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按照皇上的旨意向灾民施米粥时,为什么向大锅里撒一把沙子?
和珅在按照皇上的旨意向灾民施米粥时,为什么向大锅里撒一把沙子?
-----
网友解答:
-----
看过一个段子。说有个穿着邋遢的人,进了一家面馆,问老板能不能给碗面吃?自己的钱包丢了,回不去家了,现在特别饿。老板二话没说,转身走进了厨房,不一会端来一碗面,他狼吞虎咽的就吃了起来,吃完后老板给他三百块钱。店里的人都说老板上当了,这种人都是骗子云云的,老板只说了一句话,刚才那碗面我没放盐。
和珅往灾民的粥里撒沙子,跟老板煮面不放盐是一个道理。难吃的食物可以简单、粗暴、迅速的鉴别出谁才是真正的灾民,谁是来混饭吃的。
用稍微专业一点的名词讲,这叫“信号甄别理论”。
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快速的找出自己要搜索的目标。
因为朝廷到灾区赈灾,并不是因为皇帝心疼老百姓。而是怕灾民没有饭吃,爆发民变,甚至是大规模的起义。镇压起义的花费比赈灾的费用要多的多。和珅作为当朝首辅,安抚灾民,替乾隆省银子,这是他该做的。
从朝廷的角度看,和珅做的很对。既省了钱,又办了事,所以乾隆不仅不怪他,还夸他办的好。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法用到赈灾上。清官可以用,自设粥场的接济老百姓的开明绅士也可用。和珅却不行!
清朝后期的贪污腐化,源头来自乾隆,和珅是最大的贪污犯,也是乾隆的一号马仔。他的任务就是替乾隆捞钱,兼顾稳定百姓。
比如说赈灾这件事,虽然和珅想出来的办法很睿智。但是并不能掩盖他私自克扣赈灾粮的贪污行为。
因为在赈灾的态度上,古往今来都一样,中央拨发的粮食时肯定是足额发放,能满足灾区的需求。怕就怕这些物资被克扣,不能足额的运到灾区百姓的手上;或者是朝廷的拨款在地方买粮食时,被地方官截流一部分。
为什么和珅要靠撒沙子鉴别灾民?因为他知道粮食不够吃。赈灾粮的猫腻,官员的腐化。和珅比谁都清楚。因为他自己就是贪污集团的老大,贪污到的财富他要拿大头。
我见过很多做自媒体的人写文章夸和珅,说他是真正办实事的人;嘲笑和批评纪晓岚是没有任何基层经验,空凭一身廉价正义感的可悲之人。
说实话,对于这种强词夺理的自媒体,我是嗤之以鼻的。朝廷的钱都被和珅搬到自己家里去了,他家的财富顶的上国库几年的财赋。朝廷没钱了,他是最没有资格高高挂起的人。
若不是他带头逢迎乾隆,带头贪污腐败,朝廷怎么可能会没钱!
所以,和珅往赈灾的粥里撒沙子,做法没有问题。特事特办,无可厚非。但是这件事和珅没有资格干,更不应该强词夺理。
而某些三观不正的自媒体,能在和珅的身上得出一些出奇的论调,简直是令人发指!纪晓岚是书呆子,那些自诩为“聪明人”,仿佛能看透一切的自媒体作者,也是呆子?
——————手动分割线——————
PS:鉴于很多人说和珅撒沙子是“聪明”的行为,我说点个人观点。
中国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有赈灾。清朝之前的赈灾有没有撒沙子的情况?
如果乾隆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只能证明和珅会现学现卖,懂得吸取前人的经验而已,算不得他聪明。
如果乾隆以前没有这种情况,那就搞笑了呢!乾隆盛世被吹上了天,结果老百姓只有吃沙子的份。乾隆有什么资格称为“圣君”,和珅又有什么资格被你们捧为“会办事的人”?
国家都成这样了,又有谁是无辜的?
-----
网友解答:
-----
谢邀。
先做一个绝境小测验:
沙漠深处困着一个旅游团,恰好,你也是队伍中的一份子。你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水了,口渴难耐,生命垂危、活路渺茫。
1、
如果这时从天而降一瓶矿泉水,你觉得这个旅游团会有什么反应?
2、
如果这时从天而降一道蚊蝇遍布的臭水沟,你觉得这个旅游团会有什么反应?
两个假设,请问,处在哪个假设的旅游团生还几率大?
如果你选的是第一个假设生还几率大,那么这个问答你可以跳过,不用再看了,以下回答对你来说毫无人性。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与和珅针对燕城救灾贪污一事有过非常热门的谈话。
纪晓岚问:
你知不知道燕城的贪官把人吃得粮食换成牲口吃得麸糠和草料?
和珅回答:
我知道。
纪晓岚问:
那你作何感想?
和珅回答:
我倍感欣慰。
纪晓岚问:
为什么?
和珅回答:
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等同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三个人。
纪晓岚问:
可麸糠是给牲口吃得,不是给人吃得。
和珅回答:
灾民还算人吗?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那是好东西。
纪晓岚大惊。
和珅问:
纪先生你,见过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吗?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全被啃光的情形吗?异子而食,你可能只听说过,而我却亲眼见过。这换孩子吃,就是锅里的一顿肉而已。我亲自到灾区去过,到那儿一看,我心都凉了。我这才知道,不管朝廷发下多少粮食,永远都不够,如果我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了,而是白骨。
纪晓岚问:
救灾的粮款不够,可以向朝廷再请求拨放吗?
和珅回答:
朝廷?你知道国库还剩多少银子,你不知道,你根本就不知道,眼下国库就是个空壳子。
之后纪晓岚又把话题扯到了贪污救灾粮食一事上,和珅问他,朝廷清官多还是贪官多?他回答,贪官多。和珅说:如果我不把他们喂饱,还怎么让他们好好开展工作了。
人活着无非就是为了口饭吃,吃不上饭便预示着没有活路。如和珅所言,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中国历史上的大灾年,百姓饭不饱肚,互相啖食人肉的事件多的是。造成这种情况一是流年不利,二便是国家江河日下,入不敷出了。这个时间段是爆发农民起义,百姓暴动的高发期。战争一来,有弊无害,除了削弱国力外,严重的更会导致灭国之灾。满清能取代明朝,就是占了农民起义巨大的便宜。
古罗马有斗兽场,贵族们圈养奴隶,通过奴隶厮杀供自己取乐。奴隶为什么会厮杀?无非也是为了活命。我们所说的人性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生存只有一种,就是进食。进食是人类的生活底线,如果这都没有保障,理智便不存在了。人类的兽性便会激发出来,退化回真正的弱肉强食的阶段里。人跟野兽会失去分别,因为觅食是自然界活着的第一步,是人类理智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粮食有限,和珅在米粥里放沙子,跟荒漠里那道臭水沟道理是一样的。污水虽脏,但能保命,有沙子的米粥虽难以下咽,同样也能保命。半死不活要比穷途末路能稳定人心的多。
如果荒漠里只出现一瓶干净的矿泉水,游客的表现一定是争抢、撕扯。一瓶水救不活所有人,但它好死不死却给人指出一条只有一个人可以通过的活路来。绝境因为一丝生机成了斗兽场,其结果必然是惨烈、暴虐的。密闭的绝境里,可能最坏的结果是全部渴死,或只一个人活下来。可这样的情况放到灾区,最坏的结果就是暴动和农民起义。朝廷三天前给的粮食还是粘稠有营养的干净米粥,三天后,国库亏空,朝廷一粒米都拿不出来。最挑战人类底线的就是给了人希望,又紧接着破灭。人们的反动情绪和兽性会比吃不上饭的时候更极致,彻底对朝廷、灾难失去信心。落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
非常时期,用道德来当应急措施,其实并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好手段。这种活儿用和珅这类的恶人最合适,纪晓岚虽清廉贤明,但他不知人间疾苦,只可解决一时之急。有时候,善良也是致命的刀子。
当然,有人会说,国家是和珅这样的贪官玩残的,可大面积贪污是自行出现的吗?难道皇帝脑子有病?
-----
网友解答:
-----
1.道理很简单,快要饿死的人是不会在意粥里有沙子的,只要能活命,有沙子的粥也照样吃的干干净净。和大人的意思无非是让那些冒充灾民蹭吃蹭喝的人滚蛋,让真正饿的人多喝两碗粥,或者说能多救下几个灾民。
2.也是想让那些吃了掺着沙子米粥的灾民们明白,想吃没有沙子的粥还得救灾结束后你们自己亲自种地产粮,朝廷给的赈灾粮或是救济粮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只能保命。
-----
网友解答:
-----
乾隆年间,黄河发了大水,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收了,这下全都淹了,导致几乎绝产。这可苦了老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
街上到处都是灾民,大人拉着孩子,孩子拉着更小的孩子,一路逃荒,去找能吃得上饭的地方。
路上,身体虚弱的老人、孩子,半路倒下的不在少数。人死了,就匆匆用草席裹一下,扔到乱岗子边上了事。
这天,本来没有声息的路上热闹起来,在一阵又一阵的锣鼓声中,来了一队官员模样的人。灾民们都来凑热闹。
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走到一个大台子上,大声说道,朝廷知道大家受灾了,特命他来赈灾,所以来给大家赊粥了。
穿着破衣烂衫的灾民们,此时高兴地奔走相告,也有念阿弥陀佛的,也有手里拿着碗在眼巴巴地等着的。
只见灾民面前支起了一口几个人都怀抱不过来的大锅,锅里加满了水,放上了粮食,然后点起了柴火。不一会儿,锅里就冒出了粥的香味。
一人一碗,灾民们捧着热腾腾的粥,都选个阴凉的地,蹲下吃起粥来。
这下来赊粥赈灾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和珅和大人。和大人就在那里盯着灾民看,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问题。
这吃粥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多,再细看每一个人的脸色,有的人脸色阴暗,全是菜色,一看就是受灾的,几天没吃饭的那种。而有的则脸上红光满面,精神头十足,一看就是来蹭饭的那种。
和珅眼见自己所带的粮食也不是很多,而且如果皇上知道因为自己办事不利的话,那就不好了,所以和珅为此茶不思饭不想,一个劲地琢磨该如何解决这个事情。想来想去,和珅还真想出了办法。
第二天,在发放粥饭之前,和珅当着众人的面,抓了一大把沙子,扔进了锅里。扔完之后,还拍拍手,哈哈大笑,说喝吧,你们喝个够。
灾民们立即骚动起来,有骂爹骂娘的,说和珅缺德的,有唉声叹气的,也有小声嘟囔说,还好是好沙子,不是土。如果是土,也得喝,不喝是不饿。
但是大多数还是敢怒不敢言,依然拿着碗等着喝粥。
现在粥了有了沙子,灾民们喝起粥来慢了很多,就怕被咯牙。说实话,问题也不大,因为沙子重,都落在了碗底,只是喝到最后注意一下就行了。
第二天,来喝粥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再看喝粥人的脸色,那些红光满面的人都不见了。和珅看到此,高兴地笑了。
他明白,虽然背地里自己挨骂,但是他让赈灾的粥落到了实处,让真正的灾民享受了到了该享受的,而且那些来蹭粥的,不是灾民的人也都退出去了。
第三天,和珅同样还是往粥里象征性的放了点沙子,但是灾民喝的粥能明显感到的是,粥更浓了,因为和珅让人放了更多的米。
聪明的和珅,用一把沙子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值得称赞。
-----
网友解答:
-----
我发现很多人的三观都偏的不像话了,竟然说和珅贪污是对的,诚然和珅的做法非常符合实际,朝廷发放100万两,他贪污了80万两,剩余的20万两买了一小部分米和麸子,熬粥的时候还扔一把沙子,但是,这能掩盖他贪污的本质么?如果100万两全部买成米和麸子呢?是不是能救更多的人,肯定会有人说如果不喂饱了贪官钱都到不了灾民手里,我只想说看看雍正的做法,归根到底还是制度和用人的问题,贪污任何时候任何名义都是错的,不要打着赈灾的名字掩盖贪污的事实
-----
网友解答:
-----
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即使是国家大灾难前依然有人想要利用大灾大难去发国难财,你永远不要用自己善良的心去衡量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有个地方有个人是当地一个大善,家门前突然出现了很多要饭的,都说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上有老下有下,希望大善能救济一下子。这大善虽说好歹是个地主,但是大灾之年地主家余粮也不多啊!何况门前几十号人,今天施舍了,明天还回来,再大的家业也养不住啊!
正当大善愁眉苦脸的时候,账房先生过来了,给大善支招说:“东家,咱们猪圈不是还有很多猪食吗?先拿猪食应一下子吧大善一听拿猪食喂人,岂不是天打雷劈的事,当即把账房先生骂了一顿。谁知账房先生非但不生气,反而慢慢解释道:“都说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怕是土都愿意吃何况猪食?再说了,我寻门前难民少说五六十,咱们村上何时来了这么许多灾民来?真正饿的人在乎的不被饿死罢了。”
大善听完,猛地反应过来,命人准备了一大槽猪食,送到门口。哪知门口饿汉看见大善端上来的是猪食,当即骂骂咧咧地走了一半,随后强忍吃不下地又走了一半,最终还有十来人感激大善的一顿饱饭。大善见十来个讲猪食吃干净的人,赶忙让人带到内院又准备了小米粥,给没人发送了一带小米。
同理,世人都说和珅是个贪官,但是和珅的确懂人心。朝廷下派的赈灾粮,先不说到地方已经被克扣好几层了,如果再让人钻了空子,真正有需求的人面临的结局只有一个字——死。
-----
网友解答:
-----
一斤粮食换成三斤麸糠,看似有点道理,其实离谱至极,官员已经不把人当人了,还在乎灾民能不能活下去吗?还幻想一斤粮食换成三斤麸糠吗?现实就是朝廷拨了100近粮食,地方给灾民发了50斤麸糠,贪官为了贪污找出的借口,却被有些无脑的人评论成为特事特办,可笑!
-----
网友解答:
-----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书,和珅在我们的印象里都是一个大贪官的人物形象,所以和珅在赈灾粥里丢沙子时,大多数人第一刻想到的就是这位大贪官又想中饱私囊,与灾民争利。
其实这样可真就误会这位和大人了。
和珅虽然出身于官二代,但是和珅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官二代。在和珅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与富二代截然不同的优秀品质。和珅的双亲在和珅九岁之前就前后双双去世,年幼的和珅自然难免受到家族其他人的欺凌。但这丝毫不妨碍和珅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早年间,和珅学习刻苦,终于考取了功名,高中进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初入官场的和珅,为官清廉无私,加上能力出众,是当时官场的烤馍和风云人物。也正是在这时,乾隆注意到了和珅,后来爆发李侍尧案,和珅因为审理得当,处置果断,深得乾隆赏识。此后,乾隆更是将和珅的长子指认为驸马,一时间和珅的风头无人能及。也就是从那时起,和珅开始走上了贪腐之路。
晚年的乾隆对和珅更是唯命是从,宠护过头。仗着乾隆的恩宠,和珅更加肆无忌惮。乾隆年间,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旱灾,那时蝗虫遍地,田地颗粒无收。众多老百姓被活活饿死,还闹出了互食幼子的传闻。盛世太平天下,乾隆闻讯派出专人专款负责赈灾事情。而一向精明能干的和珅,则被乾隆任命为此次的赈灾钦差大臣。那个时候,和珅贪财的事情,几乎是天下人尽皆知了。灾民一听和珅要来赈灾,更是气愤不已。
刚到了灾区,和珅看见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就顺手往粥里撒了一把沙子,站在旁边的纪晓岚顿时炸了锅,问他此举何意?和珅回答道,国家这次开仓放粮,设立粥棚的目的是为了救真正需要的灾民,而不是让一些不是灾民的人混吃混喝,如果是真正的灾民,根本不会管是否有沙子,也会狼吞虎咽下去。若是不饿的人,则难以吞下。通过此举,可以很快将真正的灾民与假灾民区分出来,以此来救活更多的灾民。可以说,通过此举,和珅这个人的小聪明和精明展现的一览无余。百姓也对和珅这个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
网友解答:
-----
相传乾隆年间某地爆发饥荒,于是当地知府奏请乾隆开粮仓赈灾,并由朝廷拨付专项赈灾粮款,乾隆向来是仁君示人,一听说有饥荒,当然要重视起来,而且老百姓吃不上饭就容易激起民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乾隆立刻差当时主管户部的宠臣和珅为钦差去亲自拨款办理这件事。
和珅到了该地之后发现有很多人浑水摸鱼,朝廷开仓放粮,并开设粥厂,其用意本是希望受灾吃不上饭的百姓能有粥吃,结果外地很多没有受灾的人一听说朝廷发放免费的粥和粮食都赶过来冒充受灾的人赶来混粥吃,混粮食拿。
当时正值乾隆中后期,乾隆的十全武功军费开支已经耗费了国库大量金钱,再加上乾隆数次游江南,此时清政府国库已经是捉襟见肘,这次为了赈灾的钱都已经是和珅善于理财从各方面抠搜出来,再加上乾隆自掏腰包凑出起来的钱。
和珅统计时只将这一府灾情计算在内,这笔朝廷拨发的赈灾款是刚刚好只够这一府之赈济,现在很多临近府县的百姓听说有免费的粮食吃,也纷纷赶过来骗取朝廷赈济,这笔钱就远远不够用了。
看着有人来骗领赈灾粮食,和珅当机立断宣布停止发放救济粮食,将救济粮食全部由官府熬成粥,由粥厂发放现成的粥,再由受灾百姓自行领取以缓解饥饿。结果还是有不少人又纷纷去冒领粥喝,这样一来真在粮食还是不够用。
和珅一看如此也有些犯难了,对待那些冒领百姓也不能硬来,万一动用武力更加容易酿成民变,于是和珅灵机一动就有了主意,他下令每个粥厂施粥时,每锅粥里掺入一袋沙子。
当时和珅的下属官员都十分疑惑,这样一来这粥还怎么喝,老百姓能干吗?但是既然堂堂的军机大臣和大人都下令了,那下属们也只能坚决执行了。于是粥厂熬粥时,每锅粥里都掺入一袋沙子。
结果和珅这一招果然奏效,粥里掺进沙子,那些“假灾民”吃了带沙子的粥之后果然悻悻离去。此后这些“假灾民”吃了几天带沙子的粥就再也不去了,而朝廷的赈灾粮食也都十足的用在了灾民百姓身上。
和珅稳妥的处理了这场饥饿灾荒事件,没有酿成民变,还顺顺利利的把灾情给稳定了下去,于是和珅也就回京向乾隆复命。
但是和珅回到京城却受到了御史言官的弹劾,御史言官们弹劾和珅以次充好,往粥里掺沙子糊弄灾民,这种事情是有违天地良心,辜负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虽然乾隆比较宠爱和珅,但是这种事情关乎到自己仁君名声,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派钦差去赈灾,而钦差却以沙子掺入粥中糊弄百姓那岂不有亏仁君名声。于是乾隆也很不高兴,和珅刚一回京就立刻召来责问这件事。
和珅听完乾隆责问之后,不慌不忙给乾隆解释了一番,和珅说:“奴才是为了秉承朝廷将每一粒粮食都用在灾民身上才出此下策,前来领救济粮的这些灾民中有一部分是骗吃骗喝的人,他们并非真灾民,如若在这粥中加了沙子,那这些人必然会离去,日后也不会再来蹭粥喝。那么多余出来的粮食,才能救更多饥肠辘辘的灾民,而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他们哪会介意这粥到底干不干净。”
和珅这一番话确实很有道理,乾隆细想之下也是如此,否则任由他人来冒领赈灾救济粮食,那国库本就空虚,哪还有更多的钱用来赈灾。
于是乾隆又另派人去受灾地调查灾民意见,结果是这些灾民都对钦差和珅感恩戴德,认为是和珅救了他们,根本没人计较和珅往粥里掺沙子的事情,乾隆一看这件事既对自己仁君名声丝毫无损,还没有造成民变,因此大喜,他重赏了和珅。
这就是关于和珅奉乾隆旨意赈灾时往粥锅里掺沙子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历史上是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引入到了著名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成为了剧中一幕经典桥段。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中,和珅与纪晓岚去调查燕城官员侵吞赈灾粮款一案就引用了这个故事的桥段。
只不过电视剧中将和珅掺沙子的情节换成了喂牲口的麸糠和草料,纪晓岚与和珅饮酒对话时,纪晓岚就质问和珅为何给灾民吃麸糠和草料。
和珅告诉纪晓岚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来一斤粮食能救活一个人,现在用麸糠的话则能救活三个人,但是纪晓岚还是秉持着书生意气认为和珅不尊重灾民,和珅则反问纪晓岚去没去过灾区,纪晓岚本是一介书生,全凭意气用事,他哪里去过灾区,于是摇头。
和珅则告诉纪晓岚他自己去过灾区,自己亲眼看着灾民吃树根,吃观音土,甚至易子而食,灾区千里树根树皮都被灾民吃光了,让灾民吃上麸糠和草料总比让他们活活吃观音土涨死得好,所以相对这些来说麸糠已经是好东西了,如果自己在不设法变通一下,那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饿死的白骨了,对于一个行将饿死的人,麸糠和草料那就都是美食了。
纪晓岚则认为赈灾粮款不够可以再向皇上请求加拨款项,和珅却说纪晓岚说得轻松,根本就不知道国库还剩多少银子,朝廷平大小金川叛乱,平准噶尔部,目前国库哪还有钱拿得出来,国库现在就是一个空匣子了。
纪晓岚咬着燕城这些贪官不放,和珅则说出了救民先救官的话,和珅认为政府运行需要依靠这些基层官吏,没有这些基层官吏千千万万的灾民谁来给发赈灾粮款,都是依靠基他们,不把他们喂饱了谁肯给朝廷卖命去赈济灾民。
之后和珅又给纪晓岚普及了无官不贪的道理,自古以来清官廉吏少见,而贪官污吏则多如牛毛,作为军机大臣的和珅即便不贪也得需要依靠手下这些官来维持朝廷运转。总之这一段剧情中和珅给纪晓岚讲述了官场之道和为了保证能多救灾民只能以麸糠和草料代替的道理。
这就是关于和珅赈灾往粮食中掺沙子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历史上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最初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位编辑在《羊城晚报》上刊登的一则清朝官场故事,后来被引入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变成戏剧段子。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可能发生呢?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和珅从来没有当过钦差去地方发放赈灾粮款,所以和珅不可能莫名其妙跑到地方去赈灾。
而且现实中清朝赈灾也不会随意开设粥场施粥,清朝赈灾是有着自己的办法,下面说一说清朝赈灾放粮的三个办法。
第一,清朝地方政府存有太平粮仓,即官府平日存储的官粮以备不时之需。按照清朝的规矩,遇有灾祸之时,当地长官层级向上申报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然后统计受灾人员人数,按照受灾者受灾程度大小先后发放救济粮。
第二,如果发生不是很严重的灾荒,清朝政府会出面以平价收购粮商手中的粮食,然后成本价卖给百姓。
第三,官方会联合地方豪绅共同开放粥厂施粥救济百姓。由于这个办法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弊端很多,所以清政府通常情况下都只会采用第一种方法,只有当太平粮仓的粮食已经都放完了,而朝廷拨下的赈济粮食还没运到地方时,地方官员通常会找豪绅商议官民同办粥厂赈济灾民。
乾隆年间最出名的开放粥厂赈济灾民事件是发生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广东发生了台风灾害,时任两广总督李侍尧联合广东豪绅开办粥厂,在开办粥厂过程中李侍尧故意窜通地方豪绅,以次粮充好粮,粥稀如水的方式大量的侵吞了赈灾粮款。
以至于当时广东受灾地区的百姓宁可沿街要饭,要不去官办的粥厂喝粥,一时之间李侍尧办粥厂的事情成了广东一大闹剧。
而且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乾隆当时还不知道事情原委,还曾经下旨夸奖了李侍尧忠君体国为百姓干实事。后来李侍尧还升任军机大臣、大学士还兼署云贵总督,这相当于成了宰相还兼管着云南和贵州两省军政事务。
不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还是被查出了贪纵营私之罪,乾隆派刚刚获得宠信的和珅去查办李侍尧,此前的和珅还是一名比较清廉正直的官员,而查办李侍尧案也是让和珅彻底黑化,和珅表面看似秉公查办了李侍尧,实际上他侵吞了李侍尧绝大部分财产,这也是和珅第一次在官场上伸手贪腐,从此和珅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大贪官。
所以历史上的和珅并没有当过钦差去地方开放粥厂赈济灾民的事情,那他也就不可能发生往粥里掺沙子筛选出真正灾民的事情了。不过虽然和珅没干过,但历史上确实也发生过这类故事,只不过不是在和珅身上而已,而是发生在北宋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身上。
在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失败之后,主持新政的宰相范仲淹因为新政触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所以导致新政失败,而失败后范仲淹也受到王公贵族的排挤,因此范仲淹从宰相被贬为地方官,后来曾出任杭州知府。
范仲淹主政杭州之后,正好赶上杭州地区爆发饥荒,范仲淹一方面下令开太平粮仓赈济灾民,另一方面又开设官办粥厂赈济那些受灾严重无家可归的灾民,在开设粥厂时就出现了一些家有余粮的人冒充重灾民去领粥喝,范仲淹就是用的往粥里掺沙子的办法才筛选出真正的重灾民。
后来范仲淹发现灾情比较持久,而且也不能总这么开仓放粮,于是范仲淹又用了以工代赈的办法来救济灾民。范仲淹一面以官方名义修建太平仓存量,招募民工,另一面又召集杭州地区的寺庙主持,告诉他们灾情时节人工费比较便宜,让寺庙主持大肆招募民工修建和维护寺庙,这样一来工作岗位大增,老百姓也就有钱购粮了。
由于饥荒严重,粮价也上涨到了一斗米一百二十钱,范仲淹眼看粮价飞涨也不行啊,于是他又想出一个办法,他以官方名义号称一百八十钱收一斗米,并且范仲淹对外大肆宣传杭州米价一百八十钱一斗,于是大批粮商就都把粮食运到了杭州。
物以稀为贵,饥荒严重时没有粮食肯定贵,这回突然各地粮商都通过漕运把粮食运到了杭州,这一下之间杭州就不缺粮食了。紧接着范仲淹就又以官府名义以正常粮价收购这些粮食,各地粮商们纷纷傻眼,不过眼看着确实来到杭州的同行很多,而且在走漕运把粮食运回去更加浪费运费,于是粮商们只能以平价把粮食卖给了官府,由此杭州府可以囤积了大批粮食。
而朝廷的御史言官却以不恤饥荒灾民和大兴寺庙土木为由弹劾了范仲淹,结果就是范仲淹向宋仁宗阐述原委,最终公元1050年这一年不仅杭州爆发饥荒,很快饥荒灾难蔓延到全国,而由于范仲淹及早就做好了准备并做好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因此杭州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灾影响,后来杭州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在西湖给他修建了范公堤。
所以看完这些是不是就明白了,这件事本来是发生在范仲淹身上,后来被移花接木到了和珅的身上,当然,不管是范仲淹还是和珅,这种办法是最为睿智的办法,可以最快筛选出灾民,能确保粮食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吃。
本来道理就是如此,当一个人真饿到连观音土都吃了,他们是不会在乎粥里掺一些沙子的,毕竟就粥吃沙子也能活命,活着是当时应该最主要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尊严。
写在最后
其实和珅救灾往粥里掺沙子的故事也是想说明和珅本人非常机智,遇事有当机立断处理事务的能力。历史上的和珅虽然没干过这件事,而且和珅是著名的大贪官,但他确实是非常有能力,乾隆交代的每一件事他都能办的非常完美,这就是他的办事能力。
而且和珅这个人很有才华,精通汉、蒙、藏、满多种语言,他还会英语。乾隆晚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华,当时清朝文武大臣没有能与马嘎尔尼交流的人,唯有和珅会一些英语能与马嘎尔尼对话,为此和珅也给英国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和珅的言谈举止也被马嘎尔尼评为有大国宰相风范气度。
其实和珅除了贪婪成性之外,他的政治才能和才华以及头脑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可以说和珅是一位非常难得的人才,但可惜最终他成了历史第一大贪官。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
和珅是从基层爬起来的,对个个阶层的人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能把皇帝的马屁拍的不留痕迹,也能向贪官污吏伸手伸的游刃有余。
和珅对最底层的尤其是灾民的需求理解 ,是善解人意,他们就有一个目的别饿肚子 ;而灾民里混有揩油的富裕人,他们是来挤占灾民的生存空间 而且人不少 ,但他们是来抢占干净的粥,和珅用一把沙子就把灾民和富人分开了,高明的手法。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个和“廉租房不要建厕所”一样的案例,当时骂声一片,事后回想,堪称经典之作。因为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饿肚子的灾民、租不起公寓的城市边缘人)才不会在意这样东西是不是完美,而那些混水摸鱼、脑满肠肥的人,一看有便宜可占就会蜂拥而至,当他们发现这个便宜的确很便宜时,自然会绕道而走。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某地受灾,朝廷开仓放粮,但灾情并未明显改善,饿死的人数有增无减。乾隆大怒,令和珅和老纪前去查探。两人敏锐的发现,原来救灾粮经过官员的层层克扣,真正到灾民手上的,早已所剩无几。
纪晓岚凭一腔书生热血,誓言跟贪官斗争到底,而和珅却是四两拨千斤,用沙子解决了问题。至于是怎么解决的,故事到这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如题目所说,往灾民的米汤里撒沙子,一个是说,和珅命令在每袋出库粮里都掺杂大量沙子。
灾情就这样得到了明显改善。
乾隆闻听此事,召和珅问讯。和珅一番解释,令乾隆回嗔作喜。
往灾民的米汤里扔沙子,可以令一部分贪婪的浑水摸鱼者嫌弃而走,往出库粮里多掺沙子则是这样的粮食克扣价值不大,再加上很明显和大人已知道其中猫腻,花花轿子人抬人,在和大人拿出诚意想赈灾的情况下,哪个不长眼的再敢肆无忌惮的伸手?
这就是和珅比纪晓岚高明之处!
老纪只知铁齿铜牙,却是于事无补,官员都是官官相护,他那样破釜沉舟、绝不同流合污的做法事实上是逼当地官员抱成团对付他一个人。
和珅的做法却堪称于无声处听惊雷。
首先他肯定受贿了,收礼的潜台词就是,以往的事我就既往不咎了。
其次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往粮食里放沙子的举动就是告诉那些贪婪的目光,瞧,这样的粮食你们弄过去也不好卖,所以该适可而止了。
同时又通过掺沙子来糟贱灾民的举动,把这事拉了回来,瞧瞧吧,灾民都不是人,是兽,他们只配吃掺了沙子的粮食——我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只是为了完成皇上交待的任务,所以咱们还是一条船上的。
不得不说,高,真高!
当然,这个故事未必发生在和珅身上,只不过借助《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改编而广为人知。
但和珅的确是个聪明人,其之文化水准,不在纪晓岚之下,而对于人性和人心的把握,远在纪晓岚之上,这倒是真的。
他本是普通侍卫,一天乾隆正看边关奏报,看到有要犯逃脱,有感而发说了一句“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扈从皇帝的其他校尉和护驾的羽林军听到皇帝的话都懵了,此时和珅应声而出:“
典守者不得辞其咎
。”
这两句回答可太有水平了。乾隆的问话出自《论语·季氏》。猛兽跑出牢笼,玉器毁于匣中,是谁的责任?针对的就是边关逃犯越狱发问。
和珅对答守卫难辞其咎。
乾隆一听甚喜,加之和珅眉清目秀,和珅从此发迹。
电视剧中,和珅以善于藏拙著名。他曾教纪晓岚为官之道:
和珅以巨贪闻名,这往往令人忽略了他胆子为什么这么大。我有一个恐怖的猜想,和珅情商如此之高,他的贪污固然是乾隆的默许,但和珅难道不知道猪养肥了必然要杀吗?恐怕他也明知自己的结局才如此肆意贪腐,这钱不是为他捞的,而是为下一代皇帝捞的,他只希望贪得越多,领导越会念他劳苦功高,到时候可以放他一马。
这是一场赌博,和珅别无选择,只能走下去。
事实证明,他赌输了。
可能也是他意料中事。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
推荐阅读:
《星汉灿烂》中,君姑、女君、姒妇、娣妇等名谓,你知道意思吗?
王麻子直播菜刀拍蒜,45万人围观,仅售出989件,王麻子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