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烧钱式教育危害到底有多大?
你怎么看“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烧钱式教育危害到底有多大?
-----
网友解答:
-----
补学生不如补家长,很多家长将大量金钱投入到孩子的各种教育培训中,却很少有家长拿出一部分预算来给自己提升学习、开阔眼界。
也许,作为一名老师,我只需要看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这块大力投入、几乎到妖魔化的地步,然后再坐享其成。毕竟,教育的风吹得越紧,我这个职业得到的各种潜在和明面上的好处就会越多,不是吗?
然而,同样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当代中学生身上那种虚无、消极、焦虑和疲惫却是没有办法熟视无睹。
有一年高考完毕之后,四川渠县有一名高三学生自杀了,因为无法承受父母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新闻出来以后,我班上一名女生的随笔中写道:“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有些诧异,却又莫名地渴望靠近,我觉得我特别理解他。虽然不知道他自杀的原因。其实,我也想过好多次自杀……”
这名女生字写得特别好,从平时的言谈举止和遣词造句来说,看得出来是本地极有文化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刚进校的时候她的成绩很优异,而后来慢慢地到了中游,甚至中下游……因为她恋爱了,和一个成绩、习惯都不太好的男生。
这次恋爱不像其他学生,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在人来人往的教室走廊里卿卿我我,有些动作大人都不一定好意思在公开场合做,很多同学都觉得有点辣眼睛。班主任惊动了,校长惊动了,然而知道的人越多,他们越是亲密。
因为常常批改学生的随笔,所以我有幸多接触了一点她的内心世界。我并不像很多老师那样,觉得她很危险,生怕一不小心捅了什么大篓子;相反,我看得见她内心的挣扎,她想成为一个很好、很上进的人,但又莫名地对上进这件事情充满了排斥。
如果是你,从小生活在一个上进的氛围里,周围的每一次交谈都围绕着“上进”这个话题、父母的眼角眉梢都传递着“你要上进”的信息,无论你本身对于这个世界的美好有多么向往,你会不会偶尔也有点疲惫?
父母们深切地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规则,天天被网上“阶级固化”的论调闹得心烦意乱,于是恨不得把自己能砸的钱都砸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刚好很聪明,那么家长们更是两眼发光。不知不觉地,这种焦虑也会让孩子感受到。
而以孩子现在的年龄,他们还远远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期望和压力。
所以,很多看起来优秀的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就会莫名其妙地失控。这是潜意识对于命运枷锁的反抗。这是人之本性,没有对错之说。
我并不是说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上进,不应该给孩子砸钱。
而是说,
上进和砸钱,也是要讲方法、讲策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一个六岁的孩子,他如果此刻开始学习书法,那么将会有很扎实的童子功;如果开始学英语,以后也能有纯正的口音;如果去学芭蕾,以后将会有优雅的仪态;如果学美术,将会有超出普通人的审美……做为家长,你怎么选?
你可能觉得,每一样都很重要,每一样都必不可少。
可是,家长过度的付出背后,是过度的期望,当孩子承受不起,叛逆了,抑郁了,或者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你也许才会发现:其实如果孩子可以重新快乐、健康起来,我宁愿他什么都不学,只要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地拥有坚定而健全的灵魂就好。
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孩子平稳了,家长的心思难免又活泛起来: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不竞争怎么行……
其实,
关于教育,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家长自己不去学习提高,不去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科普性的知识,心里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而是市场的风吹到哪里,自己的钱就投到哪里,那么十有八九,这些钱最后会起反作用。
孩子不是地里的庄稼,你用钱施肥就能茁壮成长。
家长是很苦,又要工作,又要操心孩子;孩子也很苦,又要进行学校学习,又要有课外学习,还要通过这种形式去承担家长的那些焦虑。
人在世上走,刀在石上磨。要想往上走,要想走得锋利走得锃光瓦亮,就不用只是机械运动,要动脑子,要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不然的话,其实我觉得,以后做个普通的工薪族,不去北上广深,不去澳英法美,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半吊子爱好,每天吃点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偶尔为钱紧张,但大多数时候得过且过,其实也挺好。但,你会愿意吗?
你不会愿意,大多数家长都不会愿意。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好的,甚至最好的。为此在所不惜。
那么,在培训孩子之余,还是抽点时间出来培训自己吧。
长远来看,一旦自己心里的思路清晰了,家长和孩子都会更轻松一点。
最关键的是,会少花很多冤枉钱。
-----
网友解答:
-----
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简直荒唐!
来来来,我们来算一笔账,看看这位家长到底是有多苦恼: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请阿姨照顾就5000元了,您家女儿也是出身高管豪门,一个阿姨顶得上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又是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
游泳和钢琴课,4000元,又是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
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您女儿出国十天,抵得上工薪阶层埋头苦干四个月。
您女儿一个暑假的花销,是工薪阶层职工7个月的工资。
这位母亲可真的是十分有钱了。
相对于工薪阶层的子女,相对于农村、大山里的孩子,您女儿养尊处优,享受着国内顶尖、放眼世界都可谓一流的教育水准,您不仅没意识到是不是自己花得太猛,反倒抱怨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不是说这位家长不能抱怨。
只是这种抱怨怎么看都太荒唐、太得了便宜又卖乖吧。
对于10天20000多的游学项目,恕我直言,我是嗤之以鼻的。
同样是十天,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许多活动,其教育意义完全不亚于五位数的游学项目。
同样是10天,给孩子几本好书去阅读,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伴读,孩子沉浸在书海之中,提高了文化修养,也培养了阅读习惯。
同样是10天,带孩子到各大博物馆展览馆去转转,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都是一天都逛不够的好去处。
同样是10天,带孩子到国内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没有五位数的花销,但是同样意义非凡……
暑假的10天,孩子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它们所能产生的教育意义都不亚于五位数的游学项目,并且相对廉价,易于进行。
但是有些家长心甘情愿把孩子送出国门,让孩子参加昂过的游学,从教育的价值来看,性价比其实很低。
10天,20000元。
不过是走马观花式地体验,诚然拓宽了眼界,可能还训练了英语口语,然后呢?
这一切真的值20000块?
而如果家长意识到这一切其实并不值20000块,却仍旧硬着头皮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游学项目,这到底是为了教育本身,还是出于攀比和炫耀的目的?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幕场景,几个家长坐在一起,讨论孩子是要如何度过这个暑假。
一个家长说:
我家娃刚去了英国,15天,3万块,哎呀,我家娃回家就说,英国人真是好绅士哦!
另一个家长说:
英国是挺好的,但是我觉得美国也不错。我家孩子明天要去美国NASA太空营夏令营,37800,价格还可以,给孩子见识一下美国最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也挺好的哦。
第三个家长本来只打算带孩子去广西桂林看看山水,此时沉默不语。
到家和孩子他爸商量,咬紧牙关报了一个新加坡的游学项目,然后怒发朋友圈:
宝宝下周去新加坡游学,英语口语加急辅导中……
当家长进行着这种攀比式的教育,真的还怀揣着教育本身的初心么?
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之间也会产生攀比,你暑假去了哪里,他暑假去了哪里,在孩子眼里,所谓的游学,很容易成为谁比谁家更有钱的一种象征。
当教育变质成攀比,这是何其可悲的事实。
而低性价比的游学之风,不如说是吃透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攀比心理,打着教育的名号大肆敛财。
教育当然需要花钱,但绝不是烧钱。
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教育本身的功能,用一颗拳拳的责任心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要妄图用财富烧出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
网友解答:
-----
“烧钱式”教育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可孩子根本不感激父母。
先说说这个案例。
烧钱吗?从总数上看,一个暑假三万五的确很烧(这还不算交通、餐饮等隐性支出)。但细看支出清单:美国游学
10天
,20000元;保姆,5000元;每周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6000元。这份清单有点浑水摸鱼啊。游学和保姆占了两万五,纯粹的教育支出只有一万元,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游学的开销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今年去了明年未必也去。如果文章里的这个家庭每个暑假都去游学,那么根本不会在今年写文章吐槽。还有将保姆费也算进教育支出也是可笑。去掉这两项,
一万元上钢琴
、游泳、
英语、奥数、作文五个班,并不贵
。魔都也差不多这个价。
再说说烧钱背后的本质。
游泳、英语、奥数、作文都是白天上课,钢琴白天、晚上都有可能。五年级的孩子,我假设平均每门课每次80分钟,大约要六小时。如果一天隔一天上课,那么补课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可能整个
白天
都不在家。既然白天都不在家为何还要请保姆呢?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接送和做饭。再结合“企业高管妈妈”和“负责大头支出的老公
”,
可以推测这对夫妻平日里没多少时间能陪伴女儿,甚至可能连买菜、做饭都做不到。
如果上述假设成立,那么父母给孩子又报游学又报五个辅导班的真正目的可能是想把孩子的时间填满。
通过填满孩子的时间,来填满父母内心的亏欠。
我读初高中的时候也补过课,那时候我妈经常说:我跟你爸都是工人,我们把你培养成大学生我们就对得起你了。潜台词就是你要补课我们省吃俭用给你补了,今后你无论读得好不好,我们做父母的都尽责了。
我爸妈对我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关心。跟他们相比,
现在很多家长, 可能也包括本案例中的高管父母,都把在孩子身上花钱当同于对孩子关心负责。
我以前补课都是我自己觉得某一门课跟不上,
请求
爸妈出钱让我去补。现在几乎所有的补课都是父母主动为孩子安排的,也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补,是不是补得动。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在补课班上耗时间,不认真练习、不认真听课;大一点的高中生则是手机不离手,“
好
”一点的在补课班上写学校作业。过一段时间成绩没有提高,孩子只需要甩锅给补课老师,说他教的不好就行了。
当代很多父母把对孩子的教育视为一种投资,可是你投资股票、房产还要自己花大量时间研究、盯着,凭什么教育孩子只需要扔钱给补课班就够了?
你知道孩子每门课哪里学的好,哪里还不够吗?
你知道孩子为啥成绩上不去吗?
是听不懂,是练得不够,还是心里在想别的?
你知道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孩子吗?
是谈心,是惩罚,还是奖励?
是自行练习,是同伴互助,还是补课?
要想培养出牛娃,父母光砸钱,不投入对等的精力和时间,是基本不会成功。
-----
网友解答:
-----
真是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生活
女儿美国留学一趟,10天2万元;
女儿请个保姆,5000元;
学个钢琴,每节课200,又是2000元;
报个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三个科目的培训费6000元;
这种“啊,我的女儿出一趟国游学,10天就花了我2万块!有点贵”的抱怨,怎么感觉怪怪的啊。很明显,有钱人卖珠宝钻石感叹的“贵”和穷人为省五毛钱要多跑一公里所抱怨的“贵”不一样,前面显得矫情,后者却是在为生存节俭克扣。
真不知道孩子那么小就非要孩子出国干嘛,我不是说孩子出国不好,能多见世面还是要多见世面,我只是说,那篇文章里所说的孩子其实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领略外面的世界呢?而且只有10天,这时间也太短了吧,屁股刚坐热就要离开,于是这么短的时间就只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看个大概。
想说这样的孩子也真够辛苦的,孩子还小,他们攀比的意识没有那么强,反而是那些攀比的心理是从大人们、家长们那里传染过去的。几个家长见面聊起小孩就会说,“哎哎哎,我小孩去过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哎哎哎,我孩子暑假去参加vip夏令营了......”,小孩子之间攀比没有那么明显,反倒是家长们在病态地比较。
一个暑假一个孩子就花3万块,这个钱不是多,也不算少,关键是比较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对山区的孩子来说,那可能都够一个孩子读完6年小学了。但对于月薪3万的女主管来说,却是不算是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自己的老公还承担了生活的大头消费,大不了你下个月3万块的工资就回来了。
因此这篇文章的抱怨让人看得不舒服,有点得了便宜还买惨的意思。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如何判断是不是“烧钱式”教育?二、如果是“烧钱式”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首先,判断是不是“烧钱式”教育,最重要的依据是父母有没有长远的教育规划,如果跟教育规划和提升能力相关的教育培训,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机器人,要到国外参赛,这种走职业路线的教育投资是必要的,而且家庭经济水平允许的情况下,不属于“烧钱式”教育。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父母没有给孩子制定长远的教育规划,只是因为别人家孩子学、所以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硬性地给自己的孩子也报各种课外班、冬夏令营等,开支远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范围,这种情况就是“烧钱式”教育投资。
“烧钱式教育”的危害在哪里?首先,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如果父母没有征求孩子意见,自作主张地给孩子报名,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尤其是补习类课外班比较多的情况下,孩子作业负担较重,就会产生厌学的可能,失去学习动机比没有学习方法可怕一百倍。所以,父母在报名各种培训机构之前,一定要询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
另外,有些父母出于省事儿的目的,希望把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教育机构,让机构的老师代替自己的职责来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看似轻松了,但却失去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最宝贵的时光。而且,教育结果对于父母来说是不可控的,孩子最终会被培养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这里存在一定的风险。
还有,父母大笔的教育花费,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优越感。这种“家里不缺钱”的优越感,如果没有得到恰当引导,会影响到孩子的金钱观。
总之,父母做教育投资时,要对孩子有长期的教育规划、结合孩子的成长特点、征求孩子自己的兴趣、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切不可盲目攀比,给自己、给孩子、给家庭造成过大的压力和负担。
-----
网友解答:
-----
如今月薪3万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了,但是即使这样,仍然还有很多人说不够用,为什么?因为养孩子太贵!
做父母的都是一样的心情,总是想把最好的给他们,
希望他们出人头地,父母宁愿自己辛辛苦苦也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让孩子有个更美好的未来。父母总是有一种思想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没有那些,如今有能力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这些。
基于以上思想,父母就开始不停地为孩子创造条件,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一堆补习班,除了平时在学校上课,放学后还会让孩子去辅导班由老师看着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让孩子上一对一英语课程,孩子回到家基本就是直接洗漱睡觉。
除了学习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一些特长,于是送孩子去学画画,唱歌,主持,学钢琴,小提琴,总之是学会的越多越好,为了孩子能更好的练习,父母宁愿花重金给孩子买钢琴好,小提琴,请优秀的老师。
像寒暑假,有些家长更加疯狂,给孩子安排满满的课程从早到晚,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
我大学期间当家教时带过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是研究生,从小对小女孩就非常严格,有一次在给小女孩带课时,她哭着跟我说:老师,我好瞌睡,我不想上课了,我想睡觉。
她告诉我她妈妈给她报了很多特长班,早上八点就要起床自己在家练一个小时的钢琴,然后九点要去游泳馆学游泳,中午要去学画画,下午要去学拉丁舞,晚上回来还要上课补习英语。听完之后我不禁感叹,这真的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应该承受的吗?她真的喜欢吗?
我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能够明白为什么月薪3万都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了。我们都能理解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够长大成才,自己这样做都是为孩子好。
但是
父母给予了孩子这么多,却从没问他们想不想
。父母不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过多的课程摧毁的是孩子纯真的童年,虽然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她们却没有真正感到开心和幸福。
这种烧钱式的教育,不仅会增加父母的压力,也会让孩子苦不堪言,孩子们总会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只是父母的这些爱却在变相地危害孩子们的童年。
他们的童年不该在各种辅导班中度过,除非他们自己喜欢,父母都应该明白,爱孩子可以,但别让你的爱成为负担。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
网友解答:
-----
盲目育儿,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而烧钱式的家庭教育,不仅是个例,而是代表着盲目教育投资的一个缩影。烧钱之后呢,就如这个广州妈妈一声叹息——连新衣服都快买不起了,怎么看有点像贷款买房子即将断供的悲情演绎。
说到危害,放眼前看社会不良风气,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下一代成人后,风气更会坏。近观家长到学校闹,学生弑师,校园欺凌,这不都是家庭失败的典型现象吗?再往家里看,很多家长无力管教孩子而带来的种矛盾和冲突,危害不胜枚举。
但凡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懂家庭教育的家长都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钱买不来孩子成长的好习惯好品质(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才有德有爱心知感恩能独立),而应靠自己,就像农民种田一样,精耕细作。说到这里,想起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了,而这些靠烧钱的家长,不正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些贵族学校、重点学校和课外培训机构了吗?谁有人能替你把田种好,把孩子教育好?
韩老师从事家庭教育多年,见惯了太多烧钱式的育儿家长,凡是找我来咨询求教的家长,我会尽可能改变他们盲目而浮躁的育儿观念,让他们清楚一个道理,品学兼优的孩子那一定是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父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因为没有谁能替代你给孩子的孩子当父母,只能靠你自己。
再说烧钱,有钱尽管烧,反正再意的是过程,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没钱也要烧,恐怕就如广州这位妈妈,直到弹尽粮绝方才知道日子不好过了。育儿其实也需要合理计划开支,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到底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德、能、才、艺,都要有所考虑。但是现实是很多家长压根不去考虑,反正投入就投入了,投入总比不投入强。
-----
网友解答:
-----
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很多家长在看这篇文章时都表示感同身受。在文章中,一位月薪三万的上海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就要花费20000元,请照顾女儿的阿姨需要花费5000元,每周两节钢琴课上到考级一共要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6000元,这么算下来总共需要35000元。的确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那么,在我看来家长花这么多钱给孩子报暑假班的原因有这几个:
1.想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
现在的小孩竞争力非常大,不仅需要学习好还需要学会各种才艺等。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更加优秀。因此即使有很大的花销,家长也觉得值得。很多家长都会表示:“虽然钱花的多,但是心里踏实”。
2.互相攀比
家长总有一种这样的心态:“别人孩子有的东西,我的孩子也必须有。别人家孩子会的东西,我家孩子也必须会。”而这是这种自己家小孩一定要比别人家小孩优秀的想法让家长产生了一定要让孩子多学的想法。所以别人家孩子报一个暑假班那么自己家的孩子就要报两个。也正是这种攀比之风导致现在孩子的童年也很累。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和期盼我们都能够理解但是这种烧钱式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孩子最想要的。这种烧钱式的教育,不仅会增加父母的压力,也会让孩子苦不堪言,孩子们总会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只是父母的这些爱却在变相地危害孩子们的童年。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明白孩子的兴趣,从而培养。所以,烧钱式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意愿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对烧钱式暑假教育有什么看法?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
网友解答:
-----
这个女孩考入了北大,她没有当高管的妈妈,老妈也没有月薪三万。
家庭条件不但算不上富裕,其实还是相当贫穷的。
当她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她一个人在外地打工。
尽管家里贫困,但她非常乐观积极,小学、初中、高中在班里一直都名列前茅。各种奖状,证书贴满了墙壁。
这是她的家,没有豪宅、名车,不但不豪华,甚至还有些破败。
人家暑假没有各种补习、声乐班,反倒是从小开始,王心仪就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家务,经常会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喂鸡割草,采摘棉花,放羊,春耕时帮妈妈在田间犁地。
她还有两个弟弟,一个比较大点,成绩和她一样优异。
一个比较小,看看下图就知道他们生活还是不容易的。
妈妈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只要是自己家庭所能负担的,绝对不会向别人请求资助。
所以,小女孩很早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
她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先不说贫穷值不值得感谢,但是,“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真的是太矫情了。
不但矫情,还未必有多大好处。
孩子教育,最需要的,其实未必是金钱堆积起来的昂贵的教育,而是父母的言传和神教,启迪和熏陶!
不知道大家觉得怎样?
觉得有道理的话点赞支持下,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
网友解答:
-----
目前,国内确实存在着一种烧钱式教育,这种教育最集中体现的两种形式就是,一,学校本身的学费及杂费,二,课外各种辅导班,大都还是学校倡导的,以及寒暑假种类多样的游学活动,国内外皆有。
本人的孩子目前虽小,但光就孩子幼儿园的费用就已经令人乍舌。真的不敢想象,等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这种烧钱式教育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人之常情。在这种认知下,
家长宁可委屈自己也会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自然在金钱的花费上也就不太吝惜。
如果说到危害,
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会造成孩子之间彼此的攀比
。从学校的教育到课外的辅导,再到假期的活动,最后乃至于生活的衣食住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有钱就能高人一等的错觉。记得看过一个报道,据统计,现在国内著名高校里农村出来的学子所占比重在逐年降低,不知这个统计是否准确,如果确定,确实应该令人深思。
不知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的教育是否真会像预言的那样变成富人才能享受的教育,目前看来这种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也许,真的会像那本“北京折叠”所描述的那样,大多数的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层级去享受那可怜的权益。想到这里,不禁细思极恐。
-----
网友解答:
-----
说实话,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烦恼。无论贫穷和富裕,家长都会尽其所能的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在广州,月薪三万不算精英阶层,请个保姆五千也不算离谱,给孩子安排出国游学也不过分。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消费标准,一个阶层有一个阶层的消费热点。只不过,这位广州妈妈的长文伤害了其他城市的家长,让多数人觉得有点矫情了。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目前,在中国补课成风。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在县城和乡镇,基本上需要一个大人的工资支付教育费用,另一个人工资维持家庭生活,这也是很多家庭不敢要二胎的原因之一。
尽管大家痛恨补课,都在喊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但,不让哪个家庭不给孩子补课,恐怕都做不到。补课完全是家长的自由选择,而非老师的胁迫。现在没有哪个老师敢公开要求孩子补课,还不是家长偷偷摸摸的求着在职老师给孩子“吃小灶”,大大方方的到课外补课机构去学习呢。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小孩多才多艺,见多识广。充足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表象,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忽视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发长文的妈妈,基本忙于工作,将孩子的假期交给了社会和他人,这其中的无奈和迷茫只有自己知道吧。
我倡议,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