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立秋,还要热多久?2022年的秋老虎“狠不狠”?
马上立秋,还要热多久?2022年的秋老虎“狠不狠”?
-----
网友解答:
-----
今年的三伏属于“超长版”三伏,时间很长,很多地区都进入了一年当中最热最烤最闷的时候,而且很多地区,像我同学所在的青岛地区,温度甚至突破了35℃,一度达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问题,让人直呼“受不了”。
那么随着即将而来的立秋,很多人都开始期盼起来,希望温度多多少少有些下降,这样体感还能够舒服一些。
一般的三伏天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三伏天,为30天,一种是“超长版”三伏天,为40天,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8月24日出伏,因此,即便马上要迎来立秋,还没有出伏,所以还要热十五天到二十天左右才能凉快一些。
虽然马上立秋,但还是要热一段时间
根据我国三伏时间表来看,2001年到2022年的20多年时间中,“超长版”三伏天共计有17年,比例高达77%。
再根据我国的时候特点来看,我国立秋以后,通常都会出现“秋老虎”,因为即便是立秋,我国还会进入到一段非常炎热的时期。不过早晚会比立秋之前凉爽一点,只不过体现得并不明显。
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虽然即将立秋,但温度的变化并不明显,黑龙江这边还行,即将迎来一段降温的天气,有一种秋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但南方尤其是江淮一点,温度依然很高,加上温室效应,想要真正体会秋高气爽的温度,起码还要再过15到20天。
立秋,虽然是秋天的开始,到气温总体还是上一个节气的温度,四季的开始基本都是上季的气候,因此立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的盛夏,过渡到“真正”的秋季,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呢,黄淮地区和华北地区,进入到秋季的时间起码要9月中旬,长江以南地区进入到秋季起码要9月的下旬甚至10月上旬,华南地区进入到秋季的时间,更是要在10月中下旬,因此即便已经技术,“秋老虎”依然还会肆虐,只有在东北和西北一些地区,才会有非常明显的进入秋天的感觉。
基于此,除了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其他地区的“秋老虎”,起码还要肆虐15到20天,华南地区甚至要30天左右。
今年的秋老虎会很热
今年的秋老虎会不会很热,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古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就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认为“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如果立秋这天,立秋的时间是在白天,那么这个秋天就会冷,而立秋的时间如果是晚上,那么这个秋天就会很热。
具体的热能热到什么程度?《四民月令》用热死耕地的“老黄牛”来比喻。
此外,民间的谚语对于“秋老虎”会不会热,也有相应的说法,认为“秋包伏凉嗖嗖,伏包秋热死狗”。其中“秋包伏”指的是立秋的时候是三伏天,而“伏包秋”指的是立秋的时间处在中伏。
一般来说,中伏以后还要继续热很久,还没有处在伏天最热的时间,因此这个时候立秋,天气还是会继续要热上一段时间的。
今年的三伏天比较长,初伏是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是7月26日到8月14日,三伏是8月15到8月24日,而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的20点28分57秒,在那个时候太阳正好到达黄经135°,而恰巧此时位于中伏,因此立秋以后,“秋老虎”还处在中伏,还没有达到三伏。
基于此,立秋以后,温度依然还会很高,因此一定要主要防止中暑。
立秋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并不知道,立秋虽然只是一个节气,但依然要有很多注意事项。
其一,立秋以后虽然温度还会很高,但是早晚的温度会所有降低,因此一定要根据早晚的温度增添衣服,不要因为嫌麻烦就少穿,不然一天当中冷热温差较大,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的。
其二,立秋以后要减少吃一些凉的食物,冰镇的饮料,冰镇的水果等等少吃,很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其三,可以适当锻炼
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季不愿意运动,锻炼都随之减轻或者直接停止,立秋以后早上的温度适宜,可以适当选择不错的天气去增加锻炼,对身体的好处很多。
其四,减少吹空调
立秋以后早晚的温度会下降,这个时候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有些人天气炎热空调成天成宿地吹,而进去立秋以后,晚上比较凉爽,这个时候可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
今年为什么这么热
进入6月份以来,很多地区都开始被高温笼罩,有些地区甚至一度突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温。
而截止到7月末,我国高温情况已经持续了30多天,覆盖国土面积达到了500多万平方公里,受高温影响的人口超过9亿。
其实不仅在我国,在北半球的多数国家,都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全球变暖。
根据检测,今年6月份的全球平均温度对比往年提高了0.4℃,而俄罗斯北部,欧洲西部等地总体偏高2℃以上,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刷新最高温的记录。
而我国之所以高温天气频发,不仅是因为全球变暖的影响,也因为大气环流出现的异常。
进入6月份,北半球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伊朗高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影响下,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暖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这大大增加了地面的温度,不仅空气更加干燥,还不容易形成云朵,这没有云就不爱下雨,不下雨就干燥炎热,加上没有云朵,太阳的辐射也更容易进入到地面,双重作用之下高温情况频发,我国也变得炎热了许多。
不过随着高压影响的逐渐衰退,相信持续的高温也会有所降低。
写在最后
虽然即将立秋,但因为多重原因,立秋后的“秋老虎”依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暑,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才是。
-----
网友解答:
-----
今天立秋,我们这高温38度仍不减弱,看来这个秋老虎还得几天狠。
-----
网友解答:
-----
人类享受的汽车,空调,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电力。这些东西转换的热能都去哪里了?怎么享受的,地球都照样转回人类。
-----
网友解答:
-----
8月7日就是立秋了,查了一下最近15天的天气,依然持续高温,感觉一时半会凉快不起来。
今年超长时间高温,秋老虎必然会虎虎生威。
你们看看我所在南京的天气,高达39度。白天地面温度更是不得了,在地上打个鸡蛋,一会儿就能熟。
这天气,老人和孕妇一定要非常注意,不要没事到处逛,做好消暑降温,否则中暑,甚至热射病,住进医院,得不偿失。
我们常说热死了,以为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其实是真的能把人热死,这就是热射病。
热射病,也叫重症中暑,医学统计死亡率达到60%,十分凶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就有一个扬州的王大妈,因为老伴不在了,想省点钱,天再热也不开空调,觉得吹吹电风扇就行。哪想身体抵不过高温天气,直接在家里晕倒了。
可是家里没人,屋内又闷得跟蒸笼一样。王大妈晕倒的时间太长,导致她体内多脏器被高温蒸煮,病情危重。被发现后,立刻被送进了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诊断是得了热射病,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遭受了损伤,而且还有横纹肌溶解症。由于过于严重,王大妈还留下了后遗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秋老虎,我们该如何应对,才不会像王大妈一样得热射病住进医院呢?
(1)做好消暑降温。天气热,人也容易变得急躁,这时候可以从饮食入手,在家多吃绿豆汤、莲子粥、红小豆、山药等清淡食品,肉类方面可以吃鱼和海产品。
(2)少外出,不要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尽量待在室内,室内也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不要让房间太闷,可适当开空调,但是注意预防空调病。如果有事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晒措施,并随身带瓶水。
(3)户外运动尽量安排在下午或者太阳落山后。这个时候,热气散去,微风吹拂,比较适合人体锻炼,身体也不会容易出现黏糊糊的感觉。
-----
网友解答:
-----
今日是立秋,在晚上20时29分,这所谓是晚立秋。按照民间说法,晚立秋在秋后的日子,还有一段时期热度可享受,有可能秋老虎要下山作威,仍要做好防暑工作!
-----
网友解答:
-----
我是山东烟台人,我感觉今年的天气,比去年热的不少,特别是这个星期一到现在,每天热的要命,出去起一圈回来,滿身大汗,拿个手巾擦汗,走百十步,就敢快擦一擦,回家后,敢快开上空调,擦洗身上,下午照旧,敢快冲凉,衣服都叫汗蒸了,洗,衣服这一个星期天天洗,这里说明一个实际问题,就是今年天气比往年都热,就从开空调证明,看了天气预报,明天7日有雨,但温度还是挺高的,8曰29度,啊啊啊9日往后,温度24度,l0日,26度,从天气上看,温度慢慢从高温,走向中温,低温大概需要点日子。总体看,秋老虎的曰子还能坚持1O几天吧,以后就好变凉快了。[赞][赞][赞][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网友解答:
-----
今天就是立秋,常说的,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这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不一样,我们兴义的气温,热的时候不会超过三十五度,最低的时候,不会超过零下两度,现在气温逐步下凉,不会太热。
-----
网友解答:
-----
1.立秋后还要热15至60天。不同地区具体时间不一样。立秋后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会明显下降,西南北部、秦淮地区会感到秋风送爽。而江南地区进入10月才会有秋风吹入,10月下半旬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半旬,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才会感受到秋意。立秋过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白天时间缩短,日照时数日趋减少,给予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太阳辐射的减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渐渐减少。而夜晚延长,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由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渐渐少于地面散失的热量,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
2.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立秋后还要再经历处暑才会慢慢变凉。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语有“秋后一伏”之说,即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
网友解答:
-----
谢谢,你提出的问题让我有机会来回答。马上立秋,还要热多久?2022年的秋老虎“狠不狠”?时间真是箭般飞逝,一晃儿夏天就要过去了,立秋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大节气,也是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可是请不要高兴得太早了,以为这下子可算该凉快一些了,提醒大家记住!还有一个“秋老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