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
网友解答:
-----
科学并没有真正做过饭量大小,跟长寿是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这上面并没有绝对的说法,但是从生活中可以看出一些现象,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一些,男性的饭量通常比女性的饭量大一些,当然这并不能说这个就证明了饭量大小对寿命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有很多因素影响,饭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现在的人都有一句话叫做能吃是好事,不少人觉得能吃是健康的体现,的确身体健康的人一般在饮食方面的确会体现的好一些,看那些躺在床上的病人,哪一个能真正的像样的吃饭呢,不少人觉得饭量少其实是不健康的体现,而且饭量小说明了身体里面的营养跟不上补充不足,但是饭量大小基本上要跟体格和身体消耗大小有直接关系。
不过在相同条件下也要区分年龄的,有些饭量大的人由于吃得太多导致身体发胖,最后导致百病缠身,肥胖的人一般都不会长寿,长寿的人大多数都是清瘦一类的人,但是也不能说饭量少就一定长寿,饭量少有几种原因,一种是身体有疾病,一种是体力消耗小,一种是人为减肥控制饭量。
当然如果同是一定年龄的老人,其实可以用饭量大小来判断身体健康与否的依据,在七八十岁的年龄,饭量大的比饭量小的让人放心,因为在进入老年这个年龄段,饭量小说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少,也就是说明了身体机能退化很严重,饭量大的说明吸收的好,身体机能还相对健康,所以饭量大小决定寿命并没有绝对性,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现象去看待。
长寿与否跟健康的身体有直接关系,还要看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心态有关,健康的身体因素有很多,饮食只是其中之一,当然吃饭吃得太多和吃得太少都不好,适量的饭量和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真正长寿的原因是没有标准的,同一种环境同一种生活习惯同一种饭量但是并不代表能拥有同样的寿命,顺其自然其实是唯一的选择,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亡的一天,只是时间区别在早晚而已,长寿其实也只是推迟几步走向死亡,终究还是逃不过。
-----
网友解答:
-----
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一日三餐,饮食均衡,能吃一二碗米饭的人,相对而言,比那些天天吃保健品,营养品的人绝对长寿。
就拿我身边的三位亲人的生活习惯,来简单介绍一下。
我的乡下亲生父母,父亲今年90岁,母亲今年87岁;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习惯如下:
①:以前农村生活艰苦,他们很勤劳而且善良,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十分融洽。
②:父母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主要以一日三餐大米饭;从不吃保健品和营养品,正常每人一天6两米饭(6两米),而且荤菜吃的不多,以农家自种蔬菜为主;每餐必有两个咸菜,主要以醃白菜,杂酱、小咸鱼。偶尔炖一点排骨汤。
大米主要以当年的优质晚籼米为主,不吃两三年以上的陈粮(大米我按时送去,每次送10袋×28斤。
由于年纪大了,父亲腰间盘弯曲严重,医生说需要补钙;从七十五时开始每天喝点牛奶粉,其他脑白金,富硒康等一摡拒之不喝,父母“三高正常”,身体健康,基本上没生过大病。
就是母亲80岁时,胆结石动过一次手术,康复的很好,如今87岁的人了,还在田间地头种点蔬菜,养点鸡鸭家禽。
③:父母没有退休养老金,每月只领国家基础养老金,加上父亲6年民师补贴,两人每月领396元,其余生活费有我们承担,一年给的不多,大约一万六千元以上。
④:父母人源好,对目前社会很乐观,生活简朴从不浪费一粒粮食;虽然以前是“地主成份”,受到过批斗;但是老人们不怨恨,反而我父亲对曾经批斗他的人,在他们临终前去看看他们;就是八十多岁了,按农村习惯晚上还去陪着守夜,送他们一程,这需要多大的胸怀!
在城里和我生活一起的姑妈,今年也是87岁,她老人家的身体不如乡下父母;主要有高血压,血脂编高;需要吃常规药。
她的生活习惯和乡下父母差不多,每餐一大碗米饭,我家的饮食也是每餐必备两个咸菜,没有咸菜吃饭不香。
我家伙食荤素搭配正常,二荤二素加咸菜,不喜欢喝汤类。
我选择蔬菜主要以农家菜为主,从不在超市购“大篷反季节蔬菜”,喜欢吃小鱼小虾;而且菜的口味重,以红烧辣为主。
早餐以稀饭、小米粥,鸡蛋加面食为主,咸菜必备。
中午主菜二荤二素加咸菜,大米饭,我喜欢中午喝点酒,酒以五六十元一斤的粮食酒为主。
晚饭将中午剩菜热热,偶尔买点卤菜下酒,我的家庭喜欢吃红烧猪蹄,猪肉只是配菜烧;鸡鸭看品种,养殖的很少入门。主食米饭。
我姑妈同样也是不喝牛奶,不吃保健品和营养品,但是土鸡蛋必须有。
而且我们的饭量都很大,一个月需要60斤大米,外加5斤小米,六斤面条。(正常三人在家吃饭)
我从事粮食买卖有近四十年了,在我日常送货上门的客户,发现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喜欢吃大米饭,而且饭量还可以;如果一个老人茶饭不思之时,说明他的身体不适了,渐渐地地失去了健康而走完一生。
以下几张照片,是我今年过年在乡下拍的父母近况,及他们种的蔬菜地。
-----
网友解答:
-----
廉颇为了自己证明自己身体很好,还能打仗,吃了一斗米,十几斤的肉,最终因为小人从中作梗,没有如愿上阵杀敌。
从这个典故,就可以看出,在古时候,衡量人健不健康,能不能吃就是一个标准。
小时候,从记事起,只要自己多吃一碗饭,就会得到夸奖和奖励。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里包馒头,我吃了9个,我哥吃了14个,那时候我9岁,我哥11岁。
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呼:“能吃就是福,身体好!”
即使现在,很多人形容一个老人身体好不好,也是通过饭量大小。
那从科学角度出发,饭量和寿命,有关吗?
先来看一下,寿命相关的几个因素。
1、性别
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低于男性。
就以日本为例,2016年百岁老人总共65692人,近90%的是女性,57525人,而男性只有8167人。
2、遗传
遗传学家认为,长寿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大概占15%。
3、优生优育
子宫内、出生时和幼儿期的环境好坏,和后期的死亡率有很大的关系。
4、教育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那些拥有高等学历的人士,在25岁的时候,检测出的预期寿命会比普通人高,男性高1.9年,而女性高2.8年。
一般来说,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两者都能有效延长寿命。
5、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医疗保健,以及他们是否会参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锻炼身体、少吸烟等等。
6、婚姻状况
有研究表明,已婚者的死亡率低于从未结婚、离婚或者丧偶的人。
良好的婚姻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对抗不良的情绪,并激励人们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7、生活方式
人类历史中,影响死亡率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运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危险行为、食品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机动车辆安全。
今天,影响死亡率的主要生活方式是肥胖。
8、医疗技术
抗生素和免疫的发展,以及成像、手术、心脏护理和器官移植的改进,都有助于提高平均预期寿命。
寿命是一个大课题,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环境(气候影响一类)占7%,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而饮食是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小部分。
饭量大,寿命就长?
和我们固有思维不同,科学家认为,少吃(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才能更健康。
很早之前就有实验表明,减少一定食物摄入量,可以让鱼、老鼠和猴子活得更久,但这样的研究在人类身上很少,一个很少有人愿意拿自己做实验,缺少自愿者,还有一个是没有人愿意少吃,吃美食带来的幸福感是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
美国的“CALERIE”项目第一次只招募到了48名自愿者,自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正常饮食,另一组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减少25%的卡路里能量摄入,2006年研究结束。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一组,均没有超重,胰岛素抵抗和胆固醇水平都较低,体温和胰岛素水平较低,dna的氧化损伤也较少。
2007年该项目重新启动,为期2年,参与者只要参与并坚持可以获得7400美元的报酬,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已经有132个参与者,而且不断有人参与进来。
同样每天减少25%的食物,然后定期检测。
结果表明:
限制饮食的参与者体重明显减少,平均减少20斤,而没有限制饮食的人员,平均体重增加了6斤。
其他方面,限制饮食者的新陈代谢降低了,变得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氧化带来的自由基也减少了(自由基会加速衰老)。
最终,实验证明,吃多少和寿命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如果能坚持限制饮食的生活,能有效减少肥胖,而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会明显下降。
最后
限制饮食,是在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并不是不吃。
科学家认为,限制饮食是有负面影响的,
例如免疫能力会降低,肌肉可能会流失,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
在过去,吃得少,油水少,干的还都是体力活,吃得多说明新陈代谢快,胃口好,用饭量来衡量健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现在,人们普遍吃太多吃太好,身体负担过重,反而对身体有害。
然而,明知这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做到少吃!
-----
网友解答:
-----
高热量饮食会导致人体氧化代谢增强,人体氧化衰老加速。健康饮食为平衡膳食,代谢多少吃多少即可。
-----
网友解答:
-----
饭量大小,与寿命长短,在医学上报道很少。
前十年,电视报道这样一个消息:一记者采访了农村的老太婆,她活了146岁,连七十多岁的孙都死了,她还健在,还在屋旁边砍柴。记者问她,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密秘?这老年人答道:我没有啥子秘诀,就是一辈子没有吃个饱饭。
说明一个宝贵的秘诀,吃饭不能过于吃饱了,吃个八层饱就可以了,这样,一生保护好胃肠,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保证。
-----
网友解答:
-----
飯量大的人長寿还是飯量小的人長寿?沒有见过有关的科学报道,只是根据经历谈一些看法!
飯量特别大又特别出力气的人,一般不長寿。过去农村体力劳动强度大,有一些力气很大,飯量也大。在我的印象中寿命都不長。还有一些农村妇女,特别节省,剩一两碗飯舍不得丢掉,硬吃到肚子里。久而久之寿命也不太長。
村里的老寿星,100多岁了,年轻时飯量不大。前几天到她家里探望,问起飲食起居,了解到她现在吃饭很规律,每天都吃得不多。
但是也有特例,邻居一位老太太,80多岁了。飯量比现在的年轻人也、不低。並且现在身体状况在同龄人说来还是比较好的。
就现在的高寿老人群体,有飯量大一点的,但大部分飯量都不太大。
人的寿命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習惯,心情开朗等多种因素有关。至于飯量,还是吃八分飽为好!
-----
网友解答:
-----
饭量与寿命有关吗?目前科学有结论了吗?
一说到饭量大小和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很自然地就想起一个名叫田中力子的日本妇女,她现在已经活到了118岁,刚在不久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在别人采访田中力子的时候,正生活在养老院的她表示自己还想活到120岁,而自己之所以比一般人长寿,那是因为自己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也热爱学习。从她这个说法来看,且不论吃的多吃的少,但吃的都东西的确和寿命长短有关。
说起来可能有人会觉得难以相信,多年前包括西方诸多国家在内,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长期处于四十岁左右的水平,不像现在周围还有机会看到一些百岁老人。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一个人的最长寿命通常处于110到115岁之间,这个年龄相当于我们生长发育时间长度的5到7倍左右。但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科学家研究过人类寿命的长短和饭量大小存在多大关系,而且,现在也更提倡科学饮食,吃什么东西都要适当,如果吃太多东西后变胖,反而不利于延年益寿。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几个因素?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也都有自己的寿命,正如一颗恒星可能在上百亿年时间里照亮周围的世界,而一个人的生命长则上百年、短则数十年或更短。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活到自然老死,而有的生命却还来不及绽放就夭折?寿命的长短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就有官方数据显示仅仅是2015到2019年的这四年时间,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便提高了1岁,从之前的76.3岁提升到如今的77.3岁。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和家族遗传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祖上几代人寿命都比较长,那么这个人往往也不会在年轻的时候,便因为具有遗传性的疾病而较早离开人世。
总的来说,人类寿命的长短的确与基因存在很大关联,这也就是刚刚说到的遗传因素,但一个人的体质并不是完全由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像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的卫生医疗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其实都会对个体的寿命长短造成明显影响。
具体来说,过去可以轻易夺去一个人生命的阑尾炎,在如今看来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罢了;在过去因为生孩子难产而死亡的女性,以及因为出生时不顺利直接夭折的婴儿,如果它们出生在如今的时代,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可以被救治下来。
实际上,如今与寿命有关的所有科学研究,其实都是在尽最大努力让人的寿命可以更长一些,尽管理论上可能寿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演唱,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更多科学家都认为,120岁就是人类的最大寿命极限。
寿命长短与性别和压力有关?的确,从统计数据来看,女性的寿命长短整体上高于男性,而长寿老人中女性的占比更是高达85%左右,就连一些脏器类的疾病,男性出现的时间也大约比女性早出10年左右。大家还会发现,那些长寿的人往往都心态很好,不管生活的重担有多大,他们更能将这种压力转换为一种动力,而不是每天被这些事情压得喘不过气。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压力大小,其实和生活条件的优越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古人说得知足常乐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如果要详细地说,一个人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工作强度是否恰当,呼吸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否过高,甚至平时吃什么东西,其实都会对寿命产生影响。但即便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寻求长生不老的法子,但到目前为止,尚且停留在延缓衰老的层面上。
历史上最长寿的中国人是谁?在历史记载中有一个叫陈俊的人,他出生在公元881年,死于公元1324年,他的一生跨越了唐朝和元朝两个时代。从记载的信息来看,陈俊当年四处行医,直到来到汤泉村才让他停留下来,并为乡里的村民们做了诸多友善之事。
所以,即便后来陈俊由于年龄太大无法生活自理,乡邻们也愿意合力将其抬到屋外晒太阳聊天,饿了的时候甚至还会和一些人奶。
据说,在陈俊居住多年的房子周围,有一个温度长期保持在73摄氏度左右的温泉,不少人都觉得他之所以可以活到那么大年龄才去世,很有可能与长期侵泡这个温泉有关。
不过,从目前科学家们对人类寿命的研究来看,这个记录中活了443岁的陈俊,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活了那么久,很可能是他自己记错了,又或者是记录的人弄错了。别说是多年以前,哪怕是现在有了医学技术干预,人类暂时都不可能活到四百多岁,100岁以上便是正儿八经的长寿老人。
-----
网友解答:
-----
现在从科学上讲还没有结论。饭量的大小和人的劳动强度,运动量有关,和人的消化系统有关,还和每个人平常射入的食物种类有关。
人的寿命和遗传基因有关,和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疾病及个人心态有直接关系。
人的饭量不一,寿命不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正常饮食,科学饮食跟人的寿命长短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科学论述。
如果暴饮暴食不知道饱。使自己的胃称大,吃的很多。使多于的热量无法消耗。逐渐使自己变成了胖子。再不注意引食卫生很可能引发各种疾病。这样对人的寿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长期饥饿,吃不饱。人身体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人身体长期供养不足,也会诱发很多疾病,同样会影响人的寿命。
总之如果人们都能够正常引食,科学饮食,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射入食物量。寿命的长短和饭量的大小现在还没有科学的结论。
-----
网友解答:
-----
我爷爷活到93岁,我岳父现在接近80岁仍然健步如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胃口相当好,饭量也较大,每顿饭大约一碗半左右,并且基本上都不挑食。
先说我爷爷,1913年出生,2006年去世,享年94岁(且主要是因为摔跤骨折造成身体变差去世)。
爷爷的一生,生性开朗,做事不紧不慢,并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胃口相当好,60岁左右2碗饭量,到了80多还是一碗半饭量。
爷爷一生基本上从不挑食,也从不忌口,一句话:吃嘛嘛香,但是他一生基本上滴酒不沾。
还有我岳父,1943年生,目前78岁,身体非常健康,买菜做饭,每天走路超过2.5万步,并且健步如飞,基本上没有什么病痛。
他同样有一个特点,从不挑食,并且饭量比一些年轻人还好,基本上在1碗半左右,也是基本上不怎么喝酒。
岳父退休前是小学校长,喜欢打蓝球,假期时喜欢到河里捕鱼,到山上抓野味,爱好广泛,为人乐观平和。
其实,饭量与寿命肯定存在一定关系的,那就是饭量不能太差。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的一切能量,均来于饮食,如果饭量很少,想长寿是比较困难的。
但人的寿命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甚至职业、环境、气候等众多因素,甚至还有运气成分。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越来越好,总体上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有些人饮食没有控制好也不行,最近我就有一位50刚出头的同事因为肥胖原因,造成心梗猝死。
我们有些同事,天天喜欢吃宵夜,脂肪肝、糖尿病缠身,一位医生曾经说过,我们很多人饮食要过回旧社会的习惯了。
一句话,即使胃口好,也不能过度饮食,过度饮食会造成大量不良效应。
-----
网友解答:
-----
我外婆百岁后每顿喝酒,还能吃两小碗饭,我二舅二舅妈8O左右每顿只吃一小碗饭,我外婆活到1O6岁,饭量不改,生活能自理。一直与二舅生活。现在我二舅也89了,小舅8O,我妈83,大舅也是8O多过逝的。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人的长寿命不是自己所决定,从娘肚子里生出来一条小生命活着茁壮成长,然而生命那一天过世是不知道的,因而人的长寿和短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意的客规规律,饭量大与饭量小没有多大的区别,人的寿命长短有遗传因子,母亲百分之二十,父亲百分之十,后天自己保养百分之七十,一般的父母给你的骨血是天性的,后天主要靠你自己保养身体,你自己身体保养好你的寿命会延长,我们现在平均寿命男女之间活到85岁以上不浠奇,女人要比男人多活四岁至五岁,相比之下女人活到100岁以上,要比男人多,十个一百岁男女,男的一百岁只有三个,女的一百岁有七个,因而女的要比男的寿命长四岁至五岁,那么男的寿命为什么会比女的寿命短一点,主要男的消耗量过大,心里压力过大,工作辛苦,抽烟喝酒,还有男的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吃到了身体过剩,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和大病夺取人的生命,所以说;当前我们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三种慢性病困扰着我们国民,我们要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的意识,要知道身体健康保养主要靠自己,天天念无济于事,人要寿命长一定要科学合理化锻炼身体,吃的荤素科学搭配合理,只有这样人活到100岁以上不浠奇。
------------------
推荐阅读:
建议每天锻炼一小时,可是我每天连续锻炼一小时根本坚持不住,请问我该怎样安排?
上一篇:阿根廷等国家看到中国航天科技成就后,心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