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
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我儿时住在乡下,父母外出打工,我的记忆里方便面一定全是儿时高端的奢侈品。城里的娃肯定理解不了。
那时候黑白的电视机里放着香港的一些影视剧。里面总传递着一种理念:主人公们因为工作的忙碌或者自身不会做饭,通常会迫于无奈选择吃泡面,仿佛在影视剧中泡面是最难吃,最廉价的食物。那时生活在乡村的我确实理解不了,让我天天,餐餐吃泡面我也不会嫌弃,城里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泡面的味道多好啊,那汤汁多香啊!幼小的我怀揣着一个奢侈的梦想:等我长大有钱了,我一定要买一屋子的泡面,每天都遨游在泡面的香辣海洋里。哈哈哈!
没有等到特别久,我追随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爸爸来到城里生活,那时候我爸爸的工厂每天加班过晚上10点总会发三包泡面作为夜宵。那种泡面我的记忆里只有一包调料包,刚开始吃头几次还可以,后面越吃越觉得难吃,随着家里的泡面越来越多,看着都想吐了。那时住在很破旧的出租房里,老鼠出没,我记忆中家里的泡面是老鼠眼中可口的美食,而我已经视而不见,那时的我心里又怀揣着一个更奢侈一点点的梦想能不能让我吃包福满多或者康师傅啊(那里面可是至少还有个油包,味道比起廉价的只有一包调料的泡面更让我心驰神往)。
再长大一点点,到初中了,随着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一点,我那小小的梦想得到了满足,家里的福满多一箱一箱的搬回家当早餐,我也过上了我儿时所向往的城市人生活,有事没事可以来点泡面,可是吃着吃着,泡面的确还是香气逼人,不知怎的还是如当初电视机的都市白领般的嫌弃起它来。
出来工作后,吃过的泡面也从当初的几毛一包到现在风靡一时火鸡面等等……可我却基本上不在碰泡面了,被现代各种泡面致癌的健康理念洗脑了,也因为现在见识过了更多天南地北的美食也不在留恋于儿时那口泡面了,
-----
网友解答:
-----
分享一下我跟棉花糖之间的“感情纠葛”吧!
我出生在黄河岸边、交通闭塞的一个小乡村。父亲兄弟姐妹多,奶奶去世的又早,他在三十多岁才娶妻生子。对于现在来说三十多岁很正常,不过在三十年前的农村就太晚了!
家里一贫如洗,穷的叮当响。当然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太多的零食,因为穷也养成了我省吃俭用的习惯。即使村里有个爷爷拿着拨浪鼓叫卖小糖人,我也只是跟在后面看,馋的流口水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不肯开口给他们要。
当然小时候没见过棉花糖,上了初中来到镇上,才见了白白的像云朵一样的棉花糖,那时候卖五毛钱一个。虽然初中自己有点零花钱了,但是五毛钱也不舍得浪费,认为吃了就没有了,起不了作用!就暗暗发誓,好好学习,以后多赚钱吃所有小时候没吃过的,穿遍小时候没穿过的,玩遍小时候没玩过的,好好弥补自己匮乏的童年!
上了大学来到一个离家几百公里的地级市,卖棉花糖的就随处可见了,只是涨钱了,好像是一块钱一个!也忍了忍没买,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第一次尝到棉花糖的味道是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参加工作,休息之余去青岛啤酒节玩,又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棉花糖。2006年在别的地方卖一块,在啤酒节现场卖两块,同事说尝尝吧,于是掏出来两块钱买了一个久违的棉花糖!看着它想象着美妙的味道,没舍得下口!
快要变形了,连忙咬了一口,说实话有点失望,并不像想象中的味道。太甜,太黏,甜的味道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只是因为在心目中停留太久了,等待太久了,依然吃完了!
后来想想棉花糖的味道虽然并不太美,但是那种久久想念的感觉却值得回味!只是以后自己再也没有买过!
后来女儿慢慢长大,看到街上有卖的,给要得时候会告诉她,并不太好吃,不过可以尝尝,买的最贵的是十五块钱一个!
贫穷是会生根的,能根植于人的骨子里,即使想改变依然还会出来作祟,即使有钱买了,依然感觉不能浪费!
-----
网友解答:
-----
想了一下,筛选了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又不敢吃的零食,那必须是辣条啊,有没有?
辣条又叫大面筋、素牛筋等,它是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种食品。小时候各种形状的辣条层出不穷,特麻特辣,味道特别好,但是小时候家里年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去买辣条啊。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给点零花钱,首先就是去买辣条,五角钱一包,几个分一小点给特别好的朋友,其他的就自己慢慢享受了。吃完还意犹未尽,偷偷吸一下手指上的油,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还会把包装袋拆开偷偷舔一舔。还有一种特别长的辣条,一角钱两根,有时候一天要是有个三四角钱的零花钱,每节课课间都去买两根,跟朋友分着吃(绝大部分是自己吃)。
现在辣条还是那些辣条,却吃不出那些味道了,或许是没有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一买就是一整包或者好几包放着慢慢吃,也或许是没人跟我们分享了。
前些年,关于辣条的负面报道也是犹如过江之鲫,什么小作坊、黑心工厂、添加剂超标,等等,一个接一个的。在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再也没有想吃辣条的想法了。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加,知道有些报道确实是夸大其词了,但是,依旧对辣条提不起什么兴趣。
即使现在对食品安全管控比较严格了,但是,有些安全隐患依旧避免不了。那辣条都有些什么样的安全隐患呢?
一、 加工方式多为油炸或油浸,增强辣条的口感,吃起来香香的。
二、 所用油脂品质不容易监控,辣条的生产商多为小作坊,其生产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质让我们不得不担忧。
三、 辣条的颜色是靠色素来染,一般多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染色剂,如胭脂红等,其在用量上小作坊着实难以监管。
四、 生产环境不卫生等其他因素。
五、小包装的辣条一般售价便宜,5毛、1元居多,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为了保证各环节的利润,在生产环境和生产公司的生产人要求。
种种原因加起来,现在我虽然可以随时随意的买辣条吃个够,但是我却不敢吃了,或者说我对辣条没多少兴趣了。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的愿望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和谐家庭以及幸福,我出生在黄河边一个小村子,家中兄弟姐妹好几个和爷爷奶奶家四世同堂。那里是贫困的黄泛区,吃的是黑面窝窝头,后来又离开了那里去过好多地方,现在怀念这里的生活和故乡的一切,方便面和水煎包以及藕片等等好多这样子的,现在吃过已经没有当时的问道了,油条和油饼等油炸食品好吃,而现在却成了垃圾食品和没有营养的代名词。腌制食品也是如此。羊肉泡馍和火锅以及油炸花生小时候感觉很好吃,我现在吃的少多了,也贵多了。当时的零食有好多都是一样的好看又好吃,后来又没有在这里生活,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千山万水一起走过,田园风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人杰地灵,伟人辈出的时候好高兴啊。食不厌精,花样百出。
-----
网友解答:
-----
说起来小时候就是五六十年代时期,那个年代,生活非常艰苦,最喜欢吃的就是一盘子肥大肉。因为我记得那时候有三公分厚膘的大肉,是一级大肉每斤八毛五分钱,膘厚两公分的大肉,是二级大肉每斤七毛五分钱,三级大肉是膘厚一公分半,每斤六毛钱。
不论哪个等级的大肉?都是全凭碰运气,还要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购买,100%的人都希望买到膘最厚的大肉,但是往往买不上,有时候还不得不托人走后门,能买上肥一点的大肉,而且每一个人每一个月只发1斤肉票。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都尽量想买瘦一点的大肉,膘厚的大肉反而没有人买,宁可不吃也不去买那太肥的大肉。
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都懂得了吃过多的动物脂肪,对身体毫无益处,尤其是中老年人吃肥肉多就会,引发很多疾病,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现在是有条件买来肥大肉,由于为了健康的原因,而现在却不敢吃,这是为了健康的原因,另外一个也是为了你能承受的住,能消化的了的原因。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我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太差,只是父母都爱玩很少顾及到我,他们相互指责对方对家庭的疏忽,不断的吵架,吵架过后仿佛报复一般越玩越凶。所以我多数的时间都是跟着我爷爷,我爷爷是穷苦出生,一辈子都过的很节俭。
我爷爷对自己节俭的程度近乎苛刻,只需要每餐有一碗白米饭就很知足,一块小小的豆腐乳就是他一天的配菜。
我儿时最爱的零食就是爷爷做的豆芽煎饼,白米打成粉加水加蛋加少许盐调成迷糊,在锅里倒一勺米糊,加入豆芽,韭菜,双面煎成焦黄色,就可以出锅了,这算是我们这比较传统的小吃,只是会去做的人很少,卖的人更少。那时候爷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做,念小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这道豆芽煎饼再也没机会吃到。工作很多年以后,一次无意中在一个我们当地的美食节目中看到一家传统小吃店,主打的小吃其中之一就有这道豆芽煎饼,我兴冲冲的找去了,其实这道小吃做法很简单,但不知为何就是觉得与儿时的味道不一样。也许是心境变了,也许是口味变了,爷爷做的豆芽煎饼成为了我心目中的白月光,永远只能是记忆中的一部分。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爱吃不敢吃的食物当然是大虾啦!大家都知道小时候,也就是我们八九十年代,想要吃海鲜那得多难呀。当时捕鱼技术不发达,捕鱼船小而且并非机械化运作,无法去远海而且无法大批量地捕鱼,所以当时捕到的虾非常少。而我对大虾则非常喜欢,因为那时候吃过一次别人的喜酒吃到了椒盐虾,太美味了!
现在我还是喜欢这股椒盐虾的味道,香辣脆皮可口。随着我国养虾技术,垦海渔场,大型渔船等的发展,大虾变得触手可及,成为了大部分人都能吃得起的桌上家常菜。大虾的做法也千奇百态,味道越来越美,盐焗虾,椒盐虾,清蒸,水煮,麻辣,油炸等等做法,让大虾的味道深入到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大虾钙质较多,还有一些其他元素,吃多了容易痛风,年龄逐渐增长,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现在都尽量少吃了。
所以,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能吃却不敢吃的食物就是大虾了。建议喜欢大虾的朋友可以多尝试一下各种做法,满足了味蕾需要后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哦。
谢谢!
-----
网友解答:
-----
本期导读: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
我是一名八零后,家在农村,家里就我和弟弟两个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有不少想吃却吃不起的东西,但那些想吃吃不起的东西放到现在看起来基本都是垃圾食品,或者营养价值很低的零食。
冰棒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夏天要想吃冰棒只能靠等,到了傍晚就会有人骑自行车到村子里卖冰棒,车子后座上绑着一个泡沫箱,箱子里面放着被子,被子里放着一排排整齐的冰棒。
每次一人只能买一根,这一根冰棒至少可以吃半小时,根本不舍得大口咬下来嚼着吃。有时会用一个搪瓷杯装着,让它慢慢化掉,然后喝冰凉的甜水。
再后来就不馋冰棒了改馋雪糕了,只有夏天去外婆家的路上才能吃到两毛钱一根的彩色雪糕。
饼干
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牌子,什么口味,只知道叫饼干,白色的,脆脆的甜甜的,还有水果的香味,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威化饼。家里有一盒买来送亲戚的,被我和弟弟打开了,还被父母骂了一通。
火腿肠
这是我弟弟小时候特别喜欢的,我不太感冒。记得有一次父母年前去街上买年货,买了两根火腿肠,留着过年来客人吃的,结果被弟弟在大街上吃了一根,少不了又是一顿骂。
荔枝
第一次吃荔枝我大概已经上小学三四年级了,是我叔叔从广东打工带回家的,那时觉得这东西长的真奇怪,红色的不光滑的表皮里的肉质那么甜,还没吃过瘾就没了,再次吃到荔枝,这中间间隔很久很久,不过到现在我依旧喜欢荔枝。
像各种糖果、方便面、热带水果等等都是小时候想吃但不太能常吃到的东西。总结下来小时候这些想吃吃不起的东西大多都是一些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用浓浓的甜味或调料味吸引了儿时的味觉。
现在的我们却怀念家里养的鸡鸭,塘的鱼,地里的蔬菜和粮食。成家了有了孩子,孩子却又和我们小时候很像,照样喜欢糖果、方便面、火腿肠等一些不想让他多吃的零食、每次去超市我们娘俩总要为一种该不该买的零食理论一番,越是不让孩子买的东西,孩子越想尝尝味道。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爱吃肉吃不起。
现在满大街的肉不敢吃。因为吃多了,怕血脂高。身体受不了。
-----
网友解答:
-----
油梭子也叫油渣。是我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
我是七零后,小时候没有零食,饿了只能在田间地头找点吃的。黑天天,乌米,烤玉米,烤红薯,还有玉米甜杆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零食。
这些随手可得,算不上吃不起。
只有油梭子印象深刻,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总养两头猪,一头留小年前后杀年猪,另一头年底卖给有钱人或者没养猪的邻居。
卖猪的钱一部分留着置办年货,一部分留着明年买种子化肥。两头猪虽然在一个槽子里吃食,但是也有大有小。而卖大留小是我母亲的一惯做法。
那时没有饲料、麦麸可喂猪的,小猪仔就吃粮食和豆饼。再就是挖些野菜给猪吃,所以养了一年也就二百四、五十斤。
这种靠自然生长,生长期长的猪肉很香,肥肉膘也很厚。
杀猪当天,家里要宴请亲戚朋友,屠夫帮忙杀猪也不要钱,还要给他几斤生肉,所以中午连吃带送人就需要一个猪肘子。
因为没有冰箱,夏天熬芸豆放的肉就要提前腌制好,基本都是五花肉,还要留一个猪肘子过年,里里外外一分散就剩下不太多肉了。
剩下的肉基本都是肥肉膘,油梭子就是肥肉膘切小块,放在锅里熬猪油,随着肥肉一点点变小,一锅猪油就㸆好了。
肥肉也就变成一小块酥脆的干肉。这就是油梭子也叫油渣。熬油梭子也是个技术活。
时间很短的话,发白包油,不酥不脆,吃起来软而不香。油腻糊口。时间长了,焦黑,酥脆过头,嚼不动,味道发苦。
只有恰到好处,才会酥中带软,脆中带硬。既有嚼头又不腻人,吃完满嘴油香四溢,醺醺然自得其乐。
但是那时家里人多,兄弟姊妹三、四个,又正值年轻力壮能吃时,熬一次油梭子也就半小盆。
记得每次油梭子好了,母亲会拿几个小碗出来,每个孩子都分半碗,然后自己选择撒盐末还是蘸白糖吃。
我既不放盐也不放糖,就那么趴在炕上空嘴吃,夹一块刚出锅的油梭子,轻咬了一小口,很烫的油汁就像千军万马往嘴里奔跑,一种欲罢不能、回味无穷感油然而生。
这种感觉一直伴随到我结婚。婚后娘家杀猪当天没时间熬油梭子,要等到第二天,我因为忙没法吃到。
而婆婆家就杀了一次猪,熬油梭子和我们娘家做法不一样。
婆婆总是把熬好的油梭子,一块不留地放在坛子里,码一层油梭子撒一层大粒盐,然后留着包菜饼子吃。
当然了,我是一块都吃不到,至于她生的三个孩子能不能吃上我就不知道了。
但是经常听我老公说,他弟弟小时候吃完油梭子喝凉水,结果窜稀好几天,自那以后吃伤了,再也不吃油梭子了。
听这话证明他们家小时候和我家做法一样。都是熬好趁热给孩子们吃,可能是自从我嫁到他家规矩改了。
正好,随着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不馋油梭子。再吃的话,离三高越来越近。
不可否认,小时候肚里没有油水,油梭子可是人人馋 涎欲滴的食物。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三年前提出的问题,三年后再温故而知新,就应该有补充问题来衬托。
“小时候不爱吃又吃得起,现在爱吃,又吃不起的食物是什么”?
“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又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连起来,也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有出生年代,出生地域,食物种类的局限性,但是,不影响一个人成长的经历,反应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树立“吃水不忘挖井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承上启下,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牺牲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重前行。
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我国从一穷二白,内外交困,百废待兴的废墟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
在这种缺乏科学技术,被帝国主义封锁的环境下,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我国不仅遇到了认为的压迫,在国际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残酷战斗,而且还要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搬掉阻碍我们前进的大山。
小时候的食物,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不同年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人们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
五十年代初期的小孩子,所吃的食物,比五十年代后期的小孩子要多。
我国食物最匮乏的年代,是六十年代初期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时期,不是想爱吃什么食物,而是想有什么食物能够吃。
六十年代初期,能够充饥的食物,从一些树叶,树根,野菜,野草,到山耗子,油啄母,鱼,黄鳝,泥鳅,螃蟹,螺蛳,蚌壳,甚至是“白上泥”都成为食物佳肴。
这个年代,无论哪种食物,都是人们爱吃,而吃不起的食物。
自然灾害以后,我国进入工农业发展的新时期,一切开始好转。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比较大的孩子,我们的认识多了一些,接触到了我们想吃的食物。
之所以不能够提出爱吃的食物,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多次吃过的消费程度。
我们想吃的食物,也许有的是没有看到过,听人道听途说而已,有的是看到过,连尝也没有尝过的食物。
通常情况下,小时候,就是孩子时期,普遍的爱好,就是糖果。
糖果对孩子的诱惑是不可抗拒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初期,糖果都是稀少的,是孩子们爱吃,而吃不起的。
这个时代的孩子,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他们对糖果来说,已经失去了小时候的感觉,剩下的只是吃得起,不敢吃的回忆与遗憾了!
如果说,不敢吃糖果啦,一般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关系。如果说,身体素质棒棒的,不会轻易改变小时候的爱好的。
小时候,有艰苦的生活,也有快乐的生活。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鱼,黄鳝,泥鳅得到迅速增长。曾经在一块面积十五挑的大田,捉了十二斤黄鳝。
因为没有油,佐料的缘故,鲫鱼,泥鳅,黄鳝成为我们吃得起,而不爱吃的食物。
这些土生土长的鲫鱼,泥鳅,黄鳝,现在,是吃得起,也买得起的食物。
小时候吃不起,现在也吃不起的食物,是长江中野生的岩鲤鱼,鲶鱼,青鳝鱼,白鳝鱼等。现在,长江是十年禁渔期,吃得起的人,也是不敢吃的。因为,这是犯法行为。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