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周天子自己不掌握军队而导致诸侯做强做大?
为何周天子自己不掌握军队而导致诸侯做强做大?
-----
网友解答:
-----
权力关系的基础永远是实力。
周天子当然深知这一点,他们曾建立了完善的军事体系,既确保王室的统治力,又能发挥诸侯们的力量。
为了维持优势,历代周天子都尽了全力,做出了各种尝试。
只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落到实处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周初时,周天子既拥有足以压制任何诸侯的绝对优势军力,也拥有对诸侯国军队的控制权。
周天子直辖军队为“西六师”、“成周八师”(或称“东八师”)。
对于诸侯国的军力,也做了明确配额。
周刚建立时,为发挥诸侯作用,压制殷遗民,定额为“大国三师,次国二师,小国一师”。
周稳定后,做出调整:“方伯二师,诸侯一师”。
周天子直辖力量合计14师,而大诸侯的力量最多只有2师,一般诸侯更只有1师。
可以说,周天子的直辖军力,对任何诸侯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且,即便是诸侯的军队,也不是诸侯国君能完全说了算的。
“师”是由是“卿”统领的,而各诸侯国的“卿”也全部是由周天子直接任命的。
因此,在这套体系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天子牢牢掌握着一切。
不惜代价维系军事优势
然而,维系王室的优势,仅靠一套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历代统治者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历代周天子对维系军事优势都是极为重视的。
周昭王时,发生了一场意外。
当时,周军南征楚时,在渡汉水时,发生沉船事件,“六师尽没”。
周昭王本人,连同“西六师”一起沉入汉水。
“西六师”是周天子两大直辖力量之一,全军覆灭,对周国力的损耗是前所未有的。
西周的军队是以战车为主力的。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西周的战车制作成本极高,而且战车甲士的训练、配合作战步兵的训练,所需要的时间也极为漫长。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迅速重建六师,绝非易事,势必要透支国力。
不过,周穆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不惜代价,还是重建了“西六师”,并取得了一系列作战的胜利,重振了声威。
然而,仅仅重建军队,打几场胜仗,并不能改变国力逐渐衰落的走向。
由于国力损耗,周天子用兵时,往往在取胜后,无法进一步巩固胜利,而当周天子的大军离开后,对方又开始作乱,因此,各个方向的作战都久拖不决。
战事越是久拖不决,周国力越是损耗,王室越是衰微。
因此,到周夷王时,一些诸侯已经开始不朝贡,甚至相互攻伐,南方的楚国熊渠甚至公开称王!
失败的改革
仅仅像周穆王一样重建军队,不可能长期维系优势,改变不了王室衰微的走向。
要真正重振王室,还需要扩充王室财力!有了经济基础,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重振王室!
因此,周厉王即位后,开始改革,将王畿附近的山川收归国有,以扩充王室财力。
这一举措的震慑力是非常的。
原本称王的楚国熊渠见此,知道周厉王是个狠角色,不敢再称王了,取消王号。
然而,所有的改革,都是动蛋糕。
周厉王的改革,动了京畿附近周人的蛋糕。
终于,周人奋起反抗,发起“国人暴动”,轰走了周厉王。
国人暴动,能直接把天子轰走,背后隐藏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西六师也集体背叛了周厉王!至少在这场暴动中冷眼旁观!
这也难怪。
西六师是以周人组成的,本身就是国人。而且,尽管他们是周王的直辖力量,但他们的领军将领是世袭的,因此,他们虽名义上为周天子直辖,但其实分属于各怀利益的世袭军事贵族!
因此,国人暴动,不但意味着周厉王的改革嘎然而止,也意味着“西六师”军事贵族对周王已非绝对忠诚!
因此,此后,“西六师”不再出现在周王征战的史料中。(或许后来被郑国等贵族势力所吸收。)
最后的努力
周厉王被赶走后,经过“共和执政”,即贵族联合执政,直到周厉王去世,周宣王才即位。
吸取父亲的教训,周宣王已不敢再动王畿贵族们的蛋糕。
为了重新确立王室的优势地位,周宣王做出调整。
首先,西面防御,不再倚重“西六师”,而是依仗近支贵族,扶植新势力。
他分封异母弟为郑公,建立郑国,以为西面屏障,又扶植尚为建国的秦人族群抗击犬戎,甚至送了7000兵马,以加强秦人的实力。
其次,他将重心放在东面,利用“成周八师”及忠诚于周王的“南国之师”为主要军事力量。
“成周八师”与“南国之师”东征西站,一度取得了许多胜利,打出了一个“宣王中兴”。
然而,宣王晚年的几次惨败,却损耗了周王最后的力量。
前797年,败于太原之戎,前793年,败于条戎、奔戎,前790年,千亩之战,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灭。
其实,从最后千亩之战中,周宣王居然率南国之师讨伐游牧姜戎来看,连番征战下,宣王真的已经拼到没有几乎无兵可用了!
随即,周宣王做出了最后一次挣扎:太原料民。
通过在太原地区清查户口,整顿人口,增加赋税收入,征调物资,扩充兵源。
太原,当时是边陲之地。
然而,或许正因如此,这里受到贵族利益、周礼束缚较少,天下虽大,但富有天下的周宣王却只能在此进行充实国力的改革。
看来,周王朝的衰落,并非周天子缺乏见识!
无力的挣扎
周幽王即位后,表现确实令人绝望。
郑桓公出于发展需要,请求迁国,迁离了西陲。
这个信号表明:周王的近支贵族也不再愿意屏障周王,而与一般诸侯一样,将发展自身实力作为主要目标。
失去了郑、虢等屏障,“西六师”已早不是周天子的忠诚护卫者,而本已离心的诸侯国也因“烽火戏诸侯”而不援,申侯等带路党带犬戎攻入镐京,灭掉了西周。
由此,周王失去了关中根本之地,只有洛邑附近的数百里之地,与一个中等诸侯实力相当。
到周桓王时,他进行了最后努力,率军与郑国进行了一次交战。
结果,一败涂地,最后的一点军力灰飞烟灭。
此时的周天子,地盘狭小、威望丧尽,已经没有经济基础、政治资本来重建军队了。
周天子,由此变成了名义上的共主,沦为大国争霸的看客。
实力是一切权力关系的基础。
周天子自然深知这一点。
因此,整个西周时期,除了周幽王等人之外,历代周王都尽心尽力,想尽各种办法,试图确保周王的军事优势。
周王最后丧失优势,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人精密严谨的社会体系变成了束缚手脚的无形之绳。
精密的井田制,使周天子的经济实力,无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增强。
随着战争的损耗,周天子维系军事优势缺乏经济基础。
以宗法关系为中心的世官制,又使周军的指挥能力不可避免的一代不如一代。
战败的频率越来越高,战争的损耗越来越大。
无孔不入的礼法,又束缚了周天子改革的手脚。
任何改革都变成了违背“先王圣道”的暴虐之举。
如此,周天子再是不情愿,也不可能改变王朝衰落的命运了。
-----
网友解答:
-----
周天子有军队。我们在史书和各类西周出土文物上看到的「西六师」,「殷八师」就是周天子掌握的军队。
这其中的西六师,是武王伐纣之前,武王在关中组建的。
这支部队对于周天子的意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相当于清朝的满八旗。是周王室发家的本钱。
殷八师也叫成周八师,是周武王去世后,后来的周成王、周康王为了监视关东诸侯和殷商遗民,在洛阳又筹建的部队。(分布于长江和淮河流域的八个据点)
这支部队对于周天子的意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相当于清朝的汉八旗。是周王室收编的武装。
另外周王室还组建有虎贲军,就是专门保卫天子的近卫军。将士由周王畿贵族子弟中的精选勇士所组成。
由于虎贲军的规模不大,就不提它了。
西六师和成周八师成立之初,战斗力很强。
周武王靠着西六师灭了商朝,周穆王靠着成周八师东征西讨。不过这两支部队和几千年后的八旗军一样,战斗力逐渐下滑,到了后来,变得不堪大用。
大致的转折点出现在周昭王在位后期。
周昭王早年,屡次远征,虽斩获颇丰,铸器铭功,维护了自己身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和周王朝的秩序。但他晚年阴沟里翻船,南征荆楚,中了楚人诡计,被淹死在了汉水。
西六师随昭王一起南征,死伤惨重。后来虽有重建,但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史记·周本纪》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竹书纪年》
成周八师是何时衰落的,史料记载不详。
不过根据出土文物“禹鼎”上的记载看,最晚在周厉王在位时,西六师和成周八师的战斗力就已经很稀烂了。
王廼命西六、殷八,曰:“扑伐噩鄂侯驭方,勿遗寿幼。”肆师弥匌怵会恇,弗克伐鄂。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车百乘、厮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肃慕,唯西六、殷八伐噩鄂侯驭方,勿遗寿幼。”雩禹以武公徒驭至于鄂,敦伐鄂,休,获厥君驭方。肆禹有成。敢对扬武公不显耿光。用作大宝鼎。禹其万年子子孙宝用——禹鼎
这段记载大致意思就是说,噩侯驭方纠结蛮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疆土,周厉王大怒,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但打不赢。最终不得不依赖执政卿士武公的私人军队才打败来犯者。
插一句。从这段金文资料以及其他史料的相互佐证来看。西周后期,国家的正规部队战斗力严重退化,对外战争经常要依靠诸侯军队和卿大夫的私人武装。这与后来清朝后期八旗军和绿营难堪大任,淮军、湘军、北洋新军崛起并最终掀翻清王朝的情况是有点相似的。
扯远了,回归正题。
西六师和成周八师战斗力稀烂,周厉王对此感到很不满。
为了重新振作战力,他决定改革。
但是改革,这个利益牵扯就大了。周厉王也因此而下台。
具体一点说。
西周时期的西六师、成周八师,不是纯粹的战斗单位,也不是简单的“军事屯田”。
而是归周王直属,具有军事组织和一般乡邑组织双重特征,耕战结合、兵农合一的“军事功能区”。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时的六师和八师就相当于现在“生产建设兵团”。
所以也就是说,周厉王要想整军,那他就得先把土地分封情况搞清楚,要搞清楚自己还有多少土地。
而西周是分封制,从开国到厉王时代,大部分土地都赏赐给了卿大夫,以换取他们对天子的忠心(这种赏赐只对受赏的第一代有意义,对于受赏者子孙来说,分封的土地是自己的。所以周王要不断赏赐才能维持臣子的忠诚)。周厉王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封了。
据当年出土文物上的资料记载,周厉王曾把一块土地分给几个人,这在之前是没有的。这说明在搞了一百多年的分封制后,周厉王已经没有多少家当了。
所以他才需要改革,对有土地的大臣和国人共有资源(比如森林、湖泊)下手,重新进行资源分配。而周厉王这么干,就必然会得罪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不满厉王的作所,便鼓动国人暴动,把周厉王赶下了台。
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周厉王不是暴君,是个有为之君,只不过因为改革过于激进被国人赶下了台的理论根据就基于此。
周厉王被赶走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时代”。
后世儒家典籍对这个时期大加吹捧。
然而实际上,根据一些出土文物来看。周朝在没有天子的这十几年,形势不是转好,而是越来越颓废了。
因为周厉王被赶到山里去了后,原本归属王室的财产,比如西六师,没主人了(西六师应该也参与了国人暴动),然后它们就被贵族们偷偷瓜分了。
贵族们就像搬仓鼠一样,疯狂攫取周天子的私财。等到周宣王继位时,王畿财产被贵族们瓜分完毕,身为天子的宣王,不得不把政治重心移到洛阳。
在洛阳,周宣王一度重新振作天子权威,东征西讨。但他晚年,连吃败仗,成周八师损失惨重。
宣王不脩籍於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史记·周本纪》
有一段时间,周宣王曾想收回王畿之地的控制权和部分王产。但遭到贵族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厉王的覆辙,便不了了之。
之后继位的周幽王,已经可以说就是光杆司令了。但贵族们仍然疯狂攫取王产。这其中有个佼佼者叫姬友,这人就是后来导致西周灭亡的大祸害郑桓公。
这里插一句。以郑桓公为代表的诸侯之所以能把王室财产往自家搬,是因为他们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说,他们有双重身份,既是一方诸侯,同时还是中央大员。只要皇帝不管事,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公家财产往自家般搬。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平王东迁,郑国也跟着周王室一起东迁。当时的二代郑侯郑武公也是个搬仓鼠,即便是流落到洛阳了,他也没忘了继续薅王室的羊毛。
王畿之地本来就被瓜分完了,周幽王有天子之名,无天子之实。况且周幽王又昏庸。
所以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西周,随着犬戎入侵,周幽王被杀,就再也没有复兴。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继位。周平王一度想振兴王室。但一方面,他无力抵御犬戎入侵。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战争,关中平原从富饶之地,变成了残山剩水。
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关中实质上已经被贵族们瓜分完了,周平王丧失了对王畿之地的控制。他在关中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因此周平王继位后没多久,他就东迁了。
注意,不是周平王想迁都,而是现实情况逼得他不得不迁都。这就好比鸠占鹊巢,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除了搬家,别无选择。
而平王东迁,也标志着西周灭亡,东周时代的正式开启。
迁都之后,周平王起初还有点进取心,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
但两个客观因素制约他的发展,导致他振兴计划最终破产了。
其一是周平王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得位不正,诸侯们都不怎么尊重他。
其二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够,他这个人,是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庸人一个。
所以,周平王只是空有抱负。
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更无能,诸侯对王室的蚕食更厉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阳的机动部队,也就是东八师,就在周平王死后被诸侯瓜分了。
东迁之前,姬姓诸侯在关中薅天子羊毛。东迁之后,姬姓诸侯在河南薅天子羊毛。模式一点变化没有,只不过地点变了。
周天子又不可能像诸侯一样,兼并扩张,那样会让周天子的法统荡然无存。(这也是周天子坐视诸侯扩张,而周天子却毫无作为的原因)
所以当周王室的直辖地盘仅限于洛阳周围六百里后,周天子也就没军队了。
-----
网友解答:
-----
最早周天子手里的兵马,那是相当强大的,要不也不可能有马仔愿意跟着你赴汤蹈火啊!武王伐纣的时候,大家之所以跟着周武王,不是说商纣王一定昏庸,主要是周武王手握重兵,实力强劲,跟着他有肉吃。
但是我们要记得,人家马仔们跟着你打天下,将来是不是要分一块肉吃?那个时候可不搞什么郡县制,只有分封制,大家的脑筋还没有转过弯来。因此大家觉得,给周武王打工,其实就是给自己打工。这么一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一些地方小诸侯,
跟着你周武王伐纣,最后功成名就了,你是不是要给他们一块封地?让他们做自己地盘上的土霸王?
其次,一些跟着周武王出生入死的功臣们
,在建功立业以后,周武王是不是也不能小气,该给他们封地的,也是要给的?比如说姜子牙。
最后,一些周文王、周武王的子孙后代、宗室宗亲
,他们冒着被灭族的风险跟着周武王混,将来是不是也要一块封地给他们享受享受?
据统计,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分封了71个大小诸侯国。这其中有53个都是姓姬的,也就是周武王他们家的宗亲。其中周文王的儿子分了16个,周武王的儿子分了4个,周公旦的儿子分了6个。
兼制天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 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
因此,周武王在打下商朝建立周朝以后,其实也挺无奈的。这块大蛋糕,压根不可能自己一个人给吃了,必须要分成若干份,让大家一起来品尝。
一、专治各种不服,结果周天子的军事实力一落千丈。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由此可见,周天子在西周时期的地位和实力,都是相当高的。一般的公侯,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更别说伯子男等爵位了。所以说当时的周天子,的确是手握兵权,指点江山的。
一代传一代,时间长了以后,莫说功臣和小诸侯们跟周王室不亲密了,
就连姬姓诸侯国,跟周王室之间的血缘关系也远了,周天子的地位自然会受到影响,但实力依旧尚存,所以诸侯国们也不敢怠慢。
到了西周中期,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地方势力和少数民族的势力逐渐发展了起来,逐渐跟周天子之间,产生了摩擦,小规模的战争,基本上没停过。
尤其是是以蛮族为代表的楚,没事儿就跟周天子闹一闹。周昭王实在是受不了被这种小地方的人欺负,因此曾经三次伐楚。
不过很可惜的是,周昭王伐楚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不仅周王室的军队被打残了,他自己也在汉水殒命。从此以后,周王室的军事实力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地位自然也在不断接受挑战。
周穆王时期,西北地区的犬戎部落们,也蠢蠢欲动了起来,逐渐前来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周穆王大怒,立刻带兵前去征讨。他没有吸取父亲周昭王战败的教训,因此犬戎也给他上了一课。
正当周穆王和犬戎大战的时候,东边的淮水、泗水一带,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叛乱。尽管这些战争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周王室的实力也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打击。
所以说到了周懿王时期,一直被西戎欺负,甚至只能靠迁都犬丘来避难。
到了周宣王时期,这哥们又去讨伐姜戎,结果被人家打得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王室差点在这个时候就崩盘了。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这才有了周幽王被自己的老丈人申侯欺负的现象。所以说不是周王室手里没有军权,而是在历次征讨各地方势力的时候,把自己的军队给折损得差不多了。
二、周天子对诸侯国的限制,其实还是有一套东西的。
别以为周天子把土地分封出去了,这些诸侯国们,就可以完全不听从周天子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傻子才搞分封制。那么周天子靠什么来管理这些诸侯国呢?
1、历代诸侯国的君主,必须要得到周天子的册封。
这是周武王搞分封制时特地留的一手,没有西周周天子的任命,就算你武力夺权,也会遭受天下人的讨伐。也就是说,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名义上是国君,实际上还是周天子的大臣。
2、诸侯国的建制规模,都要受到周天子的限制。
这就是从实际入手了,诸侯国具备一套和周朝几乎类似的组织机构,但是规模必须要受到周天子的限制。按照《礼记王制》中的记载:
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这就是说诸侯国的高级官吏,也是周天子给派去的。即使不是派去的,至少也必须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才行。
此外,诸侯国的军队规模,也必须要受到限制,而且是有明文规定的:
凡制军,万有两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由此可见,周天子手里的军权,按照规定,始终是必须要超过诸侯国若干的。要不是后来周天子自己瞎折腾,诸侯国们可不敢小看了周天子。
3、周天子可以管辖诸侯国内政。
你以为分封了你,你就可以完全独立自主了吗?当然不是,大家都要按照周礼来办事,如果你这个诸侯王违反规定的话,那么对不起,我会带着一票马仔来收拾你。
哀公时,纪侯谱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史记》
纪侯在周天子那儿说了齐哀公几句坏话,周天子二话不说,就把齐哀公给烹了,改立他的弟弟做齐国国君。由此可见周天子的实力地位都是不可小觑的。
4、诸侯王们要定期前来朝拜周天子。
朝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来汇报自己的工作,还要缴纳贡税。而且有非常严格的规矩,超越礼仪的朝拜,也会受到责罚。
总结:周天子自己不争气,不怪人家诸侯国发展起来。
按道理说,有这么多限制,再加上军事实力强大,周天子应该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
可是周幽王被老丈人搞死以后,周平王上台,周天子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西周的周天子,想要用武力征服那些不听话的部族,结果由于常年征战,导致自己的军事实力下降。
西周向东周过渡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性再次遭受打击,不光军事实力不济,而且连王城都丢了,因此颜面扫尽。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地盘越来越小,军事实力越来越弱。而当初那些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们,靠着自己辛勤的努力和发展,逐渐做大做强,灭了周王室也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参考资料:《礼记》、《史记》、《荀子》
-----
网友解答:
-----
周天子不掌握军队?那他们天下共主的地位是怎么来的?靠所谓“人格魅力”吗?别扯了!自古以来,君临天下者哪个靠的是“人格魅力”?手里没有硬家伙,谁会把你当道菜?!当初周武王、周成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共主——周天子,靠的就是手中足以碾压一众诸侯的军队。西六师、东八师、直属虎贲……哪一个都不是吃素的!在整个西周时期,诸侯们之所以不敢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就是因为周天子这种绝对军事威慑的存在。
坑爹的儿子——周平王
因为拥有足以碾压一众诸侯的绝对军事威慑,西周时期的周天子虽然“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但诸侯们始终没有谁敢公然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即便经历过“国人暴动”之后也依然如此,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虽然未必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但起码能够说明一点,周幽王还是实权周天子,早年间他的“烽火”还是管点用的,不是吗?
可架不住周幽王遇上个坑爹的儿子呀!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并不罕见,周幽王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宠爱褒姒,周幽王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并将她的儿子伯服立为了太子。可太子宜臼不干了,他索性逃到了自己外祖父申侯那里,与申侯及几个跟申侯关系密切的诸侯联手,“里通外国”、勾结异族犬戎进攻镐京!一战下来,犬戎不仅攻陷了镐京,而且还把周幽王给杀了、把镐京也抢了个一干二净!虽然事后太子宜臼被几个亲申的诸侯一起拥立为了新的周天子,即后来的周平王。但彼时镐京已经被犬戎祸害得一塌糊涂,周平王无奈只能把都城迁往了雒邑,史称“平王东迁”。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周平王东迁前后,与周平王、申侯原本就不对付的权臣石虢父父子索性把周幽王的弟弟余臣推向了前台、也拥立了一位周天子,史称“周携王”。这两件事在今人看来不过就是权力斗争而已、见怪不怪,但在彼时却是天大的事情,甚至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犬戎轻而易举便攻破了镐京、而且还杀掉了周幽王,周天子赖以维系天下共主地位的军事威慑力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诸侯们忽然发现,周天子的西六师、东八师和直属虎贲也不过如此嘛!自此,诸侯们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道菜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一时间“君权神授”的周天子居然出现了两个!周天子的神权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在已经有周天子存在的情况下,权臣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再拥立一位周天子,周天子还能算是天之子吗?自此,周天子俨然已经跌落神坛了……多年之后,周郑交质,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威严荡然无存,郑庄公的一箭更是将周天子彻彻底底拉下了神坛!臣下都可以用箭射伤周天子了,周天子还算个什么东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自古丘八当兵吃粮,没有银子,谁会给你卖命!更何况,春秋时期的军人大多都是有些背景的,奴隶通常情况下是没有资格从军的!这些人可不是区区几两银子就能打发的。当然,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流行使用白银作为硬通货,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吧。
自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对原本在镐京附近的领地已经失去了控制,只剩下了雒邑周边的一些地盘。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可为了装点门面,周天子的分封还在继续!生个儿子总得封块地吧?添个孙子又得封块地吧?久而久之,周天子的直属地盘也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了直属领地,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没有钱,拿什么维持庞大的军队开销?周天子原本就已经被打残的军队也变得越来越少……随着春秋时期诸侯大混战、大吞并的开始,不少诸侯的实力却变得越来越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强大的诸侯们自然也就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道菜了。
综上所述,不是周天子不掌握军队,西周初年周天子的军队还是非常强悍的,足以碾压一众诸侯!只可惜,犬戎入侵之后,周天子的老底不仅被打残了,而且曝露在了阳光之下,神权地位也遭受了严重的挑战。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的直属地盘变小了,而且分封还在继续。久而久之,周天子的地盘也变得越来越小,没有了地盘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没有钱,拿什么养兵?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诸侯们的实力超过了周天子,自然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道菜!
春秋时期,因为诸侯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或数强并列的局面,周天子还有存在的意义,接着这点儿“利用价值”,周天子勉强还可以靠向诸侯们打秋风维持天下共主的体面。历史的车轮进入战国之后,七雄并列,哪一家都足以碾压周天子,周天子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战国后期,秦国渐成一家独大之势,就更加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因为周天子拒绝秦武王举鼎的非分要求,秦武王的叔叔樗里疾索性带着兵把周天子赶出了王宫!周天子最后的一丝颜面也彻底扫地了。不久之后,秦灭西周公国,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在被秦国羞辱之后郁郁而终。周赧王死后,秦取周天子象征正统、权力的九鼎归秦,周天子也彻底成为了史籍之中的一个符号……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周天子是掌握军队的。西周建立的时候,就有西六师,这个军队为周武王消灭了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周武王得到天下,有功之臣得到了封赏,而后,受封之臣就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了,必然要带走一些人马。其实,这时的周天子也不需要多少军队了。到了成王的时候,周公帮助成王组建东八师,这是一支御林军,主要是保护周王室,是为了周王室的安全而组建的。要凭这个军队的力量,消灭一两个诸侯国,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了巩固王权,周王室规定,得到封地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若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周王室可以去收回封地。若京中有事,各国诸侯的军队应当听候调遣。看到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就应当赶快来保卫京城。最有名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说明这时的西周王室的王权还是很实在的。可是当诸侯前来救应,发现京中无事,原来是博得美女一笑,自己被戏弄了,以后就不灵了。后来犬戎入侵,点燃烽火,诸侯的军队就不来了,西周就是这样被灭亡的。
周幽王被犬戎人杀死后,宜臼继位,宜臼就是周平王。关中之地,被犬戎人抢劫一空,周平王无力抵抗犬戎的入侵,只得把王室从镐京迁往洛邑,东周开始。
周平王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也没有什么巩固王权的有效措施,春秋初期,还有一些诸侯前来朝拜,以后就慢慢地没有朝拜的了,一些诸侯阳奉阴违,不把周王室看在眼里,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
周朝的灭亡有自身的原因,没有巩固好王权,由于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做大做强,也是必然,并不是周王室能控制得了的。周王朝800年,时间还是最长的。
-----
网友解答:
-----
谁说周天子没掌军队坐大诸侯?
西周初实行分封制时,周天子拥有最多军队和土地。按礼制,诸侯最多只能有一半的军队
但
几百年分封下来,天子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小,因此能养的军队就越来越吃力了。 而诸侯势力却在向封邑外拓展中扩大了,可养军队就慢慢加多了
。
到西周末天子与诸侯实力对比慢慢逆转,平衡被打破,诸侯引犬戎攻破镐京,才有了东周的开始。而东周时,这转化趋势进一步加快,所有了春秋争霸,王室沦落。
一句话:
时移事易,天子与诸侯力量对比发生转化,王权衰落,诸侯坐大,失去共主地位。并非天子不掌兵,是养不起了
。
附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清代学者孔广禁考证:“古之车战,故赋舆之法以乘为主,《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不言车数,以《诗》考之,军盖五百乘,乘盖二十五人。天子六军而《采芑》曰其车三……五百乘为军是其明证
所以
周天子是六军,三千乘车步混编兵,而诸侯最多只能一千乘。
-----
网友解答:
-----
周代,名义上是大一统,但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对各个部落、各个方国、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的统治力。欧洲封建社会,有
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说,周代亦然。
不是天子不想管,而是实在管不到。
这还是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发达,通讯手段过于落后,对于“广土众民”的中原大地,只好采用分而治之的间接统治方法。
这也就是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所说的:“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不是天子不想直管,而是管不过来,只好分封诸侯镇守之。
例如,武王伐纣,灭了殷商,但是对于殷商遗民,并不能直接管理、统治,还是要封殷商的王子在殷商故地。先是武庚、“三监”,后是宋、卫,都是分封殷商遗族或者同姓诸侯在那里世代镇守。
而很多地方的分封,只不过承认个既成事实,纳入到纳贡体系里来,维持表面的“礼法”罢了,关起门来,人家就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王国。
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封建,实际上是开拓性质的。天子把哪位诸侯封在某处,并不见得是那个地方已经处在天子的治下,而是划定个大概的范围,有本事你自己去占好了。
封到封地的诸侯,有本事的能渐渐做大,没本事的,就可能经营不下去了。上古三代,中原是”华夷杂处“的环境,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并不是“四夷”就只处于四境,而是就在中原诸侯国之间的缝隙里,跟华族居民犬牙交错。
周天子尚可以被犬戎攻灭,何况诸侯。为什么春秋的时候齐桓公提
“尊王攘夷”
可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当时诸侯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还并不是彼此兼并,而是在蛮夷的洪流面前如何生存。燕国也是差点被灭国,就是赖齐桓公才得以保全。
本来带领各诸侯国应对蛮夷的责任,应该是周天子的,但是东周以后,周王室衰微,就由有力的诸侯负起这个责任了。
半闲认为:我们研究历史问题,不能以我们今天的历史眼光去评判古人的是非功过。还是要把具体的事件放到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
网友解答:
-----
周天子其实本来是有军队的,在西周初年的时候,周天子的军队还相当强大。而且,周天子的军队,当时还是周朝最强大的军队。那时候,诸侯也有军队,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够与周天子的军队相提并论。
不过后来,周天子的军队越来越少,战斗力也越来越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周天子)
周天子的军队越来越弱,是由周朝的政治体制特点决定的。
周朝所采用的是分封制。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他的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周天子王室里各种庞大的衣食住行开支,以及军队的开支等等,都由诸侯们来提供。也就是说,周天子本身所拥有的被称为“王畿之地”的土地是不多的。他也用不着要很多,因为他啥也不缺,要那些土地也没用。
西周时期,由于诸侯们都比较遵守周礼,所以在供给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哪个诸侯在供给上没有给上,那么周天子对这个诸侯给予的惩罚,也是严厉的。他会带着他王室的军队,前往讨伐这个诸侯国。当然了,周天子前往讨伐的,也不仅仅是王室的军队。诸侯们的军队,也都会一同参与讨伐。所以,一方面有周礼这样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规则;另外一方面,有强大的军事做后盾。因此当时,敢于和周天子叫板的诸侯非常少。
历史上曾记载过,周天子曾和楚国发动过大型的战争。在这次大型战争中,周天子的王室军队的船只,在汉水上大量沉没。有历史研究专家认为,这是楚国人在周天子军队的船上做了手脚,所以他们的船才解体沉没。不过,这或许只是一种猜测,也是我们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进行的一种猜测。我们现代人无法知道,当时的周朝人,对周天子有多么敬畏,因此才有这样的想象。
(齐桓公)
而且,就算是楚国人做了手脚,至少说明,楚国的军队是不敢正面和周天子的军队作战的。而且后来,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当时齐桓公带领诸侯国去对楚国进行兴师问罪。当时问罪的理由,,还只是楚国“包茅不入”,也就是周天子用来祭祀的茅草,楚国人没有提供。当时根本就没说,楚国让周天子王室军队战船沉没这件事。
这个理由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方面说明,那时候的楚国根本就不敢和周天子叫板,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楚国就算不上供,也仅仅是非常少的那部分。虽然茅草十分重要,但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周王室在吃穿住行,以及养护军队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由此可见,当时周天子尽管本身没有什么土地,但是他们依然活得非常滋润,而且有足够的钱,用来养护他们庞大的军队。
还有一点,周天子本身的军队,其实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当时很少有对外打仗的情况。就算有,只要召集诸侯来,诸侯就带着军队来了。慢慢地,为了把更多的补给用在王室的日常用度上,因此军队就越来越少。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周幽王乱政,但至少表明,周天子是有非常强大的号召力的。只要他一声令下,诸侯们都会带着军队来救他,没人不敢来。
但是到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和周天子的关系闹得越来越僵,诸侯们越来越不听周天子的话,他们对周天子的命令也不怎么执行,所以给予周天子的供给,就越来越少了。这时候周天子想要养军队来自保护自己,他也办不到了。本来他的土地就非常有限,依靠自身的土地出产,是没办法养强大军队的。另一方面,当时,诸侯们也不太愿意周天子拥有军队。拥有军队,自己出钱不说,还是一个威胁。如果周天子动不动就带着军队教训诸侯,诸侯可不愿意。所以,诸侯当然不想供给王室军队了。还有一点,周天子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派头还在那里。如果周天子像诸侯那样做,那么,他就把自己降格为一个诸侯了,他在当时就更加没有说服力了。
对于最后一点,我还想特别说明一下。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当时最大的学派,学习和认可的人最多。而儒家学派,又是推崇周礼,要求大家克己复礼,尊奉周天子的。而且儒家学派还对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人m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是假仁假义。这说明什么?说明周天子在民间还有足够的威望。
之所以如此,正说明周天子没有了军队,从某种意义上,反而一直保持了自己的威望。有了军队,像诸侯那样争霸,那么周天子就不是周天子了。
-----
网友解答:
-----
这话说的,最开始的周天子不只是掌握军队,而且是掌握最强大的军队,还有最大的土地,只不过后来失去了军队,成了没牙的老虎,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下面的小弟也就是诸侯是做强做大,乃至反过来欺负周天子。
周朝的模式说白了就是
部落联盟式
,不同于秦朝及其以后王朝的中央集权,当年打天下时就是数十个部落一起起兵,完事了最强大的就是周天子这股势力,成为天下共主,其他的则是分封诸侯,分于各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周天子本家没有继承王位的王子,像春秋时堵的秦国不能东进的强大晋国,就属于周王族诸侯王,这些诸侯平常听从周天子调遣,一起出兵啥的,但是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地的自主权其实很大的,就是一方土皇帝。
可以说周天子对于全国的控制力,绝对没有后来王朝的中央集权那么大,只能对直属的军队和土地有绝对控制,毕竟当时生产力落后,交通薄弱,的确不是那么好控制全国的,只不过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又有最强大的军队和最好的土地,下面诸侯自然也只能老老实实听从。
但到了后期,随着昏君频出,周天子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周幽王时期,玩了一出“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犬戎攻破镐京,而其他诸侯没有及时救援,这样一来,意味着周天子的直属军队的完蛋,没有了直属军队以后,周幽王儿子周平王起的东周时代,周天子开始越来越落魄,是被诸侯随意拿捏,成为名存实亡的状态,最后更是彻底亡国。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
网友解答:
-----
不是周天子自已不掌握或不了诸侯?而周天子建立周朝前周文王就按姜子牙姜尚提出的建议,如果我们要打败强大的商纣王就要比商纣王更高明更鲜的奖罚政策,让将士们有杀敌的勇敢动力激情,所以按战场的功劳大小来奖励,功大的给个城池让他们自己有军队可统治权!(就是封诸候),功小的给金钱或者给个比较小的官位!
在制定政策初期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打胜仗的事没想以后一两百年的事,封诸候政策是周朝初一项在商代末周朝初的奖励改革,为周朝打天下成功起的关健性的作用,但是也为周朝中后期诸侯相互战争埋了伏笔,诸侯各有军队当然就相互战争吞并,削弱了周天子的中央集。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并非是周天子不想,而是不能。
为什么达文会这么说?这就涉及到周朝分封制的本质,要从当初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说起了。
周本来是远在陕西的一个蕞尔小邦,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马上就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的眼前:
一下子得了这么大个天下,周天子他怎么统治呢?
这就好比,有一天,你得了个故宫那么大的宅院。对于你来说,这宅院太大了,一个人根本就管理不过来。但这宅院没有人管理、维护还不行,不管就废了。于是,你只能先把这个宅院位置最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尽可能多的留给自己,然后,再将其余的分成若干个小宅子,以小家庭为单位把这些宅子一套套分了出去:哥哥家一套、弟弟家一套,侄子家一套,等等。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周天子跟我可不一样,他手下的人可比我多多了,他把得了的土地、军队直接管了不行吗?
不行!因为,周天子想要实现对所有土地的直接统治,就必须要有配套的官僚系统。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有限,根本养不起庞大的官僚系统。而且以当时各个方面的技术条件也不成熟,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咱们就不说了,即使是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直接统治的巨大成本国家都吃不消。
就拿税收来说吧,咱们国家是在2005年全面取消的农业税。但是,在此之前,浙江省就多次提出要求免去农业税。浙江省甚至愿意从省财政拿出一笔钱来,替全省农民把农业税交了吧
为什么呢?
因为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浙江省收农业税的成本都高过了农业税本身了。你说这个税还收它干什么呢?
农民本来就贫困,根本无力缴纳税费,乡村干部上门清收,一趟,两趟,甚至三五趟都收不到钱,即使最后收上来,农业税征收成本也极高。
现代社会收个税都这么难,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更何况现在是人多地少,农民不会为了逃税连如此金贵的地都不要了。但在古代社会和现在正好倒过来,是人少地多,人最重要。你要是收农民的税收狠了,他扛着锄头就跑掉了。
在古代社会,因为统治者的技术能力有限,又养不起庞大的官僚系统,所以他就只能直接统治有限大的地方,再通过分封制,通过分封的诸侯在国家内部他管不到的地方实现间接统治。
这就是周天子当年分封诸侯的逻辑:双轨制管理。
周天子得天下后,自己就保留了镐京的土地,就是现在的西安附近。这就是所谓的千里王畿,这里离周人老巢近一些,出了变故又有函谷关天险可守,先保证自己老本不输。
而后,在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周武王就大肆分封,将他老姬家的亲兄弟、堂兄弟都封为诸侯。其实,当时的诸侯很惨,根本就没有分得什么军队和财产,周武王一人发一套青铜礼器就给他们打发了,好一点的能再分几个投降的殷民部落。
分封完成之后,周朝就实现了家国同构。那么,周朝家族,家长和小家庭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整个天下就是一个大家族,周天子是族长。族长是最有威信的,家族内有什么大事,所有的小家庭(诸侯国)都得听家长的。
另一方面,土地既然已经分给小家庭了,那这些土地就变成了诸侯的私产。人家私人土地上的事务,只要不牵扯到其他的家庭,那就是人家的私事,周天子作为族长就没有理由去管。
这就好比说,今天两个小家庭发生纠纷,就必须找家族里的人商量,由族长来定夺,因为这是全家族的事,不是这两个家庭能决定的。反过来说,你族长就算再厉害,甚至于可以指派族人来他们家帮个忙干个活,但人家小家庭内部商量什么事情,分配什么东西,你族长管不着。因为那是人家的私事,你族长没权力介入。
也就是说,作为族长周天子可以要求诸侯们进贡财物,可以要求诸侯出兵帮助自己抵御外敌,可以仲裁诸侯之间的利益纠纷,但是一旦涉及诸侯领地内部的事务,周王就不能染指了。诸侯领地内的所有军政权、行政权、法律、财政等事务,都是诸侯自己决定的,周王不能随便干涉。
诸侯在他自己封地上的权力和土地都是他自己的私产,诸侯死后,他的私产可以由后代继承,也可以分封给他手下的亲戚、大臣。
所以说,并不是周天子不想掌握诸侯的军队,而是他不能。
END
本文为“
达文有话说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评价胡适?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