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网友解答: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就是历史上那一场著名而血腥的宫廷政变:
玄武门之变。
成王败寇,鹿死谁手。李世民凭借一场惊险的权力博弈,打破了继位伦理,以杀戮铁血上位,一举完成了从藩王到君王的华丽逆袭。
那么,当年追随秦王李世民的10位“从龙功臣”,最后都下场如何?且听峰子哥一一讲来。
代号“长安斩首”行动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领长
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等10人骨干,在大唐王朝的“大脑”首都长安,发动了宫廷政变。
诛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随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史称唐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10位“从龙功臣”最终下场如何?
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玄武门事件的重要幕后谋划人,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同时,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遗旨令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皇亲国戚,位高权重,长孙势力在朝中举足轻重。
后因唐高宗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反对声四起。反对立武为后的长孙无忌势力,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后来,长孙无忌因与武后多番争斗,失势,被罢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则天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最终,在武则天的枕边风下,李治令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不得善终!
2、尉迟恭(尉迟敬德)
尉迟恭(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为卖力,曾亲手拎着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头,逼宫唐高祖李渊。
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唐太宗不舍,命其开府,仪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不问政事,在家养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善终!
据说,尉迟敬德是个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与秦琼(秦叔宝)被后世奉为年画上的
两大门神
。又因尉迟恭年少时是个打铁的铁匠,所以还被后世铁匠行业 尊奉为职业守护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将,封陈国公。早年不学无术,好勇斗狠。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动李世民政变的积极分子,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
唐太宗在位期间,侯君集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战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来。因讨灭高昌的过程中,私取宝物而被下狱,释放后心生怨恨。
后来,参与“夺嫡之争”,企图煽动大将张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夺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妻儿流放岭南。不过后来,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欢迎关注:峰子奇观,更多趣史!)
4、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作为副将同李靖平定东突,进入“凌烟阁二十四臣”之列。善终。
5、刘师立
刘师立,被唐太宗先后任命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绩:讨伐罗艺叛乱,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公元640年去世,善终。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多次征讨突厥,担任首都长安城守卫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去世,善终。
7、独孤彦云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独孤彦云战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烟阁的待遇。
8、杜君绰
“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守卫官,善终。后李治继位下诏追封殊荣,陪葬昭陵。
9、郑仁泰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高宗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勣征讨突厥,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病死长安,74岁。
从当年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10位功臣结局来看,除了谋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杀,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着时,基本都得到了善终。
而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才被打压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关系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峰子奇观;下期不错过,更多趣史等你!作者\u002F峰子哥】
-----
网友解答: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这一步棋其实很冒险,没有胜利的把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帮助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他。
这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身先士卒,拼死卖命,都有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后来对他们还都不错。但是,这些人也不是都有好下场,有一些人得以善终,还有一些人则死得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十人入朝,暗中埋伏在玄武门,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在此前一天,有人密告李渊说,太白金星出现在西南方位秦王府上空,预示着李世民将拥有天下。很显然,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搞的鬼,他们在陷害李世民谋反。关乎到大唐江山稳固,李渊自然不敢马虎,于是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质问他。
古人对天文星象十分迷信,对于这种事,李世民自然无法辩白,所以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的妃子走得很近,给了很多贿赂让她们在李渊身边吹枕边风,以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便借机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的话极大触动了李渊,他很慌张,所以就不再提什么太白金星的事情了,而是告诉李世民说,明天他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叫来对质。李世民计谋成功,他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争取到了为政变做准备的时间。
不过,张婕妤得知了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内容,就派人警告李建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
李元吉得知此事之后,也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但是李建成却觉得,秦王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已经被铲除了,而且宫中禁卫都是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决定去宫中见李渊,也好亲自打探一下情况。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时任玄武门禁卫军首领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人,实际上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这是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月初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玄武门有埋伏,于是骑着马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当二人来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元吉察觉到了有埋伏,于是准备调转马头去东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杀将而出,紧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李元吉心里紧张,他连续向李世民射了三四箭,但都没有命中。李世民拿起弓箭反击,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他坠马而下,当场死亡。
就在李世民继续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尉迟恭带了六七十人赶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中要害,他只是跌下马去了。当好那时候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李世民也跌下了马,李元吉就过去跟他一对一作战。
李元吉其实也很厉害,他跟李世民打了几个回合,李世民竟然打不过他,还被李元吉用弓勒住了脖子 。眼看李世民就要一命呜呼了,摆脱了敌兵纠缠的尉迟恭及时赶到,大声喝住了李元吉。
李元吉知道不是尉迟恭敌手,于是放开李世民,快步向武德殿奔去,准备找父亲李渊寻求保护。尉迟恭是何许人也,他怎能放过李元吉,于是骑马过去一箭就射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的消息,决定为他报仇,于是跟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一起,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兵丁二千余人朝宣武门杀去。
那时候李世民手下的人只有几百,而且还在跟李元吉及其手下作战。眼看冯立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宣武门了,宣武门守卫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不固守城门,坚持率兵出战,结果全部战死。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公谨挺身而出,他臂力惊人,一个人竟然将宣武门的两扇大门都给关上了,成功阻止了冯立率兵进入,保住了李世民等人的性命。
等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之后,他得知冯立率领二千余人在宣武门叫嚣,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然后来到宣武门城墙上,向城下的将士战事二人首级,城下的士卒见事已至此,于是作鸟兽散,冯立和薛万彻也都逃走,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最终胜利。
紧接着,尉迟恭又带人去向李渊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的消息,李渊见事已至此,于是开始装糊涂,将罪过都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头上,然后接见了李世民,父子二人痛哭流涕,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
三天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让其代为处理朝政。
三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
那么,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参与政变的十人的,他们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按官职排序,并非你功劳,下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来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也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起兵之后,长孙无忌前往投靠,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重要的谋臣,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上党县公。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长孙无忌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后来还亲自参加了政变的整个过程,被李世民认为是功臣之首。李世民继位之后,立即册封他的妹妹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
在整个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功勋之臣和外戚,长期担任宰相,是李世民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因此还被李世民封为赵国公,司徒,世袭刺史。
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成为辅臣大臣。在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依然非常大,他每有进言,高宗无不从,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因为诬告吴王李恪谋反,等等,许多人都十分厌恶他。
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长期跟长孙无忌不和。特别是在武则天争取皇后之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因为支持王皇后,开始逐渐被李治所厌恶。许多大臣们嗅到了政治风向的改变,便开始站在武则天一边,与长孙无忌作对。
再后来,武则天致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便借机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659年7月,长孙无忌被赐死在黔州,他死后家产被全部没收,家人也都成为奴婢。
一直到674年,唐高宗才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给与他陪葬昭陵的荣耀。
二,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恭可谓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了,他从武德三年开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不但救了李世民一命,还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白户,是受赏赐最后的功臣之一。
不过尉迟恭这个人人品不算太好,他自恃功高,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不服,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致使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宴席,他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坐在最前面,但排座位的人却将他排在第二,他十分不满,就指责那个人,还在那儿大骂别人。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劝诫了他几句,他就一拳打在李道宗脸上,差点没把他眼珠子打出来。
李世民对此很不高兴,但又碍于尉迟恭救过自己的命,所以不好发作,只是在宴席之后找他谈话,希望他戒骄戒躁,不要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尉迟恭由此开始稍微收敛,但他后来到外地担任都督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很多人都密告李世民说他谋反。
尉迟恭知道自己玩大了,于是找到李世民,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漏出伤口,还说这就是自己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李世民见状,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于是再次选择信任他。
不过尉迟恭晚年的时候倒也学聪明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急流勇退,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而且开始迷信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修建豪华宅邸,十六年间都不曾与外人有所接触。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并让他陪葬昭陵。
三,
侯君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侯君集早隋朝末年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后来在战争中立了了不小的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说“君集之策居多”,可见侯君集也是政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率兵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关键人物之一。
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威信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侯君集其实是个不错的将才,他早年不曾读书,后来出将入相了才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绩,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誉。不过侯君集也有个毛病,那就是贪得无厌,他在贞观十三年攻灭高昌之战中,私吞了大量的战利品,因此被弹劾,受到李世民的处罚,因此常常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就找到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跟他约定谋反。但李承乾谋划不当,最后事情败露,侯君集因此被牵连,被李世民处死,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八。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偷来投降唐朝,到秦王府担任幕僚,因为他建议李世民采取自保之策,因此逐渐受到重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犹豫要不要杀死亲兄弟,还让人拿出龟壳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去,将龟壳摔在地上,还说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难道结果不好,就不去坐这件事吗?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李世民由此决心发动政变,张公瑾在政变中以一人之力关闭宣武门,因此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被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张公谨担任定州都督,经常针砭时政,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
后来,张公谨有建议消灭东突厥,并提出了六条必须这么做的理由,李世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历时一年消灭了东突厥,他因此被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仅仅在消灭东突厥二年之后,张公谨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8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被俘虏,原本是要被杀的,但是李世民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就留下了他,他因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宣武门之变中献计献策,立有功劳,被封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
罗艺叛乱之后,他曾参与平叛,但因为他跟罗艺关系很好,所以被人弹劾,但李世民念及他是秦王府旧臣,所以重新任命他官职。
后来李世民准备攻打吐谷浑,唐朝兵还没出发,刘师立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去吐谷浑说服了大量部落投降,因此被封为岐州都督。后来唐朝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刘师立有勇有谋,大败吐谷浑军队,因此被封为始州刺史。
刘师立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看人还是很准的,只不过刘师立寿命短,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多岁。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为人豪爽,有狭义,早年曾在隋朝任职,后来投到李渊手下,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有战功,因此被封为肃州刺史。
公孙武达的特点是打仗不怕死,敢冲在最前面,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在随军与东突厥作战的时候,一千余东突厥骑兵抢掠了大量物资准备渡过张掖河回去,公孙武达命人偷偷绕到河对面埋伏起来,等突厥骑兵渡过一般之后,就下令发起攻击,结果突厥骑兵全部被杀死或者淹死,他因此被封为东莱郡公。
公孙武达在高宗时期去世,时任右武卫大将军,高宗追封他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右卫大将军独孤楷。玄武门之变中,独孤彦云主要负责参与控制武德殿和东宫,立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历阳郡公,幽州都督。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娶了李世民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他因此成为皇亲国戚。但独孤彦云没福气,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战死,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后来他还成为续图的凌烟阁五十三功臣之一。
八、杜君绰。
杜君绰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他依然被李世民封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属于是第三等的功臣。
不过,李世民似乎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尤其重用,杜君绰得到了他的信赖,长期担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后来又被提拔为右军领军将军。
高宗时期,杜君绰成为洛阳留守,升任上柱国。
661年,唐朝东征高句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在与高句丽大将泉男生的战争中杀敌三万,因此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他的人生因此也到达巅峰。
662年,杜君绰在上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等待上朝的禁庑之中,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的资格很老,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追随李世民了,并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宣武门之变中,郑仁泰也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封为游击将军,赐爵归政县侯。
贞观年间,郑仁泰长期担任宫廷宿卫,后来外放到外地担任行军副总管,防范突厥。
高宗时期,郑仁泰参与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后来,郑仁泰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攻打铁勒九姓部落,在天山大败铁勒九姓十余万部落,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663年,郑仁泰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被高宗追封代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是赵郡李氏,官宦世家,他在隋朝末年起兵,后来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参与过虎牢之战,被封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说,在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孟尝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孟尝因功被封为水县开国公,开始长期在宫中担任宿卫。李孟尝于贞观三年参与攻打突厥之战,因功获得突厥奴婢一百,封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也增加到二千户。
高宗时期,李孟尝担任右威卫大将军,经常作为长安留守,在高宗巡游外地的时候,保护长安的安全。
666年,李孟尝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除以上十人之外,也有记载说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也参与了宣武门之变。我们也简单说说这几个人吧。
十一,程知节,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是战绩彪炳的大功臣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程知节深得李世民信任,一路升迁到了左屯卫大将军的高位,还在拥立李治登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656年,程知节担任行军总管,率军攻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因为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所以假传圣旨,劝说程知节让正在追击突厥的苏定方回来,结果影响了唐军将战果扩大。
在回军途中,王文度又劝说程知节将所占的城池里的突厥人全部杀害,然后抢走全部财产,程知节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等班师回朝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被杀,程知节则被免去职务,之后以刺史的待遇回家养老,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十二,秦琼。
秦琼也是早已成名,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是翼国公了,玄武门之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因为他身上伤病经常复发,所以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宫廷宿卫,据说李世民没他站岗都睡不着觉,因此被人们称为门神。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追封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三,段志玄,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
段志玄绝对是个猛人,晋阳起兵之后,他经常带着几十人冲进敌人阵营,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还曾俘虏屈突通,让唐朝得一良将。
玄武门之变之前,段志玄在秦王府担任护军,李建成曾重金贿赂他,他拒不接受,还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这加速了李世民发动着政变的步伐。宣武门之变之后,段玄志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
贞观八年,段玄志作为行军总管,率军消灭了吐谷浑,功劳卓著,因此获得了世袭刺史的荣耀,但他在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四,屈突通,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二。
屈突通曾经是隋朝高官,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就是大将,隋炀帝时期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来与唐军作战,屡建战功,是李渊一生之死敌。不过屈突通后来被段玄志俘虏,因此成为唐朝大将,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屈突通选择支持李世民,后来在取得政变成功之后,被李世民派到洛阳去稳定局势,因功获得六百户(屈突通已经是高官了,没有什么好封赏的了,只能多给点食邑了)。
贞观二年,七十二岁的屈突通去世,李世民十分伤心,追封他为果毅都尉,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公爵爵位,还赏赐他的家人大量钱财。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屈突通陪葬昭陵,只是让他登上凌烟阁功臣榜,后来又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
十五,张士贵。
张士贵是个草根阶级,从小就练习武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张士贵投奔到李渊麾下,南征北战,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完成了人生逆袭。
玄武门之变之后,张士贵成为禁卫军首领,从这一点来看,他在玄武门之变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张士贵先后参与了西南叛乱和平定薛延陀的战争,战绩卓著,深受李世民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就是张士贵随军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召入军中的,他对薛仁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宗时期,张士贵退休,接替他担任禁军首领的就是他的好徒弟薛仁贵。
657年,张士贵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
总结一下:
李世民对于功臣还真是不错,只要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但话说回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每一个人都很有才干,他们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李世民任用他们其实也没什么错。
至于说这些功臣的下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下场,其余人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而且不少人都活了很久,也都受到了皇帝的优待。而陪葬昭陵,也很显然成为了这些功臣的标配,可见李世民对功臣们的感情有多深。
-----
网友解答: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旧唐书》里有详细的记载:“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政变成功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在李渊的禅让下,又顺利地登基继位。那么,参与政变的10个人,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长孙无忌)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不一般,一是他自幼便和李世民要好,二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郎舅。这也是为何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他便一直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原因。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身边,没有谁能比长孙无忌更懂他了。
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兵把守玄武门。最重要的是,他还拉上妹妹长孙氏为政变的士兵鼓劲。可以说他是铁了心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世民身上的。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当然忘不了长孙无忌为他做的这一切。所以将长孙无忌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其封邑多达1300户,并有具有出入李世民寝宫的特权。至于官位嘛,由于他是功臣,又是国戚,再加上他能力卓越,在朝中自然位高权重。
李世民去世前,又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
李治能成为皇帝,脱不了长孙无忌的扶持之功,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尊崇有加,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他的建议。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像过去那么谦逊了,反而指手画脚,独断朝纲。
然而,长孙无忌却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有意思的是,李治也不与他对质,便把他革职削爵,流放黔州。
不久,长孙无忌在武则天的逼迫下自尽,他的家产悉数被抄没,家人充为奴婢。
(尉迟敬德)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降将。他作战勇猛,数次救李世民性命,尤以“忠直”的特性,被李世民器重。
当年李世民势大,太子李建成想要瓦解他的势力,第一个策反的,就是尉迟敬德。只是面对满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
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件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样积极。
在政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在杀齐王李元吉时,不小心跌下马来,被李元吉反杀。就在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再救李世民一命。
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阻止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并提着武器找到李渊。不光告之实情,还美其名曰,是李世民安排他来护驾。其实就是来控制李渊,“逼迫”他封李世民做太子。
李渊见大势已去,知道李世民已得势,若是再不能审时度势,那父子之间想必也就难堪了。所以,先封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做起了太上皇。
尉迟敬德在政变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世民把他和长孙无忌并列首功,进封他为鄂国公,食邑1300户,另外还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自负功高,不光对长孙无忌等人多有嘲讽,还因在宴会上有人坐在他上位而不服,把人家差点打瞎了一只眼。
种种行为,让李世民好生不满,给他敲了敲边鼓。
尉迟敬德何等聪明,马上就收敛起行为,并辞了官。从此做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翁,直到74岁平安去世。死后尽享哀荣,荫泽子孙。
(侯君集)
三、侯君集。
草根出身的侯君集也是李世民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一生干过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样,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事,没少磨嘴皮子。
政变过程中,他一直不离李世民左右,替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边不多的随从,为李世民的政变,节省了不少时间。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他被进封为潞国公,并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议事。
可以说,一个草根混成这样,理当知足。但侯君集本是草根里的混混出身,他身上的毛病很多,比如他在攻灭高昌后,不光把没有罪的人流放,还心生贪念把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
所以,他虽然立了战功,却被李世民囚禁起来。后来有人为他说情,李世民顺势才把他释放了出来。
但侯君集自恃功高,不光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还对李世民心生满,在朝中拉帮结派,四处鼓动人谋反,太子李成乾受他蛊惑和他共谋造反之事。
事泄后,李世民想着侯君集有定国安邦的功劳,所以迟迟下不了杀他的决心。还是在群臣的谏言下,才诛杀了侯君集,于是侯君集成了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张公谨)
四、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一是李世民在举事前磨磨叽叽,搞什么龟壳占卜问吉凶,他把龟壳一把扔了,并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信心;二是在政变时,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冲到玄武门时,他把玄武门大门给关上了,这样阻断了精兵的进攻,为李世民政变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把他进封为定远郡公,并升为左武侯将军。
后来,张公谨在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屡有表现。
公元632年,张公谨因病死在任上,卒年39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由于他在政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有功,因此进封为襄武郡公,并被封为大将军。
在李世民执政时,曾被怀疑谋反,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后,对刘师立更为信任。
刘师立一直做守卫京城的工作,也曾参与过攻打吐谷浑和小莫门川的战斗。
后寿终正寝。
(公孙武达)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颇有豪侠之名,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投靠了李世民。
在数次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因此深得李世民器重。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
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中,公孙武达有不凡表现。后来他死在任上,死后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鲜卑人,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后,封为幽州都督,进封历阳郡公。后在平定突厥时战死,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李渊父子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等军阀时立过大功。
玄武门政变后,杜君绰被进封开国县侯,食邑400户。
后来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
戎马一生的杜君绰,死后陪葬昭陵。
(杜君绰)
九、郑仁泰。
作为玄武门政变先锋之一的郑仁泰,由于地位不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游击将军,食邑200户。
郑仁泰在讨平铁勒的过程中,由于出师不利,他率领的一万四千人在还京时,只剩800人,因此被人弹劾降职。
后来,郑仁泰二次讨伐铁勒叛乱。虽说洗刷了第一次的耻辱,但在当年他便病逝了,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早年为盗匪,在他归附李渊后,被李世民收为麾下为将。
玄武门之变后,进封县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进封郡公。
高宗年间,74岁的李孟尝暴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看完这10个参与政变的人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李世民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温情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
网友解答:
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击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接着把他们的所有儿子全部杀光。
一个多月后心灰意冷的李渊禅位于李世民,从此当上了太上皇。李世民顺利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唐从此走上了兴盛之路。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政变之一。
而跟随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十个人中,只有侯君集因为谋反死在了李世民手里,其他九人至少在李世民在位期间都得到了很好的优待,这在皇帝与功臣的关系中是不多见的。
一、长孙无忌死于武则天之手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在少年时便是好友,长大后妹妹又嫁给了李世民,两人成了郎舅亲戚。所谓“至亲莫如郎舅”,所以无论是晋阳起兵之前,还是李渊登基称帝之后,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长孙无忌是劝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积极者,日夜劝李世民及早对太子一党动手。而在整个玄武门之变过程中,长孙无忌也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是这次政变的最大功臣。
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快就封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当年又封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尚书右仆射在当时为宰相之一,如此任命,可谓将长孙无忌推到了荣耀的顶点。当时就有人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李世民为了表示君臣无间,竟然将密奏给长孙无忌看。
之后,长孙无忌先后被拜为司空、司徒,位列“三公”,位极人臣。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同年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可以说终李世民一朝,长孙无忌都受到了无以复加的优待和荣耀,甚至在李世民临死之前,还特意嘱咐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高宗李治。
李治继位的前五年,对亲舅舅长孙无忌好的那也没话说。但在永徽五年时,李治想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此事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虽然一年后武则天仍旧顺利登上了后位,但却因此事十分痛恨长孙无忌。
659年,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并表示如果不果断处理,一旦长孙无忌听到风声就来不及了。因此,李治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直接下旨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
同年七月,李治又让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长孙无忌,结果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二、尉迟恭辞官归隐,得以善终
尉迟恭也叫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他最早跟随刘武周,后来兵败投降了李世民,从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的效力,在战场上曾多次救过李世民的命。而李世民对他也非常的信任。
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斗得最激烈时,李建成曾写信拉拢尉迟恭,并送去了一车金银财宝,结果被尉迟恭坚决拒绝了。李元吉知道此事后,大为不忿,派人去刺杀尉迟恭。尉迟恭知道此事后,并没有躲起来,反而将家中门户层层打开,端坐房中,刺客多次窥探,却始终不敢进入院中行刺。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犹豫不决,尉迟恭说道,“我建议先下手杀掉太子他们,您如果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让我逃走,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杀。”又说,“您现在办事犹犹豫豫,不算明智;面对危难不能果决,不算英勇。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就请您自己考虑,到底怎样保全国家社稷?到底怎样保全身家性命?”
玄武门之变中,在李世民射杀李建成的时候,李元吉三次箭射李世民,只是因为紧张而没有射中。之后李元吉骑马逃跑,李世民紧追不舍。在跑入一片小树林时,不料李世民的马突然受惊,将其掀下马来。李元吉见状,立刻回身下马,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打算反杀李世民。
就在这危急时刻,尉迟恭赶到,一声大喝,吓的李元吉急忙放开李世民逃跑,但尚未跑上几步远,便被尉迟恭一箭穿心,射死了。
之后,尉迟恭更是手提宝剑,直闯皇宫,见到李渊后,大声说道,“太子和齐王谋反,已经被秦王所杀,我是受秦王之命,特意来保护皇上安全的。”接着,尉迟恭“请”李渊亲笔写了道诏令,命令各部人马一并听从秦王处置。
如此一名满身血迹、杀气腾腾的武将,手提宝剑站在身边,李渊动也不敢动,任由外面喊打喊杀,直到政变全部结束。
尉迟恭成功的控制住了当时的皇帝李渊,确保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
李世民登基后,授予尉迟恭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予吴国公爵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
但随后,尉迟恭自恃功高,开始放荡不羁,经常打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小报告。而且,在一次酒宴上,因为有人坐在了他的前面,而大发雷霆。当时坐在他下首位的恰好是任城王李道宗,于是便好心给他解释,不料暴怒的尉迟恭竟然一拳打在了李道宗的眼睛上,差一点打瞎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在当着李世民的面做的。
后来有人诬告尉迟恭谋反,李世民便趁机敲打他几句。尉迟恭脱下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说道,“我当年跟随陛下征战四方,满身都是伤疤,如今天下安定了,您就要怀疑我谋反吗?”李世民流着泪说道,“我就是因为不怀疑你,才跟你说这件事的,你何必如此恼怒呢?”
贞观十七年,五十九岁的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李世民赐他开府仪同三司。同年,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七。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应该说,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是有些飞扬跋扈的,也为太宗李世民所不喜,但是李世民仍然包容了他,甚至连重话也不肯说上一句,让尉迟恭得以安享晚年,这在古代皇帝之中是十分难得的。
三、侯君集自己作死,因谋反被杀
侯君集也是劝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积极分子之一,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率军控制住了高祖李渊和群臣,使得无人可以干预政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之后,侯君集被封左卫将军,潞国公,后来又被拜为兵部尚书,参与议事。
侯君集最大的功劳是攻灭高昌国,当时高昌在投靠唐朝和突厥之间游移不定,首鼠两端,太宗于贞观十四年,派侯君集出兵讨伐。最后的结果是,侯君集灭高昌,刻石记功而回。
但在攻灭高昌后,侯君集私自将高昌国宝据为己有,导致士兵们大肆抢夺金银财宝。回国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李世民念其功大,下旨将其放出,但侯君集仍愤愤不平。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入凌烟阁,位列第十七名。
同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将他参与此事的情况和盘托出,被捕入狱。
但即使这样,李世民因其功劳,仍然不想杀了侯君集,但是在群臣的劝谏下,说不杀侯君集,那以后大家就都去谋反了,反正不是死罪。李世民无奈,下旨将侯君集处死。
谋反乃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本应株连九族,但李世民还是下旨放过了侯君集的妻儿,只判了个流放。
侯君集是唯一一个被杀的功臣,但其被杀的原因却是自己作死,跟着太子李承乾谋反,到最后李世民虽然想放过他也做不到了。
四、其他人的下场都不错
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犹豫不决,于是命人占卜,这时张公瑾从外面闯进来,将占卜用的龟壳扔在地上,说道,“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其党羽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军赶到玄武门,欲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勇力过人,独自关闭大门,将冯立等人挡在门外,冯立等人最终溃散。
事后,张公谨升为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逝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
刘师立,升任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赐绢五千匹。贞观十四年(640年),病逝。
公孙武达,任肃州刺史,高宗时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善终。
独孤彦云,出任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在攻打东突厥颉利可汗时,不幸战死,入昭陵陪葬。
杜君绰,晋升为怀宁县开国公,任忠武将军,行左监门中郎将,加护军,担任玄武北门、翠微宫、玉华宫等宫殿的守将。之后,仕途顺利,高宗时曾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以功拜左领军大将军。662年病逝,善终。
郑仁泰,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宿卫宫城安全。高宗时为右武卫大将军,带领薛仁贵讨平铁勒九部。663年病逝于家中,时年六十三岁,陪葬昭陵。
李孟尝,封武水县开国公。贞观年间,因破东突厥有功,升汉东郡开国公。高宗年间,拜为右监门卫将军,迁右威卫大将军。666年,暴病死于家中,时年七十四岁,陪葬昭陵。
综上所述,当年跟在李世民身边,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个人,大都下场不错,只有侯君集一人因为对太宗皇帝不满而心生怨恨,进而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被李世民含泪所杀。其他九人在太宗一朝都受到了极大的优待和信任。
长孙无忌虽然最后死的很惨,但那是因为他与武则天的斗争中落败所致,这场政治斗争非常复杂,长孙无忌代表了关陇贵族集团,但武则天也代表新兴了贵族势力,谁胜谁败也并非哪一个人就能左右得了的。长孙无忌的下场,至少与李世民无关。
其他八人,甚至包括有些飞扬跋扈的尉迟恭,都没有受到任何打击和报复,反而极尽优待。与之相比较,历史上发动政变的功臣中,极少有得善终的。比如帮助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三人,都是不得好死;康熙死后,帮助雍正继位的隆科多和年羹尧,下场同样十分凄惨。
纵然李世民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对待功臣上,没有哪一个皇帝比得上他。
-----
网友解答:
你一定想不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十大功臣,并不是个个善终。
十人当中,被李世民亲手杀了一个,被武则天干掉一个,打仗时死了一个,另外七人命好善终。
那么,这十人到底是哪十个人呢?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十大功臣
有时候,人生就是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选择一种。
当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已经和自己势如水火的时候,该如何处理?也许,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一走了之更好,但都是李唐天下,何处是李世民的去处?何况,手下有那么多的人,也要吃饭养家,都想谋个前程。
痛定思痛,李世民举起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亲兄弟。
想来,那一刻,李世民是有悲伤的,骨肉相残,岂是那般容易?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动手了,他带着十位心腹和一些士兵走上了血腥的道路。
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独孤彦云、刘师立、杜君绰、公孙武达、郑仁泰、李孟尝
,他们做好了准备,只等李建成、李元吉自投罗网。
还有一种说法,李世民带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知节、段志玄、屈突通、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张士贵等12人。
从史料的综合对比来看,第一种更靠谱,因为秦琼并没有在玄武门出现的详细史料。
结果,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带人手刃哥哥弟弟,还让人杀光了侄子们,而那些姿色出众的嫂子、弟媳都纳入了后宫。
不久后,李渊禅让皇位给李世民,自己开始了养老生涯,当然,这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
那么,那十大功臣命运如何了?
没有善终的那三个人
10个人中,有三个人是没有善终的,他们是侯君集、长孙无忌、独孤彦云。
1、侯君集
侯君集此人能力是有的,但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有点弱。在李世民执政后,侯君集曾追随李靖讨伐吐谷浑,立下不小功劳,后来独自攻打高昌国,凯旋而还。
但是,攻下高昌后,侯君集随意处理无罪之人,而且独占高昌国宝,还纵容下属们盗取金银等财物。这事传出后,李世民将侯君集关押入狱,以示惩戒。不久让其出狱。
但侯君集反心起了,和张亮聊天时,希望一同造反。
不过,张亮告发了他,从此他们成了路人,而侯君集的所言,李世民并没有怪罪,算是给了个大面子。
在阎立本画凌烟阁24功臣时,将侯君集放在了第17,可见,李世民对其不薄。
但,侯君集仿佛被恶魔沾了身,在公元643年参与了立储之事,还和李承乾一起再次搞起了造反的勾当。
于是,李世民的好脾气也到头了,经过和群臣商议,唐太宗斩了侯君集,发配其家人至岭南。
2、长孙无忌
这是唐太宗第一功臣,是“玄武门计划的主要谋划者之一,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
因为长孙无忌的功劳太大,因此,很受李世民重视,在凌烟阁功臣排名的时候,长孙无忌高具第一。
在李世民在的时候,一切好说,好日子享尽。
李世民在649年去世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长孙无忌因为支持李治上位有功,因此成为皇帝下面第一人。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时,把吴王李恪也顺手杀掉,这在当时影响很坏。
后来,武则天非常得宠,高宗准备废了王皇后,立了武则天。此举招致褚遂良等人的坚决反对,而长孙无忌一边收了高宗和武则天的金银,一边又暗地里支持褚遂良等。
在武则天成为皇后的那一天起,长孙无忌就开始头疼了。
公元659年,许敬宗告密,说长孙无忌意图和李巢等人谋反,于是,一波三折后,长孙无忌被发配到了黔州(如今重庆彭水一带),而子女等发配到了岭南。不久后,长孙无忌被武则天派去的袁公瑜逼迫致死。
一代大人物,最后混了个晚景悲惨。
3、独孤彦云
独孤家,是隋唐时期的大族,到了独孤彦云这一代,因为跟随唐太宗身边,立功不少,而且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因此倍受重视。
独孤彦云的儿子叫独孤谋,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安康公主,这是绝对的驸马爷了。
因为和李世民是亲家,独孤谋地位不低。但是,很不幸,独孤彦云在征伐东突厥颉利可汗时,英勇牺牲,为国捐躯,陪葬于昭陵。
独孤彦云,没能进入凌烟阁24功臣行列,但进入了后来唐德宗时期的凌烟阁53功臣。
那善终的七个人
说起善终的人,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武将,名字叫做尉迟恭。
1、尉迟恭
要说在“玄武门之变”中,谁的功劳最大,尉迟恭如果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尉迟恭杀死了李元吉,还跑到李渊跟前,让李渊赦免当日的将士,并将兵权交给李世民。可以这样说,没有尉迟恭,就很难顺顺利利完成计划。
后来,尉迟恭进入了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七。
尉迟恭的安稳日子过得很长,直到658年去世,享年73岁,绝对算高寿之人了,后来被民间将他和秦琼列为“二门神”,受到后世的极大尊重。
2、张公谨
和周公瑾只差一个字,而命运却极其相似,都是军事人物,都是英年早逝。
张公谨的辉煌发生在决战玄武门时,当时的他仅仅32岁。因为年轻,其后很受李世民重用,在629年,跟随李靖出征,其后胜利归来,被封邹国公。
632年,张公谨去世,享年38岁,后进入凌烟阁24功臣行列,排名第18。
而历史中的周公瑾,享年35岁。
两个公瑾虽然在不同时空,但都是英年早逝,仿佛有什么联系似的。
3、刘师立
刘师立曾经是跟随王世充的,王世充兵败,后来就追随了李世民。
在玄武门事变中,积极踊跃,后来,升职为右武候大将军,跟随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一起平定了燕郡王罗艺叛乱,这是大功一件。
在打败党项和吐谷浑的入侵后,刘师立成了始州刺史。
贞观十四年(640年),刘师立因病去世,追赠豫州都督。
刘师立没有进入凌烟阁24功臣行列。
4、杜君绰
在李世民面前,这是绝对的小杜,因为比李世民还小3岁。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杜君绰仅仅25岁,是位年轻的将领。
后来,杜君绰还参加了著名的高句丽战役,带兵斩首三万,战功赫赫。
公元662年,在朝堂上,杜君绰突然翻到病逝,估计是现代的所谓心梗或者脑出血一类的病。
杜君绰也没有进入凌烟阁24功臣之内。
5、公孙武达
这位公子,跟随李世民日子不短,前期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一个也没落下。
玄武门事变,公孙武达是铁杆的执行者,后来担任了肃州刺史,在永徽年间,病逝在了右武卫大将军的任上。
有人可能要问了,永徽年间是什么时候?是公元650年至655年间。
这样看来,公孙兄虽然不见得长寿,但绝对不算那个年代的短寿之人。公孙兄不是凌烟阁24功臣。
6、郑仁泰
这也是李世民身边的少壮派,十六岁时就跟着李世民了。年龄相仿,一起经历了太多,关系非常之好。
这家伙,能打的仗几乎都打过来了,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的战役,没少得了他,后来打突厥,他也在,打高句丽,他还在。
公元663年,郑仁泰病逝,享年63岁。未列入凌烟阁24功臣。
7、李孟尝
这个算高寿的,生于593年,病逝于666年,享年73岁。这是十功臣当中,和尉迟恭一样长寿的人。
曾经和李世民一起开疆拓土,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勋。后来,破突厥有功,被封国公。
遗憾的是,他也未入选凌烟阁24功臣之内。
看到这里,有人着急了,那程咬金和秦叔宝两人没有参与到玄武门之变吗?也许,参与了,但绝对不是主力军,估计都去搞后勤去了,史料当中看不见这两兄弟在玄武门事件中的耀武扬威。
总体说来,当时亲身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十个重要人物,一个谋反被斩了,这是侯君集;一个得罪武则天被逼死了,这是长孙无忌;一个战场立功牺牲了,这是独孤彦云。
剩下的七位,都是善终。看来,李世民对兄弟们的关照还可以。
-----
网友解答: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当时随李世民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最后将李建成一箭穿心,逼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这十个人事变之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官位越来越高,却居功自傲。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来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刘师立,事成后,官升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 贞观十四年去世。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骁勇,高宗时期征战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死后陪葬昭陵。
孟尝,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论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其他人不论是仕途还是财富,都是很不错的。君王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真不多。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
-----
网友解答:
道不尽的隋唐事,说不完的玄武门。发生在公元626年7月2日的
玄武门之变,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热度从未减弱。这里面除了人们对政变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感兴趣外,更是对李世民是否篡改历史持有疑问。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民掌握了大权,并因此开创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影响巨大的贞观之治。
有人会说,那李建成功劳与能力并不比李世民差,如果他当了皇帝,肯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这和废话差不多,一个连宫斗都搞不赢的太子,你还指望他能够做出什么大的不世之功?
抛开玄武门之变的争论不讲,我们单单说说追随李世民参与这次血腥政变的十大功臣的人生与结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对功臣最好的,除了汉光武帝刘秀,然后就非李世民莫属了。
玄武门之变的十大功臣都是谁?他们的人生结局如何?
根据历史记载,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和张公谨等10人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十大主要人物。其中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和张公谨四人后来还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第一位:司空、司徒兼侍中、赵国公长孙无忌,凌烟阁排名第一
鲜卑出身的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一路追随辅佐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主要的心腹谋臣,也是他的发小。
关于长孙无忌对大唐的功劳,李世民是这样评价的:\"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确立李世民地位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在长孙无忌的提议与策划下进行的,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李世民是否能够夺权成功,还真是未知数。
李世民登基以后设立凌烟阁表彰功臣,内挂二十四功臣画像,长孙无忌位列第一名。这些功臣的画像都是请著名画家阎立本描绘的,十分传神。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一朝的主要功劳,除了辅佐与策划参与玄武门之变外,在攻打高丽之战中,长孙无忌也展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可见长孙无忌在军事上也是很有能力的。
终李世民一朝,他还一直担任宰相一职,延续到唐高宗李治时期,长达30多。
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长孙无忌受命主审,其间还巧妙地把魏王李泰排除太子之位,使本来与世无争的晋王李治成功续立太子,捡了个大漏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按照唐太宗的安排,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佐新登基唐高宗李治,李治将舅舅长孙无忌拜为太尉。
正常情况,长孙无忌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角色,可惜的是,随着地位与权势的增长,他处事不再以公心为准,夹杂了许多私货,害了不少人,也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污点。
长孙无忌在受命审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为主的\"房遗爱谋反\"案之机会,将素与自己不合的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诬告李恪也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事件,借机将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一干与自己不对付的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全部诛杀。
长孙无忌之所以对房遗爱一系斩尽杀绝,和他与房玄龄之间的恩怨有关,属于典型的公报私仇小人之举。
大唐名将薛万彻死前大喊:我薛万彻乃堂堂男儿,宁愿死在沙场,也不愿意因为房遗爱而亡!
吴王李恪死前大骂:长孙无忌你这样弄权作恶,你和你的儿孙会遭报应的!
可见吴王和薛万彻对长孙无忌的自私是多么愤恨。
长孙无忌的报应来自对武则天立后事件。这李治被武则天迷得深入骨髓,就看不上自己的王皇后了。加上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李治就想换人,换谁?当然是他爹李世民的武昭仪了,但这个事不好办,因为理由不是太光明正大。
于是,这唐高宗就带着武则天,备上好烟好酒金银珠宝去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府上。皇帝去舅舅家,也算正常吧,当然李治两口子是为了借机说服长孙无忌支持废王立武。当时朝政都是在长孙无忌的把持下,这一关要是过了,其他人就不是问题了。
但长孙无忌却不给外甥两口子面子,根本不接话茬,这让李治两口子恼怒非常,悻悻然离去。
长孙无忌为什么不同意立武则天呢?他的理由是,哎,这个武媚娘,可是你爹的妃子啊,你做儿子的立爹的妃子当皇后,体统何在?
但李治是铁了心要武则天当皇后,不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托孤大臣的反对,强行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自己的皇后。
这个软不拉几的唐高宗,在立武则天一事上,可谓杀伐果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长孙无忌的对手、武则天的宠臣许敬宗控告长孙无忌谋反一事,将长孙无忌发配流徙黔州,后被迫自缢身亡,算是不得善终。
长孙无忌的子孙也被流放岭南。
长孙无忌的下场,典型的是被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了,也让吴王李恪死前的咒语应验了。
不过,让长孙无忌聊以自慰的是,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为其平反,恢复其爵位,将他陪葬昭陵。
尉迟恭
第二位: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恭,凌烟阁排名第7
在玄武门之变中,打死李元吉的,拎李建成人头吓退敌人,逼迫李渊退位的,就是尉迟恭,也就是尉迟敬德,同样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的部将,后被投降李世民并被重用,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可谓有知遇之恩,尉迟敬德也不含糊,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心腹武将。
尉迟恭与秦琼一样,作为民间的两个门神,战斗力和威慑力是没什么说的,是门口一站,牛鬼蛇神全无影的存在。
尉迟恭本身是武将,加上战功又高,所以平时与人相处的时候难免会有点盛气凌人,行为有点高调,所以也得罪了不少人,但对李世民那是绝对忠诚。
后来就有人告发他有谋反嫌疑,被李世民训诫,尉迟恭当场撕破衣服,露出身上的伤疤说,这样子的臣是谋反的人吗?一下子让李世民感觉很是不好意思,李世民其实也不相信他会谋反的,只不过是看他平时太出格就提点一下而已。
好,这和废话在征高丽回来以后,就闭门谢客16年,专心研究丹药。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算是善终。
第三位: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凌烟阁第十七
侯君集属于那种文治武功都不太出色但运气又超好的那种人,自从跟了李世民,可以说是一路平步青云,功劳苦劳都有点了。
让侯君集名列凌烟阁的大功劳,当属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干掉李建成了,而且在玄武门之变时表现突出,深得李世民信任。
后来,侯君集随李靖参加了征讨吐谷浑之战,之后独立担纲攻灭了西域的高昌国,打通了大唐与西域的战略通道。
本来嘛,侯君集灭高昌立下的是不世之功,但这家伙有点贪小便宜,伙同部下盗取瓜分了高昌国的国宝和金银珠宝,这下子让李世民对其产生了不满与戒心,但依然把他列入了凌烟阁。
但侯君集不知道反思自己,反而认为李世民不敢怎么样他,就越发猖狂,甚至勾结太子李承乾试图谋反被抓。本来李世民并不想杀他,毕竟跟随这么多年了,但朝中没有人替侯君集说话,因为他人品与人缘太差了。
没办法,李世民没有台阶下,只好杀了侯君集,妻儿被发配岭南。
侯君集不得善终,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三个死于非命的人之一。
张公谨
第四位: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凌烟阁第十八
张公谨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在李世民对是否除掉李建成之事上还有犹豫不决的时候,是张公谨一把打掉了李世民占卜的龟壳,张公谨说,这种事情是需要当机立断的,不能靠占卜,难道因为卦象不利就不做了吗?李世民也因此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卫队攻打城门,是力大无穷的张公谨独立支撑,才让李世民顺利了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张公谨也因此被列凌烟阁。
632年(贞观六年),张公谨病逝于襄州都督任上,年仅三十九岁,属于善终。
刘师立
第五位: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刘师立
刘师立,原是王世充部下,后投降李世民,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作为武将,他平定了燕郡王罗艺叛乱,打败党项和吐谷浑的入侵。
曾经有人告刘师立谋反,李世民就问他,听说你要造反,是真的吗?刘师立这个人情商很高,也很朴实,他是这样答的:臣在隋朝只不过是个六品芝麻官,跟随陛下以后,不但做了将军,而且还得到皇上厚爱,这是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怎么会造反呢,他的话深得李世民认可。
贞观十四年(640年),刘师立去世,追赠豫州都督,谥号为肃,善终。后被作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
第六位:右武卫大将军、东莱郡公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以豪爽侠义著称,做武将,玄武门之变时为秦王府右三军骠骑,除了在政变中为李世民立下大功外,其一生都在与突厥作战。永徽年间死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算是善终。同样作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
第七位:幽州都督、溧阳郡公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在贞观初年大唐与突厥颉利可汗的战斗中牺牲。
遗憾的是,独孤彦云因去世太早,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封官加爵和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唐德宗即位后,作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第八位: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杜君绰
杜君绰除了参与玄武门之变,还在东征高丽时立下战功,以功拜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62年12月11日上朝时,应该是突发疾病死亡,算是善终。
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
唐太宗李世民
第九位:右武卫大将军 灵盐凉二州都督,上柱国郑仁泰
参与玄武门之变后一路高升。高宗时期郑仁泰率薛仁贵讨平铁勒九部,抵突厥,护吐谷浑,击吐蕃,功劳甚大。
唐高宗龙朔三年,病逝于官府,时年六十三,追赠代州都督,谥号为襄,陪葬于昭陵。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
第十位:右威卫大将军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功臣,李孟尝跟随李世勣与突厥战于阴山,大破之。公元666年7月7日,李孟尝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的府第,时年74岁。
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于凌烟阁。
纵观玄武门之变的这十位功臣,大部分都是善终,这也体现了唐朝对功臣的善待,李世民立了个好榜样。
侯君集谋反被李世民处死,长孙无忌则是死于外甥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手,和李世民无关,这也怪长孙无忌没有听李世民的临终遗言,否则,善终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除了这十人之外,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高士廉等人理论上也可能涉及到玄武门之变,只不过没有直接参与当天的战斗而已。
-----
网友解答: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最重要的事件,它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污点,但没有它,很可能李世民也就是一个令人惋惜的唐朝开国亲王而已,绝不会成为令无数人景仰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很简单,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在哥哥李建成的打压下发起了对皇位的冲击,最后一举攻成,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李世民成了大唐新的皇帝。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当天李世民率领他的心腹们,携带武器进入皇宫玄武门,并在此埋下伏兵
,等李建成和李元吉手无寸铁经过时,一举将其斩杀,随后发兵斩草除根,杀进他们的儿子。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心腹,心腹有两说,一说是十人,即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杜君绰、郑仁泰、刘师立、独孤彦云、公孙武达和李孟尝
,一说为十二人,即
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
除去重复的,总共十九人,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最终结局。
1、\t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他跟李世民从小就认识,结为布衣之交,后来长孙无忌的妹妹更是嫁给了李世民,两人成为郎舅,关系更加密切。
跟李世民绑在一条战船上的长孙无忌也是尽心为李世民谋划,
是天策府的重要成员,也是
玄武门之变的重要谋划人之一。政变成功后,李世民投桃报李,长孙无忌风光了二十几年。
在太宗朝,长孙无忌官居宰相
,爵至赵国公,还是国舅、大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去世前,更是命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可见其信任。
然而,信任是李世民的,对于新皇帝李治而言,这位亲舅舅位高权重,势力太大了,所以借着废立皇后的机会,李治夫妇跟长孙无忌大斗特斗,最后夫妻组合获得胜利,长孙无忌被罢官流放。
659年,武则天的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将其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近支亲属也被流放岭南为奴为婢。
674年,李治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昭陵。
2、\t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出色”,亲自前去逼宫李渊,让李渊下旨稳住局势,因此尉迟恭被李世民定为政变头等功,获得了巨量赏赐。
尉迟恭是一员猛将,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他
为人太过憨直,居功自傲,跟其他功臣攀比功劳,搞得大家关系很差,所以李世民将其外调地方。
晚年的尉迟恭变得非常迷信,沉迷于
炼丹修仙,十余年不与外界交往。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李治罢朝三天,将其陪葬昭陵。
3、\t侯君集
侯军集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将领,战功赫赫,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是唯一一个在太宗朝被杀的功臣,这还真不能怪李世民,怪只怪侯军集太作。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功劳也很大,跟长孙无忌这些人也是平起平坐的,加上后来他出征突厥、平定高昌,功劳更大。但他居功自傲,常做出出格的行为,
征讨高昌时私自处置无罪之人,还私吞高昌国宝。
因为这些错误,李世民还把侯军集送进过号子,但侯军集出来后并没有悔改,反而心怀怨恨,跟同样心怀鬼胎的太子李承乾一拍即合,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后,侯军集被杀,妻儿捡回一条命,但也被流放岭南。
4、\t张公谨
张公谨,字弘慎,唐朝将领,封
邹国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出谋划策,也出了大力气,李世民称帝后,他也受到重用,但张公谨去世的时间很早,在
629年
跟随李靖平定东突厥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郯国公。
5、杜君绰
杜君绰也是李世民手下的猛将,从义军归降后,就一直跟随李世民,先后参与讨伐刘武周、宋金刚、玄武门之变、攻打高句丽等,封左领军大将军。
662年 ,杜君绰
上朝时去世,
李治追赠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
6、\t郑仁泰
郑仁泰很早就加入秦王府,参加过武德二年至三年的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
也算是一员的大将,只不过被那些帝国将星遮盖住了光芒
。
玄武门之变中,作为秦府老人的郑仁泰是先锋之一,政变后也步步高升,但在史册上的出现次数却很少。
高宗朝时郑仁泰曾率军讨伐铁勒叛乱,但却遇上暴风雪,几近全军覆没,郑仁泰甚至被弹劾为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败仗。
李治虽并未怪罪,但是等两年后郑仁泰再次平讨铁勒时,他的职位已经降成了左武卫将军。这次战事比较成功,郑仁泰于是移镇凉州,防备吐蕃,同年,郑仁泰去世。
7、\t刘师立
刘师立早年是王世充的亲卫将军,洛阳陷落后,本应该被斩首的他被李世民收为已用,成为李世民属下的一名亲卫。
在玄武门之变中,刘师立也是拼了命,因功被封为左骁卫将军。后来参与征讨吐谷浑有功,封襄武郡公。
640年,刘师立去世。
8、\t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算是比较倒霉的人,刚在玄武门之变中大显身手,以功封为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结果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
颉利可汗
趁虚而入,李世民派独孤彦云便率军抵挡,独孤彦云战死沙场。
唐德宗将独孤彦云定为贞观五十三功臣之一,续图凌烟阁,供后世瞻仰。
9、\t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
早年当过隋朝的禁卫军,李渊
起兵后,公孙武达前去拜见李渊,被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与过讨伐刘武周、平王世充、窦建德等战役,
战功突出。
贞观年间公孙武达的主要事迹就是打突厥,以功
晋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公孙武达病死在右武卫大将军任上,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壮。
10、李孟尝
李孟尝,字待宾,唐朝初期功臣之一。李孟尝开始跟随王君廓,后来归顺唐朝,在李世民帐下,征伐四方有功,加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封武水县开国公。
贞观年间,李孟尝跟随
李世勣
破东突厥有功,封汉东郡开国公。
高宗时,病死于长安府第,享年74岁,
谥曰襄,
陪葬昭陵。
11、房玄龄、杜如晦
所谓“房谋杜断”,这两个人必须要放在一起说,两个人一起配合,为唐朝的律法定下了基础。
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列为功劳第一,后封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9年)去世,谥文昭。
杜如晦在630年就已去世,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凉人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2、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唐朝宰相,但却是隋朝驸马,大名鼎鼎的宇文化及就是他哥哥。
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后来投奔唐朝,李渊以宗室女妻之。宇文士及随李世民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
642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号纵。
13、高士廉
高俭,字士廉,唐初宰相。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跟长孙皇后的舅舅,是他将这兄妹二人养大的,也是他把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的,他
跟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
高士廉在玄武门之变后
进封许国公,后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647年,高士廉去世,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
14、程知节
程知节,原名程咬金,是一个改名失败的人物。程知节早年投瓦岗起义军,后投靠李世民,因功封宿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665年,程知节病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15、秦琼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
秦琼开始在隋朝混,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接着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从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
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
638年
,久病缠身的
秦琼
去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6、段志玄
段志玄,名雄,字志玄,以字行,唐朝名将。段志玄早年客居太原,李渊起兵后从军,隶属李世民部下,随其南征北战,成为秦王府右二护军。玄武门之变后,段志玄以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
世袭金州刺史。
。
贞观年间,段志玄担任西海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失败。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赠扬州都督,谥号忠壮。
17、屈突通
屈突通,隋唐时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曾是隋朝平定农民起义的大将,李渊进攻关中时,屈突通坚守潼关,兵败被俘,随后降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之后屈突通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名将毕竟是名将,功劳数一数二,因此镇守洛阳,后回朝封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屈突通接着,镇守洛阳。
627年,屈突通病逝,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18、张士贵
张士贵,唐代名将,本名忽峍。
张士贵属于被演义故事坑惨的人,窦娥都没他冤,一代大唐猛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明明是忠臣、功臣,但却被写成
嫉贤妒能、迫害忠良、谋反朝廷的大奸臣
。
657年,张士贵去世,谥号襄,享年72岁。
-----
网友解答: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人,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附近起兵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为他的继位扫清了障碍。
在这里不讨论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残是否太无情,单就这次政变的影响来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玄武门政变转变了唐朝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领导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广招贤才,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国泰民安,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换句话说,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李世民的继位,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甚至开元盛世或许都不会出现,所以“玄武门之变”未必就是一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历史有它的安排。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主要有十位将领: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
李世民成功夺得政权后,这十人全部封功有赏。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且来看看:
1、长孙无忌,这十人中,属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最亲近,他们不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
文德皇后
。
“玄武门”政变后,长孙无忌功居第一,进封齐国公,位至宰辅,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后,长孙受先帝之托,以国舅、太尉、顾命大臣身份辅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后一事,令武则天怀恨在心,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之后,便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听信之,将长孙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舅大人,在太宗时受到万般厚待,却在侄子高宗手上没有得以善终,不得不说令人心寒。
2、尉迟恭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亲手诛杀了李元吉。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迷信方术,谢绝宾客,闭门不出,死后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善终。
3、候君集
,
凌宵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立下了赫赫战功,立下战功后人也开始膨胀,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参与了皇室内部的夺嫡之战,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后因受牵连被李世民处死。
4、张公谨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有功,进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张公瑾病逝,时年39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剡国公,善终。
5、刘师立
,
玄武门兵变将领功臣之一
。后罗艺叛变,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号“肃”,善终。
6、公孙武达
,
屡次征讨突厥,以功封为东莱俊公。
唐高祖永徽年间升为右卫大将军,任上去世,陪葬于咸阳昭陵,善终。
7、独孤彦云
,
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
。玄武门事件发生不久,突厥到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属于为国捐躯。因去世太早,生时没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后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属善终。
8、杜君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
。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上朝时突发身亡,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9、郑仁泰
,
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
。曾入右武大将军、减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终。
10、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十位将领大多都是善终,由此可见太宗李世民的贤明和胸襟。他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在登基之后,担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盖主而诛杀。
在李世民政期内,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贵,被善待,从而善终,这在善于玩弄心术的帝王之中确属难能可贵。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网友解答: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李世民可谓是带领十个不怕死的手下,干了一票大的,这件事情跟土匪内斗没啥区别,区别在于为首的都穿着黄袍,都是皇家贵胄之身。
皇家是残酷的,前一秒钟可以兄弟情深、父子情深,毫无间隙,后一秒就可以为了权力而血溅宝座,让整个皇宫血流成河。
李世民本该是皇位的拥有者,他有军队,有野心,有能力,然而立长子的传统深入人心,所以他没有资格。
所以他要自己制造自己的资格,重新写一份人生的履历,于是他将屠刀指向了他的亲人,包括他的父亲。
玄武门政变改变了唐朝未来的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权力巅峰。
孤掌难鸣,仅靠李世民一人肯定完不成这一票,这不仅仅是绑票,这分明是“撕票”,他还有十个手下,他们是: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一般皇帝登基后都会屠杀攻城,以求心里安慰,一方面担心部下叛乱坐上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担心功高震主不好压制,那么这十个人下场怎样呢?
我们要知道李世民跟刘邦与朱元璋不同,李世民出身注定了他的阶层,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血统是高贵的,他离皇帝宝座有咫尺之遥,而刘邦和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上位的,他们出身微贱,当上皇帝是历史的偶然。
这种打破阶层的做法,他们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所以李世民没必要屠杀功臣,他的出身决定他永远不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唯一让他没安全感的两个人都死了。
这几个人基本都得以善终,除了可怜的侯君集,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为拥立太子站队,队没站好,反而丢了性命。
1、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领:侯君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赏识侯君集,封为左卫将军,又封为右位将军,又赏赐城邑千户,然而侯君集越来越狂妄,竟然公开支持李承乾,还要撺掇他杀了李世民,结果事情败露被杀。几年后李世民消气了,还将他的牌位摆在凌烟阁,作为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
2、备受命运捉弄的功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跟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两人本就是好朋友,交心的那种,玄武门之变后在李世民心里长孙无忌是排第一位的,封左侯武大将军、赵国公、中书令,然而长孙无忌的荣耀仅限于李世民活着,他死后,长孙无忌因为不讨武媚娘的喜欢,又撺掇李治废后,而被流放。
长孙无忌最终自缢而死,实是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他在凌烟阁功臣位列第一。
3、一身是胆的将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个神人,一身是胆,玄武门之变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才成功,如果没有尉迟敬德,那几个人加起来也玩不转。
尉迟敬德提着皇子的两颗脑袋,一声暴喝,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纷纷后退,这样的侠肝义胆也是不世之英雄,所以他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
如果没有他,李世民早就死了,更遑论他还能从李渊手里拿到兵符印信,剿灭太子余党。能让李渊颤抖着将兵符给他,其人之气势,想象一下就能明白。
4、为大唐江山忠心戍守,死而后已的忠臣: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为大唐的疆域四处作战,他们早年随李世民四方征战,为大唐定鼎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大唐基业稳后,他们又与东、西突厥作战,某些将领参加平定党项和吐谷浑的叛乱,有的参加平定罗艺叛乱。
独孤彦云在颉利可汗与唐作战中牺牲,算是死得其所。
郑仁泰在平叛铁勒叛乱中作战不利而被降职,后来病死,算是小有瑕疵。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做到了“死社稷”,都是大唐的影响,胜也罢,败也罢,都曾经拥有过辉煌的人生,也几乎都得到善终,这就比很多人强了。
-----
网友解答: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事变,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从哪里来的?有个玄武门九人的说法,但实际参与玄武门的远不止这九人。玄武门九人,一般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这九个人,挨个说下其结局。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玄武门事变的重要谋划者。李世民在世时,长孙无忌已经位高权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名第一。
李世民去世后,遗命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辅佐唐高宗李治。
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李治时代权势过大,和李治在立武则天为后等事件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在和皇帝李治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贬斥流放。显庆四年(659年)七月,长孙无忌在流放地被逼迫自杀,亲属也被流放岭南为奴。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即大名鼎鼎的门神。玄武门事变中,尉迟敬德一箭射死李元吉,又带兵威逼李渊,立下了大功。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一次宴会上,因座次和人发生冲突,竟然差点打瞎了劝架的江夏王李道宗的一只眼睛。
这次事件后,李世民狠狠敲打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从此收敛很多。晚年不问政事,闭门谢客,沉迷炼丹之类。显庆三年(658年),以73岁高龄去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尉迟敬德排名第七。
侯君集
侯君集在玄武门事变前地位不高,但在玄武门事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玄武门事变的重要谋划者。玄武门事变中,称得上谋划人的,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这四人。玄武门事变后,侯君集地位急剧上升,贞观四年就做到了宰相。
贞观九年,侯君集作为李靖的副手参与了灭吐谷浑之战。贞观十四年,侯君集率兵攻灭了高昌国。之后侯君集自以为功劳大而得不到重用,怨气很深,和太子李承乾勾搭在一起。
李承乾准备效法老爸李世民也来个政变,玄武门事变谋划人之一的侯君集自然是这次政变的主要谋划人。政变还没发动就泄露了,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被李世民处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排名第十七。
张公瑾
张公瑾在隋末曾经是王世充下属,后来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成为亲信。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犹豫不决,烧龟壳占卜吉凶。张公瑾将龟壳甩地上说:“难道占卜结果不好大王就不发动了吗?”
贞观四年,张公瑾参与了李靖灭东突厥之战。贞观六年,年仅38岁的张公瑾英年早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张公瑾排名第十八。
刘师立
刘师立隋末原本是王世充属下的将领,王世充被灭后,投降唐军,被李世民引为心腹。玄武门事变中,刘师立出了大力。玄武门事变后的封赏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刘师立和侯君集张公瑾一个档次。
贞观年间,刘师立先后参与过对党项、吐谷浑作战。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是李唐老资格的元勋,参与了太原起兵。之后在李世民下属参与了唐朝开国时期的多次重要战役。
玄武门事变后,公孙武达参与过多次边疆战事。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病逝。
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和独孤信家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其祖父李楷,曾经在独孤信下属,后来被赐姓独孤。玄武门事变后,独孤彦云被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后来在于突厥作战中战死。
杜君绰
杜君绰隋末参与过农民军,后来投奔李唐,在李世民下属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杜君绰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年间还很活跃,参与了对高句丽的战事。
龙朔二年(662年) ,杜君绰去世,是去世的比较晚的唐朝开国将军。
郑仁泰
郑仁泰在武德早期就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在贞观年间,郑仁泰相对地位较低。在唐高宗李治年间,郑仁泰成为唐军的重要高层将领。龙朔元年(661年),郑仁泰、薛仁贵领兵讨伐铁勒叛乱,这次作战,郑仁泰是主将,地位在薛仁贵之上,但郑仁泰表现不好,成就了副将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的威名,郑仁泰事后被降职,几年后死去。
郑仁泰也是去世比较晚的唐朝开国将军之一了。
李孟尝
李孟尝隋末参与过农民军,后来归顺唐朝在李世民下属,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多次开国重要战役。玄武门事变后,李孟尝被封武水县开国公。
贞观四年,李孟尝参与了李靖灭东突厥之战。
乾封元年(666年),74岁高龄的李孟尝去世,也是一位去世很晚的唐朝开国将军。
玄武门事变的其余参与者
参与玄武门事变的人数众多,在多个场合执行不同任务,远不止以上九人。
凌烟阁功臣之一的高士廉,长孙无忌的舅舅,玄武门事变时负责释放死囚参战,为李世民增加一点兵力。
凌烟阁功臣秦叔宝、长孙顺德,在玄武门外同太子齐王的援兵作战。
凌烟阁功臣程咬金,参与了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动。
凌烟阁功臣房玄龄杜如晦,李世民的两个亲信,自然也参与了玄武门。
除此以外,现在能确定参与玄武门的地位比较高的人物,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