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对比谁更好一些?
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对比谁更好一些?
-----
网友解答:
-----
如果不看数字单凭感觉的话,个人觉得,还是苏联的动员能力强大一点,因为对于强盗来说反抗者的斗志会更高,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被逼到死角的往往会爆发出强大的潜力。还有一点就是,战争中苏联军队损失惨重,但是苏联的兵源始终没断过,虽然有时候有些战线上会兵力吃紧,但是总体上说,苏联军队依旧很庞大,战争结束的时候还保持着九百万这样一个规模。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参战军人3447.67万人,后来动员的就有2957.49万人,苏联女兵就多达八十五万人。整个苏联也不过两亿左右的人口,这就相当于苏联的年轻人大半都参军了,剩下的也在为反侵略战争服务。
再看武器方面,战争结束统计损失得出这样的数字:步兵轻武器1547万件,坦克和自走炮96500辆,火炮和迫击炮317000门,飞机88300架,汽车351800辆。在1418天的战争中,生产如此大规模的武器,如果不是倾尽全力是很难做到的,还有没损失的武器,所有数量加在一起要比这个统计数字多得多。
而对于纳粹德国来说,虽然经过纳粹党的忽悠,很多年轻人走上战场,成为纳粹侵略的帮凶,但是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强征入伍的,就是抓壮丁了,不然如果所有人都是心甘情愿,就不会有后来的七月密谋了。所以还是苏联的动员能力较强,社会制度对力量集中也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
二战时德军和苏联的综合实力对比要分几个方面。
一;领土和人口。德国战前,控制了近2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人口,其中德国人有5000万左右。苏联战前,包括入侵芬兰和波兰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区,共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亿。去掉占领区人口,苏联人口是德国的4倍。按照当时德国征兵的要求,年龄16--60岁,也只能征兵1000万左右,而苏联是20__40岁有将近3000万,虽然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但后期苏联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一直支撑着苏军打到柏林。
二;战略资源;德国是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尤其是稀土和石油,除了占领的罗马尼亚有稳定的石油生产供应之外,再没有稳定的来源。苏联由于地域辽阔,各种资源齐全,尤其是高加索的石油,一直是安全、稳定的源源不断运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一度接近高加索,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三;兵力和武器装备。德军入侵苏联之前,在苏德战线上准备了190个师550万人,其中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4300辆,火炮42000门,作战飞机4980架。
苏联拥有180个师540万人,其中有6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24000辆,火炮3.75万门,作战飞机7000架。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苏联放松对德国的戒备,所以战争初期损失非常严重。而德军采用了“闪电”般的袭击,付出的代价很小。
四:国力和军工生产力: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军工生产能力不及苏联,以坦克为例,按照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达到800-1000辆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辆月,可是军工厂一再努力,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
而苏联,德国与苏联还处在“友好”期间,德国曾派到苏联的一个参观团就吃惊地发现,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就能生产的坦克22辆,由此估算全苏联坦克的月产量是惊人的1500辆,这样的生产能力是德国可望而不可及的,这种差距在战争爆发以后,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外来援助。德国从其盟国和仆从国获得了不少的援助,例如法国的卡车,捷克斯洛伐克的枪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这些援助远远的不能和苏联获得英美等国的援助相比。盟国对苏联的援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战后盟国支援苏联的武器装备的基本详单。
飞机,美国援助15,481架,英国提供3384架。总共援助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
坦克。美国提供了7057辆,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
火炮: 15000门 ,美国援助了7944门红军最需要的高射炮。
另外英美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和11,075节车厢, 8700多辆拖拉机,4.7亿多发子弹和炮弹,1981辆机车和35万多台机床,汽车轮胎高达3,606,000件。35,800台无线电设备、1196部雷达和329部声呐。
还有其它的因素的比较,例如军人战斗的素质,指挥人员水平,德军都比苏军要高出很多,(苏联经过大清洗之后),但是后期斯大林启用了一批有指挥能力的将领(包括朱可夫元帅),战争状况大有改观。
德国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最后没有达到它的目的,但也不是完全失败,德军的最初进攻到达了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位置。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但这样的奇迹最终也没有改变最后失败的结果。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看法)
谢谢阅读,敬请关注!
-----
网友解答:
-----
多谢邀请。
在二战中,显然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远胜过德军。
众所周知,苏军在遭到德军突袭后的半年时间内,损失兵力447万余人(纯减员313.7万余人),装备损失飞机17900架、坦克20500辆和火炮40600门。这个损失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令军队崩溃的极限,然而苏军在经受持续败退和频繁被合围的消耗后,德军总会发现在战线上出现新的苏联部队。这种打击承受能力和组建速度已经超过德军的估计。正是苏军高效的战争动员制度,建立了“打不死”的红军,最终彻底打断德军脊梁,为二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不久,就经历了内战和外国军事力量的武装干涉,因而在和平时期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国防动员体制。部队的步兵和炮兵战时补充主要通过后备兵源临时动员和短期军事训练,而关键的技术兵种诸如坦克手与飞行员至少需要几个月培养,战时临时征召显然来不及,这点上德军在二战后期就因为飞行员补充问题影响战斗力发挥,而日本更是因为缺乏系统完整的飞行员训练补充体制,在战争后期出现了飞机生产出来却无人去飞的困境。
反观苏联,在农业上推行集体农庄制度,采用机械化生产。30年代开始,苏军依靠现役部队装备和训练培养了1.1万个坦克车组,而农业和工业生产系统还可以提供5-8万名后备坦克车手。飞行员方面,苏联30年代开始依托飞行学校、体验飞行和航空夏令营等,建立了规模很大的预备飞行员储备力量。尽管飞行员素质德军和西方都认为并不高,但苏军从不缺乏飞行员。
战争爆发前夕,苏军总兵力已经由1939年1月的160万人扩充到460万人。而在战争爆发后,苏军在6月22日-7月1日短短9天内征召了530万士兵和65万名预备军官。尽管1941年损失巨大,但苏军在当年还是新建了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苏军动员的兵力不但弥补了所遭受的巨大伤亡,而且还使得自身总兵力达到1090万人。
而在后方,苏联全面挖潜,尽可能集中劳动力,采取了动员14岁以上青年、动员不适宜服役的男子、动员城市妇女、增加劳动时间等。整个战争期间,苏军战争动员规模达到2700万人,而德军只有1400万人。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苏军行之有效的战争动员制度,才最终战胜德军,取得战争胜利!
-----
网友解答:
-----
二战时期,双方表现的战力是德国更强,但综合实力加潜力是苏联更强。
德国表现更强,这个没啥疑问吧。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还有英国牵制的情况下,几个月歼灭苏军二百多万,占领大片领土,最后打到莫斯科才被拍回来了。中期许多战役,德军都在兵力和武器较少的时候取得了均势甚至是优势。苏德战争打了快四年,但德国是同时两线作战,苏联还拿着美国的援助。最后战场的损失也是德军少于苏军。
但是,如果评价双方整体表现出的战争资源、战时体制,苏联对德国是有其优势的。苏联的人口是德国的快2倍,国土面积即使算欧洲也是德国的快十倍,战争资源本身就更足。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军工体系并不比德国差。苏联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性比德国纳粹更强。实际上,苏联这种体系打逆风仗的水平并不比德国差。
苏联前期遭遇德国痛打的主要原因还是高层战略判断失误,中了德国的闪击战,措手不及,整个西线完全被打蒙了。不但造成老部队的损失,兵器的损失,还造成国土和战略要地的损失。这些都是此消彼长的事情,造成苏联一直没能缓过劲来,直到斯大林格勒之后才勉强恢复元气。
但在这种惨重损失下,还能回过头的也只有苏联了。
如果战争不是在1941年爆发,而是按斯大林的想法在1942年开打,估计德国未必能挡住苏联。
-----
网友解答:
-----
我是虹摄库尔斯克,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个赞吧!
两国综合军事力量孰强孰弱要从如下几个重要因素评判:
国土——维持战略纵深
苏联的领土面积巨大,但是已超过了2240万平方英里,这就为苏联提供了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巨大的战略纵深,战略纵深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因为国土面积越大,所以就有更多的领土纵深区域使苏联军队有更多休整、集结重振旗鼓的机会。
但纳粹德国只有6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纵深稍差。同苏联的领土比为1:60.5,两国1941年爆发战争时期同苏联的领土比为1:5。
德国不具优势。
图1
工业——支撑武器研制
战前的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2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处在全球第2,占了全球工业总产量的10%。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1。这是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苏联为防德国进攻,将大量工厂迁往西伯利亚、远东等偏远地带,这就让苏联具备工业安全优势。英国和美国为借苏联制衡纳粹德国,为苏联援助了大量物资,比如精密机床、橡胶、航空燃料、铜等金属资源、卡车、铁轨等对一国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上因素都大大保障了苏联武器生产产量以及研发,为在军事武器数量上碾轧德国奠定了基础。以致后来苏联具备一天22辆坦克的生产力。
虽然德国拥有在全球数量第一的机床,但是其工业组织不力使生产效率极其低下,武器产量远低于反法西斯国家。
德国不具优势。
资源——补充武器血液
图2
尽管两国工业实力相仿,但苏联蕴含丰富的资源导致其工业生产潜力巨大。
所谓石油是战争机器的驱动力,虽然德国当时在全球煤炭和钢铁产量上仅次美国,但其资源尤其石油产量严重匮乏,导致工业生产严重受滞,生产的作战装甲车辆越多,越缺乏足够的燃料,这给德国带来不小的压力。德国“闪电战”战术也是因资源缺乏制定出来的快速打击计划,免遭油料过多消耗。
此外,《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德国军队武器规模,使其不能像苏联那样发展大规模军事力量 。
德国不具优势。
经济——影响军事发展
德国在1929到1931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导致其发展十分滞后。再到了1939年二战前夕的纳粹德国其大量战略物资必须要从国外进口,同时外汇、黄金之类的硬通货极为缺乏,导致纳粹德国的经济十分低靡。资金发生全国性短缺现象,市场趋于停滞状态。
后期,纳粹为了发展军事工业不择手段,通过抢劫犹太人、制定工资法案和限制消费投资等手段掠夺了国内百姓。
而斯大林废除了新经济政策,于1937年把苏联成功改造成重工业和军事强国,使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国家GDP一度达到了433亿美元。而纳粹德国只有301亿美元。
到了1943年,德国军工生产总值为138亿美元,苏联为139亿美元,依旧比德国高。
德国不具优势。
人口——提供作战兵源
人口直接决定了一国所能征召兵源的数量,人口越多能召的兵就越多。在1939年,苏联的人口已达1.6亿,到了41年苏德战争爆发当年,苏联人口涨至1.8亿。
所以苏联军队一直维持着600万人以上的作战兵力,到了二战后期甚至达到1200万。此外,苏联在战争期间共动员了约3440万人。
当时纳粹德国有8000万人口。同苏联的人口比为1:2。在纳粹攻打苏联之前的1941年初,德国共有848万的兵力,除去125万的文职人员,算上848万中120万的动员后备力量,共有723万兵力。
德国不具优势。
武器——直接体现实力
图3
以苏德战争两国表现为例,苏联共生产了各类飞机共约13.41万架,各型坦克装甲车约10.28万辆,各式火炮以及迫击炮就达到了82.52万门。
纳粹德国坦克和装甲车的总生产量为5万,为打苏联准备了各式坦克4300多辆,4.2万门各式火炮,各式飞机公约4980架。在各式飞机上,美英支援了苏联约1.8万架,美国支援了坦克和迫击炮7千多辆、1.5万门。加拿大和英国支援了5480多辆。
在“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东线战场,德军和苏军的坦克比大约为1:5.5,德军毫无优势可言。德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只有提升坦克的质量,然而面对庞大数量的苏军坦克装甲车辆以及飞机时,质量的优势愈发减小。
德国不具优势。
综上所述,苏联都占尽天时(如冬天挫败纳粹进攻)、地利(资源丰富、巨大纵深)、人和(英美大量援助、大量兵源)使其综合军事实力远强于德国。
-----
网友解答:
-----
说德国综合军力强的都应该去枪毙,那为什么最后让苏联人反扑为胜赢了呢?好吧,很多人认为这里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就是德军多线作战,还是美国的援助?那其实可以平等一下。
德国包括它占领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资源紧缺,更加都缺原油,这就是他坦克发动机为啥用汽油而不用柴油。德国从侵略前与苏联完全是一个前进一个后退两个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开始德国还钻《凡尔赛条约》空子,偷着造武器,后来直接撕毁条约明着干。
反观苏联那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大清洗运动,能打仗有经验的将军都被洗的差不多了,更严重的是一线作战的基层指挥官也被割了遍韭菜。再算上整个工业农业遭受的损失,科技发展的滞后,五年的大清洗让整个苏联元气大伤,所以一开始他根本无力抵抗德军进攻。
在兵工厂工作的苏联童工
希特勒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会不顾英国趁早对付苏联,否则最早在1942年,苏联就会基本从大清洗影响中恢复出来,那时候再想打苏联恐怕得崩了门牙。而苏联这边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用之不尽,完全不怕与德国打消耗战,而且人口也要比德国多很多,战争潜力完全比德国大。
不要说德国武器怎么样怎么先进,大家都懂,你一辆虎式坦克,苏联这边有十辆二十辆T-34-85,盟军的谢尔曼坦克更多,所以说完全没用。二战那样的战争,拼到最后就是拼资源。那两个国家不像我们战场,武器存在代差。
所以就单从战争潜力来讲德国就已经输了,就像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一样,虽然强大的日本海军咬了美国一口,赢了一时,但是恶狗在强大的狮子面前终归难逃一死,整体实力相差悬殊,毫无悬念。
我是军武奇兵,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
网友解答:
-----
德国强!不接受任何反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
-----
网友解答:
-----
谢邀。应该说,在开战前双方不相上下吧。苏联虽然经历了30年代初的乌克兰大饥荒和国内大清洗,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37年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也同期高速发展。1938年开始的“三五”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飞机生产保持在每年1万架以上,1940年的武器生产额高达50亿美元,超过当时英法的总和,1941年开战前已接近德国的水平。
希特勒太清楚斯大林的拖延战术了,再也不敢任这个庞然大物就这样养精蓄锐。虽然在综合实力上不占优势,但德国几乎是倾全欧洲之力对付苏联,特别是把诸如挪威的铁矿、罗马尼亚的油田等支撑战争的资源纳入囊中和打下富裕的法国后,希特勒对巴巴罗萨还是成竹在胸的。
希特勒没料到的是,开战仅半年,眼看苏联撑不下去的时候,美国介入了。英美特别是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让德国人领教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样恐怖的大手笔援助可是德国人当初没有计算在内的。
-----
网友解答:
-----
要说动员能力毫无疑问苏联更胜一筹啊。
苏德战争初期从的德国统帅部到底层的小兵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苏联为啥还不投降。
苏军在战争前期的损失惨重得吓人,动不动就是一次战役损失十几万几十万部队,到1942年的时候如果按兵力算苏军早把战前兵力打光了。这放到其他国家就是亡国灭种啊。
所以当时德国人感觉就是苏联人打不完,消灭一个师后方又出现一个师。
源源不断开往前线的部队
到了后来冷战期间那位叛逃的苏联军官搞出的所谓《苏军内幕》,什么影子师之类的也是西方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其实根源就是苏联的动员能力强大,能迅速把适龄青年送入军队之中,否则什么影子师架子师都是白搭,该影子还是影子该架子还是架子。
二战后期苏联后方人力动员已趋极限,后方甚至把监狱里的刑事犯送上前线。前线部队就自主在解放地区征兵,适龄青年一扫而空,说白了就是拉壮丁,这也是搞到极致了。
全民皆兵保卫城市
除了男丁之外,苏军还大量使用女兵承担非战斗岗位甚至部分战斗岗位,以省出男性当战斗兵。
自行火炮部队的女军官
战争开始后苏联后方生产重心迅速转向军工,青壮年入伍后的岗位空缺则被老弱病残顶替。那些小女孩甚至带着布娃娃上工,踩在板凳上开车床。
当然这样搞是有后患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首当其冲,战争期间靠着西方物资援助尚能死撑,战后立刻就爆发了饥荒。
生产线上的女工
但无论如何说,赢了。
而反之德国这方面做得很差,其实他们占了整个西欧的精华部分,但对物资他们所做的是掠夺,对生产他们所做的是破坏,对人力他们无非搜罗社会败类搞了一些素质很差的党卫军师。德国国内长期没有转入战时体制,人力资源利用相当差,可以说是前线都崩了,国内还在马照跑舞照跳的。
俄语纳粹宣传海报:我和一个德国家庭生活得很好,去德国参加家务劳动
43年施佩尔接手国内军工生产的时候,发现德国妇女的劳动力基本没利用起来,并且还有大量家庭使用奴隶仆人,一副莺歌燕舞状。其实就是到后期德国也不能说就是真正彻底动员起来了,在防空部队中使用小孩和姑娘也就罢了,把聋子和肺结核病人、60岁以上老头召集起来组塞进国民掷弹兵师到底算是动员还是地方党部敷衍军队都实在不好说。
草绳拴着裤子的希特勒青年师成员
穷途末路时的老老小小
最后做个结语,要说动员潜力,德国大于苏联;要说动员能力,苏联甩德国十八条街。
-----
网友解答:
-----
苏德不是一个层面,综合实力苏联更强,战争打的是人财物,比的是工业人力资源,谢邀后期苏联得到美英援助,更强了!
-----
网友解答:
-----
应该说是各有优势,难说高下。
二战前,苏联的经济实力并不弱,经济总量超过了德国,科技实力也不差。再加上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这些都能为军事实力加分。
德国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比苏联强),总体科技实力也比苏联略强,面积在欧洲国家中也不小(比苏联就小多了),当然资源(主要指各种矿产)比苏联就差了,尤其缺乏石油。
要说军事装备,肯定是德国要好一些,但苏联也没差到哪儿去!要说军人的战斗意志,德国军人有报复一战后果,开拓生存空间的想法,效忠元首,纪律严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军队有保卫祖国的决心。所以战斗意志都不差。
苏联虽然在战前有肃反扩大化,许多军官遭到清洗,军事人才损失巨大。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二战前,苏联,日本在蒙古诺门坎小试了一把,日本人被打得落花流水,让日本人不敢北进,足见苏军的强大。
卫国战争中,苏军损失巨大,单军人就损失在600万—800万之间,换做其他国家,早就趴下了。当然,最后苏军不仅收复失地,还打到敌人老巢,孰强孰弱?不用多说。
------------------
推荐阅读:
有人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有人五六十岁却欺负一个小姑娘,为什么?
上一篇:会手工缝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