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将如何发展?
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将如何发展?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成了日本太上皇以后,这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自然也就越发自大了。
他甚至有点瞧不起老美总统杜鲁门。
为啥?因为杜鲁门是半路当上的总统,罗斯福总统在任上去世,杜鲁门作为副总统,直接按照宪法顶替了罗斯福。
那麦克阿瑟能服气吗?
老子是一战二战打出来的五星上将,你杜鲁门算个什么?不过就是个投机取巧的暴发户而已!
再加上他在日本说一不二习惯了,压根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不服就干!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之下,他对杜鲁门包括老美政府都非常不感冒。岂不知,你在海外再牛,那也是老美的将军,也得受到老美政府的管辖。
麦克阿瑟面对五角大楼的命令,总是不屑一顾。尤其是在仁川登陆以后,杜鲁门对朝鲜战事非常关切,希望麦克阿瑟能够回去述职。
结果麦克阿瑟却认为杜鲁门是个婆婆妈妈的家伙,压根就不打算回去:
老子很忙,没空回去跟你们这帮蛀虫闲聊。
杜鲁门很没有面子有没有?虽然自己是捡漏做了总统,可好歹也是一国领袖,哪能这么个态度对待一国领袖呢?
为了挽回双方的关系,杜鲁门只好亲自跑到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见面。
这回麦克阿瑟的面子算是到家了,为了表现自己很牛掰,麦克阿瑟一直等到杜鲁门的专机落地以后,才缓缓地从自己的专车里走出来。
好家伙,这是跟领导见面的态度吗?杜鲁门也不生气,打算询问朝鲜战事。结果麦克阿瑟拿出了自己的大烟斗,一边点着烟一边问杜鲁门:
老子抽两口,你不介意吧?
杜鲁门的老脸已经铁青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受到如此羞辱。但是没办法啊,人家是资历深厚的老将军,又是战前总司令。
杜鲁门所关心的可不是麦克阿瑟的态度,你再嚣张,要是能打胜仗也是好事啊!可是前三场大战,麦克阿瑟可被彭老总给揍惨了。
这种情况下杜鲁门自然要询问接下来咋整,麦克阿瑟抖了抖手里的烟斗表示:
要不咱们再耍一耍原子弹?
这就是麦克阿瑟的昏招,杜鲁门这回总算是知道麦克阿瑟的心思了。他就是想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这对老美乃至对整个世界都不是一件好事。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打了败仗,气急败坏之下,就打算出这样的昏招。作为前线总指挥,有如此愚蠢的想法,这是杜鲁门所不能容忍的。毕竟一旦动用核武器,必然会引起苏联的参战,到时候可就不可收拾了。
而麦克阿瑟不仅没有听从杜鲁门的劝阻,反而私自派遣侦察机到我国领空侦察,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杜鲁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杜鲁门于1951年4月11日,向全球公开宣布,解除麦克阿瑟总司令的职务。
这就好比你在学校里被校长拿个大喇叭全校通报批评一样。麦克阿瑟做梦也没想到,最要面子的自己,最后被杜鲁门当着全球人的面,啪啪打脸。
那么如果麦克阿瑟没有被杜鲁门解除职务,他在朝鲜战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场战争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下去呢?
回顾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强行发动仁川登陆,甚至在10月1日越过了三八线,10月19日攻占平壤。
在麦克阿瑟攻占平壤的同时,3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式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此前麦克阿瑟一直认为我们不会出战,现在大军压境以后,麦克阿瑟又认为我们只是小打小闹,不会来真的。结果让他失望了。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对老美的军队发起了猛攻
,将老美的军队从鸭绿江畔一路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区,歼灭敌军共计1.5万人。
1950年11月7日开始,志愿军将老美的军队引诱到了预定战场以后,再次对其发动猛烈突击,
这回直接把老美的军队赶出了平壤、元山,一路退到了鸭绿江以南。这次大战共计歼灭敌军3.6万人。
1951年1月8日,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再次对老美的军队发起进攻
,将其从三八线击退到了北纬37°线附近,同时攻占了汉城。这次战役歼灭了敌军1.9万人。
这三场大战,直接把麦克阿瑟给打懵了,从最初认为志愿军不敢参战,到认为志愿军只是小规模参战,再到最后见识到了志愿军的厉害之处,麦克阿瑟彻底没法子控制局面了。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才会想到出昏招,打算使用原子弹。
所以说,就算麦克阿瑟没有被杜鲁门撤职,我认为他也没办法控制这场战争了。
杜鲁门是坚决不愿意把战事扩大的,因为这不利于老美自身的利益。
他们好不容易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他们可不想轻易放弃这一头衔。
要知道,当时的老美已经爬上了山顶,要是再往前走一步,或许就是万丈深渊了。
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一直强调要杜鲁门往前走,可杜鲁门明白,这老家伙是真不懂世界格局啊!
所以说,即使麦克阿瑟不被撤职,他背后的老美也绝对不会答应出动原子弹支持这场战争。
而被彭老总打懵了的麦克阿瑟,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继续维持这场战争了。
在荣耀没有消失殆尽之前,麦克阿瑟能够全身而退,我觉得对他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这次遭遇让麦克阿瑟意识到一点,只有成为总统,才能我行我素。
他回到国内以后,开始各种造势,由于他英雄的经历,使得他在老美的欢迎程度空前高涨。
而撤他职的杜鲁门总统,支持率却下降到了26%。
1952年,麦克阿瑟终于参与了老美总统的选举,可惜败给了实力更强的艾森豪威尔。
值得一提的是,艾森豪威尔昔日可是麦克阿瑟身边的小弟。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如果没有被杜鲁门撤职,灰溜溜的返回美国,他最想干的事儿就是扩大战争规模,把美国拖入更大规模、持续时间也一定会更长的战争。而这也正是杜鲁门最后下决心把他撤职的原因。
麦克阿瑟看不上杜鲁门这种政治暴发户,也看不起国内五角大楼那些整天指手画脚的比他资历浅的布莱德利等等的人,无论是资历还是名声,他都比那些人大多了。只是阴差阳错的爆发了朝鲜战争,让他一个东亚太上皇,突然要受那些人的颐指气使。
所以,麦克阿瑟一直对美国国内的政府部门、国会和参联会对朝鲜战争情况的询问表现得非常得不耐烦,要么是轻描淡写地打太极,要么是东拉西扯,居高临下,让国内那些本来应该指挥他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啥。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场战争需要美国投入的兵力和资源的规模,以及可能的影响,杜鲁门甚至不惜屈尊到太平洋上的小岛和麦克阿瑟专门举行了一次会谈,但他得到的仍然是麦克阿瑟的傲慢无礼,麦克阿瑟故意迟到,让杜鲁门去机场迎接他。
但麦克阿瑟的轻敌大意让他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暴击。第一次战役都打完了,美军被迫后撤,麦克阿瑟连起码的情报都还不掌握,还以为中国只出动了几个师的部队而已,他的判断也仍然是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出兵。
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他指挥下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撤退时意外遭遇车祸,不治身亡。麦克阿瑟又开始向国内夸大其词的表示,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超过了他原来的估计,美国如果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必须要从国内增兵,扩大战争规模。
但杜鲁门给麦克阿瑟送来的不是更多的部队,而是一个新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中将。李奇微到任之后,第三次战役仍然是美军被迫继续后撤,并且一路撤退到了三七线附近,但这次不是溃退,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撤退,是为了拉长志愿军的补给线,寻找反击的机会。
到了第四和第五次战役,美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不仅充分发扬了自己机动性强、又有空中和海上优势、火力上的优势,而且还学会了用志愿军小股部队穿插分割的战术,用一千人左右的部队,加强一下火力,就敢于在志愿军两个师的缝隙中间穿插。
但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两个回合的交手中,美军虽然占到了一定的便宜,但之后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却被志愿军堵住了,美军并没有冲破志愿军的阻击线。
麦克阿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国内的政府和国会、五角大楼的官僚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处处挖坑,到处设限,束缚了他的手脚。所以,他准备采取几个办法来扩大战争规模,迫使杜鲁门同意增兵。
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放台湾的国军残兵败将出笼,大规模袭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将战火延烧到中国本土,同时,他还呼吁对志愿军使用战术核武器。对麦克阿瑟这样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战争的胜利更重要,因为这关乎他的面子。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送给了杜鲁门,杜鲁门认为必须要赶紧制止这个疯子,以免自己和整个美国都被他牵着鼻子走,于是果断下令将麦克阿瑟撤职。并且,这个命令送给麦克阿瑟之前,媒体上已经铺天盖地了,麦克阿瑟是先通过媒体知道了这一消息的。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麦克阿瑟不被撤职,美国就会扩大战争规模呢?答案是也不一定。麦克阿瑟当时想到的那些办法,除了使用核武器完全不可能之外,其他比如放台湾蒋军残兵败将大举袭扰东南沿海,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
在这之前,而且是在中国出兵之前,美军的飞机实际上就已经越过了中朝边境,轰炸了中国边境地区,并且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麦克阿瑟企图用当时联合国军的空军,想要轰炸中国边境地区,这也没什么用,轰炸中国本土的重点城市,以当时联合国军的实力来说,也做不到。
杜鲁门和斯大林在朝鲜战争期间,一直在非常努力地控制战争规模,以免战争扩大,美国与苏联直接发生冲突,这是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尤其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战争发展到中国本土,那么苏联也不能袖手旁观。
更加重要的是,美军在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中能够占到一些便宜,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志愿军前五次战役始终在打运动战,每次都是五六个军出动,而这之后改为零敲牛皮糖,美军想要一次性占到大便宜,就没那么大机会了。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美军的火力优势和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的破坏,让志愿军的作战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而在1951年下半年,志愿军的装备水平也开始提高了,空军也开始形成战斗力,美军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了。
总体来说,就是麦克阿瑟不被撤职,朝鲜战争的规模也不会有太大扩大,整个战争的走向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是当时的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之下的必然结果,最终也仍然是要以谈判结束,无非是美军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条件的问题。
-----
网友解答:
-----
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美国有可能深陷朝鲜战争,伤亡会更多;朝鲜战争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一场失败的战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国政客深知其中厉害。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布雷德利对朝鲜战争有这样一句评价:
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我们就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雷德利这句至理名言正是对朝鲜战争最好的解释。
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有着辉煌的成绩。
1880年麦克阿瑟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军人世家,其父老麦克阿瑟曾是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的父亲也是启发麦克阿瑟日后军旅生涯一生的人。
1899年,19岁的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4年后以98.43分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建校百年来最高纪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指挥“彩虹师”因作战勇敢一战成名,1918年晋升为陆军准将,一战结束后出人“彩虹师”代师长。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军校创办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1930年,麦克阿瑟晋升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临时军衔,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6年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麦克阿瑟出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通过“跳岛战术”一步步进攻日本本土,1944年,麦克阿瑟晋升美国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占领和战后日本重建工作,朝鲜战场爆发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力排众议,指挥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成功,一举改变朝鲜局势。
为什么讲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朝鲜战争有可能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一、麦克阿瑟有意扩大战争,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南朝鲜首都汉城,到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已经占领韩国90%左右的国土,美韩联军被朝鲜人民军逼迫至釜山一带,朝鲜人民军即将统一全朝鲜。
但很快,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从仁川成功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朝鲜战局迅速发生了改变。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派军队协助韩军参战;美国操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决议后,在关于从何处登陆地点,美军高层曾发生过很大争议;麦克阿瑟将仁川作为联合国军登陆地点,在美军高层中引起很大争议。
美军高层争议焦点在于:仁川地形不适宜登陆,一旦登陆失败,势必对美军介入朝鲜战争产生不利局面;但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在仁川,坚持在仁川登陆,事实证明,麦克阿瑟以他卓越眼光,直插朝鲜人民军后背,一举改变朝鲜战局,麦克阿瑟在美国国内被吹捧为“战神”。
仁川登陆成功成了麦克阿瑟军旅生涯最巅峰时期,麦克阿瑟一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特别是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打败日军,成为驻日盟军最高总司令和仁川登陆杰作,使麦克阿瑟狂妄至极点,最大的表现在于他嘴里叼着一根烟斗,这成为他狂妄自大最典型典型。
在麦克阿瑟眼中,统一朝鲜,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前让美国大兵回家团聚,朝鲜战争胜利就在眼前。
至于对于我们的抗议,在麦克阿瑟眼中,我们只是嘴上抗议,不会派兵介入朝鲜战争,在麦克阿瑟眼中:“
一支由农民组成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一支军队”,
麦克阿瑟非常确信,志愿军连后勤都供应非常困难,一支吃不饱、穿不暖,装备非常简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绝对不敢和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美军作战。
麦克阿瑟这种自信在美国政客中赢得了很多人支持,他们确认中国不会参战,事实证明,麦克阿瑟想错了,志愿军不仅敢和美军亮剑,而且在第一次战役中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歼敌一万五千多人。
面对当头一棒,阿克阿瑟仍然狂妄自大,自信认为中国不会全面介入,只是派数万兵力象征性参战。
为此,在第二次战役发起前,麦克阿瑟当着记者招待会,向全美人民保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保证美军大兵们在圣诞节前和家人团聚,麦克阿瑟甚至狂妄将进攻计划向全世界公布。
事实证明,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遭遇重创,经过三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击退至三八线附近。
面对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接连败局,美军高层想寻求谈判机会,谋求再战,以美国总统杜鲁门为首的政客希望战局不要扩大。
但麦克阿瑟不顾杜鲁门的命令,公开主张扩大战争,主张对中国东北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麦克阿瑟甚至派遣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查和轰炸。
麦克阿瑟这种疯狂举触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雷区,被杜鲁门先发制人给解职。
试想,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面对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接连失利,以麦克阿瑟一向我行我素,狂妄自大的心理,他完全有可能瞒着杜鲁门下令美国空军对中国东北进行轰炸,从而扩大战争。
这一点最好证明便是朝鲜战争中,蒋介石一直想派军入朝参战,但美国高层不同意,麦克阿瑟居然隐瞒美国总统,我行我素和蒋介石见面。
麦克阿瑟深信,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工业百废待兴,一旦全面扩大战争,凭借美国雄厚国力和战争潜力,美国完全可以战胜中国,从而取得朝鲜战争上的胜利。
但麦克阿瑟忘记,此时中国已经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一旦美国扩大战争,对中国东北进行军事打击,势必会遭遇我们全面反击,作为同盟国,苏联也有可能参战,如果苏联介入战争,朝鲜战争将有可能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美国政客不愿意看到结果。
美国高层深知,一旦和中国全面开战,以中国军队战斗力,美军丝毫抵挡不住解放军浪潮般地进攻,何况当时中国是一个拥有5亿人口,国土疆域非常辽阔的国家,中国全面有能力和美国进行一场持久战争,并且最终可以打赢美国。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布雷德利深知,一旦美国和中国全面开战,美国会深陷拥有5亿人口的中国战争泥潭,届时且不说美国能否体面结束朝鲜战争,会有更多的美军死于战争。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阵亡约12万人,这已经致使美国承受不起,和中国开战,美国还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何况当时背后还有苏联,苏联同样拥有核武器,如果美国和苏联开战,双方势必会同归于尽。
第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志愿军在参战以前,苏联是已经同意派出空军协助志愿军参战,但志愿军参战后,苏联方面突然变卦,未能如约派空军协助。
苏联当时最忌惮的是美国,怕和美国发生全面冲突,美国这方面也是非常忌惮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
苏联方面最盼望的是美军可以深陷朝鲜战场,一方面除了削弱美国国力,另外一方面减轻苏联在欧洲方面压力。
但美国深知,当时美国防御重点在欧洲方向,并不是亚洲方向,美国扩大战争,对自己毫无益处,此时美国更多是希望可以从朝鲜战争泥潭中撤出。
这也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主席布雷德利在评价朝鲜战争时,为什么会将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会如何发展?美国将会被一帮子强硬到了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的军人所裹挟。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刚刚结束的二战,咱不说德国人,就说近在咫尺的日本人,所谓的军国主义,何尝不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日本军人,上蹿下跳的结果。
当然这个结果,还要归功于那个二战结束后,啥事都没有的日本天皇,这家伙推动日本变成一部战争机器,可谓功不可没。
而日本天皇之所以啥事没有,还得归功于大高个麦克阿瑟的庇护。
好了,这说的有点远了,咱拉回话头接着聊。
其实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之间,何尝不是军人和文官之间的一场角逐。不过好在,美国更多的军人从根子就不喜欢这个,就算是打仗都要带着记者的麦克阿瑟。说真格的麦克阿瑟做了军人,让好莱坞少了一个优秀的演员,这绝对是好莱坞的一个大损失。
那么为了把事情说的明白一点,小编觉得,咱还是把这事捋捋,从真实发生的事情上,来一探究竟。
开头需要说明的一些事情。
其实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矛盾,并不是在朝鲜战争中突然出现的,二战结束之后,他们就有矛盾了。
当时杜鲁门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思路,当然也是整个美国政府大多人的思路,他们的战略中心是在欧洲。
所以杜鲁门不遗余力的推行着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可这些东西在麦克阿瑟看来是没有用的,欧洲是什么?欧洲是一个快要死掉的体系,已经被砸的破烂不堪了,他们只会成为苏联人的经济工业的属地。
所以呢?所以在麦克阿瑟看来,美国的重心应该转到亚洲的太平洋沿岸,这里可以保证今后一万年的历史进程。
好吧,小编不知道麦克阿瑟根据什么推断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咱只是知道,麦克阿瑟的很多功勋就是来自于亚洲,来自于太平洋,二战欧洲战场可以说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且麦克阿瑟这个人很喜欢政治,不然他也不会去竞选总统,还是一连三次,结果美国政坛没人喜欢他,次次铩羽而归,惨痛的都不能让人直视。
难道是麦克阿瑟在美国人的心中威望不够吗?不,恰恰相反,他的威望比艾森豪威尔还要牛气。
所以这中间的很多事,就值得咀嚼了。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麦克阿瑟只能坐在日本那个小岛上,坐着他的太上皇,将整个日本打理的还算不错,不仅没有让苏联和美国将日本一拉为二,还帮着日本一步步的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而且杜鲁门推行重点欧洲的计划,他还对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军队进行了削减,从三十多万,削减到不足十一万,而且各种经费也被砍了不少,物资都是二战那会的过时货。
以至于初期的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对上北朝鲜的坦克,整个就束手无策,他们的无后坐力炮和巴祖卡压根就破不了苏联坦克防御。
麦克阿瑟表示他很不满意,好吧政见不同,再加上麦克阿瑟对于美国总统的位置很在意。
于是我们在历史就看到了,麦克阿瑟他就一直拒绝杜鲁门的召回回国,以至于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压根就没有见过一面。
您瞧,在外的大将和自己的总统居然没见过面,这有够奇葩的了吧。
而杜鲁门在解职了麦克阿瑟,还不忘补充一句,早应该在两年前革掉麦克阿瑟的职位了。
您就说吧,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期间是多么的招杜鲁门的恨。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二位矛盾已久,那么在朝鲜战争中能搭配好了,那才叫见鬼了。
朝鲜战争
话说朝鲜战争刚刚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就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驻朝鲜部队的总指挥官。
麦克阿瑟这顶帽子打1950年六月份就戴在了头上,直到1951年的四月份结束,一共戴了十个月。
在这十个月里头,麦克阿瑟可没少给杜鲁门添堵,他总是不合时宜的发表一些个和美国政府步调不一致的言论。
咋说呢?仁川登陆估计是麦克阿瑟这辈子最高的辉煌点了,之后跟坐滑梯一样,咣叽一下这就一落千丈了。
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一意推行的结果,当时很多人对这个计划压根就表示怀疑,这个地方不适合登陆,一旦被对手堵上了,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咱知道美国人要参与进来的时候,就根据麦克阿瑟的性格特点,以及朝鲜的地形,就推断出仁川这个点就是麦克阿瑟想要登陆的地点,咱甚至于连他登陆的时间都给算出来了,误差落在了分钟上。
当时咱把情报交给北朝鲜,结果北朝鲜压根就不相信,说那地不适合登陆。
北朝鲜和大多数美国人的想法一样,所以在麦克阿瑟的坚持下,这才有了仁川登陆计划。
而且他还顺利无比的登上了朝鲜,这让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辉煌到了顶点。
辉煌如果不加以克制,就会变的狂妄,而目中无人。而麦克阿瑟他缺少的恰恰就是克制。
结果全世界的人都在夸奖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这是个英雄,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大多数人的华盛顿,只能选择闭嘴了。
于是在历史上,咱就看到了这么一幕。
为了分享一下战后经验,以及对未来战斗发展的预判,杜鲁门坐着飞机离开美国,去见了麦克阿瑟。
总统去见将军,这颠倒了吧!没毛病!麦克阿瑟可没把美国总统放在眼里。
当年罗斯福还在的时候,罗斯福都要飞到夏威夷才能见到自己的这位将军,您就更加别说杜鲁门了。
当然杜鲁门还想依照罗斯福的条件,将见面地点安排在夏威夷。
结果麦克阿瑟回了一句:“我很忙!没那么多时间!”
而杜鲁门也只能后退一步,去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会晤,因为在哪里,麦克阿瑟只要飞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可以了,杜鲁门就要飞三分之二的路程。这可比夏威夷一人飞一半来劲啊!
所以这次会晤很开心,当然是加冒号的那种开心,毕竟杜鲁门想和麦克阿瑟来一顿丰盛的午餐,都被麦克阿瑟给拒绝了:“我很忙,必须马上回到日本,午餐的就免了吧!”
至于杜鲁门会不会生气,这压根就不在麦克阿瑟的脑子里,他满脑子都是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带着他的棒小伙子们去啃火鸡,吃玉米饼。
当然作为马后炮的咱们,都知道麦克阿瑟有点狂了,被咱一个大耳光子从北朝鲜的地界扇回到三八线了,这就打算打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圣诞节攻势,我的圣诞节攻势,完了泡汤了,这成了一个大笑话。
杜鲁门当然不开心了,前头吃了麦克阿瑟的气,这接着又要给麦克阿瑟善后。
于是咱就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回想指责的舞台戏。
杜鲁门指责麦克阿瑟没有按照参联会的计划行事,麦克阿瑟一边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撤退,一边抱怨美国政府没有批准他的全面计划。
其实麦克阿瑟这个时间点上,在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台阶下,但之前的吹牛,他已经飞的太高了,这得多大的台阶才能让他下来。
所以咱就看到了麦克阿瑟更加胡言乱语的一面。
麦克阿瑟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他要用更大的战争把这场失败掩盖掉。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麦克阿瑟对着媒体一直在鼓吹扩大战争,美国政府限制了他的权利,只要他能够动用全部的军事力量,而不受约束的话,他麦克阿瑟将会赢到最后。
到后来,麦克阿瑟都提议使用原子弹,这个大杀器,当然这不算啥,麦克阿瑟甚至提议,在朝鲜半岛认为的制造一条核废料地带,用来顽抗到底。
这是什么?显然要是按照麦克阿瑟的话来干的话,战争不会局限在朝鲜半岛,而是会扩大,至于会扩大到什么程度,请原谅小编的短浅。
在麦克阿瑟的方案里头,不仅要大规模的进攻到鸭绿江边,他还要摧毁咱东北的工业基地,封锁咱的海岸线,就连小弯弯上的那点子国民党兵力,都被他算计到里头去了。
而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人已经动用了他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以及空军的三分之一。
麦克阿瑟要动用全部的力量,他想干什么?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弄一块遮羞布,他要把世界带到何处去?
当然杜鲁门看到这个到处在胡说八道的将军,火冒三丈那是自不必说了。
毕竟在美国政府看来,他们还不想把战争扩大化,局部就好。
其实简单的来说,麦克阿瑟想让杜鲁门背黑锅,而杜鲁门看着战争打的一塌糊涂,脑壳已经够大了,麦克阿瑟还在不停的给他添堵。
所以您要是翻开杜鲁门的回忆录,就会发现这么一段话:“通过朝鲜战争的几个月,我发现原来战无不胜的神话将军,压根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
在杜鲁门看来,美国人压根就无法击败咱中国人,封锁能起作用吗?摧毁工业基地能有作用吗?
要知道咱从日本人手里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工业基地,已经被破坏了一遍,有用吗?
别忘了中国的旁边就是苏联,美国人能堵住这条线上的运输吗?
想必美国要这么干,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那帮子在欧洲的盟国了。
当初麦克阿瑟提出要用原子弹的时候,英国人,法国人等等都憋不住了,都去找杜鲁门说道说道。
原子弹可不止美国人有,苏联人也有。
杜鲁门快被逼疯了。
于是在1950年十二月六号,杜鲁门对官员发布了一道禁令,就是有关国家对外政策的任何声明,都不可以发表。
这其实就是冲着麦克阿瑟去的,毕竟其他人可没这胆子。
其实战争打到1951年三月十号的时候,美国政府就打算坐下来谈判了,参联会就怕麦克阿瑟胡说八道,还特意通知了他,这个事在三月二十四号就要定稿,内容就是以三八线为基准,解决朝鲜问题。
结果麦克阿瑟就在三月二十四号,抢先一步发表声明,说什么咱中国已经感到了切肤之痛,只要联合国把军事行动,扩张到在那沿海地区,甚至是内陆基地,那么咱就会失败了。
那么这个声明一发表,这就相当于把谈判的路子给堵死了,毕竟美国政府要是提出谈判,这就相当于投降了,所以这会他们还得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所以杜鲁门对这个总是像猴子一样灵活的将军生气了,他要拿下麦克阿瑟,这个总是捣蛋的家伙。
而且为了防止解职命令下达之前,麦克阿瑟还会出什么幺蛾子,所以这次解职,压根就没有事先通知麦克阿瑟。
于是在历史上,麦克阿瑟在1951年四月十一号的时候,准备在东京他的官邸里头招待客人的空档,他就从广播中听到了,他被解除所有职务的消息。
麦克阿瑟擅长提前用广播的形式,堵美国政府的嘴,这一回美国政府用同样的方法塞住了麦克阿瑟的嘴巴。
于是在五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消失了,美国和咱进入了谈判的阶段,或者说是打打谈谈的阶段,这一谈就是两年。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如果杜鲁门没有把麦克阿瑟解职,那么抗美援朝接下来的走势就很难预料了。
很有可能韩国人就笑纳了“半岛”,但是美国人长期陷入东亚广袤内陆泥潭无法脱身,而中欧与西欧、南欧许多国家开始公开倒向苏联。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也不严密,因为也存在杜鲁门不解除麦克阿瑟职务,但是麦克阿瑟也不会扩大半岛战争的可能性。
事实上杜鲁门之所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麦克阿瑟在给参议员的信件里羞辱了杜鲁门,而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美国战略重心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杜鲁门看来,毫无疑问欧洲要比亚洲重要得多,如果美国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半岛地区,那么可能会让苏联在欧洲坐大,让原本就虚弱的中欧乃至西欧国家倒向苏联,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因为中欧以及西欧国家对于苏联的意义在于科技,苏联在二战爆发前其实算不上科技强国,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德美这些主要列强的。
但是苏联通过二战获得英美全方位援助,比如我国二汽总工程师陈祖涛先生在苏联寻求技术支持时,苏联外贸部一位副部长就明确告诉陈祖涛先生,苏联客车生产线以及生产技术全套都是美国在二战时援助的,不相信的可以去看陈祖涛先生的回忆录。
苏联之所以在二战后科技爆发式增长,除了英美支持就是瓜分了不少德国二流科学家(一流的去美英了)。
如果中欧以及西欧国家再倒向苏联,那么苏联科技短板就会补全,以苏联的体量,那对于美国来说,将是一个比德国棘手得多的对手。
而半岛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其实对于美国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美国冷战之父在1946年就表示东亚广袤内陆地区对于美国来说毫无战略价值,送给苏联都没问题(有点类似于今天阿富汗,普京肯定愿意把阿富汗送给美国)。
所以,麦克阿瑟认为亚洲重于欧洲的观点对于美国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按照麦克阿瑟把半岛战争扩大化,那么尽管韩国人可能很开心,因为半岛统一了,但是对于苏联来说,斯大林同志肯定很开心看到美国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浪费在东亚大陆,到时候,苏联只需要对保持一定规模的援助,就足以让美国陷入东亚内陆泥潭里。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的人生还是比较传奇的,不过最终朝鲜战局成为了其一生的“滑铁卢”了。由于麦克阿瑟对朝鲜战局的预判失误以及打得一塌糊涂,外加上他对杜鲁门的不满和正面硬刚,最终被杜鲁门无情地解职回家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麦克阿瑟继续留在朝鲜战场当美军的总指挥的话,对我们应该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最终也不会完全改变朝鲜战争的最后走向的。
麦克阿瑟是二战中的名将,当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上,麦克阿瑟就是代表盟军签的字。不过其更出名的职务应该是:美军驻日本占领军司令一职。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在两颗原子弹以及苏军出兵东北的重压之下,感觉到战争已经毫无胜利的希望了,再打下去可能会亡国灭种的存在了。于是乎,日本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了。
1945年8月30日,也就是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半个月之后。麦克阿瑟来到了日本,他当时的职务是美军驻日占领军司令、当时的任务是:全面接管日本并全面的改造日本。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在日本期间的改造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具体的工作就不细说了,大概有:
把天皇从神坛上拉了下来;进行了土地分配变革;给日本编了一部宪法,让日本人从此有了选举权;以及一些事关工业、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
总之一句话,麦克阿瑟让二战期间的日本从战狼模式中解脱出来了、日本又回到了一个“正常国家”(没有主权)的轨道上来了。
日本普通群众那是极其感谢麦克阿瑟的改造的,另外麦克阿瑟又帮助日本度过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日本有几千万人无家可归、无饭可食、是老麦顶着巨大的压力从日本本土运来了上千万吨的粮食解救了日本人的燃眉之急。
于是乎,日本人把麦克阿瑟高高地捧了起来,无数日本女人给老麦写信,内容只有一个:她们想给老麦生孩子;无数日本人给老麦送锦旗等等。麦克阿瑟被解职回家的时候,东京还有上百万人给他送行。
这样一来,本来就非常骄傲、狂野、无拘无束的麦克阿瑟就更加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杜鲁门,这哥们没有经过选举,因为他是罗斯福时期的副总统,罗斯福死在了任上,所以这哥们就直接接班了。
当时的麦克阿瑟地位很高、功劳很大、又受到了日本人疯狂的追捧,于是就根本看不起杜鲁门了。往后的很多事情都不听杜鲁门的,甚至当面就给杜鲁门下不来台了。这样一来,杜鲁门就和麦克阿瑟结下了深深的梁子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杜鲁门为什么就把麦克阿瑟的职务给解除了呢?
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全球公开宣布,解除麦克阿瑟司令的职务。
为啥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不到一年时间,作为前线军事统领的麦克阿瑟就被杜鲁门匆匆解除职务了呢?
原因一:太不尊重领导了,好歹杜鲁门也是美国军事统帅、美国总统
前面说过了,麦克阿瑟由于职务的问题、功劳的问题以及杜鲁门是个继承总统的问题等等。平时麦克阿瑟根本就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
杜鲁门也知道麦克阿瑟的江湖地位还是可以的、群众基础也不错,所以平时没有和他太计较。可是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的软弱、拿他这个功臣没有办法,于是乎更加得寸进尺了起来。
尤其是在仁川登陆以后,杜鲁门对朝鲜战事非常关切,希望麦克阿瑟能够回去述职。结果麦克阿瑟的回复很简单:我很忙、没有时间回去搞那些个虚头八脑的东西。
这下杜鲁门就是很没有面子了,不过杜鲁门这次忍了,没办法前线还在打仗。杜鲁门为了挽回双方的关系,只好亲自跑到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见面。
这回麦克阿瑟的面子算是到家了,为了表现自己很牛掰,麦克阿瑟一直等到杜鲁门的专机落地以后,才缓缓地从自己的专车里走出来。
可是下来以后的麦克阿瑟还要继续得瑟,居然抽起了大烟斗,还反问杜鲁门:我这样你不会介意吧!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了。
不过杜鲁门此时虽然心里恨得牙痒痒,可是还是没有发作:毕竟朝鲜前线还要靠老麦去撑着。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杜鲁门已经有撤换麦克阿瑟的打算了。
原因二:麦克阿瑟不听指挥并且乱发表意见
当时朝鲜战场上的美军被打的是措手不及、处于一退再退的地步了。杜鲁门咨询了一下麦克阿瑟有啥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哥们居然脑袋发昏地说,要不放几颗原子弹试试。
这下杜鲁门算是彻底无语了,如果美国人放原子弹的话,岂不是苏联人也要放——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会如期的爆发了。
为了放原子弹这个事情,美国人的欧洲盟友们纷纷电联杜鲁门问他是不是真的。这下把杜鲁门彻底搞得无比被动了。杜鲁门一再解释:美国人没有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冲动。
可是麦克阿瑟不仅没有听从杜鲁门的劝阻,反而私自派遣侦察机到我们这边来侦察,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杜鲁门。
此时的杜鲁门已经准备要彻底地把麦克阿瑟解职回家了,但是还是差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是:强悍的志愿军送给杜鲁门的。
麦克阿瑟对朝鲜战争的走向那是接连的判断失误,一开始认为我们不会出兵、当我们已经出兵以后他又说是小股部队。一直到前三次战役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麦克阿瑟才真正地感觉到:志愿军的强悍,同时美军也完全陷入了被动之中了。
这对于杜鲁门来说真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不尊重领导也就算了、乱说话也可以算了、但是指望你能打个胜仗的,可是你连打胜仗都不行。
不好意思,那就顺水推舟、找个理由让你回家了,于是杜鲁门终于把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给解职回家了。
那么万一麦克阿瑟没有被杜鲁门解职的话,朝鲜战争会是个什么走向呢?
朝鲜战争一开始爆发的几个月里面,麦克阿瑟的指挥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强行发动仁川登陆;10月1日越过了三八线,10月19日攻占平壤。麦克阿瑟并没有停止进攻的脚步,他继续向中朝边境推进、按他的话讲: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事、要饮马鸭绿江。
不过此时,几十万志愿军战士已经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启:对美作战了。由于麦克阿瑟的误判和自大,导致美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损失惨重。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对老美的军队发起了猛攻
,
将老美的军队从鸭绿江畔一路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区,歼灭敌军共计1.5万人。
1950年11月7日开始,志愿军将老美的军队引诱到了预定战场以后,再次对其发动猛烈突击,这回直接把老美的军队赶出了平壤。
1951年1月8日,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再次对老美的军队发起进攻,这次直接攻占了汉城。
这三次战役直接把麦克阿瑟打回了原形、也让其战前的嚣张劲彻底破产了。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无法控制住局面了,所以才喊出了要用原子弹来对付志愿军。
那么如果麦克阿瑟此时继续指挥美军作战的话会发生什么呢?我总体上感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走向不会有大的变化,最后还是以签署停战协议收场。
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理由吧:
理由一:美国人不会在朝鲜战场用原子弹的
核武器的实战使用在人类历史上只出现过了一次,那就是:美军往日本投了两颗。不过当时的情况不一样:
一是,日本是纯粹的侵略者,所以美国人没有任何道德压力的;
二是,当时原子弹只有美国一家有,所以也不怕被报复的。
可是朝鲜战场就完全不一样了,美国人说白了是介入了别人的内战,道义上就说不过去了。如果再使用原子弹的话,那和美国人一贯的标榜就会严重的背道而驰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朝鲜战争的历史背景还是美、苏争霸的一部分而已。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真的往朝鲜战场投原子弹的话,苏联人会作何反应呢?大家别忘了,苏联人当时也有原子弹的。
万一美国人放了的话,我认为苏联人也一定会放的。当时是两大阵营的争斗,苏联人如果认怂的话,阵营里面的小弟怎么看,会不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苏联从此一蹶不振呢?
理由二:美国人不想长期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人是一头钻了进去了。可是他的老对手、最大的对手苏联人并没有正面参战。这样一来,双方的实力消耗就是此消彼长的存在了。
大家不要忘了,当时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在欧洲、在德国,美国人并不想中苏联人的计策——让美国长期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实力。
我认为,当美国取得了其战略利益以后(占领战前的地盘、还是以三八线为界)还是会找我们谈判了。毕竟美国人已经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根本没有任何好办法彻底的战胜志愿军。
总结一下:即使麦克阿瑟没有被解职的话,朝鲜战争也不会永久地打下去、美国人也不会在朝鲜投放原子弹的,最终的结果还以和谈告终。核心原因是:美国人并不想长期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之中、美国人也完全没有彻底战胜志愿军的可能。
-----
网友解答:
-----
如果杜鲁门不解职麦克阿瑟,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大概率的走向是美国佬输得更惨。在麦克阿瑟的领导下,美国佬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部队,或者是深陷在朝鲜这个泥潭中无法自拔,或者被彻底赶出朝鲜半岛。然后仅仅凭借海、空军的绝对优势的兵力,像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那样,占据几个像巨济岛之类的小岛,勉强有个挂“大韩民国”旗子的地方,就不错了。
因为在麦克阿瑟挂帅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国佬为首的“联合国军”一共进行了三次大战役:首战即以几个军的兵力,扼制住了“联合国军”北进的势头。在消灭了一万五千多敌人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全线后撤。麦克阿瑟自以为是,认为“中国人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于是他愚蠢地命令部队,钻进了彭总挖下的大陷阱之中。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踏步后撤,美国佬为首的联合国军钻进了口袋。38军113师的玩命穿插,在三所里、龙源里一线死死卡住了西线美军的退路。把美二师、骑一师、二十五师、南朝鲜一师等都圈进了几十公里长的包围圈。
一仗下来,美军大败。吐出了他们吞下的三八线以北的朝鲜领土——十天之内,溃退三百多公里。连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逃跑中出车祸死了。随着三十九军冲进平壤,丢失了49天的朝鲜首都,又被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夺回来了!第二次战役,我方大胜!美二师几乎被全歼:扔了坦克、汽车、大炮,仅仅是零散爬山逃跑回去了的士兵,不到原编制的五分之一!而其他部队,也好不到那里去!全被“共军”打怕了!
挨了一顿痛扁的美国佬,威胁要使用原子弹的同时,又使出“和平谈判”这一招:原因是麦克阿瑟被打得吓破了胆,不断发电报说面临“灭顶之灾”,要求赶紧增兵,否则他不承担战败之责。看看打胜没有希望,又想“体面地结束战争”,美国政府于是通过各种手腕,让十三个第三世界国家联名请求中国:不要越过三八线。实际上,美国佬被打怕了,想单方面提出“中场休息”,喘口气。缓过来了,接着再打。那肯就此认输,承认被KO了?
因此中国政府答复十三国:问题的关键在美国。到目前为止,看不到他们
一点儿和平的诚意和具体的举措。另外,美军和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时,十三国为什么不讲话?
1950年的最后一天,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三天后,南朝鲜的首都汉城,就被39军打下来了。美军的全面败退,引发了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更加激烈的争吵。在一轮又一轮的人身攻击之后,杜鲁门忍无可忍,把惹事生非却不能收拾残局的麦克阿瑟广播撤职,狠狠地羞辱了对方一把。把李奇微扶上了联合国军司令的位置上。
综观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从最初仁川登陆的巨大成功、人们奉若神明,到狂妄地在报纸上公布作战计划,无全无视对手,自大到没边儿的程度。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又不接受云山战役的教训,以为美军天下无敌,失败只是偶然。自信心爆满。而在第二次战役后败退三百公里、丢了平壤,第三次战役又失了三八线、丢了汉城。打得麦克阿瑟完全失去了自信,变得十分懦弱。天天要求国内增兵朝鲜,否则战争必败无疑……真是丢尽了脸面。这样的司令官再当下去,能有啥好结果?
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美国佬三易统帅,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再到克拉克,才勉强与志愿军打了个平手,被迫签下了停战协议。
“在经过三年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
网友解答:
-----
麦克阿瑟如果不被杜鲁门总统解职,继续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将有可能出现两种局势。
一种是联合国军或者说美军可能败的更快更惨。
麦克阿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刚愎自用。毛泽东曾说,像麦克阿瑟这样的人是最容易被打败的。麦克阿瑟的传记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也写道,麦克阿瑟“始终就像一个凌驾于朝鲜之上的巨人,最终被自负彻底击垮”。麦克阿瑟坐在位于东京的豪华的美军远东司令部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他的战略和战术总体上是失败的,所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5次战役中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只是在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因车祸死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沃克后,才扭转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挡住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凌厉攻势,使朝鲜战争逐渐转入阵地战。
李奇微接任沃克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深入研究了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和作战规律,改变了麦克阿瑟的战略战术,因而在他的指挥下,美军总能与志愿军打成平手。但是,李奇微的攻劳却遭到麦克阿瑟的贬低。因此,如果麦克阿瑟继续任联合国军司令,一定会撤换李奇微而任用听他话的人。果真如此,联合国军即美军将会加速溃败。
另一种是美军可能向朝鲜甚至中国投放原子弹,导致这场战争更加持久和惨烈,甚至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接连败北后,曾经说过,面对强大的中国军队,如果不继续向朝鲜增兵或动用原子弹,美国人将逐渐被赶出朝鲜半岛。这时,失败成为他唯一的念头。但是,像麦克阿瑟这样的一个战争狂人,绝不会甘心失败。所以他对同情他的记者和右翼政治人士说,我们已经失去在朝鲜战场赢得胜利的愿望,要夺取真正的胜利,就是到中国大陆和共产党决一死战。他说,那将是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甚至是一场全面战争。
麦克阿瑟的这些说法和观点,都说明,如果杜鲁门没有及时撤掉他的职务而任由他胡闹的话,朝鲜战争肯定会升级成为对中国和苏联的全面战争,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英国军事史学家黑斯廷斯认为,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在朝鲜战场败在中国军队手里,使其名誉扫地。为了挽回他的尊严和威望,“他肯定会鼓动我们与红色中国一一甚至是苏联一一打一场全面的战争,不惜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惜动用原子弹”。
-----
网友解答:
-----
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与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对决被视为是一场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对决。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1898年18岁的麦克阿瑟考入了西点军校。1903年麦克阿瑟以那届学员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的麦克阿瑟成为了一名美国工程兵兵晋升为少尉。
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作为新成立的美军第四十二霓虹师的参谋长随军去了欧洲,不久后又以准将军衔担任了该师第八十四步兵旅的指挥官。就在战争即将结束前的几个星期麦克阿瑟成为了第四十二霓虹师的少将师长。麦克阿瑟在一年多的战争中获得了2枚优异服役十字勋章、7枚银星勋章、1枚优异服役勋章和2枚紫心勋章,由此成为一战期间受勋最多的美国军人。
麦克阿瑟可能是当时美国的所有军事将领中最好出风头的——首先他的着装就与众不同:他头戴一顶软帽,身着高领毛线衫,脚蹬锃亮的马靴,手里纵深拎着一根马鞭。美国媒体直接称其为“远征军中的花花公子”。这个好出风头的“花花公子”打起仗来却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麦克阿瑟在执行任务时也遇到过危险,可他从未显露过恐惧。有一次他乘坐司令部的车到前线去,结果途中遭遇德军袭击。
尽管汽车报销了,然而他和司机却完好无损。后来麦克阿瑟又多次历经惊险,却每每总是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人们都说麦克阿瑟天生就有避弹功能。大难不死的麦克阿瑟也许并不知道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还没到来。第四十二霓虹师是由来自2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国民警卫队组成的。当他们抵达欧洲时包括麦克阿瑟上校在内没一个人有过实战经验,所以这支缺乏训练的部队实际上就是在欧洲战场上学会如何打仗的。
1918年2月中旬第四十二霓虹师配属给法国第七集团军参加作战:2月26日夜晚麦克阿瑟自愿参加法国人的突击队。在经过一番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后约有600多名德国人被俘。这一夜麦克阿瑟带着他的部队走了大约40公里,然后又步行回到司令部。法国方面为感谢麦克阿瑟为其颁发了十字军勋章,美国陆军也因为这次行动授予他银星勋章。第四十二霓虹师在洛林地区前线作战大约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此期间麦克阿瑟常深入前线激励坠英勇作战。到了6月21日第四十二霓虹师撤离前线时已成为一直英勇善战的部队,而麦克阿瑟也因此成为了协约国军队中人人皆知的美国军人。这时麦克阿瑟已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他总要在战场上最引人注目,所以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他总是口里叼着烟斗、脚踩高筒马靴。每当战斗打响时头戴软帽、手持马鞭、腿绑裹腿、身着卡其布军装的麦克阿瑟总是第一个跳出战壕。
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随军返回了美国。1919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成为了美国陆军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7年57岁的麦克阿瑟从美军中退役。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被征召回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性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
麦克阿瑟退役时本来以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已画上句号,谁知二战才真正使他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其实在二战初期麦克阿瑟一度曾遭遇惨重的失败。在1941年的菲律宾战役中麦克阿瑟的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导致美军不得不从菲律宾撤离。麦克阿瑟在形势最严峻的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最后留下了一句“我会回来的”就匆匆离开了。好在麦克阿瑟后来兑现了自己会回来的诺言。
1944年麦克阿瑟被晋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用光复马尼拉的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誓言。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军与日本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一生爱出风头的麦克阿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占尽了风头,直到20世纪50年代麦克阿瑟才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足以战胜他的对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席卷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美、韩军队则被压缩在釜山附近约1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第10军在仁川登陆。这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正全力准备围歼釜山地区的残敌,然而随着战线的延长使人民军的后方出现了很多守备空虚的薄弱环节。麦克阿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决定在仁川登陆以切断朝鲜人民军的退路和补给线。
仁川战役成为了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之一:在此之前朝鲜人民军可谓是势如破竹,然而仁川战役使人民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局面。1950年9月28日美军部队反攻到三八线附近,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也进入朝鲜境内作战。后来美军的先头部队一路向北推进到了鸭绿江,甚至还派出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等地。美国第七舰队也公然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的统一事业。
1950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与身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即将迎来他们之间的巅峰对决。当时全世界没任何人会质疑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这位美军中屈指可数的五星上将尽管曾在菲律宾巴丹半岛有过走麦城的经历,但终究还是在莱特湾以一场华丽的王者归来洗刷了所有耻辱。
尤其是麦克阿瑟指挥策划的仁川登陆行动更是将其推上了美国军神的宝座。自信满满的麦克阿瑟放出豪言壮语:“要在1950年圣诞节以前结束战争”。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阻击对手,与此同时集中另外5个军和1个师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实施突然打击。最终“联合国军”被从鸭绿江畔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地区。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损失约1.5万人,然而这并没使麦克阿瑟放弃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念头。事实上麦克阿瑟一开始对中国可能会介入战争就严重估计不足。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美国方面则有着当时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二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全球头号强国。二战后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已占到整个西方世界的50%以上,小麦产量占西方整体的30%以上。
195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达1507亿美元、黄金储备247亿美元、钢产量8772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在军事上掌握着核武器,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舰队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在建航母居然还有18艘。随着二战的胜利使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已拥有200多个军事基地,可以用最快速度向全世界任何地区投放兵力兵器。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所指挥的部队中不乏美军的王牌部队。这些部队中很多都在太平洋战争中打过日军,所以都积累有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反观中国方面在美国人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能力自卫的国家。就在志愿军出兵朝鲜的13年前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屠城,侵华日军铁蹄踏破中国最富裕发达的半壁江山,甚至直到日本投降当日还从国军手里夺取了最后一座城市。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时曾对中国参战的可能性进行过评估,然而傲慢的美国人从未真正了解过新中国。当时美国国内的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中国不会介入,退一步讲即使中国介入也不可能改变战局。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过是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而已,直到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发起了扭转朝鲜战局的第二次战役:西线的6个军在清川江地区吸引敌方注意力,东线的3个军则在长津湖地区对敌方发起了反击。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东线长津湖地区的长津湖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堪称奇迹的众多战役之一。
1950年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了。志愿军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和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当时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正沿着一段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事实上这名美国随军记者的感觉一点没错,因为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盯紧了。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
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了猛攻。一时间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经过整晚的激战之后美7师和陆战1师被志愿军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11月28日的整个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的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
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第7师第31团因曾参加对苏俄的干涉作战而被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第7师第31团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属于美国陆军中的王牌部队。在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战斗中这支美军王牌部队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
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共3100余人,缴获汽车184辆,坦克11辆、各种火炮137门。此战中这支美军王牌部队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获。此战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但与此同时志愿军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在电影《长津湖》中由张涵予扮演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不仅是在和老美战斗,也是在和老天爷战斗”。其实在这场战役中严寒的天气成为了继正面的美军之外我军所面临的又一个大敌。通常在0度左右水就会被冻成冰;零下10度左右地面就会形成厚厚的积雪。零下20度左右一瓢热开水在空中一泼马上就会变成散开的银花;普通钢铁会变得冷脆,以致于稍用一些力气就能折断。
在零下20度左右人们呼出的气都会立马变成冰贴在人们的脸上,所以人们在零下20度的室外环境中连呼吸都会变得很困难。零下20度尚且如此,更何况当年的志愿军战士面对的是零下40度的考验——那可真是能冻死人的极端低温啊。据原志愿军九兵团副司令陶勇秘书苏荣回忆称:“当时的气温只有零下三四十度。一口唾沫吐出去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结冰,掉在地上就是一个冰块了”。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美军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根据美军方面的记载显示:长津湖战役期间每当凌晨来临时美军所有的车辆都发动不起来。尽管美国大兵都缩在鸭绒睡袋里取暖,每个排都用柴油炉不停地烧开水煮热汤,可还是有许多人生了严重的冻疮。一些受伤的士兵甚至因为医生无法给他们输血而死去,因为血浆会在瓶子和软管中被冻住”。
当时美军士兵每天早上都要把野战食品在柴油炉上烤化后才能食用。美军不仅每天都要烤食,而且还需要每天“烤枪”。结构复杂的勃郎宁机枪、卡宾枪有不少零件被冻得失去功能。一名陆战队士兵回忆说:“为了保暖多穿衣服是不可能的。你被手套、风雪大衣、长内衣、头兜和所有的东西捆得紧紧的,那么你在爬山的时候肯定会出汗,结果是一旦停止前进时汗水就会在你该死的衣服里面结冰”!
从我军和美军士兵的回忆中都不难看出1950年长津湖战场的冬天是何其寒冷。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美军陆战1师在战报里声称:自10月26日至12月15日该师共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战伤3508人。合计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造成非战斗减员的原因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从中不难看出美军的非战斗减员实际上已超过了战斗伤亡。
造成非战斗减员的原因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而这两大原因其实都和严寒的天气有关。冻伤自然也就不必多说了,而消化不良也多半是因为食物没烤熟所致。在电影《长津湖》中有一个镜头是专门对比志愿军战士啃土豆和美军官兵吃大餐的场景。要知道美军当时在食物、衣物、药品、弹药等物资的补给能力上是远远强于我军的,然而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的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都表现得如此狼狈不堪。
那么缺乏防寒装备的志愿军战士们在这场战役中所面临的困难只会比美军更大。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弹药、食物、衣物等各种物资均严重不足。这其中光是冬季防寒服装的缺乏就导致大量的非战斗减员。1950年7月解放军后勤部就安排东北、华北等各大军区赶制了34万套棉衣、棉鞋,此外还赶制了一大批棉帽子、绒裤、毛背心、棉大衣,然而在当时紧迫的战争形势下入朝参战的部队临时大幅增加。
因此许多入朝参战的部队还来不及配齐物资就匆匆赶赴战场。东北地区各军区、地方政府均动员了一切力量全力保障前线需求: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动员机关人员将自己身上的大衣、棉帽统统脱下来直接送给了在沈阳短暂停留的第20军战士们。然而在当时紧迫的局势下已没足够的时间让部队下车换装了,所以只好采取向车上扔东西的方式给开赴前线的部队尽可能提供更多冬装。
在当时的皇姑屯站铁路工作人员们只要一看到开上来的军列就直接朝车上扔棉衣、扔帽子。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79师236团1营教导员李炳章回忆:“沿途大小车站都堆满了棉衣、棉帽”。其实冬装本来是不缺的,可战士们却没足够的时间下车换装。很多部队在行色匆匆之间没能领到足够的冬装。一些从南方调来的部队甚至还穿着南方地区的大盖帽和薄衣。
当然后方机关也不可能就这么看着战友们挨冻。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后国内各族同胞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踊跃支持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新中国才刚成立一年,所以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由于当时我国尚未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所以汽车数量相当有限。当时东北人民是赶着马车通过鸭绿江浮桥向前线运输各种军需物资的。
在没能掌握制空权优势以前我们的补给线始终处于美军飞机的威胁之下。这也导致大量军需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据20军后勤工作总结摘要显示:部队11月12日入朝,到18日第一列车100万斤粮食才出发。粮食由辑安运到前川离前线还有300余里,而且这剩下的300多里路程几乎全都要翻山越岭。敌人的空袭导致20军本就为数不多的汽车损失严重。
运输力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入朝参战的部队缺弹药、缺粮食、缺冬装......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们趴在雪地里啃冻土豆的镜头和美军官兵吃大餐的镜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即使是在缺粮情况如此严峻的状态下志愿军仍始终保持着官兵一视同仁的优良传统。有时为了将有限的粮食优先供给一线部队还造成军机关断粮的情况。志愿军27军管理科科长邢志仪为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就组织科里的同志们挖野菜。
当时美军的一份史料中曾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导致他们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导致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衣物也供应不上”。长津湖战役中数万穿着单薄的中国士兵潜伏在迷蒙的冰雪中依托夜色掩护对美军发起了进攻。志愿军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牺牲。
在狙击美军撤退的“死鹰岭”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被冻成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美军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少将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美军开始大撤退。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
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一直撤退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志愿军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第26军主力却始终没能赶到投入战斗。1950年12月24日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落下帷幕,同时这也标志着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落下帷幕。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凭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这本身就是极为难得的一次战术胜利。事实上长津湖之战的战略意义也许更为深远:这场战役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及其附属部队放弃了长津湖一线导致美军在整个朝鲜东北部战区门户大开。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瞬间被掰断了一翼。此战后我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这场扭转了朝鲜战场态势的战役因此被视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志愿军趁着美军还没重新调整好作战姿态就再接再厉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歼敌19000多人。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志愿军占领。三次战役打下来之后身为“联合国军”指挥官的麦克阿瑟已被打得有些晕头转向了。
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向麦克阿瑟询问对策,结果病急乱投医的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用原子弹。麦克阿瑟的胡言乱语以及美军在朝鲜战场的不利态势最终促使美国总统杜鲁门下决心临阵换将。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让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其实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之间的矛盾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麦克阿瑟自从作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抵达日本后就被日本人当太上皇一样供着。在日本就连天皇在麦克阿瑟面前也只能唯唯诺诺。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大小事务几乎最终都是由麦克阿瑟拍板定案。这时的麦克阿瑟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一位无冕之王。小日子越过越滋润的麦克阿瑟也越发自大起来,到后来甚至连总统杜鲁门也不放在眼里了。
杜鲁门并不是经过正式大选上台的总统,而是在罗斯福去世后作为副总统顶替上去的。麦克阿瑟心里觉着老子是一战、二战打出来的五星上将,而你杜鲁门不过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暴发户而已。在日本一向说一不二的麦克阿瑟忘了你在海外再牛逼也是美国的将军,那么你作为美国的将领就得受美国政府的管辖。白宫和五角大楼在美国是否该介入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其实并没太大的分歧。
不过在战争的起始点上政客和将军们却有着迥异的思路。杜鲁门认为收复汉城足以令他一扫其在民调中的颓势,从而为其所在的民主党赢得1950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主持外交事务的国务卿艾奇逊则开始尝试与苏联方面展开秘密谈判,从而以美军止步三八线来换取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剑拔弩张态势的缓和。可惜这些“和平方案”并不存在于麦克阿瑟的计划之内。
事实上当时美国政府高层并不愿在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过分刺激中国和苏联。这时美国在全球的战略重点是与苏联在欧洲争夺势力范围。美国本来以为朝鲜半岛的战争不会持续太久,然而现实却是美国已在朝鲜战场泥足深陷。美国不得不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朝鲜战场,因此在无形中削弱了美国在欧洲与苏联博弈的力量。这时的美国迫切希望从朝鲜半岛腾出手来应对苏联在欧洲方向的战略威胁。
然而麦克阿瑟却一心想要将战火继续向北蔓延以便能直接威胁中、苏两国,进而巩固自己“远东无冕之王”的超然政治地位。美国政府预感到再这么放纵麦克阿瑟就会让他牵着自己的鼻子走。1950年9月28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麦克阿瑟是否准备越过三八线”这样的问题时只能含糊其辞地表示自己不便公开表态,然而就在一周前这位总统还言之凿凿表示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将尊重联合国的最终裁决。
就在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长篇累牍分析杜鲁门前后矛盾的表态时麦克阿瑟就公然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要求朝鲜人民就无条件投降的声明。麦克阿瑟抢在美国政府正式表态以前就用自己的名义发布声明这种行为令杜鲁门很是恼火,但直到这时杜鲁门仍大大低估了麦克阿瑟的野心。自1950年8月以来麦克阿瑟指挥的部队就不断以“误炸”的名义空袭中国东北。
1950年10月8日美国空军出动战机公然掠过苏联远东一处军用机场上空。事后苏联方面向美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使杜鲁门感觉到再继续放纵麦克阿瑟将会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嗅到危险气息的杜鲁门随即要求白宫为他安排一次与麦克阿瑟的单独会晤,可谁知麦克阿瑟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了杜鲁门的召见。杜鲁门无奈之下只好屈尊降贵飞往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主动拜会麦克阿瑟。
按说一位总统自降身份主动拜会自己手下的一名将领算是给足了麦克阿瑟面子。谁知麦克阿瑟竟向美国驻南朝鲜大使抱怨道:“威克岛之行实在是浪费时间,杜鲁门应当直接到东京找我”。尽管麦克阿瑟抱怨一通之后还是启程赶赴威克岛,然而在整个会晤期间他始终把自己置于与杜鲁门平起平坐的地位。会晤期间杜鲁门对麦克阿瑟提出是所有要求都照单全收了。
杜鲁门赋予了麦克阿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特权,同时这也意味着朝鲜战争接下来的走向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影响也自然就由麦克阿瑟一肩承担了。当美军在朝鲜战场三次战役中屡战屡败之后早就对麦克阿瑟心存不满的杜鲁门正好借此机会临阵换将。其实麦克阿瑟的去留对朝鲜战场的影响并不大。在麦克阿瑟离开朝鲜战场之前志愿军战士们已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连续打赢了三次战役。
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实事求是地讲也算是一位名将。李奇微走马上任后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的战法不断向北推进。等到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结束时双方的战线最终维持在了三八线附近。1951年4月22日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至6月10日前后结束。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一度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然而“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带领下又把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在此过程中“联合国军”被歼灭8.2万余人,与此同时志愿军和人民军也损失了8.5万余人。1951年6月以后朝鲜战争大规模运动战阶段结束,随后双方进入到边打边谈的阶段。曾经气焰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开始试图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这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与中、朝方面接触谈判,但仍试图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以逼迫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让步。
这种边打边谈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我们所熟知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双方边打边谈的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是前所罕见的: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役中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军冲锋900多次。上甘岭战役期间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的部队创造了在9天内消耗36万发炮弹纪录。这相当于平均一门炮每天消耗320发,因此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一术语。
可志愿军面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如此猛烈的进攻仍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197653人。在此期间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可歌可泣的英烈。正是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迫使美国人第一次在自己为能战胜的条约上签字。无论麦克阿瑟是否被调离朝鲜战场,也无论是谁前来接替他,但这些都不会对整场战争最终的结局有太大的影响。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朝鲜战争十年后的中印边境战争期间曾有记者采访麦克阿瑟对中印战争的看法,麦克阿瑟回答说:“谁跟中国陆军打仗谁就是有病”。由此可见中国志愿军给他留下的印象何其深刻。事实上朝鲜战争不只是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整个美国政界、军界对中国的看法都发生了改观。
正如克拉克将军所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从此美军打心眼里承认中国军人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美国军队从此视中国军队为最强硬的对手。直到今天美国军事学院教科书中唯一的中国战例就是上甘岭战役。美国开始意识到无论自己喜不喜欢中国都必须在战略上对中国足够重视。
-----
网友解答:
-----
1950年6月,在朝鲜半岛上,朝鲜与韩国爆发了武装冲突,很快演变成了朝鲜希望借此统一半岛的全面战争。
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一度占据了半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然而,在距离国家统一只剩下最后一步的时候,美国携二战胜利之威,裹挟十数个国家武装军队,从釜山登陆半岛。
朝鲜战争
朝鲜人民军的装备虽然还要好过解放军,但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仍然拥有碾压式的优势。联合国军很快帮助韩国“小弟”稳住了局势,并且一路用炮火和钢铁洪流将朝鲜人民军赶到了距离鸭绿江边。
形势最危机的时候,麦克阿瑟手下军官的望远镜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鸭绿江畔。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祭出了那句“
让孩子们圣诞节之前回家
”名言。
的确,作为二战的美军统帅,战后日本的太上皇,在他眼里,似乎整个东亚地区都会臣服于他的脚下。狂妄到极点的麦克阿瑟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没有之一),轰炸中国东北,企图将战火烧过鸭绿江,烧到我国境内。
麦克阿瑟
在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中国志愿军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奔赴朝鲜战场,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全面打响。从那一刻开始,麦克阿瑟从他人生的巅峰逐步开始飞速向谷底滑落。
在志愿军面前,麦克阿瑟败得实在太惨,当志愿军云山战役初战告捷的时候,麦克阿瑟还不愿意相信志愿军兵临城下的事实。
在经历了一二三次战役后,势如破竹的联合国军已经被迫退守三八线以南,形势还在继续向他恶化,迷之自信的美国上将已经由狂妄变成了焦躁。
接下来,就连麦克阿瑟本人都认为,他本人包括他率领的美军下一步应该被推下大海了(只可惜当时国力所限,后勤保障艰难,未能一举成功)。
原子弹爆炸
连遭败绩的麦克阿瑟,在正面交锋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悍然表示要祭出大杀器原子弹,来对付志愿军。如此疯狂的举动,立刻遭遇了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内的所有人坚决反对。
一位战功赫赫的二战功勋,堂堂五星上将,似乎在志愿军的小米加步枪面前退化成为了一个“特朗普式”的人物。
屡战屡败之下,麦克阿瑟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的言论和行为越来越荒唐可怕,在眼见战局无法好转甚至有失控的情况下,杜鲁门一纸调令将麦克阿瑟召回了国内并且还解除了他的职务。
这位美利坚大元(麻)帅(烦)从太上皇到泯然众人,只用了一份电报的时间。伴随着那句: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的名言,彻底退出了历史。
麦克阿瑟
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在志愿军面前,麦克阿瑟只是一只纸老虎,这一点,连身在国内战犯营的日本战犯们都深为认同。不管麦克阿瑟本人,对于志愿军和彭老总,甚至还有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否心服口服。作为一个对手,他是彻底的失败者。
就算杜鲁门不选择将麦克阿瑟召回国内,麦克阿瑟也难以在朝鲜战场上找回自己失去的颜面,继续由他指挥下去,联合国军只能是徒增伤亡。
事实证明,李奇微式的将领相比麦克阿瑟更为难缠,深谙现代战争的军队,在拥有了正确的指挥下,绝对是不可轻视的对手。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得以平局的方式收场。
拥有现代化武器,绝对制空制海权的联合国军,在吃着炒面加雪的志愿军面前无奈签下了停战协定,这本身就是志愿军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何其震撼?
离开朝鲜的麦克阿瑟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待双方的交锋,或许才会真的明白,就算是自己留下来,朝鲜战争也不会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麦克阿瑟
在之后有人曾说,美国总统没有授权麦克阿瑟使用核武器,是美国输掉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笔者看来这一观点有些偏颇,原子弹的威力无需多言,但是当时美国有,苏联也有,我们在朝鲜战争胜利结束以后也拥有了。
同时就算没有原子弹的中国,面对美帝也从来都是铁骨铮铮,假如志愿军真的害怕麦克阿瑟叫嚣的原子弹,就不会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所以说原子弹救不了麦克阿瑟,也救不了他领导的联合国军。伟大领袖一句话说得非常透彻,假如美国真的用了原子弹,那么
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此话何其豪迈?何等霸气。
志愿军冰雕连
我们也可以试想,杜鲁门假如任由麦克阿瑟尽情发挥,其实朝鲜战争不外乎两个结局,一是联合国军真的被从半岛上赶下大海,假如美国承认彻底失败,至此东亚乃至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而事实上,美国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接受彻底失去朝鲜半岛的事实,并且实际上他们的硬件能力,也能够支撑他们留在半岛之上。接下来就是全面战争的爆发,无论是对于朝鲜半岛或者是对于美国本身,都将是全面灾难的开始。
这一点,相信被紧急召唤回国的那位老兵麦克阿瑟后来也逐渐清醒了过来,杜鲁门召他回国是完全的正确的,不仅是挽救了他本人,也挽救了整个美国,包括远在战场上被志愿军碾压的联合国军部队。
当代的中国不得不承认,今天享受的和平环境,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初那场战争,老一辈革命家和伟大的志愿军为新中国打下的余威。在享受今天宝贵的和平的时候,也应该不忘志愿军当初和麦克阿瑟领导的军队如何拼死较量,不忘他们给后辈们留下的“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上发生战争”的豪迈。
-----
网友解答:
-----
在麦克阿瑟看来他才是漂亮国最合适的总统,所以对于杜鲁门甚至是五角大楼的决策他都完全不放在眼里。
当然,麦克阿瑟有这样的资本,二战战功赫赫的他在战争结束后就成为了漂亮国在远东地区的代理人,不嚣张就不是麦克阿瑟了。
麦克阿瑟
东亚的势弱
放眼整个人类历史,东亚这片土地可以说由于中国的存在,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固步自封的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列强,以至于有了屈辱的百年近代史。
中原王朝尚且如此,周边的附庸国家可想而知,所以在西方列强的眼里,东亚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包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是如此。
曾经睥睨天下的中原王朝
别看我们中国在二战过程中是抵御日本的中坚力量,但人家都没把日本放在眼里,何况是我们。
进一步来看,打日本都打得如此困难的国共联军,解放军就算把国军摁在地上摩擦,他们依旧不会因此高看解放军一眼。
所以在麦克阿瑟眼里,解放军就算参战,也不可能带给美军多大的威胁。
如今依旧是军事实力比较强的地区
麦克阿瑟自信的来源
当然,麦克阿瑟的自信也不是无的放矢,二战帮漂亮国锻炼出了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不得不说,这些老兵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加之靠着“孤立主义”发家漂亮国在二战中爆了一波科技,所以装备对解放军来说也是降维打击。
那时的漂亮国
除此之外,漂亮国在二战后拉拢了一批“小弟”,有一群“仰慕者”在后面喊加油“666”,站在前面的麦克阿瑟恐怕都不止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可能都不足以形容他当时的心境。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来想麦克阿瑟,其实如果我们换到他的角度去想,就会发现,似乎真的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朝鲜战场上的钢铁洪流
之所以说似乎,那是因为麦克阿瑟确实也担心一个不确定因素苏联,不过这个担心很快就从白宫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至此,麦克阿瑟真的想不到还有什么能阻止他在朝鲜半岛耀武扬威。
麦克阿瑟
中国人真的来了
麦克阿瑟肯定是思考过中国出兵这事的,不过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一个农业国,而且还是一个刚刚解放的农业国,哪什么阻止他的钢铁洪流?
所以就算麦克阿瑟知道中国人来了,也丝毫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一切按照他的原计划进行。
志愿军来了
哪怕是真的中国志愿军给了“联军”当头痛击,麦克阿瑟也没觉得有什么,他认为自己只是输在了轻敌上,对于中国志愿军的能耐他依旧一点不上心。
当时的麦克阿瑟想的无非就是等自己重新整装,恢复恢复士气,最好再来一次敌后登陆,一举击破中国志愿军。
仁川登陆
当然,杜鲁门没有给他这个机会。那么是不是说麦克阿瑟如果没有被撤职,中国志愿军将越发艰难?
当然也不是,首先麦克阿瑟野心之大已经到了杜鲁门不得不想办法将他除掉的地步,所以就算这次机会杜鲁门没把握住,相信用不了多久麦克阿瑟也会收拾东西走人。
杜鲁门
其次,麦克阿瑟错就错在他严重低估了中国志愿军的战术水品和战斗意志,或许在麦克阿瑟看来,武器装备才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其他只是辅助。
从历史上也能看出,中国志愿军不管是对“联军”有可能的反扑或登陆都做出了相应的准备,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就算能重整旗鼓,也不一定能讨得了好。
最可爱的人
麦克阿瑟还有机会吗?
当然是有的,毕竟硬件差距是真真实实摆在哪的,加之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摇摆不定,中国志愿军打得真的很艰难。
尤其是没有制空权,后勤完全得不到保障,前线将士那真的是在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力战斗着。
如果麦克阿瑟不顾一切的反扑,不计兵力损失、弹药消耗的话,志愿军战士的血肉之躯难说还真不一定抗得下来。
占据制空权的漂亮国空军
尤其是如果麦克阿瑟用空中力量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力输送的话,那么对于志愿军来说将会是一场噩梦。
当然,说着简单,要操作起来,麦克阿瑟的阻力也是不小,先不说“联军”士兵能否吃得消,会不会先志愿军一步倒下。
杜鲁门和五角大楼就肯定不会让他这么干,因为漂亮国百姓不会让他这么干。
其次,这样做的消耗就算对于漂亮国来说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了。
真的艰难
李奇微
最后来看看李奇微,李奇微作为麦克阿瑟的接班人,他是否又真的吃透了志愿军呢?
很多朋友认为麦克阿瑟自大,李奇微则谨小慎微,事实上如果让他两任“联军”总司令的时间颠倒一下,或许对志愿军来说威胁更大。
志愿军入朝初期,如果是李奇微的话,难说不会吃那么大的亏,就算被迫后撤,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而此时麦克阿瑟再来大开大合摆开阵势和志愿军硬刚,后勤问题已经非常突出的志愿军或许真的难以招架。
李奇微
结语
历史没有如果,哪怕李奇微是一开始的“联军”统帅,相信伟人、彭老总以及一众志愿军将士依旧会有合适应对之策,也不可能会给麦克阿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况,麦克阿瑟都会有一种有力没地方使的无力感,这或许才是志愿军厉害的地方,决策上的差距也是“联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西方艺术大师提香的油画作品是属于什么画风?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篮球运动员力量这么差,运球频率那么慢,是体质问题吗?
上一篇:本人10年烟龄,戒了7年,今年又开始抽烟了,还能戒掉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