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
-----
网友解答:
-----
孔融小时候尊长让梨,也算是孔儒之后,知书达礼,被选为24孝子之列。
孔家文化上有重大传承,但在乱世武略上还是稍逊风骚。
孔融作为北海太守,也进入18家诸侯同盟军,手下大将武安国也曾挑战吕布,不十合被砍断一手腕。
当曹操围攻徐州时,陶谦向孔融求救,孔融派人请刘皇叔驰援。刘备也感动,孔融有匡扶汉室之心。
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和荀彧等人忠汉者屈就曹操之下,也是满腹牢骚。曹操都变着法子一一铲除。
孔融终究是一个学者型,面对着曹操逼人太甚,也束手无策,还不如刘备借兵出走。最后竟活活等死,还牵累全家。孔融的小儿子都能看得明明白白,有人劝他快点逃跑,他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和杨修等一样,忠于汉室,不满曹操擅权,却又无力阻止。停留在不满、愤怒的状态下。不能像刘备那样既寄人篱下,委曲求全;又居安思危,伺机而动,挣脱樊篱,拥兵自雄。其结局,就难免一死,还牵联一家上下,做个冤死鬼!
-----
网友解答:
-----
孔融让梨可谓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表现了小孔融谦让的优秀品质,许多家长会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小孩子听,是中国宝宝品格养成的启蒙老师。其实长大后的孔融很有成就,他把聪明变成了文学家、诗人,还是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字文举祖籍曲阜,出生名门,他是孔子大圣人第20代子孙。孔融小时候特别聪明,在北海一带享有盛名。10岁那年,孔融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河南尹李元礼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如果不是社会名流,是没有资格去拜会他的。
小孔融才不管那么多,他去拜会李元礼,他到了李府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去通报一下”。李元礼接见了孔融,一看是个小孩子感到很奇怪。就问孔融“我和你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说来话长,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咱们可是货真价实的世交啊”。
小孔融语惊四座,都感到很惊叹。其中有一个中大夫不屑一顾,说道“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聪明。小恐龙反驳道“我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小孔融把它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可见孔融小时候很聪明,还很伶牙俐齿,这也为他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孔融小时候表现出谦让、聪明的优秀品质。不仅如此,成年后的孔融有一个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儒家终极理想。
董卓专政以后,孔融极其不配合董卓的残暴施政理念。由于孔融的社会地位与威望很高,董卓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当时青州北海一带黄巾军席卷暴虐,董卓使了个坏心眼,索性任命孔融为北海国国相,想借刀杀人。
果不其然,黄巾军很厉害,把孔融打得落花流水。孔融把残余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兴办学校开儒学,对待人民礼遇有加,大有一番作为。处在乱世之中,后来军阀袁谭打的孔融全军覆没,孔融投奔了曹操。
与其说投奔了曹操,不如说投奔了汉献帝。当时曹操迎来了汉献帝,孔融对于曹操的这种行为大加赞赏,认为曹操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有孔融的六言诗为证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可孔融看错人了,曹操可是一个大奸雄,不久就暴露出权臣的一面,迎接汉献帝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已。汉献帝是一个傀儡,孔融是无法完成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孔融心里的不痛快,都来自曹操。对待曹操孔融的谦让变成了傲慢,伶牙俐齿变成了嘲讽挖苦。
有一次孔融推荐了一个狂人祢衡,这个祢衡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狂的离谱。祢衡口无遮拦,可是喷子的鼻祖,有一次当着曹操的面脱得精光,换衣击鼓。曹操几次三番受到祢衡的侮辱,因为是孔融推荐的,所以对孔融也很烦。
压死孔融的稻草,是他的伶牙俐齿一直对曹操唱反调,总之曹操干什么孔融都反对。曹操打袁绍,曹操征乌桓,曹操发布戒酒令,就连曹丕娶甄姬等都加以讥笑讽刺,这些曹操都能忍。
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必须稳定自己的后方。对于那些不安定分子的言论,他采纳了零容忍的态度。栽赃陷害,用大不孝的罪名杀害了孔融。
说白了孔融就是忠于汉朝才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身上有仁义礼智信的特质,但是总也完不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他不满曹操专权,敢对这个黑暗的世界说不。但是请记住,孔融是成功的,他是一个诗人与文学家。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
生逢乱世的孔融小时神童。长大后仍自问博学多才,才会纸上谈兵。有句话说:文人提笔安天下,武将骑马驰边疆。正是事事他都要辩证到底,所以才被曹操不满遭杀身之祸。
-----
网友解答:
-----
在三国时代,孔融是一个很有名的人,除了传说中的让梨故事,还有很多事情,足以令大家敬佩。孔融,字文举,山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父亲孔宙,曾为泰山都尉,有一个哥哥叫孔褒。孔文举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神童,十岁之时随父亲进入京城洛阳。在当时,洛阳的著名名士河南尹李膺经常闭门谢客,并且扬言,不是当今的名士大儒,休想进我李家的大门。才十岁的孔融很不服气,就只身去拜访。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前去京师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随便见的,孔融直接对李膺的门人说自己与李膺是世交,要求见李膺。当门人将孔融带到李膺面前时,李膺询问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们的祖先孔子和老子可是好友啊!在场的人无不觉得小孔融很机智。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太中大夫陈来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机智的表现告诉了他。不以为然的陈韪却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立马回击说“按你这么说,你小时候也一定很聪明了”,巧妙地讽刺了陈炜。
孔融的聪明,现在叫高智商。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分析,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智商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二十,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情商部分,这后一块占了百分之八十。那么走在仕途上的孔融,就恰恰是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
孔融不会与上司相处。最初他在司徒杨赐府上做属员。河南尹何进要晋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自己的帖子去拜见何进,以示祝贺。可能当时溜须拜贺何进的人比较多,门人没能立即给孔融通报,孔融便一气之下从门人手里夺回贴子,返还杨赐府,事儿办砸了,赌气自责几句,竟扬长而去。就这样随便炒了上司的鱿鱼。
后来孔融为曹操卖命,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甚至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曹操无论在学识还是能力上都比不上自己。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孔融总能想出各种理由反驳,还自以为自己考虑全面,能从他人看不到的角度想问题,久而久之别人都觉得他是故意在抬杠,很是招人厌。而且孔融喜欢在家里大摆筵席招待文人墨客,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恰好此时有人诬告孔融,曹操借此机会将孔融及其家人全部杀害了。孔融如此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却连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
网友解答:
-----
孔融 长大了 凡人都看不起 。由其看不起曹操 。被曹操杀了全家
-----
网友解答:
-----
“孔融让梨”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真实的道德教育故事,说的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一点的梨让给自己的哥哥吃,并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世说新语笺疏》)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因诵读《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而熟悉。而且,孔融还是大圣人孔子的二十世孙,可谓是名门之后呀。
孔融长大后的故事我们大家也基本熟悉,可是,你知道那位吃了大梨的哥哥长大后的故事吗?
孔融的哥哥名叫孔褒,比孔融大三岁。在孔融16岁时,东汉爆发了党锢之祸,名士张俭因揭发宦官侯览及其家属在当地的罪状,却反遭陷害,官府要抓捕他治罪,张俭被迫流亡。
据《后汉书·张俭传》记载:“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张俭一路逃亡,官府一路追捕,张俭经过住宿的人家,因此被牵连而处死的人数以十计,甚至宗族亲戚都被杀害。
清末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张俭”望门投止说的正是这回事。
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张褒也是好朋友,张俭情急之下曾逃到孔府,那天碰巧孔褒不在,16岁的孔融出来迎客。
张俭看到孔融太小,就没说实话,但聪明的孔融看到张俭神色慌张、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就对张俭说:“我哥虽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难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
张俭听了孔融说的话,心里踏实下来,就在孔府里躲藏了几天后,又找了个机会,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向官府告发了张俭曾逃匿在孔家,官府正郁闷着抓不到张俭呢,就把孔褒、孔融兄弟二人拿下,并且审问他俩,是谁擅自藏匿并协助张俭逃跑的?
孔融说人是他留下的,他认罪;孔褒却说张俭是我朋友,他是来求我的,和弟弟孔融没关系,坚持要由自己服罪;而孔母也说她是家长,她该对此事负责,结果闹成了“一门争死”。
郡守无法裁决,就上报了朝廷。朝廷一看乐了,真不愧是孔家后人,互相这么忠诚孝悌而又仁义,但是,这犯的事儿总得有人负责啊,最后就治了孔褒的罪,孔褒也因此而被处死。
孔融小时候让哥哥吃大梨,长大后仍然争着替哥哥认罪,虽然最后没能救了哥哥,但是他友爱兄长、凛然争死的事迹却流传了下来。
孔褒作为哥哥,小时候吃弟弟让出来的大梨,长大后又和弟弟争着认罪,虽然张俭藏在他家中,他并不知情,但事情败露后,朝廷要问责杀人的时候,孔褒仍争着认罪,他们兄弟俩这种友爱互助的精神也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
网友解答:
-----
长大后的孔融也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都看似高尚,实则荒诞。当然最后也因为他们不低调惹来了杀身之祸。
一门之争
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被追捕躲在了孔家,后来事发,孔褒被牵连。孔融地哭着喊着要跑去顶罪,结果导致孔褒被杀,孔融身名大振。正常方法,应该私下去疏通,搭救哥哥。孔融却来了个,大义灭亲,踩着哥哥的命,壮自己的声誉。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孔融的父亲孔宙死了,孔融据说哭到站不起来,孝顺之心人尽皆知。谁知,一次炒作还不够,父亲死了没多久,又发表了离经叛道的言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说什么,父亲对于子女,没有恩情,子女只不过是父母激情之时,情欲的产物。还说子女对于母亲也一样,就是如同物体从瓶子里拿出来一样。
现在听起来,也有点不堪入耳。孔融还真是为了炒作自己高明,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他后来的行为也是这位的,袁绍军队围困青州的时候,他把妻儿丢下自己跑了,以至于妻儿殉难。
讲曹丕八卦,吐槽曹操,惹祸身死
不得不说,孔融为了出名,也是个碰瓷的高手,而且可着曹操碰。不仅公事上与曹操对着干,显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还时不是写文章讽刺曹操。甚至对人家家人人身攻击。说曹丕娶了袁熙的遗孀甄洛,堪比武王就把妲己赐给周公,还说儿子如此,老子又能好到哪去。
曹操实在不堪其扰,收集了孔融的,狂妄自大、不忠不孝的证据,置孔融于死地而后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更多的只有沽名钓誉,恶意炒作,最终也害了自己和家人。
-----
网友解答:
-----
记不起了。
-----
网友解答:
-----
孔融按照他的品行走下去,有文化的滋养, 应该有所作为吧。可是才没有用对地方,交友不慎,口无遮拦,被曹操杀了。也是没有好的团队和平台。
-----
网友解答:
-----
孔融是孔子的正统血脉,好像是二十一世吧,孔融从小就有“神童”的名声,长大后仍然是文采飞扬,被称之为当时的“建安七子”,被曹操重用,后由于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格,看不惯曹操的腐败。多次偏激,抵制曹操。被曹操找了个小小的理由给杀了。
-----
网友解答:
-----
长大后绝对不再让梨了,因为要干大事。至于孔融长大后怎样,不得而知,也许是个化名代理者!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简单地把24伏电压降到5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