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
网友解答:
-----
2013年12月底,我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患有严重的败血症,胸腔严重化脓!
如果不是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我已经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这一切都要感谢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以及在青霉素提纯过程中付出努力的科学家们!
我们来看看今天随处可见的,治疗感染的青霉素,在战时究竟有多珍贵:
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战争时期的盘尼西林能救人性命,被列为军队专用药品,供不应求使得盘尼西林贵如黄金!
盘尼西林翻译成中文就是青霉素,今天的青霉素随处可见,是医院治疗感染类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价格也不贵。
可在二战时期,青霉素的生产能力有限,加上战时伤员多,盘尼西林一剂难求,贵过黄金。
1943年时的盘尼西林,一剂重量大概是0.23克,售价200美元,10公斤盘尼西林可以卖869万多美元。而当时一艘简单的航空母舰价值80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10公斤盘尼西林可以换一艘航母了。
说起盘尼西林,就不得不提它的发现者弗莱明,因为盘尼西林的发现存在一定的侥幸,也是一个很传奇故事,当然也离不开弗莱明的细心观察。
盘尼西林的发现
弗莱明是一名从事细菌和微生物研究的专家,做细菌培养实验是他的日常工作。
1928年弗莱明因为要做关于葡萄球菌的研究,在实验室做了几十个葡萄球菌的培养皿观察。但是我们这位细菌学家,没有把所有精力投入研究事业,安排好实验室的工作之后,准备外出旅游。
粗心大意的弗莱明出门之前竟然忘了把培养皿放进恒温箱保存,也忘记了关窗户,这对于一名研究型要专家实在不应该啊。
但事情就是那么巧,正是因为弗莱明的粗心大意,才有了今天的青霉素。
弗莱明外出了一个多月,9月3日返回实验室时才发现没关窗户,赶进去看一下培养皿有没有被污染。结果不出所料,培养皿上形成了一块霉菌。
正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都会把培养皿清洗一下完事。可弗莱明并没有直接这样做,他把培养皿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有霉菌的附近,葡萄球菌都被杀死了,形成了一个“空白”的环状地带。
科学家的思维就是不一样,弗莱明马上想到可能是霉菌抑制了周边葡萄球菌的生长。于是弗莱明开始对这块霉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是青霉菌在起作用。
进一步实验之后,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弗莱明把这种青霉菌命名为“盘尼西林”,翻译成中文就是青霉素,青霉素就是这样被弗莱明发现的!
盘尼西林既然能够杀死葡萄球菌,也就意味着可以作为治疗感染的药物来研究,弗莱明为此感到非常兴奋,这可是个重大发现。
但是没过多久,弗莱明高兴不起来了,因为青霉素的提炼并不容易。
但是到二战快结束时,盘尼西林已经可以大量应用于军方,美国可以进行盘尼西林的批量生产。
盘尼西林提纯和应用
1969年6月,弗莱明在对盘尼西林做了进一步研究之后,发表了论文《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但是随后的研究便停滞了。
弗莱明是一名细菌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科学家,而青霉素的提纯需要化学知识。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却没有能力进行提纯和应用。
后来有三位年轻的博士先后加入了一个叫做“牛津小组”的研究组,这个小组主要致力于研究青霉素的提纯和应用。
1940年5月25日,“牛津小组”团队用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了8只小白鼠,其中四只注射了10毫克到20毫克不等的青霉素样品(纯度不高)。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实验记录显示:没有注射青霉素的4只小白鼠全部死亡,而注射了青霉素的小白鼠全部存活。
这个实验的成功将要改变人类世界!
时间来到1941年,“牛津小组”成功治愈了第一个病人。这是一名英国警察,叫做阿尔伯特•亚历山大,在花园劳作时被刺划伤并且引发感染。以当时的医疗技术,身体被细菌感染几乎无药可治。
“牛津小组”为这位肺部发炎、全身化脓、高烧不断的警察注射了盘尼西林,一天之后,警察竟然退烧了,这是第一位被青霉素治愈的细菌感染患者。
“牛津小组”在高兴之余,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治愈这名警察所需的青霉素,需要整个研究小组连续几天的工作,才能提纯足够多的用量,青霉素提纯产量太低了!
然而当时正处二战时期,英国时不时还会遭受德军的空袭,根本没有条件,建设可以批量生产青霉素的工厂。
“牛津小组”的领导人弗洛里决定带领小组去美国,在那里可能有机会将青霉素进行批量提纯和应用。
本来美国也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但珍珠港被偷袭,造成大量美军伤亡。美国意识到大量的负伤人员,需要一种治疗伤口感染的药物,这才开始重视青霉素提纯的研究。
美国政府直接出面,从175家制药公司中挑选出17家,马力全开,全力研发和生产青霉素。后来研究发现哈密瓜和玉米浆加糖,可以培育出更多的青霉菌,让青霉素的产量直接上升了1000倍。
在战争压力和巨大商业利润的推动下,青霉素在美国迅速实现产业化。盘尼西林也从军队专用药物,成为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抗感染药物。
但是在美国实现青霉素产业化之前,盘尼西林大部分掌握在军方或者权贵手中,加上一些中间商的炒作,盘尼西林一剂难求,贵过黄金。
战争时期,盘尼西林有多珍贵
我们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时常会看到类似场景:战场双方打得火热,情报人员也斗智斗勇。经常会有一些士兵,哪怕丢失性命也要将一个箱子送往前线,这箱子里装的就是盘尼西林。
二战时期,在1941年之前,负伤的军人即使没有战死,很多也会因为伤口感染而亡,当时根本没有治疗感染的特效药。
盘尼西林问世以后,受伤的军人如果被注射了青霉素,大概率不会因为感染而死,盘尼西林是能够救命的特效药。
但是在美国的盘尼西林产业化之前,能够直接使用的提纯青霉素,剂量是非常少的。只有一些重要的军官受伤后,才有资格使用。
即使美国开始大批量生产,也无法满足大量的受伤士兵的需求,盘尼西林也仅限于军方使用。而且美国为了不让德国、日本等轴心国接触到盘尼西林,对青霉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
在战场上,一剂盘尼西林可能就是一条人命,盘尼西林是救命的特效药,当然珍贵无比。
如果单单从价格上来看,盘尼西林是贵过黄金的。本身供不应求的盘尼西林,被一些中间商一转手,价格更是贵上几倍。
1943年时,一支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可以卖到200美元。看到40万单位是不是觉得很多,再看一个数据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1943年之前,总共研发了大概5亿单位青霉素,这5亿单位的青霉素只够180位危重病人使用。治疗一名危重病人,大概需要300万单位的青霉素。
这样算下来,一名病人至少需要8支价值200美元的盘尼西林,总计1600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好在美国发现了能够产生更多青霉菌的哈密瓜和玉米浆两种原材料,这才使得盘尼西林降到了1美元1支的价格。随着青霉素产量的增加,盘尼西林最终也便宜到了55美分一支。
说在最后
青霉素的发现以及盘尼西林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拯救了无数伤口感染和细菌疾病的患者。
今天随处可见的抗感染药物,在二战时期是绝对珍贵的救命药物。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够生活在医学发达的和平年代而感到庆幸。
-----
网友解答:
-----
二次大战时,共有26项技术革新式的重大发明,主要是武器方面的发明,其中有22项是德国人取得的,小到自动步枪,大到巡航导弹,剩下是美国、英国、苏联的发明。但是这些发明都是伤害生命的武器,战场上有2个目的,一个是杀死敌人,一个是保全自己,所以除了杀伤敌人外,后勤保障一定得供应上。
图为盘尼西林发明者弗莱明。
战场上有句话: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并不是部队有多少飞机大炮才厉害,还要看部队吃什么,穿什么,受伤能否及时得到救治,这才是会打仗的将领考虑的问题,那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不叫会打仗。二战中救人的发明,最牛掰的就是盘尼西林,俗称青霉素。
盘尼西林在二战时是军管药品,那时中国是盟国,跟美国关系不错,能搞到一点货,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据说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一支盘尼西林4块大洋,货物紧缺的话再多钱也无处买。图为北京的中央防疫实验楼,接受美国的援助1948年正式生厂盘尼西林,但是量很少。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过青霉素,感冒发烧,有炎症,注射青霉素就能康复。在没有青霉素这东西时,一个小小的发烧都能引发人死亡,相当于绝症。而青霉素是一种抵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药,在民国时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会积攒盘尼西林,这玩意儿是硬通货,跟黄金似的。
二战时苏联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在乌克兰视察时,被叛军打伤,后伤口感染,斯大林碍于面子未向美国人进口盘尼西林,这位可并列朱可夫样的人物就这样病死了。
所以战争年代有实力的家庭,都会攒黄货,就是黄金,黑货,就是鸦片,再就是盘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就发明发青霉素,但从发明到应用是需要时间的,而人类科技的进步往往是通过战争来催发的,青霉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产车间正式量产,而青霉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国人。
有人统计,二战时一个日本兵消耗1公斤后勤,而一个美国兵要消耗600公斤后勤补助。
在太平洋战场,热带雨林被蚊子、蚂蝗盯咬很容易发烧,青霉素一打就好了,在欧洲寒冷的天气冻伤后,青霉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没好运气了,得了疟疾就只能等死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军死亡1000多人,日军死亡2万多人。所以战争中,杀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
网友解答:
-----
这个战争时期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盘尼西林”是Penicillin的译音,就是青霉素。
关于青霉素在二战中的使用情况,国内的影视剧全是不顾历史事实的胡编,这个提问下面的回答也是以讹传讹。
青霉素前有磺胺
青霉素在1943年春才开始给军方使用,成规模已经到了二战的后期了。在青霉素之前是有抗生素的,就是磺胺。磺胺是德国人先发明的,但希特勒认为科研是犹太人的玩意,使得德国没有配备磺胺,直到海德里希遇刺后才意识到抗感染的重要性,德军才开始配备。
美军英军则从一开始就配备了磺胺,这是赢得二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苏联不生产磺胺,抗菌是用大蒜汁消毒,效果吗就是哈哈。
日本更是不重视,也没有磺胺,抗菌靠的是武士道。
中国军队同样没有磺胺,靠的是血肉长城。
青霉素不是弗莱明的功劳
在青霉素这个伟大发明上,历史学家有一段评价:“没有弗莱明,就没有钱恩或弗洛里;没有钱恩,就没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就没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就没有青霉素。”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不会纯化,也就只好束之高阁。
是牛津的弗洛里团队从弗莱明的论文和菌株开始进行纯化,因为钱恩是做纯化的,但青霉菌的产量上不去,是希特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已经是二战期间,英国天天挨炸,物资紧缺,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希特利来到美国,利用美国农业部的发酵能力,加上全美药厂的合作,才使得青霉素能够临床应用。
因为诺贝尔奖只能给三个人,结果对青霉素临床应用贡献最大的希特利痛失诺贝尔奖,这也没办法,他算钱恩的手下。
之所以后人在青霉素的发明上只知弗莱明,是因为共同获奖的三个人里面只有他是正经的英国人,弗洛里是澳大利亚人,钱恩是德国难民,而且弗莱明和英国官方关系好,结果就把名声全揽到自己名下。
青霉素在二战中应用情况
影视剧中那些青霉素的情节全是胡扯。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后,在英国也热起来,但英国药厂支援战争的压力很大,无法马上进行青霉素大规模工业化,而且由于青霉素发现权的争吵,使弗莱明与弗洛里、弗洛里与钱恩之间相互不信任,很难有真正的合作。
美国则雷厉风行,青霉素被定为第二优先,仅次于发展原子弹。1943年春青霉素开始提供给军队使用,到秋天,能够在战区使用,但成本极高,只能给有生命危险的伤员使用。
在全美各药厂一起努力下,1943年前5个月一共生产出5亿单位青霉素,但只能救治180位危重病人。其后7个月生产出2050亿单位。1944年,产量达到16330亿单位,在诺曼底登陆时,每月产量达到1000亿单位。盟军有3000亿单位、10万剂量青霉素的储备,1945年青霉素产量达到79520亿单位,1943年,青霉素每剂费用为200美元,到1945年下降到6美元。1946年每剂成本只有55美分。
二战期间,青霉素优先军用,起码在1944年以前,非军用根本不可能,美国制造的青霉素更不可能流传到中国去。
中国也有青霉素
影视剧的编剧们就知道胡编进口青霉素的故事,不知道二战期间中国也有自己生产的青霉素。
1937年,中日于淞沪会战。
热血男儿义无反顾,医生也抗日救亡,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有来自上海医学院的师生,其中有教授汤飞凡。在汤先生多次强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对伤员进行初级创伤处理,救护站离火线只有几百米。
上海沦陷后,兼任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主任的汤先生接到通知,撤往英国,就在这时,收到他的老师、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的来信,请汤飞凡到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
汤飞凡当即赶赴长沙,不久长沙告急,在他的大力坚持下,中央防疫处撤往昆明,二周后日军逼近长沙,在长沙大火中,防疫处的房舍全毁,所留仪器只剩了一个旧锅炉。殿后的两名职工费尽千辛万苦,终於把这台锅炉运到昆明。
1940年,中央防疫处落脚滇池,其生物制品质量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和血清不但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并支援了陕甘宁边区。这些制品因为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也被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英、美盟军所采用。
青霉素问世后,有一系列关于提纯的论文被发表,但具体生产工艺属於军事机密。尤其是不同菌种青霉素的产量相差悬殊,高产株如稀世珍宝,外人根本无法拿到。
关于国产青霉素的研发,汤先生在《吾国自制青霉素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道:“民国三十年秋,昆明中央防疫处文献会之某次周会内,曾由魏曦技正报告:关于Abraham, Chain和Florey诸氏在Lancet杂志上,所发表对于青霉素或盘尼西林之研究一文,据称青霉素,既无毒质,且具充分杀菌效能,对于战争必有莫大贡献。因此引起吾人深切之注意,同时以青霉素既系霉菌所产之物,则其制造,自属生物学制品范围之内,是以吾人深欲一为试探。”
在汤飞凡的号召下,防疫处上上下下掀起了寻霉热,全体职工及家属从早到晚到处寻找绿毛,经过多次失败,终于从技正卢锦汉的皮鞋上的一团绿毛,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
1943年《自然》(Nature) 杂志专门采访中央防疫处,是这样解释介绍青霉素生产车间的:“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就靠它,解决了所有的器皿消毒和蒸馏水供应等“,”用过的琼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栋供应,完全自己制造,胃酶用完了,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里面提取”,“汤博士的工厂保持了高水平,虽然没有自来水,但他的马厩和动物房都非常清洁。他有一个效率高的培养、分装和检定系统。尤其有趣的是,他有一个自己的玻璃厂,能制造各种中性玻璃器皿。”
就是靠这样的简陋条件,中央防疫处生产出每毫升200-300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国产青霉素。
汤飞凡先生少年时曾立志“发明一种预防方法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1955年,他发现了沙眼病原体,使人们认识到沙眼的传播特性,寻找到了治疗的药物,从而改变了中国人十眼九沙的情况,以上海为例,1959年沙眼发病率为84%,两年以后降到5.4%。
1958年9月30日晨,受到拔白旗运动冲击的汤飞凡割腕自尽,以死抗争。
学界共识,如果汤飞凡活着,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就是他的。
借着这个提问,回忆一下抗战中这段小插曲。
汤先生是湖南人,就用“湖南少年歌”中的一句献给这位医学巨人吧。
“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
-----
网友解答:
-----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在战争时期,盘尼西宁比黄金还贵,几乎可以用来换航母,在1943年,一剂(约为0.23克)盘尼西宁价格是200美元,二战时期一艘简易航母价格大约800万美元,而50公斤的盘尼西宁价值4200万美元,换5艘航母绰绰有余。
在很多抗战剧中就有体现,盘尼西宁在二战中,尤其是中国战场,十分稀缺,即便是到了内战时期,也依然十分紧俏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李云龙偷袭楚云飞之后,李云龙危在旦夕,上级专门派人送一盒盘尼西宁来救他这个师长的命,在攻打平安县城时,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已经有将近10000人,而到他当了师长,人数绝对是要在这个数字上翻几番的。即便如此,作为八路军中高级将领,才能享受得到如此待遇,
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是何等的珍惜啊,说它比黄金还贵,一点不过分。
无意间发现的盘尼西宁
盘尼西宁是音译,也叫青霉素,算得上是二战时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让千百万人从细菌死神手中走了回来,成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它的发现,纯属偶然,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度假归来,发现去旅行前的培养皿中长出大量霉菌,奇怪的是,在这种霉菌周围,以生命力强大而著称的葡萄球菌居然都死了,
这一现象,让对细菌学敏感的弗莱明精神为之一振,也就是说,如果他能从该种奇特现象中找出杀死葡萄球菌的根源所在,自己不光能名扬世界,更能飞速成为顶级富豪。
在当时,细菌学还算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距离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空气中细菌的存在才不到67年。
20世纪初,细菌学研究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时期,但多数进展不大。
这一偶然的发现让弗莱明欣喜若狂,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奇特的杀菌物质并不在霉菌上面,而是在培养液中,如何分离并成功保存该种神奇的物质成为了一个摆在他面前的巨大难题,每当他尝试从溶液中分离该种物质的时候,经常会迅速失活。就这样,即便用了很久,他依然一无所获。但关于该种现象的记载和说明他却整理成了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面。
他本以为这篇论文一旦发表,会在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然后就是坐等功成名就,可是,现实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
,满怀期待等来的确实石沉大海,自己的伟大发现,居然连一个水花都没有激起就再无音讯了。他有些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或许是自己命中不敢有此财富和名声。
盘尼西宁大放风采
事情在11年后,出现了转机,可这一次,好像跟弗莱明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一年英国的生化学家钱恩在弗莱明当年发表论文的那本杂志上看到这个惊世骇俗的伟大发现。
当时的钱恩跟弗莱明当时发现该种神秘现象的时候情绪一模一样,但佛罗里却比较冷淡。
追求科学的道路注定是孤独而煎熬的 ,在实验室中熬了一年半之后,钱恩终于提取出非常微量的高纯度青霉素,他想在小白鼠身上进行试验,但迫于自己没有动物试验资格,遂再次请求弗洛里利用自己的身份给自己开方便之门,
佛罗里依然认为你钱恩是个生物化学家,就老老实实的做好你自己领域的研究就行了,非要来动物身上掺和什么呀。佛罗里面无表情的给他来了个拒绝三连。
钱恩是个明白人,强扭的瓜虽然刺激,但不甜,这一次他决定另辟蹊径,
你弗洛里不同意,我找其他人就行,钱恩长袖善舞,找了其他人入伙,这次,他在两只感染了细菌的老鼠身上注射青霉素,想看看这神奇物质有何厉害之处,
果然,前辈弗莱明诚不欺我,没过多久,老鼠就康复了。虽然离临床还有从南极到北极那么远。
弗洛里果然是个见风使舵的高手,得知钱恩的实验成果,想要插上一脚,嘴上说对这个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可这兴趣却是在一瞬之间就培养起来的,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战乱之中还在实验室里面做研究,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当时的英国随时可能被德国打败,两人早就做好了德国人入侵就毁掉实验室的准备。在1940年8月,他们就在著名医学杂志
《柳叶刀》
上面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时间引起了巨大关注,
人的功成名就 ,有时候就是讲究点天时地利人和,弗莱明显然没有这个命。
虽然名声在外,但离临床还太远,两人依然没有放弃这项前景巨大无比的研究,在1941年,他们曾用提取出来的青霉素治疗了一个面部感染严重的警察,警察的病情迅速好转
,但存货不够,警察最终遭遇不幸,虽然人没救活,但这种神奇的药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战争中有无数人受伤,当时的传言也就是,只要在战场上受伤,也就等于被宣布判了死刑。许多士兵唯有等死。
有需求就有科学攻坚,就这样,从1941年,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快速发展,到了1943年,青霉素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重要高端研究项目,要知道,它仅仅是排在核计划后面。此时,在美国已经开始量产。
当时美国的三家企业成为生产青霉素的中流砥柱,它们是今天的辉瑞、默沙东、施贵宝。
战火之下的盘尼西宁研制之路
那个时候青霉素工艺并不完善,需要冷藏,所以即便是后勤先进如美军,也不可能每个士兵都有,至于中国,美国虽然通过驼峰航线援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在众多对中国青霉素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之中,有一位被尊称为奥地利白求恩的卫生顾问傅莱医生。
他曾在抗日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地区救治过大量的抗日将士,也为我国军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在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顾问时期,成功研制出初制青霉素和外用青霉素。
当时的战场卫生条件极差,大量的伤员被细菌感染,轻则留下残疾,重则丢掉生命,傅莱医生眼到之处,皆是人间惨境,据他所知,在1943年,美军研制的青霉素早就大量的在盟军各地战场广泛使用。但中国许多敌后战区使用的仍然是凤毛麟角,
傅莱决定向英美有关部门求助,获取青霉菌种研究资料,当时他带领王学礼和宋同珍两位助手,在中国医大内土法生产青霉素,
作坊式的生产,无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难题,在失败50多次后,终于生产出青霉素,但产量极低。
就连当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昆明,也只能每周生产50万单位(现在一次肌肉注射都有80万单位),延安的产量几乎十分稀少。
爱国科学巨擘樊庆笙
中国研制青霉素历史上少不了一位重要人物——樊庆笙
,1940年,樊先生前往美国留学,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樊庆笙归心似箭,千辛万苦突破日军封锁,毅然回国,当时他觉得苦难的中国需要它,在回国前四处奔波,向美国医药驻华协会苦苦求助,终于求澳研制盘尼西宁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
历尽千辛万苦设法搞到1支宝贵的菌种,这些菌种,比黄金还要珍贵许多。
1944年,樊庆笙与美国医药驻华协会成员携带美国捐赠的200多箱设备登上了回国的运输船。不料这艘船开出没多久之后,竟然被日军炸沉了
。提前收到樊庆笙要回国消息的同窗好友裘维蕃十分悲伤,
但奇迹出现了,半年后,樊庆笙突然从昆明冒了出来。
原来这是非常时期的特别安排,当时的日军谍报工作非常强大,为防不测,这些归国科学家换乘另一艘船。
当时的昆明,另外一位大人物——汤飞凡正在领导专家团队研制盘尼西林
。得知樊庆笙这一思维康辛大学的细菌学博士高材生居然就在自己的研究所对面,恳切邀请樊加入团队。在这一年(1944年)年底中国第一批五万单位的盘尼西林问世,但战乱之中的中国,根本不具备盘尼西林的工业化生产条件,只是实验性的生产了一部分,但这些抗菌药物依然为拯救前线士兵生命做出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盘尼西林的流水线生产被提上了日程。樊庆笙也开始为这种神奇药物的生产摩拳擦掌。建国之后,国家建立上海第三制药厂和华北制药厂,在童村和张为申的带领下,中国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走上正轨。
在今天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有件不起眼的镇馆之宝,这件镇馆之宝由三支玻璃沙土管组成,里面装着中国最早的青霉素菌种,
1997年冬天,一封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征物信到了年事已高的樊庆笙手中,他思索片刻,便从房中摸索出三支玻璃管,这里面却装满了历史,经过樊老一解释,博物馆工作人员恍然大悟,不起眼的玻璃管竟有这样一段故事。
1998年5月1号,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面,医生正在忙着抢救
,当时一群樊老的学生在手术室外询问医生老师的情况,眼见医生面色凝重,其中有位学生忍不住了,恳求医生无论如何要救救自己的老师,樊老他可是中国青霉素研究的开拓者啊,
医生和护士当场愣住,想不到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竟然是他们每天所使用青霉素的研制人。
可能生命大限已到,樊老在1998年7月5号,还是与世长辞 ,
这一年,他87岁,一位为中国青霉素研制和农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家溘然长逝,给世间留下无限遗憾。
-----
网友解答:
-----
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在今天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寻常药品,然而在几十年前的二战时代,盘尼西林却非常珍贵,说其价比黄金也并不为过,据说就算是货源充足的时候,一支盘尼西林都要4块大洋,物资紧缺时,有钱都没地儿买。
二战时全球共有26项技术革新式的重要发明出现,22样来自于德国,大多数都是武器方面的发明,而除了武器之外,还有个救人的重要发明,那就是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
注射过青霉素的人应该都知道,感冒发烧或者是有炎症,注射青霉素基本都能康复,然而在青霉素也就算盘尼西林问世之前,发烧与细菌感染之类都是会要人命的。
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叫做亚历山大·弗莱明,是个英国人,1908年,弗莱明获得伦敦帝国学院下属圣玛丽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这所医学院声名赫赫,后来英国王室诸多成员都是在这里出生的,弗莱明毕业后一直在此从事医学研究。
在一战期间,弗莱明曾前往法国的战地医院工作,当时由于环境恶劣,无数的士兵明明身上只是有个很小的伤口,却因为细菌感染而丧命。
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与环境之下,细菌感染伤口只不过是个小问题,然而在当时却是个大难题,那时的医学技术对此毫无办法,弗莱明儿时的玩伴也因此离开了人世。
一战结束后,弗莱明在医学院的圣母像前发誓,希望穷尽一生之力,消灭细菌,无论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他还活着,就要坚持下去。随后,弗莱明就迅速投入了克制细菌感染的研究之中,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但一直处于失败之中。
直到1928年,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的时候,因为意外失误,一个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菌,而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都消失了,在20世纪这样的失误司空见惯,实验者往往将培养皿扔了算完。
然而,弗莱明却对此有所留意,觉得可能就是这种青绿色的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
随后,弗莱明通过实验发现,这种霉菌虽然能杀死葡萄球菌,但对白细胞是无害的,由于弗莱明并非化学领域的专家,他没法子将其提纯,因此将自己的发现写成了论文,发表在了《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质》上,等待其他人来解决提纯的问题。
十年之后的1939年,英国与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通过弗莱明的文章,最终成功提纯了这种叫做盘尼西林的霉菌,并用于临床,弗莱明、弗洛里等人以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奖。
二战期间,盘尼西林成为了战场之上挽救生命的良药,救了无数受伤士兵的性命,因此盘尼西林也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当时的三大发明。
不过因为二战初期生产条件的限制,盘尼西林的产量极低,价格不菲。
一项发明,从问世到量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青霉素虽然发现与提纯都比较早,但是知道1942年才真正投入量产,二战期间,苏联司令瓦图京大将在乌克兰视察时受了伤,当时的斯大林碍于面子,并没有从美国进口盘尼西林,结果瓦图京竟然逐渐病重离开了人世。
战争时代,有家底的家庭通常都会积攒黄金、粮食与青霉素,1943年在美国的市场上,一支盘尼西林的售价高达200美元,按照这样计算,当时如果有50公斤的盘尼西林,那么就相当于4200万美元的价值。
二战时期,美国建造了100多艘航母,而这些航母平均的造价也才800万美元,也就是说50公斤的盘尼西林,能够换来5艘的航母,盘尼西林的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如果按照青霉素那时的价格,一吨的青霉素在当时的国内相当于3.14亿银元,折算成黄金的话大概是675吨,这个数字在当时无异于天文数字,就算倾国之力也难拿的出,要是用来购买火炮的话,能给至少120多个师团配备最好的德式装备,并解决后续军饷问题。
在1944年中后期开始,美国的盘尼西林量产化急速扩大,这时候盘尼西林的价格才迅速开始降低,到二战尾声,盘尼西林的价格几乎锐减了99%以上。
全球当时几乎所有的盘尼西林都出产于美国,由美国供应到盟国各地,中国当时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盘尼西林,但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还是相当高。
至于日本方面,因为极其缺乏盘尼西林,日军在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等热带地区行军的时候,受当地热气候的影响,患上疟疾之类或者轻微的伤口感染,却无药可救,最终折损惨重。总而言之,二战时代盘尼西林的价格的确如若黄金,这都是因其作用巨大却产量有限导致。
-----
网友解答:
-----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有多珍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常惨烈,但也是由此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zhi程,期间也推动了科学事业的重大进步。在二战时期有20多项技术革新的重大发明,当然最多的便是武器方面的发明创造,并且这些发明大多用于战场上杀敌制胜。
然而二战期间的一项发明并不是用来战争杀人,而是用于治人,这就是医学上重要的西药盘尼西林的发明。但在二战时期,盘尼西林作为最重要的医学药品和后勤保障,如同黄金一般珍贵。
二次大战时,共有26项技术革新式的重大发明,主要是武器方面的发明,其中有22项是德国人取得的,小到自动步枪,大到巡航导弹,剩下是美国、英国、苏联的发明。但是这些发明都是伤害生命的武器,战场上有2个目的,一个是杀死敌人,一个是保全自己,所以除了杀伤敌人外,后勤保障一定得供应上。
说到战争时期的西药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东西的真的是超级珍贵的啊,但是这其中还有一种药叫“盘尼西林”的,这个药其实更加的贵了,那么这个药到底有多么的贵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1.盘尼西林(Penicillin),即我们熟悉的青霉素,抗菌素的一种。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相传我古代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裁缝就经常把长有绿毛的浆糊涂在被剪刀割破的手指上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现在我们不难理解,这是因为放置久了的浆糊会产生绿毛(实际上是青霉素素菌),而这些“绿毛”则具有杀菌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类最早使用青霉素的记录。
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很多人因为意外伤害或自身疾病而由于得不到药物的抗菌处理而毙命。
举个例子说,在当时条件下如果某人得了一般性的炎症比如不小心被利器刺伤或得了肺炎之类的疾病,由于没有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病人或伤者往往只能是自认劫数难逃,坐以待毙!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到人类发明第一种有效抗菌药——青霉素。
2.青霉素的发现及应用史
实际上青霉素的发现也是一次“无心插柳”。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最早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了青霉素,但限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弗莱明没能够把青霉素单独分裂出来;
1929年,弗莱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但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足够重视。后来弗莱明开始培养青霉菌菌株;
1939年,弗莱明将菌株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通过借助小白鼠试验,发现了青霉素的致死病菌原理;
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突破,但即便如此,人类离青霉素大规模临床应用还差距甚远;
1941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将青霉素的产量由原来每立方厘米2个单位提高到了40个单位;
1941年,霍华德-弗洛里和钱恩发现了青霉素对某些人会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成了相应的培养液。
由于有这些理论及实践参考,美国制药企业在1942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43年,制药公司又发现了新的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
3.青霉素二战时大规模的应用及意义
1943年10月,弗洛里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
青霉素问世之前,二战战事频繁,伤亡惨重,许许多多伤员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抗菌药而残死战场!而青霉素的横空出世,则直接结束了这一局面,甚至影响左右了二战的胜利走向。
由于青霉素的广泛大面积使用,拯救了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到1944年,二战末期,青霉素的有效供应已足够治疗二战期间所有同盟国的士兵,这对于抗击德意日法西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青霉素的问世使得好多受伤士兵免于听天由命的悲惨处境。除了伤员,青霉素在二战时的公共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
二战期间,一盒盘尼西林能值一条黄金,这并不夸张!特别是对于医药物资极其匮乏的我们来说,盘尼西林比黄金还珍贵,因为它可以救命!
当年,由于中国和美国还是盟友关系,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军方获得一些盘尼西林。但当时的盘尼西林是受到军事管制的所以,民间根本不会有正规的渠道来源。所以一些牟利商家会通过地下交易获得一部分青霉素,这些药品再经过轮番的炒作以后,价格也来到了一个顶峰。
普通的人家生病以后,是根本没有能力购买盘尼西林的。有些权势人家还会把这种药物当做“资产”,同黄金一样屯一些在自己家中。
在战乱的时代,货币的价值是没有保障的,在一些资本家看来,只有黄金和盘尼西林的价值才是永恒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种药物的珍贵程度。
盘尼西林之所以珍贵,说到底还是我们当时不能做,物以稀为贵!
到了今天,这种药物非常普及,那么其价格也就十分普通了,我们也能毫无压力的使用!
时至今日,青霉素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广泛应用的临床抗生素之一!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二战之前,绝大部分巨人不是当场被枪弹或者弹片打死,而是死于事后的细菌感染。
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即便是皮肉小伤,也可能是致命的。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有19万人死于疾病,是战死人员的2倍,仅痢疾一项,就夺走了5万条人命;一战初期的6个月内,伤寒就从塞尔维亚夺走15万名士兵的生命,到战争结束时,俄国有300万人死于该疾病。
除了这些疾病以外,还有各种战斗伤口感染导致的死亡。
到了2战前,德国人发明了磺胺类药物,有一定抗菌作用,各国都大量使用。
解放军将军程子华回忆,他中弹后出现伤口感染,完全依靠缴获的一罐德国磺胺类药物才保住性命。
但是,各国很快发现磺胺类药物的严重不足。
资料中写道:重要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磺胺类药物,也会产生各类副作用,病人可能会出现皮疹、剧烈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在极端的病例中,磺胺类药物甚至可以杀死病人体内的白细胞,反而加速病人的死亡。
而此时,美国人则发现青霉素的巨大作用。
早在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发现了青霉素。
这是一种强效抗生素,可以对付很多致命的细菌,去不会向磺胺类药物一样破坏正常细胞。
可见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是非常适合的军用抗生素,应该大量普及。
遗憾的是,直到战争爆发,技术上也不具备。
当时美国一流的实验室,仅能从霉中提取到二百万分之一的有效物质。一个实验室花费几天时间提取到的青霉素,也仅能够用于几只老鼠的实验。治疗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青霉素数量约为一只小鼠的3000倍。
美国在战争爆发,立即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美国政府召集数百位生化学家和数千位工程师联合攻关,并将青霉素列入战时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名录上,位于最优先项目的行列。
资料中写道:研究团队在实验了数万种形态的霉后,终于找到一种被称为“产黄青霉素”的霉,它的提取物超过原来200多倍。1942年,随着美国的参战,对青霉素的需求量急剧增多,研究团队决心对霉进行放射,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增加产量。没想到的是,这一方式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几周时间,提取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几万倍之多。
也就是说到了1942年,青霉素才可以量产。
在1942年之前,青霉素就是天价,比黄金还值钱。
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除了伤员,在公共医疗中也开始应用。
即便如此,因为优先提供给军队,民间的青霉素还是奇缺的。
欧洲很快出现走私青霉素的黑帮,他们专门提供医院搞不到的青霉素。
一度,青霉素成为欧洲走私最值钱的东西。
当时在黑市上充当货币的有三样东西:香烟、酒和 盘尼西林 (青霉素),富人们为换一箱盘尼西林不惜用百盎司黄金。
-----
网友解答:
-----
很简单的道理,因为高度垄断而昂贵!
二战之时,能工厂化生产盘尼西林的只有美国人。
德国人不行,法国人不行,英国人不行 ,苏联人也不行!
中国人?中国人现在能生产了。
现在的“盘尼西林”便宜无比,人人都用得起,因为它就是俗称的“青霉素”,你去医院治个完全可以自愈的小感冒,医生也可能会给你来上一针。
一开始的盘尼西林可不便宜。
盘尼西林出生的套路和生产原子弹相同。
最早发现,最早分离出青霉素盘尼西林的并不是美国人。
最先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他在1928年的某个时候做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葡萄球菌的霉菌,也就是青霉菌。
为此,弗莱明写了一篇论文发在了刊物上。
然后就结束了。
你看,英国人也有不能把科技发现投入生产的体制毛病,也有被埋没的科技发明。
英国的化学家应该跟上去搞搞提存的。
又是一个偶然
十年之后,一个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偶然在一堆旧书中发现了弗莱明的论文,忽然起了兴趣,“我何不提存一点看看?”
两年后,1940年,德国人恩斯特钱恩成功了。
可是他这个成功只局限在实验室中,离临床应用还差的远。
如果想搞临床应用,需要追加巨量的投资才行。
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1940年正如日中天:
4月9日德国同时对丹麦和挪威发起了攻击。仅用了4个小时完全占领了丹麦,丹麦投降。挪威支持了两个月,也投降了。
5月10日,希特勒下来想“马奇诺防线”发起了全线攻击,后来马奇诺防线成了笑话。
6月4日,英法两国结束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总算没有全军覆没。
十天后,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又三天,6月17日,法国宣布投降!
又六天,1940年6月23日,希特勒本人亲自视察了法国首都巴黎城。
此时的希特勒相信的是他的党卫军和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坦克车和大炮。
对于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希特勒当然也是关注的,也投入了资金和人才。
可是他向德国化学家们要的是杀人武器,要的是生化武器。他可从来没打算让化学家去研究什么救人的良药。
在德国,盘尼西林注定不会出生。
何况恩斯特钱恩是犹太人,早就被希特勒赶跑了。
所以,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提存青霉素的工作也就停在了实验室阶段。
但是,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有名的爱护士兵性命。
美国军方站了出来,又出钱又请人,建起了“项目攻关组”,找了好多个病理学家、生物化学家,还有制药厂。
经过两年的努力,美国人于1942年终于达成了工厂量产盘尼西林的成果。
接下来,你说美国人会怎么干?
当然是卖高价了。
现如今的各大世界级的药厂也是如此搞的。
据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仅仅一年之后,美国人已经把生产成本控制在了“每支盘尼西林55美分”。
他在市场上卖多少钱呢?
卖给他的最亲密盟友英国人,一支5英镑!
就是这样,生意是生意,盟友是盟友,美国分的清楚着呢!
当时在中国,你如果不是蒋介石政府的“党国要人”,想使用一支盘尼西林救命,只能去黑市买,多少钱?
一只小黄鱼!
也就是一两金子一支。
-----
网友解答:
-----
战场伤员的救命灵药
《第一滴血》中,受伤的兰博撬下一颗子弹的弹头,将火药撒在伤口上,“呲”的一声,燃烧的火药在伤口冒出一阵青烟,英雄疗伤是如此的英雄,如此的man,但这只能是偶而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在古代战场,伤员的治死率甚至要比战场上的死亡率还要高,因为源于以下事实:那些被刀砍伤、被枪戳伤、被截肢的伤员,很多就是采取兰博的方法来消毒的,只是不用火药,可能是用烧红的烙铁,很多时候,经过这样的消毒过程,即便伤口本身消了毒,却难逃因为烫伤引起的感染,或伤员难以忍受疼痛。除了火烧,用滚烫的油对伤口消毒也是曾经流行的方法,伤员的存活率可想而知。看过电影《亚历山大帝》的或许会有印象,那些四肢受伤,行动不便的伤员,会被用尖锥锤击颈椎而亡,因为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治愈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一个人的出现,这种状况有所改观。1536年,法国军医安布列斯·帕雷由于缺乏某些材料,偶然间用鸡蛋蛋黄、玫瑰花油和松节油混合起来为伤口消毒,发现伤员的痛感以及伤口的感染都有所下降,这样,战场的伤员才仿佛迎来了曙光。
所以,在当时医学理论及医疗技术的限制下,很多伤员由于伤口感染而失去生命。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盘尼西林的发现历程
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
虽然早期人们知晓要对伤口进行消毒,但对感染的机理的掌握却是直到1590年显微镜发明之后,人类的观察范围进入到微生物世界。
历史是由诸多偶然构成的。就像军医安布列斯•帕雷偶然发现他的混合物可以用于消炎一样,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也是出于其实验中的偶然,他观察到一只培养皿中,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这说明霉菌能够分泌某种物质来抑制葡萄球菌的繁殖,他为其取名为青霉素。
然而,一方面是他的学术论文没有受到重视,一方面是技术所限,难以提取高纯度的青霉素,所以,在时隔多年的1939年,又是一次偶然,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竟然是在一堆旧书中发现了弗莱明的论文,1940年,他提纯了非常少量的青霉素。1941年,经过努力,青霉素由每立方厘米2个单位的提纯度提高到了40个单位。直到1943年青霉素才有了批量生产的方法。、
比黄金还贵
二战时期,青霉素是要比黄金还贵重的。
从青霉素的发现历程可以知道,1939年二战爆发后,青霉素才刚刚引起学界的重视,1942—1943年间,欧洲战事已经发展到中期,而这一时期,青霉素的提纯正处于实验阶段。即便到了能够量产,战场伤员的数字也是十分庞大的。美欧尚且如此,当时生产落后的中国更甚,所以,这个能把战场伤员从鬼门关拉回来的灵丹妙药,其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是文史墨客,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哦!
-----
网友解答:
-----
盘尼西林(Penicillin),即我们熟悉的青霉素,抗菌素的一种。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相传我古代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裁缝就经常把长有绿毛的浆糊涂在被剪刀割破的手指上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现在我们不难理解,这是因为放置久了的浆糊会产生绿毛(实际上是青霉素素菌),而这些“绿毛”则具有杀菌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类最早使用青霉素的记录。
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很多人因为意外伤害或自身疾病而由于得不到药物的抗菌处理而毙命。
举个例子说,在当时条件下如果某人得了一般性的炎症比如不小心被利器刺伤或得了肺炎之类的疾病,由于没有抗菌药物的有效干预,病人或伤者往往只能是自认劫数难逃,坐以待毙
!
(青霉素的最早发现者,英国著名细菌、生物化学家 亚历山大-弗莱明)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到人类发明第一种有效抗菌药——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及应用史
实际上青霉素的发现也是一次“无心插柳”。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最早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了青霉素,但限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弗莱明没能够把青霉素单独分裂出来;
——1929年,弗莱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但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足够重视。后来弗莱明开始培养青霉菌菌株;
——1939年,弗莱明将菌株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通过借助小白鼠试验,发现了青霉素的致死病菌原理;
(青霉素分子结构式)
——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突破,但即便如此,人类离青霉素大规模临床应用还差距甚远;
——1941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将青霉素的产量由原来每立方厘米2个单位提高到了40个单位;
——1941年,霍华德-弗洛里和钱恩发现了青霉素对某些人会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做皮试。
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成了相应的培养液。
——由于有这些理论及实践参考,美国制药企业在1942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43年,制药公司又发现了新的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
青霉素二战时大规模的应用及意义
1943年10月,弗洛里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
青霉素问世之前,二战战事频繁,伤亡惨重,许许多多伤员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抗菌药而残死战场!
而青霉素的横空出世,则直接结束了这一局面,甚至影响左右了二战的胜利走向。
由于青霉素的广泛大面积使用,拯救了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到1944年,二战末期,青霉素的有效供应已足够治疗二战期间所有同盟国的士兵,这对于抗击德意日法西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青霉素的问世使得好多受伤士兵免于听天由命的悲惨处境。除了伤员,青霉素在二战时的公共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
有人曾说原子弹、雷达、青霉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影响人类最深远,最伟大的三项发明。一个可以杀人,一个可以保命,一个可以救命。
前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青霉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最重要的救命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其战时价值堪比黄金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盘尼西林1944》剧照)
我国曾在2008年上演过一部电影《盘尼西林1944》,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为了争夺两箱珍贵的盘尼西林(青霉素)而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由此可见青霉素在战时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青霉素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广泛应用的临床抗生素之一!
-----
网友解答:
-----
当年的盘尼西林当年确实很贵,价比黄金,如今却成了大路货!
在著名的《亮剑》中,也有一段盘尼西林的剧情。《亮剑》第21集中,李云龙大战楚云飞,中弹负伤,段鹏大闹医院。此时赵刚完成虎穴任务,正要坐车回2纵留守处,一个小兵过来说要用车送盘尼西林给2师,师长李云龙快不行了。赵刚听闻,飞奔去看老李,在医院把段鹏踹了一脚这段。
应该说,亮剑中的这段,写得非常符合历史。在当时,盘尼西林就是一种神药,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注射了盘尼西林之后,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那么,这个盘尼西林到底是个啥东东呢?为何能卖到黄金的价格?
原来,1928年的时候,英国的医学家弗莱明偶然发现,一种青霉菌分泌的物质可以杀灭葡萄球菌。不过他只是写了个论文,记述了这一发现,把这一物质命名为盘尼西林,然后就干别的事情去了。
弗莱明
到了1938年,另两名科学家钱恩和弗洛里从论文中看到了弗莱明的发现。于是他决定研究这一领域,试图解决盘尼西林的提纯和大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两点,盘尼西林才能作为一种药品应用于广大人群。
他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40年代初的时候,盘尼西林就已经可以做成针剂药物上市了。到1943年,生产出了13千克的盘尼西林。在实际应用中,它用于军人的战伤治疗,对于预防伤口感染起到了神奇的效果,简直是着手成春。可以说,如果你穿越到1940年代,只要有盘尼西林,你就是神医级别。
钱恩
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这种药物的神奇疗效,马上下令这种新药必须给最好的军队使用!当时盘尼西林的生产和军火的生产处于同样的优先级别。军火用来杀人,盘尼西林用来救人。
在二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许多受伤的军人。所以,盘尼西林,雷达,原子弹并称为二战三大发明。
当时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随着美军援助的到来,盘尼西林这种神药也进入国人视野,由于其神奇的疗效,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而少量通过黑市流出的盘尼西林,价格是以黄金计算的。一瓶药水,一根金条。
当时我军的各个边区根据地,也只有各边区的卫生部长手里才有几支盘尼西林,用于紧急情况。
这种情况下,1944年开始,陕甘宁边区有一个外国专家傅莱,依靠一些简单的设备,利用一年时间,到1945年,研制出了粗糙的盘尼西林,还没有达到提纯的程度,可以用于外伤的敷料,拿来给伤员裹伤,还不能用来注射。随后这种土法盘尼西林的制造,在各个根据地进行了一轮推广。
傅莱(右 )
所以,一直到整个解放战争末期,1949年的时候,打了平津战役,我军才从接收的北平国民党军华北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的设备中,接收了一套盘尼西林制造设备,一套疫苗血清制造设备,有了我们自己的盘尼西林注射药品生产能力。
此后,随着上海的解放,上海市内药厂也有一些盘尼西林的制造能力。随后我们对这些盘尼西林的制造能力进行了整合,开始扩充生产能力,逐步解决国内对于盘尼西林的需求。
但是当时还要打抗美援朝,所以我们盘尼西林的产量还不够,就还需要从香港购入大量盘尼西林。随后,我国的科学家们解决了盘尼西林的原料国产化问题,产量以万吨计算。
同时,在五十年代,我们给盘尼西林换了个名字,把盘尼西林的名字改成了青霉素,就此青霉素的大名,让我记忆极其深刻。小时候冬天咳嗽,去医院医生就给开青霉素,那个皮试针好痛啊!
到了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的青霉素生产大国,占领了全球九成的市场。
说了这么多,回头品一下亮剑中那个情节,就会发现,李云龙受伤的时候正是1948年淮海战役中,那个时候,盘尼西林价格正金贵着呢,所以师长李云龙受伤,卫生部长需要专门派人给老李送盘尼西林去。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能分享一下你身边的故事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