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
网友解答:
-----
费祎被魏国降将刺杀而死,
姜维
是最大的嫌疑人,
蜀主刘禅
竟然也有嫌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岁首宴会上的刺杀案
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蜀汉正在开办岁首大宴,身为百官之首的大将军费祎意气风发,文武官员争相敬酒。
突然,左将军郭脩端着一杯酒走了过来,身为魏国降将的郭脩,虽然位居左将军,可是在蜀汉朝堂一直是个小透明,对于他走过来像费祎敬酒,官员们看在眼里,却并不感到奇怪,想在蜀汉朝堂混下去,怎么能不巴结一下圣恩正隆的大将军呢?
正在官员们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之间,“啪”地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大将军的杯子掉到了地上。
还不待众人仔细思考,大将军本人也缓缓朝地上倒了下去,手指还指着身边的郭脩,嘴唇微动,似乎在说着什么,这些反应速度超人一等的重臣们马上发现了真相!
大将军遇刺了!
蜀汉当朝大将军、文武百官之首的费祎遇刺身亡了!
刺客郭脩
郭脩,也称郭修,也有说法本名郭循。在《三国志》中,在蜀国、魏国相关记载中都记载了费祎被刺一事,但是对于刺客的名字记载有所不同,有的名郭脩,也有说法是郭循,考虑蜀不置史,我们参考《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所引用的“郭脩”。
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脩郡,为所执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250年,姜维第二次率军攻打西平,前一年他出征过一次,不克而还,这一次俘虏了魏国将军郭脩。
郭脩被俘虏之后,不仅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中的“左将军”。
对于蜀汉来讲,左将军这个位置非同一般,当年刘备起家之时,曾一度打着“左将军”的旗号,混迹于诸侯之间。
后来,刘备得到汉中,称王,第一个被封为左将军的就是马超,后来吴懿、向朗都曾任过左将军一职,在蜀汉的武将层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武职。
虽然说郭脩是降将,但是三国争霸,降将受到重用的例子也并不少见,比如俘虏郭脩的姜维就是降将出身,此时在蜀国已经是仅次于费祎的二号人物,可见郭脩前途并非无亮。
那么,他为何要拼着自己性命不要,一命换一命去刺杀费祎呢?他跟费祎到底有何深仇大恨?
大将军费祎
蜀汉短短数十年国祚,有四人被合称为蜀汉四相,他们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曾见过这样一句话:“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这句话自然是夸大其词,但是他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算是他执政期间的总评。
而且,费祎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是他的这个大将军却是实至名归,能得百官拥护。
从汉武帝时期,因为丞相权力过大,因此扶持卫青为大将军,位还在三公之上,一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一职不仅仅是武职巅峰,一般都由外戚所担任。
《汉官仪》载:“汉兴,置
大将军,位丞相上
。
费祎之所以能受到刘禅重用,其实也有这方面因素,费祎也是外戚。
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年幼,再加上刘备刚入益州不久,对益州掌控力并不强,因此丞相诸葛亮总揽大权,让刘禅渡过了根基不稳的时代。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自然不希望继续沦为傀儡皇帝,于是将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任命为尚书令,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最后升为大司马,虽行丞相之事,却再无丞相之名。
到了费祎时期,刘禅更是牢牢掌控着手中的权力,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就成了外戚的费祎。
费祎的长女嫁给了刘禅的太子刘璿(xuan),而刘禅的小女儿也嫁给了费祎的次子费恭。
虽然说,费祎哪怕不是外戚,也有宰相的能力,但是大权在握的刘禅未必会容忍一个非外戚成为大将军。
刺客的费祎确确实实是蜀汉朝堂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深得皇帝的信任,也能得到大多数官员的拥护。
第一个怀疑目标:姜维
姜维是刺杀费祎的幕后主使?听起来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有市场,这到底是为什么?
1.动机:费祎是姜维的最大政敌
众所周知,作为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降将,姜维的毕生目标就是北伐,从这点来说,他无愧于诸葛亮对他的信任。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蜀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蜀国,现在掌权人也不再是诸葛亮。
到底应不应该继续北伐我们先不提,毕竟这种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明白的是,蜀国大将军费祎是反对北伐的,为此还多次制裁过姜维。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汉晋春秋》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如果想要一展抱负,举国之力北伐,除掉一心想要休生养息的费祎是当务之急,因此,姜维确实有除掉他的动机。
2.与刺客的关系
姜维本是天水人,被诸葛亮降服。而郭脩原本是魏国将领,凉州西平人,被姜维俘虏。
身为俘虏,却能官至左将军,可见蜀汉对郭脩的重视,更可见姜维对他的重视。
要知道,当时姜维是一力主张拉拢羌胡为己用,以此来控制陇西的,这也是他出兵攻打西平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郭脩才能官职左将军,可见姜维在其中出力不小。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姜维传》
从这个角度出发,郭脩是姜维一手提拔起来的,更有甚者,认为郭脩就是姜维所蓄养的一个死士,只不过是借着魏国降将之名,而被他安插入朝堂,目的就是为了行刺费祎。
3.受益最大者:姜维
费祎死后,姜维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主持北伐。
费祎死于253年春,自当年夏天开始,没有了费祎制约的姜维,就率领数万人出石营,魏国南安。
此后,连续数年,姜维每年都率军北伐,堪称穷兵黩武,本来就人口不多的蜀国几经战乱,死伤甚多,百姓怨声载道,姜维不得不从大将军位上自贬为后将军。
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姜维传》
从结果来看,虽然姜维数年北伐,不但无功,反而大耗国力,但是费祎之死,确确实实让他有了一展胸中抱负的机会。
从各方面来看,好像姜维都是这场刺杀的幕后主使,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姜维是位高权重的卫将军,而不是普通人,作为规则的既得利益者,他不可能去打破规则,行此暗杀之事,真这样做了,谁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
另外,郭脩是姜维所俘虏的,众所周知,而且姜维自身是降将出身,这样一来,败坏了降将的名声,这不是往自己脸色泼污水吗?
最后,姜维没有打得动郭脩的筹码,表面上看,姜维让郭脩在蜀国受到重用,但是这毕竟不可能让他明知必死,而去为姜维杀人,要知道不是姜维 ,他也不会沦为蜀国俘虏。
总的来说,姜维是幕后主使的可能性极低,从历史进程来看,事后蜀国也没有发现姜维与此事有关的蛛丝马迹,反而将姜维升为大将军,可见,蜀汉上至皇帝刘禅,下至文武百官,对姜维还是颇为信任的。
第二个嫌疑人:刘禅
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开府建牙”,指的是高级官员接受皇帝命令自行开设府署,建立衙门,处理军政事务。
最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开府,所以在北伐期间,叫得上名号的随行官员很多都以丞相府属官的身份来办事。
比如马谡是参军,意思就是参丞相军事,类同荀彧参丞相曹操军事;杨仪之所以想杀魏延 ,也是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丞相府长史,随军长史,与另一个留府长史蒋琬同级,他以为丞相一死,作为丞相府最高官员的他就能顺利接替诸葛亮的职位,没想到诸葛亮却早已向刘禅推荐了蒋琬。
魏延也是如此,在北伐期间,开始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后来升为前军师,都是丞相府属官官职,便于诸葛亮以丞相身份调遣。
无论马谡的参军,还是蒋琬、杨仪的长史,都是丞相府的官职,都是丞相开府之后招的只属于丞相的官员。
由此可见,此时的开府并不如南北朝一样泛滥,而整个蜀汉,更是只有诸葛亮、蒋琬、费祎有开府之权。
而巧合的是,费祎在252年才被刘禅允许开府治事,在第二年的第一天就被刺杀,此后,蜀汉再无有开府治事的宰相。
于是,就有一种猜测:会不会是刘禅为了防止费祎做大,担心再度培养出一位权臣,这才有了刺杀费祎之举?
这种说法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在费祎被刺前,怃戎将军张嶷曾劝费祎,小心刺客,说明当时费祎的位置很危险,而能让一人之下的费祎感到危险,却无法做出反应,那么这个危险貌似只能来自于皇帝?
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汎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脩所害。——《三国志·张嶷传》
另外,前几任丞相都非外戚,而到了费祎之时,不仅让太子娶了费祎之女,还将自己女儿嫁给费祎之子,是不是犹如曹操与汉献帝互通婚姻?这其实是一种不信任表现?
但是,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首先,此时的刘禅已经不是从前的刘禅,早已大权在握;其次,此时的费祎并不能一手遮天,不谈还有与他不合的姜维,本身费祎是外地人,根本没有根基架空刘禅;最后,刘禅也没有能力让贪生怕死的郭脩为他而死。
第三个嫌疑人:司马师
251年,司马懿去世,此时曹魏真正掌权的是司马师,曹魏的皇帝还是曹芳。而254年,也就是费祎死的第二年,司马师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傀儡皇帝。
这个时间说明,此时的司马氏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从权臣到篡位只差一步之遥,现在是要向全国释放“自家要当皇帝”的信号的时候了 。
而刺杀费祎对司马氏来说,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首先,据《魏氏春秋》记载,郭脩的第一个刺杀目标并不是费祎,而是蜀汉皇帝刘禅,只是一直寻不到机会,这才退而求其次,要是真能刺杀到刘禅,那么对司马氏来说,蜀国政权交替,对魏国是暂时没有危害的,司马氏正好可以放心发动国内政变。
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魏氏春秋》
其次,杀了费祎之后,让主张北伐的姜维上台,引起局部战争,更容易让司马氏彻底掌控朝政,无论是安插人手,还是排除曹魏忠臣,都有动手的理由。
最后,司马氏更有能力这么做,因为郭脩虽然投降,但是他是战败被俘,说明他的家人还在曹魏。而他能投降,也说明他是一个怕死的人,能让一个怕死的人去做刺客,只能是有比死亡更让他害怕的事,那就是家人的安危。
费祎死后半年多的时间,魏帝曹芳下令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儿子袭爵,可见魏国掌权者对他的这个举动还是非常满意的,是否能从侧面说明,这就是他们所指使的呢?
最后一个嫌疑人:郭脩自身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曹魏大将于禁被俘投降,后来吕蒙攻破将领,于禁辗转到了东吴,并被东吴送回洛阳,向曹魏示好。
再次回到魏国,魏帝曹丕虽然明面上赦免了他的罪过,但是却利用他拜祭曹操之时,气死了于禁。
要知道于禁可谓是曹操的老臣,跟随曹操征战四十年,劳苦功高,就因为一次战败投降,晚景凄凉。
而郭脩在曹魏的身份怎么都是比不上于禁的,那么,郭脩投降之后,他自身不说,他的家人会不会受到牵连被杀呢?
这是极有可能的,于是郭脩在劫后余生之时,不仅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愈加惶恐,最后突然生出了一个将功赎罪的心思,那就是刺杀蜀国皇帝!
为了让曹魏知道他是忠心于国家的,他联系到了曹魏间谍,将自己的计划告知朝堂,让他们不要急着处置自己的亲人,等待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清白,于是有了刺杀刘禅不成,最终刺杀费祎一事。
总结
一般而言,作为俘虏而投降的郭脩是怕死的,而且在蜀国待遇不错,比自己原本在魏国官职还高,那么是什么给了他勇气,用自己的命去换跟自己无冤无仇的费祎一命呢?
要么是利益,要么是威胁!
对于郭脩而言,利益也许可以排在后面,威胁更有可能,自己是必死,那么威胁不会是来自于自身,只能是来自于曹魏的家人,如此来说,蜀国内部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是后面两者。
@老夫从不吹牛:你怎么看这起刺杀事件?
-----
网友解答:
-----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名不见经传的郭循,却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堪比「荆轲刺秦王」。而其动机更是耐人寻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新消息,蜀国高官遇刺身亡
(费祎)
公元 253 年,蜀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二把手,大将军费祎在宴会上遇刺身亡,朝野震动。
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他是诸葛亮蒋琬的继承人,蜀汉的大将军,总理朝政,蜀汉政权的实际控制者。
却在一次宴会中因酒醉被郭循所杀。一代名臣,没想到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世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案件进展,多条线索指向姜维
费祎遇刺身亡,行凶者郭循是自行其事还是受人指使,却不得而知。
郭循本是魏国将领,在与蜀汉的一次战争中被姜维所俘,投降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官职,刘备曾担任过汉朝的左将军。说实话,蜀国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姜维时任蜀汉的卫将军,与时任大将军的费祎政见不合。姜维主张北伐,而费祎则主张休养生息发展国力。费祎也曾说过,我们与丞相的才能相距甚远,丞相尚不能办到的事情,我们怎能做到?还不如经营国内,让后世有才能之人去完成北伐的伟业。
在蜀汉朝廷一直有北伐派和停战派之争,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作为主战派代表的姜维,要实现自己的北伐事业,除掉费祎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姜维惹上嫌疑的主要原因,再加之凶手又是跟着你来的。
后续报道,凶手动机或许另有隐情
(姜维)
那么费祎之死到底跟姜维有没有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把焦点转回凶手郭循的身上。
郭循投降蜀国,虽被封为卫将军,自己富贵了,但宗族家小却留在魏国。自己跑不掉,家人也来不了,如果自己长期保持这种投降的状态,那灭门之祸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我认为郭循这是以一己之身来保全宗族家小。
另外,郭循虽是被姜维俘虏,但姜维根本无法掌控郭循,也不能承诺什么,不能给郭循任何好处。郭循已经投降,生死之事自不必说。另外郭循的家小在魏国,姜维也不能做什么文章。
从郭循个人和家族生命出发,以及姜维对其的掌控,加上郭循后来被杀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姜维应该没有参与此事。
更重要的是刺杀国家二把手,大将军,这可不是小事。我想姜维与费祎再有政见冲突,但同为蜀国重臣,应不至于此!
坊间传言,曹魏高层或参与此事
(司马师 剧照)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姜维并没有参与此事,郭循是自行其是。但也有另一个开脑洞的说法,那就是曹魏朝廷的司马氏家族可能参与并策划了此事。
这时司马懿已经去世,掌握曹魏政权的是其长子司马师。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灭曹爽时,启用了自己的一支秘密武装,三千人的死士。而政变成功后,这批人消失无踪。
这批死士自然无法端坐在朝廷之上为司马家族服务,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合理的去处,便是军队。这些人去军队,继续为司马家族服务,郭循是不是也是其中之一?
此外,费祎主张休养生息,这对魏国本来就是一个不好消息。而停止北伐的蜀国,也不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没有战事,没有边境冲突,司马家族便不可能更多地从曹魏朝廷攫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安排一名刺客将费祎除掉,让好战的姜维掌握蜀国大权,魏蜀相争,最大的受益者自是司马家族。
所以司马家族如果参与并策划了此次刺杀事件,他们有能力,有动机,似乎也说得过去。
-----
网友解答:
-----
费祎是诸葛亮的幕僚,为诸葛亮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最大的功绩是调和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不受影响。在诸葛亮去世后,费祎费尽心机,使蜀军顺利的撤回了汉中,保存了蜀军的主力。虽然费祎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不太光彩,先是出卖魏延,后是出卖杨仪,让他们双双毙命。但是,费祎对蜀汉顺利的进行权力交替,还是立下了大功的。
一、费祎之死。
在蒋琬接管诸葛亮的权力后,费祎的职位也水涨船高。到了蒋琬死后,费祎又接替了蒋琬的职务,接管了蜀汉的政权。在费祎任职期间,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继续积蓄国力。对外则采取防御的战略方针,保证国家的安全。尤其是在兴势之战中,他和王平积极配合,打退了曹爽的十几万大军的攻伐,使得曹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史书称是关中为之虚耗。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对蜀汉功勋卓著的高官,在大庭广众,满朝文武的众目睽睽之下,被人给刺杀了。这个刺杀事件,是三国时期绝无仅有的事件。同时,这个事件也迷雾重重,引起了人们无限的猜疑。
其实,这个事件的过程比较简单。那就是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上,费祎和大家一起饮酒作乐。就在酒酣眼热之时,时任左将军的郭循突然手持利刃刺杀了费祎。据后来郭循的供述,他本来是想刺杀后主刘禅的,只是因为刘禅的护卫森严,没有机会下手,才改变目标刺杀了费祎。
二、郭循刺杀费祎事件的疑点。
这件事看似简单,可是仔细分析起来,就能够感觉到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件刺杀事件实在蹊跷,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从各个方面来看,郭循刺杀费祎的动机都难以成立。
首先是郭循的自身因素。郭循是魏国的降将,他在曹魏仅仅是一个基层军官,而到了蜀汉后,很快职位就提升到了左将军。这要远远超过了他在曹魏所能够达到的地位。在蜀汉对他如此重用的情况下,从他个人的前途来看,郭循是没有必要去行刺刘禅、费祎的。
其次是郭循刺杀刘禅、费祎要达到的目的。而且从当时的历史记载来看,郭循和曹魏也没有什么联系。他死后,曹魏过了很久才得知这件事,甚至连郭循的名字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郭循刺杀刘禅、费祎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刺杀了刘禅、费祎,最大的效果就是造成蜀汉的动乱,配合曹魏的进攻。可是,郭循根本就跟曹魏没有联系,那就谈不上配合了。在此情况下,蜀汉无非再更换个执政者,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动荡。郭循的刺杀行动,从这方面来看,是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
最后是郭循刺杀刘禅、费祎的后果。我们可以从郭循刺杀的对象来看,他如果是心怀故国,想要为曹魏立功,恰恰不能采取的手段就是刺杀这两个人。大家都知道刘禅是一个庸碌的君主,如果郭循刺杀了他,时候换上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蜀汉反倒会强盛起来。那么,就可能不会出现日后蜀汉投降的那一幕了。
而刺杀费祎则更没有道理。费祎是严格执行诸葛亮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在他的执政生涯里,费祎从来没有主动攻击曹魏的念头。即便是在兴势之战取胜之后,费祎率领的得胜之师,面对大败后空虚的关中,也根本没有进军。费祎率领蜀军撤回汉中,使得曹魏得以养精蓄锐,摆脱了困境。
由于魏强蜀弱,费祎执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质上是慢性自杀。费祎执政的时间越久,对曹魏越有利。可是郭循刺杀了费祎,等于打断了这个政策,这对曹魏来说,实质上是不利的。所以说,郭循刺杀费祎实际上对曹魏造成了危害。
那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循刺杀刘禅、费祎是一件地地道道的蠢行。只要有一定头脑的人,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在历史上,这件事却真实的发生了。那么,在这件事背后,可能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
三、谁是郭循背后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郭循刺杀费祎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受人指使的话,那么从现代犯罪学的角度来看,从这件事里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嫌疑人。这样一看,姜维就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这是因为姜维在费祎的手下备受压制,虽然他的军事才能是蜀汉首屈一指的,可是费祎就是不让他大举北伐。费祎认为姜维的能力不足,每当姜维想要大举北伐的时候,费祎就裁撤姜维的人马,最多只给他万人而已。这使得姜维壮志难酬,眼看岁月蹉跎,怎么能不心怀怨恨呢?
当费祎被郭循刺杀以后,姜维终于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时代。他开始执掌蜀汉的军权,施展他平生的抱负。他多次发动对曹魏的攻伐,给曹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姜维也因战功升迁为蜀汉的大将军,牢牢掌控着蜀汉的军权。刘禅也对他十分倚靠,君臣之间也相处和睦。直到姜维战死时,还在一心一意的扶保着刘禅的江山。
我们再看郭循的来历,就会更加加大姜维是指使者的嫌疑。这是因为郭循正是姜维的同乡,而且是姜维的俘虏。正是姜维将郭循带回了蜀汉,并予以重用。在加上历史上记载,姜维其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我们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郭循正是姜维培养的一名死士,他的作用就是刺杀费祎,为姜维执掌军权开路。
这是因为,费祎执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和姜维的北伐方针背道而驰。如果费祎继续掌权,姜维的北伐目标就遥遥无期。为了建立自己的功名,姜维指使郭循去刺杀费祎是十分可能的。不过,除了姜维,是否还有其他的势力也参与其中呢?
四、刺杀费祎真正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说姜维因为和费祎的政见不和,就派人刺杀费祎,这个理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真正的细品起来,总还觉得哪里似乎还有疏漏。这是因为,如果是姜维指使郭循刺杀费祎,这样一件重大的事件,蜀汉要追究起来,姜维作为郭循的引荐人,肯定会受到一定的牵连的。至少为了避嫌,也不会对姜维过于迅速的提拔重用。
可是,我们看历史记载,姜维不但没有受到一点牵连,还马上就掌握了蜀汉的军权,发动了北伐。从这一方面来看,费祎之死就更透着诡异了。那么,让我们再深看一步,除了姜维,谁也获得了收益呢?
如果再深究下来,我们就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个人居然是刘禅。因为费祎之死,使得蜀汉从诸葛亮起建立的幕府制度土崩瓦解。姜维得到了军权,而行政权却回到了刘禅的手中。刘禅苦熬几十年,终于得到了亲政的机会。可以说,费祎之死,使得刘禅和姜维两人皆大欢喜。在此之后的姜维北伐中,如果没有刘禅的支持,他是不可能发动的。
费祎之死其实是有预兆的。当时的张嶷就看出费祎对新降附的人十分轻信,就给费祎写信发出了警告。可是费祎没有听从,最终死在降人郭循的刀下。我们可以想到,连张嶷这样的人都能够看到的事情,别人自然也能够看到。张嶷的警告也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是看到了一些对费祎极端危险不利的事物。
如果说,刘禅参与了这个事件,指示姜维采取了这个行动,一切疑问就能够得到解答了。费祎之死,其实是他极力维持的幕府制度造成的。这个制度,已经让刘禅忍无可忍,而且也感到了对自己地位的极大威胁。因此,刘禅才会利用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姜维除掉费祎,破坏了这个制度。
在诸葛亮建立的这个幕府制度下,刘禅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摆设。费祎在掌握权力后,他的所作所为与前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身处汉中,朝廷中的事务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才能够实行。他身兼大将军、录尚书事、益州刺史,将蜀汉的军政地方大权都掌握在手中,就这样还不满足,还想当宰相。因为看相的说成都没有宰相的位置,就北屯汉寿,这明着就是跟刘禅要权。刘禅只得在第二年,让费祎开府,延续了诸葛亮的幕府制度。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费祎开府的第二年就死于非命了。那么,费祎为何非要开府,延续幕府制度呢?其实,他对姜维说的那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也可能是姜维动了杀心的原因。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这句话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彻底毁灭了姜维的北伐希望。费祎在这段话里,已经对姜维的才干做了评价,认为他根本不可能完成北伐的任务。自己守护着蜀汉,就是等待将来有能够完成北伐任务的人出现,好把权力交给他。不过,费祎明确的告诉姜维,这个人不会是你,也就是费祎的接班人不可能是姜维。
费祎在这里,显露了他在政治上的稚嫩。当年的诸葛亮可不会像他那样,明明白白告诉魏延,我不会让你接班北伐。姜维是经历过诸葛亮之死的人,魏延的榜样就在眼前。如果费祎一死,自己很可能就会落得个魏延的下场。于是,姜维动了杀心。
至于说,费祎心目中将来的接班人是谁,这就不好说了。不过从他和蒋琬多年对幕府制度的守护,到诸葛亮死时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以及后来一心要剥夺姜维军权,杀掉黄皓的诸葛瞻父子,也许能够看到一丝端倪。
结语:
费祎之死看似一场意外,可是这场意外又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郭循刺杀费祎的动机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背后应该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费祎死后,他刻意维持的幕府制度彻底破产。姜维得到了军权,刘禅得到了政权,君臣两人合力发动了对曹魏的攻伐。虽然由于双方国力相差悬殊,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刘禅和姜维也无愧于刘备的遗志,虽败犹荣。
如果让费祎的统治继续下去,蜀汉的政局不知道会走向何处。不但姜维肯定会遭到魏延的下场,刘禅也将会永远不可能收回权力。如果说郭循刺杀费祎是受人指使的话,倍感危险的刘禅和姜维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网友解答:
-----
费祎之死无疑是三国历史上一个无解的谜案,而最大的嫌疑的人就是姜维。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依旧有能力与曹魏抗衡,但随着一起谋杀案的发生,蜀国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诸葛亮的心血付之东流,这场凶杀案就是三国末年著名的“费祎遇刺案”。
费祎何许人也?
费祎学识渊博、聪明过人、知人善用、光明磊落、操守廉洁、性格谦恭,对内制定安民之法,对外计划攘敌之策。
费祎的智慧被诸葛亮认可,费祎的为人被刘禅所信任,诸葛亮出征之时,费祎经常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出使吴国,与孙权商谈蜀吴两国共同抗曹的具体事宜,费祎的口才和人品被孙权大为赞赏,因此,费祎在蜀吴两国的口碑都十分良好。
《出师表》里面,这个了也是亲自推举过费祎。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去世之前,亲口指定费祎、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辅佐刘禅管理蜀国,可见费祎对于蜀国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费祎遇刺案的经过
延熙十六年正月 ,蜀国全体人民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身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费祎在葭萌关主持岁首大会。
生性洒脱的费祎在酒宴之中推杯换盏、豪饮美酒,不经意间便欢饮沉醉,刺客郭脩趁费祎酒醉之时靠近他的身旁,抽出刀子便刺向费祎的心脏,费祎躲闪不及,当即死亡。
卫兵擒住郭修后,不由分说的将郭脩,当场杀死……
刺客郭脩
刺客郭脩原本是魏国凉州西平人,曾宣誓效忠曹魏政权,姜维征战西平时郭脩被俘。
一向憎恨魏国将领的姜维,一反常态的将郭脩推举为“左将军”,正是因为姜维的大力推举,身为俘虏的郭脩才能够得到官职,并且混入只有蜀国的中、高层人物才能参加的岁首大会。
费祎遇刺案的疑点
疑点一:郭脩为什么要刺杀费祎?
理论上来说,郭脩效忠于魏国,而费祎是蜀汉政权中的关键人物,如果郭脩企图打击蜀国,杀死费祎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个答案似乎说不通。
第一,如果郭脩企图向世人显示对魏国的忠心,大可在姜维面前以身殉国,没有必要“夹着尾巴做人”投降蜀国作一个阶下之囚。
第二,郭脩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姜维提拔,所以他不可能在投降之前就计划好了刺杀费祎的过程。 第三,从灌醉费祎,到郭脩靠近费祎的过程一气呵成,这很显然是一场谋杀,而不是简单的刺杀。
疑点二:卫兵为什么要将郭脩当场杀死?
《蜀书》、《后主传》、《费祎传》中写的很清楚:“郭脩被蜀兵杀死。”并不是自杀。 为什么卫兵要将郭脩杀死呢?难道不应该抓起来调查一番吗? 这两个疑点,将“费祎遇刺案”性质变为“谋杀费祎案”。 通过调查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各种线索,历史将真相的指针,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姜维。
幕后凶手姜维
证据一: 姜维与费祎素来不和,二者之间不合表现在政治思想的分歧上。 姜维是“鹰派”,费祎是“鸽派”,姜维是个“赌徒”,费祎是块“石头”。
诸葛亮过世后,费祎坚持休养生息,不管是前面的魏延还是后来的姜维,每每要求出兵伐魏,费祎都裁制不从。可以说费祎在世时,姜维被打压的很惨。特别是蒋琬死后,二人矛盾一度升级,堪称针锋相对,《三国志》记载,费祎死后,姜维立刻便率领数万大军出征。可见姜维有多么盼着费祎死。
证据二: 郭脩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左将军,参加岁首大会,姜维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刘备、马超、张飞均当过左将军,可见左将军这个官职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尤其是刘备当过左将军之后,这个官职更是非心腹大臣不能赐予,而郭脩区区一个俘虏,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升任左将军,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担任蜀国大将军的费祎之外,只剩下刘禅和姜维了,刘禅虽然傻,但不至于把自己老爹当过的官职赏给俘虏。 如此一来,便只有姜维有这个权力,和动机。
证据三:《姜维传》中写的很清楚:“好立功名,阴养死士……”。
好一个“阴养死士”,把姜维的心性写的明明白白, 郭脩不就是死士吗?
《福尔摩斯》中一句话写的非常好。 当一切合乎情理的线索全部指向一点时,哪怕这一点再不可思议也是绝对真实的。“费祎之死”的一切线索都指向了姜维,虽然不能就此断定姜维是不是幕后黑手,但从嫌疑上讲,他绝对是“费祎谋杀案”最大的嫌疑人。
-----
网友解答:
-----
延熙十六年(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在一场宴会上被曹魏降将郭修当众杀死。
众所周知,蜀汉自诸葛亮死后,先以蒋琬辅政。蒋琬以费祎为尚书令,作为第一副手。蒋、费执政后,一改诸葛亮连年用兵、不断北伐的做法,采取对内休养生息、保国安民,对外结好东吴的政策,基本上稳定了诸葛亮身后蜀汉的安定局面,在军事上则更注重防御,再也没有进行过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而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姜维则力主将北伐曹魏的战争进行到底,以完成老师未竟之志。这个理念与蒋、费偃旗息鼓、恢复经济、休养士民的治国理念明显相悖,因此受到二人的掣肘,长期掌控不了军队实权。
蒋琬死后,由费祎接任(246年)丞相、大将军职务 ,掌握了蜀汉执政大权,费祎全面承袭蒋琬制定的保国安民之策,不赞成对外用兵。卫将军姜维自以为雄才大略,又深谙军事,总想统兵大举攻魏,每每受到费祎牵制,并严格限制他的兵力,其麾下常年所统之兵不过区区万人。
蜀后主延熙十六年(253年)某日,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宴会的组织者、大将军费祎在众目睽睽下突然被曹魏降将郭修(又名郭循)当场刺死。费祎遇害后,蜀汉军权落到了姜维手中,于是他便开始延续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做法,频繁的从汉中方向对曹魏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次年正月,姜维被任为蜀汉大将军。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或三军总司令。
问题来了,郭修为什么要刺死蜀汉大将军费祎?谁是幕后主使者?姜维和郭修同为曹魏降将,费祎之死他是最大受益者,那他和此案有牵扯吗?是他唆使郭修杀死费祎的吗?
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姜维就是杀死费祎的幕后策划者。从后来发生的事看,他确实很有嫌疑,因为费祎不死姜维就无法彻底掌握蜀汉军事大权,更无法发动北伐曹魏的战争,同时他又是费祎死后的直接受益者,接替费成了蜀汉大将军...... 这一切都把谋杀费祎的幕后真凶指向了力主北伐的姜维。
事实果真如此吗?细究史料,发现费祎被杀案纯粹是一场突发意外事件,是刺客郭修的激情之作,和姜维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这位胆大包天的郭修到底是何许人也?
《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记载, 郭修本是曹魏驻守凉州的一位基层将领,在与北伐蜀军作战时,被姜维俘虏,随即归附了蜀汉。郭修投降姜维后,被蜀汉朝廷封为左将军。按说这待遇比他在曹魏为将时高得多,蜀汉待他也算不薄了。蹊跷的是,他归降蜀汉没多久,就在一场宴会上当众杀死了蜀汉大将军费祎。
据记载,费祎被杀8个月后, 魏国朝廷得知此事是郭修干的后,大为兴奋,对郭修大加表彰,并给于他极高赞誉,说他:“
砺节厉行,秉心不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还追封他为长乐乡侯,追谥威侯,赐其子食邑千户。由其子承袭其爵位,并加封奉车都尉,赐银、绢千两、匹。
《三国志》以极度写实的笔法,详细记载了郭修被姜维擒获之经历和后来刺杀费祎的全过程,但对他刺费祎的真实动机以及杀死费祎后的命运却一字未提,他是被蜀汉判处死刑了?还是被赦免了?总之杀死费祎后他被蜀汉朝廷如何处置一概没说,这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从事后曹魏对他的表彰以及追谥可以看出,郭修杀死费祎后应被蜀汉朝廷下令处决了,毕竟你谋刺的是蜀汉丞相、大将军,罪责很重,被处死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姜维和此事到底有牵连吗?
检索史料,发现姜维和此事还真没有关系。这完全是郭修一人所为,属于临时发挥,激情“犯罪” 。
其实,郭修究竟为何要谋刺费祎 ?不仅让后世困惑,即便是为《三国志》做注释的裴松之,对郭修的行为也是困惑异常、百思不得其解。郭修肯定不是荆轲、聂政一类的慷慨悲歌之士,为国家、为民族铤而走险,牺牲自己力挽狂澜更是和他的行为不搭界。因为彼时的蜀后主刘禅不是燕太子丹(《魏氏春秋》记载说郭修的第一个刺杀目标本是刘禅,后因卫士阻挡难以接近而改刺安保措施相对薄弱的大将军费祎,一击即中 ),不是一代英主,费祎更算不得一代名相,两人的存亡与否和曹魏的兴衰毫无关系。郭修本是凉州人,凉州是曹魏藩属,郭修对曹魏的归属感与忠贞之节怕也没那么强烈。裴松之对郭修的行为确实搔破头皮也找不出动因,只能说他是个狂士。在注解时说郭修“
其狂也且,此之谓也
” 。大意是“他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狂妄之徒吧”?!
他是一位大胆狂放、关键时刻豁得出去之人,其刺杀费祎完全是临时起意的个人行为,并非受姜维指使。
那么,被蜀汉封为左将军的降将郭修为何不懂得感恩,非要行刺大将军费祎呢?
按史料中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看,很可能是费祎在酒酣耳热之际,说了些讥嘲郭修的话,就好像当初东吴大臣虞翻当众羞辱曹魏降将于禁时说的那些不着调的话,激怒了郭修,他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遂拔剑而起,将费祎刺死于酒桌前。
其实,古往今来,降将的日子从来就没好过过,尤其是东方文化理念中,将军必须为君王战死才行,不成功便成仁嘛,投降敌国的人是决不会受待见的,更不会真的被社会所宽容、接受。因此,费祎仗着酒劲,说了些讥讽曹魏降将郭修的话,让郭修怒不可遏,遂拔剑而起,将喝的酩酊大醉的费祎刺死于座上。也就是说,郭修刺费祎没有什么复杂的阴谋和动机,只是酒过半酣之后,费祎可能像当年虞翻对于禁那样,说了些冷嘲热讽的话,让郭修难堪加愤怒,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酿成了这场悲剧。
费祎身为蜀汉丞相、大将军,位高权重,难道还管不住自己那张破嘴吗?须知借酒装疯、喝点酒就五迷三道顺嘴胡咧咧的领导可说大有人在。谙于权谋,以势压人,但素质远不如平民百姓的领导比比皆是,而当权势遇到了下级突然爆发的愤怒,也将无能为力,只能引颈受死。
因为费祎的死因实在无法无法公之于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丞相竟因出言不逊、羞辱部下而死于酒后斗殴,说出去只能给朝廷添堵、抹黑,同时也容易影响士气,不利于激励后人。所以蜀汉当局只好对费祎之死冷处理,将其低调殓葬,对凶手郭修的动机不争论、不辩解,最后不了了之。
郭修的一次大胆行刺,使他由一名被人轻蔑的降将化茧为三国第一刺客,曹魏对他行为大加褒赞,对他以往的投降之举既往不咎,其亲属子嗣也由抬不起头的叛徒眷属成了位高爵显、炙手可热的新贵。
只有姜维,因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居然被后世猜疑、冤枉成了这起突发事件的幕后真凶。
【插图源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幕后凶手肯定不是姜维。主要是两个人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只是治国理念不同;其次,姜维是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会使用下三滥的手段暗杀自己人。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蜀国丞相费祎主持新年酒会。这个酒会类似于现在大公司的年末总结大会,公司的主要领导讲话:总结一年的经营情况和奖励一些为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劳模,然后大家在一起吃一顿饕餮盛宴。只不过蜀国的庆新年活动在农历的大年初一举行的,先是总理全国事务的丞相费祎主持大会并讲话,然后是歌舞酒宴开始。这些年丞相费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蜀国的国运是步步高升。文武百官们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都逐一的来到丞相费祎的坐位前敬酒,来表达对丞相治国取得伟大成绩的认可和祝贺,费祎酒量很大,今天也特别的开心高兴,是举杯就干。
这时轮到左将军郭循敬酒了,他面带微笑双手擎着酒杯走到丞相费祎面前,费祎也站了起来以示尊重。突然,左将军郭循用一只手拔出腰间锋利的匕首,猛刺丞相费祎的胸部和腹部,丞相费祎是血流不止,当场死亡。文武百官们当时都愣在那里,一时不知所措,反应过来的武士们是一起冲向左将军郭循,用乱刀把他大卸八块、砍成肉酱方才解恨。当时蜀国的皇帝刘禅也在场,不过他的席位和大臣们的酒桌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身边保驾的武士很多,估计郭循是没有机会下手,所以只能刺杀蜀国的二号人物丞相费祎了。
这个郭循为什么这样胆大包天呢?原来郭循是将军姜维北伐时被活捉的俘虏,他的家眷都在魏国,他可能是身在蜀国心在魏!正因为他是姜维抓回来的俘虏,而且姜维和丞相费祎之间有矛盾,所以很多人私下里都怀疑是姜维指使左将军郭循刺杀的丞相费祎。
那么镇西将军姜维和丞相费祎之间有什么矛盾呢?当然不是私人仇恨,姜维想禀承老师诸葛亮的遗愿,想继续北伐消灭魏国;而丞相费祎的想法是诸葛亮的能力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所以不如休养生息增强国力,姜维多次主张北伐,丞相费祎每次只拨给他一万左右的军队,所以说姜维很不满意丞相费祎,时间久了,心里都有了隔阂。
但是两个人都是蜀国的左膀右臂,同朝称臣,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上还是能过的去,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不至于斗个你死我活的。关于姜维是刺杀丞相费祎幕后的主谋,都是民间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憶测和稗官野史杜撰的。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103条回答。
费祎是被郭脩刺杀。
郭脩是魏国降将,本来在魏国就颇有名气,是西州地区的大将。
魏军攻打蜀汉时,姜维击败俘虏了郭脩。当时蜀汉人才匮乏,尤其武将很少,姜维就破格留用了郭脩。
其实姜维自己也是曹魏的降将,这在当时不稀奇。
刘禅封郭脩为左将军,在蜀汉也是一个人物了,不是泛泛之辈。
郭脩在253年,突然在酒席上刺杀了蜀汉实际领袖费祎。
诸葛亮和蒋琬先后去世,费祎就实际上处理蜀汉大小事情,是一号人物。
郭脩刺杀成功以后,立即被侍卫们杀死。
事后,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
长乐乡侯
,食邑千户,赐谥
威
,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
以曹芳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主使郭脩行刺的幕后人物。
郭脩应该是投降了以后,暗中联络曹芳。曹芳命令他刺杀蜀汉领袖人物,事后论功行赏。根据曹芳的赏赐来看,郭脩是独自被蜀汉俘虏,他的家属应该在曹魏境内。
当时是流行连坐的,郭脩叛变以后,他的家属尤其是妻儿很可能被囚禁甚至服苦役。
郭脩为了拯救家人,被迫服从曹芳命令也不稀奇。
况且郭脩虽然被杀,儿子可以成为千户侯,还得到大量赏赐,也算是够了。
况且当时的局势是曹魏强大,蜀汉越来越弱。
费祎被刺前10年,曹魏出动20万大军攻打蜀汉,蜀汉在汉中只有3万人,差点就被灭国。
费祎对此也心知肚明,随后只允许姜维率领不超过1万人北伐,只能起到骚扰作用。
郭脩认为蜀汉很快就会灭亡,自己作为叛徒,到时候也是抄家灭族的结果,还不如死自己一个,心腹全家人。
有人认为是姜维派人刺杀,或者是刘禅刺杀,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费祎死后,姜维的情况更差,被黄皓挤兑的站不住脚。
姜维应该明白,费祎虽然对他有所限制,却总体是支持他的。而且费祎的格局比较高,人品也高尚,同诸葛亮最像。
中央只要由费祎掌权,对姜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姜维暗杀费祎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换任何一个人上台,对姜维都是绝无好处。
实际上,费祎死后是刘禅宠臣陈祗继任。陈祗并无什么才华,只是会溜须拍马,各方面讨好罢了。他不敢得罪黄皓,由此官宦实力第一次开始掌握中央实权。姜维虽在外带兵可以掌握兵权,仍然被黄皓一伙挤兑的很惨,差点性命不保。
那么,会不会是刘禅干掉费祎?不可能。
除了刘禅同费祎是亲家以外,毕竟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大臣。自从诸葛亮死后,刘禅虽然对行政干涉不多,但已经掌握了中央大权,从蒋琬开始历届大臣都在刘禅的控制中。
刘禅如果有心对付费祎,设法将其撤职即可,实在不行也还可以下毒暗算,何必找人这么堂而皇之的暗杀。刘禅没有这么蠢。
这还是像曹魏的阴谋。
据说郭脩的对象本来是刘禅,但刘禅身边防卫严密,大臣根本不能靠近刘禅,郭脩这种降将更是如此,无法行刺。
而费祎待人友善,其和魏国降将也非常亲近,张嶷曾写信劝他说:“当初岑彭、来歙都被公孙述刺客所杀,现在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作为警惕。”
费祎却不当回事,经常不带卫兵就同大臣们接触,甚至互相坐在一起碰杯,郭脩就选择杀死他。
-----
网友解答:
-----
费祎是蜀汉后期的名臣,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后人将他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诸葛亮去世后,费祎步步高升,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是刘禅之下的一把手,蜀汉朝堂中权力最高的官员。
后来他死了,死于刺杀。
事情是这么发生的,253年春天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君臣同乐,每个人都极为放松,费祎也不例外,沉醉于这欢乐的气氛中。此时,“魏降人”郭修(一称郭循)从怀中掏出利刃,扑向费祎挥刃便刺,费祎当场死亡,郭修也被愤怒的蜀汉大臣杀死。
这一场刺杀,比孙策被刺还要来得让人震惊。
孙策死于山林之中,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侍从,费祎却是身处蜀汉的中心,死于大庭广众之下,类似于“荆轲刺秦王”的场景,只是费祎没有秦王机警,没能反抗。因事出突然,其他人也援救不及,费祎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送了命。
此事怪就怪在,郭修没有任何刺杀费祎的理由。
于公,虽然郭修本是曹魏将领,某次交战中被姜维生擒才投了蜀汉。但郭修本人在曹魏并不出名,也不受重视,而蜀汉对他不薄,刘禅封他为左将军,对他礼遇有加。
于公,郭修和费祎没有深仇大恨。相反,费祎对投降过来的魏将们很是友善,怃戎将军张嶷为此专门写信给他,让他对这些新附来的人保持警惕。郭修能被封左将军,想必也是得了费祎的欣赏。
也就是说,按常理推之,郭修对曹魏的忠诚度应该不高,也没有非得刺杀费祎的私人原因,不至于甘愿为此赔上性命。在那样的场合行刺杀之事,郭修应该知道自己无法逃出生天。
三国乱世,中、低层将领或谋士换个阵营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不换得频繁,谁都不会较这个真。例如姜维,原先也是曹魏的人,不也在蜀汉混得风生水起?
史料上的记载是郭修不愿为蜀臣,一直在找机会刺杀刘禅,但每次都被侍从们挡住最佳刺杀角度,难以得手,才改为刺杀费祎,想要制造蜀汉政坛的混乱。
可这是说不通的。郭修若不想呆在蜀汉,大可偷偷溜走,带着刺探来的蜀汉情报回到曹魏,照样能立功赎罪,何必赔上自己的性命?而且这次刺杀怎么看都不像他一个人能完成的,反而像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刺杀行动。
于是有人怀疑,郭修只是被利用的,幕后凶手是姜维。原因很简单,费祎是主和派,反对北伐,主张休养生息,而姜维是激进的主战派,一心一意想着北伐,铲除了费祎,北伐才能顺利进行。
然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首先,郭修是被姜维俘虏的,恨他还来不及,怎么会愿意受他指使、献出生命?其次,蜀汉朝堂中反对北伐的大臣很多,并不只是费祎一个人,若是靠刺杀的办法,姜维根本杀不过来。
因而,虽然费祎之死有利于姜维,在他死后,姜维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但这并不能反证费祎是姜维害死的。
那么究竟谁才是真凶呢?这里阐述两个点。
其一、谁最想要费祎的命?不会是费祎在蜀汉的政敌。
如果当世只有蜀汉一个政权,那么政敌之间分出生死很正常,但蜀汉还有曹魏、东吴这两个大敌,内部的任何大型动荡,都有可能引来外敌的入侵。因而蜀汉政客们斗归斗,还在一个限度之内,不到非得要命的地步。
其二、费祎一死,谁最有利?不是姜维,他只是顺带的。
费祎个人,不值得郭修刺杀。或者说,郭修刺杀的不是费祎这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权力。沿着这个思路发挥一下想像力,会发现费祎死后最有利的不是姜维,而是曹魏,再具体一点,有可能是正准备篡位的司马氏。
249年高平陵事变之后,曹魏军政大权就落入了司马氏之手。但朝中依然还有忠于曹家的老臣,司马氏得进行内部镇压。这种形势之下,司马氏绝不希望蜀汉稳定发展,杀死费祎,蜀汉就没那么稳了。
况且姜维上位,是司马氏的一桩喜事。因为姜维北伐,对于司马氏来说意味着两件事,一是消耗蜀汉的实力,二是可以借此将不服司马氏的将领调上战场,借蜀汉之手为自己清除道路。
再想得多一点,也许郭修本就是司马氏派到蜀汉的卧底,当初投降为的就是刺杀蜀汉关键人物。
这么一看,整个逻辑就通了,郭修身上的违和之处也能解释明白,他的真实身份是死士,才会明知刺杀费祎之后活不了,也还是行动了,这正是死士的风格,只要能完成任务,自己赔上性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司马氏的死士很多,高平陵事变中就出动了三千,说不定郭修还是其中一员。
所以,费祎被杀,幕后真凶不是与他政见不同的姜维,而是国家层面上的敌人曹魏,此时主掌曹魏的是司马氏,换算一下,等于费祎是被司马氏杀的。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
网友解答:
-----
刺杀费祎并没有什么幕后凶手,只是郭脩的个人所为,所谓姜维主使不过是阴谋论的想法而已。
延熙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新年宴请群臣,喝的大醉,结果被出席宴会的魏国降将郭脩刺杀。本来这也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刺杀事件,不过因为费祎在位时,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姜维每次请命北伐时,费祎都表示反对,给他的部队不过万人左右。直到费祎遇刺以后,姜维才得接管兵权,在延熙十六年夏就发起了北伐。因为姜维成为此次刺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而且郭循又是被姜维俘虏回来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郭脩刺杀费祎的幕后主使是姜维,不过这以说法并不可信。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郭脩是魏国西平人,素有才名,年轻时就被封为中郎。中郎虽然在三国时期不过时一个荣誉称号,并无实权,不过年少时能得到这个封号,也算很有前途的。结果郭脩却被姜维抓到了蜀汉,妻离子散,虽然被刘禅封为左将军,但是依然心中怨恨。所以郭脩多次欲刺杀刘禅,因为没机会得手,才改为刺杀费祎。
郭脩既然对被俘虏到蜀汉耿耿于怀,那么对把他抓来的姜维自然也是充满怨恨,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听从姜维的安排,去刺杀费祎。姜维要是私下和郭脩会面,倒可能被郭脩直接给杀了。所以姜维不可能和被俘以后的郭脩勾结,刺杀费祎。
而且郭脩刺杀费祎以后,他被曹芳追封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追谥威侯,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加拜奉车都尉。从这点看,郭脩刺杀费祎,应该还是怕自己在蜀汉当官会连累留在魏国的家人,因此冒险一搏。
所以说郭脩刺杀费祎,应该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姜维不大可能和他勾结。
-----
网友解答:
-----
这不好说,虽然费祎被刺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姜维,可从史籍记载来看,费祎遇刺只不过是偶然事件,姜维虽然有充分动机,但并不能说就是姜维主使的。
蜀汉延熙十六年的正月,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费祎举行岁首大会大宴群臣,魏国降将左将军郭循前去敬酒,费祎昂首饮酒瞬间,郭循忽然掏出一把匕首刺向费祎,连扎数下,费祎当即倒下,而郭循之后也被蜀汉所诛。
从表面上来看,这件事与姜维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后世有人将其与姜维联系在一起,主要因为其他方面对于姜维的描述
。
《姜维传》裴注: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也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对于功名有很大的执念,并不像《三国演义》之中那样愣头愣脑,而是一个相当有心机城府的人,另外,姜维“好养死士”,而他养这些死士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并没有人知道。
同时,还有行刺费祎的郭循,他的履历也非常可疑。
延熙十五年,姜维发兵攻打西平,虽然没有攻下西平却俘获了当时的魏国中郎郭循。起初郭循坚决不肯归顺蜀汉,但之后莫名俯首,被姜维收在帐下,此后步步高升成为了左将军,而这个位置并不低,是当初马超等人担任过的职缺,其待遇不下于夏侯霸。
一个魏国的降将,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左将军这个位置,背后无人扶持实在说不过去,而更离奇的是,郭循一开始想刺杀的并不是费祎,而是后主刘禅
。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记载:循欲刺汉主,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
这就更匪夷所思了,郭循有过行刺刘禅的举动,竟然没有被诛除,而且还只是被刘禅的左右喝退而已,根本没有被处置,反而之后还步步高升变成了左将军。
若非有个非常厉害的人在背后帮他,要么就是这段记叙根本就是假的,主要是用来描写刘禅的昏聩与郭循的恶狠
。
在蜀国,众人皆知费祎与姜维不和,当然,这是在朝堂之上。
因为姜维的主张是拼尽全力北伐,攻打魏国,是出了名的鹰,而费祎主张休养生息以静制动,以防守为主,是典型的鸽,两人的心思完全不同。费祎在诸葛亮死后执掌朝堂大权在握,所以姜维也争不过费祎,其手下的将士被费祎削去了七七八八,说姜维不恨费祎,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费祎死后几个月,姜维就带着蜀汉的兵马出征了,当时的姜维如愿以偿,心中指不定多么的高兴,而这些,都成为了后世怀疑姜维才是行刺的主谋的主要依据。
但是,说姜维指使郭循行刺的话,也有很多的疑点。
第一,姜维能刺费祎,为何不收拾其他人
姜维“好养死士”,郭循行刺本就没打算活着离开,典型的死士作风,但这并不能说郭循就是姜维培养的,再者,姜维若真的培养大量死士在朝堂铲除异己,那么被除掉的就不止费祎这么一个人了,最典型的就是宦官黄皓。
后期的后主刘禅靠拢黄皓,导致蜀汉越来越乱,而姜维也曾畏惧黄皓不敢回到成都,之后邓艾、钟会入蜀,这些人都是蜀国的大患,姜维要真的有那么多厉害的死士,用行刺这种办法处理问题,就没理由不对这些人出手
。
第二,郭循受到重用,不仅因为姜维
虽然姜维在蜀汉地位非凡,但是左将军这个位置并非其一人就能够将郭循推上去的,只要也要刘禅与费祎的首肯才可以,典籍之中对于郭循的记载非常少,然而根据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的记载,郭循不过一介平民,对曹魏无臣属之职。
裴松之认为,郭循要是真想表示忠心,可以殉魏,而不必刺杀,从这里也看得出,郭循即便回到曹魏也不会得到更多,反而是在蜀汉受到的待遇比较优厚,而他成为左将军,更主要的可能还是蜀汉拉拢曹魏降将的一个办法
。
若非姜维主谋,那么让郭循行刺的会是曹魏吗?这可能性也并不是太大。
虽然在郭循死后,曹魏对其进行各种追封表彰,态度上绝对是肯定的,但费祎执掌朝堂的时候蜀魏休兵,而费祎一亡,姜维掌权,势必攻魏。当时的魏国关中大旱,正是忙着的时候,就算要派人行刺也不会挑选这个节骨眼,毕竟这根本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当年郭循是在无意之中被姜维所俘,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曹魏也不可能一早知道郭循会落入蜀汉手中,让他去行刺
。
费祎遇刺,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但这件事到底是否有人主使郭循,不得而知。
-----
网友解答:
-----
确实,费祎的死很有很多线索都指向姜维,因为当时蜀汉政权中最具实力的二人就是费祎和姜维,而且在蜀汉战略上有着不同的见解,那为了除掉自己的政敌,姜维是有动机的。
更重要的是刺杀费祎的人名叫郭循,此人原本是魏国将领,在姜维第五次北伐中被俘虏,之后归顺了蜀汉。
既然是姜维的俘虏,那么说服郭循归顺蜀汉的也肯定就是姜维,那么也就算是他姜维的人了,那么姜维也就有了作案的能力。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姜维影视剧形象
是姜维干的吗?
我们先来看这事背后的主谋是姜维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不管是姜维还是费祎,那都是诸葛亮为了蜀汉培养的接班人,唯一的区别在于姜维坚决贯彻诸葛亮以攻为守,主张北伐曹魏。
而费祎则考虑到蜀汉本来根基就薄弱,常年北伐给蜀汉带了巨大的负担,但又不敢对北伐这个诸葛亮生前就定下的战略方针提出质疑,所以费祎对北伐这事是很矛盾的,大概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姜维数次北伐线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费祎当权的这个阶段,姜维依旧发动了五次北伐的原因,虽然每次给姜维的兵马都在一个蜀汉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费祎的想法应该是北伐可以,但战争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扩大。
既然费祎并没有明面上直接反对姜维北伐,那么二人在蜀汉战略方针上的政见不合自然也就不存在,姜维也就没有了刺杀费祎的动机。
其次,虽然费祎在北伐这事上很矛盾,但诸葛亮对陇右这个战略要冲的执念却被费祎很好地继承了。
陇右地区
只不过费祎是希望通过拉拢当地门阀士族的方式来实现对陇右的控制,因此他非常重视对陇右望族的关系。
说巧不巧,郭循家就是陇右的望族。这也是为什么姜维会在郭循归顺蜀汉后就第一时间把郭循推荐给费祎的原因,也是后来郭循能刺杀成功的关键。
从这里可以看出,拉拢陇右望族这事在姜维那至少也是不反对的,不然也不会把郭循推荐给费祎。
如果硬要说姜维在这事上是有所图谋的,那么就说明费祎和姜维的关系并不好,就算费祎迫切希望拉拢陇右望族也肯定会提防着姜维介绍过来的人。
费祎
可事实上呢?费祎不仅没有提防,还破格提拔郭循为左将军,直接成为了费祎的心腹,可见其对郭循的信任到达了什么程度,也说明了费祎和姜维的关系可能不好,但绝对没有到水火不容的程度。
而且在当时,费祎破格提拔郭循这事并非没人提出质疑,张嶷就曾劝过费祎,说他身系蜀汉社稷,做事要小心谨慎一些,还特别例举了岑彭、来歙都是被刺而亡的案例来提醒费祎,费祎对此却一笑置之,由此同样可以看出费祎和姜维的关系并没有到那种需要相互提防的程度。
最后,费祎作为姜维的直属上司,其实已经非常支持姜维的工作了,就算姜维对支持力度有所不满,那最多也就是私底下发发牢骚,绝对不敢也没必要以下犯上。
张嶷影视剧形象
因为姜维自己知道带兵打仗他可以,但要他治理一个国家,和要了他的命也差不多,从后面姜维掌权后除了几次北伐把蜀汉打了个一干二净外别的啥也没有就能看得出来。
而他姜维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不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对他前线的重要性,所以他怎么可能做出自断一臂的事呢?
既然姜维没有作案动机,也没有作案的必要,那么他还杀费祎干嘛?
姜维影视剧形象
不是姜维,是曹魏吗?
除了姜维,还有一个嫌疑人,那就是曹魏,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蜀汉和曹魏是站在绝对的对立面上的,那么曹魏自然就有作案动机。
凶手郭循又曾是曹魏旧将,假意投降来个“身在汉营心在曹”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郭循原本是想要刺杀刘禅的,但由于每次想要靠近刘禅都会被近侍挡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所以才对蜀汉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费祎下手。
刘禅影视剧形象
更重要的是,在得知郭循在蜀汉干出“舍生取义”这等壮举后,曹魏的反应也是对郭循的事迹进行了大肆的宣扬,同时还封郭循为乐乡侯,食邑千户,子孙承袭爵位。
这不管怎么看都应该是曹魏在背后指使郭循这么干的了。但事实上也没有那么简单。
一来,郭循在战争中被俘这事是偶然事件,曹魏事先不可能预料到这种事情的发生,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前安排好郭循到蜀汉后的工作。
那么是不是曹魏在蜀汉阵营中有卧底给他带话呢?这个可能性也不高,虽然战时双方相互安插个间谍什么的是常态,但这样的间谍一定是长期潜伏的那种,且不说郭循不可能知道这个间谍是谁,而这个间谍就算知道郭循这么个人,他也不好判断郭循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这事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
再者说,这样的间谍一般都是有更重要的任务的,根本没必要为了刺杀一个人而冒着暴露的风险去和曹魏通讯往来,或者过分接触一个曹魏降将。
况且曹魏在蜀汉那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间谍都两说,如果有,邓艾也不用那么狼狈的偷渡阴平了,蜀汉估计早就灭亡了。
二来,曹魏事后对郭循进行表彰很大程度是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希望手下那帮子人都学学人家郭循。
而且如果郭循连命都豁出去了干这事,曹魏方面都不表示一下的话岂不是要寒了手下人的心,所以这事不管曹魏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必须要做的,并不能直接成为其作案的证据。
实力相差实在过于悬殊
三来,其实不管是刺杀刘禅也好,费祎也罢,刘禅是个什么主曹魏政权比我们可清楚得多,而费祎虽然有点能力,但那也只是局限在守土,对曹魏的威胁可以说还不如姜维,对于这样的人曹魏根本没必要急于处理。
如果有,那诸葛亮估计都被刺杀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可事实上诸葛亮都没经过这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费祎何德何能?
诸葛亮影视剧形象
那究竟是谁呢?
会不是是司马懿呢?因为网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司马懿不是在外面养了3000死士吗?而郭循就是那3000死士中的一个,这事就是司马懿让郭循干的。
事实上这个说法是真的纯属瞎掰,且不说司马懿养死士是为了将来某一天的谋划,蜀汉自诸葛亮死后根本就没在被司马懿重视过。
这要是让司马懿知道,他肯定会说“你们这些人一天天没事就盯着我不放,殊不知你们眼中只有我,而我的眼中却是天下。”
别啥屎盆子都往我头上扣
而且郭循身为陇右望族之后,要吃喝有吃喝,要地位有地位的,身为曹魏将领,干嘛非得去当司马懿的死士。
是司马懿人格魅力太突出,还是司马懿许给了郭循什么好处?显然都不切实际,虽然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就发动政变控制了曹魏,而郭循也是第二年被俘的,时间能对上。
但司马懿没多久就嗝屁了!给他郭循的好处,在司马昭和司马师那还作数吗?这个已经身在汉营的郭循可不得而知。
所以这事大概率也不是司马家干的。
来告诉我谁是郭循
我个人倒是有个猜测,郭循降蜀后,又得到了身为丞相的费祎的重用,一开始应该是想在蜀汉一展拳脚的。
这个时候他并不担心家人在曹魏的安全问题,毕竟降来降去这事在三国并不罕见,黄权在在夷陵之战后降了曹魏,他的家人同样都还在蜀汉,刘备不仅没有因此发难,反而善待了黄权的家人,所以当时大家都知道世道乱,有些事也是身不由己的,一般都不会对家人怎么样。
但司马懿那一家子就不一样了,出了名的疑心重和阴狠手辣,本来就曾是曹魏将领的郭循肯定也知道,于是司马懿掌权后他就开始惴惴不安起来,开始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什么自己在蜀汉这边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得到重用,是不是出卖了曹魏什么重要的情报云云。于是最终做了个决定,以身犯险刺杀蜀汉重要人物来立投名状,以此换来家人在曹魏的幸福生活。
我不答应
结语
显然费祎被郭循刺杀这事的背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主谋,就是他自己心理活动上的一个变化,其实司马懿一家未必会对他的家人下手,说实话,他郭循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要不是干了刺杀费祎这事,估计都没人认识,而且就郭循的出身而言,不仅蜀汉想要拉拢,曹魏同样要拉拢,司马懿一家更是要拉拢,所以根本不可能为难郭循的家人,这完全就是郭循自己想多了,最终走上了这条路。
------------------
推荐阅读:
我是一名公职人员,因给别人担保被纳入老赖名单,正在履行还款,老赖身份能消吗?
孩子马上要上初二了,语文有点偏弱,阅读理解扣分严重,该怎么办?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