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呢?
如何看待“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呢?
-----
网友解答:
-----
谢头条!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再清楚不过的告诉人们,蜀汉后期已到了将才青黄不接的地步。
想当初,刘备定都成都之时,文有诸葛、法正辅佐,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连英勇善战的魏延也都成了无名小辈,更不用说廖化了。
那时候,廖化只是个给关公扛刀的伙计,可一转眼,当年名不经传的无名小卒却做了蜀国的先锋大将,怎能不让人感叹,此一时,彼一时也!
按理,战争拼的是人才,蜀国有诸葛亮这样的大贤和关张赵马黄这样的五虎,名师出高徒,怎么能到了后来能出现人才捉肘见禁的情况?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月明才星稀。想蜀国当初,都是五虎将独挡一面,其他人等便难有出头之日,再加上诸葛亮,凡事必躬亲,把属下该思考的问题,应该干的事情都干了,怎么能够在战争中锻炼培养人才?当我们都在为诸葛亮锦囊妙计拍手叫绝的时候,忘记了正是这一个个锦囊妙计却在一天天毁灭了蜀国。
蜀国后期,要么诸葛亮亲率大军,要么是姜维领军北伐,再没有其他人独统大军与他们相互呼应,给魏军造成更大的压力,此所以诸葛亮六伐和姜维九伐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再看魏国,人才济济,正面有钟会和姜维对峙,邓爱父子却俏俏绕过姜维大军直取成都,最终灭亡了蜀国。
蜀国灭亡,亡在了人才匮乏上。在大胆用人问题上,诸葛亮需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在战争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应该是诸葛亮当年完成的必修课,毕竟人才培养问题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情。
-----
网友解答: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常被形容缺乏人才,不得不让平庸的人担当重任。这句话廖化看了肯定得喊冤,历史上廖化的能力并不差,也可以算智勇双全,忠心耿耿了。
廖化原本在关羽手下当主簿,关羽兵败以后他也不得不暂时投降东吴。但是不久廖化诈死,大家都信以为真,廖化就借这个机会带着母亲跑了回来。从这点看,廖化还是很有头脑,而且胆子很大。
廖化带兵以后战功也不少,一次进攻魏国时,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两路魏军来袭。廖化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击败游奕,杀死王赟。后来还曾经掩护凉州羌胡叛逃到蜀汉,击退了魏国名将郭淮的进攻。
所以从能力上来说,廖化并不是平庸之才,“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对廖化来说,太刻薄了些。
-----
网友解答:
-----
谢邀。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是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到了让老将廖化当先锋的地步。
刘备进攻汉中,黄忠力斩夏侯渊立下大功;诸葛亮北伐,“老卖年糕”的赵云也披挂上阵,和邓芝出斜谷作疑兵,其实这也是重大任务。重用老将是蜀汉传统,为什么到了廖化这,就说蜀汉人才
匮乏
凋零严重了呢?
三国前期,廖化没有明显的军功,后期还是有一些作为的。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的营寨,魏国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准备夹击廖化。廖化抓住对手
兵力分散的弱点
击败游奕,击毙王赟。有点“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效果。
但纵观廖化的能力,在英雄辈出的汉末三国还是不够厉害,他只是在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时才相对突出起来,出于对蜀汉的尊重,我们不能说这是矮子当中选将军,我们说这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错。
三国后期,廖化和邓艾也交过手,那时候廖化和邓艾都是老将。
六旬开外的
邓艾奋战在抗蜀一线,但没有人说曹魏人才不济
。如果廖化有黄忠之功,譬如阵斩邓艾,就不会有“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的说法了。所以说原因不是年龄太大,原因是能力不够。以廖化的能力就能作蜀汉先锋,那么蜀汉将领能力就不会高到哪里去。打个比方,如果郑智能在
英超
曼联打主力,那么曼联的实力就高不到哪里去,虽然郑智在中国球员里是NO.1。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廖化年轻时参与黄巾起义,黄巾军被扑灭,他就占山为匪。后来廖化归顺关羽,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廖化突围去上庸搬救兵,刘封不派救兵,廖化只好去成都求救兵。得知关羽身殁,廖化就留在蜀中。(这不是史实)
廖化在诸葛亮时期不是赫赫战功之人,与魏延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演义里廖化曾得到绝杀
司马懿的
机会,但他追击司马懿被骗,只拾到司马懿作为诱饵的金盔。廖化
献上金盔
被录为头功,引起魏延的不满。魏延口出怨言,包括诸葛亮在内无人敢驳。廖化没逮到司马懿不是扼腕长叹,而是以金盔表功,被录为头功也不推辞,显得志向不够、格局不够,也难怪魏延不满。
姜维屡次北伐不果,再要起兵,廖化怼他:“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廖化不认同姜维北伐,恨与姜维共事,他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偏偏与我同代”
。
姜维北伐的对错,一直有争议,但作为蜀汉老臣的廖化消极保守是肯定的。摆老资格,闹不团结的思想保守的老人,意见得不到主官的尊重,却还能当先锋,说明蜀汉是到时候了,人才不是般的匮泛啊!
至于蜀汉人才不济,完全怪诸葛亮不培养人是没道理的,诸葛亮手里就一个烂摊子,还人心不齐,他输不起,没时间培养人才。
-----
网友解答:
-----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拿“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来嘲笑廖化滥竽充数。但实际上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不仅不是嘲笑廖化本人的话,而是夸赞廖化,并且嘲笑蜀汉没有人才的意思。其本意为,蜀汉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廖化这样的老将竟然还需要去做先锋官。这就是赤裸裸的嘲笑蜀汉后继无人。
实际上“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并非出自正史,而且正史中并没有这段记载。这句话的真正出处乃是一本清朝末年反封建迷信的书籍《扫迷帚》里面所讲的一句话。其原意也是嘲讽之意。但后来很多人就把这句话引申到了三国历史层面上。因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也确实靠着一群老臣在支撑。三国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中记载“
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意思就是说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乃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廖化虽然只是其中之一。但也就是这四分之一,其对蜀汉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事实上就我个人来看,廖化是蜀汉阵营最被后世之人忽视的一位国之柱石。不论是其领兵打仗的能力,还是对于蜀汉的耿耿忠心。廖化都不输于任何人。“千里走单骑”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于关羽忠心刘备的最好故事桥段之一。也就是说历史上根本没有关羽千里走单骑这么一说。而历史上真正千里走单骑至始至终不离不弃刘备的人却是廖化本人。罗贯中的小说中的故事桥段的原型就是借鉴了廖化的故事。
历史上廖化加入刘备阵营后,最开始在关羽手下效力。刘备进益州之后,廖化就追随关羽征战荆襄之地。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兵偷袭夺取荆州。关羽大本营丢失最终战败身亡。廖化由于能力不俗所以被孙权收入东吴阵营。但廖化根本不想效忠孙权。他还是想跟着刘备。但当时他的母亲被孙权所擒。所以廖化无奈只能归顺孙权。但归降东吴之后廖化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逃跑。后来廖化决定装死骗过孙权,然后在逃离东吴。在廖化诈死后东吴放弃了对廖化母亲的监察。所以廖化趁机带着母亲奔袭千里重归蜀汉。这才是“千里走单骑”的真实事例。充分的历史可以证明,廖化并不平庸,且还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
网友解答:
-----
《三国演义》把廖化黑的体无完肤,他是蜀汉后期高级将领,官居有车骑将军,与已经去世的张飞平级,难道他是庸才吗?
引言
《三国演义》中,许多人物与历史形象相近,如我们熟悉的袁绍、孙策、张辽等,这些历史人物与小说形象的差距不是非常大。
当然,《三国演义》中,一些角色与历史差距非常大,完全是毫无关系,比如我们熟悉的蜀汉将领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歇后语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字面意思是蜀汉后期没有良将了,连廖化这样的人都要做先锋大将了,说明他能力平庸。
历史上,廖化并不平庸,他出身名门贵族,在蜀汉的地位也很高,做到了车骑将军,达到了张飞的高度。
那么,历史上的廖化与《三国演义》中的廖化差距有多大呢?具体我们来了解一下廖化这个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廖化——盗贼出身
一个荆州士族出身的人被罗贯中写成了盗贼,《三国演义》小说中除了廖化应该没有其他人了。
《三国演义》中,廖化出场是第27回合,介绍了他最初是黄巾军的一员,因为乱世在江湖各地流落,聚集了五百人,以劫掠为生,妥妥的盗贼形象。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去河北寻找刘备的途中,刘备的两个女人被廖化的同伴杜远掠上了山。杜远也是“仗义”,要把刘备的两个老婆分给廖化一个,与他有福同享。
不为女色所诱惑,廖化是一个仗义的“盗贼”,不仅没有领同伴杜远的情,还将他杀了,将刘备的两个女人还给了关羽。
廖化得知来者是关羽后,对他仰慕不已,想要跟随关羽。关羽考虑到廖化是黄巾军出身,再加上身边有两个嫂夫人,多有不便的情况下婉拒了他的好意,二人拜别后分开了。
刘备占领益州后,廖化也出现在了那里,刘备让他去荆州相助关羽。此后,廖化一直在关羽身边做事,当一名将军。
关羽进攻襄阳的时候,东吴从后方偷袭,形势万分危急,廖化奉命突围前往上庸向孟达刘封求助。
诸葛亮北伐期间,廖化当了先锋,表现还不错,屡立战功,还差点杀了司马懿,夺了他的金盔。不得不说罗贯中的脑洞真的大,连司马懿都成了廖化高光时刻的背景板了。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北伐中原,廖化依旧当先锋大将,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或许就是那么来的。蜀汉灭亡后,廖化托病不起,郁郁而终。
《三国演义》中,廖化是一个被低估的人,不论他的出身还是能力。在史书中,廖化不仅出身好,而且官职也做得很大,与小说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真实的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历史上,廖化家境优越,身份是沔南的豪门世族,本名是廖淳。刘备占领荆州后,当地的士族就与他合作,廖化的第一个官职是关羽身边的主簿。
《三国演义》中,廖化是从黄巾军流寇到武将的转变,历史上,廖化是文官出身,主簿就是掌管文书的职位。
在关羽身边,廖化没有领兵作战的经验,知道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后,廖化和众多荆州的文武大臣一起投降了孙权。
在东吴的廖化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景,他决定装死逃跑,好在最终成功逃到了秭归城,碰上了讨伐东吴的刘备大军。
刘备见廖化从东吴逃出来,非常高兴,他成了荆州派忠诚的楷模,当了宜都太守。廖化请求带兵跟随,刘备让他当了别都,率领军队与吴军陆逊对峙。
陆逊巧用火攻,在夷陵打败了刘备,廖化也带着败军退回了蜀中。诸葛亮北伐期间,廖化成了丞相府参军,荆州派的老大的诸葛亮,廖化是荆州人,二人属于同一阵营。
廖化的高光时刻应该在公元238年,他率军攻打魏国营寨,魏将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和南安郡太守游奕两路大军前去支援,两军成东西两路之势,共同夹击廖化大军。
危急时刻,廖化保持清晰头脑,不等敌人靠近,抓住对手兵力分散的弱点,找出了南安郡太守游奕大军的破绽,率军狠狠击之,大破游奕,在乱军中杀死魏国太守王赟。
值得一提的是,廖化立下大功后没有得到封赏,这不符合常理。
可仔细一想,廖化虽是荆州人,但荆州派是以庞马向习四大家族为首,如果廖化的官太大,不利于荆州派的稳定,诸葛亮并没有因此大力封赏他。
姜维北伐期间,廖化随军出征,被魏将邓艾击败。公元259年,廖化升任为右车骑将军,假节,遥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从廖化的官职来看,他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与当时的蜀将张翼平起平坐。早年张飞在世时,他的官职也就是车骑将军,廖化在蜀汉后期是重要将领,并非庸碌之辈。
姜维屡屡北伐而无战功,廖化劝他收兵,姜维不听,果然被邓艾击败,退军驻守在沓中屯田避祸。
司马昭伐蜀期间,廖化在姜维军中,退守剑阁雄关。邓艾偷渡阴平取胜后,刘禅投降,令姜维与廖化等蜀将一起投降。最终,廖化在跟随刘禅去洛阳的路上病逝了,他的一生见证了蜀汉的兴衰败亡。
结语
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中的廖化形象差距太大了,前者是贼寇出身,后者是荆州大族出身。
廖化起初是文官,在关羽手下做事,刘备起兵伐吴后开始为将,完成了从文官到武将的转变。
廖化在蜀汉的官职很高,并非是一个先锋官,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官拜车骑将军,有假节之权,影响力仅次于姜维这样的统帅。
因此,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歇后语,根据历史来说,有失偏颇,廖化不仅当过先锋,更是一员打过胜仗的将军,《三国演义》把他贬低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蜀汉政权(221一263年),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至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关羽,张飞,赵云,刘封,黄忠为主要将领,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主要军,先后攻取了荆州各郡,又迫降刘璋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并将关中军阀马超纳入麾下,实力大增。
公元219年,东吴孙权破坏孙刘联盟,先是派人袭取了荊州三郡,与刘备讲和后再次背盟,趁关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际,袭取荊州,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生擒并杀害。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赵云等人的劝阻,亲自率军攻伐东吴。汉军先是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吴国境内,但随后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阶段,几个月后,东吴都督陆逊一一孙策的女婿,用火攻战术攻击刘备,“火烧连营三百里”,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夷陵之战失败后不久,刘备回到成都就病死了;张飞,则是在知道关羽被杀害以后,痛不欲生,成日饮酒,对部下连打带骂。又命令手下范疆、张达,连夜赶制全军的孝服,由于数量庞大,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范张二人前去求情缓期,反被张飞暴打。二人便起了杀心,趁黑夜将张飞杀害了!
至此,蜀汉政权在人才方面,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再到姜维北伐时,蜀汉之能征惯战的大将大多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据说是出自《扫迷帚》一书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原意是蜀中的大将先后亡故,由廖化担任先锋。但是“蜀中无大将”中的“大将”并没有明确指明是谁。
根据正史记载,廖化有多次升迁的记录,刘备初与廖化相遇时,大悦并且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以及廖化最终官位至“镇军大将军”。
坊间多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存在误解。认为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由能力平庸的廖化担任先锋。其实廖化是很有实力的。这句话,只是人们对曾经的历史的一种感慨,一种追思和缅怀,不一定是贬义!
-----
网友解答:
-----
廖化﹐三国蜀将。 三国后期﹐蜀名将相继死亡﹐后主以廖化充当先锋﹐成为突出的人物。后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
-----
网友解答:
-----
谢邀。“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是野史上记载的,是一位无名老儒说的,应该是清人作《扫迷帚》中记载的吧,正史上并没有,相传倒还有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蜀国诸葛亮死后,魏延在内斗中惨死,能独单一面的将领确实少一些,其实这个王平将军不错,在街亭战役中,苦劝马谡,不听,在失败中是他稳住阵脚,没乱,魏延所谓的“造反”是他在阵前一番话,使魏延手下士兵一哄而散,他当汉中太守,与句扶俩同守汉中,粉碎了魏国想吞掉汉中的计划。在《华阳国志》中记载:时人语“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说明廖化与王平齐名,能力伯仲之间,随着战争不断,蜀国国力和人力都衰弱许多,为了士气,用老将廖化为先锋,(因为他曾是关羽部下,忠心毋庸置疑,而关羽是曹魏所忌惮的),我觉得廖化能力绝对是顶呱呱的,大概以下几点可证明:
第一,廖化很有头脑且忠心,能用谋。关羽兵败,属吴,诈称病死,骗过东吴,趁夜带老母投刘备。
第二,他是有能力的。正史上写刘备先给太守一职,多次得升迁。我们知道,刘备看人也是比较厉害,提升官员一般是廖化有成绩,有功,才会那样做。
第三,他的武艺应该不差。当然不能与关羽等五虎相提并论,但后期连关兴张苞都己不在时,应该算较好的了,曹魏后期也没有出现干翻廖化的先锋悍将,史载廖化射杀广魏太守王赟,《三国演义》中一刀砍了曹真的先锋秦良,还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司马懿对廖化只能接三个回合,逃跑中,廖化一刀砍在树上,拔刀时狼狈逃脱。武艺如太差,冷兵器时代,当先锋简直是找死,所以我认为廖化武艺相当不错,他才会笑到最后,得以善终。
第四,他有预见性。第九次姜维北伐,去征求廖化的意见,廖化说北伐的最佳时期已过,现在国力衰弱,智谋不如人,用兵属于劳民伤财,强行做难为之事,恐怕自食恶果。姜维怒,自带兵北伐,果然败。
典故的形成并不一定是正史中形成,主要蜀国伐魏最终失败,而廖化却是在送往洛阳中去世,也就是说他目睹了蜀国由兴到衰,再亡国,他对此无能为力,有些后人有埋怨廖化作为武将的能力,其实完全是误会,客观条件的局限,岂能怪一将之能。
-----
网友解答:
-----
这个 都 字可是太过了
别的不说 就拿三国时期的孙坚来说 算得上一代名将吧 他几个儿子成就哪个比他低 孙策小霸王奠定江东根基 几千兵众打下诺大江东 当不上一句世间豪杰吗?
孙权幼年之资就统领江东 赤壁之战奠定三分天下 孙家当的其一 而后更是攻略荆州 交州 等等 扩地千里 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汉时期 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等无疑在关中与中原 西蜀一州之地人才能多到哪去? 而且丞相事必躬亲 大事小事都要详细过问 更是无意间阻碍小一辈的成长 将二代不是每一个都比不上父辈 只是确实没有父辈创业时的艰辛环境等
-----
网友解答:
-----
主要说的是蜀国人才不济,出现了断层,年青的没能脱颖而出。
-----
网友解答:
-----
这应该是评书中所说的吧!反映的是蜀汉后期,蜀汉人才缺乏,只能用老迈的廖化来作为北伐先锋。
有人说,从这句话中反映出廖化能力不行。本人不这么认为,从三国演义看,关于羽北伐时廖化和关平就是先锋,失败后,廖化在关平的掩护下能够冲出重围求救,显然能力不差;从三国志看,廖化被俘后能隐忍不发,携母千里回归蜀汉,可见谋略也还可以。后期廖化还是姜维北伐的主要助手。
另外,廖化是一个长寿的人,从三国形成之前活到三国归晋,可见身体和性格都很好。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美国愿意接受一个臣服的俄罗斯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