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脱离天京后,其部将陈玉成、李秀成为什么不愿追随?
石达开脱离天京后,其部将陈玉成、李秀成为什么不愿追随?
-----
网友解答:
-----
说实话,李秀成真该追随石达开的。当李秀成还是个小监军的时候,曾经“同翼王上安省安民”。说李秀成是石达开一手栽培起来的,绝不为过。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他与曾国藩幕僚谈及太平天国诸王的优劣,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
比起李秀成,陈玉成可就更应该追随石达开了。一则出自湘军名将李续宾之口的八卦,让我们知道了陈玉成和石达开曾经是好基友。
石达开出走后,何去何从引起清方诸多猜测。其中,石达开要投降清军的谣言更是满天飞。李续宾和王錱书信往来,也谈到了此事。李续宾告诉王錱:据说石达开已经投降了江南大营的张国樑,并送去三十检点作为人质。三十检点,自然是陈玉成。陈玉成以“三十检点回马枪”名闻遐迩。
一般来说,投降者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会把家眷交出,作为抵押。在这个谣言中,陈玉成替代石达开的家眷,走入了清军大营。
当然,石达开并未投降,但李续宾谈到石达开拿陈玉成当家眷,是一副毫不奇怪,坦然之极的口气。要知道,李续宾在湖北战场与石达开和陈玉成交手数次,对敌人的情况应该十分熟悉。所以说,石达开投降是假,他和陈玉成关系特别好则是真的。
那么,既然陈李二人与石达开交情匪浅,为何不追随石达开呢?
因为,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是天生作大哥的人物。
太平天国就像一家很大很大的公司,最红火的时候,生意曾经做到了天津,几乎要挤进竞争对手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了。然而,经过天京之变后,公司元气大伤,高层领导也只剩下两位——洪董事长和石总经理。
当石总经理手撕洪董事长,带着技术和股份出走,打算另外成立一家公司时,太平天国的广大群众也面临着站队问题。
当时,太平天国除了天京总公司外,还有两家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和江西分公司。对太平天国前期历史略有些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安庆易制”和“经略江西”这两个名词,说的就是石达开对太平天国安徽根据地和江西根据地的经营和开辟。
所以说,当石达开分裂出走,手中等于掌握着两家分公司,而洪秀全只掌握着一家总公司。
天京虽然是太平天国的本部,却自建立之初便在竞争对手的强势打压下惨淡经营着。大清集团堵着天京总公司的门口,硬是开了一家江南大营出来,更不用说江北大营了。天京之变前,太平天国前任总经理杨秀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逼着这两个大营从总公司附近挪了窝。然而,石达开主政期间,大营又要溜达着搬回来了。
与之相对的,则太平天国的安徽分公司与江西分公司,它们虽然也在亏本经营,情况却好过总公司很多。说实话,两家分公司随便拿出哪一家,资产总值都要超过总公司的。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广大群众自然会基于切身利益,选择更有发展前途的公司投奔。很显然,石达开公司的前景更被他们看好。
我们来看一组比较数字: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出走,仅仅一个月之后,清方查明,天京守军不过七八千人。(何桂清奏报)
同年9月,石达开离开安庆,来到江西时,据清方的探报,大军人数为数万。(骆秉章奏报)
1858年2月,石达开以江西抚州为后方,进军浙江,据清方的探报,共六大队(尚有两队未到),号称十余万。(福兴奏)
很显然,当时大部分的太平天国群众都选择了追随石达开。李秀成说石达开“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尽管有些夸张,却基本符合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就看出陈玉成与李秀成的厉害之处了。大部分人考虑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哪家公司更好,就进哪家公司。这种人,注定一辈子也就只能当小弟。说起来,大多数人不就是如此吗?龙胜帮龙,虎胜帮虎,永远跟着强者混,而不是试图自己成为强者。
与之相对的,则是陈玉成和李秀成这种天生大哥思维的人,他们考虑的是进哪个公司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总公司对地方中小公司的控制急剧下降。很多地方将领,如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趁机攫取了当地的军事和民政大权,并渐渐向军阀化转化。
在他们看来,追随强势的石达开,势必要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奉弱势的洪秀全为主,则会更自由,更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更能维护自己小集团的利益。
这就是小弟思维和大哥思维的不同。陈玉成和李秀成没有追随石达开,而是选择在弱势的领导手下自己当大哥。最后,他们混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双子星。那么,追随石达开那些人的命运呢?
小编先拿一个叫做蔡次贤的人为例。1857年间,蔡次贤的官职为夏官丞相。在同一时间段,陈玉成是冬官丞相,李秀成是地官丞相,但陈李二人都已经拥有了爵位,比蔡次贤高一等。不过,也不是差很多了。
石达开出走时,蔡次贤在天京任职。不久,他从天京逃出,追随了石达开。后来,石达开变更太平天国的军制,建前后左右中五军,又称五旗,蔡次贤成为了后旗的宰辅。最后,石达开兵困广西,蔡次贤首倡回朝,死在张遂谋手下。
纵览蔡次贤悲惨的一生,小编只想说:有时候随大流也不好。
接下来,小编再拿追随石达开的其他大佬与陈李做一下比较:
《贼情汇纂》是最早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著,张德坚作为主编,奉曾国藩之命编写。他参考了无数太平天国原始文件,并采访了无数从太平天国跳槽到大清集团的难民。这部书只编到了天京之变前。
《贼情汇纂》卷二,名为《剧贼姓名》,录入的是太平天国前期重量级人物。
下面,小编就按照其中的顺序罗列几个名字:
李寿辉、覃炳贤、陈玉成、李秀成、张遂谋、刘满、李岚谷
看到这些名字,很多人是不是只认识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呢?
事实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其他人在太平天国的咖位与陈玉成和李秀成相当,甚至有人还在陈李二人之上。但他们在石达开出走后,都做了一个同样的选择,那就是追随石达开。
最后,他们在历史上的名气比起陈玉成和李秀成,就只能是望尘莫及了。当然,他们生前的事业都加在一起,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两座高山面前,也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陈玉成和李秀成正是没有追随石达开,才成就了自己的平生事业。
-----
网友解答:
-----
让我们回顾一下石达开出走前后,陈玉成、李秀成的情况。或许,我们就可以澄清一些误解,找到陈玉成、李秀成做出自己选择的原因。或许,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对我们也有一些启发作用。
石达开辅政前后,对陈玉成、李秀成的重用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全家被韦昌辉、秦日纲杀害,死里逃生后组织了讨伐韦昌辉的力量。在内外压力下,洪秀全处决了韦昌辉。随后,在石达开的强烈要求下,洪秀全又处决了秦日纲和陈承瑢(陈玉成的叔叔)。
因为陈承瑢事件,很多朋友都认为石达开和陈秀成从此闹掰了。然而:并没有。
因为这一段,很多朋友可能都认为:陈玉成和石达开这下结仇了吧?
并没有!
洪秀全应石达开要求处决秦日纲和陈承瑢后,要求石达开入京辅政。石达开应诏而入。
石达开应诏而入前,把他带来的“讨宁国兵“交给了陈玉成。“讨宁国兵”,就是本来要跟着石达开一起讨伐韦昌辉的部队!石达开要参与政治斗争要带的部队,显然是心腹中的心腹了。把心腹部队交给陈玉成,可见当时陈玉成和石达开的关系。
石达开和陈玉成,并没有因为陈承瑢事件而导致关系恶化,陈玉成直到最后都尊敬石达开。
而石达开辅政期间,陈玉成的地位可谓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当时,整个太平军战场上机动部队由陈玉成统一指挥(虽然实际陈玉成重心一直放在安徽战场),可见彼此的信任关系。
随后,在石达开出走后,陈玉成被天王任命为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这时,李秀成上书洪秀全,希望洪秀全罢免洪仁达、洪仁发,请石达开回来主政,引起洪秀全强烈不满,险些直接把李秀成的职位给撸了!
而在陈玉成、李秀成被俘时,他们在评价太平天国的人物时,都表达了对石达开的尊敬。
可见,就私人情感来说,石达开和陈玉成、李秀成都没有大问题。
天京事变时,诸王的恩怨,没有对李秀成、陈玉成的行动造成过大影响
事实上,我们再看后来的征战,除了杨辅清和韦俊的争斗,似乎天京事变时期的恩怨对各将领的关系并没有产生决定性影响。
除了韦俊和杨辅清后来的争斗,太平军后期各将似乎并没有执着于天京事变中的恩怨。
要说仇,杨秀清被杀,陈承瑢是策划师。而韦昌辉和陈承瑢可以算是“一伙”的。可是,在韦俊和杨辅清争斗时,陈玉成却参加了对韦俊的攻击。在安庆激战时,各部,包括李秀成都没有尽力援助陈玉成,只有杨辅清前往相助。
可见,作为身负重任的主帅、名将,陈玉成、李秀成都没有执迷于过去的恩怨。
那么,为何他们没有跟随石达开出走呢?
陈玉成和李秀成的讨论
主观上,石达开确实拉过陈玉成和李秀成。
陈玉成似乎动过心(当然,也不排除是试探李秀成),和李秀成作过交流。曾经为了留下石达开而差点被撸的李秀成此时的态度很坚决:“如今大业未成,我们就改换门庭,不怕被人笑话吗?”
尽管李秀成不惜得罪天王也要为石达开说话,但他显然明白石达开出走的实际性质。
这句话,是否是忠王说话的本意,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也指出了石达开出走的性质。
石达开出走,依然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依然尊奉洪秀全天王,甚至连洪秀全都说石达开所部是他的“远征军”,看起来,去投奔石达开不是什么“变节”呀?
假如我们把石达开和洪秀全的关系简单说起来,可能就是一句话:“听封不听宣”,打你的旗号,喊一声老大;想指挥我?呵呵,没门。
“听封不听宣”的关系,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刚刚和捻军达成了这样的合作关系,捻军尊奉天王,但“听封不听宣”。
换而言之,此时去投石达开,在大义名分上,就跟去投捻军差不多!
石达开与洪秀全已经是见面都不可能见面的关系了,在这种关系下,一旦石达开真的在四川打开局面,难道不会成为刘备吗?
因此,抛开虚伪的政治话术,此时出走的石达开,与洪秀全阵营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势力,本质上就是类似于汉末时孙刘联军的关系。
陈玉成、李秀成,他们显然看得清这个本质。
天王的挽留,貌似广阔的发展前景
陈玉成、李秀成确实都是当时十分杰出战将,因此,石达开急切地需要他们。
同样,对洪秀全来说,如果此时陈玉成、李秀成再出走,就当真无人可用了!
由于洪秀全的管理不当,太平军内讧后人才损失惨重。如果陈玉成、李秀成都出走,洪秀全阵营恐怕无人可支撑大局。
我们看看后来洪秀全封的五军主将:李秀成、陈玉成、韦俊、李世贤、蒙得恩(杨辅清);其中:李世贤,一直是洪秀全最不放心的一个将领。假如他哥哥李秀成出走,恐怕洪秀全更不敢用李世贤了。韦俊?洪秀全也一直很不放心他,要不是李秀成相劝,洪秀全早就整治韦俊了;蒙得恩?连洪秀全自己都知道这哥们没什么才能,把他当传声筒在用。杨辅清?此时正和石达开一起玩着呢!
不排除洪天王还能找出其他的人才来。不过,面对先下武昌又围九江气势汹汹的湘军,家门口重新建立起来的江北、江南大营,洪天王即便能找到可用之才,那哥们恐怕也来不及建立威望,统一指挥了!
可以说,如果陈、李此时离开,洪天王这边很可能马上就垮了!
因此,陈玉成、李秀成很快就受到了洪秀全的提拔,被任命为正、副掌率,承担起了太平天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重任。
在天京事变后,留下的青年将领都挑起了重担,他们的去留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前,陈玉成、李秀成,都是以战将的姿态活跃在太平天国的舞台上的。即使他们投了石达开,恐怕也还是只能以战将的姿态活跃。
而洪天王赋予他们的,可远远不只一将之任了!
因此,对于李秀成、陈玉成来说,此时留在天王阵营,拥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
即使李秀成、陈玉成不在乎这个什么发挥空间,他们也明白:此时他们离开,等于是把老板彻底卖了!这样的缺德事,这两位恐怕作不出来!
洪秀全随时准备防备陈、李,烂泥扶不上墙
烂泥扶不上墙。
通过陈、李的倾力协作,他们紧密配合,连续取得“大捷”,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势。
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紧密协同作战期间,太平天国的局面得到了稳定。可是,这种紧密协同的局面很快就被洪秀全自己给拆了。
可是,就在情况稍微得到缓解,洪秀全就开始拆分他们了。
三河镇大捷后,洪秀全设立了“五军主将制”,由中军主将蒙得恩节制诸将。
这个举措,大家都认为是事实上免去了石达开通军主将的职能。
可是,这又何尝不是剥夺陈玉成、李秀成的职权呢?表面上他们是地位得到了提高,可是,他们却分别只成了五军主将之一,还要受中军主将节制,无法再统一协调、指挥各部了。
随后,又把中军主将给了刚从石达开那边回来的杨辅清。此时杨的威望和资历指挥得了陈玉成、李秀成吗?
这个任命,在事实上放弃了统一指挥!
随后,洪秀全又滥封王,使得各部拥兵自重,李秀成、陈玉成连自己的下属都指挥不灵!
我也不知道跟了石达开会不会更好,但是,显然,他们跟着洪秀全不怎么样!
烂泥就是烂泥,永远扶不上墙!
我们不知道陈、李选择洪是出于对更大机遇的判断还是出于洪以突然重用来道德绑架。如果是后者,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的领导,最喜欢“道德绑架”,在你有好机会的时候,最喜欢说:这里离开你怎么办?你一定要留下来呀!
事实是:靠谱的老板,离开了你,照样可以活得很好。不靠谱的老板,你留下,也改变不了什么。
当然,如果你出于“简历好看一点”,或者多学一些东西,是走是留其实都可以。
但是,何去何从,应该取决于你自己的需要和计划,而不应该是任何人的“道德绑架”。
李秀成、陈玉成,他们当时没有什么选择。幸运的是,今天,我们的选择很自由。
我们完全可以对“道德绑架”说不!
愿大家都有好前程!
-----
网友解答:
-----
李秀成分析各王优劣:“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曾言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
由此可见,二人对于石达开之能尽皆十分认同,但为何不曾追随一同离开呢?难道是石达开的人缘差吗?或是石达开的德行有问题?
其实不然,造成陈玉成、李秀成没有追随的根本原因,反而是石达开威望太重,人缘太好,德行太高的结果。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正在前线作战的石达开得知此事,担心天京再起内讧、发生巨变,当即赶回进行劝阻,但为时已晚,随对北王韦昌辉乱杀无辜的行为进行痛斥。当时的韦昌辉可是六千岁,而石达开却是五千岁,职位明显相差一筹。韦昌辉岂甘受辱,便以石达开有维护东王反叛势力之心为由,欲相加害。石达开闻信后,迅速逃离天京,而京中家人与部属则全部被害。
愤怒之下,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洪秀全本想和和稀泥,就此翻过,谁知天京军民尽皆声援石达开,天王这才将韦昌辉诛杀。同年11月,当石达开奉诏回到天京,虽然天京军民皆知他是“翼王”,但是军民们却皆呼他为“义王”。无奈之下,天王便欲封石达开为义王,却被其所拒。
由此可知,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军民之中的威望绝对是无人可及的。
这下却引发了天王对石达开的极大猜忌之心,因此他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安排在其身边,进行监督与牵制,甚至更有加害之举。见此,石达开为避免天京再次爆发内讧,于是在太平军占领区发过一篇五言告示,简要表达了自己无奈离开的原因。随后于1857年5月愤而离京,开始了势单力孤的远征岁月。
然而,在这期间石达开依旧还是“通军主将”,并有调动指挥陈玉成、李秀成两人及军队的职权,但他却没有这么做,更没有对两二人进行策反,并以深明大义之心暗示二人留下辅助天王。例如:同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恶化,特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而这时的石达开已对天王的“诚意”失去信心,因此回信道:“虽然我暂时不能回京,但是我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
本着顾全大局的想法,因此他也没有将自己离开的日程告知正在皖江一带转战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仅带着跟随自己的千余心腹默默的离开了天京(也有说是十万、二十万,将他列为分裂太平天国的罪魁祸首)。
但是,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的奏折原件记载:清军将领方福济、郑士魁给皇帝的奏折中曾写道“五月十八日石逆由金陵带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
这也就是说,石达开离开时,身边最多只有数千人,这还包括清军向有夸大敌军数量的习惯在内。
但是,到了10月5日,身在安庆的石达开身边已汇集起了六、七万大军,可见其声望之高。之后,在西进的过程中,累计兵员达到了10万余人。
那么,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等将为何会中途离开石达开呢?
一方面,石达开一直高举的是太平天国的大旗进行征战,并没有自立之心,众将领跟着他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二方面,由于遭遇挫折,将领心态动摇(如:石达开一心为洪秀全打开下,而在宝庆会战中,他却眼睁睁看着石达开以弱敌强,不为所动,致其为清军所败,实力大损);
三方面,洪秀全趁机打压“挖墙角”,用高官厚禄相诱。
当石达开陷入大渡河的绝境之时,他没有想着丢下部队独自逃跑,而是为了能让兄弟们活下来,毅然舍命放弃抵抗,与清军进行谈判,最终被俘遇害。
以此种种来看,石达开的确是一位有威望、有人缘、有德操的好将领,只因为他太过顾全大局,并没有对陈玉成、李秀成二人“下手”,反而将他们留给天王,因此也就失去了二人追随效命的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
网友解答:
-----
由于洪秀全忌惮石达开,石达开愤然离开天京,单独组队抗清。在石达开出走的时候,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李秀成、陈玉成等人,为什么没有随石达开一起出走呢?
(石达开剧照)
而且,在石达开出走,转战各地的七年间,还不断有将领离开石达开。1858年8月,杨辅清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开辟浙闽根据地的愿望没能实现。1860年5月,彭大顺、朱衣点等一众将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回到天京,让石达开不得不前往四川,依靠四川的山川之险防卫。1861年7月,天地会首领又率军离开石达开,这也使得石达开最终在大渡河边兵力不足,最后没能渡过河去,全军覆灭。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是石达开的人缘很差吗?
说起来,石达开的人缘其实是非常好的。早年,洪秀全、冯云山邀请他加入拜上帝教,共谋大事,就是看中了石达开人缘好,有非常多的拥泵者。石达开在天京事变死前,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就是因为他人缘好,网罗了包括李秀成、陈玉成在内的非常多的杰出人才。大家愿意听他的指挥,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天京事变爆发,石达开回到天京后,得到了整个天京军民的一致拥戴。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义王”,最后,连洪秀全也不得不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不过,也正是因为石达开获得整个天京百姓的拥戴,因此,洪秀全才忌惮他,甚至试图谋害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才离开天京出走的。
既然石达开的人缘非常好,为什么跟随石达开的人并不多,而且后来还有不少人离开他呢?
(天京事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离开石达开回天京的将领的情况。
不管是杨辅清,还是后来的彭大顺、朱衣点这些将领,他们之所以最终离开了石达开,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洪秀全对这些将领的拉拢。
石达开的离开,虽然并没有与洪秀全反目,但这对洪秀全来说,是很没面子的。因此,他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其实一直在暗中削弱打击石达开。他削弱打击石达开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坚决不援助石达开。然后就是对石达开手下将领的拉拢。给这些将领封高官,促成这些将领离开。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这些人,都是在洪秀全的拉拢下离开的。
二是对于自身前途的考虑。
石达开虽然离开了天京,但是,他始终没有想要单干的想法。他一直奉洪秀全为正朔,围绕洪秀全来安排自己的战术。但是这样一来,就让他手下那些有野心想奔前途的将领们生了异心。跟着这样的石达开,能够有个什么样的前途呢?不如直接跟着洪秀全算了。
至于天地会投奔石达开后来又离开他,不过是一场投机而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离开石达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石达开这人是一个“讲义气”的英雄,不愧为“义王”的称号,而不是政治家。
如果他是政治家,他就应该及早声明单干,并且对部下封官许愿,让他们安心。
(李秀成剧照)
回到我们先前的问题,李秀成和陈玉成当时为什么不跟着石达开走呢?难道也是考虑自己的有个好的前途吗?
事实上,李秀成和陈玉成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不但李秀成和陈玉成跟着石达开走了,连韦昌辉的弟弟韦俊(韦志俊)也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要知道,韦昌辉是在石达开的强烈要求下被诛杀了的。照理说,韦俊应该和石达开是死对头。但是,他竟然也跟着石达开走了,由此也可见石达开的人缘确实非常好。
这件事,记载在清军将领德兴阿给咸丰的上奏中:“又抄得石逆(石达开)由安庆寄与洪逆(洪秀全)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
这话说得很清楚,不管是李秀成、还是陈玉成,都跟着石达开出走了。但是,石达开顾全大局,为了保卫天京(金陵),又把李自成、陈玉成,包括韦俊等人调回了天京。
从这里可以看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其实是人气爆棚的。但是石达开看出天京一旦缺少这些将领的辅佐,必然败亡。因此,侠肝义胆的他,非常无私地把这些将领又调了回去。最后,石达开本人则因为缺乏将领,洪秀全又处处刁难他,因此,虽然辗转十五个省,但是获胜的战争却很少,这也是他最后覆灭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东华录》《李忠武公遗书》等)
-----
网友解答:
-----
天京之变后,太平天国失去了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纲,也失去了几万名太平军将士以及很多家属,同时,太平军内部也出现了裂变。
天京之变也让天王洪秀全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异姓之王变得十分猜忌。而当时掌握兵权的就是翼王石达开。为了掣肘石达开,洪秀全封了自己的哥哥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
由于石达开家人被北王屠戮,加上又被天王猜忌,现在又被天王的两个哥哥制衡,石达开对留在天京已经心灰意冷,自己手握重兵,为了保住这点权力和性命,石达开决定离家出走。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两个重要的将领,他两个忠于太平天国,陈玉成后来被封为英王,而李秀成后来则被封为忠王。石达开本来是想带走陈玉成和李秀成的。但是,陈玉成和李秀成都认为石达开的出走是不对的,太平天国不应该被分开。这样,不但会给太平天国造成巨大损失,就连他自己也是没有出路的。他俩商量之后决定不跟随石达开出走,还想劝劝石达开,让他回心转意,但此时的石达开离意已决,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
-----
网友解答:
-----
我们今天开上帝视角来看太平天国,自然对很多事情都能洞悉原委,但是对当时在太平天国的将士来说,他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庞大的太平天国里的一个螺丝钉而已,他们没有洞观全局的能力。
总的来说,当时很多太平天国的将士的想法最有可能是:
翼王也许只是一时想不开离开,以后还会回来的;
留守大本营太平天国还是跟着翼王跑?大部分人肯定选的是留守;
跟着天王还是跟着翼王?大部分人肯定选的是天王。
(1)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当时的中高层领导人基本都集中在东王府,东王府的人被韦昌辉和秦日纲杀个干净,然后,作为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的韦昌辉和秦日纲等又被洪秀全杀了。
也就是说,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只有洪秀全和石达开,其余的人最高级别的也只能算是个中层领导人。
他们能知道天京事变的真相到底什么吗?
接近不了核心权力的中下层,可以说根本无法得知真相的。
那么,在天王和翼王之间选择一个站队,大多数人会选谁?
肯定还是选择天王啊。
要知道,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宗教领袖,是神一般的存在,翼王只不过是辅佐天王的,所以,天王和翼王出现矛盾,一般人肯定首选的还是天王。
请注意,我们今天议论太平天国,是在有了大量的史料的情况下,可以分析洪秀全是个什么什么的人,而对那个时候的普通的太平天国将士来说,洪秀全就是他们的神,而翼王再牛,也是天王的臣。
(2)对当时的太平天国将士来说,他们为的就是洪秀全效力的,卖命的,翼王离开天京,作为他们,首选项肯定是天王。
对比分析一下:
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
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
天京城:留在天京,有吃有喝,作战稳定。
跟着石达开走:不知道去往何方,连主心骨都没了。
所以,一般人会选什么?
肯定是留在天京,为洪秀全效力啊。
(3)没有上帝视角,谁也不知道翼王是不是只是暂时离开。
完全可以推测,当时很多人心里想的是,翼王只是暂时离开天京,一时之气罢了,他可能过段时间还会再回来的,就连洪秀全也在石达开离开之后,发过几次劝石达开回来的诏书。
因为在那个时代,在那个背景下,谁也不会想到石达开就此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所以,更多的人可能认为翼王只是暂时出走,那么跟着他去干什么呢?
(4)石达开劝阻跟着他的人散去。
石达开一路上有很多人跟随着他,但是有一部分被他劝回,还有一部分被他令驻守天京的一些地方去了,这也是一个原因。
-----
网友解答:
-----
太平军山头构造比较复杂,永安封王前,主要有天地会系,上帝教系,其它小义军系!永安封王后,封东西南北翼五王!
虽说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但由于封王前各王都是带资入股,所以都有自己的势力。
陈玉成和李秀成并非始出石达开一系,虽有隶属关系,但谈不上嫡系。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被迫出走,陈玉成和李秀成,一个是英王,一个是忠王,开始独当一面。
特别是陈玉成《清史稿·洪秀全传》说:“玉成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若陈玉成跟石达开走了,兵败大渡河一说还不一定。
-----
网友解答:
-----
石达开被迫带兵出走,但只有石镇吉和杨辅清愿意跟他走,李秀成和陈玉成选择了继续留在太平天国。石达开也没有勉强李秀成和陈玉成,因为他并没有公开背叛太平天国。毕竟由石达开提拔起来的大部分将领都选择了跟着石达开,他不可能把太平天国的所有将领都带走。留一部分人在安徽江西牵制清军,对他的行军路线也是一种保护。
石达开脱离天京后,其部将陈玉成、李秀成为什么不愿追随?
陈玉成不愿更随有2点原因:
其一,洪秀全对自己这些将领的拉拢。
由于洪秀全的忌惮,导致了石达开的离开,虽然石达开并没有与洪秀全反目,但石达开的离开对洪秀全来说,是很没面子的。因此,洪秀全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其实一直在暗中削弱、打击石达开。他削弱打击石达开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坚决不援助石达开。
然后就是对石达开的手下将领进行拉拢,给这些将领封高官,促成这些将领离开。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这些人,都是在洪秀全的拉拢下离开的。
其二,将领们对于自身前途的考虑。
石达开虽然离开了天京,但是,他始终没有想要单干的想法。他一直奉洪秀全为正朔,围绕着洪秀全来安排自己的战术。
说实话,李秀成真该追随石达开的。当李秀成还是个小监军的时候,曾经“同翼王上安省安民”。说李秀成是石达开一手栽培起来的,绝不为过。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他与曾国藩幕僚谈及太平天国诸王的优劣,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
而陈玉成没有选择跟随石达开的原因有四带点
首先他的叔叔陈承瑢就是被石达开处死的
这个心结在陈玉成的心目中肯定是有的。陈玉成的老上司秦日纲也是和他叔叔一起被是石达开逼死的,这对年轻的陈玉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陈承瑢是洪秀全身边的大红人,正是在他的主导下,洪秀全才下定决心要除掉杨秀清。韦昌辉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入天京城,也是因为陈承瑢里应外合的结果。陈承瑢但是一点都不冤枉,但他和陈玉成之间的亲情也是割舍不开的。
其次陈玉成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太平军的栽培。
没有太平天国起义,就没有飞黄腾达的陈玉成。陈玉成对太平天国有非常深的感情,这是那些早年成年将领所无法体会的。
太平天国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理想。尽管石达开并没有打着反对洪秀全的旗号离开,但在陈玉成的眼中,这也是一种背叛。他没有办法选择跟随石达开离开,因为他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牺牲。
第三、石达开单出走后,屡战屡败,陈玉成、李秀成却军功连连。
自从没了杨秀清的通盘经营,以及各路友军的密切配合,石达开是屡战屡败,以至被处所团练武装和杂牌军打得疑心人生,堪称是天堂的常败将军。与石达开兵败如山倒,混得灰头土脸构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玉成却赓续击败湘军和绿营,立下赫赫军功,名誉如日冲天。能够说,此时的翼王败北太多,不值得合理混出头的陈玉成继承跟随了。
第四、石达开气量气度狭窄,不克不及容人,更不克不及给部下实惠。
纵观翼王石达开单干以后的显示,他既不克不及容忍部下凌驾本身,又不克不及给部下看得到的实惠,其气量气度与驭人之术均堪忧。比方,石达开在浙江被团练打得屁滚尿流时,其部属石镇吉、杨辅清等却在处州、福建混得风生水起,斩获颇多。惋惜,石达开进入福建后,到处倾轧杨辅清,以至还想夺其生命,杨辅清只能连夜跑回天京了。
总结:石达开是一个磊落汉子,他依靠人格魅力吸引了不少人,却也多次被心怀私利的投机分子所暗算。这就是石达开!
-----
网友解答:
-----
抗抢就是为了吃军粮滴呗!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有没有让人笑100天的笑话?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