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网友解答:
-----
这句话堪称
“人生座右铭”
!它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名言。曾国藩,春秋战国时期曾子70世孙,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和理学家,湘军统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誉“
晚清时代的半个圣人
”。
曾国藩的思想与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备受后世推崇与赞誉,伟人毛泽东评价他:“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的确,曾国藩在知人善用、为人处事等颇有见解,他的很多思想至今仍让我们奉若神明。
有人说,读懂曾国藩的人生“
六戒
”,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名言“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出自曾国藩人生“
六戒
”中的第四戒。我们先来看看有哪“六戒”?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这六戒中的每一戒,都是至理名言、醒世恒言,对我们
职场事业、为人处事
等,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今天主要说曾国藩的第四戒。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意思是:
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独占,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
一心想独得利益必定失败,众人谋略计划必遭泄露。
简而言之,就是说:
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时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利可共而不可独
利益要共享不可独占。当我们得到一定利益时,应该与大众分享,而不应该“
吃独食
”,要学会并懂得“
分享
”。
西楚霸王项羽,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枭雄,但他在“利共”方面很差,
没有与将领分享利益的胸怀与气魄
,他手下第一谋士范增也如此。
老部下韩信这样评价项羽:
“将士如果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
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
项羽这样的“吝啬”劲,让人忍俊不禁,你都不舍得给部下利益,满足他们的诉求,他们又为什么要为你卖命呢?
没有直接的利益驱使他们又图什么呢?
反观刘邦,却截然相反,他
深谙人性的弱点,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垓下会战前夕,韩信、彭越、英布等将领按兵不动,就是想要在既得利益上讨价还价。
而这时,刘邦就表现出了他强大的气魄和胸襟,果断承诺给3人封王,3人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与刘邦共同奋力合围项羽,最终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刘邦虽出身农家,却
卓识远见、豁达大度
,
他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令天下勇士纷纷投奔,最终终于击杀项羽,赢得楚汉战争,一统天下。
刘邦天生拥有识人用人驭人的领导才能,即帝王之术,即便楚强汉弱又如何?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而在此过程中,
最关键的是刘邦熟知人性,懂得“利益共享”。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就是对刘邦的赞誉。毛泽东评价刘邦:
“
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在《史记》里如是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
利益,从古至今都是大多数人渴望得到的,尊崇利益至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这句话总结很经典,虽然有些过,但同时也说明了利益的重要性。
谁如果想独占了利益而不与他人分享,只顾着自己“
吃独食
”,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他必会引发众怒,成为众矢之的,最终一败涂地。
谋可寡而不可众
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
。我们谋划一件大事时,应该与少数人商量,而不必与大多数人一同商量,或广而告之。
这个世界上,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一个团队中有主见者并不多。而且这个社会永远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而这个丛林法则又离不开“
二八定律
”。
什么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被称为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八二法则、帕累托法则等,
是指约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
比如,意大利约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产量来自20%的植株等。这个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
那么回到“
谋可寡而不可众”
名言里,套用二八定律,也就说20%的人掌握着整个谋划事件的胜败局面,这里的20%指小范围、极少数。
在一个企业里,公司的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都是公司CEO和少数高层商议决定的,老板有什么重要决定,还要同全体员工讨论吗?
在一支军队里,战略战术等机密是在军事首长们小范围内制定的,军事策略也不可能与全体将士们做讨论,将士们只需执行就好。
本人在一家公司任HRD,有一次组织全体员工讨论人资制度,
结果一个小小的考勤制度竟讨论了3个月之久还悬而未决
,最后只得在中高层里讨论完成后,就予以了发布。
可想而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重大谋略、计划、决定等只适于小范围内产生,
而不适于广而告之,也不必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
曾国藩的“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堪称我们的“人生座右铭”,它教育我们:
不要重眼前小利而要重远大宏图,不要重务民主虚名而要重实际。
这句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适用,对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等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曾国藩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曾国藩在其他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01:在交友方面,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
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
02:在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身居高官
“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
03:为人处事须在“
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04:“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等等。
蒋公曾称赞曾国藩:“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曾国藩的思想,
体现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一生仰望并学习。
对于曾公的名言,有人会持不同的见解,见仁见智吧,毕竟一个人的思想是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有一定局限性也属正常。
大家怎么认为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而不可众”是说谋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不是从众。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说有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金矿,很多很多人都去淘金了,但是有一个人却在淘金的地方设了一个卖货物的点。最后,淘金最大的成功者是这位卖货郎!
“利可共而不可独”是说利益要大家分享而不可独吞。记得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吗?华为的任正非吗?阿里巴巴的马云吗?等等!很多公司的运营是遵循了这一点才把人才捆绑在一起,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使得财富和事业的马车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小人愚见,望各位师友点评指正![祈祷][祈祷][祈祷]
-----
网友解答:
-----
在决策有关重大事情的时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共同分享的人越多越好。
前者体现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反映出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后者在利益分配面前做到“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不能让少数人得利,有共同致富的理念。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谋略要隐秘,越少人知越好,不应让大多人都知道;利益要与人共享,越多人得益越好,不应个人独享利益。这是教人劝人如何做人谋事的,是一句劝诫勉人之语,值得学习。我是读过《曾国藩传》的。曾国藩教人有“六戒”,这句话就是其中一诫的内容。
做事用谋,若事先都让人知道那就不是谋,也不会灵验了。所以用谋略计策要先隐不让人看破为好,越少人知道越好。而有了利益却要与人分享,不可独吞独占。有利不与人共享,独吞独占,会引人眼红嫉妒,易招惹祸灾,于己终不利,所以,从长远利己与最优方案而说,有利不要独享,要与人分享最好。
记得曾国藩“六戒”是:
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三戎: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四戒: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
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办。
为人要明哲保身,要达完好,此六戒不可不明,能学而做到最好。
-----
网友解答:
-----
以我低薄的知识解说,紧急的战争或紧急的事物处理,谋可寡而不可众。为什么呢?在上述情况中,如寡而不断会耽误战机或时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能采取有理有利的战略战术,方可达到予想好结果。当然,在解决一些难题讨论方面,广聚谋意还是很好的方法。利可共而不可独,这不难解说,常言道: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利不可独吞吗?做为同事或伙伴,工作应抢着去做,也就是方便让给同志,困难畄给自己,这算得上义字。所得利益共创共享方为本份。若总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园,你是永远走不出这个圈圈的。所以利可共而不可独。
-----
网友解答:
-----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何许人?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中国近代的政治字、战略家、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注重学问和事功方面的研究,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六戒”,警醒后人,值得拥有并践行。
那么“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供而不可独”,就是“六戒”中的第“四戒”。究竟是何义呢?
首先,我们简单地从字面上去分折一下:
谋:计谋、谋划;寡:少;众:多。
利:利益、好处;共:共享、分享;独:独吞、占有。
至此,不难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谋划一件大事时可以向少数几个有主见的人征询意见而不可以同多数人一起探讨;当某件事情完成后有了既得利益,可以和多数人共享或均分,但万万不可以私自占有、独吞。
其次,遵循曾国藩的“六戒”中的第“四戒”原文来深刻领会: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显然,对于利益,人人都想得到,但是谁若独占不与其他(她)人分享的话,必然招致怨恨,甚至于成为大众人的敌人;谋划大事情可以不与多人商量,因为在你决定做大事前,就有了自己的战明眼光和非凡抱负,宜少人知不宜多人知道。
看来人们常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也是和“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脱不了干系,那到底如何理解呢?
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先谋划而后成,也就是人们的习惯性说法“先谋定而后动”。这说明每个人在干一件大事情前,都有了一定思路清晰、明确到位的可行性研究。不光是要有成功与否的判定,还要有实施步骤的合理推导,而更重要的则是涉及到成功后的利益分享以及失败了的损失赔付。
如“谋可寡而不可独”,说明个人主见最重要,也不是不允许别人知道或提供意见,而是说多数人都知道了,会在一种程度上动摇了你的思维,渐而左右了你的情绪,制约了你的信心和努力方向。
譬如,当今社会的企业界,其内部的战略决策层就那么几个人,若是发动全体员工都参与,一个好的谋划也许因某种原因而黄搁浅。尤其是重要机密性顶目更不能让多数人知道,否则因人多嘴杂,夭机先泄而坐失良机。
再说“利可共而不可独”,在国家层面上去认知是“利益面前,人人均等”。但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均分,关键足在于人的各自努力程度不相同,造成一些差异也是避免不了的。虽然说不均衡,但多数人都接受,只要你不是独吞或强行占有,人们也不会忌恨你。
在古代,也有这样的实例。历史上的曹操可谓威名遐迩,能够“狭天子以令诸侯”多年了,也不敢肓目轻易地就篡汉位而自立;还有当年刘邦攻取咸阳,也不敢占据此地。因为他们都明白独吞会招致反叛,故在利益上采取了平衡的原则。
总结,“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是人之谋事和利益之间的考量。正如《战国策》中有云:“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一定道理上可认知:谋可独断,利必分享。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的意思是:谋划事情,干大事只可以和少数人,不可太多,太多反而泄露。但有利益好处,只能与大多数人一起获得,共享而千万不可以独自受用。这句话包涵着很深的哲学思想。真正的图谋干大事,人越少越好,人多必定容易泄露。有利益的事,只有共享千万不能独得。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要走向胜利、走向富强必须遵循这个真理。
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推翻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决策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没有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作出的正确决策,任由大家七嘴八舌、各自为政,虽然大家都希望革命胜利,但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只能是一种幻想。所以有“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论断。
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有了自己的领袖和正确的决策,但要实施还必须依靠无数的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党实行了官兵平等,要求在困难和牺牲面前党员和干部带头。在利益面前,党的各级领导和党员都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群众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决定;在利益面前党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
“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正说明了“谋可寡而不可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说明了“利可共而不可独”。
-----
网友解答:
-----
刃勺切切。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这两句话先是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后来又被曾国藩作为人生六戒之一,出现在其文集之中,影响更为深远。两句话可以说是古人为官做人处事经验的总结,而且总结得很到位。
首先说″谋可寡而不可众″。谋略这个东西,涉及面很广,其方向和抉择对一件事一群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利益发展和生死存亡影响很大。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受认识、情感、利害关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认识和选择都不会一样。所以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谋略和抉择,受其机断性、保密性和复杂性的约束,就需要善谋独断、当机立断。如果交给众人讨论,一是会造成犹疑不决,二是会错失良机,三是会造成泄密。所以说″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可共而不可独″说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个人利益代表生存权利,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利益存在,那就是大家共同追求的东西,就需要合理分配。分配好了,团队成员会追随团队完成团队的任务并实现其目标。如果团队利益被某个人独吞,那么不仅团队会分崩离析,而且这个单独获利者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而被攻击,而那被侵吞的利益也会被瓜分。即使不是团队,就是单个的人独享大利而不懂分享,那也是十分危险的,他会被当作猎物而被众多偷盗者觊觎,从而无法保全其利益。″利可共不可独″的深刻道理就在这里。
两句话放到今天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为今天的企事业单位更是由决策层、执行层和运转层所组成,重大决策同样由领导层少数人和专家团队、智囊团作出,但利益分配要达到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决策越及时准确越好,而利益分配则越充分越好。
-----
网友解答:
-----
“谋可寡而不可众,利可共而不可独。”出自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六戒”中其中“一戒”。核心思想是“
谋出少数智者,利共谋共享。”
谋需要同核心有智慧的人商量就可以定下来,没有必要挨个征求意见。利益面前需要共同分享,而不能独吞。
俗话说“三个阴阳定不下一个栓牛的桩子。”有些事情征询意见越多,最后反倒定不下来,让自己没有了主见,丧失了自我。众人受阅历、眼光、气度影响,有些人往往认识肤浅,众人七嘴八舌,意见不同,很难达成一致,反而不利于果断作出决定,给人负能量,让人情绪低落,动摇干事的信心而错失良机,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之手。在决定红军要长征,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等重大决策时,张国焘、陈独秀都是反对长征,苏联共产国际更是发出不同声音,只有毛泽东等少数人同意,革命火种才得以保存,达到了燎原之势。
2009年自己参加工作2年了,想在彬县买套房子,当时看中一套120平方米,每平方米2100,下来大概25万左右,按揭打月供完全可以拿下。后来征求家人、朋友意见,有的说位置偏,有的说楼层不好采光不行,有的说太贵了在等等,有的说户型结构不行等等。最后自己没有了主意,放弃了,现在那个地方的二手房都5500每平方米,后悔当初没有买,现在只能“望房兴叹”。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利益,大多人都爱财物。人都不是瓜子,利占尽的人与他人合作不会长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独占了利益,不懂得分享,引起大家不满,招致大家怨恨,引起公愤,成为大家公认的靶子。为什么聪明的人与他人做生意,理应拿5份利,自觉拿4份,让利合作者1份,慢慢越来越多人会和他合作,生意会越做越大,这就是利益共享的好处。聪明领导往往把荣誉、奖金多分享给下属,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刘邦占领秦宫,听取谋士建议,不取财物,占美女,最后才成就了帝王霸业;
项羽屠城、烧掠,不给下属分利,导致群亲叛离,最后兵败乌江。农民起义往往提出“均田地,共财产”口号,容易拉起队伍,得到相应。面对利益,我们做到取舍有道,不成为利益仆人,不做守财奴和铁公鸡。
大家好,我是文旅心通,拥有两年文化创作问答经验,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大家有那些好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赞同的话给我点赞、转发,热切希望您关注我的头条号文旅心通。(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股票在股价的上方有大量套牢筹码,却似乎没有压力?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