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网友解答:
-----
中国和印度是两种社会,中国不会像印度一样被侵略者变成殖民地。
原因有两点: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不同
对于侵略者来说,印度简直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殖民地。
为什么呢?
因为在英国人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印度从未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直到英国人的出现。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国”一样,是若干个小国的几个。什么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统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从17世纪英国势力进入印度开始,英国人用了超过两百年,才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将“印度”首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带到了历史舞台上。
而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也非常高明,英国人并非鲸吞,而是步步蚕食。而且,英国人也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而是通过拉拢印度的上层阶级又打又拉。从整体上看,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没有爆发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始终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和印度的分裂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印度人对英国人也并不反感,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殖民者真是太多了。
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什么雅利安人、莫卧儿人、大月氏人、塞人、波斯人、蒙古人等等等等,基本处于谁见谁打的状态,对于中亚和西亚的势力,要是没打过几次印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亚洲强国。
而英国人相比于其他殖民者来说,已经算是文明多了,至少大规模屠杀比较少。而且英国人为了让印度的资源外运,还下血本给印度建立了基本官僚体系和铁路系统,所以很多印度人对英国人真的是感恩戴德。
而中国,跟印度是完全不同的。
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人就接受了大一统的基本观念,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统一,让中国拥有了统一的政府,无论这个政府有多么孱弱,多么腐败,他终究有一个底线——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败,如果列强要彻底推翻他,他也一定会和列强拼命的。
所以,当列强进入中国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盘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这就意味着步步蚕食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远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种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种姓,就等于控制了印度。而中国人从来就富有反抗精神。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未停歇。
尤其是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战斗力很差,却让列强深深的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知道了靠武力政府这个大国是不可能的,八国联军的首领,德国的瓦德西元帅就曾经跟各国公使说——“先生们,除了现在的中国政府之外,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
中国和印度的外部环境不同
中国之所以没被征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这只羊,面对的狼太多了。
还真别笑,殖民者太多,也是一种优势。
英国人入侵印度时,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屈指可数,踏入印度的只有英国一个。英国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阻拦,没有人掣肘。
而鸦片战争之后,盯上中国这块肥肉的国家太多,谁也不允许对方多吃一块。
仅仅一个东北,就有俄罗斯、日本两个大玩家,英国、法国两个小玩家。日本想占领辽东半岛,还要被英、俄、法三国干涉,强行让日本退出。
想要在中国身上割块肉,需要其他几个玩家的统一,而分赃不均是世界上所有的犯罪团伙都要面临的问题。
李鸿章就是靠着八国联军内部的矛盾,才能让《辛丑条约》只赔款不割地的,中国在列强的鸡蛋上跳舞,才能一直坚持到二战。如果当时中国身边只有一个侵略者(比如日本)的话,恐怕中国很难挺过那场殖民大潮的。
-----
网友解答:
-----
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丘吉尔语)因为在西方国家里。
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而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始终基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分裂。
晚清末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说道:
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显然,雄狮般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成为殖民地的奴隶。
再一点就是国土广大的中国,根本无法被一个国家所占据。几个国家瓜分又得不偿失(也有分赃不均的原因。)
中国自古就是大一统王朝,向心力十分强大。意图分割国家根本不现实。再就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就可以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比自己殖民利益更大。所以就放弃了殖民统治。
还有就是,满清落后只是军事和政治制度落后,但国家架构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清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殖民化中国已经不现实。
而通过不公平贸易,金融经济却可以更加合法性掠夺财富,这样岂不美哉?也就是说,不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最关键在于,殖民统治地,首先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文字与文化,因为文字与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与文明基因,是民族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西方国家要在文字和文化上消灭中国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文化是中国免于被殖民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
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将印度吞并,1840年进入“大一统”的中国时,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欲殖民对象和新的国际环境。
(1)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彻底吞并“一盘散沙”的印度
英国在1600年代逐步入侵印度。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在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殖民地,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正式结束。
在250年的历史中,英国通过与部分土邦合作打倒另外一批的方式,逐渐控制印度。印度历史统一时间较短,更多的只是文化统一,历史共同记忆不多。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桎梏导致精英阶层臣服国家也就臣服了。印度相对更容易占领。
(2)中国则具有“儒家思想下的大一统思想”基础,对于外敌有着天然地抗拒
与印度不同,中国则因为有儒家思想两千年的统一流传,使得民众对清廷的认同感要比印度强得多。虽然,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自康熙中后期,清廷就继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统治方式——汉人聚居地采用儒家、各少数民族采用原有宗教的思想统治。在乾隆朝开始就已经对清廷具备认同感。
义和团运动就是典型代表,还有如“捻军”也仅是传统的反官府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受到众多人的认同,但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民族是没有儒家思想”重要的。
(3)中国人的反抗,各列强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使得我国免于印度的悲剧
1840年进入中国之后,各列强相继而入,英国已经没有时间在殖民中国了。加上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令人眼花缭乱地权力合作与战争,其各方矛盾正可以成为我方利用。
美日两国在当时都属于新兴帝国,其实力都还不行。例如美国主要实力放在拉美地区,日本更是在打赢了沙俄才真正成为只有区域地位的世界级列强。因此,在殖民问题上两国都是以英国马首是瞻。
中国的统治阶层虽然以妥协投降苟安为主,但底层民间的反抗却有思想领导者。还要说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虽然他们的问题不少,但在反对外敌侵略上却高度统一。由此,使西方侵略者认为:与其自身殖民倒不如清政府“以夷制夷”。
由此,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愿意维持清廷的一定统治。特别是英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最大的蛋糕因此不希望打破这种平衡。而“平衡”是英国维持“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主要方法,而这使其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
网友解答:
-----
因为我们不想当狗,想做人!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作为东方国家的我国,古代是极其辉煌的,然而近代却是极其悲惨的。
但是相比于印度而言,我们的运气又好了太多,在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时,我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愤然而起,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同为四大古国之一,印度和我国同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为何近代以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历史背景不同
|虽然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中印两国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实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例如四大发明;完成了专制皇权的政治框架建设,例如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完成了疆域各板块的整合,统一了中原、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而印度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打瞌睡,除了不断被征服,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更大的建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存在,在南亚次大陆这片热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土邦,在英国殖民者打败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主人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印度。
而我国自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确立了专制皇权的大一统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高度集中的特性,它使统治区域的各板块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特别是能对外来入侵进行相当强烈的反抗。
所以当殖民者登陆我国沿海时,尽管清军战斗力弱鸡,民众麻木愚昧,但殖民者仍然遭受到层出不穷的反抗,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用全新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殖民利益。
相比之下,在印度就简单多了,虽然英国殖民者人数较少,但是只要给予土邦领主以巨大的利益,他们就心甘情愿的为英国殖民者所驱使,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马前卒。
2、国土面积不同
庞大的国土面积,不仅意味着海量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还意味着巨大的国土纵深。
而我国和印度之所以遭受到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要比印度大得太多太多。
清朝末年,即使我国的领土总面积从1316万平方公里下降到1100万平方公里。但总面积仍然几乎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的三倍。
这就使得同样是遭受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想要彻底征服我国,就需要比印度多派出至少三倍的力量。
而无论印度还是我国,距离英国本土至少万里之遥,每多派出一名士兵,就意味着多一份付出,这对于侵略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而且,由于印度从来就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所以即使是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也是英国人包打下来的,国土纵深什么的无从谈起。
而当时的我国领土,大部分是清朝前期统治者开拓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使得清朝在面对殖民者入侵时,能够比印度更充分地利用国土迟滞列强的侵略。换句话说,清朝能够割让
更多的边缘领土保住主体部分。
3、殖民者不同
中印两国在近代的国运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面对的侵略者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我国和印度几乎同时遭受列强入侵,但当时的明朝对侵略者进行了激烈反抗,迫使早期的侵略者难以得逞,而印度则开始一步步被侵略者蚕食。
等到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时,印度几乎已经全面沦为英国殖民地,而清朝的厄运才刚刚开始。
不过虽然侵略清朝的列强有很多,但正因为侵略者有很多,对清朝的殖民诉求不同,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在全面殖民清朝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俄国想要全面占领长城以北,英国和日本就坚决不同意。
而因为列强的相互扯皮,清朝统治者也充分发挥“以夷制夷
”
的策略,在客观上保全了大部分领土。
而列强也终于意识到:清朝不是印度,想要彻底殖民清朝,甚至独占清朝的美梦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在近现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
我国的社会各阶层对于西方文明具有超乎寻常的默契和警惕性,从基督教在我国推广的举步维艰就能看出端倪。而地主和士绅阶层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和中华文明圈外的蛮夷合作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这也在客观上使列强的侵略无法一帆风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今天太阳挺大,晃的老梁晕晕乎乎,搞的俺心情也不错。转头就刷到了题主的这个问题,老梁乐了。
印度,三哥啊,好久不见。接着就让老梁想到了他那嘎达,慢悠悠横穿十字路口的牛,飘着各色动植物尸体的恒河,一边整一口美滋滋的恒河水,一边用左手抓着咖喱往嘴巴里塞的人,还有那多如牛毛的宗教,超级让人不安的治安……
啊,转过头来,老梁就想问一下题主,你是咋想的咱大清是上不了台面,但也不至于和这么一个玩意比吧。
好吧,既然你的问题已经出来了,老梁就勉为其难的回答你一下。
印度为什么沦为殖民地
毫无疑问三哥就是个问题儿童,印度这大个蹲在南亚次大陆上,貌似现在是那嘎达最大的国家。但老梁要说的是,这哥们过去根本就不存在,印度这俩字代表的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地区的字号,咱说的再明确一点这俩字就是地理词汇而已。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要反驳了:“老梁你快别扯犊子了,人家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瞅见没有里面有个国字。大统一王朝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你是装看不见,还是眼睛咋的拉?”
印度文明,那全称叫印度河文明,两城市统治一百多个村子。这俩城市老大了,方圆五公里。很奇葩的是,这国家让这两城市轮流作为都城,也就是说这都城你做两年,下一轮我来做两年,很民主的。
至于您说的哪倆大统一王朝,事实上他仅仅统一的是北印度,而且这时间还不算长,所以说印度在过去的时候,仅仅是个地区的代名词,没毛病。
三哥将印度俩字变成一个国家,这完全依靠外来物种约翰牛英国佬。那将整个印度连接起来的铁路,约翰牛修的,就那铁路线都用到了现在。还有那政治体制约翰牛实在看不下去了,也是为了提高约翰牛自己对印度的管控,捂着脸帮着印度那帮子高种姓建立起来的。对,还有那放在全世界都相当完备的教育系统,约翰牛帮忙组建的。到了现在印度那帮子高种姓都拒绝说印度本土语言,人家扯着嗓子吼英语。
咱转过头来说说殖民的目的是为了啥?说穿了就是为了钱和资源。所以约翰牛为了这两样东西,通过殖民将一个散乱的印度给统一起来,方便管理,方便约翰牛更加高效的收集印度的钱和资源。在这种扶持下那些个所谓的高种姓权利更加的稳固了。
对于双方来说,一个要的是权利,另一个要的是钱和资源,双方一拍即合,这殖民地就产生了,当然苦的是社会底层的印度老百姓。
为啥中国仅仅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这么说吧,亚洲这嘎达,扛着欧罗巴文明口号,实质是强盗文化的白皮肤的家伙们,只有三个地方没有被殖民,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小鬼子,再有一个是泰国。
中国实在是是太大了,文化的根基让咱这国家抱团抱的紧。小鬼子个子不高但敢跟老毛子对怼,拽着德国佬的尾巴上家伙,一帮子强盗怂了。最后一个泰国这就是个滑头,到现在都聪明的紧。
咱把话题扯回来对应着印度说说题主的问题
咱大华夏,被满清拽着后腿硬生生拖了小三百年,衰败是衰败了点,但好歹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咱大华夏自打有文字记录以来,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那是每一个领导阶层终极目标。
您试试想把咱大华夏给肢解了,您就得试试您的脑壳够不够硬,身上的肌肉够不够大。
当年满清就剩下喘气功能的时候,美国来的驻华公使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嘎达蹲在上面的领导都是一帮废物,那些帮忙搞管理的当官的都已经无知到了愚蠢的程度。但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民却很勤劳,而且很聪明。一旦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层,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大家伙都知道,被自己人欺负一下,还说的过去,这要是被老外欺负一下,反抗的程度是相当激烈的,不然也不会出现义和团这样的民间组织。而且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了,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民间的反抗他就一直存在,没断过,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有一点中国的土地真的很大,而且民间的向心力真的很强,一个国家想把中国吞下去,基本不可能,几个国家来分,他又分赃不均。
咱又回到了老话题上,殖民的目的是什么?钱和资源。
那么放弃殖民,扶持一个听话的对象,让他代理去管理收集钱和资源。显然满清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只要你满清不服气,持有欧罗巴文明的强盗们,就给你来一家伙。得,你这满清就拿出一笔不小的钱,而且还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条约来收集钱和资源。
很简单的方法,很管用,结果更好。
所以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这符合强盗们的需求。
转过头来,咱说说大华夏子民为啥凝聚力很强呢?咱应该感谢秦始皇,这位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用了郡县制统一国家。在漫长的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咱大华夏的子民从心底里认为,咱都是一个种,统一那是应该的,不统一那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所以文字,文化结合形成的精神让我们团结在了一起,而且汉族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民族,这很重要。
大华夏的人口多,土地多,但咱自认一个人孔子,自认一本书儒家,外边的神是多,但咱自认自己的祖宗。
强大的文化根基是民族再次复兴的基石,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是无根的浮萍,能飘到哪里谁知道呢?
咱瞅瞅印度三哥,那片土地上光语言就有两千种,形成的文字系统有五十五种,官方定下来的语言就有十九种之多,从精神上就散乱的,不殖民他殖民谁呀。就算是现在被老毛子敲,被美国佬诈,宗主国约翰牛还捎带着捞一笔。为啥会这样的呢?因为他们心里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
表面上看:晚清政府治理下的旧中国和当时的印度的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都是人口规模庞大的大国、同样面临的是不远万里而来的西方列强,然而在列强的侵略之下印度彻底沦为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却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英国成功建立起殖民统治之前印度次大陆处于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之下。莫卧儿帝国是由蒙古和突厥混血的帖木儿帝国的后裔创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原本生活在中亚,后来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的土著居民才得以开创自己的帝国。然而印度绝大多数居民仍然信奉印度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和清王朝有些相似:同样都是外来民族征服土著居民得以创建的国家。其实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清王朝尽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开创的王朝,但有清一代两百余年是不断持续汉化的——清王朝使用汉语、汉字,政治体制上也延续自秦始皇嬴政一统华夏以来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除了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外这基本上就是一个高度汉化的王朝。当西方列强入侵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早已日渐平息,反而因为外敌的入侵更加使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系变得更加团结。
莫卧儿帝国名为帝国,其实仅仅只是凭借武力征服了印度次大陆,然而却没从体制上改造这块土地——莫卧尔帝国对当地的印度教高种姓贵族们保留了相当的特权,于是在帝国境内形成了一个个较为独立的土邦,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国中之国。当莫卧尔帝国国力鼎盛之时土邦王公们自然只能俯首称臣,问题是在专制皇权政体下帝国的国力能以长久强盛——开创之君故去后国力往往在一个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君主手中日益倾颓。这时土邦王公们还会听命于帝国的号令吗?与此同时印度教底层人民因为遭受沉重的压迫,因此和莫卧儿帝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658年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从父亲沙贾汗手中篡夺了皇位。奥朗则布是一个极端狂热的穆斯林——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早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政策激起了莫卧尔帝国的非穆斯林人口的激烈反抗: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而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则成为帝国最大的威胁。要说奥朗则布的军事素养还是过硬的——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但依然无法将反对势力全数镇压下去。到18世纪初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而当印度次大陆上各路势力婚战不休之际作为外来殖民者的欧洲人也没闲着:英国逐渐从殖民印度的欧洲各国中脱颖而出。用马克思的话说“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事实上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更多的只是一种地缘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恰恰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才催生了印度人的民族意识。相比之外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完整国家。清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曾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没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淫威: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冯子材在镇南关大破法军;刘铭传在基隆战胜法国将领孤拔;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以此宣告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尽管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击外来侵略的运动始终面临着武器装备技不如人的问题,但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意味着中国具有天然广阔的战略纵深,即使反击外来入侵的斗争一时受挫,那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战略空间以换取时间,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持久抗战。正是中国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中国人民自身的抵抗成为了中国避免像印度一样完全彻底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内因。
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史上没完全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除了内因之外也有外因:1900年中国遭遇了由日、俄、英、德、法、美、奥、意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的武装侵略——这固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危机空前的时代,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因为视中国为肥肉,意欲染指分羹的列强实在太多了反而使中国被完全占领的概率大大下降——列强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勾结,谈不上任何交情可言,这意味着谁都不愿意其他列强通过对中国领土的占领而强大起来,因为这将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美国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之前在中国并无多少利益可言,因此不希望中国彻底沦为其他列强的殖民地,而是作为一个门户开放的市场,因为这样对美国而言最有利。日、俄两国则对中国东北地区包藏祸心,谁也不愿对方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获利过多。这一时期正是一战前夕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时期,欧洲的英、法、德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很难坐到一起商讨瓜分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说列强之间的矛盾牵制是中国避免完全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外因。
-----
网友解答:
-----
印度真的是个奇葩的地方。现如今的印度人,真的应该感谢英国的殖又没有像屠杀北美印第安人那样屠杀他们。北美洲原来被欧洲殖民者当成是印度,所以欧洲殖民者称当时当地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人,意即印度人;而当欧洲殖民者后来真正来到东方的印度进行殖民时,发现印度人真的是特别容易驯服,容易统治,几乎没有什么抗争与反抗,而且部落间联合串通的极少。于是英国人就做了印度次大陆上的霸主与宗主,将次大陆上松散的部落统一到他们的挥下,让其为英国人创造财富,临走时英国人给印度人留下了较为近代的工业基础与统一的次大陆,让次大陆上有了印度这个国家概念。印度人虽然没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什么治理国家的本事,但他们却学会了霸凌与殖民这样的恶习。
而中国则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文化传统从未中断废止过,即使资本主义在欧美迅猛上升发展、大清中后期国力相对衰落、被资本主义欺凌侮辱无以复加的境况下,由于几千年传统文化深植骨髓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基因一直在代代相传,支撑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奋勇斗争,所以殖民者不敢直面中国人民的斗争,而是利用软弱可欺的清王朝作为工具来达到统治中国的目的。所以中国就一直没有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岂是\"阿三”印度的“烂民们\"所能相比!
-----
网友解答:
-----
如今这个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邻居印度,两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在一百多年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大清则是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都是亚洲大国,命运却为何不同?
大清及以前,基本上是统一的国家,不好直接控制。而印度,以前不是国家,只是地理概念,所以容易完全控制
华夏五千年历史,自秦以后,大部分时间处于大一统时间,虽说也有五胡乱华南北朝,也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时间相对较短。二千年左右的统一,让国人对国家概念,统一概念理解更深。对于外族入侵,很多中国人都有本能地反对和抵抗。所以反抗意识更强烈。
八国联军入侵后,曾经有国家提出瓜分大清土地,但被另外一些国家持以反对态度,理由是:瓜分容易,控制和改造很难。因此,对于大清,间接控制,帝国列强选择了半殖民地方式。
而印度,在英国侵入之前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区域概念,并不算是一个整体。印度的古代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小王国到处都是,各地区长时间依靠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至于语言,则是多达几十种,而宗教更是遍地林立,数目众多。
有人说了,那么印度的各个统治王朝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并不复杂,所谓侵入的各帝国王朝,非常表面,占了几个城市,几条商道,就开始称王称霸了。实际上,帝国在印度就是孤岛。
从十八世纪开始后,大英帝国侵入印度地区,战胜莫卧儿帝国,开始逐渐渗入。英国人很有耐心,一个州一个州慢慢吞并,花了整整二百多年,终于统一了印度,叫“英属印度”。
对于英国,早期的印度人并不排斥,因为这个“来客”,帮助建立经济秩序,帮助建立政治体制,帮助军事建设,而所谓的暴力行为却不多,于是印度各地先后就“从”了英国。
英国统一印度,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直到二十世纪,印度的民族主义精神的民族自尊感才提升。
正是因为,早期印度对于英国排斥度很低,因此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没有统一的文化,好统一。中国文化太深厚,难控制
印度阿三们,各小王国之间,各自为政,各过各的。语言是互相独立的,文化也是互相独立的,曾经的印度区域没有统一的文化,这就导致了面对外来入侵,互不干涉,互不帮忙,因此印度这片大地,先后被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等控制。
没有统一的文化,就很难有整体凝聚力,就很难形成战斗力,所以眼睁睁看着外族人一遍遍地侵入。
随着被不同的帝国侵入,印度人早就见惯不怪了,谁当政都不要紧,只要有饭吃就可以。
而中国,自秦始皇以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慢慢的就有了统一的文化,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虽说后面也有蒙古、满族的入侵,但两者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中华浩瀚的文化当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元朝、清朝采取和使用了汉族文化,采取了儒家思想。
这是战争失败的民族影响了战争胜利的民族,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化。
即使这样,元朝统治不足百年,而清朝统治虽然有二百多年,但康乾盛世时,基本全盘汉化了。到今天为止,实在看不出,满族和汉族有何大的区别。
外国人无疑是会研究的,对于早期印度,英国采取了逐步蚕食,慢慢控制,让其成为了殖民地。而对于中国,外国列强很清楚,中国文化深厚,打败容易,控制却难,因此外国列强采取了间接控制,让大清成为了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
综合来看,印度曾经不是统一的国家,所以成为了纯粹的殖民地,而中国不管如何,是个统一国家,所以成了半殖民地;印度的文化曾经不统一,所以统一更容易,因为抵抗少,而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导致想整体控制,难上加难。
-----
网友解答:
-----
我首先说出我的观点:大清朝当时的情况与印度一点都不一样。印度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概念,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已。
反观我们已经形成统一的大帝国几千年了,想彻底的征服我们,也许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彻底的融入我们才行,例如:元朝、清朝最后都变成了我们自己人了。
印度被英国彻底殖民了大概有一百年的时间,这期间英国人直接委任印度的总督,说白了当时印度相当于英国在海外的一个省而已。
这种局面一直到1947年才彻底改变,二战以后的英国算是彻底的衰落了。于是乎,他们就再也阻挡不住印度人独立的步伐了。1947年8月15日,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印度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才正式地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面。
我们下面来一起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印度为啥就会彻底地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呢?二是,大清朝为啥落后挨打成了那样,还没有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呢?
印度这块地方简直就是:列强最理想的殖民地了
外国列强以及英国人没有来之前,印度历史上还基本没有形成过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局面。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基本和“五代十国”一样,有很多个小国组成的,例如: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
这些小土邦们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同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最早来到印度的不是英国人而是葡萄牙人。1498年,当第一次看到从海上来的外国人,着实把印度人吓了一跳。
此时的印度那是小国林立,根本对海上经济没有概念。当时的马拉巴尔这个地方的国王热情友好地接待了达·伽马,允许他以后来经商。
往后葡萄牙人开始原形毕露了出来,他们开始在印度抢地盘、甚至开始屠杀本土的印度人,一时间那是残忍无比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6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和英国人又先后来到了印度这块土地上。不过在1758年,英国人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法国,彻底把法国排除出了印度的争夺战了。
此后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一个公司——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后来天天往大清朝贩卖鸦片的就是这个公司。
此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那是一家独大,这一时期的印度是莫卧儿王朝后期。这个王朝基本就是个空壳子,国内都是些地方王公贵族的小国。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这个王朝就好比历史上我们的周朝时期。
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几乎控制了一切事物,英国人那是没有任何法律可以管理他们的。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还提出一个关于印度的法案,这个法案的内容很简单:印度几乎所有的事物应该由英国人来管理。
很多人会问,此时为啥印度人不反抗呢?
不好意思,前面说过了:印度此时处在一片分散的状态下,各个小邦那是各自为战的状态。英国人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战略,拉一批、打一批,最后当然是无人挑头来抗击英国了。
不过由于英国人视印度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还是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的。1857年,印度人爆发了反抗英国统治的大起义,可是结果却无情地失败了。
这次起义还引发了一个负面效果,那就是:英国人觉得用一个公司来统治印度恐怕是不行的。于是乎,英国女王决定自己兼任印度的女皇。再通过女王授权,印度的统治权合法转移到了英国议会。
从此以后,印度就实实在在地变成了英国人的海外殖民地了,他们的最高领导就是:英国女王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印度就完全变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了呢?
1、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印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文化内核也是分散的。这让英国殖民者很容易搞定印度、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2、印度被西方殖民者发现的时间太早了,西方侵略者有充足的时间来搞定印度。
3、由于印度被开发得比较早,所以没有出现西方列强群雄并起的局面。英国人可以稳稳地一家就独占了印度了。
鸦片战争
为什么大清朝落后挨打成那样,还没有彻底沦为别国的殖民地呢?
1840年,大清朝被英国人砸开大门以后,一直到1912年走人,这长达70年的时间里,大清朝基本都是在落后挨打中度过的。
可是落后归落后、挨打归挨打,哪个殖民者想彻底地搞定大清朝那也是不可能的。一直到1912年清帝退位的时候,大清朝还是基本上保持了相对完整的。
为什么大清朝没有像印度一样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呢?我来简单地分析一下原因吧:
第一个原因:大清朝那是一个庞大的大一统的国家,抗打击力那是超强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我们这块土地上无论经历多少磨难、经历多少纷争,可是到最后必将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例如:唐宋元明清等等。
我们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文化洗礼以及各种制度的约束、思想的整合,已经从骨子里形成了大一统的概念了。不管统治者们出于什么目的,但是大一统的局面还是要维护的。
当外国列强打来的时候,大清朝实际上是代表着一个整体在作战的。这一点与印度截然不同,一个有着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有着4亿人口的大清朝。列强们是搞不定、吃不下的。
总之一句话,大清朝不是处于分裂状态的,而是一个整体在作战。虽然战力差点、科技落后点、制度也不咋地,但是体量在那里摆着、思想内核在那里放着。
试想一下,列强要是想完全吞并大清朝,即使皇帝们不反击、群众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反击的,例如:义和团运动就是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印度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盘散沙;大清朝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块石头,虽然是块不咋地的石头。
第二个原因:列强们还是有点忌惮大清朝的
大清朝一直奉行的就是闭关锁国的套路,这个套路虽然造成了近代的落后与挨打。但是这个套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把门关得紧紧的,外面人也不知道你是几斤几两的存在。
英国人最早的时候也不敢贸然出击大清朝的,1797年的时候,英国人还派了特使来拜见乾隆帝的。其实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刺探一下大清朝的虚实,万一打错了咋整。
这样双方的互探之下,就耽误了外国列强侵略大清朝的最佳时间了。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情,大清朝应该算是被外国列强砸开大门最晚的几个古国之一了。
这样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崛起的西方列强就越来越多了。搞到最后就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了。
第三个原因:时间耽误了之后,就变成了列强群雄并起了
当时大清朝虽然算是一只绵羊,可以想吃羊肉的可不止一头狼了。
殖民者多了以后就会出现:内部竞争的问题了。面对大清朝这块肥肉,大家都想来咬一口了。英国人先来、后面法国人也来了,沙俄、日本、美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等国全来了。
当时大清朝对付这个狼群就想出来一个绝招:以夷制夷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想殖民我,那么我就来回晃悠,最多来个利益均沾而已。
试想一下,英国人要想独占大清朝可能吗?那是一定不可能的,即使大清朝同意,法国人、美国人、沙俄人会同意吗?他们打死都不会同意的,别人把肉吃完了,岂不是意味着自己没肉吃了。
日本人在马关条约中想独占辽东,结果被列强逼着不给他独占;日本人和沙俄为了东北的利益,结果互相还打起来了。
李鸿章之所以能在《辛丑条约》中能够只赔款而不用割地,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大清朝事实上也没有完全的坐以待毙,他们还是努力的尝试了很多改变的。虽然这些个变法最后都失败了,但是也极大地延缓了列强们侵略大清朝的步伐。
顺便说一下,美国人的事情。由于美国人崛起比较晚,基本上错过了瓜分大清朝的最好时机了。
于是乎,美国人是坚决反对别国肆无忌惮的瓜分大清朝的,他们提出了一个:门户开放政策。这意思很简单:不要土地、只要大清朝开放门户做生意就好。说白了就是:列强们之间那也是各打各的算盘的。
总结一下:大清朝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其中有几个核心原因:
1、大清朝与印度不一样。列强打来的时候,大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大国,无论是领土、文化、思想内核都是统一的状态。列强们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不可能完全吞并的。
2、当时侵略大清朝的列强不止一家,而是很多家,列强之前形成了竞争、形成了互相牵制,这样大清朝就可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印度就比较悲催了,英国人一家给独占了,想投诉都找不到人。
3、大清朝是列强最晚染指的几个古国之一,也就基本上错失了完全吞并的有利时机了。
-----
网友解答:
-----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摘自陈天华《猛回头》
我国被侵略,和印度是不一样的。
印度是直接被英国殖民,而我国在当时,基本上算是各大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博弈。
就像一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居然不是收复日本的土地,而是转让给别的国家,同时还要给战败国赔钱!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国家相对于印度,还是好了一点,虽然是傀儡政权,但是能够在多国博弈下,夹在缝里生存,也是可以的了,起码还保留着一丝尊严,没有被灭国。
而印度则不同,直接被殖民,其实就相当于灭国,印度人根本不被英国人当人看。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世界是英国独霸的,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全世界大约4~5亿人都是英国的国民,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而到了通商中国的时候,那时候西方工业革命国家已经都起来了,英国虽然还披着日不落帝国的外衣,但是也不敢说就能干掉其他西方强国。
再加上世界局势紧张,英国也无暇顾及中国,虽然清政府比较好打,但是别的国家也想来分杯羹。
英国是趁着独霸、雄起的时候侵占了印度,到了清政府的时候,其他工业国家也起来了,它想独占中国,也是不可能的。
而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国家?主要是因为那些国家分赃不均,如果他们都统一了战线,清政府还是会沦为完全殖民地国家的。
-----
网友解答:
-----
同是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但清朝的命运似乎比印度要好一些,在印度完全沦为英属殖民地时,大清却是跟日本抗争,与八国联军顽抗,虽然结果惨烈但好歹是国家是没有完全毁灭。
所以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探讨一下:完全殖民和半殖民区别在哪?为什么中国和印度的命运会不一样?不完全殖民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第一,完全殖民地和半殖民半封建殖民地的区别?
完全殖民和半殖民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的存续,完全殖民是本国国家已然灭亡,而半殖民地是部分国家主权沦丧,但总体仍保留国家体系。
像印度一样,国家(本来也不是统一的国家)灭亡,奉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为印度女皇,但印度人不能参与英国事务,这种就叫“殖民地”。
第二,为什么中国和印度的命运会不一样?
英国自1600年代开启其航海侵略时代,并逐步入侵印度。印度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在1858年印度发生过民族大起义,但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殖民地,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正式结束。
1.从实力上看:1600年正值清朝强盛时期,虽然明清时期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但总体经济实力等方面中国仍属于世界前列。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上,中国似乎总是落后于西方,总打败仗,但是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经历了绵延六七十年的反侵略战争,并且多个国家联合打击下中国仍保留中枢统治,保留有一丝生机。
由此可见,印度与中国的实力难以相提并论,并且中国在败仗中开始吸收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强大自身的过程。 简单说,西方列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征服、统治整个中国。
2.从民族凝聚力看:清国腐败,官员无能,但是中国人民有维护统一的意愿,却不愿意成为他国的奴隶,所以才有了长达数十年的抗战历史,这是西方看得见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信心去统治这样一群有着“反骨”的人民。
3.从现实状况看:中国拥有着存续千年的国家架构且不断在融入西方潮流,殖民化中国已然不现实。但政治殖民的方式行不通。西方开启了通过不公平贸易的经济殖民去掠夺财富。不完全化的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硬去推行完全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4.从外部侵略势力来看:以利益为目的的帝国主义国家联盟本就松散,而偌大的中国就如同一块巨大的蛋糕,谁都不愿意让一人独吞。敌人的利益联盟分赃不均,便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三,不完全殖民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1.从积极的角度看:完全殖民会颠覆国家的根基,从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大洗脑,如台湾。而中国虽然部分主权沦丧,国民灾难深重,但文化根基得以保存,也能有革命运动、建立政权的土壤,这对于整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2.从消极的角度看:中国外交主权部分沦丧,帝国用满清政府为傀儡统治中国,使得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缓慢发展,加重了整体国民的灾难程度。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