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位后废代宗为郕王,为什么不尊代宗为太上皇,这样才显得正统?
明英宗复位后废代宗为郕王,为什么不尊代宗为太上皇,这样才显得正统?
-----
网友解答:
-----
关于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到明代宗去世的这段时间,很多历史爱好者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段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明帝国实际上是并存着英宗和代宗两位皇帝的。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后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宣布复位,然而此时他并没有正式废黜景泰帝的身份,只是将景泰帝迁到了西内囚禁起来,从事后的种种迹象我们不难推测,复位后的明英宗应该是忘记了处理景泰帝身份的问题。
于礼制不合:
后一代皇帝尊封前一代皇帝为太上皇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而最后一位太上皇则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
通常来说,太上皇都是现任皇帝的父亲,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时候都是,皇帝的弟弟登基后也会尊封其兄长为太上皇,这也是源于皇位继承制度除父死子继后的另一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代宗也徇此例,在英宗“北狩”后,遙尊其为太上皇。但却从没有哥哥即位后尊封弟弟为太上皇的。不仅历史上没有这种先例可徇,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帝位继承制度也不符合。
于夺门不符:
更为重要的是,明英宗复位并非继承代宗八年的统治,而是一种政治上的反正,一种复辟,说白了就是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夺门之变实质上是明朝内部一场皇权争夺斗争,斗争的双方就是明代宗朱祁钰和明英宗朱祁镇。当初朱祁镇被瓦剌送还明朝时,虽然朱祁镇已经知道郕王成为了新皇帝,他也甚知自己即便是回去了之后也不会再是皇帝的身份,但是
他应该没有想到自己回到北京后就被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囚禁起来,并且这一囚禁,就是将近八年时间,这八年的太上皇生涯,他没有享受到一点太上皇帝的尊荣,反而却连自由都没有,简直形同囚徒。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还对曾为帝国力挽狂澜的朱祁钰有着感激之情的朱祁镇,在被囚禁后,内心里剩下的就只有怨恨了,这种恨就形同一粒种子,在英宗被囚禁的七年多时间里,疯狂的生长,及至夺门之前,英宗对于代宗的仇恨已经很深了。基于这种情况,复辟之后的英宗是不可能给予代宗太上皇这种尊贵的称号的,英宗最希望的是,这位夺去自己帝位的弟弟尽快的死去。
英宗复辟之后的忽视
:
英宗夺门之后,对于代宗的身份问题,似乎是忽视了,他并没有立即下诏废黜代宗的皇帝尊号,而是将其直接丢到西内囚禁起来,此时代宗正在生病,英宗认为代宗不久后就会自己死去,这样自己既省事,又免去了残害手足的罪名,因此英宗就坐等代宗病逝,却忘记的废黜英宗的皇帝身份,直到天顺元年的二月十七,代宗病逝,此时,英宗复辟已经两个多月,因为代宗已死,人死了就要盖棺定论,当朝臣们在朝堂之上商议着以什么身份安葬朱祁钰时,英宗才恍然大悟,随即下诏废黜了景泰帝的帝号,复称其为郕王,并给朱祁钰定了一个恶谥“戾”。而在这之前的两个多月,明朝实际上是同时存在两位皇帝的。英宗不要说尊封其为太上皇,就连原本你还废黜朱祁钰的帝号这样重要的事情,都忘记去做了
。
朱祁镇的正统身份从来没有受过质疑,他是宣宗皇帝的嫡长子,并且在宣宗生前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即便是土木之变后被瓦剌俘获,其皇帝之位为并没有被废黜,明朝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立长,而代宗是庶子出身,若非经此大变,恐怕一生也无缘帝位。所以英宗的正统身份根本无需证明。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
网友解答:
-----
先来解释一下,“太上皇”这个词一般都是用在皇帝的父亲身上,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秦庄襄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这位太上皇是死后被追封的;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但是有的太上皇于现任皇帝并不一定是父子关系,比如太上皇隋炀帝杨广是皇帝隋恭帝杨侑的爷爷,再比如太上皇晋惠帝司马衷是皇帝司马伦的孙子……所以,按说明英宗尊弟弟明代宗为太上皇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这就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了——“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弟弟朱祁钰被于谦等人拥立为皇帝,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后来太上皇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重新成为皇帝,难道他要再尊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吗?万一“夺门之变”再次发生,他们哥俩太上皇和皇帝的绝色就又要互换了,实在是太折腾。
另外,要说“正统”,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曾经是正统——朱祁镇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了父亲明宣宗的皇位,堂堂正正。“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被俘虏了,大明朝群龙无首,总不能让蛮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吧,所以于谦等人在经过皇太后的授意之后将朱祁钰拥立为皇帝,也算是有理有据。
所以,如果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将朱祁钰尊为太上皇的话,他之前的皇位反而显得不正统了——你的皇位到底是在谁手中继承的?
-----
网友解答:
-----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不尊明代宗朱祁钰为太上皇?还这样才显得正统!明英宗之所以废明代宗为郕王,正是为了强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换言之,就是为了强调明代宗的皇位来路不正,他只是郕王,从来都不是皇帝!如果尊朱祁钰为太上皇,岂不是认可了朱祁钰皇位的合法性?那么,明英宗的“夺门之变”算什么?谋朝篡位?真不知道提问者是什么逻辑!
如果从正统性来论,明代宗的皇位来得的确不是那么“正统”。他既不是父死子继,也不是兄终弟及!而是在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之后,在孙太后默许、于谦等人拥立下,才得以成为皇帝的。换句话说,明代宗非嫡非长,而且他的哥哥明英宗仅仅是被俘,并没有去世,他继承皇位缺乏法理依据,最初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原本明代宗盘算着这回蒙古人即便不杀了自己这位哥哥,估计明英宗也回不来了。可是,蒙古人比起当年的完颜吴乞买要现实得多,眼见明英宗在明代宗成为皇帝之后已经失去了“奇货”的价值,留在手里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不仅没有用,还得花钱养着。结果,直接把明英宗送了回去!这下给明代宗来了个措手不及,如何处置明英宗成了大问题。按理说,明代宗只是临危受命被推上了皇帝宝座,皇位本来就是明英宗的,既然明英宗回来了,明代宗应该把皇位皇帝明英宗才对。可是,皇位不是一盘菜,谁吃都是吃。到了手的皇位,明代宗怎么可能愿意再让出来?那么,杀了明英宗呢?明朝的文官集团那可是敢跟皇帝死磕的主儿,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想换个儿子当皇太子都废了牛鼻子劲儿,而且最终也没搞得定,更别说是杀了前任皇帝了。而且,彼时明代宗之所以“名正言顺”就是因为明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他杀了明英宗,这最后、也是唯一的一丝“合法性”也失去了,那明代宗就真的成了赤裸裸的“谋朝篡位”了!很显然,明代宗并不想背负这个千古骂名。
最终,明代宗选择了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既承认了明英宗皇帝的身份,也为自己的“兄终弟及”找到了牵强的“法理依据”,那就是哥哥“禅让”的,虽然明英宗并没有真正“禅让”,更加不是心甘情愿!虽然明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可实际上,除了名号,他和当初的建庶人、吴庶人并没有太大区别,算是被幽禁终生了。这或许就是明英宗复辟之后坚持要求释放建、吴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他们曾经同病相怜。
但是,明代宗对哥哥明英宗这位太上皇并不放心,尊其为太上皇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明代宗恐怕无时无刻不想这位哥哥去死!于是,对群臣的试探开始了,而易储便是第一步。景泰三年,明代宗通过各种手段、甚至不惜“贿赂”朝臣,完成了易储的大事。此举对于明代宗而言,说明自己基本上已经稳定局面了,储位可以易,杀了明英宗应该也不会遭到太大阻力。如果不是景泰四年明代宗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死了,保不齐哪天明英宗这位太上皇也就离奇“暴毙”了,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朱见济的死真正是帮了明英宗大忙,也救了明英宗的性命。因为唯一的儿子死了,明代宗百年之后的皇位,按照《皇明祖训》和明朝的皇位传承规则,只能是明英宗儿子、也就是刚刚被废的皇太子——明宪宗朱见深的。这时候,如果明代宗杀了明英宗,不仅会引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将来百年之后,明宪宗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位“杀父仇人”,还真不好说。即便明代宗连明宪宗一起杀了,换个远支宗室,那就更加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因此,在没有再生出儿子来之前,留下明英宗父子对于明代宗而言,利大于弊。
如果明英宗死在自己之前固然是好,即便死在自己之后,自己如果一直没有生出儿子,临终前传位给明宪宗,明英宗依然只能是太上皇。而得到了皇位的明宪宗,为了自身的地位和既得利益,恐怕也不会过分拔高明英宗这位亲生父亲而贬低给了自己皇位的叔叔。如果过分拔高父亲,明宪宗必然得让出皇位,面对皇位的诱惑,父子感情恐怕最终还是得让位现实!更何况,彼时的明代宗还很年轻,他还有时间和机会再生出儿子,那一切又完全不同了,等亲儿子出生了,再处置明英宗父子也不迟。
只可惜,明代宗不但没有等到亲儿子出生,没过几年自己也一病不起了。于是,有心之人开始为了自己的未来谋划。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利用明代宗病重之机,撞开南宫大门,拥明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也称南宫政变或南宫复辟。换句话说,明英宗第二次当皇帝是在石、徐、曹等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抢来的,要想让这次政变名正言顺,就必须否定明代宗。因为只有明代宗的皇位不合法,明英宗复辟抢来的皇位才是合法的。因此,无论如何明英宗也不可能尊明代宗为太上皇,如此一来,等于是将自己的“合法政变”置于了非法地位,明英宗怎么可能如此呢?
但奇怪的是,明英宗复辟之后,并没有立即废黜明代宗的皇帝之位,直到政变之后的第二个月,明英宗才正式废明代宗为郕王。换言之,这段时期内,明朝实际上有两个皇帝存在。不知道是明英宗没有想好如何处置这位弟弟,还是被重新到手的皇位冲昏了头脑,把明代宗给忘了。被贬为郕王之后不久,明代宗因病去世(也有说是明英宗谋杀的,但缺乏实质性证据),明英宗给了这位弟弟一个恶谥——“戾”,并派了毁掉了明代宗生前为自己营建的皇陵(即后来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将其按亲王礼另葬他处。直到多年之后,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才恢复了明代宗的皇帝身份,但依然是缩水版的,不上庙号,谥号字数也有所减少,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且,没有迁葬到后来的“十三陵”,仅仅是在原墓地上改建,勉强符合帝陵规制而已。至于代宗这个庙号,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后南明小朝廷给上的。
-----
网友解答:
-----
感谢邀请,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捉,代宗继位,但随后在英宗复位之后,封了明代宗朱祁钰为郕王,那么为什么不尊为太上皇呢?其实原因是多样的:
于理不合
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按照正常的礼仪传统,一般太上皇都为当今皇上的父亲,即使偶有意外,太上皇也是当今皇上的长辈级别,而英宗是代宗的哥哥,
按纲常伦理来说,自然不可以尊弟弟为太上皇了
。
英宗代宗有矛盾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捉,朱祁钰意外登基,是为代宗。但随后因为代宗在任,让瓦剌企图以英宗要挟明朝的计划失败,所以最终又把英宗放回明朝,面对突然回来的哥哥,代宗自然不肯放掉手中的皇位。
于是代宗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
而且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因此实际上英宗就算回到大明,过的也只是囚徒的生活。可是到了景泰八年,代宗突然病倒了,储君的问题被放了出来。大臣石亨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
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了!”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所以,英宗最终是通过了不当手段完成了复位,而且在其回到大明这段时间内,他过的都是囚徒般的生活,有怎么会对自己的弟弟有好脸色呢?
一月之后,代宗离奇去世。
无论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英宗代宗两兄弟的个人关系来说,英宗都不会立代宗为太上皇。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
网友解答:
-----
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太”,身份更尊贵或者辈分更高为“太”。明英宗朱祁镇从始至终都比明代宗朱祁钰身份尊贵,怎么可能尊废帝朱祁钰为太上皇呢?只有朱祁钰在帝位时,曾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首先英宗
朱祁镇
是
朱瞻基
的长子,最重要的是朱祁镇出生四个月时,即被立为太子,母亲也被封皇后(就是后来的孙太后)。所以朱祁镇身份之尊是朱祁钰无法相比的,而且朱祁镇是哥哥,朱祁钰是弟弟,无论如何朱祁镇都不可能尊朱祁钰为太上皇。
其次朱祁钰本来就没有做皇帝的份,是因为“
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为了保卫北京,不让瓦剌人以大明皇帝在手相威胁,在孙太后与
于谦
的主持下,立朱祁钰为新帝,也就是
景泰帝。
简单说一下“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于宣德十年即位,年号“
正统
”,当时年少,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政,任用“三杨内阁”,正统八年朱祁镇亲政,宠信宦官
王振
,导致宦官专权,太皇太后病逝,“三杨”或死或贬,王振愈发肆无忌惮,大权独揽作威作福。
正统十四年,
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
遣使向明朝中央贡马,多报遣使人数邀赏,王振不想多给,只按实际人头给赏,并且减去马价五分之四,导致
也先
恼羞成怒,寻衅滋事,同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也先率领的一路大军向大同进发,兵锋甚锐,大同参将吴浩战死。
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下,决定御驾亲征,兵部尚书
于谦
力谏“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也上尚劝谏,无奈朱祁镇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命其弟
郕王朱祁钰
守北京,而后和王振率一百多大臣,统领五十万大军向大同进发,一切军政事务由王振专断。
成国公朱勇
身为大将军,在王振面前还要膝行而前,
户部尚书王佐
请帝回京,王振就命他跪在草丛中,天黑才能起身。随征的文武大臣都不能参预军政事务。
八月,明军进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刺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又惊慌后撤。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王振为了显摆,让英宗撤退时,从他的家乡蔚州过“驾幸其第”,又怕大军踩坏他的田园庄稼,以至行军路线屡变,让军士疲惫不堪,至宣府,被瓦刺大军追上,明军三万骑兵被杀掠殆尽。兵部尚书邝堃要求驰入居庸关,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缺水,被瓦剌兵包围,为了取水,最终溃不成军,随行的一百多名高官绝大部分战死,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精锐大军损失殆尽。
随后瓦刺以天子相挟,大军围攻北京城,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接受瓦刺的无理要求,与孙太后一起扶持郕王朱祁钰即位,就是
景泰帝
,赢得了北京保卫战胜利。
之后迎接明英宗朱祁镇回京,尊为太上皇,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朱祁镇策动“夺门之变”,废景泰帝,杀少保于谦等一批忠臣名将。抛开朱祁钰比朱祁镇小,也不说他身份不如朱祁镇尊贵,单说他是废帝,就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尊封的。
:
-----
网友解答:
-----
朱祁钰是他的弟弟,不好当太上皇[捂脸]
-----
网友解答:
-----
题主大约没有搞清楚太上皇的内涵,要被称之为太上皇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按照历史惯例,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他爹主动禅位给儿子;
其二、主动禅位的可以叫做太上皇,被夺位的叫废帝。
很显然的,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而且明英宗登基之后,立即下令曹吉祥秘密用白绫勒死了明代宗。
另外,明英宗原本就是皇帝,只是这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因此失去了帝位。回到明朝后,朱祁钰的江山已经言正名顺,稳若磐石,他被软禁,才无可奈何的在野了八年。所以他这次重新登台说好听一点叫做复位,说难听一点就是政变。你什么时候见过政变成功上台的皇帝还叫被拿下的皇帝叫太上皇的?
原本朱祁钰坐了他的江山,他心里就已经老大的不爽了,朱祁钰又把他幽禁起来,内心的不平和不忿可见一斑。朱祁钰最后把他儿子的太子位也废了,他认为朱祁钰这是坐上瘾了不想还,那个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仇恨。
朝廷那一班宵小之徒为了个人私利,把朱祁镇营救出来重登大位,朱祁镇对朱祁钰没有半分感激,有的只是仇恨。所以他立即将朱祁钰贬为郕王,并为绝后患,秘密处决了朱祁钰,顺带把曾经拥立朱祁钰的那一帮旧臣全部处死。
明朝之坏风气和衰败始于朱祁镇,骨肉相残、宠信太监等恶习也是从朱祁镇开始。现在一些电视剧编导为了故事苦情需要,把朱祁镇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简直就是被狗吃了良心。
天下本公器,有德者居之。朱祁钰是在朱祁镇任由太监王振乱搞的情况下丧师辱国,失手被擒的。如果于谦等重臣不力挽狂澜,拥立朱祁钰,大明那一次就亡了,蒙古人又回来了。
而且朱祁钰在任期间任用贤明,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朱祁镇除了丧师辱国、手足相残外,再没有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最重要的,开启了明朝衰败、被游牧民族欺凌之先河,让后金起了觊觎之心。
-----
网友解答:
-----
太上皇是皇帝的老爸,郕王与英宗是亲兄弟,英宗如何敢尊郕王为太上皇?如果这样做那不等于自已骂自己,惹天下人耻笑?即使英宗比晋愍帝还浑,那朝中还没有不明事理的大臣来阻止此事?提问者没点历史常识,提出的问题太荒唐!
-----
网友解答:
-----
明英宗复辟之前,丸剌放归,巳经被弟弟代宗封为太上皇了,闲居无权。英宗复碎后无法更改史实,也只能用〔代宗〕的庙号了结這段历史。
古代皇帝死后才由下代皇帝诏封庙号,也就是英宗的所封庙号,代宗示意是代理的意思。代宗病死,也不能称太上皇,太上皇是指未死的让位旧帝,况且代宗曾接替英宗当了几年皇帝,就是不死也不能称太上皇的。因为英宗被丸剌放归曾被代宗封为太上皇了。怎么能再颠倒过来呢?
况且代宗即位在明英宗之后,即便未死也没有当太上皇的资格,英宗复辟也悬一种政变而已。
-----
网友解答:
-----
明英宗可以已太上皇发动政变,代宗万一也来次政变呢?没有大义名份发动政变是很难的,算是一劳有逸。
-----
网友解答:
-----
明朝那些事,就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早已看透一切,值得学习的不多。寡恩薄义,横征暴敛,不务正业,是领导们需要注意的反面教材。
------------------
推荐阅读:
一个人读了不少书,懂了不少知识,还是对色欲不能理性,为什么?你怎么看?
清末时期签立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哪一个对中国危害最大?为什么?
“父母最大的悲哀: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上一篇:如果有国家遭受核打击,那么如何判断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