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还拼命打,是穷怕了吗?
网友解答:
下辩之战——刘备受挫
建安二十三年春,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三国志
公元217年,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率军进攻汉中,当时曹操留下征西大将军夏侯渊,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张郃留守汉中,自己则身处长安。刘备首先派遣张飞,马超,吴兰作为先锋部队,进攻武都郡,那么刘备为什么派遣那么豪华的阵容进攻武都,而不是直接进攻汉中呢?
刘备是想切断夏侯渊的后勤补给线,夺取武都就能占据祁山,阻止曹操从祁山运输粮草供应给夏侯渊,且夺取武都郡,能够让夏侯渊腹背受敌。同时派遣陈式进攻徐晃驻守的马鸣道,以求切断汉中与许昌的联系,阻止曹操以许昌调兵救援夏侯渊。然而汉中之战并不顺利,刘备虽然对进攻武都一路寄与厚望,将几个顶级将领都派遣过去了,可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乎刘备预料:
吴兰战败,部将任夔被斩。张飞、马超抛弃吴兰,向汉中逃窜。被抛弃的吴兰被阴平氏人斩杀,进攻武都这一路彻底失败。进攻马鸣道一路的陈式也被徐晃打败,损失惨重。刘备亲自与夏侯渊争夺阳平,也不顺利。
发兵何疑——杨洪的建议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三国志
公元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受阻,损兵折将,于是写信给诸葛亮,让他再调兵遣将支援前线,势要夺取汉中。这时候诸葛亮却犹豫了,全民皆兵,主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曹操争夺汉中,是否穷兵黩武,为了一个汉中这样做是否值得?于是诸葛亮向杨洪问计。
杨洪向诸葛亮指出了夺取汉中的重要性: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刘备集团的生死存亡就在于汉中,如果没有了汉中这个屏障,蜀地也无法守住,(曹操占据汉中)这是家门口的祸事,如今的局势那么危急,益州的男子都应该去前线作战,女子都应该去为前线运输粮草,发兵汉中又有什么疑惑的呢?
诸葛亮采纳了杨洪的建议,将整个蜀地能够调动的人力物力都调到前线与曹操争夺汉中,从这点看,为了夺取汉中,刘备的确是不计代价的,汉中前线的刘备军,应该不会低于十万。
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
汉中刘备打得并不顺利。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一路损兵折将:吴兰战死,张飞、马超败退;陈式部攻击徐晃驻守的马鸣道,也损失惨重,死伤甚多,刘备亲率的主力进军阳平关,也不顺利。
从公元217年到公元218年,刘备和夏侯渊在阳平相距一年,都未能打败夏侯渊。刘备得到诸葛亮调来的兵力和物资之后,再度强攻阳平,却依然没法打败夏侯渊,刘备在阳平一线受挫整整2年,依然没有丝毫进展。
公元219年,法正建议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强行渡过沔水,占据定军山,夏侯渊原本占据汉中有利地形,所以刘备强攻损失惨重都未能击败他,现在占据定军山以后,刘备集团也占据了有力地形,成功引诱夏侯渊过来争夺定军山,这样一来,刘备就可以成功反客为主。
夏侯渊与张郃一起围攻定军山,夏侯渊驻守在定军山南围,张郃驻守在定军山东围,刘备集中兵力,分为十部,对张郃部发起猛烈进攻,为了避免汉中防御体系的奔溃,夏侯渊派遣部队支援张郃,可是刘备对张郃发起更强烈的攻击,支援的部队也无法成功救援张郃,夏侯渊终于忍不住,亲自率领主力救援张郃。可是夏侯渊不知道,他已经中了法正的
“围点打援“
之计,刘备遇料到夏侯渊亲至,放火于夏侯渊救援张郃的要道。夏侯渊身为主帅,居然亲自去修补被火焚烧的鹿角,刘备却早已经部署好伏兵,夏侯渊修补鹿角之时,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最终阵斩夏侯渊。
参考文献:
《三国志》
-----
网友解答:
不是穷怕了,而是没有安全感。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就相当于自家大门
。你想,如果一个家
连大门也没有,家里的财产安全
,人员安全怎么会有保障?因此刘备必须拼命打。
一、对于曹操来说,汉中为何是鸡肋?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就像鸡肋,吃之有味,弃之可惜。吃着还是很有味道,可是没有什么肉,靠它吃饱肚子,滋养身体那是不可能的,鸡肋没有什么肉,而且
营养也不够
;然而要是
丢掉它也很可惜
,原因在于它虽然没有啥营养,可是吃起来很有味道,否则凤爪鸡翅之类的食品也不会卖的飞起来吧?
汉中就像鸡肋一样,已经掌握在手里,就这样丢给刘备,心里非常不甘心,可是要是坚守下去,心有余而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中已经没有什么经济利益。
说汉中已经没有积极利益,那是因为在占领汉中以后,为了扩充关中和洛阳附近人口,曹操有步骤有计划的将汉中的人口迁移出去。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汉中能够留下来的人口已经很少了,除了一些基本的民夫外,看不到人烟。
一个地方连人烟也没有,那就没有什么经济产出;没有经济产出,这个地方就相当于已经被废弃了。既没有人口,又没有经济产出,这个地方对于
曹操来说就是随时可以放弃的地方
。
2. 汉中路途遥远,补给困难。
汉中距离关中路途遥远,需要翻越崇山峻岭,消耗极大。在和平时代,消耗就消耗吧,可是一旦在汉中发生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兵员的调动,物资的补给必须要迅速到位,而汉中到关中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道路极其崎岖难走,非常的不方便。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中才刚刚被收复,战乱才平息,生产需要慢慢的恢复。经过几十年的战乱,
关中已经残破,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汉中
。如果把汉中当做战事的最前沿,这就需要关中做后方去补充和支援汉中,这对于关中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因为连关中的经济恢复也要仰仗关东地区。如果物资动关东运到汉中来支持这场战役,对于曹操来说是无法实现的任务,即使勉强完成,也会拖垮曹魏的经济发展。
3.曹操其他地方战略压力太大。
如果连汉中也要争一争,那么曹操需要争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荆襄前线,合肥前线,三个方向都在争,这对于曹操来说压力太大,实力不够。
这三个地方,曹操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选择保留其他地方。
如果不要荆襄地区,
那么许都就难以保全,许都保不住,洛阳和豫州地区报得住?核心利益不能丢,因此荆襄地区必须拼死保住。
如果不要合肥地区,
那么淮河地区就难以保全,淮河地区保不住,豫州地区,徐州地区等这些曹魏核心地区也就失去了屏障,因此
合肥地区也必须拼死保住
。
这样就只剩下汉中地区了。
没有了汉中
,曹操还可以凭借关中地区来抵挡来自汉中的进攻。要知道从关中到汉中是关隘重重,道路崎岖不好走,可是从汉中到关中也是一样。
只要守住从汉中到关中的几条关键道路,就可以锁死汉中,这样就可以以极少的兵力抵抗刘备。
如果需要的兵员少了,那么物资消耗就少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关中进行防御,这样战线就非常短,便于物资运输,
利于曹操而不利于刘备
了。
正是以上三个情况,
曹操才认为汉中已经是鸡肋之地,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体面的台阶下,然后从容的放弃汉中。
二、对于刘备来说,汉中为何是门户?
先看以下地图
为何刘璋时代,他不关注汉中呢?不是刘璋不关注汉中,而是张鲁已经替刘璋守住了汉中,而张鲁战斗力实在太次,虽有
吞并益州之心,可是没有那个实力
,因此刘璋只需要部署一部分兵力就可以阻止张鲁的野心。
况且那个时候曹操距离汉中十万八千里,毕竟关中还有那帮军阀在打来打去的,天然的
阻隔着那个狠人曹操
。
等到曹操收拾完马超这帮关中大汉后,刘璋就非常着急了。
在他看来,张鲁是守不住汉中了,因此找来刘备帮忙去先打张鲁,夺取汉中,帮他守益州。
因此刘璋时代的汉中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只是曹操来了之后,汉中一旦到了曹操手里,
益州就变得不安全
。
当张鲁、刘璋这些人烟飞烟灭后,汉中只剩下
两强在争夺
了。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如果拥有汉中,就可以减轻蜀中地区所承担的防守压力。从汉中进入蜀中需要经过两条道:
一
个就是米仓道进入巴郡。
还有一个就是金牛道,这个是通往成都平原的要道,而金牛道上有一个重要的关口就是剑门关
。
单凭剑门关是无法守住通往成都平原的道路,毕竟它只是一道关口而已,如此压力依然很大。
如果拥有汉中通往关中的诸多关隘作为防守,将
魏军抵御在汉中之外
,那么对于蜀汉来说,安全保障就更大。
这就如同一个大门一样,如果只是一个木门作为大门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如果在木门外面再加一个防盗门,不是更加安全吗?
如果说木门就是剑阁,那么防盗门就是汉中
。
有了剑阁和汉中作为双重保障,成都平原就更加安全
。
蜀汉有三个重镇,如汉中、永安、南中。
永安有重兵以防守东吴,可是东吴实力不够强,此处的兵力在蜀汉初期比较多,后来逐步裁减撤往汉中关键地区;永安虽然也有兵驻守,可是依然以汉中为主。汉中守住了,永安自然就安全了。
汉中对于刘备来说必须保住,拼光了也要保住,就是男人打光了,女人也要上,士卒打光了,将军也要上,
没有可能或者放弃一说
。
可是曹操就不能这么干了,没有了汉中,还有关中。假以时日,只要实力恢复过来,夺取汉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因此放弃汉中去保更重要的地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
三、总结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邓艾等人率领十八万之众分五路进攻蜀汉,其中钟会以十二万之众,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入汉中,逼近剑阁,而邓艾借机偷过阴平道逼近成都,顺利的消灭了蜀汉。
可见,汉中于刘备就是家里的大门,没有了大门,所谓的财产哪里守得住呢?可是对于曹操来说,没有这个鸡肋,日后还有更肥的鸡等着呢。
只是可惜的是完成这个夙愿的不是他的子孙而已
。
-----
网友解答:
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鸡肋,对于刘备来说,可就不是鸡肋了,汉中对于益州来说,是扼守益州的北边门户,是北方进入益州的唯一通道,是刘备政权生死存亡的重要屏障。
为什么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鸡肋?
还得看地图。汉中与曹魏的领地关中,中间隔着八百里的秦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是就是这里八百里的秦川,从陇右、关中到汉中从西到东分别有五条道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
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控制益州的蜀汉,是进攻益州的前沿阵地,
换句话说,要想攻取益州,必先攻取汉中。
汉中其次的意义就在于保证关中及陇右的安全,防守重心前移。
曹操在夺取汉中后,司马懿和刘晔曾力劝曹操乘机攻占益州,曹操拒绝了,曹操拒绝是出于政治原因,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在加紧政治上的纂位与夺权,不能远离政治中心,所以拒绝了进一步攻占益州的建议同,并说出那句著名的话:得陇岂能望蜀。
也就是说曹操无意攻占益州,那么汉中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只能是将关中和陇右的防线前移,而为了维持汉中,曹操得大量驻军,汉中的百姓又都被曹操迁走,要解决后勤供应问题,就得从后方的关中和陇右运粮,这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路又不好走,非常不方便。
因此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只能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
刘备为了拿下汉中,可是投入整个益州的人力、物力资源,达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这是因为刘备对于汉中,势在必得。
汉中是益州的北边门户,从关中、陇右进入益州,汉中是必经之地,
北方的曹魏政权为了统一天下,必须要占有汉中才能攻击益州,同样,益州割据政权为了北上扩展势力,必须占有汉中。
益州地形特殊,四面都是山,中间是个成都平原,形状就好借是个盘地,四周高中间低。
三国时期进入益州主要有两条路,一是从北方的汉中进入益州,
二是从荆州沿长江逆江而上进入益州。控制汉中,就控制了从北方进入益州的道路,那么益州就相对安全了。
刘备拿下汉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防线前移,而且是移到了八百里的秦川,从关中及陇右进攻汉中只有五条道路 ,只在守住 这些进入汉中的通道,就能保证汉中的安全,防守压力相对来说较小,蜀汉与曹魏就在汉中形成了缓冲区,那么益州相对来说就安全多了。
刘备为了夺取了汉中,可是全军压上,除了关羽外,蜀汉所有的名将及军队,全部上阵。
刘备夺取汉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夺取了汉中,蜀汉就有能力威胁到西汉时期的旧都长安,就能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的路径,进而消灭曹魏,统一天下,这是刘备的终极目标。
对于汉中,刘备当然要拼命了,不是穷怕了,是为了终极理想和保证益州的安全,才这么干的。
-----
网友解答:
赫赫汉中郡,南郑古凉州。汉中之战,是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决战,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持续长达两年之久。
刘备集团的马超、赵云、张飞、黄忠、法正、黄权等人,曹操集团的曹休、曹洪、曹真、夏侯渊、徐晃、张郃等,都参加了这次会战。其中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战成名,并因此被封为五虎上将。
许褚在押运粮草的过程,因为醉酒被张飞打败。曹操一退再退,最终决定撤出汉中。在此前,曾以鸡肋为暗号,杨修从中听出了曹操的意思,也就是有意撤军。因为擅自传达妄自猜测的旨意,杨修被曹操以祸乱军心之罪斩杀。
但不久后曹操再一次吃败仗,险些丢了性命,最终不得不撤出汉中。
有人就有疑虑,为何曹操都说汉中是鸡肋了,刘备为何还要拼命的攻打,真的是穷怕了吗?其实很多人误会这个鸡肋的意思了,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操说汉中是鸡肋,是因为曹军在汉中之战逐步败退,没有取胜的希望。
汉中之战刚开始,黄忠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这给曹操集团一个极大的震慑。
后来黄忠联合赵云突袭曹军后方以及粮草,取得优异的成绩。王平因为与徐晃不和,烧了大营,前去投靠了赵云。刘备封王平为偏将军,而王平也成为夺取汉中的向导。
后期许褚因为醉酒押运粮草,被张飞打败。马超又驰援汉中,曹军连续败仗。最后曹操被黄忠射掉了大牙,险些丧命(演义记载),曹操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在汉中讨不到什么便宜,但是撤军又太便宜刘备了。
在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曹操才说汉中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想夺回汉中几乎没有可能,这是他很无奈的说法。但并不代表汉中这个地方是鸡肋,恰恰相反,汉中是一块宝地。
其次曹操说汉中是鸡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曹魏的重点发展方向不在汉中。
早在益州被刘备夺取之前,别驾张松曾代表益州之主刘璋前去拜访曹操,主要目的是益州向曹魏称臣,希望曹操共同对付汉中张鲁。
然而曹操却故意把张松气走了,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无意于汉中和益州的争夺。当时曹操刚刚消灭马超,夺得雍凉,国力消耗巨大,曹操想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努力壮大中原地区。因此张松在向曹操献出益州的宝图的时候,曹操并没有什么兴趣。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张鲁因惧怕刘备势大,不得不向曹操投降了,这样汉中就落到了曹操手上。但曹操的发展重点依然不是汉中,而是人杰地灵、物产富饶的中原。
汉中之战,曹军又节节败退,曹操因此更觉得汉中是个鸡肋。然而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曹操作出的选择,假如它真的是一个鸡肋,曹操也就不会参加汉中会战了,就会直接让给刘备了。
再次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汉中是一块关乎到生死存亡、关乎到大汉江山的宝地。
益州是一块宝地,易守难攻,周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秦岭,西有云贵高原。
可以说益州有天然的屏障,其他军队想打进来,几乎不可能。但有时候优点也会变成缺点,因为想从益州打出去更是难以登天,而刘备要想匡扶汉室,就必须打出去,这样才能消灭曹魏政权。诸葛亮隆中对说的很明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直取长安洛阳,则大业可成。出秦川取两都,则汉中就是必经之地,没有汉中刘备集团就无法平定中原。而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一步已经完成,因为当时镇守荆州的正是上将关羽,不久后关羽也确实率军北伐樊城。
可以说刘备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步伐走的,因此汉中就成了他必争之地,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拿下,因为这是汉室的希望所在。这就是为何曹操说汉中是鸡肋,而刘备却要拼命夺取的原因了。
你是如何看待汉中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网友解答:
汉中之地,对曹操来说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可对刘备来说则是“无汉中则无益州”的战略发展要地,怎么不要?
曹操对汉中的态度是多一块少一块都不影响大局,而刘备对汉中却是看得很重的。
“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力夺汉中
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的时候,大军陷在了汉中战场,镇守后方的诸葛亮一向求稳,所以也不敢轻易地出兵救援,是丞相从事杨洪力劝诸葛亮,让他发兵。
“汉中则益州之咽喉,此存亡之机,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当今之际,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由此可见,汉中对益州来说,则有如函谷关之于洛阳、长安的关系一样。作为蜀地咽喉的汉中,不止退可保成都,进可蚕食雍凉,能做护家前线,也可做进取跳板。
刘备要想在成都建国,则非夺下汉中不可。
而且汉中作为老祖宗刘邦的
“龙兴之地”
,夺下汉中更有利于集团的凝聚,让
“兴复汉室”
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刘备不是穷怕了,而是为了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反观曹操来看,汉中则是他举棋不定的难题
在曹操早先拿下汉中之后,接纳了张鲁,得到了汉中库存,又连续数次命张既等迁移汉中的人口,到了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汉中的综合实力其实已经不能和张鲁时期相比了。
尤其是汉中离曹魏中心太远,不说邺城、洛阳,就算是长安,也有着千里秦岭这一大难关要跨越。
曹操是不可能在汉中耗费太多精力的,当年他之所以不敢得陇望蜀,失去统一蜀地的机会,就是因为他害怕会陷在成都战争,而且东边孙权出兵,北边战火再起,所以曹操才会急忙班师,留夏侯渊镇守汉中。
而在当时,刘备是举国出动夺取汉中,自己却要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不可能在汉中投入过多的兵力。
再加上夏侯渊战死,集团里一时还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曹操只好把战线往后推到子午谷——长安一带,把跨越千里秦岭这一难题留给刘备他们。
至于曹操为什么说汉中“弃之可惜”呢?我认为这是关乎到面子问题,毕竟汉中这块地盘是掌张鲁经营已久的,被抢了的话,在张鲁那边说过不去。而且当时正值曹操的多事之秋,各方势力像赶集似的,都想来凑热闹,这时候来一场败仗,即折了士气,也损了面子。
本文作者\u002F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
网友解答:
从地理上说,汉中对曹操是鸡肋,对刘备可不是。秦岭比大巴山要难翻越,曹操不要汉中,顶多就是少了个进攻刘备的桥头堡,从关中进攻汉中不容易,反过来,从汉中进攻关中也难啊,但是对刘备来说,汉中不打下来,巴蜀就很危险了。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刘备才赶紧和孙权签了盟约,从荆州赶回去进攻汉中。
-----
网友解答:
刘备有两大最得意的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两次都打败了曹操,曹操真的认为汉中是鸡肋吗?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曹操并不是认为汉中是鸡肋之地,因为汉中对蜀汉与曹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益州的北大门,蜀汉拿到了汉中,曹魏就打不进来,这个也是蜀汉能支持几十年的原因,如果是曹魏拿到了汉中,那么再打进益州,也就是几年的时间。
如果说关羽失荆州,让刘备和诸葛亮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那么曹操失去了汉中,就注定曹魏在几十年里,根本灭不了蜀汉,更何况是平定天下,所以最终是晋朝统一了天下,而不是曹魏统一了天下。
汉中本来在张鲁手里,张鲁依靠着汉中之地,一直跟益州的刘璋对抗,而后来曹操征张鲁,张鲁就半打半投降了曹操,曹操还给他封了万户侯,汉中就落入曹操的手里,曹操任命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
但是夏侯渊这个人与孙坚、孙策一样,曹操曾经告诫他说,为将者不应该只凭勇猛,还得凭智慧,否则只是一个匹夫而已,夏侯渊为什么死?就是因为他做为统帅,竟然带着士兵亲自去修鹿角,最后被黄忠偷袭而死。
本来曹魏是主动的,现在就变成了被动的,曹操一听汉中有失,就率大军前来攻打,而是刘备已经做好了打算,他不需要打败曹操,他就跟曹操耗就行了,因为汉中远离曹魏大本营,曹操肯定会粮草不继。
曹操想跟刘备决战,可是刘备就是坚守不战,曹操一点办法也没有,想跟刘备打吧,人家根本不打,更说不上打败人家,想在这边耗吧,自己又更吃亏,曹操也很烦恼,正在这个时候,军令官前来问今晚的口令。
曹操想到目前的处境,就说了“鸡肋”,军令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这个聪明人自然明白,就给大家解释说:鸡肋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打想撤军啦,其实曹操说鸡肋并不是指汉中,而是目前的处境,骑虎难下,他哪里不知道汉中何等的重要?
-----
网友解答:
对曹操是鸡肋,对刘备可不是哦
从地理上来说,汉中和蜀地都属于四川盆地,所以汉中对蜀地难以防守,所以曹操如果要占领汉中就要尽起大军同时占领蜀地,所以对曹操来说,就是鸡肋
对刘备来说,如果不占领汉中,那么汉中的势力会不停的攻打自己,所以刘备无论如何就要占领汉中
这个关穷啥事?
-----
网友解答:
为什么?绝对不是穷怕了,谁会嫌弃自己的地盘大,人口多。我想应该不会吧,这也是曹操为什么也打过汉中,但曹操为什么说是鸡肋呢?在于对于曹操来说,为了一个的易守难攻的地方但又是战略位置不突出的地方,耗费国力不值得。
因为汉中对于曹魏来说,战略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刘备来说就不一样了。对于蜀汉,汉中的战略地位要高得多,为什么?
首先就是汉中是益州的屏障,这个屏障主要是应对北方的。
汉中不在刘备手里,无法安心伐魏,因为怕有人在后面捅刀子。
汉中的物产对于刘备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多一个大粮仓,有谁不乐意。
所以综合来看,刘备取汉中是迫不得已。曹操取汉中是多它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不少!
-----
网友解答:
赤壁之战后,曹操放弃南郡,借道西凉拿汉中的目的就是为了灭东吴,拿了汉中以后再图谋益州,拥有了益州以后,东吴借用长江天堑的地利就没有了。事关曹操一统天下的汉中怎么可能是鸡肋?
因为汉中的至关重要,所以215年孙刘第一次荆州之争后,孙权接受了刘备的求和,把占领的零陵还给了刘备,并同时发兵合肥,吸引汉中的曹操南下,此后数年,孙权牵制曹操及其主力大军直到218年,因为孙权的威胁,荆杨一线除了原本的守军以外,曹操还留下了二十六军十万屯兵居巢,由夏侯惇统领。
而217年的大瘟疫对曹军也造成了极大影响,所以即使曹操返回汉中也没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汉中争夺,即使如此,刘备也是惨胜。
曹操死后,曹魏和东吴都觊觎益州,但是因为相互牵制谁因为无法倾力进攻夺取益州,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就显得蜀汉是积极进取,其实不过是夹缝里求生存,一旦魏吴对抗的平衡被打破,就是蜀汉灭亡之时,所以孙权死后,东吴逐步开始内乱,无力对抗曹魏的时候,曹魏出兵灭掉了蜀汉,然后才有了三分归晋。
事关曹操一统天下的战略,事关东吴的存亡,对于曹操汉中怎么可能是鸡肋,鸡肋说纯粹是故事而已。
-----
网友解答:
吃不到葡萄的就说葡萄酸,曹操同样不能例外。
-----
------------------
推荐阅读:
人到中年,在单位从一个重要骨干到现在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要不要辞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