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应不应该露钩?
钓鱼时应不应该露钩?
-----
网友解答:
-----
题主应该是位钓鱼新人或者是位准老手!另外,问这样问题的钓鱼人多是野钓人!
回答这样的问题,答案可以很简单,但原因和原理却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这篇文章笔者就是想就这个话题
详细
给大家说道说道,这类问题,相信有此一篇就能解决了!
先审题
:
钓鱼时应不应该漏钩?这问题加上标点符号就10个字,
关键字:露钩
!其它再无限定条件,有的话只能是“钓鱼时”这个时间范围限定了,
题主的“钓鱼时”应该多指野钓,不过没关系,本文所说内容,其它范围一样适用!
什么是露钩
?露钩就是把钩尖裸露在饵料之外,可以是只露出钩尖,也可以是钩尖、倒刺(无刺钩按比例来说)都露出来,甚至是钩饵分离。
鱼到底怕不怕钩尖?
先强调一点:千万不要以人的思维来看待鱼!
首先
,鱼的视力并不发达,尤其是底层鱼类和长期生活在阴暗角落里的鱼类,它们发现食物更多靠的是嗅觉、味觉和侧线系统,这也是我们夜间能钓到鱼的根本原因!
对鱼来说,食物是目标,露出食物的钩尖与水底枯枝烂叶没什么分别,它们甚至都不一定看到!
其次
,
鱼类并不是高等动物,对某一种危险的感知要么是出于生物本能,要么就是经常性地面对这种危险,长此以往,形成条件反射!
注意,是条件反射,而不是主观联想!比如:鱼害怕鱼鹰,这是生物本能对危险的感知;鱼害怕某种诱饵,是因为每次吃这种饵都危险,长此以往形成的条件反射。
我们垂钓的大部分场景中,鱼儿对鱼钩或者说钩尖很难形成恐惧的条件反射,尤其是野钓,鱼的一辈子难道会很多次、高频率地去面对鱼钩?显然不现实!
注意,黑坑有可能会出现鱼对钩、饵产生恐惧的情况,但这更多的是鱼对饵料的恐惧,对鱼钩却几乎很少,更别说钩尖了!
人类有主观联想的本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单会怕井绳,还会怕蛇出没的各种环境!鱼会吗?
肯定不会,若是会的话,不单是鱼钩,水里的鱼线,鱼线上的铅坠恐怕都会让鱼儿瞬间逃之夭夭
!
综上
:
“钩尖很尖锐,很容易刺中嘴巴哦”!但这是人类的认知能力,鱼类并没有这个能力,不可能懂得把钩尖和危险产生联系,除非高频次、长时间被钩尖刺中伤害!另外,其实很多水环境下,鱼类压根儿就看不见钩尖,即使看得见,也和钩柄产生的视觉效果没什么区别!
为啥有这时候不露钩尖效果会更好?
现实的垂钓中,有时确实会出现藏钩尖比露钩尖垂钓效果好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
,不论是野钓还是黑坑,鱼都有涮口的现象,有人觉得野钓中这种现象少,其实是一种误解,这是鱼类觅食时的生物本能,尤其是刚入窝开始吃食的时候,更是如此,是一种试探!黑坑中的老滑鱼、回锅鱼这种现象就更明显!
鱼在涮口的过程中,若是钩尖刺痛了鱼嘴,就有可能不再吃这个钩饵了,所以此时就显得露出钩尖效果会差一些。
其次
,当我们在垂钓中用的钩子偏大时,钩尖外露,鱼在就饵时很容易触碰到钩尖,产生疼痛,鱼儿就会感知到危险,便不再就饵了,
注意,这和上面说的涮口表面看有点相似,实质相差甚远,涮口是钩饵来回进入鱼嘴的过程,这种却是还没吸饵入嘴就碰到钩尖了!
所以用大钩钓小鱼最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大钩挂小饵也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综上
:
当鱼出现涮口情况严重的时候,或者大钩钓小鱼、大钩挂小饵的时候,钩尖露出在外就不如钩尖隐藏效果好!此时用饵要注意,那种必须露出钩尖才能用的颗粒饵就不要用了!
常见挂钩方法简单汇总,露钩的占绝大部分
这一节给大家罗列一些常见的挂钩方法,通过这些挂钩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出露钩对钓鱼的不利影响微乎其微!
玉米粒、皮筋颗粒、麦粒、螺丝、果实、嫩草、嫩叶等等这些饵料,挂钩时必须露出钩尖,
有倒刺的话,倒刺也要求露出在外,至于露出多少没有硬性规定,只有把钩尖露出来才不会影响刺鱼,不然很容易滑钩跑鱼。
红虫,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露出钩尖,
不论是拦腰挂钩还是穿钩,除非小钩钓小鱼可以鱼钩穿过红虫,藏尖,但效果不会比露钩好!
蚯蚓比较灵活,
钓小个体鱼类或者用一小段蚯蚓时,可以不露钩尖,用一整条蚯蚓时,需要S形挂法,需要钩尖、倒刺都露在外!
拉饵钩尖微露,搓饵需要埋住钩尖
,这其实是一种从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的,与鱼儿爱吃哪种没什么关系。
还有一些钓法,钩饵要求是完全分离的才行,如欧鲤钓等!
综上:
通过这些常见的挂钩方法不难看出,绝大部分都是露出钩尖的,即便是不露出钩尖的挂法也不是硬性规定!
总结一下,方便理解
综合全文,针对题主的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了,钓鱼时应不应该露钩?
应该!我们常见的很多钓法、很多钓饵的挂钩方法都要求必须露出钩尖,即便一些可以使用不露钩的挂钩方法也不是硬性的,效果不见得更好
!
但要注意一些个别的现象,比如大钩钓小鱼、挂小饵时,再比如鱼儿涮口严重时,还是藏尖效果好一些!
-END-
-----
网友解答:
-----
露钩不影响鱼咬钩。
因为鱼儿咬钩是吸钓饵入口中,钓鱼人是根据鱼儿咬钩后浮漂的反映来判断提竿时机的。如果错过了鱼儿第一口的“
吸饵”
动作,钓饵露出的鱼钩会使鱼儿口中感觉不舒服,便会吐出钓饵,这个时候提竿便会错失良机造成空竿。
钓饵如果是面饵,面饵软的前提下,露不露钩都无所谓,因为面饵软,不影响鱼钩刺鱼。但是如果面饵太硬就得露出来钩尖,以便刺鱼。
如果是麦粒或者玉米粒装钩的话,必须要露钩,这样还是有利于刺鱼。
露钩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只露出鱼钩钩尖,另一种是几乎全部露出,
这两种情况要视钓饵的软硬和利不利于刺鱼来决定。
以上便是
野钓鱼倌
对钓鱼露钩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期盼钓友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网友解答:
-----
我直接说结论:从科学的角度上讲,部分鱼类确实能看到鱼钩(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但是作为冷血动物,鱼类无法把鱼钩和“危险”建立起“逻辑”。所以我是坚定的“露钩”派,尤其是钓大鱼,我举几个例子:
竞技池滑口鱼“涮饵”
反复放钓的鱼类会对大饵团产生惊恐,造成吃饵很谨慎,甚至直接无视大饵团,改成吃小碎屑。很多有经验的钓友知道垂钓这类滑口鱼最好的解决的方案是挂皮筋颗粒,明晃晃的大钩子啊,滑鱼反而照单全收,一口吞入。
号称“最科学的欧鲤钓”
从对于鲤鱼研究的角度说,起源和规范于欧洲的“欧鲤钓”一直被誉为是“科学垂钓”的典范。他们在垂钓鲤鱼,尤其是大个体鲤鱼的过程中非常强调露鱼钩,甚至钩、饵分离,难道大鱼没有小鱼聪明吗?还有中国一些钓鲤鱼非常知名的方法,比如珠珠钓、谷麦钓等等,每一个都是露钩尖钓大鱼的代表。
某钓友:“我们这的鱼露钩尖就不吃”
露钩尖不吃是一个现象,并非直接推到的结论。鱼类能认识钩尖就不认识钩柄吗?本质是鱼在试探的过程中碰到了尖锐的钩尖而吐钩,如果经常在练杆塘玩的钓友应该有这种体会。此时如果选择换一个更大的鱼钩并且钓了更顿(抓死口)或者换一个小号的鱼钩并且钓了更灵(抓入口动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他们不是不吃饵,是吃了就吐。
-----
网友解答:
-----
这是很早之前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初学钓鱼时用蚯蚓居多,老钓友总会提醒我们说要把钩尖藏进去,不然鱼不会吃,那时也信以为真了,毕竟站在危机意识的角度上来说,钩尖对鱼来说就表示有危险,这是一种以人的思维方式和视角衡量鱼的方式,所以肯定是不准确的。
鱼依据什么来判断食物的位置
1、看。
鱼的眼睛在头部两侧,多数没有眼睑,眼睛无法调节晶状体,结构比人眼简单得多,因此鱼只能看清近的东西,属于高度近视,加上水下浑浊,光线昏暗,想看清较细的鱼钩十分困难,也正因如此,鱼的嗅觉和触觉十分灵敏。
2、听。
其实鱼并没有耳朵,但是有比耳朵更灵敏的身体结构,那就是鱼身体两边的侧线,以此来感受外界的声音,声音都会引起水体震动,被鱼的侧线感应到传递到鱼的大脑内,判断是否存在危险,所以很多人说在岸边说话会影响鱼,确实是这样,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
3、闻。
鱼的嗅觉非常灵敏,气味是鱼判断食物方位的主要依据,因此,针对不同的鱼种、季节演变出很多种味型的鱼饵,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的。在所以味型中,腥味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最快,最容易被鱼捕捉到。
钓鱼正确的挂饵方式
1、针对粉状商品饵,不管是用拉饵还是用搓饵都要求有一定的附钩性,拉饵追求饵团蓬松饱满,搓饵倾向于饵团大小适中,软硬度好也就是适口性好,至于露不露钩尖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很显然不露钩尖饵团外观形状和附着性都更好,钩尖起到了挂饵的作用。
2、其实露不露钩尖针对蚯蚓做饵时的争议比较大,首先蚯蚓是活饵,身体形状细长,喜欢摆动,加上自身分泌的腥味对鱼有很强的的吸引力,因此在挂钩时,希望尽可能放大这种优势,于是将头尾留在钩外,只用钩尖钩住蚯蚓的身体,另一种做法是将蚯蚓贯穿钩上,尾端露出,整个鱼钩藏于蚯蚓体内。这两种方式经过试验都可以上鱼,并且前一种上鱼的频率明显更高,说明钩尖外露对鱼吃饵没有影响。
结束语
尽管钩尖外露对鱼吃饵影响甚微,有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必须要将钩尖藏起来,例如当水底水草较多时,钩尖外露,很容易使锋利的钩尖挂住水下植物,导致挂底。
综上所述,在用粉状商品饵做钓时,钩尖尽量不要外露,让饵团均匀附着在鱼钩上,防止入水后快速脱钩。用蚯蚓做饵时,钩尖外不外露均可,考虑到蚯蚓的优势可以用分段挂法,让头尾自由活动,露出钩尖。
-----
网友解答:
-----
露不露钩尖,主要看钓饵是什么?
以前钓鱼,蚯蚓挂在朝天钩上都是不露钩尖。最近气温高,水下有暗草,于是采用袖钩离底钓,因为毛鱼多的原因,我把蚯蚓折起来挂,袖钩太小,手捏不住,钩柄太短,于是蚯蚓挂钩后,经常钩尖外露,突然发现,照样有鱼吃钩,感觉没有影响到鱼获。而且经过这种挂钩方法,总结出一个经验。
我们在冬天钓鱼用红虫挂钩时,鱼钩上的红虫都是钩尖外露。加上现在天热,蚯蚓太小,也是外露,同样有鱼吃钩,而且一条蚯蚓挂钩后,即使钧尖外露,可以不需要隐藏钩尖,还是能钓到鲫鱼,于是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凡是挂饵时,如蚯蚓,红虫比较细小,是可以外露钩尖,从来不会影响到鲫鱼的吃口,但有前提,挂饵不是一条,即使是一根蚯蚓,因为经过多次折叠,给鱼的感觉是很多蚯蚓,折过多次,蚯蚓的伤口多,腥味重,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而单根蚯蚓挂钩时,就必须隐藏钩尖,否则钓不到鱼。说明了一个问题。
钓饵腥味浓重、细小时,有多条,可以外露钩尖。
如果是用小麦粒、玉釆粒挂钩,此时,小麦也可以露出钩尖。而玉米粒挂钩,此时需要隐藏钩尖。虽然玉米粒挂钩,表面上看,手指能碰到钩尖,只是能碰到,肉眼根本就看不到钩尖。这种看不到,事实就是不可以外露钩尖。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钓饵大,不能露钩尖。钩饵小个数不止一条,可以露钩尖。
而一颗麦粒与一条蚯蚓相比较,蚯蚓的体积大于麦粒的体积,而一根蚯蚓与玉米粒相比,在体积上差不多,因此不能露钩尖。
这是最近钓鱼,蚯蚓太细,与红虫差不多,虽然长,当你折起来穿钩时,感觉多条细小的蚯蚓挂钩,也可以像天凉挂红虫一样,外露钩尖。
于是又得出一个结论,当钓饵细小,挂的条数多,给鱼造成一个错觉,钩柄上多根蚯蚓,头尾个数多时,袖钩的钩尖即使外露,鱼也识别不出,究竟那个是钩尖,那个是钓饵,也就放松了警惕。
而对于大个体钓饵,穿在钩子上,由于外形大,如果钩尖外露,鱼能很快识别,这种挂饵方式,吃饵时并不安全,很容易识别突出部分,如果整吞整个钓饵,安全得不到保证,也因此影响鱼的进食欲望。
欢迎钓鱼朋友在野钓时,对钩尖能否外露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
钓鱼时应不应该露钩?
回答问题前先看几种常用饵料的在钩上的状态。
1.玉米、螺丝:玉米是我们常用来钓青鲤草鳊的饵料;螺丝是常用来专攻大青的饵料。
在自然水域中,用玉米打窝玉米做饵,钓以上鱼种时往往效果要好于商品饵,螺丝钓青鱼时也是如此。我们在挂玉米或螺丝时,无论钩上挂几粒玉米或多大螺丝,都要求刺穿饵料露出钩尖和倒刺。以防提杆刺鱼时,因饵料阻挡刺鱼不牢,造成跑鱼!
2.红虫、蚯蚓:这两种活饵主要在气温低时钓鲫鱼鲤鱼用,同时四季均可使用,可以说是野钓中的万能虫饵
。它们在挂钩时也是要求露出钓尖,让虫体留在钩外一部分。这里露出钩尖并不是怕挡口,一是怕虫体在水中自己扭动而脱钩,二是怕鱼拉住钩外的虫体而使虫脱钩。这两种虫饵在低温钓鲫鱼或平常钓昂刺及一些小鱼时往往也要好于商品饵料。
3.拉饵:主针对中小型鱼,在鱼口快或鱼口轻时使用,要求饵料雾化适中。
无论拉的饵团多么饱满,入水到钓层经过雾化后,钩尖大都露在外的。但拉饵在钓中小型鱼时往往也比不露钩尖的搓饵快。
4.翻板钩、鲢鳙水怪、爆炸钩:这更不用多说,前两者本身就是钓饵分体的,钓附在饵的四周。爆炸钩虽然钩是理入饵团中,但到水底也是饵料雾化后,钩躺在或粘在饵团上面或四周,如果饵团不雾化很难中鱼!
以上因不同饵料也带来不同钓法,但无一例外都是钓尖甚至钓体在饵料外的,由此可见露不露钩尖对鱼的影响不大!当然这里主指野钓,至于竞技、黑坑或一些特殊环境还是有影响的!
以上为个人的一点理论性浅析,不对不足之处敬请广大钓友评论指正!老套路,祝广大钓友们:出钓多多,鱼获多多!
我是
大王的钓鱼日记
,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觉得真实有用,给个关注点个赞呗!
-----
网友解答:
-----
钓鱼时应不应该露钩?说说海钓方面的经验。
经常出海钓鱼,用得最多的鱼饵有红青虫,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其次是活虾,用来钓鲈鱼用,还有一种是每年五六月份小鱼猖獗时使用的沙虫。
其实,海钓鱼铒远不止这些,选取的三种是只是较能说明问题罢了。
在海钓中,用红青虫作钓时,鱼钩由头部向尾巴方向通过,其间,钩尖刺穿虫体体表后埋藏于虫体中,钩尖内藏,用来钓黄翅非常实用。
而当用活虾钓鲈鱼时,我们多选择挂虾枪,挂钩后,整支鱼钩都外露,可是这并不影响鱼的咬口,照上鲈鱼。
当用沙虫作饵时,为了提高上鱼率,通常要求钩尖外露。否则,在扬竿刺鱼时,鱼钩不易刺穿鱼嘴,这种钓法对于个体较大的鱼有一定的杀伤力。
总的说来,钓尖露与不露不但和鱼饵有关,也和目标对象鱼有关。
-----
网友解答:
-----
钓鱼时避免不了露钩!以前台钓没兴起的时候,传统钓挂蚯蚓总要用蚯蚓把钩子完全包裹住,师傅教的时候也说钩子露在外面鱼不吃钩!在垂钓过程中刚穿好的蚯蚓下去有口,提几竿不中鱼以后就没口了,提竿发现露钩尖了,重新换上蚯蚓或者把钩子整理好下竿又有口,好像验证了露钩鱼不吃的道理!不过随着台钓的兴起,我们用商品饵的时候入水后往往都会露钩,可是还是依旧上鱼!看游钓中国,李大毛穿蚯蚓的方法得到老人的质疑,老人认为他露钩了,鱼不会吃,没有像他那样钓鱼的!可是钓的鱼货并不少,这与之前的说法又背道而驰!其实鱼没那么聪明,视力也没那么好,更多的是通过嗅觉寻找食物,因此露钩不露钩对鱼货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经常在空钩调漂的时候也会有截口!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网友解答:
-----
钓鱼应不应该露出鱼钩,这个问题其实从侧面可以看出,很多钓鱼人对一些事情看法有多大的误区,我相信有很多人至今还认为,挂蚯蚓的时候如果露出钩尖会影响鱼口。今天正好借助题主这个问题,来详细聊聊钓鱼应不应该露出鱼钩,
有几个关键点可以作为参考:
鱼认识鱼钩吗?
条件反射有作用,但一定会作用于鱼钩上面吗?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题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谈论任何事物都不能光凭借自己的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包括钓鱼也同样需要科学解释的,不知道为什么钓鱼领域就存在这么多误区,
因此:
鱼的智商不足以让它认识到鱼钩的危险性,作为冷血动物如果有这种意识的话,估计大多人都要空军了。
鱼确实存在条件反射,但作用不在鱼钩上,而是在饵料上面,鱼是不可能鱼钩产生怀疑的,鱼类把危险联系在鱼饵上,所以为什么滑口鱼难钓,需要来调整饵料,而没有说去调整鱼钩的。
鱼认识鱼钩吗?
我相信鱼对鱼钩的认识是完全不存在的,不要认为鱼钩曾经伤害过它,就会建立起来鱼钩是危险物这个概念,这需要很高的智商才可以。鱼类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就算它认识鱼钩,大概率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跟自己的同类解释鱼钩有害了,毕竟跑鱼的概率要小的多,哪怕有一些鱼确实存在脱钩跑鱼的现象,但这仅有的1、2次机会也不足以让它有智商来确定鱼钩是主凶。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蚯蚓挂钩露出鱼钩后,鱼就不会吃,这种想法是依据什么的出来的。我们来假设一个例子,就假设鱼通过多次被钓放建立了鱼钩有害这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想法传递给下一代需要多久?我们知道哪怕是通过基因遗传的话,也需要多少代才能完成?而且基因遗传是需要种群数量的,几百条鱼想把这个遗传给下一代恐怕是天方夜谭了。所以,鱼根本不认识鱼钩,自然就不知道它的危险性了。
条件发射同样不会作用于鱼钩上
有些钓友会说,鱼是有条件反射的,这点我承认,但它绝对不是建立在鱼钩上面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练杆池里有大量的鲫鱼,刚开始钓的时候因为是生口鱼的原因,属于下去就吃饵的情况,但多次钓放后,大家知道会出现涮饵的现象,也就是鱼边滑口了。
这时候确实鱼因为条件反射引起的警惕,但是对饵料,不是对鱼钩。这就是为什么钓滑口鱼要注重饵料状态,要用清淡饵料或者白饵,而没有换个鱼钩的说法。滑口鱼不是不吃饵,而是试探饵料更多,因为它形成了条件反射,吃到这类味型的饵料,或者说在觅食的时候被钓过了,不信的话,你可换个奇形怪状的鱼钩,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鱼钩,滑口鱼同样会涮饵。
所以千万别在偏执的认为鱼会认识鱼钩了,你挂饵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鱼更顺利的吸入,而不是怕钩尖露出来让鱼感觉到危险,鱼,真的没那么高的智商。关于这点也欢迎大家回复讨论,希望我的这些观点能帮助到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点个关注,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
-----
网友解答:
-----
记得小时候时,钓鱼都是不露尖的。唯恐露尖吓跑了鱼。其实这是以人的眼光出发得出的观点,看上去也没错,毕竟人看到钩尖,就知道它的危险性。但鱼有同样的想法吗,鱼会觉得钩尖有危险吗?这没有直接答案,但可以从作钓经验上看出,露不露尖都是可以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有人曾经研究过,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如果他的言论正确的话,那么可以判断鱼是没有经验积累的,它的捕食完全出于本能。所以,他是不能感知到鱼钩存在危险的。只有在觅食时,碰到了鱼钩,才能感知到危险,继而弃食逃走。
鱼的种类繁杂,有的喜素,有的喜荤,有的喜欢活食,有的喜欢腐食,习性各不一样,口也有大有小,大口喜欢吞食滤食,小口喜欢啄食吸食,从生物学上来看,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吧,吞食性滤食性鱼类,大口更容易存活下来,而吸食啄食,小口更方便操作。
下面我们就根据鱼的捕食习惯,来分析哪些鱼对露钩比较敏感。
主要论述
吸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吞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滤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啄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一、吸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吸食性鱼类主要有 鲫鱼、鲤鱼、罗非,鲫鱼鲤鱼在我们这里很常见,几乎是渔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它们的特点是口不大,无牙,进食方式如水泵吸水一样,侧着身子,头朝斜上或者斜下将鱼饵吸入口中。进食之前,首先是观察饵料状态,嗅出饵料味道,经过判断之后,决定进食后,就会吸食,当然,它们吸食并不是一次性吸入口中,会有试探或者试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涮饵”,在感觉口味适合,食物安全之后,才会大口进食。前面已经说了,靠视觉和嗅觉它们是感知不到钩尖危险的,它们感知的方式只有触觉。鲫鱼口小,一旦吸入口中,就算想吐,也没那么容易。
这时,在漂上的反应就是缓慢顶漂或者缓慢下降。传统单钩钓一般是顶漂中鱼,台钓双钩,沉底的钩中鱼漂相是顶漂,悬浮的钩中鱼一般是黑漂。
鲤鱼很谨慎,会进行多次试探涮饵,反复吸入吐出之后,才决定是否进食,决定进食,
漂相是浮漂晃动,继而大幅黑漂。试探时,漂相很轻微,要注意甄别。
吸食性鱼类在中鱼之后,会感觉到鱼钩钩尖,但鲫鱼吐钩比较困难,一般会是死口,脱不掉,鲤鱼能吐出,但露出钩尖的鱼钩扎入嘴唇,就很难吐出了。
小结:吸食性鱼类露钩尖比不露钩尖更容易中鱼,因为,就算你不露尖,鱼在吞咽过程中也会感觉到异物,而试图吐出。但露出钩尖的鱼钩,更容易刺中鱼唇,并在它的挣扎中慢慢牢固。
二、 吞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吞食性鱼类主要有乌鱼,鲶鱼,黄颡鱼,草鱼青鱼,鳜鱼等等,它们口大,易吞食,这类鱼,进食比较凶猛,具有尖锐的牙齿,有一击必杀的气势,咬钩后一般不会松口。它们进食之前,不会细细观察,看到目标,会主动攻击。漂相一般也比较生猛,大幅度变化,很容易分辨。此类鱼对于露钩或者不露钩的鱼饵是没有区别的,一般中鱼也是死口。
三、滤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滤食性鱼类主要是鲢鳙,口大,通过大量吞食水流,过滤出水中的浮游生物,所以,许多养殖塘会以鲢鳙来净化鱼塘的水,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我们这里养殖大闸蟹,都要放入大量的鲢鳙,以便清理其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作钓鲢鳙,以雾化为主,时常使用空钩作钓,因为鲢鳙是靠吸食水中生物为生,不喜欢捕食大块的食物,所以,用雾化好的饵料置于上方,在空钩四周产生雾化区,在鲢鳙捕食时,就会将雾化区里的空钩吸入口中。鲢鳙的漂相是轻微抖动,忽然猛烈下沉,或者下沉过程里出现停顿,在猛烈顶漂。总之,漂相很明显,在空钩的作用下,一般吐不出钩。
四 、啄食性鱼类的捕食方式和鱼漂反应
啄食性鱼类主要是餐条,鳊鱼,或者鳑鲏等小鱼,这类鱼口很小,群体性活动。当发现饵料时,会有抢食的特性,它们会将大块的饵料撕成细小的颗粒,然后吞咽。这类鱼对于空钩比较敏感,但量大,它们群体性活动,就算碰到了钩尖,也不会即刻离开,在现场停留一会儿,又会进入捕食状态。
又因为这类鱼比较多,大都会发生漂相很乱的情况,上钩后,会随即出现顶漂或者黑漂,尤其是小鱼,很难把握准备的中鱼时机。
总结:作钓露钩,对于一般的鱼类而言,影响并不大,一般我以活物作钓比如蚯蚓红虫都是露钩,用饵料作钓,因为饵料很软,不会对刺鱼产生任何影响,我会选择不露钩作钓。用粮食作钓,比如玉米,小麦,也会露出钩尖,利于刺鱼,露不露钩,对钓获没有大的影响,反而会更易中鱼。
-----
网友解答:
-----
绝对不能露钩!
别的鱼我不知道,但是我们从小就钓鱼,用蚯蚓钓鲫鱼,只要露钩,鱼绝对不吃钩!这是多少年亲测出来的经验,本来一直上鱼的窝子,钓着钓着没口了,不用怀疑的,露钩了,而且我也试过,露钩尖,扔窝子里,蚯蚓泡浮囊了,都没鱼吃口,但是把蚯蚓往下撸一点盖住钩尖,马上有口
------------------
推荐阅读:
各位网友们,可否介绍一下在自己的家乡最美丽而且环境比较优雅适合居住几日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