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网友解答:
孝庄是中国历史最传奇的女人之一,身后留下了诸多谜团。她是皇太极五大福晋之一,全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她生前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幼主四十余年,为满清初年的政治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75岁高龄的孝庄太后病逝。按照古代礼法,她应该被送回沈阳昭陵,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可奇怪的是,孝庄留下遗嘱,不与皇太极合葬,留葬遵化清东陵。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孝庄的灵柩居然停放了三十七年,才入土为安。
事实上,孝庄的陵寝,还被一道风水墙隔断,孤零零地伫立于东陵之外。这就留下了三个谜团:孝庄为何不与皇太极合葬?她的陵园为何被隔在东陵外面?她为何死后37年才得以安葬?
孝庄遗嘱中的三个理由很牵强
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并非康熙自作主张,而是孝庄自己的遗嘱。临终前,她对这个安排说了三条理由:
1.太宗(皇太极)已经安葬多年,卑不犯尊,打开先帝地宫不合适;
2.如果在太宗的昭陵边另起坟茔,耗费太大,劳民伤财;
3.我一直挂念你们父子(顺治、康熙),不忍心远离。
三条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很牵强。中国古代帝王丧葬,确实有“卑不犯尊”的规矩,皇后如果先死,可以提前进入地宫等候,皇后如果后死,就不能再打开地宫,只能在附近另建地宫,同陵不同穴。
可是,满清开国之初,并没有这种规矩,即便有,孝庄也应该被运回沈阳昭陵安葬,而不是留在遵化东陵。
孝庄也知道自己的解释太苍白,于是又借口太劳民伤财。岂不知这个说法更站不住脚,难道葬在东陵就不需要劳民伤财了?那你怎么没有一句“丧事从俭”的遗嘱呢?
第三个理由大家只能哈哈一笑,挂念子孙就不要丈夫了?丈夫才是女人的根,将来接受供奉,也得跟着丈夫。
所以,孝庄的解释,有顾左右而言他之嫌。
民间传说很劲爆,但是不靠谱
有位叫张煌言的诗人,毫不客气地揭开了孝庄的遮羞布: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意思是慈宁宫的那位太后,梅开二度嫁人啦!
嫁给谁?当然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她的小叔子。你都改嫁了,好意思再跟前夫合葬吗?今天葬进去,明天就被前夫踹出来!
关于孝庄下嫁的事,民间各种版本传得有鼻子有眼,从孝庄与多尔衮青梅竹马,到皇太极横刀夺爱,再到怨男怨女藕断丝连,再到共保顺治前缘再续。还有人以满清遗俗,小叔子娶寡嫂,不足为奇,顺治连“皇父”都叫了,等等理由作佐证。
其实这些都很扯淡,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太后下嫁”的事。
孝庄是蒙古人,12岁嫁给皇太极,那一年多尔衮13岁,两人在此之前根本没见过面,哪有青梅竹马?
顺治即位也不存在后台操作。皇太极驾崩后,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各不相让,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一致:俩人都落选,从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们中间选一个。这个协议达成后,候选人只有两个:福临和博果尔(其他都是庶子),福临因为年龄优势当选。
所以,福临登基的整个过程,孝庄都没资格插手,也不存在幕后交易,孝庄也不需要感谢多尔衮。
汉人因为对满清的仇视,编造了“太后下嫁”的故事,这种香艳的故事,自然吸引眼球,越传越真。事实上,除了“太后下嫁”的传说,还有孝庄“色诱洪承畴”的故事,其实都不靠谱。
所以,因为改嫁了,孝庄不能,也不好意思与皇太极合葬的理由不成立。
隐藏在孝庄内心的痛,才是真相
其实历史不能过度解读,无论是风云人物还是平头百姓,都是人,普通人,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谜团都是后人制造的。
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就两个原因:一是身份尴尬,二是感情尴尬。
后人称布木布泰为“孝庄文皇后”,那是雍正追谥,她生前并不是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只有一位皇后,即孝端文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
按照古代丧葬规矩,只有哲哲才有资格与皇太极同穴合葬,其他人只能葬在妃嫔陵园区。比如比孝庄早去世的康惠淑妃巴特玛璪、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博果尔生母),都被送回沈阳,安葬在昭陵妃嫔陵园。
这个结果对孝庄来说很难接受,她虽不是皇后,却是皇太后、太皇太后,怎么能跟一般的妃嫔葬在一起?
考虑到孝庄的特殊情况,破一破规矩,让她跟皇太极合葬行不行?恐怕孝庄既不敢,心里也不大愿意。因为她根本不受皇太极宠爱,皇太极一生只爱两个女人,一个是皇后哲哲,一个是海兰珠,孝庄的亲姐姐。
皇太极一生除了早逝的元妃,还有五大福晋。福晋就是汉人所说的嫡妻,汉文化嫡妻只有一个,皇太极有五个,分别是:哲哲、海兰珠、娜木钟、巴特玛璪和布木布泰。
五大福晋也不是完全并列,以上就是身份从高到低的排列,也就是说孝庄布木布泰是老疙瘩。
让孝庄最耿耿于怀的,就是她这个老疙瘩的地位。按时间顺序,孝庄是继哲哲之后,第二个嫁给皇太极的嫡福晋,可是每当皇太极新纳一个福晋,她的地位就被下降一位,最后硬被挤成了尾巴梢。
所以,孝庄绝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受到皇太极宠幸,恰恰相反,她是皇太极心目中最不受待见的一位!人家都是步步高升,孝庄却年年退步,这种境遇放在谁身上都受不了。
因此,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的真正原因就是,按常规礼制,她只能葬在妃嫔陵区,即便破例可以合葬,她心理阴影面积太大。
孝庄遗嘱给子孙留难题,给后人留遐想
孝庄“不按理出牌”,弄出这么个遗嘱,难坏了孝顺的大孙子康熙。
按奶奶的愿望,把她葬在东陵,可是女人都要随从丈夫安葬,她该被葬在哪里?这可不是谁跟谁居住生活的问题,丧葬涉及太多文化禁忌,不能乱来。
康熙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在东陵大红门外,临时修建了一座安奉殿,将孝庄的灵柩停放在“暂安殿”,不修地宫,不入葬,意思是“临时停放”。
后来康熙觉得灵柩总这么停放着,有违“入土为安”的风俗,就下令用土把殿门永久封闭,就算入土为安了。可怜的大孙子,被折磨成啥样了!
雍正三年,恰逢孝庄嫁给皇太极100周年,趁着这个时机,雍正下旨,将安奉殿改建成“昭西陵”(对应沈阳“昭陵”),建地宫,才正式安葬了孝庄。
不过,昭西陵依然解决不了,与东陵其他陵园建筑的从属关系,怎么办?于是就修建了一座风水墙,将昭西陵与东陵隔开,整体上都在东陵,事实上又隔开,解决了陵园关系问题。
更绝妙的是,昭西陵处于东陵最南端的入口处,以后爱新觉罗子孙祭祀祖先,第一个都要先拜祭孝庄,既符合她的辈分,又突出了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孝庄给后人留下的难题,外人确实很难理解,所以又被误解成,孝庄不敢见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扯得没边,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都葬在东北了,啥时候跑遵化显灵了?
-----
网友解答:
孝庄太后沒有下嫁
许多史学家对太后下嫁的传闻持否定态度,认为太后下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之事,甚至是敌视满族的文人士子的故意编造、恶意中伤的产物,根本与史实不符。
一,政治婚姻之说
说孝庄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有难以言说的恋情是可能的,但是说为了保住顺治帝的皇位,孝庄太后被迫接受政治婚姻,下嫁多尔衮,则是完全不可能的。首先,顺治的皇位是经过八旗之间剑抜弩张的斗争,最终作为权力平衡和斗争多方互相妥协的结果而最终确立的,并非多尔衮的个人因素决定的。其次,清军入关后,多尔衮确实曾大权独揽,对顺治帝构成了极大的感胁,然而并不是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就能阻止他称帝野心的。而事实恰恰相反,下嫁多尔衮不是增加反而是削弱了孝庄太后牵制多尔衮的能力。因为,按照清初八旗制度的规定,两黄旗作为太宗皇太极的遗产,其合法继承人应该是继承帝位的福临。
孝庄太后只有作为太宗的遗孀和当今皇上的生母,才能与儿子共同享有继承权,才能被两黄旗承认为女主人。如果她下嫁了多尔衮,就不再是皇太后了,而成了摄政王妃,这样就理所当然不再被两黄旗认可了,而失去两黄旗的支持,孝庄太后将无所凭依,对多尔衮的制约将更加有限。所以,太后下嫁对维护儿子的帝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并且以历史上看,孝庄太后一直是两黄旗的女主人,而这恰恰证明了她设有下嫁多尔衮。
二,沒有必然联系的风俗说
对于有人认为按照当时满族有兄死则弟娶其嫂的风俗,太后下嫁有可能之说。事实上,清朝入关以后,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满族贵族内部也逐渐视“族内婚”为犯法。比如,顺治七年多尔衮强娶侄儿豪格的妻子,就引起了许多人的非议。据《汤若望传》记载“是为全国之所愤慨非难的一件事情了”。虽然当时人们迫于多尔衮的淫威,敢怒不敢言,但是他死后,这件事受到了很多人的抨击,成为了他的一大罪状。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娶自己的皇嫂,无疑罪名会更大。以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英明,都不可能作出这种极不明智的选择。既便,满族有兄死弟娶其嫂的风俗,也不能以此推测多尔衮娶了皇嫂,这中间没有义然的联系。
三,皇父之称疑问之说
至于“皇父摄政王”的称谓,已故著名史学家孟森认为,清朝入关后,逐步接受了汉族的文化,“皇父”的称呼可能如同古代“尚父”“仲父”一样,都是皇帝对臣下的尊称。比如周文王称吕望(姜子牙)为尚父,意为可尊尚为父辈;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是事之如父的意思。虽然称呼中都有“父”字,其实并非真的成了父亲,而只是对功高重臣的一种尊称。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也应该是如此。另外,满族本就有将亲属称谓与爵秩称号联系起来以示宠幸的习惯。比如,多尔衮被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就是这种称号。
四,难以取信的《建夷宫词》之说
明旧臣张煌言所作《建夷宫词》,其题名,建指建州,不称“后金”“清”,且称“夷狄”的“夷”,这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民族偏见且怀有敌意。据考证《建夷宫词》作于顺治年,而《清会殿事例》上则记载:“顺治十年建慈宁宫于隆宗门之西”也就是说孝庄太后最早于顺治十年才搬进慈宁官的,那么说“慈宁官里烂盈门”,在慈宁官中大办婚事,必须在顺治十年之后,而事实上多尔衮早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太后嫁给谁呢?另外,据《清实录》中记载,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正月娶自己的政敌、顺治的大哥豪格的妻子时,曾张灯结彩,铺张了一番。因此,张煌言很可能把多尔衮娶博尔济锦氏当成了“太后下嫁”,写进了《建夷宫词》。再说,张煌言作此诗时,身在江南,根本不在京城,很可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五,风水墙外的风水
孝庄太后没有与皇太极合葬,而是葬于清东陵外,据分析主要源于以下原因:首先,满族人入关以前,实行火葬;入关后,由于受汉族文化影响,逐渐认为火化是不仁不孝,也开始实行土葬。而孝庄太后知道自己死后肯定要土葬的,这样一来,皇太极的墓必须经过改建,才能放下两个骨灰罐和一口大棺木,而按制“卑不动尊”,这对死者大不敬。鉴于此,才决定另行安葬;其次,说太后葬在风水墙外,是罚她为儿孙看陵园之说,试想,如果太后真的下嫁了,清廷后来认为是件大丑事,那么必定会严加封锁,讳莫如深,不可能对她如此公开惩罚,留笑柄。太后之所以葬在“风水墙”外,主要是顺治帝的孝陵占据了东陵区的最佳位置(因为他是入关后去世的第一个皇帝,当然要选择至高无上的墓穴),当初也没有考虑孝庄太后会不入盛京昭陵,也就沒有在清东陵为她留下一个好地方。由此,当孝庄太后要求葬在孝陵附近时,让康熙帝犯了大难,因为太后是顺治帝的母亲,身份最高贵,把她葬在陵区的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顺治帝的孝陵。而孝庄太后又遗言“一定要在孝陵附近为我找一块地方安葬”,只有把她葬在孝陵附近,但又不能葬于陵园,否则就成了一个体系,无法区别。正因此,康熙帝不知如何是好,迟迟不能定夺,这也是太后灵柩迟迟不能安葬的原因。一直到雍正王朝,雍正看到大清江山永固,康熙儿孙满堂,便认为多蒙太后疵佑,也说明太后“安厝”之地为风水宝地,便决定把她葬在了那里。
实际上,孝庄太后的陵墓被称为昭西陵,与孝陵近在咫尺,却独成体系,其名义上仍与沈阳皇太极的昭陵是一个体系。并且按照清室拜祭皇陵的规定,拜谒时应从高辈分的人拜起,昭西陵处于清东陵门口,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由此可见,太后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完全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
:
-----
网友解答:
清朝孝庄文皇后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后,以“贤惠”著称。她尽其一生,共培育了清朝初期两位杰出的皇帝:顺治帝和康熙大帝。
(孝庄文皇后)
她对清皇室有着如此杰出的成绩,那为何待她死后,她的昭西陵并没有和丈夫皇太极的昭陵建在一起,而是单独地建在了一边(昭陵的西边)?给了后人无限的猜想。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清东陵总共入葬清朝:
5位皇帝,
15位皇后,
136位嫔妃,
1位皇子
总共157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156人入葬时,都是必须经过正门的“大红门”的,唯独1位皇后入葬时没有经过正大门,而是被葬在了陵园之外。此人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亲生母亲: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后剧照)
为什么孝庄的陵墓没有和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呢?针对这个神秘的疑惑,野史上有以下说法:
1、因为另嫁给了多尔衮
野史民间传闻,说皇太极死后,31岁的孝庄皇后不耐寂寞,另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因此,她就失去了入葬皇太极昭陵的资格。
2、后人惩罚孝庄皇后给昭陵看门
传闻皇太极死后,孝庄皇后嫁给了多尔衮,皇室后人们觉得此举甚是丢尽了皇族的颜面。于是,在孝庄死后,故意不让她经过正门,葬在了陵园之外。以示惩罚。
(《孝庄秘史》多尔衮与孝庄)
3、陵墓位置是孝昭皇后托梦选定的
相传,孝庄皇后死后,康熙皇帝原本是要将祖母(孝庄皇后)和祖父皇太极葬在一起的。可是在下葬途中,发生了一件奇事:
途中共有128名杠夫(抬棺材的工人)被孝庄皇后的灵柩压得透不过气,简直寸步难行,迫不得已将孝庄皇后的灵柩暂放于此。并且派人立马上报康熙皇帝,康熙得知后,当晚就梦见了祖母孝庄皇后,祖母对康熙拖梦话:我不要和皇太极葬在一起了,我现在暂放灵柩的位置,有着最好的风水,就葬在这吧!不得延误!
(清东陵正门“大红门”)
第二天康熙皇帝醒来后,立马下令工人在暂放灵柩的位置,动工兴建孝庄皇后的陵墓。因此,孝庄皇后就没有和皇太极葬在一起。
其实,这以上的3种传闻,都是不可信的,都被野史附上了奇幻的色彩。不葬在一起的真正原因是以下几种:
1、
孝庄皇后生前给孙儿康熙帝留下了遗嘱:
由此可见,孝庄皇后是非常舍不得康熙,不想被葬的很远,康熙帝顺从了祖母的遗嘱,将祖母的陵墓葬在了近一点的昭西陵。
(昭西陵全景图)
2、
在我国清朝,人们是以“左”为贵的!将孝庄皇后的陵墓建在了昭陵的西边(也就是左边),更彰显了孝庄皇后的尊贵之位,表明了康熙皇帝对祖母的崇仰之情。
所以,康熙皇帝将孝庄皇后的陵墓建在了昭西陵,是他对孝庄皇后的孝顺和尊崇之意。
-----
网友解答: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13岁嫁给皇太极为妻,被封为庄妃。后被康熙追尊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历经三朝,尽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她一生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好女人的三个角色:妻子、母亲、祖母。她为清王朝皇权的平稳交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维护清朝社会的长治久安,呕心沥血。孝庄不愧为万千皇后的楷模,母仪天下的典范。
顺治曾赞其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康熙也对其祖母给予盛赞:“忆自弱龄,早央怙持,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青史留名的皇后,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呢?
(孝庄文皇后画像)
第一,孝庄是皇太极的贤内助,但她却不是皇太极的最爱。
孝庄嫁给皇太极,很大原因是政治需要。
《清档案》中记载:“天聪八年,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当年后金为拉拢蒙古族,特别是科尔沁部落,通常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以确保蒙满同盟,不至于内斗。孝庄的姑姑孝端皇后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嫁给皇太极的。
所以,皇太极和孝庄谈不上有多少真情,只是政治需要而已。
皇太极真正爱的人是宸妃。
宸妃就是海兰珠。在26岁时嫁给皇太极,两人一见倾心,形影不离。皇太极亲自为海兰珠的寝宫题名“关雎宫”,封为四妃之首。
不久,海兰珠在皇太极的专宠下,生下了一个皇子。皇太极大喜过望,召群臣宴舞,大赦天下。
只不过这个皇子早夭,让皇太极想传位于他的愿望落空。
海兰珠因此倍受打击,痛不欲生,终至积郁成疾,于崇德六年去世。
(皇太极和海兰珠剧照)
皇太极大悲,为海兰珠举行了国葬。诏令举国禁歌舞,罢朝数日。并亲自为海兰珠撰写祭文:“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两年后,皇太极因太过思念海兰珠,无疾而终。
第二,孝庄留有遗训。
孝庄弥留之际,曾对康熙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放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皇太极虽然不爱孝庄,但孝庄至死都在为皇太极着想。她不想因自己的后事惊扰皇太极,只想一如当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和奉献。
因此,孝顺的康熙最终将皇祖母葬在了遵化清东陵,和皇太极遥遥相望。
第三,孝庄非正宫皇后。
皇太极的正宫皇后是孝端,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孝庄当时只是被皇太极封为庄妃,皇后之名是康熙为孝庄追尊的。按清朝惯例,非正宫皇后,如果要与皇帝合葬,需皇帝下诏认可。孝庄去世时,皇太极已驾崩多年,自然无法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和多尔衮剧照)
第四,孝庄曾下嫁多尔衮。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皇太极死后,6岁的福临被诸王推举即位,多尔衮辅政,帝弱臣强。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为确保福临皇位安稳,必须全面倚仗多尔衮,诸事都要和多尔衮商议。彼此接触次数较多,相处时间较长,难免引人非议。甚至传言孝庄已下嫁多尔衮。
但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只存在野史和传说中,并无实据。
(昭西陵)
孝庄最终虽没能和皇太极合葬,但还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入了皇陵,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言。
(参考资料:《清史稿》)
-----
网友解答:
孝庄去世后,按照祖制她的棺椁要被运送到关外与皇太极合葬,谁知康熙当晚却做了一个梦,梦里孝庄说道:
我绝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
当时快要棺椁被送到清东陵附近时变得异常沉重,128名壮汉都扛不动,康熙无奈只能先暂停安放自己的奶奶。
当然,这是野史的记载,《清史稿》中是这样记载的,孝庄死前对康熙说:
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附近安错,我心始无憾。
意思就是,太后舍不得康熙父子,想要在他们身边,并且她也不想去打扰皇太极,所以就让康熙把自己埋在顺治陵墓周围。
康熙和自己奶奶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也非常听话,就这样,孝庄的棺椁被安置在地面长达35年之久都没有安葬,最后还是在康熙死后三年,雍正快刀斩乱麻才将孝庄下葬,将她葬在清东陵附近,起名叫昭西陵。
孝庄的这种说法一直不被人认可,要知道,慈禧比咸丰晚去世47年都合葬在了一起,可是孝庄的墓却在不在清东陵内,这就让后人产生了疑惑。
后世普遍认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了
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孝庄下嫁了多尔衮,而不与皇太极合葬更加深了人们的猜测。
清王朝296的历史里,只有孝庄的陵墓不在清代的皇室陵墓中,对于辅佐了三位皇帝却孤零零飘荡在外的孝庄,这有些不合常理。
所以很多人认为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孝庄认为自己有愧于皇太极,所以选择不与皇太极合葬。
-----
网友解答:
我猜测题主想得到的答案应该是:
孝庄曾为了顺治帝位稳定,下嫁多尔衮,死后无颜再面对皇太极,因此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而是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罚她生生世世为子孙后代守门。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好事者的臆想罢了。民间野史中有很多关于多尔衮和孝庄的桃色传闻,说
孝庄为了自己儿子顺治能够登基坐殿,不惜违反礼制,和多尔衮行苟且之事,也由此顺治内心十分痛恨多尔衮,甚至死后鞭尸。
顺治登上皇位是真的,顺治痛恨多尔衮也是真的,但其中的因果关系就经过太多的演义和想象了,不得不为孝庄这个伟大的女人伸伸冤。
顺治能够登基有多尔衮的功劳,最终是他一锤定音,
但根本上是满清各部势力妥协的结果,并不是多尔衮一个人决定的
。其次,清军入关后,将顺治当傀儡皇帝,但作为皇太后,怎么做才能够制衡多尔衮呢?嫁给他?打不过你我就加入你?怎么可能。只有利用好自己的皇太后身份才可能制衡多尔衮嘛。
根据清朝祖制,顺治和孝庄继承了皇太极的两黄旗,孝庄只有获得两黄旗的承认才能对抗多尔衮,反之,将会失去两黄旗的支持
。而从结果上看,两黄旗一直受孝庄控制,这也从侧面说明,孝庄和多尔衮确实没什么,最起码明面上没有。
“太后下嫁”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明旧臣张煌言所作的《建夷宫词》,“慈宁官里烂盈门”,也就是说孝庄和皇太极曾在慈宁官中大办婚事,但孝庄是在顺治十年才搬到慈宁宫,而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就病死了,他们又怎么在慈宁宫办婚事呢?但必须要说,
多尔衮是娶过“大嫂”的,但不是孝庄,而是顺治的大嫂(豪格的福晋),也就是把自己侄媳妇娶了,你说这关系乱不乱吧
。因此,张煌言很可能把多尔衮娶博尔济锦氏当成了“太后下嫁”,写进了《建夷宫词》。
说完了孝庄和多尔衮的故事,再解释孝庄下葬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孝庄之所以没有选择和皇太极葬在一起,这是她生前的遗愿,孝庄在死前曾对康熙说:“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翻译过来就是:皇太极已经死了很久了,不方便打扰他,我就不和他合葬了,也免得劳民伤财,况且我也不舍得你们父子,就跟你们安葬吧!
虽然我们都说“孝庄太后”,但孝庄在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并不是皇后,皇后是孝庄的姑姑(对,就这么乱),孝庄并不得宠,最起码比自己姑姑和姐姐(对,姐姐也入宫了)差远了,所以她和皇太极确实没什么感情,而此时清军已入关多年,顺治也没有葬在沈阳,孝庄当然也就不想跟自己姑姑和“姑父”(姐夫、丈夫)、姐姐葬一起啦,反而希望陪着自己儿子和孙子,这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为什么
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
那是因为顺治作为入关后第一个皇帝,占据了东陵区的最佳位置。当孝庄太后要求葬在孝陵附近时,让康熙帝犯了大难,因为太后是顺治帝的母亲,身份最高贵,把她葬在陵区的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顺治帝的孝陵。而孝庄太后又遗言“一定要在孝陵附近为我找一块地方安葬”,只有把她葬在孝陵附近,但又不能葬于陵园,否则就成了一个体系,无法区别。正因此,康熙帝不知如何是好,迟迟不能定夺,这也是太后灵柩迟迟不能安葬的原因。一直到雍正王朝,雍正看到大清江山永固,康熙儿孙满堂,便认为多蒙太后疵佑,也说明太后“安厝”之地为风水宝地,便决定把她葬在了那里。
孝庄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而是始终处于幕后,她是一位伟大的女人,伟大的母亲。但她也遭受了太多误解,太多非议,可敬可叹!
-----
网友解答:
孝庄文皇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历史有名的女政治家,历经三代帝皇,辅佐孙子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皇太极是她的夫君,按照皇家丧葬传统,一般妻子死后是要跟丈夫合葬的,但是,孝庄却留下遗言: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在这里,孝庄列举了三个不愿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
皇太极死得早,他安息已久,孝庄不忍心再惊动丈夫的亡灵。
如果在皇太极的陵寝旁边再建一个,不免劳民伤财。
孝庄思念儿子和孙子,不想离他们太远,就想日日陪伴子孙。
这就是,史料中记载的,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历来都被认为是官方欲盖弥彰的说辞。
有人认为,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的原因其实是她无颜面对皇太极,因为她曾下嫁多尔衮,这个说法已经被史学家们一致否定了,缺乏史料证据,也不符合历史发展常理,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官方说法其实很符合孝庄的个性,但是都流于表面,其实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孝庄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在皇太极生前并不得宠,皇太极的正妻是哲哲,也是孝庄的姑姑,因姑姑无孕,为巩固部落地位,孝庄和姐姐海兰珠才被送到皇太极的身边,协助姑姑传宗接代。
所以,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却有不忍惊动丈夫亡灵的意思,其实也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最后的骄傲,她宁愿在儿孙的身边看着儿孙,也不愿意挤在姑姑和丈夫中间。
皇太极的陵寝在盛京,而孝庄去世的地点在北京,两地相距甚远,要劳民伤财地把自己运送到盛京,还要重新修建陵墓,大动土木,这对于一向节俭朴实的孝庄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出身蒙古部落的孝庄具有品行端庄、包容善良、倡廉拒侈、富有智慧的特性,她们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一生节俭的孝庄,在世时力倡廉俭。
据史料记载,清廷立国之初,内外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孝庄在后宫倡导节俭的生活,把节省下来的宫廷开支和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贴补军饷;每逢旱涝灾害,孝庄都要在后宫呼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带头捐献财物,为灾区百姓筹集物资;孝庄生日时,顺治、康熙不免要大肆庆祝,但是孝庄总是拒绝,并且下令停办宴席,身体力行倡廉拒侈。
这样一位廉俭爱民的太后,她怎么忍心在自己死后还要劳民伤财?
孝庄不愿意离开子孙,其实孝庄和顺治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却要求把自己葬在顺治的陵寝附近,其实也有死后监督顺治的意思。
顺治少年登基,与母亲相依为命,本来应该与母亲感情非常好才对,但是俗话说,有了媳妇就忘了娘。
痴情专一的顺治帝其实不适合在帝王之位上,他的皇位是母亲为他争取来的,是以被“摄政王”多尔衮挟制为代价得来的,他这个皇帝当得听憋屈的,谁让他技不如人呢?
所以,当董鄂妃这个绿茶出现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没得到的虚荣心在董鄂妃身上得到了满足,孝庄帮他选的皇后不合他的心意,他要立董鄂妃为后,却遭到孝庄的极力反对。
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顺治甚至为了董鄂妃要出家。
孝庄眼见儿子不顾天下百姓、不顾祖宗江山,只为了一个女子就这样胡闹,所以,她觉得自己死后也应该在儿子身边继续监督儿子,不让儿子死后胡作非为。
孝庄和康熙感情甚笃,康熙也不愿意祖母离自己太远。
康熙是在孝庄的影响下长大的,祖孙感情非常好。
康熙外出去巡视,沿途每天都向祖母报告行踪起居情况,不让祖母担忧,还把自己抓到的河鲜快马送回京城给祖母尝鲜。
康熙陪祖母出游,每每遇到上坡的地方,康熙都要亲自下马为康熙扶辇,深怕祖母受到颠簸惊吓。
孝庄生病时,康熙亲自侍奉汤药,还要开坛祭天,宁愿自己折寿也要让祖母延年。
孝庄去世后,康熙遵从遗愿,将孝庄的灵柩停放在顺治帝陵墓附近,康熙几乎每年都会去吊唁祖母。
以至于孝庄的灵柩停放在孝陵一停就是30多年,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让孝庄入土为安,不仅是因为康熙不知道要怎么安置祖母,也是因为康熙一直怀念祖母,不愿让祖母离他远去。
一直到雍正时期,才在孝庄停灵的地方原址修建了昭西陵,让孝庄入土为安。
作为清初期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作为满蒙联姻的牺牲品,在波诡云谲的政坛中,为儿子和孙子扫除障碍,为大清江山鞠躬尽瘁,为大清的发展指引方向,却从不僭越,只做一个幕后指点的长者,并不恋栈权力,她用权,却不弄权,她爱子,却不溺子。
所以,康乾盛世的画卷中,也有孝庄浓墨重彩的一笔。
-----
网友解答:
文史工作坊!我来回答,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背后却有隐情
。
孝庄心中真正的所爱
。孝庄太后一生最在乎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儿子福临,福临最爱董鄂妃,却被孝庄将自己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指婚为皇后,心中不满,与孝庄本已有矛盾,董鄂妃早逝后,福临很快病逝。而孙子玄烨却是冲龄即位,孝庄非常疼爱康熙,两人感情非常好,孝庄即使长眠地下,也想和顺治以及以后的康熙离的近一点。
多尔衮的原因。
顺治与多尔衮素来不和,坊间传闻多尔衮和大玉儿两小无猜举案齐眉之事,虽说专家学者没有找到充分证据。但是笔者认为确实有些猫腻,笔者就好奇为啥多尔衮可以“皇父摄政王”自称呢?而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居然鞭尸挫骨。所以孝庄情愿意待在离自己心爱的人近一点的地方。
葬礼的成本考虑
。皇太极葬在盛京。路途久远,当时在朝皇帝为康熙,对祖母又有深厚的感情。如果运送棺椁到皇太极葬礼处,沿途地方官员势必兴师动众,又会惊扰百姓。孝庄大气端庄,不尚奢华,凡事都为江山社稷考虑,常常用自己的积蓄赈济灾荒中的百姓,怎会作出此等事情呢?
孝庄为哲哲的考虑。
孝庄的皇后之位并非皇太极所封,皇太极的原配皇后哲哲和孝庄皇后一样来自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同属于一个家族,哲哲皇后待孝庄恩重如山,虽所同侍一夫,待孝庄十分亲近,孝庄可能觉得自己并非皇太极所封,不想和原配夫妻二人葬在一起。
不愿太岁头上动土。皇太极已经入土为安了,怎么能再去惊扰他呢!
喜欢请关注文史工作坊!欢迎一起交流文史知识。
-----
网友解答:
孝庄皇太后是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一生辅佐过顺治、康熙两位皇帝
,经历了多尔衮专权、鳌拜擅权、吴三桂反叛等重大事件,每次都能在她的运作下逢凶化吉,为清初爱新觉罗氏顺利稳定全国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没有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背后的付出,大清能否享近三百年国祚真的很难说。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显赫的传奇女子,在她百年后居然没有和夫君皇太极合葬,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研究过孝庄太后的史料,她不愿和皇太极合葬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孝庄和皇太极之间并没有爱情,更像是政治捆绑的婚姻
,孝庄娘家来自于蒙古草原科尔沁部落,这个部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一直保持着和满洲皇室爱新觉罗氏特殊的关系,他们更类似于一种同盟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孝庄嫁给皇太极自然也就是政治婚姻,除了孝庄外,还有大福晋哲哲、东大福晋海兰珠同样来自科尔沁部落。
政治婚姻一般很少考虑男女相爱之事,双方是否相爱全凭运气
,在皇太极的五位福晋中,孝庄仅列为第五名,可见她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
在男欢女爱方面,谁是皇太极的真爱,那便是同样来自科尔沁部落的女子海兰珠,两人是一见钟情,形影不离,皇太极对她是宠冠后宫,无人比拟,对于孝庄,皇太极则没有那么多的感情付出。
其二、孝庄没有资格和皇太极合葬,作为满清第一位皇帝,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同他合穴的必定是嫡皇后
,而从史料记载,
大福晋哲哲,也就是后来的孝端文皇后更有资格同皇太极合葬
,虽然孝庄在顺治、康熙两朝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
可是在皇太极时期,她只是一个侧妃子,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生前自始至终没有再晋升她的名位。
其三、孝庄临终期前的遗愿,她选择就近在京城附近安葬
,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孝庄在弥留之际表示,先帝皇太极已安寝盛京多年,不愿打扰他,而且孝庄对于自己的骨肉顺治、康熙都很舍不得,希望安葬在顺治的孝陵附近,
作为孙儿的康熙自然要遵守奶奶的遗言,暂安在京东清东陵,称“暂安奉殿”,一直到雍正年间,雍正帝下旨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孝庄才得以葬入地宫。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个原因更倾向于
民间野史传说,那便是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因为皇太极是突然暴亡,生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在皇太极死后,一场争夺帝位的斗争风云突起,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都是有力的竞争者,双方你争我斗,大有兵戎相见之势,最后是
孝庄左右周旋,为了避免满清皇室内斗,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福临能继承皇位,便下嫁给了多尔衮,有了多尔衮的支持,最终尘埃落定,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因为下嫁给了多尔衮,自然也就没有脸面去地下见皇太极了,不过这种传说争议颇多,官修史书并未记载,真实性让人怀疑。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
一切都付笑谈中
”
-----
网友解答:
孝庄太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也是清朝著名的贤后,历经四朝,辅佐三帝,培养的孙儿玄烨更成为清朝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孝庄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布和之女,名布木布泰,13岁嫁给后金四贝勒皇太极为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为皇太极生下三女一子,儿子福临于1643年继承帝位,母凭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称孝庄太后。1687年12月25日,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逝世,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称为昭西陵。
按照清代陵寝制度,后妃应当与帝王合葬一处,为何孝庄死后没有葬在皇太极位于沈阳的昭陵,而是葬在河北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旁呢?
临终遗言
孝庄临终前嘱咐康熙帝,大意是说太宗皇帝奉安已久,陵寝不可轻动,加上又舍不得远离顺治和康熙父子,她死后在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即可。康熙自幼由孝庄抚养长大,祖孙俩感情深厚,不忍违拗祖母遗言,于是便在昌瑞山下的清东陵兴建
“暂安奉殿”
,将梓宫供奉于内。
定鼎天下
昭陵是清朝尚未入关时修建的帝王陵寝,当时清朝还只是个地方政权。孝庄逝世时,大清已定鼎天下多年,孝庄不愿回昭陵安葬,是想表达大清早已今非夕比,是一统天下的天朝大国。顺治帝驾崩后,在遵化昌瑞山修建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座帝王陵寝
孝陵
,孝庄在此附近择地安葬有彰显她特殊功绩和地位的作用。
感情不睦
孝庄对皇太极是满怀怨恨的,两人感情并不融洽。诸多证据表明皇太极对孝庄并不在意,他俩的婚姻纯属政治联姻。
孝庄是以替姑姑哲哲备孕的身份嫁给皇太极的,可想而知她的地位有多低。1634年,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入宫后,迅速得到皇太极的喜爱,一时宠冠后宫。皇太极称帝后,封海兰珠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甚至就连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福晋(娜木钟)和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于1635年入宫后,在宫中的地位都比孝庄要高。
13岁入宫的孝庄所受封的永福宫是四妃之末的西侧妃,即便如此还是看在哲哲皇后的面子上给的。这就好比古代大户人家的妻妾之中,孝庄类似于是哲哲的陪嫁丫鬟,地位仅比通房丫鬟稍微高些,总算有个名份。由此可以想像,孝庄对皇太极的怨恨有多深,因而死后根本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一处。
两难选择
康熙虽然不愿违拗祖母遗言,但又不好违背祖制,陷入两难选择的康熙帝将这个难题留给了继任者。1725年(雍正三年),正值皇太极与孝庄成婚100周年,雍正帝以孝庄太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子孙繁茂,认为此地颇吉。遂改
“暂安奉殿”
为昭西陵,将停灵38年之久的孝庄葬入地宫。
文\u002F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孝庄太后大家都知道,关于她的故事正史记载很多,民间流传的也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孝庄和多尔衮的爱情故事,很多人都认为孝庄不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多尔衮的原因。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孝庄到底因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呢?
孝庄太后生前的意愿
孝庄太后和康熙这对祖孙感情很深,所以康熙是很尊重自己的奶奶的遗愿的。孝庄太后在生前告诉过康熙,自己死后不要和皇太极合葬在一起了,理由也说了好几条,无非就是不能打扰去世的皇太极,还有就是太劳民伤财了,再有就是觉得跟自己的孙子儿子关系好,愿意和子孙葬一起。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皇太极和孝庄的感情没有那么深,皇太极不是很喜欢孝庄,如果硬要和皇太极合葬,孝庄有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庄妃,现在虽然自己是太后,可是皇太极并不认为啊!与其去自找没趣,还不如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好呢?
关于多尔衮的问题
孝庄和多尔衮有没有结婚,现在历史上并没有定论,我之前就有一篇文章说明了这一问题。所以我觉得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应该不是因为嫁给多尔衮无颜面对丈夫,而是因为自己不想与皇太极合葬。
所以孝庄死后,康熙遵从奶奶的遗愿,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而是把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拆了,在孝陵旁边建了几间房子,临时安放孝庄遗体。此后孝庄遗体一直安放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直到雍正三年,才在“暂安奉殿”的原址处建起了陵园,而这一放就是37年。所以,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主要就是因为孝庄自己的意愿。孙子康熙也不能违背了奶奶的遗愿。
孝庄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历史典籍里,她都是伟大的。从嫁给皇太极为妃,劝降洪承畴,后来辅佐顺治和康熙皇帝,为大清一统天下和大清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过《康熙王朝》都知道,在顺治死后,幼子康熙继位,一直是孝庄在为康熙掌舵。后来康熙亲政,孝庄从来不去过问朝廷事务,只有在康熙治不了的时候,再去指导康熙一下。这样的皇祖母确实很好,比慈禧不知道强多少倍。
-----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