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生是很牛的一批学生?
为什么说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生是很牛的一批学生?
-----
网友解答:
-----
那时全国一年的大学招生才五六十万,比例太少了,能考上学的都是人中龙凤,不仅智商高且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这些人日后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
网友解答: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确实是一批很牛的学生,之所以很牛,有以下原因;
一是当时的高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少。我是1984年参加的高考,当年全国大中专招生总数约48万,录取率29%,1994年共招生90万,录取率36%;2020年共招生967万,录取率超过90%。正是因为招生人数少,能回到基层的更少,物以稀为贵,回到单位的学生都被委以重任,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感觉很牛,很有本事
二是当时有早就业的观念。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论大专、中专还是本科毕业生,统一由国家分配工作,因为只要能尽快就业挣工资,人生就进了保险箱,一辈子不用再为生计发愁,所以,早就业成了普通年轻人奋斗的目标,不论大专、中专还是本科只要能被录取就行。因此,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报考了中专,因为初中中专三年毕业,高中中专二年毕业。导致很多中专生的能力比本科生还高。
-----
网友解答:
-----
牛不牛的,也许只是那个时代的经历者来到现代大学生面前时,还妄想自我吹嘘的说法吧?
我只想在此告诉友友们,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时最真实的情况
。
当时并不是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高考考场参加高考的。
那时参加高考必须经过高考前一个月的那次预选考试。
预选考试成绩达到预选分数线的考生,才可以参加高考,进入正式的高考考场。
这种
预选考试法,
已经把我们一大半重点高中班的优秀同学淘汰掉了。
也就是说从小学到高中,经历十年寒窗的辛辛学子,有一大半的学生毕业时却连高考考场都无缘进去坐一下哦。
具体的情况,以我就读的从前川北一所县级中学的情况来说明。
这所中学是当时县城里唯一的一所刚刚评上省属重点中学的学校。(改革开放后刚评上的。)
80年时,这所重点中学的高中共有八个班。一班与二班是重点班。(我在一班就读。)这两个重点班通过预选考试的合格率仅为百分之四十多点。
也就是说,一个省属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生,巳有一大半的同学被拒绝在高考考场外了。
那些平时在重点班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是连高考考场都没有资格进去的。
有时候生气了我就会说,再怎么样,我也是从前参加过两次高考的人!
脾气大了些?
还不是由于异乡总有狗眼看人低的人吗?
当时的高考录取率,上大专线以上的为4%,直正录取率为2%一3%之间。而上了高考中专线的,为1%多一点。
为什么中专录取率更低呢?当时中专学校比大学校还少呀。
高考本科、大专线划线后,有20分的差距来划为中专线。也就是当年(1980年理科)本科线为330分,大专线为320分,中专线为300分。[理科考语、数、政、物、化(百分制)英语满分只有10分]
这是80年高考考上中专的情况。当时四川包含重庆在内,号称1亿多人口的大省,竞争激烈,高考录取率自然低于全国平均值很多。
估计现在的人会晕菜了。怎么可能有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再考上中专学校的?
以为我在胡说八道呢?
没有胡说!我就是81年高考后考上南充医专的。(80年考308分,没报中专。)
当时初中毕业生考上中专是个什么情况呢?
初中78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中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
我是初78级、高80级的。当时县上流行“瘟79,高80”之说。意思是说高79级的上高中还是推荐制,高80级的就是考试制进校的了。
我们班上中考成绩顶尖的那几个,报考了中专的,被老师叫上讲台要求改志愿了。
我填的“中专、高中”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填了中专。表一交上去就被老师叫到讲台上拿表回去,说我填的“不算数!”还向全班人问:“××考全校第五名,填中专。你们说大学谁上?”
让我闹个大红脸,做错事一样跑到讲台,从老师手中抓了志愿表跑回坐位,马上修改了志愿…
至今记忆犹新啊!
当时全校只有极少数尖子生硬报考了中专。(我们班一个也没有,全让老师劝填报高中了。)
以我的经历,认为从初中考上中专的,一般情况也只是学校里中上成绩的同学。
也许其他学校,别的地区也有尖子生上中专走了的。
但尖子生一般都上重点高中了。
不过,中专生,也是要看时代背景的。
在十年浩劫之后,刚恢复中高考制度时,在录取率十分低下(中考中专录取率百分之二)的情况下,能考上中专,在当时是一定可以说是优秀学生的。
至于现在有人用以前的中专生比现在的一本二本生之类,我觉得亳无意义。
现在高中三年,教材增加了大量知识点。这些知识是我们以前两年制的高中生不曾学过的。
孩子上高中后,高一我还能边看书边辅导她。到高二后,数学、物理、生物全部从新学习,全部新知识。真的是只能现炒现卖,烧脑子得很哦。
幸好其它科目孩子自己0K,不需要我辅导。
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有人乱形容说是:烂大街了。
(图片来自网络)
数据显示真是今非昔比。教育之花结下丰硕成果了。
虽然人在自我鼓劲常会来一句:活到老学到老,加油!
其实世上的规律只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
(图片来自网络)
岂有昔日中专生胜过今日本科生之理哉!
无非世人闲话聊斋,不甘心做绿叶衬红花吗?表演过于认真流连节目不甘心收尾下台吗?
(图片来自网络)
哈哈哈…
天下可有不散的戏剧?
-----
网友解答:
-----
当然是,我是1992 年参加高考的,当年录取大学生(含大专生) 62 万,当年18 岁适龄人员至少是2000 万,能上大学的,就是前3%,相当于现在的985.
当时中专录取是20-30 万,100% 国家资助的,按比例也是同龄人的前5%,相当于现在的211,而且,中间的绝大多数,保持了学习的习惯,继续学习,获得了大学学历。
我就认识一位朋友,高考发挥失常,读了中专,后来自考读大专,读本科,然后去南大读研究生,最后,带着双胞胎儿子,去美国读博士。
-----
网友解答:
-----
这并不是说那时的中专比现在的本科要好,而是说那个年代能考上中专的一批人,生源质量绝对比现在考一本重点的要更好。就用本人为例吧,93年初中毕业,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想早点工作赚钱。初中毕业填志愿时就是填的中师,还不敢填小中专,因为小中专录取分数特高,一个学校几百人能考上一两个就不错。结果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离中师的投档线还差了几分,离小中专的分数线差的更多,但却远远高于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大概高出30几分。中师没考上只能读高中,但又读不了重点高中,因为填了中专师范的志愿就不能填重点高中,结果只能读一所城郊的乡高中。三年高中后考上了一所部属重点大学,比上重点中学的所有同学成绩都高很多。我只是一个中师落榜生,如果让那些去上中专师范的人去读三年高中,估计考上北大清华的会大有人在。
-----
网友解答:
-----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以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以后,大量以前的高中毕业生,涌向了考场。这些人中,不乏精明强干、品学兼优之人。
由于当时候全国大学招生人数不多,以及采取的是一条龙式的录取方式:在统一参加高考后,录取完大学后,接着录取大专、中专的学生。有不少考生,即使是分数线已经达到了大学的录取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能上了中专。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村里的两个高中时候的同班同学:德子在1979年考了二百多分,比金金高了三分。被山西大学数学系录取了。成了我们村里解放以来的第二个大学生(第一个大学生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他是1972年后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的)。
而金金以三分之差,无缘大学的门槛。最后被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录取了——据说是位于太谷县城外几十里地的一个丘陵区。要坐火车,还得跑上十来里地,才能到了太谷或者是跟前的一个小站。
毕业后,德子分配到了太谷师范,当了数学老师。金金分配回了县城的肉联厂,任技术员。
几十年之后,在好事者们的组织下,高中时候同班同学们,举办过好几次聚会。有一次,我实在是躲不过去了,就去凑了个数儿。也拿到了印有他们头衔和联系方式的通讯录。
由此得知,当年考上大学的,固然地位不错。但是考上中专的,也在社会上干的风生水起:比如我的一个同桌,现在是一个县新华书店的经理。班里当年写作文不错的那位,考上了师范。毕业后因为文笔好,被某局长看中,着意培养。聚会当年已经是县文化局长。那个上课时爱抖腿的家伙,考上了煤炭学校。是古交煤矿什么集团的副总经理,为人挺厚道——帮助当年因为不学习揍他的老师,把老师的儿子安排在他们的下属单位铜兰煤矿,当了正式教师。此外,有的是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有的是县交通局的纪检书记,有的是县法院的副院长,有的是县农经办主任、担任县农业局局长、公安局政委、地税局副局长、县农业银行领导的……反正那个时候考上中专的,现在都是官儿。没有一个欺负土坷垃的。
至于金金,聚会那一年是县委办主任。
这么说吧,在2008年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全县的十几个乡镇、四、五十个部局,几乎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领导干部,第一学历是中专毕业。尤其是某个地区农校毕业的学生,走到那个乡镇,都可以在乡镇领导班子中,找到至少两、三个这所中专的毕业生。就是县里的部局,甚至是县领导中,也不例外。有的甚至还在市里任副市长级别的干部,在省公安厅任职(正地师级)的也有。
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实打实一步一步干上来的。他们的第一学历,都是1980年以后中专毕业的。现在看起来,这批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是牛!
-----
网友解答:
-----
八,90年代的中专生。是很牛的。只是一部分。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是有限的。受各种事。视野的影响。上中专是可以解决户口。是跳龙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有好多。复习4 _5年都有,初中八年抗战的都有。上了一个中专。其实初中真的不一定。能看出什么来?如果之前上高中。也不一定能够考上清华或北大。但确实,当时那个年代。学习好的。都考中专去了。
-----
网友解答:
-----
考大学希望不大的,初中毕业会去读中专,有的中专还包分配工作,能读中专最起码要达到高中的录取分数。
-----
网友解答:
-----
本人作为90年代中专生,正好碰到98改革并轨,我师哥已经是副市长,师弟是我们镇的书记,而我打了一辈子工,流浪了一辈子,这就是人生。
-----
网友解答:
-----
不是,80年代初中专录取60万,80年代末中专录取80万,那些年初中毕业一直在2000万,所以一直在3%到4%,但是当时中考录取率分数线是省级重点高中高于中专,中专高于市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和县级重点高中相同,城市最好的学生还是上高中,农村可以选择,中专毕业可以早点就业还能落户城市,对农村的更有吸引力。高中毕业大部分高考落榜。
-----
网友解答:
-----
以前的中专都是老老实实办学的,不像现在的中专都是为了骗钱的。
------------------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谈及区块链的解读方法,你是怎么看待区块链的?
在与别人的相处过程中,你凡事重情重义,但有的人却不懂人情世故,你会怎么办?
我公公因车祸去世,已经25天对方迟迟不来处理,我具备起诉对方条件吗?该如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