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的历史价值在哪里?
法门寺的历史价值在哪里?
-----
网友解答:
-----
法门寺最牛的历史价值在于在其地宫中出土了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其中还有佛教的顶级法宝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以及大唐皇室亲自供奉的各种宝物,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信息,给二千年后的今天展示了一出极为华丽的历史画卷。
说到法门寺,正好笔者在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最新大展《大唐风华》中拍摄到了一件来自于法门寺的珍贵文物,正好再次给各位朋友一展风采,这是一件唐代琉璃茶盏及茶托,如不特殊说明,让人们很容易误以为它是现代的茶具而已,但它却是一千多年前唐僖宗于公元874年供奉给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供品,并于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整个器物几乎无色,微微有淡绿的质感,据专家考证因当时中国饮茶之风尚未西传。故此茶具为大唐国产无疑,它也成为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玻璃茶具。极为珍贵。
曾经辉煌大唐早已远去,但似乎后人们对大唐的回望却从未停止。我们可以通过对法门寺等这些偶然发现的窖藏中一窥真实的历史,这些穿越千年的真实历史文物,让我们就可以探知历史的细节,并可以辨伪去妄,让历史真正的丰满起来。ok,话不多说,下面是笔者实拍的唐代珍贵文物皇家琉璃茶盏,您上眼嘞。
-----
网友解答:
-----
塔铃清脆、梵歌萦绕,这是一个历史辉煌年代的壮观景象。陕西法门寺,一座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关于它的故事,要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河之滨讲起。
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历史上曾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即迦毗罗卫国。它本该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因公元前566年农历四月初八,一个伟大的生命释迦牟尼诞生于此而变得神秘夺目。佛陀释迦牟尼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生于无忧树下,成佛在菩提树下,寂灭于双娑罗树下,与树结下不解之缘。
佛陀29岁出家,35岁成佛,布道传教长达49年,于80岁那年去世,这一天是公元前486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佛陀的遗体在古印度拘尸那城南被火化,他的弟子在灰烬中,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结晶体,就是这些神奇的骨烬颗粒,被弟子们称做“舍利”。
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同时,在喜马拉山脉另一端遥远的东土大地上,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也创建了各自的思想体系。在佛教成型多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从此,东方的三大思想体系引领着之后两千多年、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意识形态。同时这三大思想体系也经历了相互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历史过程。
释迦牟尼圆寂162年后,即公元前324年左右,一个强权者依靠自己的实力,在摩揭陀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大帝国。55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印度孔雀王朝时期著名的阿育王。
阿育王桀骜不驯,智慧超群。他四处征战,杀戮无数。后来,在佛教思想的感化下,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他还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弘法运动。佛教从诞生到阿育王即位之前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仅仅是流行于恒河上游一带的地方性宗教,阿育王改变了这个现状。他不仅把佛教作为国教,还认为佛陀和佛法应该当属于全世界。于是他把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派出僧众和信徒持舍利与佛经,到国内偏远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建塔供奉,布道施法,弘扬佛教。
公元前243年,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一行18人,手捧盛装19份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匣,翻山越岭,穿越荒漠向东土中国而来,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和印度阿育王同时代的秦始皇时期。释房利一行人到达关中西部周原腹地的美原城外,此时晚霞退去,夜幕覆盖大地。佛陀突然显身说道:“暂不要将我残存肉身显示于世。等众生普度,万民归佛后,再显我灵骨吧......”众人惊讶之余遵从了佛陀的意愿,先将佛骨舍利全部埋入一座高高的“圣冢”之下,然后再到咸阳面见大秦君主。
秦相吕不韦在咸阳接待他们之后,并未接纳他们在大秦弘法的想法,并以“祸乱民心,毁我大秦”为由,将释利房等人打入地牢,所带经卷器物全部烧毁砸烂,弃之于野。幸而有一丈六金刚打破牢门,搭救了众僧。隋代费长房所撰、共15卷的《历代三宝纪》中记载:“又始皇时,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弗从。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另外,西晋医家皇甫谧所编撰的《帝王世纪》也有释利房的记载。
释房利一行十八人为了在东土弘扬佛法,分为四路,以秦都咸阳为中心,分别向南向北,向西向东,疏散于民间,秘密与众说法布经。他们约定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日这天,在周原腹地美阳的“圣冢”前会面,交流各自的传法经过和布道经验。由于缺少经书,只凭口传,佛法的普及面难以扩大,直到他们十八人先后去世,佛法也未曾在东土大地形成气候。
东汉永平三年,汉明帝刘庄晚上作梦,梦到了西方有金人,大臣认为这是西方佛。永平七年,汉明帝派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行十八人到西方求法。蔡愔等人到达印度西北方的大月氏,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在中天竺遇见了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高僧,并力邀他们前往汉地。
东汉永平十年,朝廷使臣蔡愔等人从印度回到洛阳,用白马驮回舍利、佛像与佛经。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也到洛阳传法,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第二年,汉明帝建立了白马寺,供奉佛像。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在白马寺译出了中国的第一部佛经,即《佛说四十二章经》。从此,佛教开始它在华夏大地上的漫漫征程。
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84年),西域安息国的高僧安世高夜过关中西部的美阳,他看到莲花一般美艳的佛光由埋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的圣冢迸射,划破夜空,于是他上表朝廷告知此事。汉桓帝派白马寺高僧静安法师跟随安世高前往关中开启圣冢,迎请至圣佛骨舍利,并在圣冢原址上建起四层木塔,名为真身宝塔。塔下的地宫中,存放着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内有金瓶供奉着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并由塔而寺。宝塔命名为阿育王塔,圣寺命名为阿育王寺。至此,佛指舍利在埋藏地下400多年之后,首次向中国信众显圣开始接受中国香火的供奉,这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又一伟大的佛教圣地。紧接着其他十八份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继供奉在各地建成的宝塔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以惊人的速度在华夏大地传播,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开始,一直到随统一天下,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上曾先后或同时存在过35个王朝,共发生过万人以上的战争500余次。在这个动荡的乱世里,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黎民百姓,体悟生命、超越生死的佛教,给了那些不安的灵魂以慈悲的抚慰。
战乱年代,阿育王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也未能幸免,屡遭破坏。特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建议,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最终木塔在劫难逃,成为废墟,但是虔诚的佛教徒仍不断的前来烧香敬佛。后来在北魏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的主持下,重修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并于西魏恭帝元魏二年(公元555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这也是该寺历史上第一次启奉佛骨舍利的文字记载。
隋文帝杨坚尊崇佛教,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阿育王寺为“成实道场”,寺内的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舍利塔”。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右内史李敏开启舍利塔,瞻礼佛骨舍利,这是该寺第二次启奉佛骨舍利。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 所谓法门,即修行者所入之门。同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焚,一片冲天火光后,仅剩塔基残垣。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2年),时任岐州刺史的张德亮在法门寺残存塔基基础上,修筑了四层殿楼“望云殿”,以殿代塔。
唐代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在当地进行了供奉,而未迎送到长安。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皇宫进行供奉,供养3年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送归法门寺。唐高宗开启了迎佛骨舍利到皇宫供奉的先河。此后,大唐皇室每30年开启法门寺地宫,迎佛祖指骨舍利入京供奉。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沿途旌幡蔽日,人潮如海,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在有唐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然而法门寺迎奉佛骨舍利的盛典活动,最终引爆了中国正统儒道思想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是自佛教东传以来,各种矛盾斗争激烈化到顶点的标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一位睿智明断、有所作为的皇帝。他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很快取得了自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兴局面。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巡视陇西回京的官员杜英琦上奏皇帝说,凤翔法门寺有佛指骨,相传三十年一开,来年正是开光之年,请迎佛骨于皇宫中供奉。这份奏折正中宪宗下怀,于是派太监率僧众前往法门寺奉迎舍利,并诏令主持刑部的侍郎韩愈任副使兼负责拟写迎佛骨大典的方案。
法门寺的佛骨舍利于当年十二月至第二年正月间,被一路迎送到达京师长安。消息传出后,长安城的王公贵族奔走施舍,惟恐失礼。自法门寺至长安约300里的漫漫长道上,无论州县府衙,还是村镇寺庙,到处张灯结彩,香台高筑,百姓不惜废业破产,烧顶灼臂以求供养。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片宗教狂乱痴迷的氛围之中。可以说这是自唐立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宗教狂潮,这样的场面超过了郊祀,超过了皇帝祭天的等等一些重大仪式。
唐宪宗将佛骨留在禁宫,天天素衣斋食,焚香燃烛。面对皇帝官宦,四方百姓,如此疯狂如此痴迷,如此愚顽的礼佛之举,韩愈按捺不住忧愤之情,毅然上书《谏迎佛骨表》。他在表中阐述了信奉佛教并不能为个人带来安康长寿,更不能为国家带来长治久安的观点。他还认为佛身死已久,骸骨乃朽秽之物,宜付有司,投诸水火。意思是舍利不过是佛的遗骨,并没有那么神圣。
《谏迎佛骨表》反映出韩愈排佛的巨大勇气和坚强意志,在唐代乃至在中国儒佛斗争史上,都堪称精彩的一笔,整篇文章可谓历代反佛言论的大汇总。问题涉及华夷之争,伦理之争,逃避徭役赋税之争,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儒者以政治的,经济的,以及维护社会秩序人伦秩序的观点对至高无上的皇权非理性拜佛行为所表示的严厉批判。韩愈明知迎佛骨入宫中是唐王室的传统习惯,仍不顾一切提出反对意见,最终惹怒唐宪宗,被贬出长安流放边境,到潮州做了刺史。
正是因为唐宪宗以来朝廷对佛教的大力扶植,致使佛教势力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寺院经济左右了全国经济,甚至达到了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的程度,寺院经济逐渐与皇权利益,地主利益分庭抗礼。这一矛盾到唐武宗时期彻底爆发了,一场灭佛运动终于不可避免。唐武宗即位后,开始了对佛教的发难。他降旨不许供养佛牙佛骨。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以及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
法门寺的厄运也随之降临,寺庙殿宇被拆,佛塔地宫被毁,佛教经典湮灭散失。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咸通启送真身志文》碑上有一段文字:“洎武皇帝荡灭真教,坑焚贝多。衔天宪者,碎殄影骨,上以塞天命,盖君子从权之道也。”意思是唐武宗曾令捣碎佛指骨舍利,但受命者只是毁碎了佛骨舍利的影骨,搪塞过去,而真正的佛骨却被秘藏起来,直到咸通年间,才在旧隧道的西北角处找到。而供奉于代州五台山以及终南山五台寺的佛指骨舍利也在这次灭佛运动中被毁。泗州普光寺在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沉陷于洪泽湖,供奉其中的佛指骨舍利可能也随之沉入湖底。因此,法门寺佛指骨舍利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佛指骨舍利。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皇帝遣敕使前往法门寺迎佛骨。这是大唐王朝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为盛大的一次迎奉佛骨舍利活动。这次文武大臣的劝谏反对力度丝毫不亚于唐宪宗时期,然而唐懿宗却说:“生得见之,死亦无恨。”于是不顾反对,广造浮图、宝帐、香与、幡、幢、盖,前往迎接舍利。为了这次迎奉佛骨舍利,前后准备了两年的时间。
从法门寺到京师长安的大道上,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作“无碍檀施”;甲胄鲜明地迎请佛骨舍利的仪仗车马,在文武大臣的护卫以及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下,在高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的氛围下,向长安城缓慢行进。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的富户则广造彩楼以水银为池,金玉为树。唐懿宗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
佛骨舍利先是被迎请到皇宫大内供奉三天,然后再由京城的寺院轮流迎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唐懿宗迎请佛骨舍利后,未完成佛事便驾崩。唐僖宗继位后遵父遗嘱,于公元874年正月初四,将佛指骨舍利送还法门寺,并以数千件国宝重器供奉。大唐王朝最后一次迎送法门寺佛骨舍利是由父子两代皇帝共同完成,这次法门寺地宫封闭33年之后,大唐帝国轰然崩塌。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对法门寺舍利木塔进行了修葺,在木塔的塔心添置了樘柱,并在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每逢朝霞满天或夕阳西下时,塔顶金碧辉煌,塔身雄姿昂然,焕焕乎立于岐山之阳。正是因为李茂贞的这场修葺,才使得四层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后期。
后周王朝的第四次禁佛运动,盛极一时的法门寺彻底衰败了。那埋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法门寺地宫,也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宋元时期法门寺虽说还具有一定规模,但昔日的荣耀已不在。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近千年岁月剥蚀的法门寺唐代四层木塔最终倒塌。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重修法门寺舍利塔。这次修塔舍弃之前的四层木塔结构,而是历时30年建成高47米的八棱十三级砖塔,棱以雕琢花砖砌成,拱角处悬挂铃铛,微风过处,铃儿叮咚作响,尽显佛家神圣庄严。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关中地区发生地震,法门寺舍利塔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地面。清末的陕甘回乱中,法门寺被彻底摧毁。
民国时期,曾经显赫一时的法门寺舍利塔,在经历三百多年风雨剥蚀之后,已经凋零残破,面目全非。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法门寺舍利塔进行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经过多方募筹经费,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于1940年7月完成了法门寺舍利塔的维修工作。明末修建法门寺舍利塔以及后来的修葺过程中,工匠们也发现了舍利塔地宫的秘密,但是大家都守口如瓶,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
文革时期,法门寺再次遭到破坏,为了保住法门寺舍利塔下的秘密,法门寺主持良卿法师在铜佛殿前点火自焚,用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76年8月,法门寺舍利塔因受四川松潘大地震影响,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最终在1981年8月24日,矗立了370年的法门寺舍利塔西北一侧开裂倒塌,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
1984年初,首次对法门寺舍利塔废墟进行了清理。发现了小舍利塔、宋刻“比卢藏”残卷、“普宁藏”、唐代佛像等文物。1986年初秋,残塔开始被逐渐拆除。1987年2月,考古人员走进法门寺,探出了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的全景。地宫仿帝王陵寝,为盝顶窑洞式石质建筑,长21.12米,面积31.48米,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围绕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很快就发现了地宫的入口。刻着神秘符文的石门洞开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重重无尽的大千世界。铺满厚厚一层钱币的甬道,总数大约有2万枚,其中有13枚玳瑁制成的“开元通宝”纪念币,是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从以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阿育王塔为中心的前室,到以白玉灵账为主体的中室,再到金碧辉煌的后室,还有那深藏不露的地宫密龛,整整2499件大唐皇室重宝,包括武则天绣裙,唐皇室金银器,秘色瓷器,阿拉伯琉璃器等等,簇拥围聚在一枚佛祖真骨,三枚影骨周围。这是大唐精神与物质文明的总汇集成。
法门寺地宫的这批文物,大都属于国家一级甲等文物,令人炫目称绝。唐代宫廷金银供养器物,富丽堂皇,工艺卓绝,其中一根长1.96米的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锡杖,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用了黄金62两,白银58两打造;阿拉伯玻璃器皿,晶莹透明,斑驳灿烂;还有失传千年、神秘莫测的秘色瓷,釉色细润,光可鉴人。这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类多,有的甚至完好如新,其质地的精良,器型与装饰图案的精美,历史背景的清楚与纪年的明确,均无与伦比。
特别是在地宫中呈现的四枚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其中一枚灵骨,三枚影骨),是目前世界上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有文献和碑文记载证实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为当今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法门寺地宫的最大发现是唐密曼荼罗的出现,震惊世界。多年来,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无数佛学家和历史学家,唐密除了传播到日本和韩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却找不到任何的踪迹。法门寺地宫的开启,不仅展示了法门寺唐密文化的真实内涵,还填补了晚唐佛教史乃至文化的空白。
法门寺在晚唐时期,是以密宗特点而存世的,整个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佛祖真身舍利供养曼荼罗,应视为佛教密宗的无上法界。这一发现甚至超过了地宫发现本身,这表明,已在中国失传一千多年的唐密,将重新大放异彩。
可以说,法门寺的核心就是唐密曼荼罗。由于法门寺供养了当时佛教界至高无上的佛祖真身舍利,唐代重要的官方佛教活动,都是在这里开始运行的。据史料的记载以及法门寺地宫供养物上出现的长安城著名高僧大德的名字,说明佛舍利供养的确为唐密供施的最高法事。所以,历史赋予了法门寺成为佛教密宗的祖庭和唐密最高法界的历史地位。
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最高峰,法门寺地宫展示的是唐代文化最辉煌的一页。法门寺地宫中大唐皇室器物集群性的发现,为我国唐代考古发掘所仅有。无论是在社会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美术史,还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及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发现,开创了华夏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法门寺学的新学派。这也是陕西省继半坡村遗址,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大唐,见证了中国1700多年的荣辱兴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被称为“关中塔庙始祖”。
-----
网友解答:
-----
我想着重说说法门寺地宫。法门寺佛塔和千年雷峰塔一样都在近代倒塌过,随后也都发现了地宫,地宫里也都出土了不少文物。相较之下,我觉得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更具历史价值、更具文物价值、分量也更重。法门寺地宫也是陕西省继半坡遗址、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1981年,在暴雨中倒塌了半边的法门寺佛塔
法门寺地宫供奉了世界上唯一一枚的佛祖指骨舍利,唐代时皇家有迎奉膜拜这枚舍利的仪式。
佛祖真身指骨舍利
有些人可能感受不到这世界唯一一枚的佛骨真身指骨有多珍贵,可以看下下面的场景。2002年这枚舍利短暂的到了台湾,迎奉的画面如下,可以说场面是非常的盛大了!
地宫内精美的文物按照某种秩序摆放。这种秩序简单的说叫坛场,梵语叫“曼陀罗”。在法门寺地宫被打开前的那一刻,那些文物便以唐密曼荼罗的方式布置。唐密后来在中国失传了,倒是在韩国和日本有类似分支。正是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才解开了唐密曼荼罗的神秘面纱。
前面说到地宫的布置是有章法的,并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众多精美的器物上。有“汇聚精华,辐射光芒”之意。除了佛祖真身舍利外,还有三枚影骨。这可能是为了保护真身舍利。历史上唐武宗在公元841-845年曾进行灭佛运动,期间还要把佛祖的真身舍利给毁了。
地宫内还有三枚锡杖,特别是其中一根长196厘米的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为佛祖释迦牟尼之最高等级法宝,
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金刚界45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地宫中共出土27000多枚钱币,其中13枚“开元通宝”,以玳瑁制成,这
是一种从未见诸史籍的货币。
地宫内还发现了众多的丝织品、丝绸服装,其中包括
武则天的绣裙、惠安皇后的衣物。
《物账碑》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物账碑》中的记载
唐秘色瓷,此前秘色瓷一直是出现在文字记载中,谁也不知道秘色瓷到底长什么样,存不存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印证了秘色瓷的记载,在当时,秘色瓷是比金银还贵重的瓷器。
唐秘色瓷
在当时堪比金银的还有玻璃器。根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琉璃器为唐僖宗(873-888)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器具,除一套茶碗茶托是典型的中国器型外,其余按年代应是早期伊斯兰琉璃器。
法门寺本身历史悠久,相传建于
东汉
桓帝、灵帝时期(147—189),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寺内珍藏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高筑真身宝塔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
“关中塔庙始祖”
之称。
对法门寺及法门寺地宫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纪录片《中国考古探秘第一部》。虽然有点老了,但是还是挺有信息量的。
我是阿斗,喜欢历史,喜欢逛博物馆。欢迎点击我的主页,查看我的更多回答!
-----
网友解答:
-----
120元的门票,看看老寺院,许多大殿进不去,去珍宝馆,许多文物不知道在哪里,去那合十殿,高大威猛,一睹真身舍利,在那地宫中不开放没能一览。,除了高大,金碧辉煌的感觉外,上二楼,看大佛,只有到平台上才真正感觉到高大威猛的合十建筑,还有那高高的金殿,看远方一公里开外的寺院大门,那气势恢宏,出门绕道旅游商店,如同迷宫,十分钟内出不去的。就是人很少,交通不便利,打车很不便,没有长途汽车,在全国寺院文化中,总感觉法门寺缺乏人气,很多信徒就是为了一览佛骨舍利圣物才不远千里来此,好在我今年看到了老馆长,电视上那个人,也不枉去了3次,1995年,1998年,2018年。
-----
网友解答:
-----
挖出来的宝贝那里去了?
-----
网友解答:
-----
历史价值佛教在唐代达影响到了鼎盛。天子要进行国拜!佛教教化人心向善,所有有了大唐辉煌!
------------------
推荐阅读:
二胎彻底放开后,有的家庭就会出现第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你是怎么看待随母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