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兹尼巷战,俄罗斯军队暴露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格罗兹尼巷战,俄罗斯军队暴露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当时车臣武装甚至将俄军的尸体堆成沙包当成街头堡垒作为防御工事。可谓是死去的士兵连最后的尊严都丧失了。
越战结束后发生的最残酷最血腥的一个战役,还是巷战来的,到现在俄军还是如噩梦般挥之不去。
1918年才建立的这个被誉为嗜血之城的格罗兹尼,它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在那里发生了两场血腥的巷战后,也是让军事实拥有着可与美国媲美的、全球最强大的核武库的俄罗斯战队都不敢轻视他们。
一般巷战都是弱者打强者惯用的。
当时的车臣武装基本是全民皆兵,无论妇孺、老人家身上都有武器装备,手里拿着枪,他们更是对地形了如指掌,所有的步兵散布在各个角落里,严阵以待。
第一次巷战的时候,俄军派出去的摩托化步兵团最后只有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坦克和装甲车的损失也近250辆,基本所有武器装备都被摧毁的所剩无几,对方甚至那俄军的尸体堆成“人体碉堡”。
俄国之所以这么惨败,是因为车臣武装的战斗力量有来自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成员、德国边防军第九大队的成员,还有法国宪兵部队和来自波兰的雷鸣特种部队。
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作战的经验也是极其丰富,尽管是西方军事强国的退役兵种,但是面对很久没有参加作战的俄军来说,战斗中分成诺干小组,配备着火箭筒、远程狙击步枪,重机枪,还是能很灵活地打击俄军
。其实在巷战中,并不适合过于大规模地进军作战,那样移动速度会比较缓慢,尽管当时俄军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如果对方形成小组进攻,则会被分散打击,也无法及时调动笨重的坦克准确性瞄准敌军。当时的车程武装确实让熟悉地形的狙击手,藏在暗处偷袭,将所见的目标逐一射杀掉。
车臣武装的狙击手不容小觑,几乎枪枪致命,就连第二次巷战,俄军的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
。第一次巷战俄军的损失真的尤为惨重,并且连死去的俄军尸体都被侮辱。
第二次巷战是在五年之后,俄军汲取了第一次巷战惨败的教训。这次他们也是调动了特种部队成员出击,而且绝大部分是狙击手还有神枪手,以及携带便携式的肩扛制导弹,用分组散布开来的作战方式进入战场。并且还在上空调派了武装直升机和歼灭机随时待命支援。
尽管如此,俄军派出的2000余名特种兵,还是在车臣武装的打击下死了1173名,总指挥却也被射杀掉了。甚至有车臣雇佣兵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后安装在火箭弹上发射,俄军和车臣武装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都叹道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俄军的作战计划存在的明显不足,并且战略部署上面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出现了假设性的错误。
敌军雇佣了一片不要命的雇佣兵,而且他们的装备有SPG-9和少量RPG-29火箭筒,两个武器都有比较高的射击精确度以及杀伤力,应对轻装甲也是绰绰有余的。
作战略部署的人还很乐观地对待这场战役,也许是因为自身军事实力比较强大,认为俄军的能力与状态,足以有力地威慑车臣武装,所以俄军只是做了两周的战前准备,这在作战开始就注定了俄军失败的命运。
在狭窄的街道,装甲部队也根本展不开,只有靠狙击手作掩护前进,俄军似乎完全没有事先勘察地形。并且出战的俄国的主坦克设计上还有缺陷,炮塔也非常容易被聚能射流穿透,俄军的夜视装备也并不是很好,后面被车臣一截击,真如车臣武装所想制造的,形成一片混战。
格罗兹尼巷战也更象是一场在狭窄城区狙击手的战争,普京调动了大批神枪队员应付局面。但是车臣武装的顽抗,以及对地形的熟悉,致使俄军伤亡惨重,最终还是下令轰平了格罗兹尼才算了事,车臣武装的伤亡达1万余名,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成员达3000余名,这次作战才大获全胜。
-----
网友解答:
-----
格罗兹尼巷战的说法非常不准确,因为车臣发生过两场战争,都围攻过该城,但巷战并不是这两场战争的主要困难。
在1994年12月开始的第一次战争中,3万俄军就在通向格罗兹尼途中不断遭到伏击,围城后一度将兵力增至8万,动用成百辆坦克和战车,但遭到上万武装分子顽强抵抗。俄军暴露出作战计划粗糙、岂止城市战,连基本战斗训练都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后勤保障极为混乱,武器装备故障率高达35%,只得于1995后1月5日停止进攻。到3月虽然攻下该城,却是因为对方主动撤出。而5月占领车臣全境后,6月却因对方深入俄南部布琼诺夫斯克市支持千名人质而被迫停止在车臣军事行动,撤出军队。在这次战争中,格罗兹尼并未发生激烈的巷战,俄军的主要教训仍是在山地游击战中被伏击。
到1999年8月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主要手段仍是战机和重型火炮的狂轰滥炸,前提当然是对车臣平民的生命毫不在意。攻入车臣境内后,又用轰炸和炮击几乎完全摧毁了对手的地面阵地和基础设施,摧毁了对方大部分重装备。到12月围攻格罗兹尼时,也是先轰炸和炮击,直到最后对面积仅6平方公里的最后阵地进行攻坚时,又持续半个月进行轰炸和炮击。因而最后的巷战俄军已经拥有战略优势,对手已只剩3000多人。
在这场对手已被严重削弱的巷战中,双方未发生坦克战,俄军400余辆坦克的损失也从上次战争的高达200辆降至10辆。当然,俄军的T-72仍暴露了蓄电池消耗过快,自动装弹机反应缓慢,故障率高,观瞄装置落后,通信装置无加密等缺陷,BTR-80装甲人员输送车故障极高,防护很弱等缺陷。执行大规模空袭的航空兵部队也暴露出训练严重不足,装备陈旧的问题。
俄军的地面和空中装备都有不适应城市攻坚的缺陷,比如缺少中口径武器,武器射角和观瞄视野不适应对付高层建筑等问题。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最终的取胜,只是中国国内翻译了不少俄军战术技术总结而引发了较多关注。
-----
网友解答:
-----
格罗兹尼巷战,俄军26辆坦克被击毁20辆,占比77%,120辆装甲车损失了102辆,占比85%,教训十分惨重。这固然有指挥官战术不当、冒然突进、协同混乱,准备不充分、装备不齐整、人员士气低、训练水平差等原因,还有对装甲兵在城市作战中的运用出现重大失误。
图注:格罗兹尼巷战中被毁的俄军坦克
俄军的bmp-2、bmp-3型步战车均有参战。bmp-2步战车战斗全重14.6吨,主是武器有1门30mm机关炮、AT-5反坦克导弹及1挺7.62mm并列机枪,
正面装甲可防12.7mm机枪弹
;bmp-3步战车战斗全重18.7吨,主是武器有1门100炮、1门30mm机关炮及1挺7.62mm并列机枪,
前装甲可防500米以外的30mm穿甲弹,侧面可防机枪及炮弹破片
。
图注:挂满装甲的俄军战车
这两款战车,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不算落后,但步战车防护力弱的问题充分暴露。车臣武装手持RPG随处躲藏,甚至可以在10米以内的距离发射,步战车的薄皮装甲根本无从抵御。
bmp-3配备的100mm火炮,口径大、威力猛,却时常面临找不到目标的囧境,就城市中的车臣武装而言,30mm机关炮已经完全足够压制敌火,步战车的作用主要还是保护步兵,将步兵运载至安全地域解决坦克、装甲车辆的火力死角。
由于城市中楼房密布,敌人可能隐蔽于各个角落打冷枪放冷炮,防护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装甲车在城市战中的首要性能,但俄军的装甲防护恰恰没有跟上战争需要。
图注:俄军战车在城市遭受重创
都说直升机是装甲车的天敌,但遇到车臣武装这类非正规武装,当其没有条件装备直升机时,一样可以依托地面步兵,发挥城市的地形优势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对俄军装甲部队带来毁灭性打击。
车臣在和俄军作战时,将步兵划分成若干战斗小组,每组2-3人,配有火箭筒、远程狙击步枪、重机枪等,远的目标用重机枪,近了用火箭筒,发现暴露目标用狙击枪,大多数火箭筒手甚至使用跃出阵地在5-10米距离上抵近射击的亡命战法,这种作战方式让久疏战阵的俄军损失惨重。
俄军装甲车在狭窄的街道内根本无法展开,长长的车队只要首辆战车被击毁,那即是车队遭遇全面包围和陷入苦战的标志。更要命的是,车臣无论妇孺、老人,基本上全民皆兵,人人有枪,人人充当狙击手,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车臣步兵如星罗散布于整座城市的阴暗处,活活把城市变成了“绞肉机”。
俄军打击车臣武装,与近年来美军打击塔利班,中东诸国清剿I S等,都具有一个共性特点,即武器装备绝对优势的一方打击装备原始落后的地方武装。从陆战情况来看,一方有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一方只具备火箭筒、机枪等轻型武器。此时,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自然而然会放弃平原,退缩至城市这类地形复杂、补给方便的地形,大量消灭强敌的装甲车辆和有生力量。格罗兹尼巷战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战例。
未来我们也极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不管是登陆作战,还是应对周边局部冲突,都会面临弱势敌人将战场拖至城市绞杀的局面。此时薄皮的装甲车辆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除了把城市作战的推演和训练摆上日程,进一步增加装甲车的装甲厚度,特别是加强底部装甲抵御反坦克地雷,就显得刻不容缓。德国的“美洲狮”步战车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其主炮依然只有一门30mm机关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最新的空爆弹组合毁伤效果也不错,但其车辆可根据需要选择三种级别的防护,通过安装大型的附加模块装甲来提高防护能力,重量分别达到29.4吨、31.45吨和43吨,在C级防护下,甚至可以抵御反坦克导弹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地雷攻击。城市作战如此凶险,美军打了这么多年,还是一样应对乏术,只有先把人保护好,人活了下来,才有能力发挥机动力和火力。
至于反装甲的重任,毕竟是和弱势一方交锋,空军应先解决敌方大部装甲力量,其它残羹剩饭还可以交给前方冲锋的坦克。
(“兵说”团队:苍山论剑 见强思齐)
-----
网友解答:
-----
说实在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的表现真让全世界大跌眼镜:这还是几年前还让整个欧洲颤抖的钢铁洪流吗?
当初几万俄军进入车臣的时候,指挥官们普遍乐观地认为战争几天内就能结束了,很多士兵觉得进入车臣,朝天鸣上几枪战斗就结束了,俄军在心理上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心理准备不足,开战前俄军武器装备也不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困难,军队战斗力也急剧下降,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武器也被大量的走私贩卖,而车臣武装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大量苏军武器装备,再加上各种国际渠道的流入,车臣武装除了空中力量不行,在陆战上的武器装备甚至超过了俄军一线军人。
车臣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是围绕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进行的,开战前,俄军对车臣武装的实力和格罗兹尼的情况掌握的并不清楚,就贸然进入了。
原先俄军预计车臣武装应该也就几千人,而且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几万俄罗斯正规军进去,稍微威吓一下,这些草寇也就投降了。
可是,车程武装人家拥有5万多人,从装备看,俄军有的他们都有甚至更好,来自外国的各种援助使得他们装备甚至强于俄军,其中很多人还是苏联时代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补给也十分充足,此外还有几千名打着“圣战”旗号的各国雇佣兵或志愿兵,他们的作战能力远超俄军想想。
战前,俄军对格罗兹尼的市区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指挥官们也找不到一张高精度的市区地图,连航空照片也没有,而武装分子的各种碉堡、地雷场、火力配备、兵力部署几乎也一无所知,由于对当地地形不熟悉,俄军一线作战部队处处挨黑枪。
而格罗兹尼这座城市,当年就是以军事要塞的标准建立起来的,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在市区内有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和防空设施,都是苏联时代修建的,“它的诞生就是为了战争”。
在俄军进入格罗兹尼后,车臣武装组成灵活的战斗小组,用RPG和机枪从半地下室和顶楼向长串的俄军车队发动攻击。俄军的战术也极其错误,竟然开着装甲部队去城市狭窄的街道上打巷战,装甲车没法灵活的施展炮火,各部之间没有协同,指挥混乱,而落后的指挥系统又使得关键时候空军和火炮支援都叫不来,各部队被车臣武装分割包围后只能各自为战,使得俄军伤亡极其惨重。
从具体的战斗来看,俄军过度依赖于正规作战的经验来完成一次次军事行动,指挥固化,没有变通,而数万车臣武装分子以游击战的战术,以先进的武器做依托,到处袭击俄军,经常打了就跑,俄军对于车臣武装这样灵活的战术,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还是依然采用装甲部队快速突进的笨办法,想一举拿下格罗兹尼,结果一支支装甲部队进入,车程武装就用反坦克武器把头尾的坦克打掉,基本上中间的坦克就动弹不得,只能被动挨打了。俄军某旅,116辆步兵战车安全撤离城市的只有21辆。
第一次车程战争,虽然最后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但车臣却几乎获得了“事实上独立”的地位,俄军被迫撤出车臣,直到普京掌权后,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才大致解决了车臣问题。
-----
网友解答:
-----
其实不止是格罗兹尼巷战,在整个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导致部队损失巨大,并且未能完成目标。简而言之,俄军最大的问题就是训练水平严重不足,这是导致俄军惨败的关键。
当时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经济极为困难,因此军队的正常训练也成了问题,很多士兵完全不懂得如何去作战,而很多年轻指挥官也不知道应该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怎样的战术。在俄军派遣装甲部队作战时,步坦协同严重脱节,直接导致装甲部队遭到车臣武装份子的打击,损失巨大,包括T72坦克、BMP3步战车等兵器均严重损失。
而反观车臣武装份子,其很多人都是曾经的苏军老兵,作战经验要比此时的俄军要强的多。同时,车臣武装还雇佣了一些雇佣兵助战,这进一步加强了车臣武装的战斗力。车臣武装也从想方设法搞到了一些先进的导弹等武器,用于摧毁俄军坦克、飞机等武器。在战术上,车臣武装也很灵活,往往是以战斗小组为单位,装备突击步枪、机枪、狙击步枪、火箭筒或者反坦克导弹,灵活机动,给俄军造成了巨大麻烦。
而到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更加训练有素,包括战术战法、训练水平等均有了较大的提升,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打法,有效降低了伤亡。同时也因地制宜采用了很多新战法,比如自行高炮和坦克协同作战,高炮射角大用于负责清扫楼中的敌人,而坦克专心负责进攻,效果就很不错。
-----
网友解答:
-----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格罗兹尼巷战,惨烈程度之高,战况之激烈,至今令世人难以忘记。2000年1月17日凌晨5时30分,俄罗斯空军首批战机起飞。他们利用夜幕掩护避开了车臣非法武装的地对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火力,轰炸了武装分子盘踞的格罗兹尼市中心。俄军同时用火炮猛烈射击,地面部队的包围圈逐渐缩小。车臣武装分子数次企图突围,均未成功。18日清晨,俄军在车臣民兵的配合下,从三个不同方向攻入格罗兹尼市中心米努特卡广场。俄军坦克再度与车臣总统府近在咫尺,可以对其进行水平轰击。车臣武装分子借助雷区以及坚固的地面、地下掩体、楼与楼间的地下通道等地形与俄军展开异常残酷的巷战。
车臣非法武装在格罗兹尼市内构筑了完整的地道网。格罗兹尼有发达的城市的下水系统,许多宽管道直径2~3米左右,可供人自由通行。虽然俄军工兵用爆破和布雷的方式有效破坏了很多地道,但是整个网络大体还是幸存了下来,一直为车臣武装提供掩护,而猛烈炮击与空袭也很难对地道网造成多大损害。这座“地下城”很大一部分是苏联时期建造的民防设施,这些坚固的防炮洞就被车臣武装分子用作控制节点、休息站、医院和补给站。车臣武装分子大力改进了这些掩体,他们弄来混凝土板作为地下室的屋顶,然后用千斤顶顶住混凝土板使其可以自由升降。这样地下室就可以有效抵挡住俄军的炮轰。武装分子打破一楼和地下室的墙,使相邻的两栋建筑可以相互连通,如此他们可以自由通过某些关键位置。
活跃在这些掩体间的,是与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时一样最令人恐惧的生物——狙击手。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手包括大量来自国外的“圣战者”和雇佣兵,2000年1月阵亡于格罗兹尼的俄军士兵中,75%死于他们之手。车臣狙击手散布于整座城市的阴暗处,杀伤力强,移动迅速,一般先打俄罗斯军官和“表现主动”的士兵,给俄军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1月17日,俄军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倒在车臣狙击手枪下。马洛费耶夫少将头部中两枪,背部中一枪,枪枪致命。他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军官。如此,俄军在没有后续部队支援的情况下让车臣武装分子占了上风,不得不撤出市中心广场。
1月19日,俄军在空军和炮兵的协助下再次攻入市中心,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尤其是在第15区,战斗最为激烈。俄军必须攻下被车臣武装分子改建成堡垒的格罗兹尼市罐头食品厂和连接东西城的一座公路桥。罐头厂大楼早被炸得体无完肤,没有房顶和门窗。车臣武装分子用砖砌死窗口,在小射击口后面向俄军射击,在炸断的楼梯通道里攀上跳下拼死抵抗。经过苦战,俄军终于攻下罐头厂和公路桥,河东西两岸车臣武装分子的联系被切断。
1月20日,俄军在第三次进攻市中心米努特卡广场,再度失利。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士兵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车臣武装分子绝好的目标,导致大量的伤亡。这天成为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中最残酷的一天,天特别冷,死去的俄军士兵尸体没有腐烂,俄军士兵和车臣武装分子踏着尸体战斗。
无论如何,格罗兹尼巷战终究与车臣战争一样,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车臣非法武装终于支撑不下去了。1月22日,俄军控制格罗兹尼五个区和部分其它地区。26日,俄军包围了车臣南部和西部的武装分子,基本上切断了车臣非法武装向境外渗透的道路。经过了格罗兹尼半个月血战后, 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了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不过与第一次车臣战争不一样,这次普京领导的战争让俄军坚定不移地作战,而不是像第一次车臣战争一样受到一些伤亡就显得惊慌失措。
2000年俄军在格罗兹尼取得的这场胜利,成为普京政治生涯的第一个光辉时刻。普京的威力,就此开始渐渐为世人所知。
参考资料:普京的铁拳 车臣战争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
网友解答:
-----
格罗兹尼巷战是俄罗斯和车臣非法武装在车臣首都格罗兹尼打的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巷战,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俄军出动了12万人,而车臣只有3万人,但是俄罗斯这高于车臣四倍的军力明显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损失了千于俄罗斯士兵,仅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损失了百分之八十的车辆和百分之六十的士兵,而两次巷战中,车臣的损失人数一直是个谜,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对俄军造成的损失,让这座城市开始闻名于世,这是自越南战争之后,最残酷,也是最血腥的巷战。
大家都知道战争中的巷战历来就是绞肉机,无论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人员损失都很惊人,而格罗兹尼又因为其历史原因,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就是按照军事要塞的特色来设计的,里面易守难攻,各种堡垒纵横交错,另外还有在前苏联时期就修建的一些地下通道和防空设施,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军事堡垒,因此俄罗斯军团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是失败,而格罗兹尼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可怕和残酷”。
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5年,率先攻入格罗兹尼俄罗斯第131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团士兵一千余人,遭到车臣一支精锐部队的猛烈袭击,这支部队里之所以是精锐,是因为他们多
是西方军事强国退役的特种兵组成,都是饱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俄军有75%的阵亡士兵都是在这些人的枪下被杀的,他们号称“一枪一命”,每杀死100名俄军,他们就会得到1万美金的奖金,3包括著名的美国海豹突击队成员,德国的边防军第九大队成员,还有法国的宪兵部队,以及波兰的雷鸣特种部队,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单兵作战能力相当高,而且他们还对于车臣的地形比较熟悉,经常躲在暗处暗杀俄军,毫不客气的说,格罗兹尼战争就是一场狙击手的游戏。
除了射杀俄军士兵以外,他们还会将俄军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无奈之下,俄罗斯的坦克手只能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连美军都觉得根本打不起这种“城市战”。
在和俄军的战斗中,他们将自己分为不同的作战小组,各自都配有火箭筒,狙击步枪,重机枪等,根据形势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作战方法,这使得许久没有打过仗的俄罗斯军队,在这次战争中损失惨重,第81摩托旅最终只剩下一名军官和时名士兵活着离开,而攻入市中心的第131旅300多人的旅长阵亡,伤亡70人,26辆俄军坦克被车臣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从1994年12月31号到1995年的1月2号,就这三天,俄罗斯的坦克和装甲车就损失了250辆,曾经钢铁洪流的威名,在这次巷战中算是名誉扫地。
在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中,俄罗斯吸取了第一次巷战的教训,当时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下令,调集了两千多名特种部队的成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狙击手和神枪手,而且不再采取之前大规模进军的作战方法,而是采取小组对小组的方法,同时配备了肩扛的便携式制导导弹,最新的远程火箭筒和至少两位狙击手,同时配上空中武装直升机和歼击机支援作战,开始了一场俄罗斯特种兵和西方特种兵对阵的作战。
第二次巷战后的一个多月,是俄罗斯损失最惨重的一天。在千禧年的1月24日,军方说每天会有平均8人死亡,13人受伤,但是报纸上却表示实际伤亡要比这个大的多,至少需要再扩大十倍才算正常数字,到处都是俄罗斯军队的尸体,由于天气寒冷,尸体没有腐烂,车臣军队都没有清理战场,直接踏着他们的尸体行军,而且还被车臣军队摞起来当成沙包做人肉碉堡,让俄罗斯军人的尊严被践踏的荡然无存,俄罗斯士兵们丧失了死后基本的尊严。
其实像在格罗兹尼这种城市巷战中,
就像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那样,很多时候装甲车在这里根本用不上,因为建筑物都比较高大,作为攻城部队,暴露于敌人的视野范围内,而俄军却很难看到躲在暗处的敌人,同时装甲车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在死角敌人造成伤害,而装甲车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之下,其侧面儿的一些部分很容易被剐蹭掉,所以俄军就成了一只有着森森钢牙却咬不透车臣这张大象皮、最终还被大象来回狠踩了几脚的半死不活的老狼。
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普京哪怕调集了如此多的狙击手,也无法真正对车臣造成威胁,无奈之下,普京只能下令将这座城市轰平。
除了格罗兹尼本身的条件以外,俄军同样也存在严重问题。这里根本就不适合俄罗斯军队大规模进攻,一来不熟悉地形,大规模地面部队目标太大,很容易被躲在暗处的敌人袭击,而且都是扎堆被杀,人数伤亡很大,另外就是俄罗斯本身的坦克设计就有很大的缺陷,在坦克炮塔侧后方的抛壳机是整个主战坦克最弱的地方,很容易被RPG命中。
本来士兵可以通过夜视装备对楼内的小型目标进行打击或者躲避,但是因为阿军的劣势,装备实在有点儿差劲,所以无故多了很多伤亡,多到连救护车路过一些被击坏的装甲车时都视而不见。
另外就是俄罗斯对于自己的实力和车城的实力估计错误,他们认为自己家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强悍,而且装备要远远好于车臣部队,这没有分析格罗尼兹这座城市适合什么样的作战方式,当时叶利钦只给了俄军两周的时间准备,
当时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内本就混乱,依兰是生活条件不断恶化,兵源十分缺乏,士气也很低落。
如此仓促之下,作战计划本就不完备,俄军居然只是根据二战时的经验制定了作战命令,而且这些士兵都没有进行过城市战的训练,师以上的单位也有两年没有进行过任何演习,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都有问题,就算是装甲车,其中部分部件儿也长期供应不上,这严重影响了士兵的心理,打仗没有士气,作战武器不行,种种因素之下,导致了俄军的失败。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网友解答:
-----
格罗兹尼巷战是车臣战争的主要战场,这次战争暴露出俄罗斯军队的问题也是苏联军队的问题,那就是长期腐败的官僚集权主义导致的战力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强大。当然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本文想要展示的是格罗兹尼巷战暴露出俄军的装备问题,和它的组织管理相比这才是最致命的也是最难改正的。
俄罗斯全套继承了前苏联的装备体系,不管是轻型化的坦克、廉价的战机还是数量庞大的机械化步兵,都是为了苏联大纵深突击作战而设计的装备,大纵深作战实际上就是苏联人的闪电战,参考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的三号、四号坦克,俄军主力T-72并不适合装甲对决,它在西方现代化坦克面前过于脆弱而不堪一击,但是每小时45公里的超强的越野机动性和每小时65公里的公路时速,说明它更适合与古德里安那样的装甲集群突击作战。附和闪电战设计的BTR系列步兵战车同强调速度而忽视了防护性。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将部队开进格罗兹尼市区作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格罗兹尼是北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著称于世,这里也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极力争夺的能源战略目标之一,经过前苏联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这里已经成为欧洲能源主要城市之一,因此建筑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纳粹第6集团军兵败的“斯大林格勒”,更要命的是上世纪末的巷战其实已经是坦克作战的衰退期,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美制M-60坦克的失败已经说明,现代化反装甲手段让坦克难以生存,格罗兹尼巷战中很多单兵导弹、火箭弹都可以轻松击毁T-72,俄军装备的机动性优势无法发挥。
俄军的空军装备同样不适应巷战、攻坚战,闪电战强调不在小目标上浪费时间,因此空军装备都是以集群轰炸为主,至于现在流行的精确制导武器,根本没有大规模应用于格罗兹尼战场的可能。苏-25强击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很难打击建筑物掩护下的目标,制空作战强悍的苏霍伊战机根本找不到对手,为了不殃及无辜它和米格-29一样找不到在巷战中参战的机会。这样一来,俄罗斯地面武装只能依靠装甲能力有限的坦克、步兵战车,像二战时期的柏林战役那样,用士兵的生命做代价缓慢的推进,因此说格罗兹尼巷战暴露出最大的问题是俄军的装备理念过时。从此以后各国陆续推出巷战装备,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也因此进行名为“市区行动”的巷战改进计划。
-----
网友解答:
-----
谢邀,说起格罗兹尼巷战,也是俄罗斯遇到最难最残酷的一次战爭,自九十年代前苏联解体后,车臣也闹独立,引起的最大事件。由于車臣地形地貌复杂,易守难攻,1994年年底,俄罗斯动用了3万兵力,动用坦克等装甲车都是前苏联所造的,T一72,BTR,80,等等。由于车臣事前的防备力量到位,况且地貌熟悉,致使俄罗斯进攻时,遭遇伏击,伤亡惨重,武器致残率高,致使战爭补给一时中断,所以在1995年停止了进攻。直至1999年8月,俄罗斯改变了战爭方式,重新配备重型武器,及重型轰炸机,直接将格罗兹尼炸平了,事件才得以平息,从总体来看,俄罗斯面对車臣之战,所出现的弱点是巷战经验不足,造成伤亡严重,另一种武器装备老旧,战况出故障多,还有后勤供给不理想。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友友们在评论区提提意见,谢谢了。
-----
网友解答:
-----
由于俄军战术上的失误,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堪称俄罗斯立国后的“战争之殇”。
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中,俄军依然采取卫国战争时期的战术。先通过空军和炮兵对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实行空中打击,再派遣坦克,装甲车进行地面打击。
虽然格罗兹尼城始建于1918年,但它完全是按照战争设计的城防要塞,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根本不适合城内作战。
车臣武装分子中大多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具有丰富的巷战经验。同时更有西方特种部队的支援,如美国的海豹突击队,德国的边防军第九大队,法国的宪兵部队和波兰的雷鸣特种部队。相比之下,俄军不仅缺乏城市作战的经验,甚至城市作战设备严重不足,俄罗斯最后一支职业城市战部队在1994年2月解散。
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中,俄军吸取第一次失败的经验,不再采取大规模进军作战方式,使用以分散对分散,以小组对小组的作战方式。最终俄军大获全胜。
-----
网友解答:
-----
巷战,尤其是进入敌方战区的巷战,犹如进入敌方的堡垒群、包围圈之中,尽管是大兵团作战也必败无疑。俄罗斯暴露的问题,主要是狂妄自大,轻敌,缺乏巷战经验,更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如果运用毛主席的战略战术,一个加强连就解决问题。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从汤尤杯丢冠看李永波下课,你认为李永波是否应该下课?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