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他犯了什么错误?
为何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他犯了什么错误?
-----
网友解答: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都在不断变化当中。
卫青早年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马夫,他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以后,卫青也就飞黄腾达了,逐渐成为了汉武帝的心腹。
那个时候窦老太后的外戚、王太后的外戚都在争夺大汉朝的权柄,窦婴、田蚡互相撕扯,忙得不亦乐乎,汉武帝就搬个小板凳,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热闹。
为啥?因为他实在是插不上手,两位太后都是厉害角色,一个是奶奶,一个是老妈,他能得罪谁呢?但是汉武帝也有一颗夺权的心,所以他想到了扶植属于自己的外戚力量,因此卫青就这么发迹了。
卫青逐渐担任了侍中、太中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重要职务。
伴随着他在讨伐匈奴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卫青家族逐渐成为了大汉朝第一外戚,直接把老窦家和老王家给气晕了。可是你觉得这样一来汉武帝就会高兴了吗?
一、一家独大,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
当时卫青家族有多强大呢?卫青本人是大司马大将军,他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分别被封为长平侯、阴安侯、发干侯。
此外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被封为侯爵。连同卫青在内,一门六侯。事情还没结束,卫青的姐姐们也不简单。
卫青的三姐卫子夫是皇后
,另一个外甥是太子刘据。
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原本和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后来又嫁给了开国丞相陈平的曾孙陈掌做媳妇儿。
卫青的大姐卫君孺也很厉害,她嫁给了当时的丞相、葛绎侯公孙贺做媳妇儿
,他俩的儿子公孙敬声也是九卿之一,被汉武帝提拔为太仆。
丞相、骠骑将军、大将军全部都是他们家的人,此外还有那么多侯爵,甚至跟汉朝元勋的后裔都攀上了关系。
这老卫家是要做大做强,成为大汉朝第一大贵族啊!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卫青家族如此壮大下去,显然这是要威胁到皇权了。
二、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卫家。
第一个措施,提拔霍去病。
很多人有疑问,霍去病不是卫青的外甥嘛!提拔霍去病岂不就是助长卫青集团的力量?其实你需要换个思路看这个问题。
当初卫青是这个集团的领袖,大司马大将军,一言九鼎,霍去病只好跟在后面打转。可是汉武帝把霍去病加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卫青相当,这就很有意思了。
也就是说汉武帝在卫青集团中,选拔出了两位领袖人物。这事儿对卫青集团的打击是很大的,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卫青集团分裂成两派。
不得不说汉武帝手段太辣了,从外部进攻,只会让他们家族更加团结。从内部攻陷,才能让他们逐渐分裂。
霍去病也成了大司马以后,显然就不怎么听话了。即使他的心还是向着卫青,可地位已经不允许了。因为那帮跟着他的兄弟们,不会允许霍去病再做卫青的马仔,他们希望自己的领导独树一帜。这么一来这帮人也会沾光。
第二个措施,废除卫青三子的侯爵。
霍去病死了以后,汉武帝辛苦栽培多年的心血也就这么没了。朝堂之中再次一边倒,全都倒向了卫青,这是汉武帝所料想不到的。
为此进一步打击卫青集团,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工作。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随后公元前116年,卫青的大儿子卫伉就因为“矫制不害”而被免除了侯爵。
这事儿关联性太强了,所谓“矫制不害”其实就是善意地假传圣旨,没有造成什么伤害,甚至还有功劳。因此往日犯此罪者,不仅不会被责罚,甚至会受到嘉奖。
可是卫伉就这么被免除了侯爵。又过了5年时间,公元前112年,卫伉的俩弟弟卫不疑、卫登,都因为进贡的黄金成色不好,从而被汉武帝免去了侯爵。
一眨眼功夫,卫氏家族就失去了4位侯爵,要不是在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的话,卫伉也不可能承袭长平侯爵位了。
第三个措施,斩草除根。
汉武帝狠啊,狠起来连自己的三族都要诛灭。巫蛊之祸爆发以后,汉武帝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自己的儿子刘据,还在混乱之中,诛灭了刘据全家,只留下了刘据的小孙子刘询。
此外丞相公孙贺和太仆公孙敬声,作为卫氏集团的成员,也没能幸免。早在巫蛊之祸爆发之前,就被汉武帝逮捕下狱逼死了。
不久之后老卫家为数不多的侯爵卫伉,也在巫蛊之祸中被杀。而卫不疑和卫登都消失在了史料之中。
真够狠的,汉武帝花了数十年功夫,悉心培养起来的外戚力量,最后却被自己一手给毁了。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还要卫氏外戚干嘛?
总结:没了卫氏外戚,汉武帝该咋办?
说实话,卫氏外戚对汉武帝还是相当忠心的,而且他们在汉武帝时期,一直都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
无论军事上的卫青、霍去病,还是政务上的公孙贺、公孙敬声,都是比较负责任的。此外后宫之中的卫子夫也能做到一国之母的表率,太子刘据更是仁厚忠义之辈。
所以说这集团的覆灭,对汉武帝本身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不过我们不用为汉武帝担心,人家小手段多着呢!
既然能够扶植起卫氏外戚,为什么就不能再扶持另外一个外戚集团呢?于是乎,李氏集团再次走到台前。
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幸,她的儿子刘髆也是汉武帝比较聪明的儿子。此外汉武帝还特地重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将其封为贰师将军,率军攻打匈奴、大宛等国。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李延年,更是汉武帝十分钟爱的音乐家,他被封为协律都尉。
老李家看样子要走上汉朝前台了,可惜的是他们家跟卫家完全没法比。李广利比不上卫青和霍去病,打匈奴不给力,反而投降了匈奴。李延年就更别想跟公孙贺相提并论了,一个唱歌的,咋能治理国家呢?
至于李夫人,也比不上卫子夫。昌邑王刘髆,也无法取代刘据的位置。所以李广利死后,老李家又被汉武帝给灭了。昌邑王刘髆也是郁郁而终,和汉武帝同一年去世。
这怎么说呢?两次灭掉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外戚集团,也就汉武帝做得到了。人狠起来,真的是六亲不认。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
网友解答:
-----
这问题问的?
卫青死于前106年。巫蛊之乱发生在前91年,差距15年呢,阁下这个
卫青死后汉武帝立刻灭了卫家
的立刻二字,是不是拖延得太长了一些?
所以,卫青无错。是卫青嫡长继承人长平侯卫伉,因牵涉巫蛊案被杀。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升贪污北军军费1900万钱被逮捕,公孙贺请求立功赎罪,汉武帝同意了。当时游侠朱安世在逃,公孙贺利用丞相权力大索后顺利抓住朱安世。
玩脱线的阳石公主
朱安世是大游侠,纵横黑白两道,知道很多秘密,自然报复公孙家,直接上书汉武帝揭发:公孙敬升与阳石公主私通,还共同诅咒汉武帝。
两个公主都是死刑,当然就不能说汉武帝这是故意针对卫伉。
经查证,汉武帝确认揭发内容,愤怒将公孙贺父子族灭,阳石公主处决。卫子夫嫡幼女诸邑公主因知情不报处死(
没有所谓腰斩
)。因卫伉是太子姑表兄弟,也是公孙敬升两姨表弟,被牵连处死。
但是这也仅仅只涉及卫伉。他的两个弟弟卫不疑、卫登并没有被牵连。比如汉宣帝在位的前62年,卫登儿子
得到赏赐60万铜钱复家。汉成帝在前16年任命卫登孙子
卫玄
以侍郎。王莽则在公元4年赐卫登曾孙
卫赏
以关内侯。
-----
网友解答:
-----
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很特殊,既是君臣,又是亲戚。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后来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如果单攀亲戚,二人就尴尬了,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不过,从古皇权面前寡谈亲情,汉武帝尤其冷漠薄情。
(卫青与汉武帝剧照)
但是关于题目提到的“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是不准确的。道理很简单,只拿平阳公主足矣说明情况。因为她既然嫁给了卫青,那就属于卫家人,可是史书上并没汉武帝杀平阳公主的记载,相反到是平阳公主在临终前主动要求与卫青和葬。卫青是平阳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二人感情可见一斑。
卫青去世于公元前106年,平阳公主的生卒年月不详,但肯定不是在卫青死后就“立刻被杀”的。另外,巫蛊之祸时卫青家族确实受到牵连,但那是他去世十几年后的事情了,所以与“立刻”也相差甚远,也不是举家被灭。至于说卫青犯错,翻遍史书也找不到蛛丝马迹。
汉武帝对卫青有知遇之恩,卫青也处处给汉武帝长脸
卫青随母亲姓卫,他父亲姓郑,名季。他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曹寿(曹参曾孙)家的女奴,父亲郑季是一名县吏。郑季经常到平阳侯家处理公务,于是便与卫媪产生情愫,后生下卫青。在生卫青之前,卫媪已经有了卫长君、卫君孺、卫少儿及卫子夫几个子女,在卫青之后,又生下卫步、卫广两个子。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卫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起初卫青随父亲生活,后不堪兄弟姐妹的欺凌又改随母亲,稍大些即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
公元前139年,卫子夫被汉武帝一见钟情。一年之后,卫子夫开始受宠,于是,卫青也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当差。
(卫子夫剧照)
汉武帝宠幸卫子夫,自然就冷落了皇后陈阿娇。陈阿娇喝下卫子夫酿的一坛子醋,心情烦躁,于是将卫青关入监狱,准备加害。后多亏好友公孙敖及时出手相救,卫青才幸免于难。汉武帝知道情况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卫青升为建章监,并予以保护。之后,随着卫子夫身份的提高,卫青又晋升为太中大夫。不过,真正让卫青走上人生巅峰的是战争。
公元前129年,卫青在龙城之战中牛刀小试,战绩卓著。龙城之战是汉武帝继马邑之谋之后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当时汉武帝派出了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卫青将各率一万人马,杀奔匈奴。结果是前三路损兵折将、灰头土脸,只有卫青奇袭龙城,斩首俘虏匈奴700余人。
卫青的胜利让汉武帝看到了战胜匈奴的希望,兴奋之余,赐封卫青为关内侯。此后,卫青逢战必胜,遇攻必取,仿佛韩信附体一般。在卫青的率领下,汉军与匈奴先后进行了漠南、河西、两出定襄、漠北等大小数次战斗。汉军鲜有败绩。
(卫青与平阳公主剧照)
最终卫青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长平侯爵位。漠北之战结束的四年后(公元前115年),在汉武帝的牵线搭桥下,卫青与平阳公主喜结良缘。值得一提的是,在娶平阳公主之前,卫青已有卫伉、卫不疑、卫登三子。
然而就在漠北之战结束后,再无卫青率兵征战的记载。而卫青本人处事又极其低调,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没有豢养一位门客。因此,如果说卫青因生前触忌汉武帝而死后家族遭报复是不大可能的,况且史记上也没有相关记载。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陪葬茂陵,谥号“忠”。
卫青死后,家族的受损情况
卫青的哥哥卫长平死于卫青之前,也曾随军出征匈奴;弟弟卫步卒年不详,但与卫青之死没有关系;另一个弟弟卫广曾率兵平定南越,立有功勋,卒年同样不详。
卫青的大姐卫君孺嫁公孙贺为妻。公孙贺最终官居宰相。公元前92年,公孙敬声因挪用军资获罪,公孙贺为子赎罪,奏请捉拿游侠朱安世。朱安世被抓入狱后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蛊诅咒武帝的罪证。最终公孙贺被灭族,卫君孺不能幸免。
卫少儿同在平阳公主为奴婢,先与霍中孺发生关系,后被抛弃,二人生有儿子霍去病。之后,卫少儿又与陈掌(陈平的曾孙)建立感情,并成立家庭。卒年不详。
公孙贺被灭族后,诸邑、阳石两位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亢受株连。巫蛊之祸发生时,卫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遇害。卫子夫被逼自尽。当时,卫青其他两子平安无事,他们的后代还在汉宣帝、汉成帝及汉平帝时期受到优待。
综上所述,卫青家族成员获罪被处置是他去世十四后的事情,所以题目提出的“立刻被灭”,还有待商榷。最重要的是,也不是被汉武帝杀的一个不剩。在一些史籍中确实有“卫氏悉灭”的表述,但实际上所指卫家势力,而不是家人。
结语:
西汉是从外戚专政走出来的。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吕后把持朝政15年。当时外戚碾压宗室,刘邦子孙处境艰难。吕后去世后,汉朝又经历一番腥风血雨,外戚集团被军功集团及刘姓宗室杀的人头滚滚。
经历文帝、景帝之后,汉朝又落入外戚擅权的圈套,致使汉武帝即位的前六年间沦为一个挂名皇帝,而军政大事均由窦老太后决断。另外,当时汉武帝母亲王太后、舅舅田蚡、岳母刘嫖等人也追权夺利,不亦乐乎。
(窦老太后剧照)
窦老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才逐步掌控皇权,并一步步驱离外戚势力的干扰。因此,汉武帝对于外戚势力始终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警惕。而卫青身上“准外戚”的标签是撕不掉的,所以汉武帝对卫青家族持打压姿态也是一种必要手段。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此在卫青去世后就立刻灭了整个卫家。
不可否认,卫青去世后,卫家势力呈现衰退。恰逢汉武帝晚年的汉朝危机四伏,本人陷入暴戾多疑,不能自清,于是被江充等人蛊惑利用,致使太子刘据及卫子夫等人含冤而终。毋庸置疑,如果卫青健在,肯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即便照常受汉武帝打压,但整个家族也不会落到惨不忍睹的下场。
-----
网友解答:
-----
这么说吧,也就是卫青死得早,不然卫青得让汉武帝亲手给弄死,怎么说呢,刘邦这一家子,有一说一都是天性凉薄之人,前有刘邦不管戚夫人,后有汉武帝宠妾灭妻!汉武帝当年为了当太子弄了个金屋藏娇,可是过后当了皇帝立马卸磨杀驴立了卫子夫,然后晚年又因为钩弋夫人杀了卫青满门。
老刘家可以说第一爱自己,第二爱江山,剩下的都不值得去爱,这期间谁要是给他捣乱他就弄死谁!卫青和霍去病,大家都知道封狼居胥的人物,汉武帝能够作为名传青史的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能够驱逐匈奴的原因。可是不幸的也是卫青功劳太大了,他有个姐姐叫卫子夫!
当年,卫子夫就是个小侍女,因为长的漂亮被送给汉武帝,原本卫子夫娘家没什么人,可是后来卫青和霍去病的崛起,让汉朝满朝尚下都是他们的门下客卿。汉武帝活着的时候这些人还能老实,可是汉武帝一旦死了会不会重蹈覆辙变成老刘家最不想提及的吕后干政呢!
虽然,吕后最后也没有篡权自己称帝,可是吕后干政那些年,一直是老刘家这些人一块心病,汉武帝绝对不允许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情况,后宫必须的解决掉,不能出现母强子弱的情况,更何况他还打算另立太子,他可不想自己死后自己喜欢的儿子重蹈刘邦覆辙,所以必须除去卫子夫朝中最大的臂膀。
要知道,汉武帝为了自己天下能够顺利传承下去,另立了太子,然后把自己亲儿子的妈给宰了,虽然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最喜欢的女人,可是在自己老刘家江山面前说杀就杀一点不带犹豫的!所以卫青一族被汉武帝除去一点都不奇怪!
要知道,卫青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可是卫青为太子求情的时候,结果是整个朝廷的人都站在卫青一边,就是那时候汉武帝就动了杀心了!
-----
网友解答:
-----
提问者大概没读过《史记》和《汉书》,更没读懂汉武帝,跟着人云亦云。正史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汉武帝只杀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家活得很滋润,后来发展成了河东豪族,三国著名的卫瓘就是他的后人。
以我个人对汉武帝的解读,他一生与卫青都没有任何芥蒂,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卫氏家族,这不光是个人偏好,也跟汉武帝的政治理想有关。
这篇文章我回答三个问题: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
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关系,得以入侍建章宫,推算他当时才13—15岁。八年后,卫青第一次率兵出征,那一战,汉军四路大军,唯独卫青孤军深入直达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余人,其余三路人马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惨败而归。
龙城之战卫青一战成名,一颗将星由此冉冉升起。此后11年,卫青六次出征,无一败绩,尤其是“漠北之战”,让匈奴远窜漠北,十几年不敢南下。
卫青第一次实现了汉军长途奔袭的战术,彻底改变了汉军固守城池被动防守的作战模式,也让匈奴人的机动作战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卫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卫青本是一介骑奴,他的人生辉煌,离不开汉武帝的赏识和提拔,甚至可以说,卫青是汉武帝的得意作品。于国家而言,他们是君臣恩遇,于私情而言,他们是血脉相连,既然如此,传说中的“灭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征和元年(91),阳陵大侠状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与丞相公孙贺等人行巫蛊诅咒。公孙贺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夫,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阳石公主生母不详,有人猜测是卫子夫。
案件调查审理的结果,将卫青的长子卫伉和诸邑公主也卷了进去,于是包括公孙贺父子、二位公主、卫伉全部被处死。至于这些亲人们为何集体巫蛊诅咒汉武帝?史书没交代,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请注意,卫家在这次案件中只有卫伉被杀,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以及卫伉的儿子都未受到牵连。其中卫登的后人在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时期都有做官、封爵的记录。
卫伉在被杀前,曾经两次被剥夺爵位,一次是在元鼎元年(116),罪名是“矫制不害”(伪造圣旨但没有形成恶果);另一次是太初三年(102),罪名是“阑入宫”(没有符节擅自入宫)。
其中他第一次被夺爵发生在漠北大战后三年,第二次发生在卫青去世后四年。那么,卫伉的遭遇是不是汉武帝对卫家的刻意打压呢?
我认为不是,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首先卫伉的三次犯罪都有据可查,其次汉武帝时期被夺爵很寻常,光“酎金事件”一次性就夺了106人的爵位,卫伉被抓现行一点都不冤。
在卫伉被夺爵后的第二年,汉武帝还主持了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礼,这显然是一个抬高卫家身价的举动。
有人以卫青在漠北大战之前,被汉武帝冷藏了四年为由,说汉武帝在故意疏远卫青。其实这种猜测站不住脚,史书没有这样的描述,我个人认为那是卫青的健康出了问题,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反正,我从《史记》和《汉书》中,没发现丝毫汉武帝疏远、打压卫青及卫氏家族的痕迹。
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
后人的误解来源于文学作品,以及《资治通鉴》的“流毒”。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是个冤案,为了把故事讲得符合逻辑,他“推论”: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不满,产生了易储的心思,因为要易储,就必须要先打压卫氏集团。
司马光的这个观点非常有市场,也把史书中断片的地方解释得更符合逻辑,但仔细一分析就发现漏洞很多。
我们在《汉书》和《史记》中,找不到任何汉武帝对刘据的不满,也看不到汉武帝易储的任何准备动作。事实上,汉武帝临终前选择幼子刘弗陵,是刘据死后他万般无奈的决定。
其实,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品行,决定了所谓的“卫氏集团”其实是徒有虚名,更不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
恰恰相反,我认为汉武帝的心思应该是一直试图培养卫家的势力,那些认为汉武帝打压卫氏的人,根本没读懂汉武帝的政治理想。
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一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为后世创建一个模板,保证大汉王朝千秋万代。
这个模板包括两大部分:
对外征服四夷,对内保证皇权独裁。
汉武帝为何不惜民力力图灭了匈奴?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外部威胁,这部分比较容易看得懂。内政方面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他大体上有以下几个举措:
其一、地方以郡县为行政主体,以诸侯王为监督体系,形成直属皇帝垂直领导和监控的治理模式;
其二、中央以内朝架空外朝,形成皇帝独立决策,外朝贯彻实施,并以独立于外朝,受皇帝垂直领导的监察、司法机构监控外朝;
其三、国家的政治主导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培养儒家士族阶级,坚决打压和遏制权贵阶层的冒头。
其中第三条很重要。汉武帝深知,皇权的稳固少不了政治势力的拥护,但政治势力过于强大又会反过来威胁皇权,所以他的基本策略是边打边拉,拉一派打一派,扶植弱小的打击强大的。
比如刘姓诸侯王,汉武帝给他们的定位当影子,瞪大两眼盯住地方官就行,不许插手政务,不能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首先要把他们搞成“尊贵的招贴画”,很好看,不顶用,会打小报告。
再比如朝中的大臣,他最喜欢挑出身低贱的、起点低的人用,主父偃、张汤、卜式、江充、桑弘羊、朱买臣、倪宽、李广利等等。这些人都因为皇帝而显贵,不缺忠诚,也深知汉武帝仇恨权贵的心思,不敢发展个人势力,所以他们要么做孤臣,要么被卸磨杀驴。
卫青也是这类人,他虽然地位很高,其实因为出身问题被士族阶级看不起,整个卫氏家族都是如此。同时卫青为人低调,不敢养士,也很少插手朝政,这些恰好都是汉武帝所看重的。
在汉武帝的布局中,卫氏集团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小。他担心的不是卫氏集团会妨碍皇权的独立性,而是担心自己过世后,卫氏能不能成为刘据的政治保护伞。
基于这个担心,汉武帝一直在抬高卫青的威望。卫青去世后第三年,他又强行任命公孙贺为丞相。包括对霍去病的提拔,对霍光、霍嬗的培养,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可是卫氏命不好,两根顶梁柱卫青、霍去病都死得太早,公孙贺能力有限,晚一辈的又堕落得太厉害。因此,汉武帝所期望的“卫氏集团”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
所以,请别再相信“汉武帝灭了卫家”这类荒诞不经的言论,谁要是有异议,请拿正史内容与我讨论。
-----
网友解答:
-----
犯了什么错?犯了不懂明哲保身的错。整个天下都是人家刘彻的,你卫青凭什么敢大肆在朝中扶持自己的势力?从文官最高级别的丞相到武官最高级别的大将军,当时可都是他卫家的人啊。
虽然整个卫家对刘彻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刘彻怕啊!也不敢赌啊!如若不加以遏制或者趁自己还有能力时处理掉卫家,哪天卫家一个不高兴,天下可能就不姓刘了。
卫家的根本
为后世考虑
当然,也不排除刘彻是在为自己的接班人铺路。毕竟刘彻当时在朝中的威望和权势还是没人能撼动的,哪怕卫家也不行。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考虑,刘彻犯不着要跟卫家过不去,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为接班人考虑。
自己可以镇压住卫家,但自己的子孙可就不一定有自己的这点能力了,毕竟吕雉只手遮天的时代还历历在目。
刘彻
就算往近了说,刘彻自己老妈和自己奶奶上演古代版婆媳大战可就是前不久的事啊。刘彻自己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刘彻可不想自己子孙和自己一样还要在承受一次,自己子孙的抗压能力和韧性可不一定有自己强。
所以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百年后,刘彻也一定要把这个自己培养起来的当朝最大外戚给废了。
吕雉
玩弄权术
当然,刘彻想的可能根本就没那么远,毕竟在搞卫家的同时他连自己的嫡长子刘据都没有放过。
这说明刘彻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百年以后的事,只不过是在玩弄权术罢了。
毕竟身为帝王,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可以说物质层面的人东西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啥吸引力了,刘彻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驾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身为九五至尊,除了全天下的土地都是他的以外,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也都必须完全效忠于他。
但一个人吧,如果他不说的话,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而刘彻追求的就是我必须知道你在想什么。
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我没办法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那你以后就都不用想了。
何况还是一个地位仅次于自己的人,一个时刻都对自己地位产生着威胁的人,那就更是如此了。
坏就坏在卫青太猛了
当然,作为帝王,刘彻怎么可能如此简单的就把卫家给废了,那样的话就太无趣了,本就无聊的古代生活更加乏善可陈了。
所以刘彻弄出了一堆幺蛾子,什么釜底抽薪,直接从卫家内部提拔一个可以和卫青平起平坐的人(霍去病)来制衡卫家。
可以说刘彻当时是真的闲得慌,硬是把帝王权术给玩到了极致,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能和刘彻在这方面掰掰手腕的还真没几个。
后来玩腻了,干脆顺水推舟,借着“巫蛊之祸”就把卫家给一锅端了,但凡和卫家之人有点关系的,都没能幸免,刘询可能是个意外,也可能是刘彻自己留的伏笔。
霍去病
道理简单,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文章开篇说了,卫青最大的错就是没学会明哲保身,不懂兔死狗烹的道理。
可能你会认为刘彻重用卫青是因为有对付匈奴的需要。实际上那都是后事了,上面说过刘彻家上演了一处帝王家的婆媳大战。
这事虽然和刘彻没有半毛钱关系,但问题就出在这,刘彻想要和自己有关系啊!他想夺权,和后来那个玄烨一样。
刘彻影视剧形象
于是就开始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势力,而媳妇家的人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卫青就这样走进了刘彻的生活。
当然,卫青也没让刘彻失望,应该说他们卫家没有让刘彻失望,还真就在大汉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属于他们卫家的时代,风头甚至盖过了刘彻这个帝王。
而此前,不管是范蠡还是张良都用自己的亲历告诫过后人,伴君如伴虎,明哲保身才是不变的真理。
张良
道理很简单,似乎想要做到也不是什么人太难的事,但只有站在过那个高度的人才真正知道有多难。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恐怕不超过一手之数。所以也就明白卫青的处境了,有时真的是身不由己。
但其实对于卫青来说,并不需要像范蠡或张良那样彻底,毕竟他老姐卫子夫在刘彻心中地位还是不一般的。
他只需要收敛一点,别把摊子铺那么大,有事没事就跑去和自己的姐夫唠唠嗑,套套近乎,拉拉家常,表表忠心,估计卫家还真有可能成为西汉最有权势的外戚,只需要把刘彻熬死就行。
卫子夫影视剧形象
当然,刘彻太能活了,卫家心急也能够理解。
结语
卫家以为真的找到了一个明主,一个值得托付全家老小的人,殊不知自古帝王都一样,哪怕你曾经对他来说很重要,哪怕你真的很忠诚,只要让他感受到了一丁点威胁,那么覆灭你整个家族就就已经被他提上日程了。
-----
网友解答:
-----
立刻灭了他卫家?这个措词不严谨。
卫氏外戚,这个是当时太子刘据的支持者,但是卫青(前106年)死后,汉武帝有一个
钩弋夫人很得宠,且怀孕十四个月,于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为63岁的汉武帝生下一个皇子,取名刘弗陵。
老来再得子,心情很高兴,以前的尧帝也是经过十四个月怀胎,现在钩弋生的儿子也是一样。汉武帝就将钩弋的儿子所诞生的房间门命名叫尧母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猜测太子可能要换人了,于是后来的事对太子就越来越不利,以至巫蛊之祸刘据自杀。
卫氏作为太子党,当然被牵连了。但这一切都是卫青死后10多年的事情了,跟卫青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你问卫青犯了什么错误,其实卫青也没有啥错误,只能说汉武帝太能活了,太子又不得宠,所以被有心人利用要废除太子(江充是巫蛊之祸的制造者,也是逼迫太子造反的直接责任者),卫青的儿子卫伉就是这么被巫蛊之祸牵连而死。跟卫青没有关系!!!
-----
网友解答:
-----
卫青一生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生前是汉武帝刘彻最信任的将领,可卫青死后,卫家也随之没落,而这一切都与汉武帝有关,君臣关系最复杂,不过如此!
卫青生前君臣和谐,
卫青和刘彻的关系那可不一般,卫青是刘彻的小舅子,在太皇太后窦太后把持朝政时,刘彻就很想自己说了算,结识卫子夫后,卫青也进入刘彻的圈子。原来卫子夫和卫青都是刘彻他姐府上的人,卫青是喂马的,可人家的军事天赋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窦太后逝世后,刘彻才得以彻底掌权,可他虽贵为天子,在朝中也是需要人支持的。经过文景之治后大汉朝颇有生机,内政上有主父偃、董仲舒等人的治国思想,可对外却一直缺乏大胜,北边崛起的匈奴帝国屡次占领大汉土地。作为一个皇帝,刘彻也有他的见解,匈奴必打不可。当时的军中并无很厉害的角色,各朝诗人所提及的李广,虽有名气但功绩仍不大。
直到卫青出现,一次次的扭转战局,打得匈奴抱头鼠窜,三次汉匈大战都与卫青有关,还是大胜,这下子军中的声音也彻底倒向汉武帝。要不是卫青和霍去病都死得早,说不定能够直接打崩匈奴。这时候卫青是站在汉武帝这一边的,卫青死时汉武帝的悲痛也是真的。
卫家没落是因为站队的问题
本来卫青的死对于卫家来说也是一个打击,但还有太子和皇后也还行。可刘彻越活越糊涂,在位时间又长,年纪大了想得就更多。越想长生却越容易被人利用,“巫蛊之祸”的开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汉武帝稀里糊涂地造成。本来朝中就有人对太子不利,偏偏汉武帝还相信了小人太子谋反的诬告,因此这一次事件导致皇后和太子身死,与太子有关联的都被清洗。卫家首当其冲,一下子又没了皇后和太子这个依靠。
卫青和卫子夫
而汉武帝更狠的是,借着这次所谓“过错”直接清洗朝堂,不仅洗掉了一批小人,还解决了一家独大的问题,卫家既然没了最能够打仗的卫青,再扶持一家好了,李家走入了中心,可是李家的人确实能力不行,与匈奴打仗还能被俘虏投降,李夫人还玩弄权术,自然也没好下场。卫青的儿子本来凭靠卫青立下的功勋能够享有爵位,但在汉武帝眼中,卫家就是太子一系的人,可太子已经没了,卫伉也跟着没了,另外两个兄弟也不知所踪,卫家彻底没落。
总的来说,卫青对于大汉朝是功绩彪炳的,若不是“巫蛊之祸”,卫青死后以卫子夫的才智,卫家再怎么说也能够延续下去。有人说汉武帝之所以造成“巫蛊之祸”是因为有人蛊惑,迷了神志,但后续一系列的操作却让人不得不佩服什么帝王之术。既然已经发生,还不如利益最大化,清除有威胁皇权的外戚势力,最以罪己诏宣布离场,顺道把皇位交给孙子,真是一手好算盘。
-----
网友解答:
-----
说到汉朝时期,有名的大将里,卫青的名号是响当当的,他从一开始的家奴,到之后的机缘巧合之下,为汉武帝打下了不小的疆土,成就了显赫功劳,从此,他的家族也因为如此,变得显赫尊贵,但是,为什么卫青一死他的家族就遭到了灭族之祸呢?
作为一代名将,卫青的作战能力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汉武帝登基以来,一改汉朝对外的怀柔屈服政策,改而开始主动出击,派兵却收复先祖失去的疆土,而在这个过程里,卫青的才能得以展现,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欣赏和信任,他的姐姐卫子夫也入宫成为了皇后,他的家势也是日益显重,后来他的姐姐生下来了太子刘据,非常受到皇帝的宠爱,那么,为何这么受到皇帝重视的家族会覆灭呢?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卫青作战能力十分强悍,七征匈奴,打的对手毫无还手之力,被赶回了老家,从而使汉朝恢复了昔日统治的地区,在卫青回朝后,汉武帝还将他拜为大将军,统治全国的军事力量,他的权势在当时的丞相之上,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可见他受到的恩宠是多么的厚重,古人云:树大招风。
不过卫青才干突出、敬贤重才、谦和仁让、气度宽宏,并且体恤兵士、不养士、不结党、不干政、不擅权,是汉武帝时期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重臣之一,他在世时,凭着和皇帝的多年感情加上自己的功绩还是可以保全家族势力的。可晚年的汉武帝因为“巫蛊之祸”还是灭了卫青九族,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汉武帝的人为原因
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是被誉为两位“开天辟地”的封建帝王之一。汉武帝开创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开创了强汉的新篇章,“汉”也成为中华文明的符号。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备受推崇,但也有人性的弱点,骄傲、多疑、偏执等等,用兵犹如用剑,用情犹如用兵。他善于用人,但是心腹重臣大多下场凄惨,比如李陵、灌夫、窦婴、主父偃等等。卫家最辉煌的时候,卫青之后五人封侯,分别为卫伉、不疑、登,霍去病及霍嬗。汉武帝年青时能够掌控大局,晚年疑心渐重,后期已经在冷落卫青。汉武帝决不允许皇家(刘家)权威受到一丝影响,卫家权势坐大,必然剪除卫家羽翼。
二、外戚专权的遗留影响
汉朝建国起就有外戚专权乱政的历史,始作俑者就是吕后,再到窦太后。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但是由于性格懦弱,朝政逐渐被他的生母吕后所把持,特别是汉惠帝死后,吕后为了专政,相继立了两个小皇帝,同时大封吕氏为王。直到大臣周勃等人平定诸吕,迎立汉文帝刘恒,汉朝初年的外戚专权才告终,但是从此开了汉朝太后临朝听政的先河。
卫青固然战功卓著,但是身为皇后的卫子夫才是卫家走向辉煌的最重要人物,如果没有卫子夫,卫青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家奴马夫,没有机会却带兵打仗,建功立业。当时的太子刘据正是卫青的外甥。同时,因为太子刘据的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不像汉武帝,时间流逝,汉武帝对卫子夫和太子逐渐冷落,不常召见,因此皇后和太子经常有不安的感觉
汉武帝痛恨外戚专权,一直在消除外戚专权的苗头。在巫蛊之乱后,卫霍两家势力被清算,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生母赵勾弋夫人。汉武帝死前,认为幼主即位后不能独自执掌大权,可能会导致大权旁落,走了吕后的老路,以“主少母壮”的理由赐死赵勾弋夫人,由此可见一斑。
三、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巫蛊之祸起因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向来是残酷的。巫蛊之祸前,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已逐渐失宠,而赵勾弋夫人得到汉武帝宠幸。相传赵钩弋夫人怀胎14月生刘弗陵,这和上古圣皇--尧类似,刘弗陵体格强健、聪明伶俐,和汉武帝年少相仿,甚得汉武帝欢心。当时大臣看到太子失宠,刘弗陵得宠,为了权力之争,不少大臣极力诋毁太子,支持刘弗陵为太子。加之晚年汉武帝猜疑心重,不断被小人蛊惑,巫蛊之祸愈演愈烈,最后发酵数年,牵连十万余人。
四、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发生在汉武帝晚年时的一件重大事件。巫蛊是一种诅咒,在小人偶上刻写被诅咒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通过一定的仪式施以魔法和诅咒。汉武帝日夜操劳,晚年身体日渐衰弱,尤其痴迷于求仙问道,江湖术士地位上升,汉武帝因长期服用丹药也影响他的心智和情绪。巫蛊之术在汉武帝时期盛行,前后共发生三次著名的“巫蛊案”,共牵连10万余人。
第一次,是有名的“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皇后,不能生育,并且迫使其他嫔妃也未能诞出一儿半女。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陈阿娇为保住皇后宝座,诅咒汉武帝,事情败露后陈皇后被废除,打入冷宫,株连300人。
第二次,丞相公孙贺(卫子夫姐姐卫君儒的丈夫)的儿子公孙敬声官职为太仆,目无纲纪,擅用军饷,被捕入狱。当时朝廷正在罪犯朱安世,公孙贺为解救儿子,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朱安士被抓后向汉武帝告发了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用巫术诅咒汉武帝,经查确有诅咒之事。此次巫蛊之祸,公孙贺被株连九族,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被牵连诛杀。汉武帝派江充彻查此案,江充在长安逐户搜查,看见木人无论贵族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一律办罪。一些官员、百姓为自保相互指认,当时被陷害致死的官员、百姓多达数万人。
第三次,是在汉武帝死前的第四年,经历了前2次巫蛊之祸,汉武帝心有余悸,平时住在长安城外的甘泉宫,有一天他梦见无数小木偶在追逐自己。当时大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仇隙)联合按道候韩说、御史章赣、太监苏文在太子宫地下埋了木偶诬告太子诅咒汉武帝,汉武帝年老猜忌,判断不明,太子刘据害怕说不清、道不明,就谋划杀死了江充。忽然长安城内谣传太子谋反,皇帝派兵镇压,太子刘据骑虎难下,不得已释放城内的数万囚犯并发放武器反抗,在城内激烈战5天,太子刘据在湖县泉鸠悬梁自尽,卫子夫自杀,死亡数万人。
一年以后,大臣车千秋上书为太子喊冤,汉武帝也觉得此事疑点太多,令车千秋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太子刘据并无反心。汉武帝灭江充九族,在湖县建思子宫。
-----
网友解答:
-----
卫青一家的结局验证了两句话:伴君如伴虎,一山不容二虎。
所谓伴君如伴虎,可以解释卫青自出道以来,对汉武帝不仅仅是忠心耿耿,更是处处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在排兵布阵方面,即使自己有想法,也要变成是汉武帝的想法,并由汉武帝亲自下命令自己才去执行。
由于事前考虑得十分周密,所以卫青打仗很少随机应变,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直严格遵守汉武帝的命令去执行。并且都能够获得成功,以证明汉武帝的伟大和英明。
卫青用征战一生努力做到了:汉武帝不让做的坚决不做。汉武帝要求做的必须圆满完成。卫青思考的都是汉武帝已经思考好的,但没有明说的。汉武帝所犯的错都是包括卫青在内的臣子自己没有干好,与皇帝无关。
而霍去病与卫青相比,从不收敛隐藏自己的锋芒,打起仗来也是随心所欲,让汉武帝也摸不着头脑。由于常年与匈奴作战,霍去病养成了杀罚果断、爱兵如子、嫉恶如仇、不惧权贵的性格。甚至可以说霍去病在死之前已经匈奴化。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是指卫青的身份十分特殊。一来他是汉武帝宠妃魏卫子夫的弟弟,绝对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二来他又是汉武帝指定继承人的亲舅舅,是未来大汉皇帝最亲近的娘家人。
而汉武帝从小就遭受后宫干政的痛苦,对后宫干政对政权的威胁不仅深有体会,还怀有极大的恐惧。为了让皇帝的权利能够真正传到自己儿子的手里,汉武帝必须要对卫青处处提防,随时做好断尾求生的准备。
但卫青活着的时候,一直表现的忠心耿耿,让汉武帝找不到下手的借口和理由。而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少了一个可以制衡卫青的工具而心生恐惧。所以在卫青死后不久,汉武帝就对卫青全家痛下杀手,完全就是一种心虚的表现,看似是汉武帝无所不能,其实是败在了卫青的魅力里。
如果非要找出卫青犯了什么错误,最终招致满门抄斩之祸的话,就是卫青一向唯唯诺诺、身正廉洁、谨小慎微和大公无私,没有让汉武帝抓到任何把柄。但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卫青越是活成一个圣人的样子,汉武帝就越会不放心。因为汉武帝清楚自己是有强烈野心的,开疆拓土不惜穷兵黩武,所以永远不可能成为圣人。
但圣人也具有两面性。当他的主子很强悍时,圣人就会心甘情愿的辅佐。而当他的主子年幼或者软弱时,圣人也会转变为敌人,甚至是凶神。
-----
网友解答:
-----
汉武帝是专制皇权的千古一帝。他开创了內朝(后世相权衰落和的宦官干政)平衡外朝世家,废黜了百家,独尊了儒术(老百姓要尊儒,以便于他这个法家统治),他创立了子幼母壮,立子杀母的原则。可以说,帝王之术始于刘彻也。
汉武帝为了压制相权加强君权设置了內朝,超擢低品级官员,出身低微的,外戚等组成內朝,因为其容易控制,权力富贵只出一孔,故几为皇帝私奴。卫青出生骑奴,为皇后卫子夫同父异母胞弟,身为外戚又出生卑贱,实乃最佳內朝人选。据传,汉武帝可以蹲在厕所里接受卫青跪拜,君臣关系奴化如此,斯文扫地。自刘彻开始,君王不遗余力地启用寒士打击世家,打击中间阶层。隋唐的科举制度确立以后,专制皇权彻底独大,权力已无制衡,帝王之下人人平等,只不过有大小奴才之分,国民性基本确立。
至于卫青病逝后太子被废皇后自杀,只是防止外戚坐大,危及刘汉天下。先扶持內朝打外朝,打完后再来回头收拾內朝,既防止內朝的坐大,又安抚了外朝。这样的操作有心人应该很眼熟吧?
观察汉武帝用人,从卫青,霍去病,到后期李广利均为內朝外戚,被汉武帝视为私奴,绝对信任,倾斜举国资源助其立功建业。反观从李广到李陵,虽名震异域却下场凄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何等的气魄雄伟。只是从武帝启始,勇武不再是建功立业的必要条件,谄媚奴性才是平步青云的阶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岂只是时运不济乎?实乃华夏武人精神被阉割的开始。
------------------
推荐阅读:
45岁戒烟几次都失败,自己也知道抽烟不好还浪费钱可就是戒不了,谁能提个好的戒烟建议?
上一篇:中华民族最有血性的两句话是什么?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