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里这种论调「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如何看待微信朋友圈里这种论调「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
网友解答:
-----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孩子是他们崛起的唯一希望,所以他们就打着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旗号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不过虽然是打着这个旗号,但是实际上也确实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毕竟自己又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为了孩子长大了不会像自己这样一无所有只能逼迫孩子成长,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个别的天才能过目不忘之外,大部分人只能去花时间去学习各种知识,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一个死循环,你现在一无所有,如果你将来想过的舒坦,只能现在努力,但是如果你吧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那么玩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如果你想快乐,那么你就没有学习的时间了,而如果你现在不学习,将来不出意外你还是一无所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在对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而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穷人如果想要翻身只能靠知识,而知识只能靠时间的积累,而在固定的时间下如何让自己超越别人?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甚至一些有钱人,他们的后代也在努力,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地位,还要进一步扩张,他们不像穷人,他们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如果让他们像穷人那样生活,没几个能坚持下来的,所以穷人失败大不了维持现状,但是他们一旦失败,那基本就是死亡
所以,在这个谁会上,童年的快乐基本不存在,除非你的父母不在乎你的未来,给你留有足够的家产让你挥霍,不过如果你不努力,那么家产迟早有挥霍完的一天,总而言之,比起童年的快乐,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要
-----
网友解答:
-----
全文阅读了题干,一位内心纠结,一旦下定决心,又很坚强的母亲。
我觉得,这位母亲似乎对“快乐的少年”有点误解。文中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快乐的少年并不重要,卑微的成年才是多么的悲哀。快乐的少年就是放任不管吗?似乎不太贴切吧。
看看《动物世界》,狮子妈妈和豹子妈妈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小狮子和小豹子们顽皮打闹,妈妈一般只是趴在那里慈爱地看着,可要是闹得太厉害了,照样用大爪子一顿削,小家伙们立刻就老实了。打猎时,妈妈都会认真教孩子方法,这个时候的妈妈就是老师,严厉程度不亚于人类。
当然了,人类需要学习的技能太多太多,已经多到了父母心疼孩子的地步,于是这才有了“快乐童年与卑微成年”的纠结。这个时候的人类父母,与狮子、豹子,与所有动物一模一样,他看到什么不好的现实,就希望自己的孩子避免未来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是人类的世界和狮子豹子的世界太不一样了。动物的世界里,父母面对的生活模式就是孩子的生活模式,它们面对的情况十万年、百万年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父母很自信,它的教育一定是对的,孩子按照它的指导方向学习,肯定能够很好面对未来的生活。
今天的人类父母有这样的自信吗?我相信是不会有的。于是,今天人类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茫然一片,社会上有什么,教育机构宣传什么,大多数父母就会选择什么教育内容。
可以肯定的是,在数不清的教育理念里,一定有大量是不能适合所有孩子的,一定有适合的,也一定有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即使这些教育机构声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高超,也必然会得出这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包括各路教育专家也同样如此,没有任何一个专家的理论是能得到所有人支持与认可的。结果更是如此,不论什么教育理论,一定有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面对这些不争的事实,我想问,凭什么一个普通父母就有自信,认为孩子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学习,就一定是对的,未来就一定有很不错的成年呢?绝大多数父母,只不过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身边少的可怜的案例作为思考的根据而已,你又凭什么认为你的孩子的经历会和你个人或身边的某某某一样呢?
我不是在和这位母亲玩逻辑推理,而是陈述事实。作为普通的父母,任何人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你怎么知道今天你看重的东西,就是未来对孩子成年以后有作用的东西呢?换言之,今天你给孩子的痛苦童年和痛苦少年,会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呢?
看看每年高考结束时各个高中撕书的场面吧,孩子们是在发泄对知识、对学习彻骨的仇恨呀!这样的仇恨,会不会伴随孩子们的大学生活呢?假如是的话,你前期十几年的努力又能剩下多少价值?
快乐童年和快乐少年当然不是随意的放纵与不作为,而是有技巧的诱导,是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所谓素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艺术修养培训,而是结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向的找寻。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学习兴趣,那将是最成功的素质教育。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且能让孩子起码是一个没有明显欠缺的人。
比如题主举例的那个青年,一旦面临决策就必须要听母亲的,没有成年人应有的应对生活能力,那当然是失败案例,可这个案例只说明他的父母不懂教育,并不能说明快乐教育是错的。
我个人始终认为,公立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是最节约成本的教育。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有固定的教学方向,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这种模式与流水线作业没有区别。流水线之所以打败小作坊,原因只是节约成本。可孩子不是商品,节约成本的教育,一定不是最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恰恰是小作坊式的教育,才有可能是适合的教育。所谓因材施教,你有什么材料,你适合做成什么样子,就向什么方向培养。
但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绝不能是公立教育的方式,因为成本太高,社会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资源付出,只能用流水线式的格式化教育。
我们这些普通父母无力左右教育方式,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这种格式化教育毁掉。因此,就需要每一个父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次要尽力消除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假如你的孩子恰恰适合这种教育方式,那你很幸运。可假如你的孩子不适合,就需要父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然而,现实中看到的并非如此,大量父母采用“削足适履”的方式,不分轻重砍掉自己孩子超出学校的规格的部分,力图让孩子符合学校给出的要求,还美其名曰,要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
问题是,社会是需要多种人才的,你并不知道哪种才能就是唯一。可学校教育方式是单一方式,并不是按照社会要求分别培养的。这种显然的不匹配,就需要每一个父母去弥补了。
快乐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快乐的学习,主动地求学,把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至于学习的内容,当然不是书本知识这一种,而是每一个孩子自己的特点与天分。最起码,也不应该是把学习变成痛苦不堪。是人都知道,面对痛苦没有人会欣然接受,但凡有机会,每个人都愿意远离痛苦。
有人会因为痛苦无法改变,就把痛苦当做习惯而坚持下去吗?就算是有,那也是极其个别的现象。我这是针对某些父母认为,“只要从小让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孩子就能形成学习习惯”的奇谈怪论,发出的感慨。
-----
网友解答:
-----
说句不太不正确的话:
以大多数父母给孩子的起跑线,即使不给他一个快乐的少年,他照样会有卑微的成年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听大人说十几年前没有无线网,那没有无线网怎么看电视,玩手机?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