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
网友解答:
-----
就是利于山地丘陵地带作战,相对轻便的榴弹炮,大多是105毫米以下的。
还被称呼为过山炮。就这意思。所以山炮的威力射程普遍低于同口径野战炮。
-----
网友解答:
-----
我也是服了一帮睁眼说胡话的军事创作者!山炮根本不是什么山地榴弹炮!
山炮和野炮是中国特有的两个早期火炮的称呼。现在已经没有了。
因为引信技术的发展。开花弹或者说榴弹的发明,是火炮的一次重大进化。最早哪种靠靠延迟点火的原始开花弹其实不太好使。要么早炸,不炸甚至炸膛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实心铁疙瘩仍然是火炮的主要弹种。加上弹道技术也不怎么样,所以,那时候的火炮基本都是直射为主,打铁球。曲射炮都是短管身的臼炮,打石弹和散弹为主。相对的。长管身的平射炮就是所谓的加农炮。这是最早的火炮分类。
后来开始有了触发引信,这时候才有了可靠的榴弹。榴弹才成为了火炮的只要弹种之一。但是,当时这种榴弹也有问题,就是只有正面大角度撞击才能比较有效的激发。所以,发射榴弹的火炮就需要把仰角调节的比较大。从而获得较大的着弹角度,确保爆炸率。但是当时机械结构也不咋地,火炮仰角大,份量太大的话结构就吃不住了,所以,身管就不能太长。榴弹里有炸药,弹壁比较薄,吃不住膛压,膛压也就比较低,相对炮管也能薄一些。而且榴弹炮的威力主要取决于炮弹爆炸,对于初速要求也不高。也不需要承受太大后坐力,炮管就能做的短而薄。这就造成了那个时期这种类型的火炮重量体积相对都比较小,比较轻。因为主要发射榴弹,所以曲射炮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榴弹炮。
但是,因为曲射炮,精度就明显不行了。战场上总是需要精度射击的火炮的。所以,仍然大量直射火炮被保留,而且向着身管更长,初速更高方向发展。加农炮就开始专指这些长身管,高初速,低弹道的家伙。随意,炮也相对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当然,在欧洲,因为战场需要,各项条件也跟的上,各种大口径榴弹炮也层出不穷。份量也不轻。
山炮这个词在外国是没有的。只有野战炮,就是“Field artillery”。因为是直射炮,所以不能跨越障碍物,所以主要在原野平原地形上使用。就是所谓的field地形。国内翻译就是野战炮或者野炮,也就是野地里打仗的炮。相对的,榴弹炮到了国内因为炮弹可以翻山越岭,于是就有了一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名字——“过山炮”,简称山炮。估计和之前有过一种老是火炮叫“劈山炮”有关吧。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命名。
所谓的山地榴弹炮,在国外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货色。需求面相当小。所以,也不可能大规模引进国内成为火炮两大类型之一。
-----
网友解答:
-----
山炮事实上是火炮的一种,是一种轻便的榴弹炮,但是其武器使用定位主要用于山地作战,乃至一些常规重武器难以运载和通行的地方进行使用。最早出现“山炮”这个定义的,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旬的美国。
尤其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军都普遍称呼在多山地区便携的火炮为“Mountain Gun”,音译过来就是山炮。这种山地榴弹炮发展和演变的时间长达100多年,在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山炮的地位逐步被迫击炮所取代。
我国在民国期间也盛行“山炮”的说法,当时东北乃至华北地区山匪盛行,不少土匪搞到一些土炮或者从部队里退役下来的二手火炮,久而久之这些火炮也就被人们称为山炮。
从步兵炮相比,山炮拥有一些差异,其口径是野战炮的标准,但火力输出却更弱,较低的炮口出膛速度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弹道,山炮能够轻易实现对复杂地形敌军的火力打击。山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便于运输,重量轻,甚至可以将山炮拆成许多模组来运输,并在需要的时候快速组装。
迫击炮从臼炮演变而来,最早是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才诞生迫击炮的原型,所以在迫击炮没有发明之前的半个世纪,部队只能通过山炮在山地地形展开火力支援。
图片:中国仿制的日本九四式75毫米山炮,仿九四式山炮是解放军华东军械总厂于1950-1952年间生产的,曾经用于抗美援朝战场。过去解放军曾大量装备日式山炮,例如电影《集结号》里,谷子地轰击敌人坦克时,所使用的那门大炮,就是日制四一式75毫米山炮。
第一款成熟的便于运输的山炮是美国陆军的M1841式山地榴弹炮,是典型的18世纪火炮,采用青铜炮管、炮口装填,黑火药推进,发射的是实心钢球炮弹。
而近现代后装式山炮发明于189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后膛装填且具有制退复进机的快速拆解安装山炮,由希腊武器设计师所打造。但是希腊陆军对当时这款武器并没有变现出多大的兴趣,最后这款设计被推销给法国的施耐德公司,施耐德公司不负所托,将这款山炮成功实体化,成为著名的“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
有趣的是后来希腊陆军对之前做出的决定表示后悔,并于1907年重新采用这款武器,希腊在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使用了这款山炮,经过实战测试,“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性能优异。
到了20世纪初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制造出后膛式山炮,所以希腊的山炮也就变得不那么抢手了。除了山炮所服务的山地部队,空降部队同样需要一款轻盈且便于携带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期,不少国家的空降兵就曾使用过山炮。直到二战后期,大口径迫击炮(日本的97式迫击炮口径达150毫米)和重型榴弹炮的出现和部署,使得山炮的存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不少山炮都在届龄之后陆续退役。最后一款山炮是罗马尼亚在1980年代研发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在该国山脉地带的战斗所设计,但是到了本世纪初,这款武器也已经缴库封存,不再启用。
-----
网友解答:
-----
山炮是指在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通常山炮口径不大,轻便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由骡马或士兵进行携带。这样的特性就十分适合山地作战,可以迅速形成炮火支援。一战前兴起,到二战时由于各国大量装备了迫击炮,山炮就逐渐退出了战场!
-----
网友解答:
-----
(山炮,又称山地榴弹炮)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山炮”,大多都是东北人在调侃对方或者对别人开玩笑的用语,而这个词是由土匪发明,形容人头脑简单,说话欠考虑。山炮之所以成为了形容一个人见识平庸的贬义词,是因为在当时一、二战争时期,大炮甚为流行,而山里的土匪从战场上弄到一些退役淘汰的二手炮、土炮等,因为已经是被抛弃的火炮,质量欠佳,准星也不准,所以多数打不中人,久而久之,就被这些炮就被称为山炮了。
(山炮,炮管口径更小,炮弹出膛速度慢,射程也比较低)
但实际上山炮也是火炮的一种,是一种十分轻便的榴弹炮,主要可以用于山地作战,甚至可以在一些常规武器无法运载或者操作复杂的地形条件里进行使用。这种山炮在19世纪诞生,即便是在设计上和步兵炮比较相像,但起口径和炮管长度、大小都不相同,采取的是野战炮的标准。
(山炮以体积小,易拆卸著称,非常适合在一些复杂地形作战)
山炮体积通常比较小,整体结构易于拆卸与安装,通常在山地作战时,有一个专门的炮兵班携带与使用,虽然山炮便于运输,重量轻,甚至可以将山炮拆成许多小零件模组运输,作战时可以快速组装使用,转移时可以快速拆卸,但是其火力输出却很低,射程短,炮弹的出膛速度和口径也比野战炮更小,并且采用的是榴弹炮的射击方式,其抛物线式的弹道,可以绕过大量的障碍物,可以以低打高进攻敌军阵地,非常适合山地作战,所以山炮又被称为便携式山地榴弹炮。
(67式迫击炮,迫击炮的出现渐渐取代了山炮)
以至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迫击炮的出现,尤其是出现了大口径的迫击炮,威力比山炮更大,更容易比山炮携带,最后山炮“成功”被迫击炮所取代。
-----
网友解答:
-----
像一般所说的山炮、野战炮、步兵炮都是相对轻便的火炮,可以用作团、营一级的炮火支援,口径都在75毫米左右一般不超过100毫米。在以前火炮都是属于攻城级的重武器,很难跟随步兵机动作战,所以很难为步兵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但有直到拿破仑的出现改变了这这样的局面,由于技术的发展,火炮铸造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可以用1-2匹马拉动,而拿破仑就是依靠机动的火炮进行作战,有效的步炮协同打遍欧洲。
所以从那拿破仑时代起,各国也开始发展口径更小、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可以跟随步兵进行野战、提供炮火支援的火炮,所以这种火炮被称为野战炮。而野战炮进一步发展,因为在欧洲大部分都是在平原打仗,所以当在山区使用时就被称为山炮,但如果真是在什么地方就叫啥名的话就有点随便了,野战炮和山炮也有一定的区别,那就是山炮的管子更短,更接近于榴弹炮,而野战炮更接近于加农炮。
因为在山地作战环境中由于山体的阻隔,并不适合直瞄射击,而适合大仰角射击山体背后的目标。所以这也是野战炮和山炮之间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而像山炮后面也衍生出步兵炮这玩意,从名字上来看的话它都具有前面两者的特性,但相比前面两种,步兵炮的体积、重量更小,更直接地、有效地为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所以从关系上讲,步兵炮是山炮的分支,而山炮则是野战炮的分支。
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最大仰角几乎达到了75度
-----
网友解答:
-----
从前吧,火炮就是两个炮轮当中架炮管,从前面一看像个山字,山炮名称由此而来,就像金字塔一样,象形比喻
-----
网友解答:
-----
山炮有几项要求:第一,要能拆解,便于机动,而且对单件最大重要有要求。第二,要有比较灵活的曲射弹道,要求火炮有大仰角射击能力。第三:要有较宽的横向射角。第四,轮距不能太宽,通过能力要强。第五,射速不能太低,每分钟10发以上很常见,爆发射速20发每分钟不奇怪。山炮的这些作战要求,并不是每种榴弹炮都具备。从弹道上讲,山炮接近榴弹炮,所以有人把榴弹炮和山炮看成一个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