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士兵大多数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有什么依据?
太平天国的士兵大多数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有什么依据?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太平天国的官兵最初大部分是客家人。
有人笑谈,太平军起家的时候,可以称作为客家帮。
当时广西境内有很多客家人。
他们是所谓外来者,没有土地,只能做最艰难、收入最低的重体力活,比如砍柴、烧炭之内,属于社会底层的底层,生活极为穷困,是标准的无产阶级。
同时,客家人保守本地人的敌视,认为他们是来抢夺利益的。一旦有了土客矛盾冲突,当地官府往往偏向本地人,欺负客家人。由此,客家人普遍仇恨官府。
还有,客家人非常团结。他们作为外来人,如果不能团结起来,连基本的生存也保证不了。土客人经常爆发集体械斗,客家人基本都是全村出动,青壮年拼命,老幼男性协助,妇女都呐喊壮声势。
最后,客家人也是相当善战又凶悍。大家都知道,广西本地人凶狠异常,全国有名,械斗打死几个人根本不当回事。而客家人却能在广西站住脚,说明他们比本地人还要厉害。
由此,太平天国初期基本就是客家人为核心的运动。
洪秀全在内的6个王,其中5个是客家人。剩下的萧朝贵,也很有可能是客家人。
说来说去,太平天国的高层都是客家人。
除了领导者以外,信徒、士兵大部分是客家人。
洪秀全、冯云山等在宣传、发动和组织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以广西东南地区的客家人为基础。贵县赐谷村是太平天国发源地,这个村附近都是客家人。
而太平天国开始逐步壮大的紫荆山区,6000居民基本都是客家人。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时,开始只有300人,几乎都是客家人。
随后,正巧附近土客械斗,客家人吃了亏,一路之下有3000多人投靠洪秀全。这3000多人,也是清一色的客家人,由此太平军才有和官府对抗的实力。
不过,客家人只是初期占据太平军的主力,稍后就不同了。
当太平军离开广西时,部队实际作战部队也不过几千人而已。
就算到达了南京,沿路收了不少湖南人、湖北人、安徽人也就2万作战部队。
那么,可以说,到了南京的时候,客家人最多占部队的百分之二三十,不是主要力量了。
但即便如此,客家人仍然是太平军的核心骨干。
资料中这么写:洪秀全等人将客家士兵与其他士兵分开,并且用客家士兵组成先锋军攻城野战。客家军队由于勇猛尚武,在战斗中所向披靡,立下了大功。在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兵源比以前更广,而由客家人组成的部队仍然是最精锐的。究其原因太平天国所控制的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民风柔弱,不习战事,这些地区的士兵是难以跟骁勇善战的客家士兵抗衡的。
可惜,客家人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首先是太平军北伐的2万人,有大量客家人作为骨干。北伐军在十多万清军围攻下,仍然奇迹般的转战2年,最终全军覆没,客家人也全部战死了。
其次,南京内讧时,韦昌辉、洪秀全都特别注意铲除敌人的骨干,也就是客家人。最终杀了10万人,尤其杨秀清部下客家人几乎被杀尽。
从此,客家人数量大减,在太平军内部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天国最后阶段的两大悍将陈玉成、李秀成,也都是客家人
-----
网友解答:
-----
客家人在太平天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平天国,也对客家人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太平军主要由客家人组成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拜上帝教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传教时,洪秀全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广州附近转悠了一圈,没什么人搭理。
后来,洪秀全到了广西赐谷村的亲戚家,才陆续发展了一些附近的客家人入会,稍微有了一些起色。
其后,冯云山到了紫荆山,发展起当地煤炭工、矿工,拜上帝会才迅速发展了起来。
而当时紫荆山一带的煤炭工、矿工,主要是由客家人组成的。
后来,洪仁玕表示:早先拜上帝会的,多是客家人。
当然,当太平军走出广西后,兵源扩大,大量的三江两湖人士加入起义军,太平军的客家人比例大幅下降。
不过,以客家人为主体的两广兄弟,仍然是太平军中反抗意志最强烈的。
在大清的政策中,客家这些“长发贼”是必杀的,至于后加入太平军的“短发贼”,则可以视情况赦免。
直到太平天国失败,太平军中依然有大量的客家人。
李秀成被俘后,建议曾国藩赦免两广兄弟。两广兄弟,大多数是客家人。
太平天国的领导层,始终由客家人担任
早期起义的六王中,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已确定是客家人。而且,他们祖居地都在客家人的核心区域嘉应州,并始终与祖居地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而肖朝贵、韦昌辉,究竟是客家人还是壮族人尚有争议。但没有疑问的是:他们与客家人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此外,虽非首义王,但仍是早期重要领导人的秦日纲、胡以晃、陈承榕,也都是客家人。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大换血。
新的五军主将中: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均是客家人,而韦俊的情况和当初韦昌辉差不多。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层,自始至终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的特点,塑造了太平天国运动
客家人的特点,对早期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客家人活动的地区,是当时最适合传教的地区。
客家人是非常团结的,而洪秀全、冯云山自己也是客家人,传教自然便利得多了。
同时,客家人的活动区域,也特别适合传教。
客家人活动的地区,多是山区。(好地段都被先来的当地人占了)
一来,偏僻山区,人们生活艰苦,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孔孟之道啥的在这里不太流行,拜上帝教大家在此传播阻力比较小。
二来,由于太偏远了,大清的管理成本也极高,只要你别搞什么反清复明,传一些教什么的,大清官府一般不管。
其次,当时客家人的组织特点,特别适合进行武装斗争。
客家人保留了自己的风俗、文化,与当地人之间彼此有文化隔阂。
而且,当时的广西本来就穷,大家又是争地又是争水,矛盾极深。
因此,土客矛盾非常尖锐,彼此之间常年就是械斗不断。
械斗有多严重呢?
林凤祥家和当地人之间,因为一头牛发生了争执。
当地人为了夺回牛,不知道从哪里搬了门炮出来驾到林凤祥家门口···
据统计,自咸丰年到大清灭亡,死于土客冲突的人,超过了百万!
大规模的械斗,使客家人集体保持了极强的武装能力,这天然使拜上帝教运动有能力迅速发展成武装起义!
最后,客家的妇女,不裹脚。
如果不是太平军可以“举家从军”,那么,拜上帝的客家男人出去征战后,家属即便不死于大清官府的报复,也会死于当地人的械斗!
正是因为客家妇女不裹脚,拜上帝会的妇女儿童可以跟着军队一起转战,才使起义变得可能!
可以说,拜上帝教能传播开,能发展成武装起义,最后能发展成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起义,都与客家人的特点分不开。
影响深远:遍及全球的大迁徙
太平天国失败后,流传一种说法:大清会把所有洪姓及参与起义的男女老少全部屠杀!
于是,大量客家人改换姓名,开始迁徙逃亡。
有人的迁徙到了香港、澳门、汕头、海南一带;有的参与下南洋,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人,迁徙到了澳大利亚、南北美洲!
或许,这次大迁徙的意义,比太平天国运动本身的意义还要大吧!
-----
网友解答:
-----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太平天国的两位灵魂人物:洪秀全与杨秀清。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祖辈迁于广州市花都区。因屡次科举皆不第,后在基督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拜上帝教,后来怀着不患贫,只患不均的思想,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后在永安建制封王,立国号为太平天国。
杨秀清,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人,曾祖辈迁于广西桂平市。出身贫寒,以烧炭为生,后加入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教,永安封王时被封为东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平天国初起义时以两广兵士为主,既有广府人,但大部分是以客家人为主,其中不乏女兵。因客家女子并不缠足,以天足上战场,风风火火,巾帼不让须眉,在当时也很是让曾国藩等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朝将领们头疼。
后来太平天国势盛,一路高歌猛进江南,途中又吸收了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人。
后来太平天国发生内讧,王杀王,元气大伤,终于被清廷和外国列强联合绞杀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洪秀全定都南京时,信仰相同的英国曾派员秘密接触洪秀全。许以臂助,只愿洪秀全定鼎后能放开鸦片贸易,被洪秀全断然拒绝。后来英国才联合清廷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起以客家人为主导,广西、广府、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基层人民参加的反抗压迫、反抗列强的起义,影响深远。
在最后附上洪秀全作的一首散发着浓厚客家话气息的诗歌,至于好不好,各人见仁见智吧。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人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
网友解答:
-----
太平军初期确实是客家人,但是,太平军出广西的时候,就只有不到2万人,其中士兵1万人。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本传记载,咸丰二年冬,太平军从南方一路杀过湖南,已克岳州,拟攻武昌…. 全军战斗员和非战斗员以及老人儿童共计五十万人,辎重无数。太平军在湖南湖北一下子发展到了50万人。
太平军后期很多将领实际上都是湖北人,比如李秀成的女婿蔡元隆,封王的郜永宽、伍桂文等等人。这些在1853年3月以前入伍的湖南湖北太平军都有一个头衔,那就是“开朝王宗”。
到了后期,据护王陈坤书部残存名册显示,所有士兵以及没有一个人参加过金田起义,或者是两广籍贯了。75%以上的官兵系1860年至1863年间参军,内以安徽、苏南等地人居多。太平军后期也有大量安徽将领,比如,汪海洋,陈炳文,苗沛霖和钱桂仁等等。
丙辰六年太平军在江西抚州,一年就招得志愿兵至四万人,戊午八年六、七月,江西方面,人民群众踊跃「蓄发助战」,「每战动盈数万人」。当石达开走后,当时安徽人民就成十万人起来投军,增加兵员,补充实力,挽救了太平军危殆的局面。
《李秀成自述》说:“李文炳、何信义等献苏城而行,我即引兵入城,收其部众五、六万人。”到辛酉十一年夏,进军武昌之役,在湖北招得起义群众约三十万人。实际上,真正出来的广西兵就一万多人,在第一次北伐和天京内乱当中,基本损失殆尽。太平军真正的主力是湖北,安徽,江西这三个省份的士兵。
-----
网友解答:
-----
百分之八十多都是客家人,所以导致了客家人迁居海外,奠定了客家人分布全球,成为对全球有着影响力的民系之一。
-----
网友解答:
-----
本人肤浅了解太平天国的兵将百分之七十都是两广人(广东广西)居多,因为起义首领多数是两广人。
-----
网友解答:
-----
太平军的兵将中 客家人居多,客家话也是当时太平天国的官方语言,日常生活也是用客家话居多,如:“立春迟早看萌芽,耕种视此总无差”中的“总无(mao)差”是应该没错的意思。在洪秀全发旨颁行的《幼学诗》中,把自己比作“日头”意思是与日月同辉。
-----
网友解答:
-----
客、壮、广府及其它都有。及至到湖南后也有大量湖南人,不分民系的。主要还是哪些中下阶层的人及各种民间组织。至于哪批太平天国客家人主要是土客械斗剩下的幸存者,约有二到三万人。在广西本土,他们一直是处于被追杀状态的。没有一处立足之地。及到南京之后才立足下来。
-----
网友解答:
-----
洪秀全出生在广州花县,屡次科考不第,心灰意冷的大病了一场,在病中翻阅了基督教的宣传册《劝世良言》,其实他早就收到了这本宣传册,只是当时还寄希望于科考,便随手将其束之高阁,科考无望的洪秀全从其中得到了灵感,将基督教结合自己研习多年的儒家经典结合,创出了新的“拜上帝教”,称自己是耶稣的弟弟,受天命下凡除妖。
起初洪秀全是在广东宣传自己拜上帝教的教义,广州是我国华南人文荟萃之地,又是对外的通商口岸,民风开化,思想进步,且他的拜上帝教本就是对基督教的山寨高仿版,所以根本没有人听他胡言乱语,他的伟大事业在广东没能顺利开展。
后来洪秀全把工作重心转移至广西,广西如今的行政划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除了壮族还有苗族、彝族、瑶族的兄弟姐妹居住于此,而在清末广西省绝对是个民族的大熔炉,汉族少数民族混居,少数民族有汉化的与未汉化的,汉族人也分成土居汉人与客家人。
所谓土居汉人就是南迁较早的汉人,类似于当地的土著居民,而客家人是后来北方移民至此。在广西,住在西江流域的人都说粤语,而住在桂江两岸的都说桂林官话。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抱团、排外”,所以土著汉人与客家人摩擦不断,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不休,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更是斗争不止,客家人在广西是被歧视、被压迫最严重的群体。
洪秀全一位科举无望、会说粤语的客家人,在毗邻广东的老家花县是个被歧视的客家人,在广西却成了圣贤,加上广西土地贫瘠、百姓谋生艰难,所以洪秀全揭竿而起时,追随者一呼百应,于是有了广西金田村的天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一路靠着团结客家人不断壮大,在发展初期太平天国的主力都是客家人。
天平天国走出广西后,沿路收纳散兵游勇、裹挟百姓,部队不断壮大,可是游民没什么战斗力,定都南京时,客家人虽然人数比例下降,却依旧是太平天国的主力军。
情况发生转变始于太平军出师北伐,当时由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两万余人北上,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虽然北伐军已经攻到了天津附近,但因为孤军深入,没有后援,遭到清军围困,负隅顽抗两年后全军覆没,客家人也随之消亡殆尽。
太平天国一路高歌,开疆拓土的同时,内部矛盾也逐渐加深,几大天王不和,内讧一触即发,最后天京事变爆发,北王韦昌辉屠杀东王杨秀清及其家眷、亲兵2万余人,还诛杀了翼王石达开的家属、部众,洪秀全为了平息民怒,杀了北王韦昌辉及其亲信,后由石达开主持大局,暂时稳住了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但客家人经此一劫数量锐减,在天平天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客家人本身太平天国的根基,可是太平天国在发展壮大后却自毁根基,如此这般行事怎么可能不覆灭呢?
-----
网友解答:
-----
都别争
两广是革命摇篮 改革先锋
两广人民都是好样的
两广人民打仗最团结 最能打[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网友解答:
-----
起义前桂平赵里跟甫里一带土客械斗,客家人(在当地被土人称为军佬)整村被屠杀,没死的逃到贵县,死了的清明被挖坟弃骨。最后很多客家人跑到金田参加起义。
------------------
推荐阅读:
有些女人,跟婆婆计较,最后自己跟老公的感情大不如从前。怎么看?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