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鳌拜、三藩、台湾、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台湾、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
网友解答:
-----
除了鳌拜之外,三藩、台湾、噶尔丹、沙俄明明就是一起发难了啊。
鳌拜和康熙的冲突是清朝最高权力之争,不存在对清朝发起进攻的说法。鳌拜只不过挡了康熙的集权之路而已,他对大清是非常忠诚的。鳌拜被捕后,大臣们罗织了30条罪状,其中有谋反之罪,要斩立决,诛九族。但是康熙却宽大处理了,说明谋反罪根本不成立。而且康熙到了晚年也为鳌拜平了反,追拜鳌拜一等男爵,他的后人也被重新授予了官职。而三藩之乱时,台湾、噶尔丹、沙俄都有一起行动,只不过他们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三藩之乱从1673年—1681年,持续了8年时间,我们看看这8年时间内,台湾、噶尔丹以及沙俄分别都在干什么。
一、跟三藩边合作边冲突的郑氏
1673年,吴三桂起兵,三藩之乱爆发。次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三藩之中,尚可喜其实并不想叛清,有想法的是他的长子尚之信。吴三桂发动叛乱后,尚可喜不但没有跟随起兵,反而跟叛军作战。耿精忠面临着来自广东、江西、浙江三个方向的压力。于是耿以提供战船为条件,邀请郑经出兵协助(此时郑成功已逝),郑经答应了。
1674年5月,郑经抵达厦门,要求耿精忠将漳州和泉州交给自己。耿精忠见郑经兵少,拒绝了他的要求,双方交恶。没想到泉州、漳州后来自己投靠了郑氏,耿精忠无奈,只好派人交涉,要求将泉州还给自己,郑经不同意,于是双方开打。打到1675年,双方才和解,耿精忠履行了之前的约定,提供了5艘战船给郑经,并且划定了势力范围。随后,郑氏攻击广东,耿精忠攻击浙江。
1676年初,尚之信发动兵变,包围尚可喜的府邸,取得平南王的权力,投靠了吴三桂。这下郑经失去了作战目标,四周都是盟友,没法再扩大地盘了。此时吴三桂提出了会师长江的计划,吴军从江西攻向江南(当时的江南省),耿精忠从浙江攻江南,而郑经率水师从长江口攻击。耿精忠便从后方调兵,没想到出事了。
汀州守将刘应麟原本是清朝汀州副将,接到耿精忠调令后,他怀疑耿精忠是借机铲除自己,于是秘密派人去见郑经,想投靠郑经。郑经与冯锡范等人商议,有人主张只收降刘应麟一人即可,但冯锡范却说得了汀州,之后可以得到整个福建。可笑郑经等人只想着扩大自己地盘,全然不顾盟友。他没有按照计划率水师北上,而是写信给耿精忠说要借道汀州去江西跟吴三桂会师。随后,郑经立即派兵去接应刘应麟,占据了汀州。
郑经这么一搞,耿精忠的前线部将就开始动摇了,一些部将密谋降清,引康亲王杰书入仙霞关。耿精忠的局势立即变得很危险了,他杀了一批密谋投降的将领,向郑经求救,希望郑经能派水师带自己出海。结果郑经不但不出兵相救,反而派兵攻打福州。无奈之下,耿精忠只好投降了康亲王,迎康亲王入福州。没多久,郑经便被清军击败,所占的地方全部丢失,退回了厦门。1680年,郑经返回台湾,并于第二年去世。郑经去世的当年,台湾发生了东宁事变,世子郑克臧被刺。两年之后,1683年,郑克塽降清,明郑灭亡。
二、乘三藩之乱不断扩张的噶尔丹
东边打得火热的时候,噶尔丹也没闲着,他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时间,四处征伐,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到三藩之乱平定的时候,噶尔丹已经基本征服了西域。
1673-1678年,噶尔丹先后击败了卫拉特蒙古内部的政敌,他的从兄和卫拉特联盟的盟主鄂齐尔图车臣汗。1677年,噶尔丹给康熙送献礼,康熙对鄂齐尔图车臣汗被杀非常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拒绝了献礼。1678年,噶尔丹获得博硕克图汗的称号,次年要求清朝授予汗号,被康熙拒绝。
1679年,噶尔丹降服了吐鲁番和哈密,势力抵达甘州。1680年,噶尔丹率大军12万,横扫南疆,灭了叶尔羌汗国。1682-1683年,噶尔丹西征,打败哈萨克。1685年,噶尔丹远征乌兹别克。
就在康熙忙着平三藩,平台湾,对付沙俄的时候,噶尔丹已经成长为一个实力庞大的对手,在未来的不久成为清朝最大的敌人。
三、乘虚而入的沙俄
三藩之乱时,沙俄侵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以此为据点,向境内步步深入。他们一边建立新的据点,一边四处烧杀劫掠。
他们在精奇里江上游建立结雅斯克,在西林穆迪河地区建立西林穆斯克,在多伦河口建立多伦斯克。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沙俄建立了额尔古纳堡(今天黑龙江奇乾县附近),深入到黑龙江下游和恒滚河一带,并在恒滚河上建立杜吉根斯克,在乌弟河上建立乌弟斯克等据点。以这些据点为巢穴,四处烧杀抢掠。《清圣祖实录》描述了这些侵略者的恶行:“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庄,攘夺貂皮,肆恶多端。”
另外,1676年,一支庞大的沙俄使团抵达北京。沙俄使者尼古拉向清廷递交了一份国书和一份照会,其内容以自由通商为中心,列举了十二项条款,希望康熙能够同意。十二项条款中包括了允许两国互市,通路开放不绝;每年将大量生丝熟丝或贵重的宝石等珍物,运往俄国,同时购买中国需要的货物;开放河海通商航线,以便俄国商船往来;释放此前战争中被俘虏的俄方人员,等等。康熙回复使者:要想双方相互和好,自由贸易,必须先要满足清方三个条件:归还之前的叛国人员;不能在边境地区继续寻衅滋事;来使须遵守中国的礼法习俗。但是沙俄使团对这三点完全不置可否,反而要求康熙向沙皇称臣。
由于三藩之乱,康熙也没有为难他们,依然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使团。不过私下里,康熙下旨,在沙皇答复之前,禁止俄国人在境内贸易。
等到三藩平定后,康熙立即发起了雅克萨之战,摧毁了雅克萨城,之后开始了尼布楚谈判。
总的来说,三藩之乱时,台湾、噶尔丹、沙俄都跟清朝有冲突,只是相比之下,三藩的实力最强,危害最大。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欢迎关注评论。
-----
网友解答:
-----
鳌拜、三藩、台湾、沙俄、噶尔丹,这五项事件是在28年(康熙八~三十六)内接踵而至的。
五个事件的发展存在一定时间差,使它们不可能一起爆发。
解决鳌拜专权问题是康熙八年(1669)。
这时候,三藩和台湾郑氏的势力已经坐大,但他们都没想到自己会被撤藩清算。
早在顺治七年(1650),沙俄就占领了雅克萨,顺治年间曾数次与俄国交战,一度肃清了俄军;康熙初年,俄国军队又回来了,继续盘踞雅克萨,清政府只是警告,并没有武力解决。
而1669年的噶尔丹,因为被认定为尹咱呼图克图,彼时还在西藏出家,虽然出家人噶尔丹已经表现出“不甚爱梵书,惟取短枪摩弄”,但还没有威胁到清朝。
三藩事发,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
三藩之乱时,郑经作为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一度占据了泉州、漳州、潮州、惠州等地。在三藩事发之前的康熙九年(1670),噶尔丹的兄长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被达赖允许还俗。
康熙十二年的噶尔丹,正在积极扩张,但还没有成为草原霸主,仍然不足以威胁清朝。沙俄在东北,还是在占领着雅克萨。
三藩之乱被彻底解决是在康熙二十年(1681)。这期间,噶尔丹在西北已经站稳了脚跟,康熙十七年(1678)噶尔丹获得了达赖赠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平定三藩期间也正是噶尔丹东四处扩张、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期间,噶尔丹已经与俄国有了联系,从1674到1681年,除了1680年,噶尔丹每年都派人前往俄国。
噶尔丹想的是征服蒙古,也想到了用沙俄牵制清朝,沙俄方面也认为噶尔丹与俄国是“天然的同盟者”。
清朝方面,因为忙着平定三藩,对于噶尔丹也没有过多的政治要求。
上图噶尔丹画像
解决台湾问题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同时俄国和噶尔丹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了。
此时噶尔丹的军事行动也是一路凯歌、势如破竹,也是在这一年,征服了黑海沿岸的诺盖人,并击败乌兹别克。
在多次外交解决无果的情况下,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康熙下达了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命令。
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不但包括了今天新疆全境,且占有今天中亚五国的大量土地,边境竟达里海沿岸。中亚重要的贸易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奇均在其掌控之下。
在与沙俄交战之时,噶尔丹起兵征讨喀尔喀蒙古。康熙感到局势紧迫,遂加快了与俄国的边境谈判进程,以腾出手来收拾噶尔丹。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次年,噶尔丹已经逼近清朝的边境。清朝接着用七年时间平定了噶尔丹。
-----
网友解答:
-----
主要古代没有手机电话什么的,哪怕一个电报都没有,这些人压根不认识呗,没办法啊!
好了扯淡完了说点正经的。
首先说巧合性,这么多势力根本不可能同时对清朝放动攻击,因为很多东西是一环扣一环的,少了一环就没有下一环了。说联合性,就更遥远了!
这个问题看似很有研究性,其实压根没多少可讨论的嘛。
首先正是因为康熙帝在康熙八年智擒了鳌拜,亲政成功,所以才在康熙十二年决定了削藩计划。
吴三桂当时一个60多岁的老头,要想夺天下要造反,早造反了。为何偏偏他在那个时候造反呢,因为他让吴家做清朝世守云南的土皇帝,结果康熙不想让他做,他只能以年老之躯当一把三姓家奴了。
而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以后,台湾郑经的确趁机出过兵,但充当了猪队友的角色。并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因为抢地盘,跟耿精忠摩擦不断,最后耿精忠干脆再次降清。
也就是说康熙要是不亲政的话,就没有后面削藩的事情,郑经更不会趁虚而入。没有康熙亲政的事情,别说鳌拜和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和郑经一起发难了,他们这些乱子压根就不会出现。
而且鳌拜是权臣,他的立场是维护清朝。内忧外患之际,他怎么可能与外部势力勾搭。
说完清朝内部的权臣问题、三藩造反问题、台湾郑经统一问题。
再说说噶尔丹,噶尔丹所在的准噶尔部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漠西蒙古的崛起,然后与清朝夺取天下。
噶尔丹别说与万里之遥的台湾郑经没有联系,就是时间上,噶尔丹攻击清朝时,郑经已经死了,台湾也被收复了。就是与三藩都没有可能,因为时间对不上,两者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的。
至于沙俄呢,他支持准噶尔部在背后搞点小动作,就已经是极限了。
他又不是善于煽动对手内部反动势力来攻敌的国家,他的攻击方式,还是很北极熊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
网友解答:
-----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
,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
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确立了双方之间的边境。
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
顺利击败准噶尔汗国,正式将漠北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版图(不是漠西蒙古)。
从时间线上来看,除了擒拿鳌拜的事情稍微早了点以外,其他几件事,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发生的。由此可见,康熙所面临的压力,其实并不小。
一、三藩和郑氏集团,其实是同时对清朝发难的。
所谓三藩,指的分别是坐镇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坐镇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坐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这三位,都是帮助清军入关的主要降将。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吴三桂了。这位老兄原本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带着5万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
结果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吴三桂作为最接近京城的统兵大将,居然迟疑不定,不愿回来勤王,结果导致了明朝灭亡。
明朝没了以后,吴三桂本打算归顺李自成,结果李自成把吴三桂的家给抄了,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还把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给抢了。叔可忍婶不可忍,因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果断归顺了清朝。
作为著名的带路党,吴三桂可谓是尽心尽力,从京城一路带队,杀到了云南边上,甚至逼缅甸交出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将其勒死在了昆明的滇池畔。正是因为这些行为,使得清朝完全信任他,将其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三藩中的另外两位,外加一个孔有德,其实都是当年明朝皮岛总兵毛文龙的部下。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这三位就投降了清朝,他们甚至将明朝先进的红衣大炮带到了清朝,因此深得清朝信任。
原本是四藩,不过孔有德在镇守广西时战死了,所以他没算进去。
不过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却加入到了三藩之中。
因此三藩之乱实力强大,支持吴三桂这一派的省份,包括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等地,就问你强不强吧?
除了这几个省份,其实宝岛台湾省,也站在了三藩这一边。当年郑成功抗清失利,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中了埋伏,导致北伐军损失惨重。不得已之下,郑成功调整战略,带领郑家海军退到了台湾岛,在这里击败了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继续统治台湾岛。他们郑氏集团,一直都以明朝为正朔,所以说他们和清朝是势不两立的。
当三藩之乱爆发以后,郑经立马联络上了福建的耿精忠,相约一起攻打清朝的地盘。所以说三藩之乱,和郑经起兵抗清,基本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事情。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抗清。公元1674年,也就是一年以后,郑经立马响应三藩之乱,加入到了争夺清朝地盘的行列当中。
二、沙俄蚕食清朝领土,由来已久。
其实康熙时期的西伯利亚地区,一直都是无主之地。从历史记载来看,女真人的祖先们,曾经长期在西伯利亚一带生活。所以说,认为西伯利亚是清朝贵族们的老祖宗的自留地,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可是到了17世纪初,沙俄对远东地区的扩张,也越来越猖狂。他们派遣凶残的哥萨克骑兵,一路向东推进,就是为了在远东地区,找到一个不错的出海口。
这帮人其实数量非常少,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堡,随后就对外宣称,这里成了他们的地盘。其实他们压根就没有多少驻军在这里。
时间到了1651年,沙俄的军队在贝加尔湖附近,修建了伊尔库茨克城。
1658年,沙俄的叶尼塞斯克总督帕休可夫,强行到达黑龙江支流石勒喀河,在这里建立了尼布楚城。
1666年,康熙五年,沙俄又修建了雅克萨城。这个时候康熙皇帝还没长大,没有实权,所以压根就管不了这些事儿。清朝当时还没有一统江山,所以辅政大臣们也没空搭理沙俄。
为此公元1669年,也就是康熙八年,沙俄进一步向前试探,直到进入了清朝的龙兴之地东三省境内。这一年,康熙才将鳌拜给拿下。
此后到了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因此,时间到了1685年,康熙终于腾出手来,派遣朋春带领3000人马围攻雅克萨,成功夺取该城。
不过清军刚走,沙俄又占了这地方。这事儿一直拖到了1686年,康熙又派了2400多人围攻雅克萨城。打了几个月以后,沙俄822名士兵,只剩下了66人,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双方就坐下来谈判了,商量着彼此的国界线。
所以说,沙俄的入侵,是伴随着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一起进行的。只是前后脚的功夫,才被解决而已。
三、攻打准噶尔汗国,也紧挨着这些事儿。
清朝初年的蒙古,主要分成了3大部分。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他们内部还有细分。
漠南蒙古包括了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等。
漠北蒙古包括了
札萨克图部、土谢图部、车臣部等。
漠西蒙古包括了
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这里最强的当属准噶尔汗国,他不仅在漠西蒙古赶走了土尔扈特部,欺压着和硕特汗国,而且还把手伸向了漠北蒙古,整天欺负土谢图部。
公元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亲自带着3万大军翻越杭爱山,占领了漠北蒙古的大片地盘。土谢图汗连忙带着部族打算归顺清朝,向康熙皇帝求救。
康熙本打算做个和事佬,要求噶尔丹撤军,结果这位老兄不仅不听话,反而把手伸到了科尔沁蒙古来了。康熙这哪里还能忍啊?
这个时间点很敏感,正是沙俄与清朝在东北地区交战的时候。沙俄也是看清了清朝有噶尔丹这个祸害在,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即使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也是狮子大开口。
康熙为了把重点放在对付噶尔丹上,所以刻意放松了对《尼布楚条约》的审核,算是让沙俄捡了个大便宜。原本康熙和索额图商量的分界线,可是勒拿河到贝加尔湖一带。
解决完沙俄的问题,康熙立刻把重心放在了噶尔丹身上。
1689年刚签订完《尼布楚条约》,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便带领大军御驾亲征,前来收拾噶尔丹了。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康熙大败噶尔丹,但是没能伤到噶尔丹的元气。
没多久噶尔丹就卷土重来了,因此到了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御驾亲征。这回康熙在昭莫多之战中,打光了噶尔丹的主力,噶尔丹只带着几十名随从跑路了。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带兵亲征噶尔丹。这回噶尔丹众叛亲离,无路可逃,只好选择了自尽。
由此可见,在康熙看来,沙俄在东北的行为,只能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而噶尔丹在西北地区的行为,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
毕竟噶尔丹拿下西北以后,那么关中地区就岌岌可危了。权衡利弊之下,康熙才会选择把重点放在噶尔丹身上,而不是沙俄。
------------------
推荐阅读:
问一个问题,当初要了你半条命的人,回来找你,你还会愿意接受吗?
周围的人都劝我趁年轻学习,多看书,提升自己,可是我不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