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知道金庸老爷子,怎么想出这么多武林绝学的名字?
我就想知道金庸老爷子,怎么想出这么多武林绝学的名字?
-----
网友解答:
-----
因为金老爷子太博学了嘛。
在金庸武侠里,人物名字和武功名字,都不是拍脑门瞎起的,基本上都有含义。
有些是表达了寄托,有些是出自典故,还有些比较恶搞的。
“六神磊磊”有过文章专门介绍金庸招式和出处,题主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这里我只说几个我自己原本就知道的。
先简单说下人物名
郭靖、杨康
,是希望孩子不要忘记“靖康之耻”,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寄托。
杨过,字改之
,是知错就改的意思,南宋有个文学家叫刘过,字改之,这不是巧合。典出《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阿朱、阿紫
,成语“恶紫夺朱”,结合故事情节看,非常有深意,典出《
论语
》: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木婉清
,出自《诗经》: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还有“
武当七侠
”,名字都是化用诗句的,比如
张翠山
是化用了欧阳修的词《玉楼春》:
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
当然了,武当七侠都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殷梨亭原名
殷利亨
),这个取名的功劳就不算在老爷子头上了。
张无忌、杨不悔
这两个名字,结合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深意。
再一个小人物
寿南山
,出场打了个酱油,最后真的高寿,可谓寿比南山。这是老爷子的小机灵。
当然,不能不说的是云中鹤,四大恶人之一,金庸最讨厌的表哥徐志摩,笔名云中鹤。
说武功招式
“凌波微步”
,这是我最熟悉的一招,以前为了泡妞专门背了曹植《洛神赋》,第一次看到这个就会心一笑: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少林寺各种武功,
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多数原本就存在的。同理,
太极拳、鹰抓功、大小擒拿手等
也就不说了。
代宗如何
:小师妹的功夫,出自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降龙十八掌
,招式名称都来自《易经》,如第五招“潜龙勿用”,你翻开易经第一篇就是:
“初九:潜龙,勿用。”
庖丁解牛
,出自《
庄子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黯然销魂掌
,出自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老爷子在作品中就引用过这句: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还有很多化用诗句的,比如“
无边落木
”,是化用杜甫的《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类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要想知道就去看“六神磊磊”或者多读古诗吧。
以上。
-----
网友解答:
-----
金庸武侠一共只有十四部半,但贵精不贵多。其小说除去恢宏大气的江湖框架、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升华至“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外,武功名称也非常引人注目——就这十四部半的小说里,出现的武功有400余种,仅从数字上来看也能体会到金庸老爷子的用心良苦了。
这400种武功,有学者专门做过统计,其中掌法以及拳脚209种,奇门武功(内功)30余种,轻功9种,剑法100种 , 刀法33种 , 鞭法12种 , 棍枪法23种。这些林林总总的武功,除了历史上原本有之的一部分,其余名称基本是以武功(或习武者)的性格特色,糅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再加以夸张、变形而得成的。
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武功不必多说,如小龙女与杨过双修的《玉女心经》,正是全真道的密传内家武功,这里也体现出这一武功与王重阳的纠葛。再如少林《易筋经》,也是明清两朝出现的真实武功,有人说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金庸则将其“钦定”为达摩老祖面壁九年所作。又如《游身八卦掌》,更是中国传统武学的经典掌法,金庸的描述也与现实相仿,如《雪山飞狐》中的“(商宝震)脚下每一步都按着先天八卦的图式,转折如意,四梢归一……”。
有趣的是那些虚构的武学。通俗一些的比如说《连城诀》里的《唐诗剑法》,就是简单从唐诗诗句中化出来的,这一点小说中也明说:“你门中这‘唐诗剑法’, 每一招都是从一句唐诗中化出的。”又如《葵花宝典》,这是一部由“前朝宦官”创作的武学,而“葵花”二字也的确与宦官有关。《明史·舆服志 》中有内使监“其常服 , 葵花胸背团领衫”的记载,这里的内使监就是明太祖置的宦官衙门。
《唐诗剑法》和《葵花宝典》算“俗气”的,高雅一些如《凌波微步》,自然源于《洛神赋》;再如金乌刀,小说里也直言是取太阳融雪之意,指专克雪山剑法之意。这一类武功命名也是以武功特色为基础,寻章摘句而成,有如“火焰刀”“枣核功”“开山掌”一样通俗的,也有如“冰魄银针”“软红蛛索功” “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泼墨披麻剑法”一样高雅的。
当然更有趣的是取典更深的武功。谢逊的《七伤拳》,是取典于《诸病源候论》中的医理;《降龙十八掌》,是取典于《周易》;华山派的《养吾剑法》,是取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典故就很妙,因为华山本有气剑二宗之争,一门剑法偏偏用“养气”的典故,可谓贴切。不过个人最喜欢慕容氏家的“参合指”——这套武功源于“参合陂之战”,这一战是后燕的亡国之战,可以说正扣慕容氏复国之路了。
-----
网友解答:
-----
说起来,可以想到各种各样出彩的名字是一个优秀小说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只不过很多人会在人物姓名上下功夫,金庸不但在人物名字上下功夫,还开创性的创作出很多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武功绝学,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早期长篇小说里面,就特别注意人物名字,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浒传》,也许是延续“宋江三十六人赞”的一贯风格,对于地煞七十二星的人物,施耐庵不仅给了他们名字,还给了他们相应的绰号,让人一看绰号就对这个人有了大概了解,比如说鼓上蚤,母大虫等等。而《红楼梦》更是把人物名字运用到了极致,每个名字都有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含义,还会呼应整个章节,令后人研究它就研究出一门“红学”出来。
在金庸之前,武功招数其实已经有体现,但是不是很明显,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有个绝技“玉环步鸳鸯脚”,还有一些诸如“八步赶蝉”、“沾衣十八跌”、“五虎断魂枪”等一些经常出现的常规武功。在他之前,武功绝学往往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人物和情节。
而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派宗师,如何体现一个新字,除了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上面下功夫,武功绝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金庸先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情节方面诸多借鉴西方文学的构思,在武功绝学方面就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了。在前两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里,武功绝学就开始一一塑造出来,比如“百花错拳”,步步是错,合起来就是绝技,就特别有意思。而到了《射雕英雄传》里,武功绝学被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整部书的重要线索就是“九阴真经”,射雕取得了巨大成功,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宗师地位,这样的以武学秘籍作核心的创作手法无疑是十分超前的,事实证明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
我想,正是因为《射雕英雄传》的巨大成功,才让金庸先生愈发重视对于武功绝学的描述,当一个东西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功和利益时,你能不好好研究它嘛,何况金庸本来就功底深厚,塑造一些武功绝学的名字真心不困难。实际上,如果一个普通人不停的去写作,如果侧着一个方面,比如侧重人物名字,侧重武功名称,侧重武器种类,那就会到处查资料苦思冥想,照样可以想出很多精彩绝伦的名字来,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个《越女剑》十五部作品,这么多的历练想出一些奇妙名字,绝非难事。
在下面诸多创作里,金庸继续延续了射雕的套路。比如神雕里面,李莫愁就特别觊觎师妹的“玉女心经”,到结尾时候,更是引出“九阳神功”,对下一部作品《倚天屠龙记》里的武当派峨眉派以及主人公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后面作品像《笑傲江湖》,围绕着“葵花宝典”“辟邪剑谱”展开的尔虞我诈,残酷斗争,更是体现了绝学的重要作用。
起名字对于一个经验老道的写手来说,其实真的不难,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个名字,十分霸气,其时对应伏虎拳而来,当然也可以说其他数字,但是明显十八这个数字更有气势。比如“九阴真经”,九乃极数,所有数字九是最大的,彰显武功厉害。后面“九阳神功”亦是如此。像“蛤蟆功”“灵蛇杖法”完全就是仿生起名。而有些武功起名特别有含义,比如“百花错拳”、“辟邪剑谱”名字跟意思是相反的,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对比看一下,同时期一样出名的几位武侠小说家。古龙对人物名字和武器特别看重,所以有好多好听的人物名字,比如中原一点红、西门吹雪、楚留香、李寻欢……可以说最漂亮的武侠小说人物名字当推古龙。梁羽生对于武功描写也十分细致,武功名字也是颇多,不过他的书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体系下面,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大部分主角都有关联,武功要么是天山体系下,要么是融汇正邪两派,变化的多姿多彩明显比不上金庸的。
至于题主提问的金庸怎么想到那么多名字的,题主如果自己尝试写写小说,自然而然也会想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来,只不过可能没那么高明罢了。
-----
网友解答:
-----
大家从小都接触过不少武侠著作,即便是没有看过文字作品也看过不少影视作品,比如天龙八部以及笑傲江湖,这些比较经典的武侠剧不能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而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者就是人们熟知的金庸先生。而且大家也注意到在这些武侠剧当中出现了不少武林绝学同样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武林绝学全部都是金庸先生命名的,但这些武功的由来,真的就是完全由他自己想象的吗?并不完全是,至少有一部分武功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定的渊源。通过一些古代学者的读书笔记,或者是关于武术记载的文献,有一部分高深莫测的武林神功确实在古代曾经出现过。就比如少林寺的易筋经,根据记载,这是明代的一位叫做紫凝真人的道士所作的一本经卷,里面所讲解的都是一些练气健身的方法,并且详细记录了修炼的内容以及一些道家理念。
再比如说降龙十八掌,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十八掌。在萧峰接任丐帮帮主之后,对以前降龙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其中他的义弟虚竹也做了一定的贡献,通过和擒龙功进行融合将原本的掌法整理为十八式,包括是亢龙有悔、见龙在田等招式。因此在这之后,这一武林绝学才正式命名为降龙十八掌,且这些招式的命名都和易经有关,在现实当中,包括历史上并不存在这种武功。这属于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当中杜撰出来的内容。但是能够对降龙十八掌当中的各种招式进行系统命名,这足以体现了金庸老先生的渊博国学知识。
对于少林一指禅,这门绝学的来历可有些说法了。关于它的出现,还有着一个故事。据说以前有一位禅师,当时佛学禅宗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僧人的修行讲究的是以缘而顿悟,这特别看重和尚们的天赋。每次弟子们问禅师一些佛学问题,这位禅师并不做过多的言语,而单凭一根手指来指引他的弟子门人。禅师的行为引起了他身边一位小和尚的好奇。有一天小和尚被禅师留下来看守寺院,由于禅师不在,别人只能够询问小和尚。而这时小和尚也学着他的师傅一样用一根手指来和别人交流。
没想到此时别人也立刻顿悟,连忙对小和尚行跪拜之礼。小和尚暗中窃喜,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禅师。但是禅师却要求小和尚把之前的动作再做一遍,等到小和尚伸出手指的时候禅师立马用刀将他的手指斩了下来。这便有了一指禅的说法。而且在福建少林寺也有关于一指禅的练功秘诀,被福建南少林称为是寺中上乘武功。在抗战期间,由于寺庙被毁,一指禅的功夫开始向外流,曾经在上海等地也出现过。
其实对武学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在武侠小说里面,对于武林绝学的描述和命名都不是完全凭想象来的。在武侠小说当中出现的这些武功,有很多都在武术史上曾经出现或者与之有一定渊源。就比如在心意六合八法拳当中,曾经提到的十二势,是根据自然界的禽兽行为来命名,古代也有关于五禽戏的记载,自然界当中的各种动物,在生活当中的习性能够使得他们的躯体非常灵活。
而人们便在这些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将它们的行为模仿,并且记载在健身或者武术的资料上。而且十二势当中关于龙虎鹤豹的动作描述非常详细,贯穿在整套拳法当中,也为武侠小说当中的打斗提供了生动的动作来源。根据这套拳法的拳谱,可以在一些武术文献当中找到他的影子。而其中的动作也和易经八卦当中的一些卦象有关。就比如小说当中手记载的华山派有两位一高一矮的老者,两人使用的都是单刀,而他们的刀法由来也是参照周易当中的两仪四象的说法。
通过对武术史的考证,可以得知这套拳谱是由当年的陈抟老祖所创立的,而最后传给了李东风。本来在拳谱当中还记载了剑法,但是李东风的弟子并没有习得剑法,而单单学习了拳法。不过在华山上面倒是有不少道士仍然在练剑,但是倚天屠龙记里面所记载的华山派并不擅长剑术,由此可见这和拳谱所描述的内容是一样的。不过在金庸小说当中也确实有一部分武功是凭空想出来的。
-----
网友解答:
-----
金庸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从小受到的熏陶也是很多的。金庸的母亲是徐志摩父亲的堂妹,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堂姐嫁了琼瑶的三舅,钱学森的岳母和金庸是姑侄,诗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徐志摩、金庸、琼瑶、穆旦,他们一家掌握了中国近代的朦胧诗、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现代诗歌的话语权。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所以金庸,老爷子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
这些武林绝学有的历史上是真有这样的武功。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考证,均认为该书籍《易筋经》系明朝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所作,易筋经表达了道教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里面含有大量道教词汇和修炼内容。
《降龙十八掌》
相信大家对《降龙十八掌》绝不会陌生,在金庸小说中,出镜率极高(萧峰、郭靖皆以此扬名立万),甚至有天下第一神功之称。(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曾言:“降龙十八掌不愧为天下第一神功”)说了这么多,这《降龙十八掌》究竟是什么来头?
其原名为“降龙廿八掌”,经由萧峰与其义弟虚竹将之与擒龙功两种绝世武功合二为一,使得该神功威力大增,故而易名为“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共有招式十八式,其名字多出自《易经》,分别为: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鸿渐于陆、潜龙勿用、利涉大川、震惊百里、或跃在渊、双龙取水、神龙摆尾、突如其来,时乘六龙、密云不雨、损则有孚、龙战于野、履霜冰至、羝羊触藩、笑言哑哑。就拿前三招来说,皆出自《乾卦》。乾卦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当然了,《降龙十八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金老爷子根据《周易》所虚构出来的十八招武功。不过,光听听这名字,就可以想见老爷子的国学功底之深!
一指禅
一指禅,即少林内劲一指禅的省称,出自《倚天屠龙记》。
其实这个“一指禅”不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还有个佛学故事呢。这个故事说的是禅宗史上有一个叫俱胝禅师的人,由于禅宗不立文字,主张机锋、顿悟的缘故,每次有人问俱胝禅师问题,他都伸出一根手指来接引门人。这一行为被一个小和尚看在了眼里,觉得非常的好奇。一天,俱胝禅师出门去了,留下这个小和尚看寺,有人来问道,小和尚伸出一根手指,来人顿悟,立刻下跪对之礼拜。
小和尚感到非常高兴,等到俱胝禅师回来后,便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师父便要小和尚按之前的样子演示一番,正当小和尚伸出一根手指时,俱胝禅师手起刀落,将小和尚的手指砍了下来。小和尚痛苦一声,而后顿悟。
当然这是佛学故事,至于说武功嘛,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一指禅”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被称为南少林的镇寺之宝。历经数百年的改进,成为武术界的上乘功法。抗战时期,寺庙被毁,单传人阙阿水老师流落民间。六七十年代,经由阙阿水又在上海传出。八十年代后由王瑞亭老师发扬光大,而后便成为我国十大功法之一。
心意六合八法拳
熟悉武术史的大侠们知道,金大侠所写武功皆非向壁虚造,空穴来风,鲜于通施展之“鹰蛇生死搏”,有武术史中是有原型的,即目前仍有流传的老拳种六合八法拳。结合光明顶之战对鹰蛇生死搏的描述,鹰蛇生死搏与“心意六合八法拳”之“十二势”中的蛇行、鹰扬二势颇为接近。十二势是由十二种自然界的禽兽鳞类而命名的。因为动物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内在本能和固有特点,武术家则用来作为技击运用上的借鉴或象征。十二势名称如下:龙战在推掠;虎贲在拔搓;鹤列在摄引;豹掌在劈捉;猿肱在长击;熊攀在撑拔;雁翼在旋翻;蛇行在伸缩;鹰扬在鸹打;鸾趋在缠托;鹏搏在翼抖;麟盆在扣锁。此十二势贯穿于六合八法拳路中,如在架式中凡拢搓搏击的形状则属于虎贲一类姿势,取猛虎扑击之意。
依据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拳谱。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名“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拳”,简称“八法拳”或“六合八法拳”,是一种古老的内家拳,由陈抟老祖创立(《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武术人物篇也称陈抟为历史名拳心意六合八法拳创始者)。这就为华山派两位耆宿高老者和矮老者,使的是单刀,拿手绝技反两仪刀法找到了源头。陈抟老祖传多幅易图,反两仪刀法当是从老祖所传河图洛书及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推演而得。两仪化四象,四象化八卦,正变八八六十四招,正奇相合,六十四再以六十四倍之,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变化之繁,天下武功无出其右。反两仪当指方位之逆,即自巽位至坤位的逆。
根据六合八法拳拳谱,六合八法拳的传承脉络为陈抟老祖传李东风,再传元通、王德威等。李东风继承老祖武术衣钵,创编了“五字拳诀”和“歌诀”,阐明了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功理、功法的内涵纲要。李东风尝居隐山,距鹿邑东南十三里,崎岖起伏,望之上有云气,李氏隐居于此,精心意六合,为希夷门之衣砵,继传关杰、刘韵声,流传燕豫间矣。宋道人元通,法心意六合,入太华学剑,为中条(山)老姆派,曰法剑,以术治成,必得英豪绝俗正直无私者而传之。王得威,咸阳魏村人,研此拳“静”如平湖秋月、“动”似波浪起伏,进入一种飘飘欲仙的境界,把它升华到水的意境之中,故此易名为“水拳”。传道人圆融,习元通八法,传川陕间叶李两姓,不知居址。按李东风的弟子元通习心意六合,入太华山学剑,似乎李东风所传没有剑术,元通后创中条老姆派,则华岳门中剑法不显。可知华岳希夷门传承仅为拳术,剑术一脉仍在华山流传,习剑术者多为道士。倚天里华山派没有精擅剑法的高手出现或闻名于世,与拳谱记载也是一致的。
完全虚构的武功名称
这类武功名称在金庸小说中占的比重很大,小说中特别详细介绍的大部分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比如九阳神功、辟邪剑法、龙象般若功等等。这类武功为金庸创造了更加宽广的文学想象空间。其中有些名称相对简单,由表面字意便可看出其意思。比如胡家刀法、祁家剑以及家传剑法等,这些名称无需作者详细介绍,读者就能够明白武功的出处。还有许多名称是把门派和创始者名字拆分合并而来的,比如青字九打、绝剑、快刀、夫妻刀法和美女拳等等,读者一看就明白其意思。还有部分武功名称是源于文学典故或诗词歌赋,比如天罗地网、如影随形腿和袖里乾坤等等。总而言之,完全虚构的武功名称都直接或间接地将武功出处、厉害程度和门派信息等都表达了出来。
实际存在与主观虚构相结合的武功名称
《太玄经》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出现的一本武功秘籍,而它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但这本典籍却完全不同于《易筋经》这样的武学经书。实际生活中,它只是由前人综合阴阳五行和天文历法等知识,采用占卜的形式,描绘的未来世界图示的一本典籍。而小说中的《太玄经》主要是源于李白《侠客行》一诗中的末句“白首太玄经”,在金庸小说《侠客行》中,这首诗也成为了《太玄经》的载体。此外,还有部分武功名称是作者对实际存在的武功名称的一种变形,比如小说中的化骨绵掌,实际上就是对实际存在的一种掌法“绵掌”的变形。
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的文化意蕴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不难发现,小说中随处流露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金庸将唐诗宋词、儒释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都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内涵。这些文化意蕴不仅体现在武侠小说的内容之中,而且体现在武功名称之中。
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中的儒家文化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名称中,儒家文化内蕴非常丰富。最典型的就是用儒家经典语句作小说中的武功名称。比如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养吾剑法”,其中的“养吾”一词,实际上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一段经典语句。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真实性,但是不难看出,金庸在武功名称命名时借鉴了儒家文化,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的易经文化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一部历经千百年而长盛不衰的经典,被称为“千古奇书”。《易经》包含内容广泛,天文、历法,兵法、算数和地理等都囊括其中,可以说,易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易经和金庸武侠,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却有着惊人的契合度。由《易经》生发出了许多专有术语和词汇,包括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等,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和历史风情。而金庸小说武侠名称有很大一部分都包含了这些词语,比如太极拳、八卦掌、奇门三才刀、两仪剑法等。
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的数词文化
不同民族对数字有着不同的引申义,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大部分都有着独特的联想义。尽管武功名称中包含的数字基本上代表招式数量,但数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比如数字“13”,在武侠名称中就是一个很常见的数字,如“神门十三剑”、“回打软鞭十三式”等。数字“13”在许多民族文化中都被视为不详的数字,但中国却刚好相反,认为“13”是个吉祥数,尤其是在粤语地区,“13”与“实生”的读法相近。因此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中还有着一定的数词文化内涵。
金庸小说中武功名称的书法文化
在金庸小说武功名称中还蕴含了丰富的书法文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金庸充分利用了艺术通感的原则,将许多传统文艺和传统美感融入到武侠世界中,形成了一种奇幻而又纷扬的艺术效果,创造了一个充满传统美的武侠新境界。书法与武功的结合形成“书法武功”,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很常见,尤其是《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和霍都大战的精彩描绘,朱子柳的武功招式竟然全是不同字体的演化和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碑帖,让读者在欣赏打斗的过程中悄然进入了书法美学的审美境界中。还有《笑傲江湖》中的“江南四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丹青生、秃笔翁、黑白子和黄锤公。不难看出,四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是琴棋书画的一种别名,而他们彼此的武功也都具备琴棋书画的不同特征。
-----
网友解答:
-----
金庸老先生精通传统文化,因此将很多国学典故化为小说中的武功名称、门派名称或是人名。这样的名称难以穷尽,这里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名称出自《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派中人物名称与武功名称也多与《庄子》有关,很有意境。例如:无崖子取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李秋水取自《庄子·秋水》;丁春秋出自《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一句;北冥神功出自《逍遥游》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当然,逍遥派中也有与《庄子》无关的名称。如凌波微步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不过《庄子》一书推崇超凡脱俗的神仙人物,因此是一脉相承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则出自佛教传说,相传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佛教的武学名称,自然多取自佛教,如般若掌之般若、摩诃指之摩诃,都是梵文音译的佛教术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摩诃是“大”的意思;拈花指取自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花微笑的典故;狮子吼也是佛教用语,指佛陀说法如狮子吼,能震慑群兽,高僧说法也可以称狮子吼。
《射雕英雄传》中五绝的设定也很有趣。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五方对应五行,因此五绝也与五行有关
:
东方属木,黄药师名字有两个草字头。黄药师住在桃花岛,也与木有关,而他的“落英缤纷掌”取自《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木对应的颜色为青,所以黄药师常着青衫。
南方属火,所以段智兴出家法名一灯。其绝学一阳指暗合了火的阳气。另外说一句,一阳指的名称来自古语“一阳来复”,指复卦第一爻为阳爻,象征冬至阳气渐长。
西方属金,欧阳锋的名字中带着金。金主杀伐,因此欧阳锋行事阴毒狠辣,杀人如麻。金对应的颜色为白,所以欧阳锋出场着白袍。火克金,所以一灯的一阳指是欧阳锋的克星。金克木,所以欧阳锋能在桃花岛上杀人,嫁祸黄药师。
北方属水,因此北丐姓洪,带着三点水。
中方属土,王重阳的重字带着土。而且五行以土为尊,象征帝王,因此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胜出。木克土,所以黄药师囚禁了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很长时间,还从他手中骗到了《九阴真经》。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士常斋
”,回复关键词“
金庸
”,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
网友解答:
-----
金庸小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先生在书中创作除了许多的绝世武功。大部分人看武侠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幻想能练成书中的武学秘籍,纵横天下笑傲江湖。
至于金庸先生能塑造出如此之多脍炙人口的武林绝学的名字,灵冲霄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金庸先生熟读经史子集,有很深的国学底蕴
金庸先生笔下塑造的武林绝学大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国学内涵。如“降龙十八掌”中“亢龙有悔”、“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招式名称出自《易经》的爻辞(以上三招均出自乾卦爻辞)。“凌波微步”则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绝世秘籍《九阴真经》中,各位读者耳熟能详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出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少林七十二绝技中,以“般若”“金刚”“韦陀”等佛家术语命名的绝学也不在少数,可见先生在佛学上亦有不俗的造诣。
二、金庸先生见闻广博,书中许多武学现实中是存在的
比如绝世秘籍《易筋经》,真实的历史中是存在的。只不过此《易筋经》非先生书中描写的达摩祖师亲传的少林神功,而是明朝道士所创的道家导引之法。
太极拳、剑也是国术中的半壁江山,俗语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即使如此。此外萧峰血战聚贤庄时所用的太祖长拳,也是传统武术中大放异彩,源远流长的一枝传承,据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三、金庸先生人生阅历丰富,情感细腻
古墓派“玉女素心剑”,两情相悦之际,一双佳人或「抚琴按萧」、或「扫雪烹茶」、或「松下对弈」、或「池边调鹤」。当真是说不出的风流旖旎。
而若非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金庸先生安能设计出“黯然销魂掌”中「六神不安」、「魂不守舍」、「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心惊肉跳」、「穷途末路」、「面无人色」、「呆若木鸡」这般消极索然的招式与意境?
我是灵冲霄,擅长武侠,相声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网友解答:
-----
诂计有道
-----
网友解答:
-----
金庸能把关于历史问题改变成书,不得不佩服金老爷子国学功底深厚。有一部分武学是金庸自创,有一部分干脆就是拿来就用,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一些典籍的名字,金庸自创的武功以丐帮打狗棍法,降龙十八掌最为成功,拿来就用的功夫欧阳锋的蛤蟆功,是属于借用最成功的典范。至于其他功夫,像逍遥游,本是孟子所写。以及玉女心经本来就是一本经书。玉女经与素女经基本是记录夫妻房事的东西,能拿来当做绝顶武学这个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不仅武学如此连经书内容,金庸也不少借鉴。例如桃花岛一节,郭静背诵九阴真经,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道德经。以后哇哇撸撸一段梵文,一诺不懂,也不知道出自何处。
不仅这些东西有出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拿来就用的,其中暗含的东西,太多,比如天龙八部里的阿朱,阿紫。其名出自《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以乱正色。通过这段文字似乎已经奠定了阿朱的命运。
乔峰。乔峰本名萧峰,其姓得自养父农户乔三槐。“乔”字已暗含其并非本姓,如乔装,乔模乔样等,而“峰”字又遥接其父之名“远山”。金老爷子此名深意所在。
杨过,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词人刘过,字改之。杨过之名应该是借鉴刘过之名。
令狐冲、任盈盈。《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郭靖杨康,取自靖康之耻。
五绝之名,东方甲乙木。故东邪黄药师之名,南方丙丁火,南帝号一灯。西方庚辛金,西毒欧阳锋。北方壬癸水,北丐洪七公。中方属土,故王重阳。无论四方八位如何变化,终究归于中土。这也暗合了五绝之首王重阳更胜一筹的哲理,火克金,故一灯一阳指可以克制欧阳锋的蛤蟆功。
-----
网友解答:
-----
如果你多看一眼些旧派武侠小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解,就会发现金庸先生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简单列举一些:
[蛤蟆功]——宫白羽《偷拳》。
[弹指神通]——宫白羽《十二金钱镖》。
[降龙十八掌]——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降龙八掌。
[屠龙刀]——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屠龙师太用的就是屠龙刀。
[倚天剑]——李白诗“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越女剑]——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越女与袁公比剑。
[乾坤大挪移]——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乾坤大挪移之法。
[双剑合璧]——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紫青双剑合璧。
[神雕]——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神雕。
另外如人物刻画等等借鉴得就更多了,新派武侠小说对前人都有借鉴不只金庸,甚至现在的武侠小说网络修仙等都在汲取前人的馈赠。
也并不能因此否定金庸先生的伟大,金庸先生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创造新兵器、新武功、给女主起个好名字。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些旧派武侠小说,如《蜀山剑侠传》等,看完后你会跟我有同样感触。
-----
网友解答:
-----
最近刚好在看国学小名士。其中就有一道题是金庸先生书中的武林绝学与出处的连线。那一道题里的武林绝学所有出处都是诗句。现在没有无线,回头接了无线我再把原题找给大家看一看。
安利一下大家去看国学小名士,里面有一个老师说得很好,我们看三国演义要对照着三国志看,还要对照着后汉书看,还要对照资治通鉴看。
很多文学作品包括史书都是相互印证,相互辩证
。
金庸先生书看多了,武林绝学的招式自然是信手拈来,
我们书看多了,经历多了,重新看一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我们就拿楼梦来说,看第一遍能把人物关系理清楚就很厉害了。看第二遍我们可能就会思考贾府是怎么一步步衰败的,作者又埋下了什么伏笔。看第三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研究研究里面的诗词歌赋,还有里面的谜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谜底是烟花的谜语。烟花璀璨一时,但终究烟消云散,暗示着贾府的命运。这个伏笔比较明显。大家也普遍知道。一个谜语就有如此魅力,那么里面的诗词歌赋,作者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头几遍诗词歌赋都是直接跳过。我倒是想建议大家也建议自己有空去研究研究里面的诗词歌赋。
------------------
推荐阅读:
你给父母办寿宴,千万别收礼金,因为别人赴宴已给你面子。怎么看?
上一篇:古代时说的幽州,是现在的北京吗?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