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要了解“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这个药学名词意思,首先必须要知道什么是“
甾体类
”?
所谓的甾体类,是指甾体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都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
这个四环的母核,排列在一起,就像一个汉字“田”,并且在这个“田”字形母核上,还有3个侧链,这3个侧链,又像一个汉字形“巛”。
这样一来,中国的药物学家们就创造出一个新汉字“甾”(音读zāi),十分形象地表示了这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好了,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甾体类”之后,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什么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什么是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甾体类”的化学结构 ,恰恰与我们身体里的一种激素,叫类固醇类激素非常相似。
而我们体内的类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这里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那么,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就是一类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的药物,这类药物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汉字“松”结尾,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等。
咱们普通百姓口中念叨的“用激素”,往往就是指它们。
什么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与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正好相反,非甾体抗炎药就是指一类不含有“
甾体结构
”的消炎止痛药。
世界上第一个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在1898年诞生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
打那之后的100多年,已经上市了100多种,1000多个品牌的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这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等。
尽管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化学结构不同,但它们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
解热、镇痛、消炎
作用。
1.解热作用:
例如
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2.镇痛作用:
例如
消炎痛
,化学名称
吲哚美辛
,可以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
3.消炎作用:
大多数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具有消炎作用,例如
布洛芬
,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总结:非甾体抗炎药就是指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消炎止痛药。
这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等。
尽管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化学结构不同,但它们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
网友解答:
-----
感谢提问!
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一类非类固醇激素类的能够消除疼痛、肿胀、四肢僵直及炎症的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通常被用于多种情况下的疼痛性疾病:包括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痛风、经期痉挛、扭伤、劳损以及其他的损伤。也可用来治疗术后那些不需要麻醉性镇痛药的轻微疼痛,或是作为一段强效镇痛治疗后的后续治疗。非甾体类消炎药还可以作为那些不能够接受麻醉镇痛药物的患者急性疼痛的替代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分为七大类:
1、水杨酸类,有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双水杨酯、柳氮磺吡啶等;
2、大类为苯胺类,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
3、大类为吲哚类和茚乙酸类主要有吲哚美辛、舒林酸、依托度酸;
4、大类为杂环芳基乙酸类,主要有托美丁、双氯芬酸等;
5、大类为芳基丙酸类,主要有布洛芬、萘普生、氟比洛芬、酮洛芬、非诺洛芬等;
6、大类为灭酸类,主要有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
7、大类为烯醇酸和其它类主要有吡罗昔康、氯诺昔康、替诺昔康、萘丁美酮。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了,觉的还不错的话可以点赞和关注!
-----
网友解答:
-----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非甾体抗炎药,但是你应该知道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吧?这些都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哦。
非甾体抗炎药,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主要是抗炎、抗风湿、镇痛、解热和抗凝血作用。
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中,非甾体抗炎药起了不少作用。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中,作为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常用的一线药物,医生也比较重视非甾体抗炎药的合理利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炎类疾病,都会出现受累关节的炎症。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而非甾体抗炎药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作用于环氧化酶,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从而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控制炎症发展和缓解炎症。
我是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医生刘良运,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一说,非甾体抗炎药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向环氧化酶进攻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并非是直接诊断前列腺素,而是将攻击目标对准产生前列腺素的上游——环氧化酶(COX)。通过抑制COX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其解热、镇痛和消炎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非甾体抗炎药都有着相同的作用机制,但是针对的环氧化酶不同。
人体内存在有两种环氧化酶异构体,也就是COX-1和COX-2,这两种环氧化酶异构体存在的部位不同,生物功能也不同。
COX-1
存在正常组织中,在生理刺激下可以刺激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环素I2(PGI2),起到保护胃黏膜、肾、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COX-2
是一种由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的环氧化酶,在炎症刺激下生成,它介导花生四烯酸转化产生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环素I2(PGI2),具有很强的致炎和致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根据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抑制程度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
针对COX-1的抑制作用比对COX-2强
,主要有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第二类:
针对COX-2的抑制作用与对COX-1抑制作用接近
,比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
第三类:
对COX-2的抑制作用比对COX-1抑制作用强
,或选择性抑制COX-2,比如尼美舒利、依托度酸、美洛昔康等;
第四类:
高度选择性的COX-2抑制药
,比如依托考昔等。
非甾体抗炎药,风湿用药要注意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时,通常强调足量、足疗程,一般需要数天至2周时间。
选择用药主要根据其化学结构、对COX-2选择性抑制程度、作用时间长短、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等综合用药。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一定要合理应用药物:
尽量选择第三类和第四类药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昔布类药物,与非选择性的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相比,能明显减少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用药方案应该根据个体不同用药:
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身体情况,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应该选择适当的药物。临床上,不是每个患者对某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都有相同的反应。所以强调用药的个体化。一般来说,患者对水杨酸类和布洛芬等常用药物耐受性较好;而吲哚乙酸类和吡唑酮类副作用较多。无论选择何种非甾体抗炎药剂量都应该个体化;只有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更改为另外一种。
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
非甾体抗炎药叠加服用药效并不会加强,但是不良反应会增多。
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短的非甾体抗炎药:
双氯芬酸、依托度酸、酮洛芬、吲哚美辛等属于短半衰期药物,尤其对于有溃疡病史的老年人,应该服用半衰期短、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同时,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能减轻各类关节炎的症状,但是不能改变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所以不同的风湿病,还需要对症治疗,联合使用。
有些情况下应禁服或慎服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NSAIDs作为镇痛药物用于3月龄以下婴儿,阿司匹林可引起瑞氏综合征,避免用于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目前儿童较为常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应该阶梯式治疗:
医生并不建议患者擅自增加药量,根据疾病抑制情况,采用阶梯式增加药量直至消炎、镇痛,此后要阶梯式渐次减少用量。
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注意事项:
可以在吃饭吃到一半时服药,减少胃肠道反应;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因为可能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不宜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危险。
如肠胃不耐受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肠胃不能耐受时,可以选择用另外途径给药,比如外涂、塞肛或肌肉注射,但一般选择栓剂或肠溶剂。
非甾体抗炎药与健脾和胃药的配伍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会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带来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肝不良反应:
10%患者出现肝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小于5%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部分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能明显干扰血压、平均动脉压上升。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是绝大多数患者短期服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是在于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差、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以出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穿孔等。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免疫性相关疾病时,可以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配合使用
,如木香、薏苡仁、淮山药、砂仁、陈皮、山楂、神曲、炒二芽、法半夏、茯苓、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也可以选用中成药联合用药,如香砂六君丸、保和丸、枳实消痞丸等。这样可以健脾、健胃,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造成的不良反应。
-----
网友解答:
-----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大类,具有退烧、止疼、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在药理学上又叫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人的双侧肾脏上方各有一个肾上腺,肾上腺可以分泌激素,其中一种激素叫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也就是老百姓平常所说的激素,比如强的松(即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强龙等。糖皮质激素也有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抗炎作用不同,因为糖皮质激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甾核,而解热镇痛抗炎药化学结构中没有甾核,所以又叫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等药物,已经被淘汰的安乃近也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我是小克大夫,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
网友解答:
-----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临床中非甾体抗炎药应用非常广泛。有解热、消炎、止痛等功效,能缓解疾病症状,对疾病的进程乃至预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八大类
(1)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 丙酸类(布洛芬);
(3) 苯乙酸类(双氯芬酸);
(4)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
(5) 吡咯乙酸类(托美丁);
(6) 吡唑酮类(保泰松);
(7) 昔康类(吡罗昔康);
(8) 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
近年来国内外已证实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阻碍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白三烯的致炎增敏作用。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
-----
网友解答:
-----
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类药物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许多药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这些药物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但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不同,故亦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许多类,包括:①甲酸类:也称水杨酸类,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等②乙酸类:代表药物为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③丙酸类:代表药物为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等;④芬那酸类:代表药物为氯芬那酸、甲芬那酸氟芬那酸等;⑤吡唑酮类:包括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等;⑥苯胺类:代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⑦萘酰碱酮类:代表药物为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⑧昔康类:代表药物为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替诺昔康、氯诺昔康等;⑨昔布类:代表药物为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虽然它们的化学结构差别很大,但它们均具有相同的作用,即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且还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要的环氧化酶。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可使发热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但不影响正常人体温。解热以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较好,吲哚美辛用于长期发热及癌性发热。安乃近一般不作为首选药,仅在急性高热且病情危重,又无其他有效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作用,对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等中等度的钝痛效果较好,对外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轻度癌性疼痛也有较好镇痛作用,是WHO和我国原卫生部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轻度疼痛的主要药物和替代药物。此类药物无成瘾性、无镇静安眠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中除对乙酰氨基酚外,均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对炎性疼痛使用吲哚美辛、氯芬那酸和甲氯芬那酸效果较好,其次为保泰松、氨基比林、阿司匹林。抗炎、抗风湿作用以阿司匹林、保泰松、氨基比林及吲哚美辛较强,其中阿司匹林疗效确实、不良反应少,仍为抗风湿首选药。对乙酰氨基酚并无抗风湿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宜阿斯匹林为代表,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阻止血栓形成,可用于防治冠脉及脑血管栓塞性疾病。
在安全性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共同的不良反应,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尤其是比较严重的反应,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这与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相关。此外,此类药物还可引起血液不易凝结、出血、水肿、电解质紊乱、一过性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以塞来昔布为代表的环氧合酶-2抑制剂还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最后,氨基比林、安乃近及非那西丁毒性较大,氨基比林、安乃近可引起粒细胞缺乏,非那西丁可损害肾脏,严重者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少数患者可诱发肾盂癌及膀胱癌,并且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对非那西丁的依赖,以上3种药物已逐渐被淘汰。
-----
网友解答:
-----
在临床上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者使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那么到底什么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1.关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定义及分类。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的甾体结构不同,抗炎的作用特点也不同,因此称之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见非甾体抗炎药这一类药物主要是与糖皮质激素相区别。
根据非甾体抗炎药化学结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等。非甾体的抗炎药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根据对环氧化酶作用的选择性分为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和选择性的环氧化酶抑制药。大多数的非甾体抗炎药有比较明显的诱发消化道溃疡和出血以及肝脏、肾脏损害等副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这种不良反应会更多。
2.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药物及作用。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非甾体抗炎药分为很多种类,每种都包含一种常用的药物,下面来简短说一下我们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药物及不良反应。
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它属于水杨酸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所以在临床中我们应该慎用,并监测相关指标。
2)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抗炎作用极弱,胃肠反应比较常见。
3)吲哚美辛:属于吲哚类,具有强效的抗炎镇痛的作用,但不良反应得发生率比较高。
4)双氯芬酸:属于芳基乙酸类,是中等强抗炎镇痛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中常用。
5)布洛芬:属于芳基丙酸类,它在临床中是一线用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混悬液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药物,而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
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临床上常用,胃肠系统毒性显著降低,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师优先选择的止痛药物。
小结:非甾体消炎止痛药有很多种类,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果身体出现疼痛不适,不应盲目选择,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及治疗,切不可自行口服,以防掩盖病情,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网友解答:
-----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等生物合成。它又可以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和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PG)是炎症反应中一类活性很强的炎症介质,它能介导扩张血管,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还有致热,吸引中性粒白细胞以及炎症介质的协同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有效,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局部痛感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降低。另外它的解热作用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发挥解热作用。非甾体类药物对正常的体温没有明显的影响。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的反应。这是因为前列腺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调节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等作用,如果前列腺素被抑制的话,就可能导致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副作用。
比如有些人治疗关节炎时,长期需要大量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比较高。还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发生胃肠道副作用。
-----
网友解答:
-----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这个专业词对于非医药学从业人员来说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提起阿司匹林、安乃近、双氯芬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等,大家又觉得非常熟悉。这些药物都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为什么会有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药学词语?
想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了解另外一个药学专业术语——甾体类抗炎止痛药。
同样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有人也不怎么听说过,但激素这个词语大家可能就不陌生了吧。没错激素就是属于甾体类抗炎止痛药。
为什么把激素称为甾体类抗炎止痛药?
我们说的激素是一类药物的总称,它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甾体结构的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具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这个母核像“田”字,并且在C10和C13处各有一个角甲基,在C17处有一侧链,这样在母核上的三个侧链像“巛”字,“甾”字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类化合物。
激素类药物主要会影响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激素在临床上的作用非常广泛,大到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小到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以用到激素。
但是激素的
副作用
和它的作用一样广泛,我们经常见到的激素肥胖,激素脸,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水、盐、汤、蛋白质的代谢异常,水钠潴留,诱发或者加重感染,加重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等等。
什么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激素类药物在抗炎、镇痛、退热方面非常的好用,但由于它的副作用明显,所以临床需要在抗炎、镇痛、退热方面有更多的药物选择。
于是从1898年阿司匹林上市以来,人类相继开发出非常多的抗炎、解热、镇痛类药物。
这些药物在抗炎、镇痛、退热方面的功效完全可以替代激素类药物。但它们的化学结构中没有类似激素的甾体结构,但它们的
作用机制都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把它们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药物有哪些?
目前在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几大类:
1、水杨酸类:水杨酸类最有代表性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
2、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类:常见的药物有双氯芬酸、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常见的有布洛芬、萘普生。
5、苯丙塞嗪类:这类药物的后缀都有昔康两字,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等。
6、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代表药为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帕瑞昔布。
7、吡唑酮类:代表药物安乃近,现在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
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止痛、抗炎、退热等方面。需要提醒的是它们的副作用虽然没有激素类那么明显,但同样也不少,建议大家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
推荐阅读:
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三个科目期末怎么结转会计分录咋做?
上一篇:中国现在,将来的砂石行业怎么样?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