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为什么能建立清朝,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为什么能建立清朝,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为发动北伐,动员民众,推翻蒙元的残酷统治,喊出胡虏无百年之运,是树立起人民反抗蒙元统治战斗精神,达到北伐进军必胜的信念,誓将元朝腐败统治完全彻底既将被推翻进军召令。
不是科学理论,要论证胡虏无百年之运,更不是要以朱元璋在元未的斗争理论口号,再去论证满清政权长期统治。
任何斗争宣言,理论口号都有具体的时间。所适应范围,没有超越时间能使未来也长期正确理论。
满清长期统治,是继承明朝的政治衣钵,为中华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民族和解,及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都进行深入研究,和做出系统化管理,符合当时绝大数民众利益和要求。取得政治上高度统一,经济长足发展,拓展国土空间,系统化管理了国家的人才利用,继承汉族的文化精华,是加上早期多代人全民奋斗拓展,使其东方大国长期成为强大帝国。
后来由于政治上腐败,帝国垮台,是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侵略掠夺的成果,更是革命斗争胜利结果。不是要证明超出胡虏百年之运的论证,更不是王朝灭亡的是满族人统治的原故。
-----
网友解答:
-----
胡虏无百年之运 ,说的是少数民族如果采用他们本民族的管理方式治理汉家天下,则国运不会满一百年。满族则是进关后迅速汉化,礼仪制度全盘汉化,又迅速恢复了科举考试,给天下读书人了一个出路;同时满族的语言与文字也没有在全国推广,基本上采用了汉字。可以说满族是一个非常善变的民族,他们抛弃了自已的很多制度,汉化成了汉人。
清朝统治者大力在本族内推行汉化政策,推崇孔儒之道,所以在文化上满族已经华夏化了。另外清朝入关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消灭了农民军李自军及张献忠所部,又隆重祭奠明朝皇帝,于是天下可以迅速安定。清朝治理天下,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又多用汉人为官吏,对天下百姓来说,只是皇帝家族换了,衣服发型变了,其它的并没有多少改变。
不止满人建立的清朝国运超过一百年,南北朝的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国运也超过了一百年。两个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国运超过百年,还是因为他们及时的汉化,取得了读书人的认同,民族政策较好,取得了天下百姓的认可。
最后,作为汉人建立的太平天国国运只有14年,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文化是中国化的基督文化,这个基督文化是不能得到全国读书人的认同的。因此天平天 国被当成了叛逆,最终被清朝剿灭了。如果洪秀全能尊孔孟,或许效果会不一样,这就是孔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头条号“大秦铁鹰剑士” 专注先秦两汉的历史与文化研究,欢迎大家关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学习进步,共同弘扬国学文化。
-----
网友解答:
-----
“少数人领导多数人,甚至一直持续两百多年,那可不是一般组织能玩得转”。大元王朝不行,可是大清王朝却做到了。那就十分有意思,我跟各位看官一起探讨一下:
一、大声嚎一嗓子“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清朝入关后,开展全民奴役第一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令,让汉族人与满族人的发饰相同,成为一统文化特征。这是对于汉族接受传统的孔孟教育来说,简直就是悖逆与侮辱,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战成为清朝入关胜利为结果。这一条大辫子也一直持续清朝两百多年,以致新民主革命之时,许多革命人士区别与清朝遗老就是剪掉大辫子,换成西式发型,标榜自己是新时代的人士。这一条大辫子也被人称为“奴役与奴才”象征,成为当时汉族人的思想禁锢的囚笼。
二、北方一战而降,南方抵抗遭遇大规模虐杀
清朝入关后,在多尔衮摄政与顺治帝时期,北方一战而降。但明朝设置的京城可是两都制,北京与南京。在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后,南方江浙地区迅速拉起一个抵抗组织,南明朝廷。这也是在清军入关之后,抵抗最为激烈的时刻,涌现出史可法这样的抗清名将。但仍然抵挡不住全国统一的大势,但清朝为了震慑各地南明汉族的抵抗武装,直接就玩出“扬州十日”“嘉定三日”的大肆残杀汉族人的惨绝无道事件。攻破南明短命的抵抗组织之后,直接推平与统一全国。
当然在此之中,还有汉族地主阶级的帮凶与帮腔势力,比如顺治时期,汉族三大藩王“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是作为主体抵抗力量投降与镇压,迅速瓦解各地汉族武装抵抗。
三、尊孔孟,开科举,满汉同朝共治天下
清朝满族作为少数人,相比元朝最为聪明的是,他承认汉族的文化并且历代皇帝汉文化修养是非常高,尊重儒家文化并且作为治国理政思想。
把整体知识分子阶层与地主阶层都牢牢拉到自己的阵营,不在像元朝那时分解三六九等。汉族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途,共同治理与服务天下,实现汉族读书人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出世情怀。
四、祭拜明孝陵,承认与尊重大明王朝的正统地位
康熙年间,各地隐藏的“反清复明”的势力仍然蠢蠢欲动,直接出巡到南京,跑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进行公开祭拜,并承认与尊重大明王朝的正统地位。
对于汉族的德高望重知识分子领头羊也是给予很高规格与待遇,这对于当时汉族人是一剂很强的心服口服药,而且疗效十分不错。
当然这也是为了“作秀”,根本目的服务清朝的统治,少数满族贵族的统治需要。
五、劝课农桑,与民休息,虽有战事,生活不至于水深火热
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这一百多年,造就“康乾盛世”,虽说有部分水分,但对于当时的汉族人民生活不至于水深火热。而且在“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引入优良品种作物”等政策措施之后,使得土地兼并过程延缓,造就当时社会的安稳环境,全国人口持续往上升,但仍然能够养活那么多人,那就证明这样的民生政策实施的非常了得。
当然在清朝后期,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又是另外一个景象。这1840年是清王朝的走势分水岭。
六、“密折”“文字狱”手段牢牢掌控舆论,奴役思想变成统一步调
在雍正实行“密折”制度,官员享受跟皇帝聊天的专属权利,并不是只有自己的顶头上司决定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那岂不是愿意当皇帝的枪手,指哪打哪,这把官僚集团统一到统治框架下,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对读书人“文字狱”就是把所有不切实际的思想都要扼杀在摇篮里,所有的思想表达都只能用官府的语言来陈述,这就没有了思想,就是奴才与仆役。哪
里还有抵抗与反抗的意识呢?这对于清朝龚自珍所阐述“清朝中后期真的是万马齐喑究可哀”地步。
七、闭关锁国,犹如温水煮青蛙般
对内部进行思想,文化,行为进行禁锢;对外交流杜绝,直接搞了个“闭关锁国”政策,自己关起门来,过着“天朝上国”的潇洒快活日子,那就犹如笼中鸟,温水煮青蛙般,哪里还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而且清朝作为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最后继承者,任何制度都已经是完善,没有接受新制度,
新社会体制的思想,哪里还有反抗的意识,哪里还有推翻的勇气,哪里还有“敢叫日月换青天”。每个满汉族人都是行尸走肉般活着,那统治的愚民政策才是真正有成效。
故小二有言:“大清王朝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两百多年,手段了得,方法得当,但当时的中国失去最佳的历史机遇,品尝到近代一百多年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战火蔓延,丧权辱国的恶果”。
-----
网友解答:
-----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国人,这个词用的就不对,满族人跟汉族人都是中国人,你要是敢跟满族人说滚出中国去,他们能打的你亲妈都不认识你。
出这个题目的人,就是对中国的历史不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国家,历史上也不是,只是汉族人最多而已。
以后这样的题目最好是不要出,是会影响民族团结的。
-----
网友解答:
-----
因为满清不完全是胡虏啊!我们通常说的胡虏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可是女真也就是后来的满族实际上并非游牧。
女真刚开始更像是原始部落,捕鱼,射猎,采集,游牧他们都干。说白了就是为了谋生而已。在与中原接触后,他们也开始农耕。满族为了粮食也会去耕地。
这一点就跟之前的匈奴,契丹,柔然和蒙古不一样了。满人的脑袋比他们更活泛。都是谋生手段,只要能养活自己什么都可以干。
再说入主中原之后吧,元朝国祚不过七十年左右。当时元上层好多人不会说汉语,写汉字。蒙古的王公即使住在北京也要搭个帐篷住。摆脱不了游牧习性,还有他们好像从未把这片土地和生活着的人当作自己的领土和子民。以至于不少蒙古人想杀掉汉人毁掉庄稼去放牧。
而满人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重用了汉人谋士。什么范文程,包括投降的洪承畴,吴三桂等都为清朝入主中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满清的皇帝也能信任他们。
而且满清是打着为崇祯复仇的幌子进入山海关的。并且埋葬了崇祯,以礼相待。宣布自己继承了中华正统。且满清皇帝学汉语,写汉字,尊孔孟。以至于满清最后几任皇帝不会满文了。
满清能享国两百多年就是因为全盘接受了汉文化。而且放手启用汉臣,基层干部父母官基本和汉人王朝无异。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甚至全为汉臣。
-----
网友解答:
-----
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断的学习,学习大元、大明两朝留下的驭民之术和防民之术,并将这些事实上的“糟粕”,转变成自己在推行统治时的“秘传心法”。
首先,老憨王比其他的女真部落要得天独厚的是:建州女真并非贫困的渔猎部落,而是有组织、有建制的边疆诸侯国。据明朝苕上愚公(茅瑞征)所著的《东夷考略》记载: 建州女真为渤海国之后,其居处饮食颇有华风;而海西女真为黑水靺鞨之后;只有那些依山而居的,才是曾经建立了金国的熟女真人。
在整个有明一代,建州女真都是以村庄的方式居住,从事农耕、蓄养家畜。 同时,除了与大明朝的马市之外,建州女真还与朝鲜王朝进行贸易,用东珠、人参、毛皮等珍贵的奢侈品物换取生活必须品。
所以,从经济基础这一点来说,建州女真的实力绝对不逊色于同时期能够掀起滔天巨浪的陇川岳凤、播州杨应龙、水西安氏甚至是日本丰臣秀吉。更何况老憨王努尔哈赤有长期为大明朝“带路”的经验,深知大明朝的战略、战术。
早在万历二年,老憨王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世克就为大明朝边帅李成梁“带路”,并袭杀了老憨王的外祖父阿古都督(汉名王杲)。但是不凑巧,觉昌安、塔世克父子在混战中一个被阿古都督烧死,一个则被明军误杀。事后李成梁实在于心不安,于是将就把寨中获得的二十道敕书和二十匹马给了年仅十五岁的老憨王,又让他承袭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个所谓敕书就是大明朝对边境诸侯颁发的朝贡贸易的许可证,没有这个东西,内地的铁器、粮食、布匹,女真人根本就买不到。
因此,在女真人那里,敕书越多,就代表着势力越大,因为那些没有勅书或勅书很少的部落,为了贸易就得跑过来投靠、抱大腿。而正是靠着大明朝对于建州女真的这种扶持,老憨王混的是是风生水起,最终成了辽东的一方霸主。
在站稳脚跟之后,老憨王又按照大明朝的军中制度,将所管辖范围内的部族全部拆开,重新安排编制为八旗,分配到“自己人”手下。而对其中的百姓更是进行了“编户齐民”的数据化管理(明白了没有?这对咱们这些草民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好事)。以至于每一亩农田的产量,甚至每一棵果树结的果子都被记录成档案,并将责任落实到某个具体负责的旗丁或包衣,也就是佃农头上。如果上交数量、成色和档案不一致,那这人就有可能被处以从挨鞭子到砍头的各种处罚。
所以,靠着贸易的积蓄和长期为大明朝“带路”过程中学习到的军事知识、组织纪律,老憨王建立起了一个可以以“制度”方式上掠夺所有社会财富,之后全部用之于供养一支职业化的正规军,建立起“八旗”这个庞大的军事组织。并最终完成从独立开国到入主中原的进击,最后推而广之,使全天下成为一个由少数人管理的大监狱。
老憨王清太祖努尔哈赤
。
青年老憨王
老憨王的死敌叶赫国君金台吉以及日后的股肱之臣李永芳。
-----
网友解答:
-----
两句话回答你。康熙祭明陵给朱元璋磕头,称明朝皇帝为祖宗,自觉将爱新觉罗家族归于汉家皇室行列。二,满族全民自动汉化。满族事实上已融入汉族,成为汉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满族和胡虏有了本质区别!
-----
网友解答:
-----
凌烟阁论史来答。
说得太客观,恐怕很多人不爱听。
事实是:满族人口少,但是效率高、能量集中使用,效果非凡;最终打败了人口多、但是没效率、有能量却不能集中使用的汉族。
大明王朝时间久了,衰败了,制度上不能改革与时俱进。而北方满人还有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具有雄浑尚武的精神。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说,官僚机构都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官僚队伍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最终官僚队伍会耗尽组织的能量。也就是说,组织的能量将被内部官僚机构消耗到最大范围。
比如大明,到最后成了衰朽的王朝,没有人认真做事,或者说每个人都假装很忙,但是根本没有效果。
就像钱穆先生所说,全国调兵到前线去打满洲,结果到北京集合,风俗习惯和语言都不一样,武库里的服装,缝线都烂了;武器都钝了,连祭旗的牛都杀不死;盔甲都锈蚀了,防护力大降。
(明朝皇帝出行排场)
这些基本的事情,没有人做,这就是不讲效果的官僚的作用。
最终,士兵到前线,衣服不合体,挨冻;武器不锋利,杀不死敌人;盔甲锈蚀,防不住敌人的伤害。
而北方满人,游牧渔猎农耕全来,人的体魄与精神强健。又因为人少,所以用八旗制度把人用最高效的方式组合起来使用,使作战效能达到最大化。
大明王朝的社会结构,中央是皇权,地方是地主和自耕农;在王朝民心尽失的情况下,社会没有任何凝聚力。一盘散沙,无人能凝聚起来。
积极向上、追求建功立业的竞争精神,是新起民族团结一心、昂扬战斗力的基础。
但是,明朝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王朝已经失去了民心。
这有数据为证。据《明实录》的不完全统计,从1506年到1627年,朝廷新赐(包括奏讨)给勋戚和中官的庄田,合计27900顷,再加上1489年以前,北直隶地区已有的勋戚、中官庄田33100顷,两者合计61000顷,占当时北直隶八府耕地(276300顷)的22%。加上皇庄田约占14%,这两者合计36%。
也就是说,北直隶的土地有近四成被皇帝、勋戚和太监占据了。老百姓咋活呢?
在各地,除了南方几个省以外,几乎各省都有分封的藩王,这些藩王一样巧取豪夺,抢占百姓的耕地。全国藩王占地合计在50万顷以上,还有3万余家次一级的郡王、将军等权贵。这些都是活在百姓头上的寄生虫。
(萨尔浒之战的惨状)
这样的王朝,早已失尽民心。
当王朝失去民心,中原社会就没有了凝聚力。
从宋朝开始中国进入皇权专制时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就像是山与沙。中央皇权是高山,很难撼动。
地方没有了封建领主,全是自耕农和地主,整个是一盘散沙。
偶尔风大一点,地方能形成一个个小沙丘,但是永远无法与高大的山相比。直到发生大地震,山塌了,沙子里耸起了新的山,才能完成一次新的平衡。
一盘散沙,需要什么来凝聚?
对于今人来说,简单,用民族主义就行。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只有依靠站出来的英雄振臂一呼。
我们至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明军投降清军之后,战斗力立刻增强。军人也是普通人出来的,他们对明朝朝廷和官僚的恨,加上清军赏罚分明,所以立刻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你看吴三桂、李成栋等等,打明军,势如破竹。但是等到他们反正,反过来对付清朝时,战斗力立刻又变得极低。
这是什么原因?
这就是人心所向。在还没有民族主义的时候,谁是好领导,大家心里都知道。
在战胜大明之后,满族人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占领并长期统御了中原、草原、西域和高原,建成了一个多元一体、多族共处的超大规模古代帝国。
满人以草原的武力控制中原、以中原的财富控制草原、以精神的力量控制高原。
冷兵器时代草原的骑兵就是超级武力,满蒙联合是满清力量的来源。用此来控制中原。
对于草原的部族政治,满人则用中原的财富进行赎买,让他们不用抢掠也有用不尽的财富。同时,满人用喇嘛教把蒙古人固定下来,也有了慈悲心。
对于高原,满人统治者则是喇嘛教中文殊菩萨的化身,对高原有一种精神控制力。
在政治上,人多的汉人地位被压制,政治权力少;人少地方大的满蒙回藏则地位高。
对于汉人,满人统治者则以皇帝的身份出现,并采用明朝制度,用科举笼络士绅精英。
最终,大清统治者以“多元一体”的身份,以“一国多制”的智慧,平衡了国内各个族群和地区的关系,实现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胡汉融合这个过程,从最早的春秋战国开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终于在大清王朝实现了胡汉一体。
政治、疆域、民族等全部被满人整合,大清就是古代中国的“完成态”。
结语:满人统治中国的两百年,同样是一次从乱到治又到乱的循环,最终,依靠外力打破这种循环,使中国步入近现代化阶段
中国古代王朝从宋朝开始,进入了皇权越来越强、民间越来越弱的境地。如果没有外力到来,那么当满清被推翻之后,中国还会进入王朝统治;那时恐怕皇权会更强、人的自由会更少。中国自身无法走出这种循环。
最终,共和民主自由权利义务等观念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中国民智开启,经历痛苦后终于进入了近现代社会。
(完)
凌烟阁论史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
网友解答:
-----
胡虏无百年之运
,这句话出自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宋濂给朱元璋所起草的《谕中原檄》,原文为: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檄文大意是指元朝统治者违背礼义,败坏纲常,故此,人心叛离,天下兵起。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从小与牛马为伍,嗜好杀戮,战斗时勇往直前,不俱生死。蒙古人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治得该如何治天下。他们不与汉人通婚,将天下百姓分为四等人,而中原与江南汉人是四等人中的最下等,谓之南人,南人杀了或者打伤最上等的蒙古人要杀头,而蒙古人杀了南人只需要赔一头牛的银钱就好了。此外,还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和南人,被打之人不得还击。
元史: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
在这样的制度下,元朝仅仅97年就亡国,享国不足百年。
那既然胡虏无百年之运,那为何满清可以享国268年之久?这主要是因为满人入主中原是按照中华礼法和纲常伦理来治理天下的,其实也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皇太极开始,清朝历代统治者就醉心于中原文化,皇太极重用汉人,清初重臣范文程是是典型代表。游牧民族对于伦理道德的不够重视,在入关以后也开始改善。
入关以后的满清提出满汉一家的说法,康熙帝还多次下江南拜祭明孝陵,广收天下士子之心,以汉治汉,是清朝历代皇帝的行事准则。皇子们在幼年就要接受满汉两种文化的教育。朝廷上也分满汉两班大臣,共商国事。
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人心,稳固了统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满人被汉文化同化的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晚清时期很多满人连满语都不会说,除了姓氏之外与汉人无异,能享国近三百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
各位读者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
网友解答:
-----
朱元璋说胡虏无百年之运,然后满清不但靠几万八旗军就灭了有三百万常备军的明朝,还延续了298年,用事实打了朱元璋的脸,不知道泉下有知的朱元璋会怎么想?
满清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是它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知道谦卑勤奋的必然结果。
先从皇帝来说,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混蛋,几十年不上朝的,吃春药吃死的,喜欢做木匠活的,到处玩就是不留在宫中的,听太监谗言让自己被蒙古人俘虏的,可以说汇集了各种奇葩。
反观清朝,每一代皇帝都是励精图治
,任何一个皇帝拿出来放到明朝都是明君,更不用说开创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这爷三个,雍正是活脱脱把自己累死的,有这样即精明又勤奋的皇帝,一个朝代差不到哪里去。
第二,满清对于民族政策使用的是炉火纯青
,
满清用宗教控制了青藏高原,用通婚等手段控制了蒙古人,面对比自己多几万倍的汉人,满清用以汉制汉的方式统治汉族人
。
满清入关的时候,对于明朝的降将们都许以高官厚禄,用汉人打汉人,快速统一全国。
建立全国政权以后,用汉八旗制度和科举制度锁定了汉人精英,让汉族精英为满族效力,比如张廷玉,李鸿章这些都是汉族精英代表。
满清虽然是靠满族立国,但是不排斥汉族精英,这一点是它可以长久统治中国的关键,就这一点比蒙古人强多了。
第三,满清建立全国政权以后,马上就恢复科举,弘扬儒学,满清的皇帝几乎都是儒学大家
。满族的贵族是从小接受严格儒家文化训练,据传说,满族皇家子弟的学堂就在皇帝的办公室旁边,皇子们要在凌晨就起床读书,谁要是敢偷懒,马上就会挨打,绝不轻饶。
靠着对儒学的接受和传播,满族的统治受到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这也促使满清能长久统治中国。
第四,满清非常重视民生,入关之后,就通过各种方式恢复生产,顺治皇帝提出“永不加赋”,雍正搞摊丁入亩,都是让百姓得实惠的仁政,对百姓不苛刻,百姓自然不会闹事,统治就会稳固。
一个朝代能长治久安不是没有道理的,满清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绝不是靠运气。
-----
网友解答:
-----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主要分为三个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部落,其祖父、父亲都是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领,后来在女真族内部的斗争和与明朝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害。努尔哈赤也被俘虏,成为明朝大将李成梁的奴仆。
后来,努尔哈赤回到女真族部落,逐渐统一了三个部落,并且征服了附近的蒙古部落,建立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八旗制度,成立了后金国。这是一个初生的充满生命力的政权。总人口应在四十万人左右。能够从事军事战斗的人员也应在十万人左右。
反观明朝,国家朝政混乱,军备废弛,人民纷纷揭竿起义,朝廷面对内乱和党争自顾不暇,国力大为衰弱。但是,单单依靠当时满族人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打败明朝的。这从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牢牢地将后金政权抵挡在东北地区就可知道。
但是,当明朝内部混乱日益加剧,最终国内遍地都是人民起义的烽火时,明朝已经崩溃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当时的中国已经变得群龙无首,各方力量俨然成了独立的割据军阀。此时,后金政权仍未进入山海关。只是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此时已经面对两面之敌,成了一旅孤军,不得已要选择一方投靠,因为各种原因,他选择投靠了后金皇太极,后金军队这才进入中国腹地。
随着李自成在北京的失败,后金军队连同投降的明军在中国大地上如同饿狼驱羊,因为当时中国已经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实力强大的抵抗军队了,大部分军队都是各自为战,不成系统,甚至这些军阀之间还在为了利益而互相内斗,这种情况,面对后金政权的入侵和吴三桂等投降清军的悍将自然不是对手。
所以,满族人口少却能统治数亿人的中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天时,明朝已处于衰亡后期,内乱频仍,四处揭竿而起,最终朝廷政权已经崩溃,农民起义军和明朝残余军队或者各自为战,或者投降清军,造成汉族军队的衰落和清军的强大;
地利,清军从东北入关,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同时,他已经征服了蒙古等部落,而中国内部已经四分五裂,清军和投降清朝的明军等于从北向南,如狼驱羊,势如破竹。
人和。明朝内部党争越演越烈,明朝灭亡后,各地方残余的军队将领和地方政权仍然在搞内斗,力量越来越弱。而清朝呢,统治者注意团结各部族,招纳汉族降将和士大夫,力量越来越大。
所以,与其说清朝征服了明亡后的中国,倒不如说是明朝降将和士大夫自己将汉族政权送给了他们。
------------------
推荐阅读:
工作上有机会成为领导,其他员工也推荐自己升为领导,但是自己却害怕当上领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