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朝国歌《巩金瓯》?
如何评价清朝国歌《巩金瓯》?
-----
网友解答:
-----
帝国强盛梦,高远,辽阔,反映纵横捭阖的气概、决心。也曾鼓舞上下,士气振奋,盛极一度……
-----
网友解答:
-----
关于大清朝的国歌,之前一直流传一个段子:
说的是万国运动会上,大清朝特使李鸿章的精彩亮相,这件事是记载在《清史稿忠烈传》中的:
“申未年,鸿章过希腊,值万国运动大会,列强文武皆有所适,独大清无人相与。中堂愤甚,乃慷慨悲歌《茉莉花》,诸臣侧目,咸叹中堂赤子之心。”
后来演化成,当时要升大清的国旗,奏大清的国歌,因李鸿章来得匆忙,带着的几面黄龙旗都搞丢了。情急之下,把自己的黄马褂挂上了旗头充当国旗,同时唱起了《茉莉花》充当国歌。
实际上,李鸿章并没有到雅典参加什么万国运动会,当时他还在圣彼得堡跟沙皇谈判呢,也就没有在运动会上唱《茉莉花》之说。
而且,《茉莉花》这首曲子最早是出现在最肉麻情诗《挂枝儿》中的,是明代万历朝兴起于民间的时调小曲。且出自张生调戏崔莺莺的小黄曲儿,所谓的采花就是那啥,要不怎么叫采花大盗呢。《茉莉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后来的歌剧《图兰朵》的流传,外国人喜欢,当然这也是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事了。
堂堂的大清国“宰相”,尊崇儒学的李鸿章,在大会上唱小黄曲儿,不叫人笑掉大牙?
但这个段子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俄国确实有唱国歌一事,不过李鸿章是唱了一首唐朝诗人王建的诗: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之所以用唱,是因为被李鸿章随行的人员配上了古乐,后人称这个乐为《李中堂乐》,不过回国后,这个李鸿章版本的国歌就取消了。
我(杨角风)在小时候还听过这么一个版本,忘记了是哪位大神给我讲的了,事情是这样的:
李鸿章率领着大清的运动员去参加万国运动会,所谓的运动员,其实都是京城内的大盗、艺人、小二、厨师等等。
个个身怀绝技,于是在跑步、篮球、举重等项目上都获得了冠军,当然整个比赛的过程充满着欢乐,最后获奖要升国旗,奏国歌。
同样,李鸿章脱掉了黄马褂当国旗,但是国歌却变成了越剧,跟前面讲《茉莉花》的由来倒是同一个故事,也就是《西厢记》。李鸿章好听曲,所以随行带着的有戏曲班子,于是李鸿章大手一挥,来一段……
于是戏曲班子吹吹弹弹,旗早就升好了,国歌还没唱完,硬是哼哼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在一起站立听国歌的外国人急出一身汗,恭维李鸿章,贵国的国歌真长。
底下的班子笑了,今天中堂大人还算客气,要是来一出,那大家就听到明天太阳升起吧。
实际上,那时候不仅大清没有国歌,连堂堂的列强之一的美国也没有!
现在美国的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也是在1931年才正式确定,这之前并没有。在万国运动会上,当时也难住了美国参赛团队,本来他们想用《哥伦比亚——海洋的珍宝》当临时国歌。但主办方却阴差阳错,使用了《星条旗》(Star-Spangled Banner)作为美国的临时国歌。
没曾想,后来这首歌还真成了美国的国歌,当然,我们中国翻译这首歌叫《星条旗永不落》!
而大清这边,直到1911年,才有了正式的国歌,也就是题目问的《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其实歌词还算不错,曲子也凑合,但是这已经是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还用这么粉饰太平的歌词,总感觉是一种讽刺。
这首歌发布了没多久,武昌起义就爆发了,也就真应了最后一句,天高高,海滔滔……
-----
网友解答:
-----
中国古代对国旗、国歌没什么概念,清朝也是一样,直到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多了许多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务,那时西方国家有国旗国歌,非常庄严和代表性,当时外交大使曾纪泽(曾国藩儿子)向清廷上书要有大清的国歌,但没得到重视,后来曾纪泽在出访欧洲时自己搞了个《普天乐》,来临时充当大清的国歌。
清朝的国旗,也是李鸿章提议设计的,称为黄龙旗,1888年开始正式使用。
1896年李鸿章作为清朝的外交专使出访欧洲,当得知在正式场合要演奏国歌时,临时起意,用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再用戏曲配乐,作为国际场合清朝使用的国歌,很多官员耻笑这个是李鸿章编的,戏称这个为《李中堂乐》,最后也没得到清廷认可。
《巩金瓯》的作曲是溥侗,他是民国四大公子之首,人称红豆馆主,作词为严复,他是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图为严复。
清廷早在1895年就开始练新军,直到辛丑条约后,才下狠心彻底进行军事改革,1903年成立练兵处,1906年升级为陆军部,并编写了陆军军歌《颂龙旗》,因为这个曲子是弘扬满清,歌颂朝廷的,所以一度被清廷官员拿来对外使用,但清廷也没承认这首曲子就是国歌。
巩金瓯巩固领土完整的意图,图为《巩金瓯》词曲。
直到1910年刚从日本考察回来的礼部官员曹广权向摄政王上书,要订制国家乐曲的重要性,奏折终于获得通过。于是一部由严复作词,溥侗谱曲,长约1分钟的《巩金瓯》问世,经过清廷反复推敲后于1911年10月4日正式颁布为清朝国歌,6天后武昌起义爆发。
-----
网友解答:
-----
好,真好,
歌
真好。
世界各国的国歌,大概可分为两种,君主制的国家均是歌颂,歌颂天授的君权,歌颂国土的
富饶,歌颂人民的恭顺。革命起家的共和国不同,歌词大多有了比较燃的激昂悲壮,
号召
人民起来勇敢打垮侵略者,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大清的国歌
《
巩金瓯
》
属于前者,稍不留神就能把人唱睡那种,好在它比较短。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
二人转
”式翻译如下:
咱大清的江山呐,像金瓯一样瓷实,
老天搁上面保佑着呐!
老百姓就像鸭子惊喜的发现了水藻,
很高兴见到同袍,
如此
清平盛世,俺们
居然能遇到!
美了美了,醉了醉了啊,
老天保佑
大清帝国呐,
天高风云淡,
海浪拍沙滩!
呐啦依呼嗨呼嗨,咿呀咿儿吆!
翻译得不够尽兴,后面实在是应该再加上,
阳光、沙滩、仙人掌,还有一位载沣老船长
——什么什么的。
歌是好歌,时代不是好时代。所以大清国歌在发布六天后,神奇的结尾歌词一言成谶,武昌那边响起了炮声,天未必高高,海已经滔滔,滔天巨浪终于淹没了大清王朝。金瓯既碎,虎兕出押,老天对这歌词表示:想呕吐,然后只肯保佑六天,再然后就翘班了。
再来说说大清朝的国旗、国徽和国花:
清朝的国徽为“蟠龙”徽饰,它象征着满清皇权,后来也被引申成为国家的象征,“蟠龙”徽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国徽。
清朝的
国旗
的图案是“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也就是俗称的黄龙旗,系1888年由慈禧太后亲自选定,该旗前身是北洋水师军旗。
清朝的
国花
是牡丹,也是由慈禧太后
老佛爷的个人审美观而定,1903年公布。
-----
网友解答:
-----
19世纪末,大清国国歌全看李鸿章的个人发挥,产生了各个版本。综合各种传闻,比较客观的可以参考德国著名军火家世家虏伯家族的第四代传人贝塔·克虏伯写于1896年的一篇日记。1896年5月,贝塔·克虏伯随父亲应邀参加新沙皇的加冕仪式,这个沙皇就是二十多年后,一家七口被灭门那个尼古拉二世。
沙俄本来就是欧洲一霸,尼古拉二世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婿,维多利亚女王还是欧洲祖母,所以,这个加冕仪式场面特别大,各国有头有脸的政要都隆重出席,仪式上还添了奏国歌一项。贝塔·克虏伯在日记里写道:“俄国的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代表就出来,并奏这个国家的国歌。。。。念到清帝国的时候,司仪宣布奏国歌,开始,场地上一片死寂,随即,场地上又变得吵吵闹闹——大家在嘲笑清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国歌。这时,一位年已七旬的中国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黄龙旗下,用尽全身力气高唱起一种——高亢、苍凉又很悠扬的旋律,老人唱完后,全场掌声不断。”
李鸿章唱的就是他家乡的民间小调《茉莉花》。
之前,李鸿章早在法国已经唱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国歌(1896年,清政府为了拓展国际空间,改善国家形象,派遣李鸿章做外交特使,赴欧美和俄罗斯访问,并出席沙皇加冕仪式)
在法国外长汉诺威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司仪人员请两国的大臣唱本国国歌,汉诺威唱了《马赛曲》;可李鸿章却犯了难,情急之下,将家乡的安徽戏庐剧《八仙过海》搬了出来,引吭高歌,听得法国人肃然起敬。
之后李鸿章一行又来到美国,美国总统克里富兰举行国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欢迎宴会上,照样是美国总统克里富兰先唱他们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克里富兰唱完后,又轮到李鸿章。这一回,李鸿章有了点准备,把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上家乡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旋律,临时作为国歌,之后的几年,被默认为清朝对外场合的代国歌,后人把它称为“李中堂乐”。
这一趟经历下来,李鸿章回国后,开始认真筹备大清国国歌,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直到1910年10月,大清国才官方正式创作国乐,注意:是国乐,不是国歌,但可以用作国歌,所以被称为代国歌。《巩金瓯》由此诞生,由严复作曲,溥侗作词。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如:《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歌词是文言: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巩金瓯》的曲谱是清朝官方登记配乐,康熙、乾隆登基时都曾经采用此乐——现在很多人欣赏不来,认为像是出殡的丧乐,可这是历史上清朝皇帝登基仪式所用的庆典音乐啊。
《巩金瓯》歌词翻译成白话是:“巩固金瓯国土,承接天之恩佑。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喜见同袍,有幸遇着太平时世,真是和乐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腾不息。”
歌词气势恢宏,格调很高,但是这首歌的意境与当时中国的处境截然相反。除了“天高高,海涛涛”这句客观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歌词以外,其余的简直是对大清国时局的反讽。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比喻疆土之完固。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江山。割地赔款,列强任意践踏中国,山海支离破碎,国内贪污腐败民不聊生,怎么高兴的起来,哪里来的太平盛世。最可笑的是”帝国苍穹保”,意为:帝国蒙上苍保佑长久远,然而,这首歌发布后不到一年,大清就亡了,所以有人说大清朝的国歌是首葬乐。
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较晚,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是在国家面临灭亡,被列强肢解的危急形势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千年以来,受到儒家思想“家天下”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普遍没有明确的民族主义,也没有国际领土边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和国家的概念,包括中国这个词,虽然很早出现,但只是代表地理方向,并未出现当今的含义。比如辛亥革命以后,不少汉人以为是反清复明了,或者认为“共和国”就是像“大清”、“大明”一样,只是另一个王朝的称号,领导人上台执政就是“做龙庭”。
所以,《巩金瓯》作为国歌,没有带着国家、民族情怀,自然也起不到真正国歌的作用。不像法国的《马赛曲》能勾起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情形和法兰西民族的家国情怀,美国的《星条旗》体现美利坚的独立精神,或者咱们的《义勇军进行曲》触发中华民族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斗争的历史共鸣,时刻提醒大家的危机意识,强调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
-----
网友解答:
-----
没听过,也不想知道,太腐朽没落了。清朝晚期特别是近代慈禧当权时, 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任意被外国人欺辱,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几乎到了走投无路地步……历史不堪回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自立,建设强大的国防,强大的军队,先进的武器,敌人就不敢欺负你了。现在我们的国家,民富国强,外国若要侵略我国,敌人就得考虑侵略的后果和下场,我们不惹事,但我们也不怕事,谁胆敢来犯,必定遭到可耻的失败。
-----
网友解答:
-----
无知的欢乐颂
-----
网友解答:
-----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巩金瓯:意指版图巩固,但当时帝国主义国家自马关条约之后,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占去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台湾,澎湖已被日本占去,香港更早了,鸦片战争后就没了。此时谈什么版图完整巩固?打脸而已。
”民物欣凫藻”,意指治下人民生活欢欣,而现实是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清时幸遭”是指清朝赶上了太平盛世,正是好时候。但此时清帝国千疮百孔,国家已经在分裂的边缘。
“帝国苍穹保”是指上苍保佑帝国,可现实怎么保的呢?没多久,武昌起义,民国建立。
此歌罔顾现实,强行粉饰太平,大言不惭。
保佑是保佑不了的,此歌只不过是为大清亡国唱起了序曲。
另外,其辞藻是华丽的,诘屈聱牙、艰深晦涩,让人难懂其意。
国歌本身是宣扬爱国主义的,在仪式和典礼上播放,就是要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弄这样难懂的辞藻干嘛?当时的四亿多中国人能弄懂其含义的有多少?恐怕百分之一不到吧。怎么能深入人心?
这个国歌只不过是八旗子弟,封建士大夫的国歌罢了。
-----
网友解答:
-----
垂死挣扎的表现!靠武力打天和统治天下,只能得逞一时,是长久不了的。得人心者得天下!腐朽没落的朝代,只能是一时的回光返照。
-----
网友解答:
-----
答,对于我来说,觉得它还是不错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原文注解,巩金瓯:意指版图巩固,”民物欣凫藻”,意指治下人民生活欢欣,”清时幸遭”是指赶上了太平盛世,“帝国苍穹保”是指上苍保佑帝国。
从第一次听说国歌,到有了这个国歌,因为当时大清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第一次的国歌,许多人没有给它很高的评价。
但是我觉得万事开头难,对于我来说这一个国歌,是开局之作
-----
网友解答:
-----
这这个真不懂……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