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家乡称呼母亲叫什么?在中国汉族有多少叫法?
请问你们家乡称呼母亲叫什么?在中国汉族有多少叫法?
-----
网友解答:
-----
我所处的平凉,地处陕甘宁中心,而归甘肃省管辖。
对“母亲”的称呼还是“妈”或“妈妈”,但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场合,其称呼还是有区别的。
儿女的生日是母亲的苦难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生育儿女时脚踏“鬼门关”,这是过去医疗条件相当不好,人们一种形象的说法。现在完全不会存在这一现象,但是母亲忍受巨大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儿女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也是他们的母亲,又是母亲第一次为他们喂奶、喂食,好多的第一次都是由母亲来完成。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是倾注心血最多,受苦受累最多的一个人。
也许是这些原因,儿女和母亲深厚的感情,往往走超过他们的父亲,这也许是一种“报恩”的方式。当儿女呀呀学语的时候,应该说大都从对自己母亲的呼叫中开始的。由于刚开始学着说法,一字半字也说不准。但对于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的母亲,第一声还是会叫“妈”的。随着儿女渐渐地长大,叫声“妈”,总感觉有点生硬,没有亲切感,于是儿女从说话咬字清楚时都会改口叫“妈妈”的。
不过,也仔细观察过,也是个事实,儿女从上小学开始,便改口了,都会叫“妈”。这时叫“妈”,似乎在告诉他们的母亲,我长大了。自此,将母亲叫“妈”,儿女一直会延续到自己婚嫁以后,有了他们的孩子。
这个时候,儿女对自己的母亲称呼也会有变化的,只要妻子(或丈夫)不在面前,还是会叫“妈”或“老妈”;如果妻子(或丈夫)也在当面,儿女都会叫“我妈”,但面对自己妻子会将母亲称为“xx奶奶”(xx为孙辈名),在自己丈夫面前,女儿对母亲为“xx外婆”(xx为外孙辈名)。
儿媳妇的叫法,也有不同。毕竟现在也有儿媳妇不将婆婆当妈看待。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儿媳妇会将婆婆叫“妈”的,又将婆婆叫“你妈”(你指自己的丈夫),也有在别人面前称为“婆婆妈”或“xx奶奶”的(xx是她儿子名)。
在中国的汉族,对于母亲的称呼大致有几种:
在古代中国的汉皇族中,皇后所生的皇子或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妃所生的子女需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
在中国一夫多妻家庭中,父亲的正妻相对于庶生子女而言称“嫡母”,庶生子女称嫡母为“大娘”;父亲的妾相对于正室或其他妾所生子女而言称“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小妈”、“x妈”(×为妾的排行)。在一些地区也叫“阿姨”、“姨娘”的。
在口语中,对母亲有不同的称呼:妈、妈妈、老妈、阿妈、妈咪(英译),有些地区(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称为“娘”、“阿娘”、“娘亲”。
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 (显妣)。
重庆部分农村称母亲为“奶子”。
对于继母,大都是先叫“阿姨”,以后才“妈”的。
其实我们现在对母亲的称呼都是“妈妈”,不过年少时一般会叫“妈”,成年了会改口叫“妈妈”的。(因为“妈妈”的发音简单,是婴儿张嘴吐气的自然结果)。
-----
网友解答:
-----
我出生在沂蒙山区,中学时在潍坊生活过一段时间,现在在青岛即墨住。从这三个地方对母亲的称呼来看,口语上大致相同,只是一些音调略有差异罢了。
一、娘、妈、妈妈
临沂、潍坊和青岛的农村大都称谓母亲为“娘”。即墨这边更有意思,他们一般把自己的生身母亲叫做“娘”,发音为三声;而把父亲的亲兄弟家的婶子或伯母叫做“几娘“,这个“娘”要发二声,前边的“几”根据父亲兄弟的排行来 定。
妈和妈妈,原来只在城市里称呼,比较洋气一些,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这样称谓了。在即墨地区,“妈”和“妈妈”还略有区别,一般“妈”是指母亲,而“妈妈”则是指奶奶,在发音上第一个“妈”字发三声、第二个四声。
二,汉族对于母亲的称谓
这些年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汉族地区对于母亲的称谓大致也就是上述三种,再没有其他的说法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汉族人会跟着改变对母亲的称谓,但那只是极少数情况。
-----
网友解答:
-----
我们家乡称呼母亲以前叫娘,现在从八零后开始就叫妈,十岁以下叫妈妈。
-----
网友解答:
-----
俺这里把母亲叫娘.也有的叫妈妈.
-----
网友解答:
-----
我的家乡母亲的称呼叫”娘”,
我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娘:娘,娘。如今母亲都八十三岁了,回到家,第一句话还是喊”娘”,喊一声娘,既古朴传统又倍感亲切,浓浓的亲情,浓浓的乡音乡情,都在喊娘的声中得到升华。
我儿子呀呀学语时,我教他的第一句话也是叫”娘”,儿子喊一声”娘”,我倍感欣慰和幸福,有一次,2岁的孙子听到儿子喊娘,好奇地看着我:娘是什么?我说:娘就是妈妈。
如今农村的孩子也都称呼母亲叫妈妈了,觉得很洋气。
-----
网友解答:
-----
母亲:家乡方言叫:妈,娘,老娘,老妈,妈妈。
-----
网友解答:
-----
我的家乡在广西玉林。
关于称呼母亲叫什么这个问题,说起来觉得好笑。
先说我自己,我称呼我的母亲叫“嫂″。原因是:
以前我外婆家很穷,我妈妈很小就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许配给我爸爸。
我爸妈两小无猜一起长大,自然很早就有了孩子。
我妈生我哥的时候才17岁!然后,每隔两年就生下我姐和我,还有弟弟。
在那个年代,有五六个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很正常。最大的那个比最小的那个大十多岁也很正常。
由于年龄相差不大,所以我们和爸妈以兄妹相称,管我妈叫“嫂”是很自然的事。
而我妈管我外婆叫“奶”,管我外公叫“老板”。
因为我外公家穷,哪怕家里要一分钱开支,也要经过我外公。我外公掌握着经济大权,所以一家人都戏称他“老板”。
老板的老婆当然是位高权重。我们中国提倡孝道,所以家里一般最老的人就是奶奶,奶奶最值得尊重,我妈她们几姊妹为了尊重母亲,所以管她叫\"奶”。
我们这里,一般城市的管母亲叫“妈妈”,洋气一点的叫“妈咪”。乡下的除了称呼母亲叫“嫂”和“奶”之外,还有许多叫法,比如:婶,姨,娘,邻舍,伯母,伯咩……或者有的直呼其名,都有。
这些称呼除了有特定意义外,听说,最主要原因是,把母亲的称呼叫成别人家的,那样,孩子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弄得我们连“妈”都不认了。
妈妈,您是我们兄弟姐妹,三姑六婆的完美结合。
-----
网友解答:
-----
我们家乡叫母亲为妈妈,简称妈。
小时候一回家就找妈,妈妈在家里起着重要作用,“妈,我饿了”“妈,我的花衣服在哪里?”“妈,你给我点钱,我要去买东西”“妈,今天过节,包不包饺子?”“妈,我今天去赶集,你去吗?”
等到结婚以后,又变成了“妈,俺爹去弄么了”“妈,你吃饭了吗?”“妈,给你买的衣服,你看好不好?”“妈,你们冷不冷,需要点什么?”“妈,我给你送草来了,冬天你要多烧,千万别冻着”。
妈妈不能自立了,搬回家伺候,又变成了“妈,吃饭了,今天做的饺子,你多吃点”“妈,冷不冷?”“妈,你过来,给你洗澡。”“妈,过来,我给你洗洗脚”“妈,今天把衣服换了,我给你洗一洗”“妈,去院子晒晒太阳吧”“妈,给你剪头发”“妈,我给你剪剪手指盖脚指盖吧”“妈,你身上痒痒吗?给你抓抓”。
母亲是伟大的,她含莘如苦把我们抚养长大,虽然能力有限,但也尽力而为,尽量让我们吃饱穿暖。
我的妈妈是贵州贵阳人,她七岁就没有妈,老爷有三房太太,我姥姥是老三,大姥姥不能生育,心很坏,把二姥姥生的男孩全弄死了,连我姥姥生的四个男孩也全弄死了,只有妈妈是女的,才躲过一死。
那种滋味只有母亲懂得,虽然姥爷是贵阳县长的师爷,可对于家庭无能为力,每天酒醉之后回到家中,用文明棍挨个打,可打有何用?家庭已被坏姥姥主宰,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伤的永远是弱者。
妈妈是幸运的,她找到了可以对她一辈子好的人,虽然不富裕,但父亲从未对她不好,总是哄孩子一样。
他们之间在年龄上相差十一岁,可父亲总拿她当小孩,母亲在八十四岁离开了我们,父亲也是八十四岁,他们的生日一个是腊月初七,一个是正月初七,母亲远嫁到山东来,一直再也没有回去过,因为她对姥爷的任象太深了,……
-----
网友解答:
-----
据我所知,我们天津市静海区对于母亲的称呼就有好多种。在区政府所在地静海镇周围管母亲就叫单字“妈”,而到了静海北部的独流镇称呼母亲就变成了两个字“妈妈”,在静海南部唐官屯一带管母亲叫“娘”,而静海东南部靠近沧州市青县、黄骅的地方则称母亲为“丫yǎ(音)”。
-----
网友解答:
-----
四、五十年代叫母亲这个字,是用目前文字无法书写的汉字!nia(不太准确),应该是(你啊)两个音的合韵。
真是不明白,这个字怎么写?
-----
网友解答:
-----
在我的家乡江西南康区,大部分人称母亲为“嫫\",母亲二字叫做“家佬\",五十岁以上的母亲,也可称为“老家子\"!外人也会这样叫,当然这样叫也有点贬意之意,但不是恶意!
在我汉族里,叫母亲为“妈\"的是绝大多数,北方人叫母亲为“娘\"的是普遍的,南方人叫法多样化。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