤掌难鸣。另外,也先作为太师掌握着瓦剌的实权,让脱脱不花这个大汗极为不满,所以也先担心脱脱不花会暗中联系大明,消灭自己。对大明的态度就缓和了,想恢复从前的朝贡关系。
这样一来,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就没什么用了,明朝不买太上皇的账,要不来钱,也不能杀掉,于是,也先就想把朱祁镇送回去了。
朱祁镇的漠北生活
不管也先是想敲诈大明,还是想与大明和好,朱祁镇都是有利用价值的,那他在瓦剌自然备受礼遇。
朱祁镇到了瓦剌,也先就把他交给弟弟伯颜帖木儿照顾,提供专门的侍女照顾朱祁镇的日常生活。平日里两日一头羊,七日一头牛,偶尔打到野味也会进献给朱祁镇,重大节日还会专门杀一匹马这种高等食物做筵席。
虽然提供给朱祁镇的都是瓦剌最好的东西,但是朱祁镇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不要说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帝,即便是普通人换一个生活环境也会不适应。
吃食上很少能吃到米饭青菜,水都少有,蒙古人经常喝的马奶,止渴又充饥,不过会有一股腥臊味。衣服只能穿各种皮袄,但依然抵挡不住漠北冬天的寒冷,每次朝廷派使者看望朱祁镇,朱祁镇都会讨要衣帽,可见是真的很冷啊。
虽然朱祁镇有自己单独的帐篷,但是适应蒙古迁徙生活的需要,是不会有床等不易携带的家具用品,睡觉只能在地上铺一张羊皮,天冷的时候,朱祁镇为了取暖,就和三五侍从挤在一起睡。
艰苦的环境条件,没有击垮朱祁镇,在瓦剌生活的一年,一直保持着帝王的尊严,不卑不亢,待人彬彬有礼,随和好说话,收获瓦剌牧民的喜爱。由于没有限制朱祁镇的自由,他也会利用自己大明皇帝的身份尽量解救被俘汉人的性命,充分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平日里,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想方设法的找人给明廷送信,一次次降低自己的要求,只要能回去,看守祖陵也甘愿,但一次次的都失败了。
因为朱祁钰的态度是,你想回来,我还不愿意接你回来呢!
自从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钰的皇位算是坐稳了。如果接朱祁镇回来,他的皇位就很尴尬,所以一次又一次以“社稷为重”的理由拒绝与瓦剌谈判。
在也先反复遣使、朝中大臣不断要求,并保证朱祁钰的皇位不变的前提下,朱祁钰终于松口同意派使臣与也先谈判,而朱祁镇的回归也迎来了希望。
送回太上皇朱祁镇
景泰元年七月,朱祁钰派杨善出使瓦剌,却不给任何关于迎回太上皇朱祁镇的诏书、财物。杨善这个人圆滑,善于雄辩,这个差事还真没有难倒他。
到了瓦剌,杨善充分发挥了他能言善辩的本领。先把当年因为入贡不和引发的两国战争,都归责给王振和瓦剌使臣,声称全都是一场误会,两国要恢复邦交和平。
接下来到了关键性问题。也先问道:“送回皇帝,有何礼物答谢我国啊?”
杨善啥都没带,只能忽悠也先说:“若携带礼物,后世的人会嘲笑您贪财;若空手前来迎奉皇上,才能表现您的仁义之心啊!”
扣一个仁义大帽子还不算,杨善许诺要把也先的仁义之心、顺应天道之举载入史册,万世流传。没想到也先居然非常看重青史留名这件事,高兴的说:“请大人一定要好好给我写写!”
其实,也先也就是顺水推舟,其主要目的还是因为朱祁镇留在手里没什么用了,送回去没准会掀起明廷新的波澜,两个皇帝争一争皇位,或是有了朱祁镇的友谊基础,将来能从大明获得更多赏赐。青史留名应在其次。
过了两天,也先就设宴为朱祁镇践行了。离别之际,好兄弟伯颜帖木儿泪流满面,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送到大明边境才停下。
结语
:有赖于大明实力的强大,瓦剌内部不和且仍想与大明修好,加上杨善的能言善辩,朱祁镇才能在阔别一年之后重新回到了京师。
-----
网友解答:
-----
瓦拉人知道他是无用之人,杀之无益,留之无用,放他回去,没想到歪打正着,回去还真有用了:把明朝弄乱了。
------------------
推荐阅读:
为什么福建浙江的地名有好多叫三都、四都、七都、八都、廿八都等,有懂的解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