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0舰载机版当年为什么落选?
J10舰载机版当年为什么落选?
-----
网友解答:
-----
关于我国海军舰载机的选型,说法有很多,但是大都是一些传说。不过歼10战斗机当年参加了舰载机的选型确实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毕竟歼10刚刚出现的时候,我国唯一能够完全实现国产化的第四代战斗机就是歼10,歼10也是我国第一次从技战术指标的提出,到设计,到试飞,到定型,走完全部设计研发道路的一款四代战斗机,如果要在歼10刚出现的时候选择一款舰载机,那只能是歼10。
图为歼10舰载型战斗机设想图。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辽宁舰,辽宁舰原是苏联海军的1143.6瓦良格号航母,他的姊妹舰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就搭载有两种不同型号的舰载机,一种是苏33,一种是米格29K,这两种战斗机在库兹涅佐夫进行舰载机选型的时候就分别在航母上进行过起降测试,也就是说,中型双中等推力发动机舰载机,本来也就是这种航母可以考虑的选项,乃至于现在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已经确定以米格29K为主要舰载机,而非苏33。
图为歼10舰载型战斗机腹部示意图,他看上去类似于阵风战斗机。
作为我国而言,我国空军大部分第四代战斗机是重型飞机,比如歼11A、歼11B、歼16等,我国空军的中型四代机只有一种,也就是歼10战斗机。歼10是一种单发战斗机,使用一台大推力的AL31FN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单台发动机推力13.2吨,整体尺寸、作战性能、任务设计都和美国的F16战斗机类似,而且歼10采用腹部进气道设计,也和F16如出一辙。
上图为美国海军YF16和YF17两种中型舰载机竞争,下图为YF16舰载机设计图。
F16战斗机就曾经参与过美国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选型,1973年,美国海军就新一代航母舰载攻击性战斗机开展招标,项目代号为LWF计划,当时参与竞争的就包括YF-17和YF-16两个型号。YF-17成为了后来的F18大黄蜂战斗机,成为美国海军的舰载中型战斗机选择,而YF16被淘汰。YF16的主要问题包是单发战斗机,在海上作战可靠性不足;机腹进气设计,导致飞机的挂载和结构强度不足;主起落架距离较近,导致飞机在降落时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等,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海军不想和空军共用同一种战斗机。
上图为美国YF16舰载机设计图,下图为YF17战斗机试飞。
和F16战斗机设计思路与基本性能差不多的歼10战斗机,也面临着上述问题,也有单发战机动力不可靠,没有备份的问题;也有机腹进气导致的挂载不足和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也有主起落架距离太近,导致降落时承受压力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歼10战斗机不存在和YF17这种飞机竞争的局面,成飞也提出可以把歼10改造为两侧进气、双发中等推力发动机、增强结构的设计,以适应海上作战的需要,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T10K舰载机原型机,改变了一切。
图为YF17战斗机原型机,他演变为后来的F18大黄蜂舰载战斗机。
T10K是苏联的苏27K舰载机原型机,苏27的原型机就叫做T10,苏27K舰载机也被称为T10K,苏联一共制造了两架T10K舰载机原型机用于测试和训练,由此产生了著名的苏33舰载战斗机,我国进口T10K后,成功突破了把歼11改造为舰载机的结构改造难题,一举研发成功作战性能比歼10要强大不少的歼15飞鲨舰载机,在兼具重型战机空战优势的同时,还可以挂载4发YJ83K反舰导弹作战,实在是海军航母舰载机的绝佳选择。
图为歼15舰载战斗机,选择歼15作为我国海军的舰载机,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因此,正如F16最终败给了F18一样,歼10舰载型也最后败给了歼15,我们无需惋惜,因为歼15足够优秀,足够强大,确实是比歼10更加合适的舰载机选择。
-----
网友解答:
-----
因为根本就没有舰载版,也没参选过,当然就不存在什么落选不落选的了
。其实挺简单的事儿,且不说目前所有关于J-10舰载化的资料都是网上YY版,就说老前辈F-16战斗机在七十年代推出YF-16 Model 1600(F-16的舰载方案)与YF-17(后来的FA-18)竞争美国海军舰载机惨败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F-16舰载化的缺点一目了然,当时完全没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我们还会去推J-10舰载版吗?
▲当年美国YF-16和YF-17在空军和海军版选型竞标中,“杀的难解难分”
F-16战斗机“舰载化”失败,已经算是“抛砖引玉”
作为较为“类似”的战机,我们了解一下美国海军在舰载机选型中对F-16舰载版的疑虑,就能对这些事理解个差不多了(抛开美国海空军竞争和一些政策因素不谈,只说技术原因)。当年YF-17在与通用动力的YF-16竞标美国空军LWF项目时遭遇惨败,但是随后进行的“美国海军空战战斗机”项目又为YF-17带来了新的希望,当然缺乏舰载机设计经验的通用动力与舰载机研制经验丰富的LTV公司(A-7舰载机的研制厂家“凌·特姆科·沃特公司”)合作,拿出了YF-16 Model 1600参与竞标。
▲通用公司和LTV拿出的F-16舰载机竞标方案初始版本(YF-16 Model 1600)
当然最终的竞标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1975年5月2日,美国海军宣布麦道与诺斯罗普公司以YF-17为基础研制的Modle 267飞机赢得NACF项目(也就是海军航母舰载机项目),将发展为接替F-4海军型战斗机的F-18和接替A-47海军型攻击机的A-18,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FA-18“大黄蜂”舰载机
。
▲F-16战斗机舰载版模型示意
事实上,通用公司为了赢取美国海军的订单,已经对YF-16做了很多适应化改进,在与LTV公司合作之前为了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在F-16-13方案中将双座型F-16机体修改为单座舰载型,以获得更大的内油容积和机载设备安装空间,主翼面积增大18%,采用推力相较F100发动机提高14%的F401发动机。在舰载机设计经验丰富的LTV公司介入后,又在通用动力原设计的基础上推出Model 1600-1603三种方案,无非是对YF-16的气动构型再次进行“上舰操作适应性”优化,但是仅仅是为适应海军版需求强化机体结构和起落架,增设着舰尾钩等基本修改,就在原设计方案上增重了大约六七百公斤。
▲F-16舰载机(海军版)示意图
但是无论通用动力与LTV如何努力,除却美国海军与空军在装备使用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外,F-16舰载化方案的缺陷仍然是其竞标失败的决定性因素。F-16这种单发、机腹进气道飞机作为陆基战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其“航母适应性”却先天不足。
就像美国海军后来指出的那样:1、F-16的单发动机设计,会导致可靠性不足,这在战机航母起降阶段尤为明显;2、F-16的机头空间太小,无法容纳更复杂的支持舰队防空需求的雷达设备;3、主起落架轮距过小,舰载操作和停放稳定性、安全性过差;4、航母舰载机追求的多功能发展潜力相对过小,如果要全部满足海军需求,无异于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
。虽然从后来的F-35C隐身舰载机看,单发布局可靠性并非不能解决的问题,但这是建立在美国航发技术指标和可靠性“独领风骚”的前提之上,其他国家的舰载机暂时难以借鉴。而F-16后期型的多功能发展也算是同类战机的标杆,只不过其后期多功能化发展的结果,就是更加不适应上舰操作。因此有“F-16舰载化”失败在前,你们所谓的后发借鉴优势,又怎么会去操作J-10舰载版呢?更何况当年的航发水平更难以支撑单发舰载机的需求。
▲歼-10战斗机示意图
J-10上舰的问题举例
前文已经通过F-16舰载化失败的例子说明了此类飞机不适合上舰,那么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J-10的问题。比如说,
J-10采用的机腹进气道就对于舰载化改进十分不利
,这不是J-10自己的问题,是同类飞机普遍存在的。腹部进气道的唇口处空间高度有限,与两侧进气道相比其前起落将的安装位置相对靠后,这
样就造成“前轮相对于机体重心的拐弯力矩过小,甲板滑行能力受限;前轮相对而言更为靠近飞机重心,造成前起落架的负荷增大,因此在起降时受到的冲击更大,加强前起落架需要付出更大的结构重量和空间”
。
▲注意J-10战机的前起落架位置
另外,机腹进气道即使在陆基使用时,也是结构薄弱部位,难以进行结构加强,而若是为了上舰加强前起落架和相应的进气道周边结合部位,所付出的代价未免得不偿失。而若要改变进气道布局,其带来的气动结构上的改变又相当于重新设计。这里所说的进气道与起落架问题,只不过是陆基飞机舰载化中的一个难点而已,而这个难点在当年法国退出“台风”战机研发团队时也有所考量,台风战斗机的进气道也存在此类问题,不太适合上舰改造。
▲注意,同为单发布局的F-35C舰载机,采用两侧进气道
▲双发布局的“阵风M”舰载机,两侧进气道
▲苏-33舰载机的进气道与前起落架
本文所述的内容不涉及战斗机具体对比,只是举例说明了J-10不适合上舰的原因。另外,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型号的飞机从始至终都是为陆基使用的,那个年代研制这款飞机还考虑不到结合上舰的因素。
-----
网友解答:
-----
J10战斗机是不能用做航载机。首先。歼-10只是试用型战斗机,最美键的原因是:J10战机是从机腹进气的喷气式歼击机,所以,不能用作航载机。
-----
网友解答:
-----
歼10是架好飞机,但是天生不适合做舰载机。
近期港媒《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让中国隐身舰载机再次成为军迷关注的焦点。该报号称援引中国军方内部人士的消息称歼20的改进型赢得中国未来弹射型航母舰载战斗机选型竞标,而沈飞以鹘鹰进行改进的方案落败。
当然,除了歼20上舰的消息,网络上还有很多军迷大佬早就钦定鹘鹰上舰。对于舰载隐身四代机的选型,几乎成为军事论坛上的月经贴,我们普通军迷耐心吃瓜看戏就好,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放下隐身舰载机选型的真假莫辨,我们聊一下中国第一型舰载战斗机的选型。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型舰载战斗机,歼15于2009年8月31日首飞,昨天恰好是它的生日。但是时间回到20年前,中国决定以“瓦良格”号载机巡洋舰为基础建造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时候,歼15还不是最初的选择。
世纪之交,当中国决定续建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时,舰载战斗机的第一选择是原装配套的俄罗斯苏33舰载战斗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彼时的俄罗斯正内外交困、财政窘迫,除了克里姆林宫和核武器不能卖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卖。对于中国方面购买苏33的需求,俄罗斯方面反应非常积极,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售24-48架苏33。中国方面也表达了足够的诚意,表示愿意购买2架。俄罗斯人表示智商受到严重侮辱,此事不了了之。
在得不到原装苏33进行仿制的情况下,海军装备部门只能立足国内。而此时,我国最新建的战斗机歼10已经首飞,并且展示了不俗的性能。于是,海军和厂商探讨在歼10基础上研制一款舰载战斗机。
当时海军与成飞方面关于歼10舰载型的方案目前尚没有解密,具体细节也不得而知。坊间推测是将歼10放大,改成双发布局,载荷航程性能提升,双发也带来安全性能更好,整体上与欧洲的台风相似。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款设想中的歼10舰载机并没有成真,甚至连验证机都没有。基于歼10的舰载机方案没能修成正果,与歼10本身的特点直接相关。简单的说,歼10从骨子里就不适合做舰载机。
首先,歼10研制之初就突出高空高速性能的截击能力,高速性能较好,但是低速性能较差,降落速度较快。
舰载机最关键的性能就是着舰性能,要求飞机着舰速度越低越好,而歼10在气动方面的设计与之相反。歼10在立项时的主要任务是截击苏联庞大的轰炸机群,因此突出高空高速性能,采用大三角翼+远距耦合鸭翼,与台风相似。这让歼10获得优异的高速性能的同时,恶化了低速性能,着舰性能较差。
需要强调的时,歼10不适合做舰载机不代表鸭式布局战机不适合做舰载机,这取决于气动设计方面的取舍。阵风通过采用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即鸭翼垂直投影与主翼重合)获得了较高的升力性能,使得阵风在舰载战斗机机有着世界上最低的着舰速度,比超级大黄蜂还好。当然,代价就是阵风的高速性能非常差。
其次,歼10采用腹部进气道,前主起落架设置于进气道下方,强度不足。
歼10前起落架设置于机腹进气道下方,与机身相比,进气道下方的结构不足。世界上主流舰载机的前起落架都是直接设置在结构较强的前机身,以应对弹射起飞、着舰时的高应力。
所以,歼10虽然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天生不适合做舰载战斗机,所以以歼10为基础研制舰载机走不通也不奇怪。而且,当活雷锋乌克兰向我们奉上苏33原型机之后,就更没有必要在歼10的基础上凑合一型舰载机了。
在航空工业在歼10首飞10周年的宣传片中,歼15总师说研制该型战机最大的难处就是“这时一架全新的飞机”。笔者并不是主观上的沈黑,也多次表达过反对一切形式的南北之争以及地域黑,但是看到这句话时,还是哑然失笑。如果不是船舶总公司弄到的这架T-10K-3原型机,有没有歼15还两说呢。在这架原型机的基础上,沈飞通过研制歼11B的经验打造了歼15,而这架原型机的机体缺陷,歼15也一样不少的继承了。
所以回首我国第一代舰载机发展之路,可见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发展舰载机的艰难,虽然歼10是款好飞机,歼15并非尽善尽美,但是放弃歼10改型而选择歼15,是最合理的一条路了。
关于我国下一代舰载机选型,虽然笔者是歼20的粉丝,但是歼20也会遇到前辈歼10同样的问题:歼20是架好飞机,但是它可能也天生不适合做舰载机。如果为了上舰进行魔改,可能最终的结果却成了一款不高不低、毫无特色的四不像。
-----
网友解答:
-----
有人说歼10上不了“大辽”是因为单发动机的影响,这话说的对,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早年间美军的A4和A7两型轻型攻击机都是单发战斗机,它们在美军航母上服役了30多年时间,还都参加过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一直都表现不错,这就说明单发战斗机在航母上是可以使用的,目前的F35B舰载战斗机实际上也是单发战斗机,只不过机背上有升力扇…。
“大辽”服役的时候还没有歼10B(2014才服役)和歼10C呢,只有歼10A,它属于中型战斗机当中的小型战斗机,不但比歼15小的多,比F18系列和法国“阵风”都小。
既然是A4、A7这样档次低的飞机可以上航母为啥歼10不能?这是因为我军航母的问题和它自身问题所导致的。
16号“大辽”和17号“山东舰”从航母的发展角度来说,都不是完善型的航母,核反应堆先不说,没有弹射器就注定了只能使用歼1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而歼10这样的中型偏小的战斗机从作战角度来说确实不适宜上舰。
海军岸基航空兵歼10A和苏30MKK的体积对比,基本上也就是歼10A与歼15之间的对比。
在没有弹射器助飞的情况下,歼10只能靠发动机推力滑跃起飞,机内的燃料量和航空武器挂载量都会大大的减少,直接导致了作战半径和战斗力的限制下降,而航母防卫圈的巡逻半径要求有400公里,攻击半径要超过600公里,否则敌方轰炸机携带远程反舰导弹会在“防区外”发射攻击航母,现代重型反舰导弹超过300公里的型号已经很多了,比如说:印度的“布拉莫斯”或者“雄风3”,不想让它们成为“航母杀手”就得在更远出使用舰载战斗机,这对于没有弹射器助飞油量低的歼10来说很难做到。
相比较于歼10,尽管歼15也受到没有弹射器的影响,但它的机身大油量高,又使用两台发动机推力自然要比歼10大很多,尽管航空弹药携带量也降低了,但与F18E或者“阵风”对抗也是没问题的,大型战斗机的航程大,载弹量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进入到2000年代之后航母战斗群进入到重新整编,以前复杂的编队舰种被削减了,航母舰载机连同直升机也只剩下了三四个机型了,这就要求一个机型衍生出多种任务,比如说:F18一个机型就有单座制空型、双座攻击型和电子战型,甚至还出现了可以相互加油的型号。
而我军航母战斗群刚刚进入到全面建设阶段,机型的选择更是慎之又慎,既要求有强大的制空和对海对陆攻击能力,又要衍生出电子战型和加油型,照顾各种需求就要选择改造升级冗余度大的重型战斗机才行,而歼10战斗机太小了冗余度不够,当然不适宜这些衍生机型。
总之,从航母舰载机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者为王”是有道理的,中小型舰载战斗机必然会被淘汰,除非是智能化程度很高的中型无人机,将来会重返航母。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落选原因如下几点:
第一,歼10不是重型战斗机。
它的设计初衷是制空战斗机,外挂能力不足!
如果保证歼10的航程,就必须携带外挂油箱,但就不能携带重型反舰导弹。
如果携带重型反舰导弹,就难以保证航程。
作为舰载机,最好需要挂载多枚反舰导弹,歼10难以胜任。
第二,歼10是单发战斗机
舰载机对可靠性的要求很靠,因为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舰载机在海上迫降基本必死无疑。
同时,海上的环境恶劣的多,单发战斗机故障率比较高。而且单发设计推重比较低,飞行性能差
然而,歼10是单发战斗机,不符合需要。
第三,歼10采用腹部进气,前起落架强度不够。
歼10采用机腹进气,前起落架位于进气道下方,没有与机身承力构件相连。
这样一来,进气道承受不了着舰冲击力。
设计方案包括将腹部进气道改为两肋进气道。
然而,这种改动太大了,几乎等于全机重新设计,太夸张了。
相比起来,当然是歼15更实用。
况且,本来辽宁号原尊瓦良格号配备的就是苏33,设计也是围绕着苏33进行。
所以,此时装备歼15是最合适的。
-----
网友解答:
-----
舰载机版本的歼-10,和歼10原本配套的太行发动机都是因为90年代Su-27的引进基本上失去了上舰的悬念。实际上歼10并非是国内第一种舰载机平台,之前就已经有歼8II、歼13改舰载机的论证。但是这几款国产战斗机在Su-27平台面前劣势太大了。
Su-27引进后,平台优势非常明显,第一是给中国带来了一款先进的重型机生产线,第二个是让中国可以引进先进大推力发动机——AL-31F。所以引进Su-27后条件完全不同了。有了自主生产Su-27的能力,自然可以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一款双发重型舰载机平台。歼10改舰载机方案完全可以行,但是有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歼10是单发战斗机,舰载机本身就要应对海上高盐高湿的环境,折损较快,单发相对不安全;第二个是歼10只是一款空重仅8吨,正常起飞重量12吨中型机,航程作战半径较短,载油量载弹量太少。
海军最终选择了Su27舰载方案——歼15
而海军的需求一开始就很明确要发展的是重型航母,携带作战能力较强的重型舰载机。而当时Su-27的舰载型——Su-33已经在俄罗斯服役了,相当于有了现成可参考的例子。而成飞虽然也推出双发改型歼10,但是改动量较大,风险比歼11改舰载型更高。所以在具备歼11生产能力后,601又从乌克兰引进了T-10K-7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自行发展出了歼15,总体来看研制进展还算顺利。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海军的需求决定了歼10舰载型的命运。假如当年中国没有一步到位搞65000吨的重型航母,而是搞一个类似戴高乐那样的中型航母,那么歼10还是很有机会的。
网友绘制的双发舰载型歼10
辽宁号上如果搭载双发歼10,可以携带数量更多,但是作战半径和载弹量未必能达到歼15的水平
-----
网友解答:
-----
好像确实有过这方面的探索,只不过不适合海军的需求,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歼15.理论上歼10改装舰载机是具备相应条件的,只是这样改出来的舰载机有很多缺陷,所以才没有被军方相中。未来我国舰载机随着航母战略的前行,将会越来越先进。但是我国在航母拥有之初确实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考虑,或许是那个时候的技术基础薄弱,又或许我国从一开始的航母战略就不准备从采用歼10这样的小飞机,接下来咱们来分析一下,歼10舰载版性能如何?为何海军不会选择?
舰载版歼10本质上只是一款米格29舰载机,性能上或许有所超出,但是机体限制太多!
舰载版歼10不仅仅是改装两个发动机那么简单,还需要改动机体气动外形,改下进气道为两侧进气道。同时还需要加强前起落架,以适应在航母上降落时候的应力。另外放宽后起落架,让飞机可以在海上漂浮的环境中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全机身的结构强度,因为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是整架飞机直接砸在甲板上的,空军陆基机场起飞的飞机,在结构强度上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俄罗斯出口给印度的米格29K就因为这方面做得不好,所以在多次起降之后,米格29K的结构强度已经严重下滑,甚至很多舰载机的关键部位都已经开裂。
隐身不隐身的,歼10的基矗在那里,不大改气动外形,基本上达不到隐身战机的隐身能力。所以这个无所谓做不做。如果真的做隐身外形,基本上就是重新研发一款新的舰载机,不能算是歼10的改进型号。而最大的诟病是RD33发动机,歼10本来使用的单发战机是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现在强行将其改为两台RD33,这么做的后果是这架战机的性能会越来越趋近于米格29,即便是有所超越,也不会太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歼10相对于米格29之所以更先进,气动外形和机动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现代空战主要以超视距空战为基础的情况下,实际上歼10真正领先的是航电系统,这才是现代战机之所以先进的核心。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也是朝着这个方面发展,航电系统和信息感知能力才是未来战机最需要升级的地方
有人说这样改出来的歼10会变成阵风那样的战机,实际上可能根本达不到阵风M的性能高度。并不是航电系统达不到,而是歼10采用的RD33比较落后。跟阵风M88没法比!RD33的推重比只有6.6和M88差距太大。这导致装备两台RD33的米格29空重就达到了11吨,最大起飞重量才20吨。而装备两台M88的阵风战机空重仅有9.5吨,最大起飞重量却可以达到24.5吨。另外,M88的耗油率比RD33低得多,所以阵风看上去和米格29同样的体量,但是在作战半径上,阵风却是后者的3倍,这所有一切都是发动机性能不足引起的性能差异。
我国的歼10本身就有作战半径不足的困扰,如果作为舰载机,起飞条件更差劲,而且降落的时候再最少保有飞行三百公里的燃油,那么歼10用双发的RD33的作战半径估计连500公里都达不到,这样的战机还不如陆基的好用,作为航母舰载机实际上可以提供的攻击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不能采用这样的舰载机方案!
我国航母发展战略是对标美国,大航程重型舰载机才是标配
我国航母发展起点较高,在前苏联的6万吨级别的航母上起步,我们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已经过渡到了003这种排水量在9万吨以上的航母了。很显然,大平台可以搭载重型舰载机执行更加有力的打击任务,如果我们选择歼10这种型号的舰载机,我们的大型航母的作战能力可能仅仅比现在印度的中型航母强点,很显然,这不是我们预期该有的能力。
到底什么样的飞机适合做舰载机?通过美国航母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了。美国航母舰载机配备最完善,性能也最好。在冷战时期,航母上还有熊猫这种主司空战的重型舰载机。后来虽然退役了,但是超级大黄蜂在机体加大之后,最大起飞重量也达到了将近30吨,这样的飞机无论是载弹量,作战半径都比阵风M这种起飞重量仅有22吨的飞机好了太多。现代反舰武器技术突飞猛进,航母舰载机性能上的第一点要求,就是拥有一定的作战半径,至少要大于大部分反舰导弹的射程,或者大于反舰武器的中继平台距离航母的距离。现代预警飞机的最远预警距离高达五百公里,如果采用米格29K这种舰载机,就意味着敌方有能力在航母的打击半径之外进行导弹终极预警,那么航母做不到在防区外攻击,看上去非常强大的海上平台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无法保障自身的安全,很难想象航母在海上的生存能力有多么的弱。大于700公里,是现役大型航母舰载机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作战半径,当然,越远越好!
目前我国的歼15舰载机即便是在滑跃航母轻载起飞位置起飞,也可以以28吨的起飞重量顺利升空,这意味着这架舰载机具备最少800公里的作战半径或者在航母前方盘旋三个小时的能力。而如果采用歼10改进舰载版,那么作战半径估计最远也就是500公里,放着更好的选择不用而强要追求纯国产战机的改进,性能很显然会大幅度缩水。
歼10战机的定位就是国土防空战斗机,我们的歼10用来替代的主要机型,实际上是作战半径仅有300公里的歼7战机。在国内机场进行国土防空,歼10和米格29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很多同学总是好奇为何我们的歼10明明性能非常不错,为什么就是卖得不好呢?短腿的歼10性能受到了很大制约,作为进攻使用非常鸡肋,这就是歼10战机真正的短板。歼10的小注定了这款战机无法上航母。即便是改进的非常先进也不行,航程短这一个缺点就卡死这里了。
-----
网友解答:
-----
歼-10做舰载机曾引起极大的呼声!笔者记得上高中那会看到的地毯杂志,都浓墨重彩的介绍了这种可能,但2012年11月歼-15首次登上辽宁号,让歼-10上舰的支持者大失所望。而歼-10落选的原因至今都没有官方的说法,坊间的消息也大多都是猜测,但结合国内外的舰载机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较为靠谱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白,最终决定舰载机选型的是海军,成飞和沈飞只能在技术上发力!结合全球舰载机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舰载机最重要的就是
挂载能力
和
滞空时间
,中型战斗机歼-10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海军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沈飞的歼-11上舰,就像当初苏联海军不考虑米格-29K,坚持发展苏-33一样,在他们看来重型舰载机的潜力更大。
我们选择歼-15海军的航母使用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们在2004年决定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将其作为未来的舰队核心使用,后来建成的辽宁号与美军航母专注对地攻击不同,它主要的任务是确保舰队防空的安全,因此舰载机以制空作战为主,这个任务更适合舰载机去完成,打空战还要靠重型战斗机。
例如美日韩都把重型F-15作为空军主力,负责在高空歼灭任何敌对目标,这和我们的舰载机定位类似。而对地、对海支援交给F-16、F-2以及F-4去执行,后三款都是轻型战斗机,因此歼-10不被以制空作战为主的海军接纳。
此外,各国的舰载机都在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海军的舰载机从早期的
大黄蜂
到今天的
超级大黄蜂
,就是尺寸、重量不断增加的进化之路。超级大黄蜂比大黄蜂的机体长了1.31米、宽了1.63米,翼面积从37.16平方米增加到46.45平方米,足足增加了25%,最大起飞重量增加了大约6.5吨。超级大黄蜂最大起飞重量30吨,已经接近重型舰载机了,通过下图对比不难发现,超级大黄蜂大了很多。
而最新版的舰载机F-35C最大起飞重量31吨,这足以说明舰载机大型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海军也就自然而然地看不上小巧的歼-10了。
超级大黄蜂和歼-15是一个定位,简单说就是大型化,尽可能地追求单机平台的任务效率。
对于航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机库里能装多少舰载机,而是甲板上同时出现的舰载机数量越少越好。这个理解起来会有难度,简单解释就是:舰载机再多,单个飞机的任务能力低,一次任务就需要把所有舰载机都拉上甲板派出去,这样的航母是没有战斗力的!不能为了多装几架舰载机而刻意缩小舰载机的体积、重量,确保单机作战能力才是重点工作,这也是辽宁号只装24架歼-15的原因,换成歼-10它肯定可以装的更多,但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经验表明,航母专用的制空战斗机普遍比陆基空优战机大的多,比如著名的F-14“雄猫”战斗机,最小翼展也有10.15米、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3.7吨,比超级大黄蜂大的多,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装上它,都会严重影响舰载机数量,但当国会要求全部换成体形更小的超级大黄蜂时,海军反而非常不快,足见在作战人员心理,航母的舰载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那么同样的,在我海军眼中,双发、重型、大挂载的歼-15,比中型战斗机歼-10更具诱惑力。
-----
网友解答:
-----
歼十舰载版为什么会无缘航空母舰?
所谓的单发战斗机不适合飞行甲板一说,完全是无稽之谈,远的不说,螺旋桨时代的航母舰载机,有双发的么?近点的,f35有几个发动机?
歼十战斗机使用机腹进气道,所以在降落时候巨大的拉扯力会将它进行到整个拽下?如果设计师连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他们可能提出歼十舰载版的计划吗?
归根究底,j10无缘航母甲板,就是因为T10k系列的平台全方位的碾压j10,海军没有拒绝t10k的理由,那么歼十舰载版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单发战斗机不适合航母飞行甲板,远的不说,毕竟螺旋桨时代的舰载机基本都是单发传动机,就用近的f35b和f35c吧,这两型战斗机是单发还是双发?
实际上,如果数量优势达不到,形成质变的情况下多那么质量优势往往是更好的,一个是24架,每架能够飞4个小时,另一个是30架,每架能飞上三个小时。24×4和36×3谁更大(歼10和歼15之间体型差距不小,但是多塞不了多少)
实际上,滞空时间对于寸土寸金的航母而言非常重要。
因为航母上就少的可怜的几十架战斗机 800公里作战半径与1200公里作战半径,实际上完全不同,中型战斗机巡航半径是1000公里,也就是说,到了这个距离以后,他干不了多久,今天马上跑路,不然的话就得摔海里,但是重型战斗机就算到这里,他还能再飞400多公里,也就是说拥有更长的滞空时间也就能拥有更长的战略主动性,避免了时间过长导致的主动性丧失。
也别说什么能否满负载起飞之类的话,有一个问题叫做重型战斗机的半载和轻型战机全载是差不多的。
-----
网友解答:
-----
歼-10
,仅仅
是一架中型战机
,且最致命的只是
单发战机
,本身就
存在航程近的弊端
,所以歼-10每次起飞,携带3只副油箱,似乎已经成了标配。
因此,就别指望单发的歼-10成为舰载机了,海军航空兵不可能看上单发且腿短的歼-10,歼-10就根本没资格成为海航的竞标战机,所谓的歼-10何来的舰载机版,
成飞历史上,并没有研发歼-10舰载版,只是有过此想法
,但也只是想法而已。
航母,其战斗力体现在舰载机上
,特别看重舰载机的短距起落,以及低空低速操控性能,也非常强调独立有效的作战能力和可靠性。
因此,
对舰载战斗机要求可谓以一当十
,数量有限的舰载机在保卫航母作战群的同时,能有效地打击敌水面舰艇包括一定的陆上目标。
对航母数量有限的海军来说,舰载机的选择重点不是成本,而是以一当十的作战能力,如果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话,在舰载机上选择中所节约的费用,必将被整个航母作战群战斗效能的低下所抵消,可谓得不偿失。
尽管歼-10是我航空科技的里程碑 ,成飞奉献给空军的杰作,采用先进的鸭式前翼和无尾三角翼布局、电传飞控和涡扇发动机,不仅超音速性能优秀,前向隐身也大有改善。
但
歼-10战机的三角翼,难以做成折叠翼
,是其上滑跃航母的一个阻碍;另外,
歼-10战机不能携带空舰导弹
,肯定难以胜任舰载机的重任。
最主要的原因,
歼-10的单发不利于上舰
,在发动机可靠性尚不能有效保证,单发战机的可靠性不及双发战机的背景下,海航是不可能让单发的歼-10上舰的。
且中型战机难以靠微弱数量优势战胜重型战机,与采用同级武器和航电技术的重型战机相比,中型战机的战斗力包括升级空间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唯有重型的航程远、滞空时间长、作战半径远,能携带空空导弹、空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
歼-15重型战斗机,才能胜任我航母舰载机的重任
。
------------------
推荐阅读:
女生,事业单位,刚刚毕业在二线城市工作,月工资4500左右。家里顶多能支援两三万,想要买房,可能吗?
为什么抗疫期间医护人员表现都很无私和崇高,没有发生医闹事件?
上一篇:李自成对感情很忠诚,一生有三任老婆,这三任老婆的结局怎样?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