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么一个人?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正史中的周瑜,极具野心,孙策孙权都不敢完全信任他!
众所周知,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丑化了,被描写成了一个小肚鸡肠之人,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活脱脱一副小人模样。那么
正史中的周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你看看孙策去世前说了什么就懂了!
交好孙家
周瑜出生于世家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之职,他的父亲周异,也曾担任过洛阳令,所以说周瑜家完全是个官宦之家,非常有权势。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周瑜,不仅人长得高大帅气(吃得好,基因好),而且颇有才能。可以说,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的描写,还是比较公道的!
当时的江淮一带,年轻人中除了周瑜比较出名,还有个比较出名的人,这便是孙策。由于孙策是孙坚的儿子,比较有才气,且岁数和周瑜相同,所以周瑜直接慕名拜访孙策,并劝孙策搬来和周瑜一块居住,甚至还把自己的大宅院让给孙家,主动拜访孙策的母亲。这一系列交好行为,迅速
拉近了周瑜和孙策的关系,两人就此变为好友
。不过随着孙坚的战死,孙家开始落魄了,于是孙策带着母亲又搬离了庐江,离开了周瑜。
并肩作战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准备攻打江东,在出征前,孙策给周瑜写了一封信,
邀请周瑜一同作战
,共襄大业。周瑜本就是胸有大志之人,看到孙策邀请他,立马就去投靠了孙策,并给孙策带去了大量的粮食、器械,增强了孙策的实力。之后在周瑜的辅助下,孙策犹如开了挂一般,四处攻略,队伍很快壮大,俨然成了江东第一大势力。
孙策知道周瑜胸有大志,但是他不完全信任周瑜,
不确定周瑜是否能和他一起走下去,于是他对周瑜进行了一番试探。
《三国志》: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孙策对周瑜说,我现在手中的兵马足以平定江东了,要不周瑜你回去镇守丹阳吧。很多人认为,这是孙策在赶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本质上是
孙策在试探周瑜
。当时的孙策,名义上仍然归属于袁术,他之所以攻打江东,其实就是想以江东为基地,发展壮大,当初周瑜带兵来投的时候,孙策非常高兴,现在有人有地盘了,孙策不可能干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但他又不确信周瑜是否真的忠诚于自己,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周瑜,看看周瑜会不会离开自己,结果
周瑜没有经受住考验,直接带军队走了
。
说白了,周瑜没有经受住孙策的考验,
他只是把孙策当作一个平级、朋友,而没有把孙策当作一个主公
,并没有想过要在孙策手下效力。自离开孙策后,周瑜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一直都心在袁术,在为袁术出谋划策。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袁术四世三公,实力强大,孙策不也是袁术的手下吗?周瑜想辅助袁术而不是孙策,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站在孙策的角度来看,周瑜的选择就颇有问题了,套用今天的话语便是: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再投孙策
周瑜离开孙策三年后,发现袁术确实不是一个明主,不值得辅助,而当时的孙策,已经发展得极为强大了,于是周瑜
准备重新投靠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前来投靠,自然非常高兴,但他给予周瑜的待遇,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三国志》: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从表面上来看,孙策对周瑜还是不错的,又给官位又给兵,但事实上,
周瑜已经被排除在了孙家的核心团队之外!
按照常理来说,以周瑜和孙策的友情,再加上孙策创业之初,周瑜所提供的巨大帮助,他完全算得上是
孙家创业团队的元老
,他应该进入孙家核心班底的,可就是因为他当年离开了孙策,转投了袁术,所以原本属于他的胜利果实,已经没有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瑜投靠孙策以后,
虽然在战场上屡立大功,但他一直被调任在外,并未能回到集团核心
,相当于说,周瑜拼死拼活,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都被排除在了核心团队之外,自从他离开孙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永远不可能再重新迈入核心团队了。这一点,从孙策临死前所说的话也可以看出!
孙策的临终嘱托
对于孙策的临终嘱托,很多人一直认为是这样的:
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然而事实上,上述话语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正史中孙策的临终托孤,压根儿就没有周瑜什么事情!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可以看到,孙策临终托孤的人选,乃是张昭,对于他来说,
张昭是最值得信任的!
而周瑜战功虽高,但当年他抛弃了孙策选择了袁术,他并不值得信任!很多人认为,孙策之所以没有托孤给周瑜,乃是因为周瑜当时驻守在巴丘,并不在江东,然而若是孙策真心信任周瑜,他完全可以留下诏书,让周瑜参与辅政,亦或是像刘备一样,直接把李严和诸葛亮都叫过来,这很简单啊!
说白了,周瑜还不如李严,孙策对周瑜并不放心!
孙策死后,周瑜干的事情,又再次让孙权产生了巨大的敌意!
孙策身死,周瑜作为臣子、朋友,前来奔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周瑜却带兵前来,这个举动就颇有威慑意义了!
《三国志》: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注意
“瑜将兵赴丧”
这五个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作为外臣,是不可以带兵入京的,
这就好比当年的董卓带兵进洛阳
,你想干什么?孙策刚死,周瑜就带兵前来,美其名曰奔丧,
可奔丧需要带这么多军队吗?
孙家虽然失去了孙策这个主心骨,但孙权还活着,孙家大部分人还活着,
周瑜此举,与反叛无异
,放在和平时期,孙权完全可以砍了他的头。
然而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最终周瑜不仅没有被治罪,反而
留下来和张昭共掌权力
了,令人吃惊!孙策临终前,托孤的大臣明明只有张昭一人,但周瑜带兵来了后,掌权的人就变成了两个,变成了周瑜和张昭,这说明什么?
不就说明周瑜抢夺了原本属于张昭的权力吗?
也就是说,周瑜带兵奔丧,其实就是前来抢夺权力的,最终张昭为了大局退了一步,所以周瑜才没有和孙家大动干戈!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很多人都只看到孙权和周瑜君臣的精诚合作,却没看到此事背后的各种算计!当年曹操南下,孙权
问遍了群臣的看法,可就是没有问周瑜的看法
,令人非常奇怪,最终还是鲁肃提醒孙权,孙权才召回周瑜,询问周瑜对赤壁之战的看法,由此可见
孙权对周瑜是非常不信任的
,遇到大事他根本不想咨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回来后,力主抗曹,希望孙权把所有军队交给他,由他带着去抵挡曹操。然而孙权
却只给了周瑜三万人
,并没有把所有军队交给周瑜。另外,
为了制约周瑜,孙权还派了一个和周瑜完全不对付的程普一起指挥军队
,且程普的军事决策权丝毫不低于周瑜,由此可见
孙权对周瑜是充满了防备的
,毕竟当年周瑜抛弃孙策投靠袁术,后来又带兵奔丧抢夺权力,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壁之战,周瑜大败曹操,然后开始攻略荆州。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并没有增援周瑜更多的兵马,以便让周瑜扩大战果,反而是自己带人去攻打合肥,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为啥孙权不去支援周瑜呢?
要是去支援了周瑜,刘备怎么可能抢下荆南四郡?
再然后,周瑜在打下南郡以后,建议打击刘备集团,干掉刘备,自己再带人进攻益州,这样东吴就可以拿下长江南边的广袤土地了。然而孙权却并没有接受周瑜的建议,他
不仅没有软禁刘备,还和刘备联姻了
,而且孙权在答应让周瑜去攻打益州后,周瑜转头就暴毙了。
周瑜暴毙后,孙权又立马解散了周瑜攻打益州的团队
,并把南郡借给了刘备,令众人颇为不解!前脚孙权还答应周瑜,让他以南郡为基地攻打益州,怎么后脚攻打益州的团队就被解散了,南郡还被给了刘备?这战略转化得也太快了吧?
说白了,这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孙权不信任周瑜!
在孙权看来,周瑜这个人并不忠心于孙家,且能力超强,已经有功高盖主之嫌了,而且野心志向颇大,若是
让他拿下了益州,对孙权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孙权不愿意按照周瑜的计划行事,不愿意软禁刘备,反而是要和刘备联合在一起。另外,周瑜之死,很可能与孙权有很大的关系!年纪轻轻的周瑜,身体倍儿棒的周瑜,突然暴毙,太可疑了!
结语
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描写成为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小气鬼,这其实并不真实,这是把周瑜给丑化了!不过正史中的周瑜,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一方面周瑜人长得帅,有才华,有野心,但另一方面,周瑜也并不完全忠于孙家,有过两次大的劣迹,孙策和孙权都不信任他,所以说
正史中的周瑜,其实处境非常尴尬
,他可以成为一个绝代猛将,但绝对不能成为一方势力,只要他向一方诸侯的方向迈进了,孙家必定会向他动手,他的结局必将很惨!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
网友解答:
-----
说到周瑜,我们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周郎,
还会想到那一句话: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周瑜除了英才盖世,倜傥风流之外,真的就是那么小肚鸡肠吗?今天我们说一下历史上真正的周郎。
周瑜 (175 —210 ),活了35岁,可谓英年早逝,他字公瑾,庐江舒县,也就是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为什么叫周郎?因其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人们都叫他“周郎”。周瑜少年的时候,读书努力刻苦,不仅智勇双全 ,而且对音乐也十分精通 。著名的历史书《三国志 ·吴志·周瑜传》中记载 :“瑜少精意音乐 ,虽三爵之后 ,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 ,知之必顾 。”因此 ,东吴民间一带曾有歌谣 :“曲有误 ,周郎顾 。”《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他对音乐的喜好。
与孙策是要好的朋友。1 90年 ,孙坚兴兵讨伐董卓 ,公元1 90年 ,孙坚讨伐董卓 ,把一家老少都移居到舒城 ,在周瑜家住下。孙坚的长子孙策与周瑜一般大 ,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读书写字 ,共同探讨天下大势,关系十分亲密。公元195年 ,孙策打算夺取江东一带地区,周瑜帮助聚集粮草 、船只 ,而且起兵接应 ,辅佐孙策,奠基孙吴大业。
娶绝色美女小乔。198年 ,孙策任命当时年仅24岁的周瑜为建威中郎将。随后 ,与孙策共同攻下了皖城 ,在这里,孙策得到了乔公大女,大乔,而周瑜娶了小乔。 辅佐孙权。200年 ,孙策因为遭遇刺杀而不幸身亡 ,周瑜便辅佐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基业 ,同长史张昭一起掌管东吴的军政大权 ,为东吴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接着,208年春 ,孙权征讨江夏 ,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 。同年的九月,曹操大兵南下,周瑜极力主张抗曹,并亲自指挥了使曹操惨败的赤壁之战,继而形成了魏、蜀 、吴三国鼎立的基本情势 ,周瑜名声大振。
那么周瑜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中那么气量小呢?他倒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周瑜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大将才能 ,而且在气量 、德行 、性情等方面都很令人钦佩。并不是说的小肚鸡肠。程普是孙权帐下老将,自恃屡建奇功,资历较深,有点看不上周瑜,不服气,多次凌辱,周瑜从不与之计较,最终赢得老将的佩服敬重。他还宽宏磊落,用人不徇私,推荐贤能的鲁肃,独俱伯乐之才。周瑜还情趣高雅,精通音乐。与《广陵散》并著的《长河吟》,传说是周瑜作的曲 目,同时还传周瑜称此曲只有诸葛亮能和其弦、会其意。
二,周瑜在军事上骁勇善战,谋略过人。说他是军事谋略家,一点也不过分。孙权说他 :“公瑾雄烈 ,胆略兼人 ,遂破孟德 ,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孤非公瑾 ,不帝矣。”我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是经周瑜具体谋划、安排和指挥的,成为三国历史上著名战役。
三,在政治上,眼光长远,智慧过人。是他帮助孙坚打下孙吴的江山,而袁术也曾经拉拢过他,他看到了袁术的短浅,毅然离开了他,回到孙策身边。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兵力日益增强,他下书让孙权送子到操营为人质。在曹操这个要求面前,谋士张昭秦松犹豫不决,周瑜毅然进言孙权,“今将军承父兄余资 ,兼六郡之众 ,兵精粮多 ,将士用命 ,铸山为铜 ,煮海为盐 ,境内富饶 ,人不思乱,泛舟举帆 ,朝发夕到,士风劲勇 ,所向无敌 ,有何逼迫,而欲送质”一番有理有据,慷慨陈词,解除了孙权的忧虑。
说到周瑜的长远眼光,我们还会说到他的两次对孙吴的长远规划,一次是建安七年的202年,这是周瑜第一次对东吴的发展做出长远之规划。后来周瑜在赤壁之战后提出了一个更为宏伟而惊人的政治纲领 ,《三国志》记载:今曹操新折衄 ,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 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 ,北方可图也。这一点也不逊于隆中对呀。如周郎不死 ,以公瑾之雄才 ,江东将领之英勇 ,实现“得蜀而并张”当不会只是历史的假设和空想,那么历史将会重写。
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欢迎关注我们:发现历史,谢谢大家。
-----
网友解答:
-----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县)人,出身豪族。史书中就记载他“有姿貌”。他在家乡舒县时,就结识了孙策。他与孙策同年生,只比孙策小一个月。孙策攻克皖城,得到桥公(戏剧中作乔公)的两个美貌的女儿,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从此两人又结成了姻亲关系。不过,从史书记载看,二桥似乎是孙策的战利品,因为孙策曾“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与《凤凰二乔》的故事大不相同,而且历史上的桥公竟连名字都沒留下,根本没有戏剧中的那个“乔国老”乔玄。
孙策后来死去,死前他嘱托张昭和周瑜共同辅佐弟弟孙权。孙策当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确实很了解他的弟弟,孙在为建立自己的政权而进行的政治实践中,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孙策死后,他“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所以后人评史时,也说江东人材众多(“江东多士”)。尤其是重用周瑜,对孙权的事业起了重大作用。
孙权在后来周瑜病危时,曾赞扬他既是“文武筹雕,万人之英”,为人又“器量宏大”。周瑜确实待人恭谦诚谨,当孙权还是将军时,诸将对孙权远不甚恭敬,“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就是对同僚们,也是如此,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他对程普的态度,便是一个典型事例。程普自以为年长,看不起地位在他之上的年轻的周瑜,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始终不同他计较,终于感动了程普,反过来更加敬重周瑜,两人成为知己。程普以他的亲身感受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朋友,好像饮味道浓厚的香酒,不知不觉就醉了。”周瑜与鲁肃的友谊,称得起是个典范。他曾两次推荐鲁肃,第一次是孙权代兄孙策开始执政时,如果这次推荐的作用当时还不十分明显,等到第二次在自己病危时,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那就是关系着整个孙权集团的命运了。事实证明周瑜是很有眼力的,鲁肃也没有辜负周瑜的推荐和信赖。周瑜还是古代一位音乐鉴赏家,史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但是作为历史人物,周瑜首先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将军。
因为周瑜死得早,还沒来得及给孙权建更多的功业,所夕周瑜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活动,便是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当然,只此一事,也就足以彪炳千秋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自荊襄率大军南下,先给孙权发出一封信,信中的大意说自己是“奉辞伐罪”,刚刚挥戈南指,刘琮便束手投降,现在已治水军八十万,准备到江东与孙权一同会猎。这封最后通牒式的书信,陕于是宣布孙权除了投降以外,别无其它选择。孙权将书信传给群臣看后,“莫不响震失色。”在这关键时刻,孙策委托辅佐孙权的第一号人物张昭首先动摇,发出投降的主张。当时孙权集团的领导核心,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以朱、张、顾、陆等江东大族为首的南方豪族集团,一部分是以周瑜、鲁肃和一些北方将领为首的流亡地主集团。在对待曹操进攻的对策上,前一集团中某些人倾向投降,而后一集团中多数人则主张抗击;但后者掌打住军事实力,所以他们的意见,受到孙权的重视。当时周瑜多次反复地替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力量虚头,他指出,曹操军队虽号称八十万,实际不过二十多万,而且就是这些军队,不是久战疲军,便是靠住的新收降兵,人数再多,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他接着指出曹兵的另一些弱点,如不习水战,军中传染病流行,再加上有关西马超、韩遂的后顾之忧等。他认为曹操在这样条件下进行战争,本来就带有冒险性,看来打败方操已为期不远了。最后,他表示只要给他三万精兵,保证能够取得抗曹的军事胜利。听了周瑜这一席客观、镇定、具有说服力又得十足的分析,孙权十分感动,他抚摸着周瑜的背部说:“你这番话,太合我心意了。张昭他们,只顾自己老婆孩子,出以私心,太使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同意我意见一敢啊!”由此坚定了孙权的抗曹意志。为了表示决心和排除干扰,孙权拔出佩刀来,斫断了面前的奏案,发誓说:“如果还有敢再说投降曹操的,就同这个奏案一样!”
周瑜不仅邦助孙权在赤壁战前坚定了信心,而且也在战争中为孙权立下卓越的战功。周瑜和他的部将黄盖等,以少胜多,用火攻战术,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曹军,创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战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对赤壁之战中的周瑜,给予了生动的描写和高度评价。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网友解答:
-----
周瑜,字公瑾,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父亲、祖父都曾任显要官职。而周瑜本人不仅相貌俊美,而且身材高大,并且具有远大的志向。
《江表传》就曾评价道: “年少有美才。”
周瑜的一生和孙策、孙权是离不开的。周瑜十分仰慕孙策,在孙策一家居住在寿春时,主动上门拜访孙策,并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兴平二年(195)时,孙策率军准备渡过长江向东进发,便写信给周瑜,而周瑜十分高兴,率军来迎接并支持孙策,两人相见,分外喜悦。此后,周瑜便一直率军跟随孙策,听从孙策的大小安排,对其十分信任。
建安三年(198),周瑜率军返回,孙策听说后亲自带兵迎接周瑜,然后赐给他丰厚的封赏与奖励,当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孙策不仅令侍从吹笙鼓瑟欢迎周瑜归来,还派人为周瑜修建居住的房屋,并在大臣面前宣布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远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和孙策的感情便是这样的深厚动人。
周瑜一直以来为人宽容仁厚,深得孙策的喜爱。而他的高尚的品德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当时程普与周瑜关系不好,程普仗着自己年长,经常以长辈的身份羞辱周瑜,但周瑜从不生气,反而对程普更加礼让,礼仪更加的周道。逐渐的,程普也被周瑜的品行所感化,十分佩服周瑜,
并对其他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意思就是和周瑜交往就像是在品尝一杯美酒,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
而周瑜不仅为人受人称赞,他对孙权在军事上的帮助也不可忽视。一次,曹操率军南侵,并向孙权送来了书信,信中炫耀了自己的兵力是多么强大,并劝孙权投降。本欲与曹操一战的孙权十分纠结,便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大臣们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被曹操大军所震慑,纷纷劝孙权投降。唯独周瑜偷偷将孙权拉到角落,为他分析两军的交战利弊。周瑜的分析十分全面,他说:“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兵士、战马都已经十分疲劳,而现在曹操不给予他们充足的休息时间,反而急于应战,这是兵家大忌。并且曹操的军队军心不稳,其中多数将士还未完全被曹操收服,曹操军后还有马超、韩遂两军阻拦,我们未必没有能力与之一战。”孙权听后觉得十分有理,于是下定决心与之一战,并砍掉桌子的一角,警告其他大臣说:“再有劝我投降的,下场就像这张桌子。”
事实证明,周瑜是正确的,胜利站在了孙权一侧,曹操被迫北还。但是不幸的是,一次周瑜在出征路上得了重病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孙权十分伤心,不禁哭泣感叹:“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周瑜去世后的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还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孙权此后一直忘不了周瑜对他的帮助与他对国家的贡献。
周瑜是当时的盖世英雄,是孙权与孙策身边的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是宽容仁厚的将军,为民谋福,深受百姓的爱戴。但是他也是英年早逝的豪杰,周瑜的美德一直流传下来,供后人学习与敬仰。他成为了各位诗人诗中的主题,李白就曾写道: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周瑜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一直被后人铭记。
-----
网友解答:
-----
他拿着诸葛亮当做眼中钉,而诸葛亮却根本没拿他当回事。
赤壁之战要是没有东风,东吴也就歇菜了,而罪魁祸首则是周瑜献的连环计,排除掉风向这种低概率因素,连环计对曹军简直是最妙的计策了。而周瑜献完计之后想起冬天哪有东风,才吐的第一口血。
所以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周郎确实是人蠢却运气极佳,恰好来了东风而捡了大功。
而赤壁之战之后,又接连被曹军用计打败,之后又被诸葛戏耍。。。
而一个人被另一人活活气死,自己安排的套路轻易被别人给破了,赔了夫人又折兵,除了说明智商有问题,还证明情商有问题。
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要没有东风,二乔就要在铜雀台伺候曹操了。
可见,人有时做成一件大事很可能是运气占主导,千万不要冒领天功,而自鸣得意,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只看过三国演义,所以只从小说角度来随便聊一下。
-----
网友解答:
-----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官宦子弟,堂祖父周景、周景之子周忠都干过太尉,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
一丶周瑜与孙策情同兄弟,目光如炬,豁达大度,是个卓越的军事家。
周瑜高大英俊,大帅哥一枚。孙坚组织义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孙坚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两人是好友,周瑜把大路南的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还常去后堂拜见孙策母亲,各种生活用品互通有无,共同享用。周瑜叔父任丹阳太守,周瑜探亲,孙策正准备渡江东向,他到历阳就写信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孙策,孙策大喜:得到兄弟,大事即成。周瑜随孙策打横江、当利,均攻克了。接着又渡江进攻秣陵,打垮了笮融、薛礼,转攻湖孰、江乘,进曲阿,刘繇败走,这时孙策有几万兵力,孙策本是猛将,他告诉周瑜:自己的兵马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都绰绰有余,你镇守丹扬去吧。周瑜遵命,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周尚回到了寿春。袁术想任周瑜为部将,但周瑜分析袁术最终没什么成就,请任居巢县长,想借道回江东,周瑜便经居巢回乡吴郡。建安三年,孙策亲迎周瑜任他为建威中郎将,派给他二千步兵和五十骑兵。周瑜时年24岁,吴郡人呼他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恩德信义名震庐江,便派他守牛渚尊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攻取荆州,令周瑜为中护军兼江夏太守,周瑜追隨孙策攻下皖县。得到天姿国色的桥公两女儿,一人一个,接着进军寻阳,打垮刘勋,讨伐江夏郡,回兵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周瑜奉命留守巴丘。
二、忠心服保孙老二,赤壁再立新功。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统管政务,周瑜前往吊唁,孙权想以江东交付周瑜,周瑜拒绝,领头以君臣之礼见孙权,后以中护军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军政大事。
建安十一年,他统领孙瑜等将征讨麻、保二屯,将屯营首领斩首,俘一万余人,回兵屯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兵马进柴桑,周瑜活捉邓龙押往吴郡。十三年春,讨伐江夏郡,周瑜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进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达到他的水军舟船,步兵达几十万,东吴集团大惊。孙权问计于部下,绝大多数都主降。周瑜力排众议,认为:曹操明为汉相、实为汉贼;孙权凭借英明威武和雄才大略,加之父兄的赫赦功业,割据江东,兵精财足,境内英雄尽收手下,当纵横天下,为汉廷除奸,而曹操属于洗净了脖子来送死的,曹操北方未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关西威胁后方,曹操舍弃骑兵,凭借舟船,来跟精于水战的东吴作战,加之当前天气严寒,军马乏料,中原大军长途跋涉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发生疾病。将军如给我精兵三万屯夏口,保证干掉曹操。刘备败军之中与鲁肃见于当阳,共商破曹之策,后派孔明去江东拜见孙权。于是孙、刘联兵抗曹。曹兵已有人染病,一触即溃,退守江北,周瑜屯南岸,隔江对峙。后周瑜和黄盖定计,派黄盖以诈降计率蒙冲战舰几十艘,舰内塞草浇油火烧曹兵,曹兵退往南郡,刘备、周瑜合力追击。
周瑜和程普攻打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周瑜派甘宁占据夷陵,曹仁派一部攻甘宁,甘宁告急,周瑜用吕蒙计,留凌统镇后方,他和吕蒙救甘宁,甘宁警报解除,周瑜驻北岸,约定日期与曹仁决战。周瑜压阵,被流矢贯右胸,退回营中,曹仁得悉周瑜卧床不起,前来挑战,周瑜带伤坐小车巡营,曹仁退走。孙权委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江陵。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荆州牧,治所公安。刘备到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孙权将刘备迁往吴郡,用豪宅美女困住刘备,分开关羽、张飞,让我挟制他们参与征战,大事可定。如今轻率割让土地来资助他们,三人团聚,刘备定会做大做强,割据一方!孙权顾忌强敌曹操,未纳瑜言。
周瑜到京口觐见孙权说:曹操赤壁新败,正忧内乱,不能南征。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一起取蜀地,灭蜀后再吞张鲁,留奋威将军守蜀中,以便结盟马超。我再返回与将军占据襄阳以削弱曹操。孙权准奏,周瑜未成行,途经巴丘时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当周瑜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亲往芜湖迎接,一切费用一概国家供应。
三、周瑜精通音律,尽显儒将风流。
周瑜留下了“曲有误,周郎顾\"的雅话。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是周瑜的铁杆粉丝,可惜《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造孔明这尊智神,把周瑜等名将的赫赫战功均记在了孔明的名下!
-----
网友解答:
-----
周瑜算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被黑得最厉害的一个人。小说形象的“周瑜”和《三国志》里的历史人物周瑜差别很大。其中差别最大的是:小说里的“周瑜”器量狭窄,总想害诸葛亮,总想和刘备为敌。而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用刘备自己的话说,是“器量广大”。蒋干也说周瑜“雅量高致”。
周瑜刚刚统领江东兵马的时候因为太年轻,被副都督、东吴老将程普看不起。周瑜一再忍让,十分谦逊,再加上确实才识过人,最终让程普心悦诚服,说出“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这样的话。
小说里的周瑜仿佛对于东吴之外的一切势力都认为是敌人,都恨不得灭除,尤其想扫除刘备。但实际历史上真正的周瑜与此正相反。孙策以周瑜为“英隽异才”,在孙策死后年仅十七岁的孙权继位,江东易主人心不稳,在这个危急时刻,正是周瑜在孙权以及孙权之母吴夫人面前定策,重新为东吴构建霸业。后来历史上称为“母前定议”。面对曹操要求东吴送质的蛮横要求,周瑜提议断然拒绝。认为如果曹操“率义以正天下”东吴可以事之,如果正相反,东吴可以据江东地利成就霸业争雄天下。
为什么只提曹操不提刘备呢?因为这才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刘备败走荆州寄人篱下,刘备肯定是不在周瑜考虑之列的。周瑜不但心里有“大义”而且有大格局,绝不是只知道视人为敌不懂合纵连横的庸才。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周瑜和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说明江东那么多谋士,只有周瑜和鲁肃才是出于众谋士之上。同时期的史学家,东吴韦曜则认为周瑜更胜鲁肃一筹,“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虽然周瑜英年早逝,但孙权认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孙权成为周瑜为他成就霸业称帝奠定了基础。东晋史学家袁宏评价说“惜其龄促,志未可量”,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周瑜短命,也许整个三国的历史都会改写。
-----
网友解答:
-----
周瑜是一个年少有为风流儒雅、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干练机敏的英明统帅,精通音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璧。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首词,对周瑜击败曹操的历史功绩作了极高的评价,展现了周瑜叱咤风云而又风流倜傥的英雄形象。作为东吴主将,周瑜有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的一面,堪称东吴才俊之首。赤壁大战时,周瑜年仅二十几岁,虽然面对曹军百万雄师,他却能挥洒自如,英姿勃发,指挥若定,妙计迭出。为赤壁一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周瑜是一个能举贤任能、任用贤才的统帅,他为孙权推茬张昭,举茬鲁肃、庞统,任用黄盖,谦让程普。但在与刘备集团的交往过程中,他则显得气量狭小,妒才嫉能。尤其是说到刘备帐下的第一能人诸葛亮时,则只能用一个办法,那就是杀。由此可见,周瑜对人才态度的截然不同,完全取决于自己政治集团即东吴的利益,因而他的推举贤才仍是一种比较狭隘的政治观。这种政治斗争中势不得已的妒才嫉能与本身性格的特征在忠诚二字之下才有了巧妙的统一,从而使周瑜的形象展现出一种复杂多面的魅力。以上仅是本人参照小说中情节个人观点,与正史无关。
-----
网友解答:
-----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完美男子,那非周瑜莫属。只可惜天妒英才,年仅三十六岁就病死了。
论出身,周公瑾生在官宦世家,是典型的官二代,爷爷在大汉朝廷官至三公,叔叔父亲都是地方大员;
论身高长相,苏轼在《赤壁赋》形容周郎的样貌,“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陈寿在《三国志》说周瑜“长壮有姿貌”,身高有一米八四,长得又特别帅。
论性格 ,《三国演义》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心胸宽广,连一向与他不合的老将程普不得不承认,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周瑜很会做人,说话办事让人很舒服,同时又胆略过人。
论才华 从小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即使在喝醉的时候,也能发现弹奏人出现的微小错误。弹奏者大多为女性,为了让周瑜多看一眼,经常故意弹错,有了“顾曲周郎”的典故。
论婚姻,娶江东第一美女 小乔 为妻,羡煞曹操等人。
论识人,曾被袁术赏识,却看出袁术没什么大作为,借故离开;看好孙策,愿意追随孙氏打江山;死后推荐鲁肃为东吴第二人大都督,鲁肃政治远见在当时是第一流的,吴蜀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可惜很多人理解不了,连孙权都埋怨鲁肃把荆州借给刘备。
论功劳,与鲁肃一同劝说孙权与曹军对抗,亲自率领精兵三万,火杀赤壁,以少胜多,挽救孙氏江山于既倒;功高盖主,又没有被孙权猜忌,这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
论名气,不仅在当时江东有名望,在魏国蜀国也是大名鼎鼎,死后更是被各朝代文人骚客所纪念。在我们现代也几乎是家喻户晓,领风骚上千年。
-----
网友解答:
-----
周瑜这个人
雄才大略、胆略兼人
,只是英年早逝不然蜀、魏又多一个劲敌,三分归一也会因为周瑜而推迟或者发生改变。
胆略兼人
周瑜的勇气和智谋都是寻常谋士、将领可及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周瑜虽然被诸葛亮激将,但是如果没有过人的胆略任诸葛亮再怎么激将也是无用。以东吴五万兵力大败曹操几十万大军,杀的曹军丢盔卸甲。以至于曹操败走后保持了很久的静默,为发动大的战役。
而在正史《三国志》中赤壁之战,全部都是由周瑜一手操盘,诸葛亮确实过江东但是确只是打酱油而已。东吴在赤壁之战中能赢,
一个是当时曹操军中突发瘟疫
,部队死于疾疫者较多;再者是
周瑜对战场时机的掌握及过人的谋略
。周瑜率军和曹操军初次交战,曹操败退至江北防御。周瑜及其部下观望曹营,发现曹操军舰首尾相连,便以火攻曹操大军,致使曹军赤壁之战打败。
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摘自《三国志•周瑜传》
雄才大略
《三国演义》中记载,在赤壁大胜以后周瑜率军取得南郡,但在战役中中毒箭,一直养病。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再无打的作为。
而在正史《三国志》中,确是显现出了周瑜的雄才大略。周瑜在攻下南郡后曾上书孙权,说
曹操暂时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次进攻东吴,刘备四郡只是初成气候,应该趁此时入川灭刘璋、图张鲁、联马超而后二分天下
。孙权同意后,周瑜确筹备进军事宜时在巴丘病逝了。这二分天下之论足以显现了周瑜的雄才大略。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摘自《三国志周瑜传》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
网友解答:
-----
《三国演义》小说以及电视剧中的周瑜完全就是 诸葛亮的陪衬,新《三国》的周瑜形象上稍微有所改观,但是却陷入和孙权争权的可能里,并且依然没有改变其小肚鸡肠的面貌,智谋上逊于诸葛亮。
(《三国》剧照周瑜和小乔,图片来自网络)
两代《三国》中周瑜的外形还是和史书中比较接近,那就是突出一个帅,周瑜和孙策堪称东吴俩帅哥,因此才得以娶了大乔和小乔,可以说是郎才女貌。
赤壁之战大家受到演义的影响,认为火攻政策啊,赤壁指挥上都有诸葛亮的一大份功劳,然而史书上仅记载了他去江东和孙权联合的事情。并没有说他指挥军队的事。而且在《周瑜传》中也明确指出了火攻的真正主人,大家知道是哪位吗?
那就是黄盖,黄盖说,曹寇人多我们人少,不能打持久战,对方战船相连,正好可以一把火烧了。
那周瑜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吗?应该也不是,他的性格和孙策有点像,周瑜传记载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记载,程普因资历深,经常折辱周瑜,但周瑜始终不和他计较,后来程普服了,说和周瑜交往就像饮美酒一样让人陶醉。
周瑜还是个精通音律的人,这一点在演义里也有体现,曲有误周郎顾。
赤壁之战后,周瑜对孙权说,此时曹操重心在国内,不会与你用兵,此时我帅兵攻取益州,之后派人守卫,我则还回来与你在襄阳用兵,孙权同意,但是周瑜返回江陵得了病后来死在巴丘。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历史上的武林高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