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德战争前夕苏军为何两个月没有太大动静?
1941年苏德战争前夕苏军为何两个月没有太大动静?
-----
网友解答:
-----
任何战争的爆发都是一方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果断的雷霆手段表达!只是政治上喊叫得过且过,而另一方(真想一打定局势的一方)早就从各方面做足了准备!包括通过间谍通讯渗透高层等得知了对方的意图,所以彭胀的战争欲就会爆发!如果当时斯大林通过局部的一个小事表达出果敢,毫不犹豫的打击手段!相信希特勒会考虑再三!苏德不会快速开战的!
-----
网友解答:
-----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苏德战争前夕的2个月苏军并不是没有太大动静,而是动静很大,然而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到位,并不为外人察觉。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军1941年4月开始到6月22日战争爆发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4月14日总参谋长朱可夫下令,未计入清单但安装了野战部队武器的所有防御地区和所有永备发射工事紧急进入战备状态;
4-5月间,征召了79.3万名后备兵去补充西部军区的部队,使之几乎达到了战争时期的定员;
从5月13日起,把第二战略梯队的部队从腹地秘密调遣到西部军区,并进入战备状态,一共涉及5个集团军和77个师(58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和6个摩托化师)。
后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调往普罗斯库罗夫、赫梅利尼克地区,预计7月初完成
高加索军区的第19集团军将抵达切尔卡瑟和白采尔科维,按照计划6月25日开始卸载,预计7月7日完成。
奥廖尔军区的第20集团军进抵白俄罗斯,预定抵达计划是6月底-7月初。铁路主要运载坦克和火炮,它们到达新地点开始于6月24-28日,结束于7月3-5日。
伏尔加沿岸军区的第21集团军集中在切尔尼戈夫、戈梅尔, 集团军的2个步兵军由铁路运送:计划7月9日抵达。
乌拉尔军区的第22集团军集中在谢别日、维捷布斯克和大卢基,计划7月1-2日完成集结。
1940年5月14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命令,所有军事院校毕业生提前毕业,并被派往西部边境军区;
1941年6月10日总参谋长朱可夫电报,6月11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命令掩护部队第一梯队的各师进入防御区;
1941年6月14日,斯大林派出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利茨科夫到西部特别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检查各军区空军的战备状态;
1941年6月16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命令掩护部队第二梯队的52个师以训练的形式秘密转移到集结地区,并进入战备状态;
1941年6月18-21日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所有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1941年6月19日国防人民委员部再次下令,对飞机等进行疏散和伪装;
从上述可以看出,实际上在德军开始进攻之前,苏军部队已经开始进入战备状态,做好了按国防计划与德国及其盟友开战的准备。不过,苏军最大失误在于没有开始总动员和尚未将部队开进防御区。
因为从斯大林内心来说,他认为这些措施应该够了,近200个师的兵力应该可以抵抗对手任何的进攻。他更希望对手会被这些措施所吓倒,不敢贸然进攻,这样苏军可以加快进行现代化换装和部队训练。如果果真如愿,那么到了1942年,可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
网友解答:
-----
1941年苏德战争前夕苏军为何两个月没有太大动静?这个问题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实际上,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已经在着手准备防御和进攻的问题,这一点从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回忆录中能够得到答案。
人们之所以对德军闪击苏联时,苏军溃败太快感到不解,实际上,这是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错判闪击战形式造成的,而在防御准备上,苏军已经提前一年就在做准备。
1938年至1939年,苏军连续与日本关东军在张鼓峰和诺门罕打了两仗,又与芬兰在1939年打了冬季战争,这三场战役打下来,既检验了苏军的实力也提升了苏军的实战能力。1940年,苏军又以德军为假想敌展开了首长机关战役演习,其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也是从这时起,苏军开始重视装甲机械化军的建设和联合作战的问题。
但是,由于斯大林考虑到苏联国内地理环境和战场形势,把主要发展方向倾向于空军和炮兵,所以苏军在装甲坦克方面的重视程度没有德军高。1938年时,苏联的坦克产量已经提高了两倍,只不过苏联的坦克向来以简单和笨重著称,生产起来也容易。为了在防御和进攻方面占据优势,苏联一些武器设计师们研制出了T34各型坦克,其中就有中型T34,使用的是B2型柴油发动机,马力大冲劲足。
1940年底开始,苏军开始大量生产KB和T34坦克,到战争打响,苏军共接收了7000多辆坦克,仅1941年一年就接手了5500多辆,但这些坦克多数都是老式坦克,而KB和T34坦克仅有1861辆,而且都配发在坦克学校和边疆军区零散使用,所以战争打响后没有发挥好集中打击作用。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首长机关战役演习以后,斯大林原则上同意组建20个机械化军,但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到1941年3月才决定组建,而且到战争打响只装备了9个军,这也是德军闪击战打响后,苏军用大量步兵对抗德军装甲部队造成重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对德军可能的战争准备来讲,苏联也是在不断地积蓄力量,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有安排。
一方面,在兵力部署上,1941年6月初,斯大林在询问朱可夫前线兵力部署时,苏军在西部边境和舰队中,已经部署了290万人,有1500多架新式和旧式飞机,有将近38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75辆各型坦克,其中有少量T34型坦克,大部分是老旧坦克,而且有一些需要修理。但在步兵部署上,已经达到149个师和1个独立旅。光陆军就有268万多人。
另一方面,苏军在防御部署上呈现全方位动员态势。1941年3月中旬,国防委员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共同请求斯大林批准征召预备役人员补充到边境各军区,但斯大林刚开始没有批准,理由是大规模征兵怕引起德国不满和怀疑,但到3月下旬,斯大林同意先征召50万,又过了几天再同意征召30万,这80万新兵很快补充到前线,成为防御德军进攻的第一批战斗人员。
至于空军方面,1939年二战打响后,到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共有作战飞机17745架,其中有3719架为新式飞机,不过在闪击战开始时,德军就对边境66个机场进行重点打击,1200架飞机基本损毁殆尽。
根据档案材料,从1939年1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工业部门为红军提供了17,745架作战飞机,其中有3,719架新式飞机。而在海军方面,虽然苏联海军有一定的实力,但因为参与实战太少,对水雷和鱼雷武器的使用缺乏足够重视,所以海军的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
那么,问题中提到苏军在战争打响前两个月为什么没什么动静呢?这里面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斯大林一直强调苏军多看少动,不能主动招惹德军。所以,这一时期,即使德军频繁出动飞机侦察,苏军的边境部队也是一忍再忍,况且多数武器库必须要国防委员会同意才能打开,所以,从思想认识上,苏军并没做好防御准备。
另一个因素就是苏军在不断调整完善战时编制结构。前面说了都是兵力部署和海空军发展情况,但是苏军最大的问题是步坦协同问题。所以,在1941年初开始,苏军着手进行战时编制,按苏军战时条例,一个步兵师需要编制3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营、1个高炮营、1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以及后勤和指挥机关。除了装甲坦克还要有各种火炮迫击炮骡马等,这个过程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落实。
与其它武器装备不足相比,苏军在炮兵配备上还是比较完善的。到战争打响时,苏军已经配备了各式火炮和迫击炮92578门,基本上达到齐装满员。
从1939年1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工业部门为苏联红军提供了29,637门野炮,52,407门迫击炮,火炮和迫击炮(连同坦克炮在内)总共92,578门。其中绝大多数都归属于部队和兵团编制的军队炮兵。各边境军区的炮兵基本上达到了齐装满员
但有一点苏军有些疏忽了,那就是对喀秋莎火箭炮的生产问题,因为这款火炮直到战争打响后,在1941年7月的奥尔沙火车站才初试锋芒,还是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委员会临时决定批量生产的,如果早点量产配备苏军,那战场环境完全就不一样了,况且生产这种火炮十天半个月就能生产一批,完全可以应对前线部队的需要。
虽然说苏军在战争打响前也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但仍然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方说苏军和斯大林轻敌的问题,当所有情报都指向德军马上要进攻苏联了,斯大林仍然无动于衷,直到1941年6月21日晚下达1级战备命令时,仍然没有放开手脚,要求苏军不能打第一枪。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征召的80万新兵都没有经过训练,对新配备的技术兵器也不熟练,防空体系没有建立完善,通信指挥出现漏洞等等。
所有上述问题,等德军闪击苏联开始后全部暴露出来了,先是德军切断了苏军的通信指挥系统,造成苏军统帅部与前线失去联系,后是德军重点摧毁了苏军的空中力量,步兵完全暴露在德军的装甲打击之下。没有完全防备的苏军甚至手无寸铁在与德军装甲搏斗,而斯大林仍然以为苏军在前线打得不错,于1941年6月22日连续两次下达全线反攻命令,从而把苏军完全送到了德军的虎口之中。
-----
网友解答:
-----
什么叫太大动静。军队的调动与战备等级只有最高指挥机关下令。你自己做是要叛乱吗。
-----
网友解答:
-----
麻痹大意轻敌,这是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尤其是当今国际形势严峻,斗争复杂情况下,加强国防建设,高度警惕敌人偷袭。战备状态绝对不能松懈,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不断试探踩踏红线,必须有备无患。
-----
网友解答:
-----
斯大林放松警惕,认为有\"苏德友好条约\"在,不相信德国会入侵苏联!
-----
网友解答:
-----
懵了
-----
网友解答:
-----
一句话,以斯大林的平常心,度希特勒的疯狂腹。所以,尽管收到情报,也缺乏足够的警惕和备战。
-----
网友解答:
-----
想让德国放心进攻英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