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中,哪些后来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网友解答:
一
这一个是隋文帝杨坚。
后周宇文赟即皇帝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开始执掌大权。
宇文赟22岁时就非常诡异的死掉了,当然历史书上说是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才死的,但不足以采信。他生前多曾次扬言要杀死杨坚,都没有完成,因此阁主间接怀疑是杨坚暗中下手除掉了宇文赟。
宇文阐当上皇帝后,只有七岁,任命杨坚为丞相。杨坚利用这个机会掌控了朝局,消灭了宇文氏内部最强劲的对手,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全国。
公元581年宇文阐禅让,杨坚称帝,史称隋朝。
公元587年,隋朝大军攻破西梁国。公元589年再次攻破陈朝,公元590年岭南地区冼夫人归顺。在三国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战乱后,中国再次完成了统一。
杨坚坚决废除九品中正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杨坚在位期间,隋朝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生也比较安定,时称开皇盛世。
二
第二个是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政敌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斩杀他们的儿子。随后逼迫李渊任命自己为太子,不久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上皇帝,史称唐太宗。
李世民刚刚上位时,唐朝仅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到了李世民死去时达到了三百八十万户。李世民鼓励经济发展,复兴文教,让长期动荡的政治格局快速稳定了下来。
为了整顿吏治,李世民又推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制度,打击贪污腐败和不作为官员,裁汰冗员,对各级官员加强绩效考核,大大提高了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三
第三个是赵匡胤。
赵匡胤原是周世宗柴荣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世宗柴荣死后,后周恭帝柴宗训接替皇位。年少的小皇帝无法取得武将们的支持,最终在960年,陈桥驿事变暴发,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随后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宋朝正式建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接过了周世宗柴荣统一全国的重任。
962年,赵匡胤派慕容延钊攻取湖南。964年,宋军二路攻入四川,后蜀灭亡。随后南唐、吴越臣服。970大将潘美曹彬统军攻下南京,灭亡南汉和南唐。
之后赵匡胤开始全力准备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山西和幽云地区,却在战前离奇死去,年仅50岁。
-----
网友解答:
历史上篡位登基的皇帝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王莽篡汉、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胡亥篡位等等。但是,有些人被后来证明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比较少,起码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少。那我就说说那些篡位后被证明是雄才大略的几个著名皇帝吧!
第一位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是北周随国公杨忠的儿子,公元568年父亲杨忠死后,杨坚继承随国公的爵位。公元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在河桥大败北齐;公元576年,杨坚跟随周武帝亲征平齐,被封为柱国;随后,杨坚又与齐王宇文宪一起在冀州大破齐任城王高湝,又被封为定州总管。杨坚在军中随着建功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驾崩,太子宇文赟即位。杨坚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地位越来越高。公元580年,周宣帝宇文赟驾崩,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随国公杨坚成为了辅佐朝政的大臣。公元581年,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后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随文帝。同年五月,北周静帝宇文阐被杨坚派来的人该死。
杨坚成功篡位后,开始实施一系列安定内部的政策,比如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制订《开皇律》、整顿吏治、改革货币、倡导节俭、建造粮仓等有利措施,为帝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杨坚还发起了统一战争,把分裂有两百多年的神州大地再次回归一统,为大唐盛世打下了深厚基础。杨坚在位23年(公元581——604年),开创了“开皇之治”,他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是众多篡位皇帝中不可多得的英明帝王。在历经了两百多年的战乱的天下,杨坚用自己的雄才大略让天下再次回归一统的大格局,这是杨坚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第二位是唐太宗李世民
如果按照古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皇帝的话,李世民是没有机会当上唐朝皇帝。但是,李世民想通过自己的争取皇位。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最后成功夺取皇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之后,唐高祖李渊被尊称为太上皇,成为了“退休”的老人。虽然李世民通过政变成功的登上皇位,但是这对大唐王朝影响极大,致使大唐的十九位皇帝中只有六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大唐开国近一百五十年都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这实属是大唐一道特殊的景象!也是李世民篡位留下的后遗症。
虽然李世民靠篡位成功地当上皇帝,但是他的贡献也不小。自从李世民即位后就开始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完善制度,把经济搞上去的同时,李世民还平定突厥、征服西域,开创了“贞观之治”,被称为“天可汗”。大唐的雄风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开始显露光芒,为后来的唐高宗收复高句丽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埋下了伏笔。李世民给唐高宗李治开疆拓土的底气,李世民更是确定了大唐的基调,让大唐的雄风在后来的日子得到闪耀。因此,虽然李世民靠篡位登上九五至尊,但是它绝对是雄才大略的皇帝。
第三位是宋太祖赵匡胤
虽然大宋王朝在对外政策相对其他王朝比较软弱,但是大宋王朝的经济绝对是历史上是最发达的,政治上是比较开明的。这成就应该都归功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他奠定了宋朝的基调。中国在大唐王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且黑暗时期,十几个政权相互讨伐,弄得天下百姓经常处于战火之中。虽然五代十国只历史上停留了五十多年,但是它对于百姓来说似乎几百年那么漫长。
然而,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加身后,黑暗的历史开始结束,一个崭新的王朝展现在人们眼前,它就是大宋王朝。后周的皇帝柴宗训提前“退休”,成为闲置人士。赵匡胤篡位成功后,他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开始了发动统一战争。他用了数年之久统一了中国南部地区,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突然驾崩,由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赵匡胤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宋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天下百姓也脱离了战火的苦海,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段黑暗的时刻,同时为大宋定了基本基调——重文抑武。这个国策是从五代十国的教训总结得出,这个国策有利,也有弊,在此就不再讨论。赵匡胤确实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是开创了经济最发达的王朝。
第四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跟李世民差不多,也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皇位。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就开始着手实行削藩政策,使得很多藩王胆颤心惊,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公元1399年六月,朱棣被朱允炆逼急了,只好举起“清君侧”的名义开始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历经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朱允炆最终落败,逃之夭夭,而朱棣成功的登上皇位,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三个皇帝。
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在南京登基,年号“永乐”。篡位成功的朱棣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位好皇帝,他一边修编《永乐大典》,此书号称当时的百家全书;一边亲征漠北,同时还派郑和南下,传播大明的威严和汉文化。大明帝国在朱棣的励精图治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世界强国,北讨漠北、南征安南、屡次下西洋,成就了一个盛世强国,史称永乐盛世!永乐大帝把大明帝国推向了巅峰,为后来的仁宣盛世铺平道路。这些足以证明朱棣是一个好皇帝,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雄才伟略的英主。
当然,中国历史既是篡位得来的皇帝又是雄才伟略的皇帝不只这些,虽然他们凤毛麟角,但是确实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后世几百年。从当今人角度来看,他们是历史的推手,是当世豪杰,他们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如果做点大数据分析的话,你会惊奇的发现,相比正常登基的皇帝,篡位登基的皇帝出明君大帝的比率更高。
原因也没那么复杂,篡位登基的皇帝更缺乏政治上的合法性,更需要政绩背书,励精图治,从而获得“绩效合法性”。而那些正常登基的皇帝,完全不用为合法性焦虑,在执政上更加随性,出明君的机率自然会低不少。
比如说
隋文帝杨坚
,身为外公算是篡了北周静帝的皇位。创立隋朝后,开创了“开皇之治”,户口高达870万户,远超之后的贞观之治。
比如说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位经由玄武门之变得来,先是手足相残,继而逼父让权,权力的获得全无合法性而言。对此,李世民倾力于打造自己的文治武功,无论是内政方面的贞观之治,还是“天可汗”式的赫赫武功,都有效增强了李世民的“绩效合法性”,以绩效而言,李世民绝对是“千古一帝”。
比如说
武则天
。武则天建立了武周王朝,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推翻”了大唐。武则天的成功或许是一种对男权压力的回应,在政治生涯中更多的表现为励精图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为了缓解“牝鸡无晨”的传统压力,用靠谱扎实的政绩来回应世间的质疑。
比如说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的孤儿寡妇手中夺得皇位建立宋朝后,对士大夫非常宽厚,被称为“与士大夫共天下”,有一种说法这就是为了平息篡位的合法性质疑。
比如说
明成祖朱棣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从侄子建文帝那夺得皇位之后,深知自己的皇位由来很有质疑,只能用文治武功来封住悠悠众口。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永乐盛世”。
-----
网友解答: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自王莽篡汉以来,权臣篡位史书不绝历代皆有。成功者而成为开国皇帝者先后有曹操父子篡汉建魏。司马炎篡魏建晋。刘裕篡位建宋。而后宋齐梁陈先后篡位前朝。杨坚篡北周建隋。再此后赵匡胤篡周建宋。成为最后一个篡位登基的皇帝。
应该说。曹丕建魏,司马炎建晋都是依靠父亲恩泽余荫其他几位却是凭本事篡位登基,而得天下以后,做的却比前朝好的多,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篡位是值得的。
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生于公元541年,祖姓普六如。是北周隋国公杨忠的长子。北周宇文邕昏庸无道,不爱当皇帝,于是把帝位让六岁儿子,杨坚就以外戚身份彻底掌控朝局。杨坚经过筹划,在
关陇集团
的的策划下,在公元581年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隋,杨坚时年40岁。在位23年,公元603年驾崩。杨坚登基以后,就开始了统一华夏的军事行动,公元588年平定南陈。就此杨坚成为继秦,两汉,西晋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
第二个就应该是刘裕了,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生于公元363年。驾崩于公元422年。公元420年登基,在位2年。时年60岁。刘裕出身贫寒。完全是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最终篡位登基。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刘裕好曹操一样,也有机会统一天下也是没有把握住而失去了机会。后世评价,刘裕篡位,正式标志着东晋的门阀氏族统治的结束。
第三个当属赵匡胤。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公元960年篡位登基、北宋朝开国皇帝。时年三十三岁登基(和柴荣一样)。在位十六年。四十九岁驾崩。北宋是华夏文化的巅峰,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统一统一天下。但两宋却是华夏文明的最高峰。
正式由于赵匡胤属于餐位登基,所以才有以文制武的制度,就此权臣篡位这个事件就此走进历史,再也没有出现。
-----
网友解答:
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并不少见,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人皆是。
杨坚出身武将家族,北周大臣,后来,家族势力渐大,杨坚把持了朝政,公元581年,杨坚篡废了北周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当上皇帝以后,整顿朝纲,锐意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倡导节俭,主张亲民政治,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使生产得到较好的发展;他结合南北统一的形势,修定刑律,使刑律与新形势相适应。
他推行了三省六部制,改革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使政令更加畅通;尤其是他在位期间,多次削减税赋,多次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了农业生产,加快了经济发展。同时,他还加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联系,缓解了民族矛盾。可以说,杨坚还算一个有开创性、事业心的皇帝,至少比之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强很多。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了本来属于太子李建成的皇位。李世民在位23年,对内厉行节约,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发展了经济。对外剿抚兼用,打败了东突厥、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吐谷浑诸国,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世民虚心纳谏,胸怀宽阔,善用人才,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也是篡夺而来。宋太祖在位17年,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基本结束了五代战火纷飞的局面。他开创了文官政治,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使“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计谋,和平解除了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解决了自中唐以来的武将乱政的固疾,国家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确实是非常怪异的,那些按照血统和资历继位的皇帝,常常昏庸无能,一些绞尽脑汁篡位的皇帝却能做出杰出的政绩,以上杨坚、李世民、赵匡胤等,就是鲜活的例证。
究其原因,或许是正常继位的皇帝,江山和权力来得太容易,所以不珍惜,不勤政。有些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也缺乏卓越的才能。而通过篡位得到的皇位,其过程自然艰苦卓绝,懂得江山得之不易,故能吃苦耐劳,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相对较好。
-----
网友解答:
篡位在古代被称为是一种不忠诚的表现。在人格上,是被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所鄙视的。不过说起来,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篡位篡得不错,对历史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那么,有哪些皇帝篡位篡得很不错呢?
(唐太宗)
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杀掉了太子李建成,逼迫他的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作中国古代政治样板的治理模式,也使得唐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整个盛唐的出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权不在李世民手里,而是在李建成手里,李建成未必能够建成这样好的政治风气。他叫“建成”,但他确实未必建成。因为他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同时他也不服众。至少李世民的所有手下,都不可能服从他,他并不能把所有文臣武将团结起来。团结不起来,朝臣必然陷入争斗之中,国家肯定不会发展得很好。
(隋文帝)
二、隋文帝杨坚。
杨坚篡夺的,是她外孙的皇位(当然是,不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因为宇文阐不是杨坚女儿杨丽华的亲儿子。只不过杨丽华是太后,作为皇帝的宇文阐,名义上是杨丽华的儿子)。应该说,杨坚的这个篡位也是不错的。
北周的宇文邕,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但是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却是一个昏庸的贪玩好耍的皇帝,他早早地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只有7岁的儿子宇文阐。宇文阐作为一个小皇帝,是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如果杨坚不是及时地把宇文阐的皇位夺过来,那么南北朝肯定还不会结束,混乱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杨坚夺了宇文阐的皇位以后,能够迅速结束南北朝那样的乱世,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并且还开创了“开皇之治”这样的盛世。自然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唯一遗憾的是,杨坚也没有把儿子选好,这使他开创的盛世,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
(宋太祖)
三、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夺取后周小皇帝的皇位,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这么说,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赵匡胤整个夺位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流血的过程,这一点是很难办到的。这是值得肯定的。说起来,杨坚、李世民之所以篡位做得很好,也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流血的方式。二是赵匡胤夺位以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小统一。同时,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同时,给宋朝的文化奠定了极好的基调,宋朝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所以宋朝虽然并不够强大,没能实现中国的大统一,但也创造了300年盛世。
除了以上的三个皇帝以外,历史上通过篡权,获得皇位的还有很多。不过所取得的成绩都不算太突出。相对来说,朱棣篡权做出的功绩也有一些。相比于朱允炆,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从而加强明王朝对天下的控制,这一点,肯定是只有朱棣才能做的。
另外,雍正皇帝是不是篡位?现在还存在一些疑惑。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雍正皇帝其实就是一种篡位。如果雍正皇帝算得上是篡位的话,那么他的这种篡位,对于清朝来说是非常好的。雍正是真正让清朝走向盛世的那个皇帝,对清朝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突出的。
皇帝是篡位者的话,照理说,他在人格上是受歧视的。可是为什么,这几个篡位者,却能够创造盛世,获得大家拥戴呢?
我认为,这是由古代的皇权社会所决定的。
皇权社会最大的那个特点就是皇帝权力特别大。但是权力大并不表明就能为所欲为。如果皇帝权力大,但是他不会使用权力,反而会造成危害。如果遇到一个不求上进贪玩好耍的皇帝,问题立马就出现了。
如果皇帝有能力,国家就能治理好,就能确保天下太平。如果皇帝没有能力,国家就会陷入动荡混乱之中。
总之一句话,皇权制社会,对皇帝的能力要求,实在是太大了。
以上所提到的几位篡权者,他们虽然是篡夺,但是他们和前任比起来,更有能力,又更有胸怀,所以,才使得他们创造出了比前任皇帝更了不起的成绩。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
网友解答:
从后往前数
大清没有,
只有一个慈禧
,不过慈禧虽然通过两次政变,把持了朝政,但人家并没登基帝位。也许有人说,慈禧卖国什么的,可慈禧在大清诸位帝王中,真心雄才大略,大清财政在慈禧手中,年税过亿,远远超过康乾盛世
大明有一个,大家都清楚的靖难。
朱棣一生功绩无数
,如收服女真建立奴尔干都司,如远征漠北,有不少,其实仅迁都一项,大明就受益匪浅,称赞朱棣雄才大略不为过
大宋有俩,一个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一个刀光斧影的赵光义,不过弟弟不如哥哥,哥哥又不如柴荣,虽然水平都很高,但连北地屏障都没有收复,不算雄才大略
五代十国就不说了,不少的谋逆篡位,都算不得什么
唐朝成名篡位,知名的有仨,
唐玄宗接班武则天
,建立开元盛世,虽然后期失德,但大唐也是在他手中达到顶峰;武则天变唐为周,政绩不说了,历史中几百个皇帝,人家是唯一正统女皇;还有就是
大唐李世民
,名气最大的政变,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知道,不提了
隋朝一共二世,
杨广得位不咋滴正,他爹杨坚得位也不咋地正
,可这俩人,都是雄才伟略,非常牛叉!
南北朝也不提了,不是大一统,再雄才伟略,也差一筹,篡位的相当多……
虽然晋分东西,不过只有西晋是大一统,八王之乱挨个篡位,有才的只有开国君王司马炎吧,也没有值得称赞的大功。
曹丕,篡位大汉,不提也罢,白瞎有个那么厉害的爹
汉朝,值得一提的是
王莽,废汉建立大新
,提前两千年收归全国土地国有,硬是要得。可惜,遇到了位面之子刘秀……下面是王莽家的尺子
以上,就这么多了
-----
网友解答:
问题下面那三张图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清雍正帝胤禛吧?这三个就很雄才大略啊,不过前面两个是真的通过篡位当上的皇帝,雍正被拉进来就有点冤枉了,关于康熙的确传位于雍正一事,现在史学界已经基本定案。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太子建成和元吉,囚禁老爸李渊,逼迫他退位做太上皇,自己继位当皇帝。这就是赤裸裸的篡位,是洗不白的。
如果说李世民身为皇子,本来就身处争夺皇位的漩涡之中,斗争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后选择先发制人,虽然不仁不义,也算箭在弦上,那么朱棣悍然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上硬是把皇位给抢了过来,这性质可恶劣多了。
本来朱棣好端端地在北京当藩王,皇位也顺顺当当地传给了建文帝,和他压根就没关系了。他就是不甘心,觉得自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功劳大,只当个燕王委屈了,又看到侄子年纪小,性格弱,可以趁立足未稳,横刀夺位。
这种思维是很有害的。如果谁觉得不甘心,就可以随随便便发动内乱争夺皇位,那王朝还有秩序吗?中国古代观念为什么对造反一事深恶痛绝,视为最大罪恶,就是因为它动摇了社会的根基。我们作为后人,现在知道起义造反也是对统治者的一种制约,也有它的某些积极因素。但是篡位这件事,从合法性来说,无论从程序还是实质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也许唯一能为它辩护的,就是篡位成功者的事后成败了。
像李世民和朱棣那样还算是好皇帝的,骂的人就少一点。像王莽结局比较悲惨的,就被骂了上千年。试想一下,其实朱高煦想干的事和朱棣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样是想抢侄子的皇位。只不过朱高煦没成功而已,所以就被当做小丑一样被耻笑,遗臭万年。可万一他成功了,皇帝当得也不错呢?无非是另一个朱棣罢了。当时就会有御用文人修改历史来辩护,时间一长,当事人都死了,后人也不觉得他那样做有多么不对了。
所以说,历史真无情。
-----
网友解答:
中国历史上所谓得位不正的帝王比比皆是,因为皇权的诱惑力太大了啊,中国的皇帝可不像西方的君主从来就没有享受过绝对王权。
太多了咋办?好在题目还说了要雄才大略,这可以去掉不少。我这里还想再“严格”一点,把那些开国君主都不算做篡位之主,因为他们毕竟开始了一个新的皇朝,改朝换代了,接受的是个小朝廷,而建成了大一统或准统一,不太好说是篡位,比如杨坚,比如赵匡胤。
我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在一个皇朝内篡位的皇帝,不改国号,本来正常轮不到他来做皇帝的,但是各种原因当上了皇帝,当的还很好,不但没有使皇朝衰落,还把本皇朝推向了辉煌,我找到了三位:
第一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篡位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消灭对象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做太上皇。主要特长,纳谏如流,善于借鉴隋亡教训,与民休息,善政不断,是个相当标准的好皇帝,《贞观政要》成为后世帝王教科书。主要政绩:贞观之治。奠定了盛唐的基础。
第二位就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篡位手段:发动靖难之役,消灭对象是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为掩盖篡位事实,他废除了建文帝的年号,朱允炆下落不明。为清算建文君臣,他大开杀戒,不屈服的方孝孺被诛十族,以至于被鲁迅先生称为“坐寇”。主要特长,文治有永乐大典,武功有北伐蒙古,七下西洋等。主要政绩:永乐盛世,被史书表扬为“远迈汉唐”。
第三位就是清世宗雍正帝胤禛,之所以把他放在第三位,主要是关于他是否篡位,史家尚有争议,疑点重重,即使不是篡位,也不会一点毛病没有。主要手段:九王夺嫡之争时韬光养晦,康熙驾崩前就和胤禛在一起却没有传位给他,而是死了由隆科多宣遗诏。战胜对象:太子胤礽,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等,后来清算时好几个弟弟和隆科多都死于非命。主要工作:雍正新政,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主要政绩:康乾盛世的重要推手。
-----
网友解答:
其实,凡是王朝国运超过200年的,基本上其开国君主都可以说是篡位登基且有雄才大略的明君,像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因为无论是上一朝末代君王被迫禅位(隋文帝杨坚),还是完全靠武力打下了天下(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在君为臣纲的封建社会,都可以归类到“篡位”。
太多了,所以这里只介绍在本朝“篡位”,也就是没有改变朝代,基本上是亲戚之间的篡位,且有雄才大略的两位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
拜《隋唐演义》所赐,李世民的名气可谓是家喻户晓。可是或许只有熟悉历史的人才知道,李世民登基不正,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篡位。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史称
“玄武门之变”
。本次政变之中,李世民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同日,又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儿子各五位,并且实际意义上软禁皇帝李渊,即太子位并掌握大唐一切权利。两个月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虽然李世民没有杀死当时的皇帝、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但是“玄武门之变”的的确确是一场政变、是一次篡位。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还被认为是明君、是雄主呢?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极大的拓展了唐王朝的版图,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又一个难得的盛世,并且唐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
种种功绩,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能与之媲美的也不过寥寥几位而已。
(试想,如果李世民没有开创“贞观之治”,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怕比隋炀帝杨广还要低。)
明成祖朱棣
朱棣“靖难之役”造了侄儿朱允炆的反,虽然有“清君侧”的借口,但是“篡位”的名声是实实在在跑不掉的。
但是朱棣也像李世民一样,功绩太高,因此后世一向认他为明君。
朱棣的功绩
政治上
,延续洪武政策的同时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
军事上
,五次亲征蒙古;积极经营边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东北设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经营南海,占领安南,设立远达南半球的旧港宣慰司。
外交上
,派郑和下西洋,恢复并正式建立市舶司,开展对外贸易,设四夷馆翻译各国语言文字,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
,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及紫禁城等。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
网友解答:
试举两位皇帝两个例子吧!
一,南朝宋武帝刘裕。
刘裕小名寄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当中曾经提到过刘裕。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县绥舆里 ,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 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长大后,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公元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都建康,南朝开始。
据说,对前朝皇族斩尽杀绝的例子就是从宋武帝刘裕开始的。
二,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 。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 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依靠侄子朱允炆上位当皇帝。朱棣在位期间,除了形成“永乐盛世”的局面之外,1405~1433年间,还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地方)。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
推荐阅读:
最近华为,任正非,陈春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三者之间是什么情况?
“人老了不能自理,子女越孝顺,老人活得越久就越遭罪”你怎么看?
为何飞度的1.5L发动机被神化,而参数相当的标致1.2T发动机则没有什么影响力?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
为什么袁姗姗笑起来不好看,而面无表情的angelbaby却那么美?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