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
网友解答:
-----
这么说吧,的确也有君主是在生前退位的,但是一般提前退位的皇帝,都没啥好下场。为啥?因为没了权力,那你就不是割韭菜的了,你就成了韭菜了,听懂了没有?
谁愿意从割韭菜的变成韭菜呢?任人宰割的滋味真的好受吗?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帝王,会选择在临死前才把皇位传给继承人。
一、就算是父子,在权力面前也没有让步的余地。
皇帝跟普通男人不一样,他可以有若干老婆,也可以有若干个儿子。比如说康熙皇帝,他的后宫里,光有名号的妃子就有66个,有记载的儿子,就有35个。
当世上不少男人在打光棍的时候,我们康熙老爷子已经在后宫忙不过来了,你说气人 不?老婆儿子多了,这是非自然也就多了。
皇位就一个,可儿子有那么多,纷争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在封建王朝,为了皇权,往往会造成父子、兄弟相残的局面。
汉武帝为了权力,就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刘据表示很冤枉啊,但是没办法
,触及到了汉武帝的皇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哪怕只是怀疑而已。
最过分的就是唐玄宗,这家伙一点良心都没有的。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只是被人告发有谋反嫌疑
,啥还没查,唐玄宗就派人把他们仨给杀了,你说气人不?唐玄宗在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儿子抢了他的皇位。
儿子抢父亲皇位的例子也非常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把李渊一脚踢成了太上皇,自己顺理成章夺取了皇权。
后梁太祖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得知继承人不是自己以后,索性就跑进宫把朱温给宰了,
自己自立为帝,你说狠不狠?
宋文帝刘义隆也遇到了相同的麻烦,
他一世英名,最后居然被自己的儿子刘劭带着一帮马仔给宰了。元嘉草草,都不用仓皇北顾,自己家里的矛盾都没解决。
所以说父子之间为了皇位,甚至会刀兵相见。可见皇位对他们的诱惑力有多大,这不是说他们不道德,换任何人在那个位置,可能都不免动摇。毕竟皇位不是其他东西。
二、历史上,几次提前禅让,似乎都没有好结果。
皇帝或者君主,提前把大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不是说没有。不过做了这件事的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1、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的赵武灵王。
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才四十来岁,就有点想不开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之为主父,也就是君主的父亲。
帅是耍了一下,可4年以后,赵武灵王遭遇了家族政变,结果他被困在了沙丘宫中3个月的时间,期间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最后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2、宋高宗赵构的禅让,其实是失败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北宋王朝,宋徽宗遗留到南方唯一的一个皇子。这哥们由于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以后,他也不好隐藏了,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的后人里,选择了一个收养为自己的义子,将来好把皇位传给他。
赵昚便是这个幸运儿,他是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构在56岁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赵昚,但是赵构却活了足足81岁。
这期间就比较煎熬了,虽然宋孝宗赵昚比较孝顺,可是在政见上跟赵构完全不同,他是主战派,而且一度打算为岳飞平反。
吓得赵构整天忙着掣肘宋孝宗执政,因为赵构也后悔了,他害怕宋孝宗不听话,将来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虽然宋孝宗没有把赵构怎么样,但是执政理念和赵构完全相反,能把赵构给活活气死。
3、那个杀了三个儿子的唐玄宗,最后还是没逃脱被架空的厄运。
唐玄宗杀了三个儿子以后,其他皇子立马就打起了精神。原来活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守规矩,不敢得罪唐玄宗。
唐玄宗也就更加放肆了,比如连自己儿子的媳妇儿都敢抢,杨贵妃本来是寿王李瑁的媳妇儿,结果唐玄宗看她很漂亮,就抢走了,寿王李瑁一句话不敢说。
唐玄宗改立李亨为太子,这个太子非常小心翼翼,因为他担心父亲李隆基随时对他下手。等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李亨就提前架空了李隆基,登基称帝,将李隆基封为太上皇。
唐玄宗一下子从手握实权的皇帝,就成了没什么实权的太上皇了,你说他心里苦不苦?于是他各种开始捣乱,派自己的人去李亨的朝廷任职,甚至还想插手宰相的任免权。
其实这就是唐玄宗在跟自己的儿子作斗争,结果李亨发起火来,直接把唐玄宗给软禁了。唐玄宗的晚年是比较凄凉的,一直处于幽禁状态。
三、不当皇帝的时间,该怎么打发?
对皇帝来说,当皇帝那就是他们的工作。这份工作十分舒服,所以一般当皇帝的人,是不愿意轻易离职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岗以后,还能干些什么,总不能骑着电动车去送外卖吧?皇帝送的外卖,你敢吃吗?估计得供起来吧。
很多皇帝不愿意提前下岗就是这么个原因,我下岗以后还能干点什么?要是在后宫养老,那么对不起,这日子早晚会把人过成老年痴呆。
你比如说乾隆皇帝到了85岁的时候,当了60年的皇帝,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当下去了,所以他就禅让给自己儿子嘉庆皇帝了。
可问题是,这哥们表面上禅让了大位,可实权却不放给嘉庆皇帝。依旧做了4年的太上皇,把嘉庆可给气坏了。为啥?这就是职业病,乾隆掌权掌惯了,这手里没权力,他心里不踏实,让老人家踏实,这是很多儿女都该做的事情,嘉庆也不例外。
总结:看破了名和利的人,毕竟不多。
这世上,能够看破名和利的人有多少呢?权力可以带来名和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最容易带来这些东西的,所以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一旦放弃以后,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后悔。
乾隆其实就是后悔了,才会继续掌权的,赵构也是后悔了,才会阻挠宋孝宗施政。不过也有看破名利的人,比如说唐睿宗。
唐睿宗为了支持儿子李隆基掌权,提前禅让大位,好让儿子李隆基镇住太平公主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无私。可惜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毕竟看破的人不多。
参考资料:《清史稿》、《旧唐书》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大体这几个。
第一,不愿意放弃权力。
皇帝最大的乐趣,就是享受权力。
天龙八部小说里面,虚竹和童姥躲入西夏皇宫的冰窟。
这里面都是大块的冰块,用于给皇上等人夏天时候做冰镇饮料的。
就为皇上夏天喝几碗饮料,就可以跳动数百甚至上千人,在冬季将河内的大冰块搬运到皇宫,再花费重大代价进行窖藏。
而这对皇帝来说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一句话就可以办到。
以慈禧太后为例,到了最后10年其实已经力不从心。
慈禧在庚子事变前后,已经体现出对国家政务的把握不住。
主要在于,慈禧毕竟是个只有私塾文化程度的妇女,知识层次不够,从她和在法国居住多年的德龄公主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慈禧擅长权术,擅长对付中国老百姓的手腕,但不是洋人的对手,也不懂国际外交和政治。
就这样,慈禧牢牢控制住权力不放,直到断气的一刻。
最后连满清皇亲国戚都埋怨她:一个老太太,没什么文化又这么大岁数,还是不肯让贤,把祖宗的江山都折腾完了。
享受过很大权力的人,一般很难主动放权。以军阀为例,就算冒着杀头甚至杀全家的危险,也要东山再起,很少有主动放弃兵权的。
皇帝如果退位,即便还可以在幕后指挥,主要权力也就没了。
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安全考虑。
一旦放弃权力退休,是存在一定危险的,这个危险就来自于儿子。
以徽宗钦宗为例,在靖康之耻之前,宋徽宗主动退位,将重担交给儿子宋钦宗。
但宋钦宗上台以后,很快控制实权,将父亲宋徽宗架空后软禁。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比如李世民架空父亲李渊等等。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傀儡,而且能够做上皇帝的人不可能是大草包,都是有一套的。
而且,一旦退位后还要操纵权力,这个太上皇就存在性命危险。
古代皇宫中为了夺权杀父弑兄的事情,在哪个国家都是常见。
-----
网友解答:
-----
翻看中国的历史,相信肯定会有很多发现这样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皇帝与太子之间很容易水火不容。对此,我们只要看下汉武帝和刘据、孙权和孙和,隋文帝与杨勇、杨广,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还有李世民和李承乾,李隆基和李瑛、李亨等,都是争得你死我活。
所以,很多人肯定会想,皇帝和太子之间为什么会这样?
更有人从道德角度说,皇帝反正都要传位给太子,干嘛不早点退休,而偏要等到临死之前才肯传位?
甚至还有些人为了不被提前退休,不惜把自己亲生儿子都给杀死,这是疯了吗?
首先,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从自身的生活常识来解答。比如,咱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应该都存有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钱财,这些钱将来在他们去世之后,其实也就是留给他们自己的儿女,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在生前就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分给子女?答案显然未必。
虽然也有很多父母在生前就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但大部分人,即便自己的子女表现的也非常孝顺,会给其养老送终,但他们还是会等到自己临终之前,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移交出去,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出于人追寻安全感的本能。
换句话说,咱们这个还仅仅只是钱的事情,涉及的利益非常简单,而且还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命运,咱们大部分人都还是会出于本能这样去做。
现在,对于皇帝来说,他所涉及的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天下所有人都匍匐在其脚下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在有生之年让出来,然后坦然接受这种心理落差,何其难也?
事实上,在无限的权力面前,人的所有满足感,常常会变得苍白、脆弱。什么叫终身制呢?就是一息尚存,帝国的权力就得握在我的手中。
更重要的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父子关系,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势力关系,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举个最简单列子,朝廷里有个身居要职的高官,深受老皇帝宠幸,眼里只有当今皇帝,从来不知道太子是谁。所以正常情况下,只要皇帝在位,他的官职就可以始终保持。与此同时,太子手里也有个深受信任的人,太子心里已经将他列为这个高官的候选人员。
但是,只要老皇帝在位,旧的高官还是高官,太子的人选就只能是人选。相反,如果太子继位,太子的人选自然也会跟着上位,而这位原来的高官会有什么下场呢?我想就算没有人头落地,只怕也要脱几层皮,最次也恐怕得告老还乡。
但是,如果在太子还没登基时,就被老皇帝给干掉,太子的人选自然也会被干掉,那短时间内朝廷里就很难有威胁皇帝位置和皇帝直属班底的势力存在,因为新继位的太子,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这也就给了这些高官更改门头的时间和机会。
其实,皇帝与太子身后,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之间可没有妥协的余地,只有互相干掉对方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与太子已经是被赶上架子的鸭子,根本没有退路。
另外,皇帝要传位给太子,只是一种理性的无奈选择,因为谁都知道人是会死的。但是,如果可以长生不老的话,有哪个皇帝还会传位给太子呢?看看始皇帝,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真得能长生不死,始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杀了所有皇子。
或许一般人看到这里,都觉得毛骨悚然。这也太残忍了吧!之所以会这样想,并不是因为你的道德水平特别高尚,而是你根本没有尝过巨大的权利所带来的满足感!
任何一个人,一旦坐在了皇帝位置上,都只会想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保住这个位置,这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人性,最正常的人性。
当然,一个老皇帝,如果活了太多年,基本上是很容易被退休的,这并不是因为他年老昏庸,而是人们对他的价值潜力已经不会再抱希望。特别是古代,人的寿命并不长,皇帝都过了70了,随时有可能死。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身后的势力那是急不可待,蠢蠢欲动,而老皇帝背后的势力,也会想着赶紧改庭换面或者另谋出路,否则等待他们的,那绝对是凄惨的下场。
-----
网友解答:
-----
这就是帝制的通病,人治社会的丑陋,终身制的悲剧。不仅是皇帝这样,大臣宦官及小官员都是终身制。所以叫封建社会,所以国家不能发展,所以内忧外患,所以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
网友解答:
-----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
对于皇帝来说,除了开国皇帝是建国称帝,大多都是继承皇位,
而继位者一般都是由上一位皇帝所立的储君。而关于
皇位的继承,一般都是在位的皇帝驾崩后,然后由储君继承皇位。
很少有皇帝还在世时,就退位,然后让储君继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皇帝不在有生之年退休而偏是死后退位呢?
其实吧,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问题。
古代王朝的
皇帝,九五之尊,一国之主,站在权力的巅峰之上。一个是权力紧握在手的皇帝,一个是退休后养老的老头,
这种选择对于在位的皇帝来说,
少有人会选择后者。
试想,
本来大权在握的皇帝,在退位后,去做一个在后宫养老的老头,朝堂大事与他无关,
甚至在新皇帝继位后,他这个养老的“太上皇”可能都会被人遗忘。这
对于一位皇帝来说,落差就太大了。
而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退位给继承人,然后做“太上皇”的,如唐高祖李渊、清朝乾隆帝。
但是他们二人,也不能说是心甘情愿的,
李渊退位,是因为儿子李世民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
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所以
李渊的退位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顺势而为。
而
清朝乾隆帝,退位是因为他之前说过“在位时间不会超过自己的爷爷,也就是康熙帝”,
所以乾隆帝退位,做“太上皇”,
但乾隆帝退位后,依然“太上训政”,虽然退位,但朝政大权还是握在乾隆帝手中的。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退位的,大多都是驾崩后由储君继位。
-----
网友解答:
-----
在2132年里历经了大大小小共计83个王朝,在这83个王朝里又共计有408位皇帝,平均每个王朝有5个皇帝。
这408位皇帝,能够在位50年以上的,也才不过3个人,其中清朝就有2位,而且霸占榜一和榜二。一个是在位61年的康熙帝,另一个是在位60年的乾隆帝。
如果康熙帝不是因为老死,他的在位时间肯定还会增加。乾隆帝就不一样了,他是个大孝子,为了不打破爷爷康熙帝的记录,主动在60年的时候提出了辞职。辞职3年后就病逝了。要是乾隆不主动辞职,铁定是打破了康熙帝保持的这项吉尼斯纪录。
排在第三位的一下子就跨越到了汉朝,中间差了1000多年。汉朝的汉武帝在皇位上坐足了54年。而且也是老死。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乾隆帝这位不想打破爷爷记录的皇帝,估计也没有谁想主动辞去皇帝职位的了。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皇帝权力大啊,万人之上的人物。为了皇位亲兄弟都能残杀,谁想主动把皇位给别人?就算是亲生儿子,不到迫不得已也不会主动让位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皇帝!贪权!
-----
网友解答:
-----
为什么君王自称“寡人”,当皇帝的自诩孤家寡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皇帝无父子,无兄弟,更无夫妻之情,除了自己,天下人皆是附庸。一个皇帝可以有数不清的老婆,自然也有数不清的子女,虽说是嫡长子有继承皇位的优势,可是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没有哪个皇室嫡长子一定能继位登基,没继位之前,纵然是太子也有可能被废失去皇位继承权,儿子们互相猜忌争斗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
皇帝地位超然,但是一旦失去皇位那就是是空有个皇帝爹的名头,权利可是比不过皇帝的,真要是皇帝铁了心要对付太上皇,有的是办法让他幽居深宫,毫无话语权!
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新继位者足够孝顺,足够有良心了,话语权不在自己手里的滋味对于曾经一言九鼎的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没几个皇帝愿意主动退位让出生杀予夺,予取予求的话语权。
天家无父子,当皇帝的那么多儿子,他爱不过来的!就算是今天有两个孩子的父母私下里都有个亲疏之别,何况古代皇帝,几十个孩子死一个还有很多,就算全部死光在生一个又有何难?你说这父子情能有多深多厚?
做王子和继位登基当皇帝那就是皇子们的一道坎,鲤鱼跳龙门天壤之别。面对这么大的权利欲望,皇帝们怎么可能再死之前找个随时可以找到替代品的儿子继位取代自己?
别看电视剧里演的皇室父慈子孝,其实真实的皇宫之中,皇帝和子女们关系根本不是这样,大家都在演,除了皇帝自己可以凭个人好恶选择某个子女表达亲近之情,其它子女都只能表现出做儿女的孝顺,皇帝心里也清楚孩子们不过是盯着自己的无上权利,所以他也不敢再死之前让位…
-----
网友解答:
-----
刘备要是没死的话,估计也不会托孤
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同时也能引起一些人的思考。为啥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绝大部分都是真正死了以后才退位的呢?其实这也不能叫退位了,这应该叫一直干到死为止,是老天爷让其退位的。
提前退位的皇帝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不过一般退位以后都没啥好下场,要么是郁郁而终、要么是死于非命。这里所说的退位不是退而不休的意思,这里说的退位是彻底放弃权力的意思——乾隆当然要除外了。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溥仪为止,历史上一共有各种各样的皇帝400多位。应该说:95%以上的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的、几乎很少有在生前就选择退位、生前选择放弃权力的。
当然了也有的皇帝真的选择提前退位了、而且还真的把权力给转移出去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才四十来岁,就有点想不开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之为主父,也就是君主的父亲。
可是仅仅过了4年以后,赵武灵王就遭遇了家族事变,结果他被困在了沙丘宫中3个月的时间,期间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一般提前退位的皇帝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被儿子或者权臣给逼得不得不退位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玄武门之变以后的李渊了,还有曹丕逼着汉献帝刘协退位。
二是,选择幕后指挥、选择退而不休的模式。乾隆帝为了自己的美名、为了自己的身体而选择提前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帝。不过这严格上来说根本就不算退位,而是换了个方式和名字继续当皇帝。
三是,也有真正的选择提前退位的皇帝。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由于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乎,这哥们就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的后人里,选择了一个收养为自己的义子,将来好把皇位传给他。
赵构在56岁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赵昚,但是赵构却活了足足81岁。不过最后赵构跟宋孝宗赵昚的执政理念不同,按照史书记载——赵构估计是被宋孝宗赵昚给活活气死的。
总之一句话,古代历史上提前退位的皇帝那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得出来:提前退位的皇帝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我们来用最简单的语言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们几乎根本就不会选择提前退位呢?其实核心原因有四点:
原因一:皇帝是天底下权力最大之人,谁愿意去主动放弃这个权力呢?
皇帝在古代是天子,那是上天派来统治凡间的代言人。皇帝有哪些权力呢?皇帝的权力是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的。
按照我们的讲法就是:皇帝是一个无法无天之人,皇帝除了怕上天的惩罚以外那是谁也不怕的。可是上天又是个比较虚幻的东西,所以在人间基本上就是皇帝最大了。
皇帝几乎拥有至高无上的、不被约束的任何权力,例如:老婆可以随便娶、可以随便决定别人的生死、生活条件和待遇人间最高,总之皇帝手中的权力可以无所不能的搞定任何事情。
我就问大家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如果你是皇帝的话,你会选择提前退位吗?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的,本来我手中抱着个聚宝盆,难道我会把这个聚宝盆提前给别人吗?我也不傻!
原因二:皇帝没有一个信得过的接班者
很多人会说:皇帝不是有接班者吗?皇帝的接班者一般不都是自己的儿子、一般还会选择嫡长子即位吗?不好意思了,自古皇家最无情、各种残忍的事情在皇家里面发生得最多了。
皇帝大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种诱惑比父子亲情那可重要的多了。历史上为了皇位——儿子杀父亲、父亲杀儿子、母亲杀子女的事情就太多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赵武灵王就是退位以后被儿子逼死的、李渊就是被李世民逼退位的、隋炀帝杨广为了大位直接干掉了父亲杨坚等等。
唐玄宗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只是被人告发有谋反嫌疑,基本上啥还没查,唐玄宗就派人把他们仨给杀了。唐玄宗在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儿子抢了他的皇位。
皇位已经让所有人疯狂了,父子、母子之间为了皇位反目成仇甚至互相杀戮的事情太多了。皇帝们有时候不是不想退位而是不敢退位,一旦真的退位把皇位交给儿子的话,往后的结局大概率就不是自然死亡了,而是死于非命了。
这样一来,皇帝们认为:自己还是死了以后退位比较靠谱、反正人都死了——爱咋咋地。如果提前退位的话,这基本上跟一只待宰的羔羊没啥区别。
原因三:退位以后的日子太难过了
皇帝受人尊重、让人害怕、几乎无所不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不是皇帝长得帅、不是皇帝能力强、也不是大家天生就怕皇帝,而是皇帝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已。
可是一旦皇帝真的提前退位的话,这权力就会交给新皇帝了。即使新皇帝人好、人善良、人也不错,然后对待退位的皇帝没啥坏心思、好吃好喝的供着等等。
可是退位以后的皇帝手中的权力基本上就没有了,这种巨大的落差谁能靠得住、周围人的态度变化谁能抗得住。别说皇帝退位了,就是很多领导退休了以后,往往都是极度不适应的。
原因四:皇帝退位不仅仅关系到皇帝一个人的命运,也同样关系到了皇帝背后人的命运
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就说——皇帝换了,下面的大臣也就会换掉的。这样的例子我就不举很多了,历史上那属于是遍地都是,例如:乾隆前脚刚死、和珅后脚就必死无疑;天启帝刚死、魏忠贤也是必死无疑等等。
古代皇权模式下,前任皇帝与继任的皇帝在用人思路上、对待事情的态度上根本就不会一样的。谁不喜欢用自己的人呢?起码相对忠心一点。
于是乎,一般换个皇帝以后,前朝的大臣基本上会被清洗一遍的。
皇帝们不提前退位有时候也不仅仅想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有时候也是为自己团队的其他成员着想的。另外即使皇帝想提前退位的话,估计自己身边的宠臣们也会极力阻止的。
我们纵观整个古代史会发现:提前退位的皇帝那是极少数;天天炼丹想着长生不老、想着永远把皇帝当下去的却有一大把,例如:秦始皇、嘉靖、雍正等等。
其实说白了皇帝们不提前退位考虑的还是权力、利益以及自己性命的问题。再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古代那种模式下,客观环境就决定了——皇帝们不会选择提前退位的。
最后我想说两句话,人类这么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两样进步最大了:一是,发明了可以限制权力的制度;二是,有效地解决了权力交接的问题。大家闭着眼睛想一下,如今的科技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与这两点那是密切相关的。
很多人说:皇帝不提前退位是看不破眼前的名和利,这么说看起来有点道理,但是这并不符合人性的本质特征。试问一下,天下有几人能真正的看破名和利呢?皇帝不提前退位的根本原因还是——古代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而已。
-----
网友解答:
-----
有生之年退休?!难道你认为皇帝会和今天广大群众们一样想着早早退休后享受余生吗?
那种希望早早退休的只会是最基层的工人阶级,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几个当领导的不想着多干几年?工人们想退休那是想尽快享受生活,因为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累又不得不干的事,尤其是从事一线体力劳动的工友们。
那么领导为什么想多干几年?很明显当领导一有面子有地位,二有权利以及权利带来的其他好处,三大概是想为老百姓再多办点实事吧…,而皇帝不想退位跟领导不想退休其本质基本是一样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站在权利的最高峰,是帝国的主宰,所有人见了他都要跪拜匍匐在他的脚下,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是别的荣誉和虚衔所不能给的。
皇帝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皇帝杀人可以不用经过任何人,任何部门的批准,同样的皇帝赦免罪人也同样不需要任何理由,时间久了那种决定别人生死的感觉很舒服……
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而这也只是一个“总称”,其实皇帝在整个帝国内拥有绝对的交配权,他可以临幸任何女子,只要他愿意。
还有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皇帝一般不会轻易退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那日后大臣们是听太上皇的还是听新皇的?而如果太上皇和新皇的政见不一致那么日后朝廷上极有可能会分化出以老皇帝旧臣为主的势力和以新皇帝新臣为主的势力之间的斗争,严重了甚至会引发内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权力交接方式而引起的动乱,皇帝一般不会提前退休。
而且皇帝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皇帝们过惯了被无数人前拥后簇,被无数人捧的高高在上的生活,那种活在“天上”的感觉太美妙了,那种山呼“万岁”于他们而言是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所以那种无上的地位谁又会甘愿让出来?
因而我们纵观历史,很多皇帝包括秦始皇,李世民,雍正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不愿过早离世而放弃皇位,他们纷纷以各种方式祈求长生不老。即便是像乾隆这种提前退休的皇帝,退休后依然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不是皇帝而胜似皇帝,更何况他之所以退位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对祖父康熙的敬重不愿超过他。
由此我联想到这几年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的某些政策,本来可以早些退休,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延迟,那么那些长期从事一线体力劳动的工人们,他们希望干到以后拖着一具疲惫不堪,满是伤病的身躯再退休吗?很显然不希望。但他们永远掌控不了决定不了自身的命运,正如张养浩说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且如此平淡而努力的活着吧……
-----
网友解答:
-----
皇帝这一生中要防备的人很多,包括儿子、兄弟、武将、后宫、外戚等等,总之除了自己,谁都不信。
从他们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交给了这个国家,如果不好好把握,随时有人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毕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当皇帝的就几百个,若去掉大分裂时代,则少之又少。
那皇帝生前有没有提前退位的呢?有,而且还很多,但大多都不是过的那么顺利。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诸侯王)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大家都不陌生,为赵国训练出了最精锐的骑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雄才伟大的君主却提前退位,将王位让给了公子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早在之前,赵武灵王把公子章立为太子,但后来喜欢公子何,于是不顾群臣反对,废除公子章的太子之位,立了公子何作为继承人,退位后的赵武灵王感觉对不住废太子章,于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北上建代国,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很不爽。
于是在公元前259年,公子何在沙丘发动政变,杀死了公子章,囚禁了赵武灵王,一粒米、一瓢水都不让送进沙丘行宫,可怜的赵武灵王,饿的掏鸟蛋吃,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沙丘行宫,这时赵惠文王才命人打开宫门,收敛尸体,一代雄主就这样草草收场。
唐朝前中期太上皇最多,包括李渊、李旦、李隆基,李渊不用多说,他的权力已被儿子李世民架空,就算他不退位,军国大事也已经转移到李世民身上了,不过他的晚年生活还不错,每天就是喝酒享乐,努力造娃。
而李旦在其儿子李隆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韦后后,掌握国家大权,逼迫侄子李重茂退位,自己二次登基,但登基后的李旦时常被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争权夺利所困惑,最后无奈,只能将皇位禅让给李隆基,但他仍然掌握重大事件的裁决,直到李隆基灭掉太平公主后,皇权才正式回归儿子手中。
而李隆基的晚年却也遭到父亲同样的命运,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王朝繁华不在,李隆基也仓促逃往蜀地,走到马嵬驿时,连杨贵妃都保护不了。
入蜀后,儿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遥尊蜀地的老爹为太上皇,并架空了他的所有权利,叛乱结束后,玄宗回到长安,身边近臣被儿子全部调走,异常凄惨,郁郁寡欢地离开了世间。
在清朝,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乾隆了,为了不打破爷爷康熙在位六十年的记录,于公元1796年禅位于儿子嘉庆皇帝,但禅位后的乾隆不舍的手中权力。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所以此时的乾隆仍然大权在握。
综上所述,在位期间的皇帝,没有一个想生前退位的,那高高在上的权力是自己拿命换来的,岂能轻易交出,只有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行。
-----
网友解答:
-----
因为皇帝这个位子太有魔力了。
当上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上皇帝的人就像吸鸦片一样,瘾越来越越大,直到毒死为止。
------------------
推荐阅读: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